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觀后感匯總【13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宮課堂》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1
啟迪心智需要“儀式感”。“天宮課堂”的受眾主要是中小學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階段最寶貴的財富。課本中高度濃縮而又晦澀的知識往往學起來較為枯燥,而當被這些理論支撐的科學實驗,在孩子們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師”演示出來的那一刻,牛頓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題海里讓人停滯的知識之錨,因為它們?nèi)蓟盍似饋?破罩R的活力會轉(zhuǎn)化為心智未開的少年求學途中的動力,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孩子為追尋當年的太空實驗而成為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理解科學需要“儀式感”。除過那些無人不知的科學天才,沒有多少人天生對物理公式或數(shù)學推導有近乎純粹的興趣。就像科幻小說或電影的功用一般,“天宮課堂”就是一部現(xiàn)實中的科幻作品!度w》三部曲的問世從感性的角度讓一代人擁抱科學,認識宇宙,“天宮課堂”則以科普教育為目的,用更理性的視角幫助青少年理解科學之美。
對外宣傳需要“儀式感”!疤鞂m課堂”開播面向全球,授課內(nèi)容可根據(jù)新媒體平臺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切實把科普教育這堂大課上出了“國際味”。能在國家空間站做“天宮課堂”的項目,無疑是我國科技軟實力的彰顯。用航天事業(yè)“夾帶私貨”,早已是世界強國們做廣告宣傳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羅斯就曾在索契冬奧會和世界杯期間將奧運圣火和足球帶上太空造勢。航天工業(yè)需舉國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聞。我國打造獨一無二的“天宮課堂”品牌,象征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又一里程碑時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儀式感”。把課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學作秀和形式主義,而是因為它同科學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補,用一種說服力的方式,向每一個崇尚科學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驗證理想的契機。這樣的“儀式感”值得再多“億”點。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2
此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xiàn)象,當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我在地面課堂的現(xiàn)場多次聽到了學生們的驚呼和掌聲。離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這些美妙現(xiàn)象的震撼。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貼中國結時,我感覺到現(xiàn)場所有的聽眾都摒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圖標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它被穩(wěn)穩(wěn)的貼在水膜上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次授課活動在青少年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yè)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zhì),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xiàn)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xiàn)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yǎng)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xié)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溫暖。這也激勵著我們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lián)系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
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15:40開始,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3
沖出地球,飛向太空,一直都是人類不懈的追求。正如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的穿過大氣層,然后后邊開始征服整個太陽系!睆墓胖两瘢祟悓μ盏目释芍^是越來越強烈,無論小孩大人,似乎都對這個充滿奧秘的宇宙十分好奇。
今天是xxxx年3月23日,今天下午15:40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這節(jié)課還是由原來的三位老師來給大家講解,老師還是原來的'老師,但內(nèi)容卻比上一次更加有趣!疤鞂m課堂”第二課涉及到的項目有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還有天地互動環(huán)節(ji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天與地方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葉老師、王老師、翟老師站成一排細心地為同學們解答他們的疑問。其中一個問題吸引了我的興趣,“眼淚在太空中是怎樣的是?”是像一個小球樣蹦出來還是像什么呢?王亞平老師回答道:“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眼淚是無法正常流下來的,它只是在眼眶內(nèi)來回打轉(zhuǎn),或者是凝在眼角!币粋在地面上忍著不讓眼淚流出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太空中卻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其次就是太空拋物實驗中的頂流-冰墩墩吸引了我,。在我們的認知里,一個物體在空中都是垂直掉落的,但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得到了新的認知。王亞平老師拿出我們的頂流-冰墩墩輕輕地拋了出去,冰墩墩并沒有直接像在陸地上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緩慢地向外飄去,直到翟老師接住冰墩墩。我不由得發(fā)出一聲感嘆,“簡直是太神奇了!”在同學的疑問與老師的講解中,這節(jié)課慢慢進入了尾聲,最后結束了這一節(jié)有趣而短暫的第二課。
我相信,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會有更多中國人出現(xiàn)在太空,畢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4
今天下午,有幸在教室里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神奇的太空授課,見證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精彩瞬間。3名航天員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xiàn)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極大地激發(fā)了我們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看完太空授課,學了一點點物理科學的我們初二同學,真是大開眼界,引發(fā)了我們不斷探究微觀世界的愿望。由于知識有限,很多內(nèi)容我們只能是淺嘗輒止。廣袤的太空和各學科融合的方方面面的科學知識散發(fā)著極大魅力,向我們發(fā)出了誠摯的召喚,我們作為青少年必須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同時還要強健自己的體魄,勇于夢想,敢于不斷探究更多的未知領域。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覽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一次突破、一步一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zhì)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生在華夏,身為龍的傳人,我由衷的`驕傲,夢想有多遠,我們的腳步就能丈量多遠。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xiàn)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太空的現(xiàn)實詩篇。我們每一位青少年也是前赴后繼的追夢人,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要當好接班人,繼往開來,上下求索,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大膽丈量宇宙的邊疆。
逐夢星辰大海,少年人整裝待發(fā)。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5
我仍清楚地記得上次的“天宮課堂”給我留下的印象,本以為未來短時間內(nèi),至少在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課的,畢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宮課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兒。
然而第二次“天宮課堂”就在今天到來了——難得有如此長的在軌時間,只上一節(jié)課豈不是可惜了嗎?于是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老師打開天宮課堂的直播,打開天地之間的連接。
這次的現(xiàn)場實驗主要有三個——乙酸鈉結晶實驗,“液橋”實驗和“水分離”實驗。用乙酸結晶模擬結冰的實驗我見有人在陸地上做過,不過今天這個實驗被搬上太空,亞萍老師在失重環(huán)境下擠出的乙酸鈉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艙內(nèi)飄著——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體的小棍輕輕一碰小球,小球馬上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凝成“冰”。這樣做實驗的好處天宮課堂還會講到。
“液橋”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體表面張力!八头蛛x”則利用離心力分開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響的水和油。
在實驗之后,宇航員們開始興沖沖地介紹飛船內(nèi)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模塊化實驗柜——顧名思義,這一個個柜子有著各種各樣實驗的模塊。這次直播介紹的是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實驗柜。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通過氣動和磁懸浮營造出一個高微重力的環(huán)境,聽上去似乎蠻雞肋的,但它卻可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而無容器實驗柜則利用微重力可以在無容器的狀態(tài)下更精確地測定物體的物理性質(zhì)。
實驗視頻看上去酷極了。往后天上的實驗室設備越來越齊全,天地對話越來越方便。也許將來天
地之間的間隔也像現(xiàn)今世界般越來越小。
天宮課程也許真的會變成一節(jié)節(jié)很普通的課程。
天地之間,距離不再。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6
3月23日下午15時40分,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學習“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將三尺講臺放置在了無垠的太空中。與以往在教室課堂學習不同,應疫情防控要求,孩子們居家防疫,“停課不停學”,“教不停、學不停、愛不!,開啟了一場特殊的“天宮課堂”科技探索之旅。下面是初二的小蘋果們對活動的感悟與收獲。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xiàn)了!靶强蘸棋珶o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重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還有航天專家科普火箭運行原理。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jīng)歷了航天人無數(shù)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鑒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chuàng)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fā)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航天現(xiàn)有八大系統(tǒng),航天員系統(tǒng),空間應用系統(tǒng),載人飛船系統(tǒng),運載火箭系統(tǒng),發(fā)射場系統(tǒng),監(jiān)控通訊系統(tǒng),著落機系統(tǒng),空間實驗系統(tǒng)以神舟七號,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今天,航天員在太空授課,聽著他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液橋?qū)嶒炇撬诒砻鎻埩ψ饔孟聦蓚塑料板連接起來;在空間站,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秘,人類一定會在此方面更進一步。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7
為了開拓學生們的學習視野,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fā)廣大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3月23日下午,我校積極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看過程中,同學們無不聚精會神,驚嘆著中國航天人探索宇宙的偉大,相信本次活動也將激勵他們努力學習航天精神,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在約45分鐘的授課中,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生動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深入淺出講解實驗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科學的本真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的內(nèi)在驅(qū)動就是興趣與激情。不同于日常的科學課堂展示,“天宮課堂”第二課的科學實驗帶領同學們更深一步地認識太空世界,大家聚精會神,贊嘆連連,一齊被宇宙的神奇力量所吸引,紛紛感嘆中國航天人探索宇宙的偉大。
通過本次對“天宮課堂”的學習,同學們學習到了許許多多深奧、有趣的物理知識,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員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現(xiàn)象,也在同學們的`心底播下了一顆有關“心系星空”的種子,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更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的科技力量,為建設未來強國,開啟今天的努力,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奮發(fā)學習科學知識。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8
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第一課于12月9日下午15時40分開課了,我校17個班的同學們滿懷期待地早早等候在教室里、家里準時通過直播參與“天宮課堂”的學習,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下午。
神舟十三號乘組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向同學們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xiàn)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
通過“天宮一號”授課,讓同學們第一次直觀地看到宇航員們工作、生活的場景。通過3名航天員的講解,大家知道了為什么水滴在太空與在地面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狀態(tài)、失重條件下如何測量物體質(zhì)量、陀螺的旋轉(zhuǎn)有何奧秘……這些都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感知宇宙奧秘、參與科學知識體驗探索的興趣和決心。
將近1個小時的太空課到了尾聲,王亞平為同學們送上了和8年前首次太空授課同樣的祝福:“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同學們,期待下次再見!”觀看結束,同學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紛紛將今天學習的.收獲和感悟用繪畫、手抄報和觀后感的形式記錄下來。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們探索太空的腳步永不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繼。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本次“天宮課堂”的學習,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航天夢的種子,我們要學習航天員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精神,努力學習,踏實上進,向偉大的航天事業(yè)工作者們致敬,為成為下一代中國航天事業(yè)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9
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天宮課堂第二課就在今天上課了!
本次的課程,還是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配合進行授課,在3點40分的時候,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播了!
因為這一次的課程還是天上和地上配合著上課,所以開始前,地面上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多知識,終于可以見到航天員老師們了。
本次的實驗有四個,分別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這里面都隱藏著無數(shù)的物理知識,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學習。這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的環(huán)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xiàn)象,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教學的`方式來上課非常的有趣,讓我難以忘懷。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太空冰雪試驗了,在太空中可以讓液體迅速結冰確實很有趣,以前我有見過飽和液體,但是不知道這種液體還有那么大的樂趣,直接航天員們把飽和液體裝在袋子里,再一點一點的擠出來,由于在失重環(huán)境下,飽和液體擠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球,一擠出來的時候,飽和液體就迅速結冰,變成了一個冰球,沒想到一瓶液體就可以玩那么多的花樣。
還有太空拋物實驗,連在前幾個月很火的冰墩墩也上場了,平常我們在地面上扔東西時就會掉在地面上,而在失重環(huán)境下不會,扔冰墩墩的時候就可以很自然的扔過去,這個動作讓我印象深刻,原來,在太空中還那么好玩,我真想上天看看啊,體驗一下失重的感覺!
這次的課程讓我印象深刻,也激發(fā)了我對航天的學習興趣,真希望在未來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到天上去,感受一下宇航員的感覺!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10
千百年來,人們對夜空中浩瀚的星空總有著近乎本能的好奇。月亮和星星成了文人墨客的寵兒,從“素月分輝,明河共影”的清歡,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感慨。
隨著科技的進步,從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第一次登上月球,我們早已清楚那地球之外的寂靜和空無與神話中的天差地別。但是每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nèi)匀粚δ欠N遙不可及充滿幻想!疤鞂m”這個仿佛“自帶仙氣”的名字完美地詮釋了中國人在樂于探索之余那獨特的浪漫。而“天宮課堂”的存在,更是讓我們這些地上的“凡人”看到了宇航員在太空中最生動且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隨著三位宇航員“老師”的講解,在輕松的氛圍和他們的'談笑間,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的偉大和祖國的富強。因為在這一切的背后,還有著日復一日的訓練,重重的技術封鎖和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奮斗的結晶。我相信,在這些努力的最深處有一種無比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們——熱愛。
曾幾何時,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少年。可是正因為這份對航天事業(yè)的熱愛,他們選擇了一條人跡更少的路,一條即使前路坎坷也絕不后悔的路。無論前方是否荊棘遍布,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何止“凡人”?懷抱一份熱愛,從一而終,這同樣的努力也總有一天會如星辰般耀眼。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更要向他們學習。在這美好、奮發(fā)、充滿活力的青春歲月里,以熱愛、以奮斗、以堅持,追逐夢想。我們的未來也定將如星辰大海一樣燦爛,一樣充滿希望。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11
“天宮課堂”第二課于3月23日15:40在x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x、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全球進行現(xiàn)場直播。受近期疫情的影響,隊員們?nèi)季蛹揖上學習,白彥鎮(zhèn)崮北完小組織各中隊隊員居家觀看了這堂“云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fā)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xiàn)“航天夢”的熱情。隊員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贊嘆、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huán)境里會發(fā)生這么多神奇而有趣的現(xiàn)象。
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
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去物體,竟然可以沿著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靜止狀態(tài)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隊員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隊員們好好學習,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12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jīng)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fā)了無數(shù)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xiàn)代才能完成的壯舉?鬃赢斈晷恿钟螌W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翟志剛、王亞平等人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zhuǎn)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是為發(fā)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疤鞂m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xié)同互動方式開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學生個人觀后感范文八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天宮課堂》觀后感 篇13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最新年6月17日中國共成功發(fā)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闊步向前。從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游,到神舟十二號的.三人三個月游;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是神舟七號的航天員,第一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jīng)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zhì)都非常過硬。他們?nèi)藢⒃谔站幼?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zhuǎn)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zhuǎn)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平平安安,圓滿完成飛天任務。
【《天宮課堂》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學習總結12-06
天宮課堂學習心得02-04
天宮課堂觀后感08-21
《天宮課堂》觀后感11-05
天宮課堂的觀后感11-26
天宮課堂觀后感08-06
《天宮課堂》觀后感02-18
“天宮課堂”觀后感11-03
天宮課堂的心得體會范文06-19
天宮課堂學習心得7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