- 《中國通史》紀錄片觀后感 推薦度:
- 中國通史觀后感 推薦度:
- 中國通史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通史》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現(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通史》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通史》觀后感1
李老師推薦的100集的紀錄片《中國通史》到今天為止我終于看完了。
從20xx年1月20日開始看,到今天2月27日截止,歷時了一個多月。
整體感覺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呀!泱泱華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更是一部奮發(fā)圖強史。
在每一個歷史截點,總會有仁人志士站出來,站在歷史大潮的洪流當中,奮不顧身,博擊風浪,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鴻儒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義,正是他們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使我們屹立數(shù)千年而不倒!
通過看這100集的`《中國通史》我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對祖國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有些地方理解的還不太透徹,需要返回去重看,這真是一件長期的工作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話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學習知識,增長學問,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呀!感謝我學習的領路人一一李老師!
《中國通史》觀后感2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這本書說的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劉備和曹操。我喜歡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統(tǒng)一了中國,而且還修了長城、統(tǒng)一了貨幣、長度、重量和文字。還有他修好了長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馬去守長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歡劉備的原因是:他是一個愛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邊有智勇雙全的關(guān)云長和趙子龍;有出謀劃策的孔明;還有英勇善戰(zhàn)的張翼德和黃漢升。很可惜,最終蜀國還是滅亡了。我喜歡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動蕩不安、群雄割據(jù)的漢朝末年,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據(jù)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廣袤地域。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為秦始皇修長城時暴力對付民眾,搞得生靈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無數(shù)的骨骸,讓人觸目驚心啊!曹操是一個重軍事,輕政治的人,搞得民間亂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實,政治和軍事同樣重要。
《中國通史》讓我懂得了許多中國的歷史知識,給我?guī)砹藷o窮的樂趣。讓我初步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整天無所事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安定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中國通史》觀后感3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三千五百年。魯迅先生說的好,“中國封建歷史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是一種做穩(wěn)了奴隸與想當奴隸而不得的歷史。”問題在于,世界歷史五千五百年,是另一部吃人的歷史!《人類簡史》說:一個羅馬時代的公民,穿越一千五百年的.近代早期,他不會覺得有任何不適。于中國也一樣。人類的古代史,文明處于蒙昧與野蠻。中國是這野蠻中的先進。對于祖先的行徑,苛求自然不對,但是贊美,過多我是不愿意。大多數(shù)歷史愛好者有崇古癥。如果是謙虛謹慎,那自是不錯。反之,如果是怨天憂人,幻想著的古代的“黃金世界”、“大同世界”,自然是不必。人類,從蠻荒走來,穿越英雄時代,迎來科學與自由的曙光。二戰(zhàn)之后,我們愛好和平、拋棄偏見、全球化合作、科技昌明。先祖做的事已經(jīng)做了,漢之大,唐之雄,清之殤。祖先己矣,來者如斯。
《中國通史》觀后感4
今天看中國古代歷史,看到了商朝的滅亡。
帝辛,即商紂王,千百年的歷史都稱之為亡國之君。其實,很多人,很多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例如商紂王,他繼位后,重視農(nóng)桑,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國力強盛。他繼續(xù)發(fā)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wèi)了商朝的安全。后期,他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再者,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范,連年用兵,國辦衰竭,對浮獲的大批浮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約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聯(lián)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fā)起進攻,牧野之戰(zhàn),大批浮虜?shù)垢,周兵攻之朝歌。帝辛自焚于鹿臺。商亡。
歷史的車轍無情的碾過,多少功過是非,真真假假,皆隨風消散。而如今的我們,對于歷史中人事的評價,還是應該做到客觀公正。不飾其過,不掩其功。讓歷史真正記載,史實。
《中國通史》觀后感5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nèi)在規(guī)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xiàn)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yōu)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藥。
《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干涸的歷史細胞。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簡要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中國通史》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國通史觀后感11-10
《中國通史》的讀書筆記03-28
中國通史觀后感3篇11-10
中國通史觀后感(3篇)11-22
《中國通史》紀錄片觀后感(精選6篇)12-14
《中國通史》的讀書筆記(精選3篇)03-04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27篇)07-19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16篇)08-22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17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