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合集7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
今晚看央視一頻道:典籍里的中國。說的是《本草綱目》的寫作和刊印的'故事。
明朝李時珍本是醫(yī)藥后代,兒孫亦行醫(yī)。他邊行醫(yī)邊著書,花三十余年編寫中國醫(yī)藥這本巨著,1500余萬字,且分門別類,很科學有理!疤煜箩t(yī)書,利益天下”。故事講到李時珍修正前人關于醫(yī)藥材料的種種謬誤,親力親為,付諸實踐,寫完書,卻難刊印——太大部頭了,書商不敢承接。要有名人王世貞作序,書才可賣,書商才敢刊印。于是,李時珍不遠千里前往,求諸于王世貞。王是名家,不知李為何人,不見!靶谋辱F石堅,至死不怕難”。終于通過王的書童,將書稿送到王面前,感動了王世貞,王要求李精心修訂,又歷十年,使《本草綱目》更為完備,王方予作序。待書印好,李時珍已經過世。
此遺作是中國中醫(yī)典籍,現(xiàn)在為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李時珍這位中國古代科學家(1518年——1593),與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齊名。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2
二號”載人飛船探索宇宙的片段,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對先賢“上下求索,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
節(jié)目開場,老年屈原在“歲月長河”里遇見了編訂《楚辭》的西漢文學家劉向、承襲《楚辭》浪漫主義風格的“詩仙”李白以及“天眼之父”南仁東。節(jié)目特別為屈原和南仁東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天問”。他們的成年時代和幼年時代一問一答,交錯呼應,最后共同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靈宣言中,正式開啟《楚辭》的識讀之旅。其中最令我動容的`一段對話是:
屈原:我提出了關于宇宙的疑問。
南仁東:我用一生在尋找答案。
“知道我們的生命源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
中國人民歷經磨難而不屈,中華民族歷經考驗而不衰,豐富的文化正是這其中內在的密碼。邁步新征程,不斷開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影響力,我們的文化將更加飽滿,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將更加昂揚。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3
今天我看了《典籍里的中國》,這一期講的是《易經》,孔子為我們講述他從《易》變成《易經》的過程。
在商朝時期,崇候虎野心很大,而西伯候雖是周國人,但是他愛楚國人,楚國的百姓也都敬愛他,這讓崇候虎很是妒忌,于是想法設法在帝辛面前陷害他,還殺害了西伯候的長子伯邑考。這讓西伯候很是傷心。西伯候在他父親遇害時就沒能救他,現(xiàn)在他兒子也被害死了,西伯候悲痛欲絕,同時也讓他想通了帝辛的昏庸無道。西伯候脫困后,就發(fā)動了戰(zhàn)爭,與楚國開戰(zhàn),楚國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崇候虎還利用西伯候的愛民之心,拿百姓當人質要挾西伯候。后來楚國百姓和戰(zhàn)士都受不了無道的'壓迫,造反了崇候虎,擁護西伯候成為新的一代王。
看完后,讓我學到,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做一個有美德和愛國的人。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4
世人皆醉我獨醒,
后生不可學屈平。
屈原不光清醒,還非要說出來,所以討人嫌,最后得抑郁癥,跳江自殺。親信他人,對外人好,對自己人狠是我國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所謂的薄來厚往。楚懷王羋槐擰著要去秦國找死,你羋原知道就好,非要表現(xiàn)我懂我忠,說些王不喜歡聽的`話,結果為王不容,你等他去,死了又不要你埋,你扶立繼承人還可搞成立國功臣,你著急啥?你看后世郭沫若,胡適之流表面清高,謙謙君子,背里變節(jié)喪德失禮麻肉樣樣來,反被立為楷模,吃香喝辣,為當世追求,為后世景仰。小屈太年輕了,跳個江只成了后人放假吃粽子的借口,不值。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5
今天我看了《典籍里的中國》。
通過這部戲,我認識了一生愛《書》如命的`伏生爺爺(本名伏勝);伐紂的周武王;代皇上聽《書》的晁錯。
這里還有很多名人名言名曲,例如五子之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鲎浴渡袝.牧誓》節(jié)選。
我還認識了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荊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這就是華夏九州,多民族的九州,物產豐盛的九州。
我知道鯀治水用堵塞之法,禹治水用疏通之法,已被尊稱為大禹(原名姒禹),他的父親是姒鯀,本是治水之人,可九年不見其功,便流放至羽山,才換大禹治水。大禹還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呢!
我看完這部戲后非常感動,還和爸爸媽媽玩了記九州,太高興了,我和爸爸媽媽都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感覺文字都活了過來,中國古籍離我更近了。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6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叫作《典籍里的中國》的電視,它是一部講述中國古代典籍的綜藝。
首先,會播放一個由中國國家戲劇院院長田沁鑫組織的典讀會,以此來知道演員們吃飯于這本書的理解。典讀會過后,便是話劇正式開演,撒貝寧以穿越的方式與古人相見,共同探討經書、古典的奧妙,其中,有英勇無畏、“三過家門而不回”的'大禹、滿腹經綸、周游列國的司馬懿,中間,還會穿插著專家們的講解,節(jié)目最后,還會對此做出總結,《典籍里的中國》記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以穿越的形式表達了當代讀書人對前人的敬佩之情,我相信,每個人觀看時,心中都會有一股驕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或許是對祖國的驕傲,或許是古人遠大理想而自豪,總之,都是因為中國。
《典籍里的中國》是一檔特別的綜藝節(jié)目,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有趣有味,有知識,更多的是對古人的尊重,既讓我們覺得莊重無比,又并非嚴格。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7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苯袢瘴以航M織觀看的《典籍里的中國》以別開生面對話先賢的方式帶我們走近宋應星,影片里的他說:“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并向底層勞苦群眾請教,在實踐中汲取養(yǎng)分。正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言。
在從事農業(y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他以永不言敗、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勞動中記錄并著成《天工開物》一書。作為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此書為后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作為江工學子的我們,自入學起便深受天工文化的影響。在這片以弘揚天工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成立天工文化研究院,開展對天工文化的深入研究,著力發(fā)掘其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工匠意識、生態(tài)思想等積極因素的.沃土上,我們以探索者的姿態(tài)致知力行,躬行不輟。相信未來我校的天工文化自信必將更加飽滿,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必將更加昂揚。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在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2-14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2-09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04-11
典籍里的中國的觀后感12-09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1-14
《典籍里的中國》的觀后感01-07
觀看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07-06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3篇12-09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精選18篇)07-25
《典籍里的中國》觀后感(10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