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金剛川》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剛川》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金剛川》觀后感1
看完《金剛川》,從影院出來,腦中會分外想念郭蘭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旋律。
這是我身在和平時代的優(yōu)待。
全片最大的彩蛋是片尾的真實新聞聯(lián)播,716位在韓抗美援朝志愿軍英烈,骨灰盒列陣,空運回家,在機場享受最高規(guī)格的水門迎賓禮遇,山河無恙,英雄歸鄉(xiāng)。
影片的全方位無死角地敘事方式地對空視角,敵方美軍超低空飛行視角,喀秋莎火箭炮劃過夜空的視角,以及橋上橋下我軍的工兵炮兵不同視角,相信會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我選擇簡單的從幾個人物切入:
每場大型戰(zhàn)役題材的影片總得有一個上點年紀,已經沒有形象包袱的老大哥,在他歲月滄桑的糙臉背后,藏著要把生的機會和更有利的條件讓給戰(zhàn)友的心事,而且通常死的很慘烈,這次的這個人,就是吳京。
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地對空炮手,三下五除二調整的炮臺機槍,打下了張譯口中不可能瞄準的敵方戰(zhàn)機后,沒有英雄式大特寫,也沒有小戰(zhàn)士們的嘖嘖稱奇BGM,而是吳大哥嫻熟自然的轉過身就在玉米地里撒了泡尿。
還有隨手接過好兄弟張譯遞過來的玉米,立馬連啃一周。
都是四兩撥千斤的好評小細節(jié)。
這兩年的好幾部作品都關注到了李九霄,這個總是咬著牙演戲的四川彝族小伙子,他身上有種特別又可貴的狠勁兒,令人感覺純粹又炙熱。
所以他在此類戰(zhàn)爭片題材中,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熱血青年的角色。目前還沒有審美疲勞。
導演們也讓全片唯一一條珍貴的男女感情線放在了他身上。那個讓他埋怨著連他名字都記不住的老鄉(xiāng),女通信兵莘芹在被炸身亡前講出了:
我們前線見!劉浩同志!的絕唱小情書。
這種互動的安排,不煽情不矯情,反而能讓普通人有代入感,也許這才是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場愛情的一種樣子:
我們都知道我們之間的明天渺茫,不如遙遙相望,一起獻身戰(zhàn)場。
女通信兵的選角可能是因為全明星男演員陣容,所以選了一個相對的大眾還陌生的邱天,可以說是做到了少即是多的聰明安排。
反而會讓觀眾會有意猶未盡的思考與探索:在男性為主的嚴峻激烈的戰(zhàn)場上,女性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存在。
作為全片唯一一個女性角色(當然還有她那沒有面部特寫的另外兩個伙伴),她扮相纖弱堅韌,認真接收信號的樣子心無旁焉,讓人信服,把莘芹這個在硝煙戰(zhàn)場上雖然微乎其微卻義無反顧的女通信兵角色完成得很好。
鄧超經過這些年的沉淀和家庭生活的感悟,在詮釋對于小戰(zhàn)士亦兄亦長類的角色已有很好的駕馭能力。
他在接到上級指令負責帶隊修橋時的頷首稱是和一急起來就用捋不直舌頭的.江西口音爆粗,像極了那種心系學生,又被瑣事搞得焦頭爛額的中年男班主任。
他還貢獻了全片最感人的KIA(就地戰(zhàn)亡)被延時彈炸得倒在血泊里的他,一把抓住正在慌亂找他的李九霄,卷著舌頭說:
別管我,快修橋。
每場戰(zhàn)爭都會有朝夕相處,親如父子,兄弟的戰(zhàn)友倒在血泊中,而你不得不咬牙前進的時候,你甚至都不會再有機會為他們善后掩埋,這是戰(zhàn)爭以熱血為襯的最殘酷時刻。
所以無論是新聞聯(lián)播還是片尾彩蛋,水門禮遇,英雄歸鄉(xiāng)這樣的隔空善后,才能歷久彌新地讓無數(shù)人哽咽淚目。
張譯可以說是全片的橋了,從情節(jié)上到情愫上。他不是犧牲地最早的那個,不是犧牲地最壯烈的那個,可是沒有了他,
從吳京到魏晨的煙葉,無法傳遞滋味。從美軍的老cowboy飛行員駕駛的疣豬號到喀秋莎火箭炮,無法貫穿光輝。
張譯不拿腔調不擺譜的小人物式的放不開式的表演方式,已然讓他在中生代男演員中找到獨屬自己的標簽。
魏晨從張譯手里接過剛剛犧牲的吳京身前最愛的煙葉罐子,從里面拿出煙絲,裹起抽起,橋頭難得的安生時光,黃色照明燈光打在他堅實有力的臂膀上,還是很帥的。
有一種男人之間不用言語,只靠傳遞一罐煙葉就溢出的戰(zhàn)爭中的惺惺相惜,很美。
影片的最后一個場景是美軍飛行員在一片近乎焦炭的戰(zhàn)場,發(fā)現(xiàn)竟然在被轟炸過后的短短半小時內,被炸毀的木橋又屹立了起來!
低空一看,支撐起橋面的竟然是一個個中國抗美援朝志愿軍戰(zhàn)士的肉身,令人屏息。
穿過我的劫后余生的嗅覺,是你炮火中筑橋的肉身。
影片結尾用三維立體動畫模型從這些戰(zhàn)士的肉身收高,放遠,拉長,收尾到一個個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役的石膏雕像上。
令在現(xiàn)世安穩(wěn)的我們得以再次醍醐灌頂,那些我們曾經看得有些麻木的紀念館里的白色人形雕像,曾經在鴨綠江畔,都是如同你我一樣的鮮活的血肉之軀。
《金剛川》觀后感2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的影片,該片以戰(zhàn)士、敵人、防空炮臺和橋上四個視角講述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一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始終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zhàn)爭奇跡。
《金剛川》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這次戰(zhàn)役是他最難忘的戰(zhàn)役,戰(zhàn)士們連續(xù)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筑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隊和物資輸送的通行。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愿軍發(fā)動最后一次大型戰(zhàn)役,金剛川這條河是本次戰(zhàn)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而唯一的橋梁巖里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占軍事先機,我軍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zhàn)斗,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敵人炸毀。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數(shù)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zhàn)略通道,直至戰(zhàn)斗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了更多了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我用爸爸的手機查了抗美援朝的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25日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當時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后沒多久,百廢待興,工業(yè)力量薄弱,無法制造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武器都屬于對手,中國人民志愿軍連炮彈都得數(shù)著用。但最終,戰(zhàn)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武器敵不過勇氣、強權敵不過正義,經過無數(shù)志愿軍戰(zhàn)士的努力,最終我們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
為什么我們能夠以弱勝強?為什么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能夠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動加入抗美援朝志愿軍隊伍的老兵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說:“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敵人要剝奪我們的幸福,我不能有別的選擇。”
我想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們的國家,剝奪我們的幸福,無數(shù)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無數(shù)的叔叔阿姨們,一定會像志愿軍戰(zhàn)士們一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
最后,我要向偉大的志愿軍戰(zhàn)士致敬!學習他們?yōu)榱吮Pl(wèi)祖國而不畏犧牲的精神!
《金剛川》觀后感3
自于對祖國的寵愛,由于他們憧憬光明,憧憬和平。
今日,我和伴侶一起來到影院,觀看了《金鋼川》,它是一部愛國看完《金剛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剛川的這座橋。每當電影。橋被美軍炸毀,工兵連的戰(zhàn)士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橋修好,所以,這本片講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終階段,中國人民子弟兵要到座橋被美軍稱之為“炸不壞的橋”。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軍派金城去支援前線的戰(zhàn)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這就出了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木板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志愿軍照舊沒是金剛川。要想度過這條河,唯一的一座橋,是戰(zhàn)士們用木板臨時搭起有屈服,他們最終靠著團結過了河。從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氣,來的。美軍為了不讓志愿軍通過這座橋,用轟炸機一次次的將炮彈投放看到了團結的`力氣。
于木板橋上。子弟兵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工兵連的戰(zhàn)士搭成人梯,當今,我們的生活如此奇特,可是,我們這樣的奇特生活都是先將木板舉過頭頂,讓其他戰(zhàn)士順當過了河。輩犧牲了很多的汗水和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必需
《金鋼川》從三個角度介紹了當時的場景。中國當時的武器特殊落好好學習,每天向上。由于中國假如是一條大船,我們是即將身在甲后,只有兩個炮臺,一個是主攻的,另一個必需隱蔽起來。主攻炮臺被板上的舵手,揚帆起航。
擊中后,連長張飛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但是,他不顧
自身的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炮臺,
《金剛川》觀后感4
10月23日,戰(zhàn)爭片《金剛川》上映。截止10月25日晚8點半,3天票房破3。4億,可謂是來勢洶洶熱度爆棚。
故事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為1953年抗美援朝時期最后的金城戰(zhàn)役。
影片中,志愿軍戰(zhàn)士們正處于最關鍵時期:為獲得勝利,志愿軍必須在第二天早上6點前過河到達金城前線。
但問題上是現(xiàn)在,能夠幫助志愿軍過河的橋被美軍盯上了,隔三差五投彈炸橋,根本不給戰(zhàn)士們通過的機會。
基于「美軍不斷炸橋、工兵連抓緊時間搶修修橋」的脈絡,《金剛川》的故事逐漸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有工兵連以修橋為己任的堅毅、炮兵和美軍面對面硬剛的熱血,也有志愿軍們無懼炮火一心奔向前線的催淚…
從故事上來說,《金剛川》的完成度很高,情緒渲染也非常到位,所以上映后拿下高票房,成功有目共睹;但豆瓣平臺只拿到6。7分,絕大多觀眾都因為「鏡頭大量重復」而給出差評。
對此點點為影片感到憋屈,《金剛川》中確實是有很多重復鏡頭,但這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是有苦衷,同時也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首先,我們聊聊苦衷。
《金剛川》上映于10月23日,撇去重復鏡頭時長為1小時,且影片中有很多特效制作爆破大場面,看起來非常炸裂。就這個成片質量往前推,拍攝+制作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但誰能想象呢?今年8月初《金剛川》才開始拍攝,從拍攝剪輯到后期制作,再到于銀幕上映,劇組只用了短短4個月時間,堪稱奇跡。
為什么一定要這么趕?
理由是:年10月25日這一天,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
為讓影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上映以致敬先烈,《金剛川》使出渾身解數(shù)。管虎、郭帆、路陽三名導演分別拍攝不同段落,以節(jié)省時間。為讓影片足夠具有戲劇沖突性和情感渲染能力,同時也讓電影有足夠的時長,決定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將同一個事件敘述多遍。
這是《金剛川》中出現(xiàn)鏡頭重復的最初原因,同時也是苦衷。
基于此,《金剛川》的故事被拆分為士兵、對手、高炮連、橋四個篇章,前三篇章為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第四篇章為整個故事的升華。
不可否認故事進行到第二篇章「對手」時觀眾會覺得莫名其妙:這個場景不是已經拍過一次了嗎,怎么又來一次?
直至隨著劇情推進,我們才發(fā)現(xiàn),故事是重復沒錯,但細節(jié)和角度不一樣。除卻工兵連和炮兵連的視角之外,還有美軍視角的出現(xiàn)。
從工兵連和炮兵連的視角中,我們看見志愿軍戰(zhàn)士們「即使犧牲所有也要贏得勝利的信念感」。
從美軍視角中所呈現(xiàn),則是一次比一次強烈的不可置信。
“他們連自行車都造不出來,用兩根筷子吃飯,橋卻一次一次的被修好?”
“我們3天才能修好的橋,他們居然只需要半小時!
別出心裁,從敵方角度呈現(xiàn)出志愿軍戰(zhàn)士們的'崇高的敬意,再一次對先烈們表示致敬。
同一事件講述多次,從觀眾角度來看這一做法有湊時長嫌疑。
但實際上,這一手法在藝術體系中有名有據,叫做「復調敘事」,最開始產生于音樂學,后被廣泛使用于文學和影視創(chuàng)作。日本經典電影《羅生門》所采用便是這一手法。
影片中,B26轟炸橋體、榴彈炮遠程轟炸橋體、喀秋莎遠程轟擊美軍陣地、延時炸彈引爆、B29燃燒彈轟炸橋這五個重要情節(jié)被重復講述三次,其實是利大于弊。
一方面,有利于不太了解那段歷史的觀眾明白過去發(fā)生了什么。另一方面,更加有助于情感的累積,使最后篇章「橋」中所爆發(fā)的情感更加濃烈。
如果不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觀眾無法更深入體會到戰(zhàn)爭中生命逝去的殘酷;如果不是因為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戰(zhàn)士們死亡的鏡頭,我們無法明白現(xiàn)在的和平有多么來之不易,更無法感同身受先烈們選擇奉獻出了什么…
看似是重復,實則是力度更深的銘記,希望觀眾們不要忘記慘烈的過去。這才是重復鏡頭出現(xiàn)的真正意義。
《金剛川》前三段故事之所以代入感沒有達到100%,不是因為重復鏡頭的使用,而是因為影片中對人物刻畫花費的筆墨太多,從而忽略掉對事件的呈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無法避免,畢竟影片拍攝時間只有這么長,相比之下導演們肯定是更加側重于對先烈們形象的描述。
影片中各位演員演技持續(xù)在線、爆破戲一頂一好看,最后志愿軍們過橋的方式更是讓人淚目。
尤其是電影末尾,用來隱蔽志愿軍們行蹤的樹木已經被燒成灰燼,不知道多少人已經死亡,但遠方亮起了微光,志愿軍們成功過橋?那些逝去的戰(zhàn)士們啊,用犧牲點亮了希望…
僅憑這一點,《金剛川》就已經無愧于首周末票房的3。57億票房,更無愧于獻禮片這一題材了。
《金剛川》觀后感5
戰(zhàn)友
有些人可以放心交予后背,即使看不見,但你知道他就在那里,他的名字叫戰(zhàn)友。劉浩和張飛在電影里不曾有過對話,只通過手電筒隔著遙遠的距離通訊,觀眾卻能從他們身上體會到深切的戰(zhàn)友情。在敵機的威脅下,為了掩護戰(zhàn)友,張飛毅然決定點火暴露隱蔽的炮位吸引火力。劉浩在對面看著逐漸燃起的火光,知道那熊熊燃燒著的是對方的生命,他們要奔赴的是一條注定沒有結局的路,名字叫犧牲。劉浩起身,他此時唯一想做的就是去幫幫他們?勺叩綐蝾^的他,目睹的是炮彈紛飛,抓不住的只有傷勢嚴重的戰(zhàn)友離去的步伐。加入修橋工作的`他面對著又一次的炮彈襲擊,沒有懼怕,只有憤怒。那時候的他想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在消失在火光中的高炮班,是沒法再在前線見的通訊員,是再也沒辦法用江西話罵人的老高,是再也沒辦法跨過這座橋的戰(zhàn)友。是對戰(zhàn)友的感情讓他面對著沖天的火光,也不肯向后退一步。
毀不了的橋
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毀橋和修橋展開的。美軍一次次地損毀橋,滿心以為戰(zhàn)斗早已結束。但在短短幾小時內,被炸毀的橋又會被奇跡般的復原,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中國志愿軍的堅韌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橋損毀了,就用最快的速度修好,再次損毀,就再用百分之兩百的力氣修好。志愿軍們的毅力沒有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炮火消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百折不撓的勇氣和頑強的斗志是神跡的來源。
英雄
在最后一次轟炸后,金剛川儼然成為了地獄。在天使吹響的號角下,仿佛冰雹和火攙雜著血從天上傾盆而下,焦黑的土地,成為廢墟的橋,四處彌漫的硝煙仿佛都在宣告絕望的結局。橋,沒了。橋,又回來了。這次的橋,是志愿軍靠血肉之軀搭建起的人橋。他們仿佛從地獄走來,卻要奔赴希望的彼岸。在灰黑的天空下,焦灼的土地上,幽深的江水中,他們是普通人,也是奇跡。這種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慷慨大義,在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代代傳承。
《金剛川》觀后感6
一張票,一個人,一場電影,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今天卻不同往常,一個人看歷史戰(zhàn)爭片感覺有些埋藏在血液里的洶涌澎湃不知如何平復,所以在這里說說啦~
生命,不是慢鏡頭就可以延長,只是徒添感傷。
橋梁是整個影片中的精神堡壘,一次次摧毀,一次次修復,一次次過橋,一次次犧牲,鏈接的不僅是抗美援朝的情誼,還承載著國人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觸及靈魂的兄弟情誼。張飛、關磊、劉浩,“劉關張”在這部影片中形成了另一種結義——“一朝戰(zhàn)友,一生兄弟”。
關磊在我眼中是一個熱血沖動果斷卻內心細膩的形象,頭發(fā)亂糟糟,臉上汗涔涔,背著煙管,身懷絕技。每一聲命令都斬釘截鐵,每一次射擊都不曾猶豫。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為了兄弟違抗連長命令,自己堅守在類似靶子的一號炮位,而讓張飛到隱蔽炮位!鞍涯愕呐趶梽蚪o我十發(fā),也算你心疼我”,“能行”細膩的情感在這一幕爆發(fā),朝夕相處的羈絆,守望相助的執(zhí)念,你的生命我來守護!
張飛,從剛開始緊守炮彈謹小慎微到點燃火焰視死如歸,這樣的轉變是戰(zhàn)爭給予的成長。師傅死后哨聲中的牽掛與剛強,讓他終于拋掉一切顧慮奮起反抗!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毅然點燃高炮周圍的火焰,高炮位上的每一張臉龐都寫著臨危不懼,不屈不撓?粗麛嗍謹嗄_依然堅持在炮位,自己裝彈、調整、瞄準、開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句“萬古流芳莽撞人”道出了心中的英勇,張飛為戰(zhàn)友報仇也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他的大無畏似乎在告訴敵人,正是因為中國志愿軍有著千千萬萬的張飛,才有了這座炸不毀的橋梁!
劉浩。對他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朦朦朧朧的愛情,戰(zhàn)爭背景下的愛情似乎變得微不足道。女通訊員準確的喊出他的名字并說:前線見,他小聲回復:前線見。最終這樣的.許諾以犧牲的方式互相兌現(xiàn)。他的形象定格在扛著木頭要去修橋,燃燒彈焦化了劉浩,他的肩上抗的不只是木頭還有許許多多十七八歲志愿軍過橋的希望!
最后的大場面看到了無數(shù)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橋梁,那斑駁的橋體是眾多十七八歲鮮活的生命鑄造而成,他們堅定,他們英勇,他們腳踩泥濘,他們肩扛信仰,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戰(zhàn)爭的殘酷又一次以電影的方式展現(xiàn)在我眼前,感受殘酷的同時感恩先輩,珍惜眼前美好!
想成為雕刻師,精雕細琢他們偉岸的身軀
想成為畫師,筆精墨妙他們堅定的身影
想成為樂師,低吟淺唱他們永恒的信念
想成為舞者,手舞足蹈他們內心的狂熱
可我注定碌碌無為,
只有鐫刻在記憶里的那些鮮活的十七八歲的少年!
加油呀,最最可愛的中國!
愿自己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其實影院中發(fā)生了些小插曲讓我感到百感交集~在我看完影片去盥洗室收拾一下形象時,聽到旁邊大概只有十幾歲的青少年說:“遲到了15分鐘,電影一點也沒看,光抱著我啃了,不讓親還生氣!蓖蝗蛔屛矣X得有些悲哀,現(xiàn)在的青少年都在干什么?本應該是了解歷史,感恩先輩,反思進取的場合卻發(fā)生著如此荒誕可笑的一幕。本來許多事情我不認同但是接受存在,可這種十二三歲的荒謬真的無法接受!最后強調: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金剛川》觀后感7
近日,電影《金剛川》于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掀起了觀影熱浪,這部電影是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講述了當時志愿軍在對我軍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頂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搶渡金剛川的英勇故事。電影生動再現(xiàn)了當時戰(zhàn)爭的艱辛與殘酷,讓我感受到了英雄先烈英勇奮戰(zhàn)、不怕犧牲的精神,觀影后我頗有感觸。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場面之一是我軍工兵連接到命令,在第二天凌晨六點前要修好橋供大部隊過橋,到達金城主戰(zhàn)場。在美軍反復轟炸,數(shù)次摧毀橋梁的情況下,我軍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復橋梁,為的就是通過那座橋,為的就是堅守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和保家衛(wèi)國的初心,最終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的奇跡。金剛川勝利證明,沒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為了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犧牲,不懈努力奮斗,團結凝聚億萬群眾不斷走向勝利。因此,我們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風雨不改,堅守初心。
強化擔當作為。影片中為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大部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高炮班班長主動積極當擔,發(fā)揮先鋒作用,帶領著戰(zhàn)士們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橋梁,為最后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當勇?lián)姑,主動承擔責任,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克服庸懶散,要下決心解決好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會為、擔當不足不敢為問題,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干其事、求其效。而面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失誤,我們要勇于承認,并敢于承擔責任,不躲閃、不回避、不推諉,然后積極主動地查找原因、總結教訓、改正錯誤,從而提升工作水平。
匯聚團結磅礴力量。在美軍反復轟炸,數(shù)次摧毀橋梁的情況下,我軍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復橋梁,這僅靠軍隊戰(zhàn)士單打獨斗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必須依靠全軍協(xié)作,影片中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各司其職于戰(zhàn)地齊心協(xié)力,抵御敵軍,最后我軍戰(zhàn)士用他們的軀體架起了生命之橋,讓大部隊在規(guī)定時間內順利過橋。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只有團結協(xié)作,有勁往一處使,才能事半功倍。要培養(yǎng)團隊意識、團結意識、協(xié)作意識,以身作則,做有利于團結協(xié)作的事。
《金剛川》電影重現(xiàn)了我軍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zhàn)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贊歌一直傳唱下去,傳承每一位英雄的精神,銘記每一位犧牲的英雄。
《金剛川》觀后感
作者:田澤飛
11月18日,公司黨委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電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導演用相同的時間里不同的人、事、物來描述這場戰(zhàn)爭,讓我們從更多角度了解了戰(zhàn)斗英雄們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爭奇跡。
開場,我看到的是一群大無畏、不懼死的士兵們,為了最終的勝利而日夜奔波。每位士兵都卯足了勁兒要上前線殺敵,卻被眼前的'一條大川金剛川攔住了去路。敵人僅僅是出動了兩架轟炸機,便將幾十個工兵連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修架的橋體炸的稀碎?吹竭@里讓我不禁產生了無力感,敵我雙方差距如此之大,這上萬大軍何時才能奔赴前線?但當看到工兵連的戰(zhàn)士們在橋上不知疲倦、不懼生死的反復搶修,使得美國的飛行員訝異不已時,我才深刻體會到為何我們新中國在成立初期便有和世界大國美國對戰(zhàn)的勇氣。正是因為我們的軍隊有著無堅不摧的信仰,有著面對強敵敢于亮劍的中國精神!
中場,一個高炮班的故事讓我無比動容,眼淚不受控制地往下流。金剛橋前兩腿抖,打不著飛機讓人愁。金剛川前嚇得尿,枉叫那張飛莽撞人。這是老關對自己徒弟張飛的調侃,看著自己這個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徒弟時,老關恨鐵不成鋼。但是當徒弟的炮位位置暴露后,老關又不由分說地將徒弟趕到了隱藏炮位,自己頂了上去。這里還有一段,徒弟被趕走后從隱藏炮臺返回,和老關說要不就把炮位換下位置,這里暴露了,你已經成靶子了。老關拒絕后調侃道要不,把你炮彈勻我十發(fā),也算你心疼我。本將炮彈視若家珍的張飛,毫不猶豫地答道能成。老關一愣后欣慰地笑道滾。誰知這便成了兩人最后的對話,在敵軍的火力轟炸下,老關當場命喪。張飛聞訊趕到后,甚至連自己師傅的尸首都已找尋不到。長板坡前,救趙云嚇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吶,這是張飛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語。在炮火的洗禮下,在師傅壯烈犧牲后,那個畏手畏腳的張飛已然不見。遇見敵機偵察襲擊,他果斷下令打出曳光彈吸引敵機注意?床坏侥繕藭r,點燃火盆也要和敵人斗個你死我活,哪怕被炸彈將手臂炸沒,也咬著牙、卯著勁兒將敵機炸毀。老關,咱們打中了,哨聲的密語帶著張飛一起去了老關那里。在看完這個故事后,我沉浸在悲傷中許久。我看到了一個人的成長,他經歷了這么多后終于變成一個有擔當、有血性的軍人,但是卻在剛剛轉變過后,英雄的生命便迅速隕落了。我不禁感慨,生活在現(xiàn)在這個年代里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和平年代,對永遠緬懷那些為我們創(chuàng)造這個和平年代的前輩們。
終場,一座橋,一座被敵人轟炸了很多次的橋,一座用中國軍人的軀干搭成的血肉之橋?吹侥亲藰驎r,我耳邊就傳來了熟悉的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XX。正是這一座通往勝利的金剛川大橋,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畫下了濃重的一筆,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這頭雄獅已悄然覺醒。
《金剛川》觀后感8
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著眼于戰(zhàn)爭即將勝利前的戰(zhàn)地一隅,以三連協(xié)作架橋為切入點,折射出了戰(zhàn)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呼喚廣大基層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風建設。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為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zhàn)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著“保證完成任務”的、“保家衛(wèi)國”的初心,最終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的奇跡。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干部應當著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于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余加強自身作風建設,!跋聪丛琛,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為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fā)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zhàn)場上,帶領著戰(zhàn)士們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橋梁,為最后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后的今天,廣大基層干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跡。同時,廣大基層干部也應當“勇?lián)姑保鲃映袚熑,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愿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xié)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zhàn)場的橋梁,獲得戰(zhàn)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zhàn)士單打獨斗“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xié)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xié)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借著“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于在每天落300多發(fā)的巖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梁,更筑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今天,廣大基層干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xié)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筑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zhàn)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干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金剛川》觀后感9
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qū)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fā)動最后一場大型戰(zhàn)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zhàn)力,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zhàn)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無數(shù)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zhàn)斗里,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zhàn)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將士們即使灰頭土臉也掩蓋不住臉上的稚嫩,即使身體破殘也要修補好大橋,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體搭建成支撐大橋的橋梁。看到那一個個站起來的身影,不少觀影者都止不住的淚流。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大橋的直立,而是中國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更加能夠深深體會到《義勇軍進行曲》中的“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的真正含義!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zhàn)的志愿軍吧!戰(zhàn)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跡將千古流傳,作為后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觀后感10
很榮幸有機會能看到這部期待了很久很久的電影,真的非常震撼。普通士兵、美軍飛行員、高炮班和橋四個視角講述,在一個時間框架中一層層添上血肉,在情緒上逐層遞進,在內容上相互關照。在張譯和美軍飛機對射影片達到高潮之后,我原本擔心很難會有一個結尾能夠托得住這個場景,但最后橋的部分也真正做到了升華,令人震撼和動容。整部影片的轟炸場面給人足夠的視覺滿足,緊張場面的氣氛烘托十分到位,背景音樂烘托下,張譯一瘸一拐走向最后炮位的時候,充滿了抗爭不止的史詩感。順便感嘆一下張譯老師演戲上的爆發(fā)力真的太好了,越來越好!最后,大家一定要去看《金剛川》喔!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
這么一部精心制作的主旋律影片,一點看不出來是在短期內完成的作品。當然,通過這么短時間內能夠完成這樣一部出色的作品,不得不說,也算是對三位導演加上幾位實力派演員的一種肯定!影片將抗美援朝的那種“脊背”式的愛國情懷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我們可能武器并不先進,但是不意味著我們意志薄弱!在他們的“身后”是老百姓,為了老百姓他們拼死也要通過那座“橋”!從影片的質感角度上來說,張力十足!但是,缺陷不是沒有,就是鏡頭運用,和邏輯鏡頭重復,導致有一種本身代入很強的電影,卻又出現(xiàn)進進出出?湟幌伦詈蟮氖瘴膊糠郑c睛之筆,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也正是我們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憑借舍身忘死的意志,用鮮活的生命給我們換來現(xiàn)在的和平。做為丹東人,鴨綠江對岸的朝鮮、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紀念館、鴨綠江斷橋、河口斷橋…每一處都在印證著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謝電影主創(chuàng)團隊為我們呈現(xiàn)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金剛川》觀后感11
今日觀看的《金剛川》電影,主要講訴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雄事跡。
電影分為了四個部分,以士兵、美軍、炮隊、橋四個視角完美展現(xiàn)了志愿軍戰(zhàn)士們護送大部隊過河時驚心動魄的一晚,炸掉一段橋就立刻修橋,不耽誤每分每秒,在這次戰(zhàn)爭中幸存下來的美軍空戰(zhàn)人員,感慨道:“太不可思議了,他們三個小時就修好了橋,美國人需要三天!”。我們犧牲了無數(shù)士兵,他們每個人都用血肉之軀發(fā)光發(fā)熱,我每每想到此處,都是無盡的心疼。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炮隊,在漆黑的夜晚點燃火把,吸引敵機注意,甘愿自我犧牲,只是因為大部隊正在橋上通過。排長張飛被炸彈打中,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卻依然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強撐著一口氣,成功打落一架敵機,他們都是年輕人,甚至還有小孩子,我不敢想象在當時的混亂之中我自己該怎么辦,是手足無措,還是臨陣脫逃。
最讓我感到心疼是,在最后一次敵機用燃燒彈把橋炸毀后,志愿軍同志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托起木板,搭建了一座“人橋”供大部隊通過!寫到這里,我已泣不成聲,河水淹過他們的頭頂,河水泡著他們,他們都沒選擇放棄,而是甘愿犧牲,旁白說:“說實話你們可能不信,我們沒有一個是怕死的!笨吹酱耍艺娴氖欠浅>磁鍨樽鎳鵂奚母锩沂總,是他們用自我犧牲換回了如今的太平盛世,這種精神需要每個人都牢記于心,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也不能讓歷史,忘了他們。
《金剛川》觀后感12
前幾天,我閱讀了《朝鮮戰(zhàn)爭》這部大型戰(zhàn)爭歷史書,讀了這本書后,我有許多感悟。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的領國,“朝鮮”這個不知名的半島發(fā)生了一場令世界震驚的戰(zhàn)爭“朝鮮戰(zhàn)爭”,當時,朝鮮半島在美國的挑撥下混亂不堪,美國為了在東亞站住腳,得以與蘇聯(lián)這個超級大國抗衡,便把目光瞄在了朝鮮半島。
現(xiàn)在經常聽老一輩們將朝鮮戰(zhàn)爭的故事傳說是,總是能聽到幾個字“北緯三十八度線”,這條線就是分割整個朝鮮半島的`交界線。誰也沒有想到,這條關系民族利益的線,竟然是一個美軍官隨意畫的,這條線畫的毫無軍事作用,這條線穿過了朝鮮4條大江,一百多座高山,橫劈十余個村莊,使得美軍吃了這條線不少的虧。
朝鮮半島被分成了金日成統(tǒng)帥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和由美國傀儡使喚的由李承晚統(tǒng)治的大韓民國。
片雞飛狗跳,到處都是從前線撤下來的美國大兵,和南朝鮮志愿軍的敗兵,城內各大街道都擠滿了人。這時,美國方面當然也好不了,南朝鮮是他們的走狗,一旦南朝鮮被共產主義北朝鮮攻占,美國的東亞手柄就會失去,失去對東亞僅有的一點控制,使得蘇聯(lián)更加強大。于是,當時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緊急在五角大樓召開會議,最后,打算進行政治調停。然而,戰(zhàn)爭販子麥克阿瑟卻不樂意了,公開侮辱總統(tǒng),最后由于某種原因,決定,由麥克阿瑟這位遠東總執(zhí)行官擔任將軍,統(tǒng)領整個美國遠東軍,直接干涉朝韓問題。
南朝鮮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被朝鮮人民軍吞噬,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那是一個夜晚,由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一個集團軍進入了南朝鮮仁川港,登陸了。就在這時,我國向北朝鮮實施無償援助,當晚大批中國志愿軍進入朝鮮領土,由彭德懷直接領導。北朝鮮人民軍在美國強大數(shù)倍的軍隊的鎮(zhèn)壓下,在美國超級武器的攻擊下,漸漸衰落了。我國志愿軍卻整裝待發(fā),準備戰(zhàn)斗,前方的戰(zhàn)士熱血橫撒,后方的人民眾志成城。
讓我們記住那些死去的戰(zhàn)士們,是他們?yōu)槲覀兇蛳铝嗣篮媒剑屛覀冞^著幸福的生活!想為保護人民而用作斗爭的戰(zhàn)士們致敬!
《金剛川》觀后感13
“我們在這場戰(zhàn)斗中沒有上刺刀,也沒有親手打死敵人,可是我們知道我們工作的意義: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
整個金城戰(zhàn)役期間,敵人在金剛川巖里橋附近共投下近千枚航空炸彈,并發(fā)射了2500多發(fā)榴彈,但這座橋一次次浴火重生,成了打不垮、炸不爛的英雄之橋。
在戰(zhàn)爭電影史上,工程兵題材的影片較罕見。工程兵是“陸軍的先鋒”,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我國已將工程兵列為特種兵),但與其他兵種比,工程兵較難用電影呈現(xiàn)!督饎偞ā返腵幾位主角都是標準的普通人。他們的理想并不宏大,驅動他們作戰(zhàn)的主要動力不是當英雄,而是責任感(減少前方犧牲),以及對和平的渴望(金城戰(zhàn)役是抗美援朝中最后一場戰(zhàn)役)。
戰(zhàn)爭是人類社會的異態(tài),無數(shù)年輕人在生命剛剛綻放、最美好的階段,便瞬間凋謝了。所以人類需要反思戰(zhàn)爭,戰(zhàn)爭片不是娛樂片,不能靠賣血漿、比慘來吸引眼球,更不能消費戰(zhàn)爭。人類有人類的尊嚴,將烈士們的精神傳承下去,使其永遠活在后人心中,這是戰(zhàn)爭片天然的責任與義務。
《金剛川》的最后部分,戰(zhàn)士們屹立在湍急的江水中,扛起大橋,傳達出強烈的象征意味:過去百余年,我們這個民族曾遭遇無數(shù)苦難,正是前賢們的奮斗與犧牲,才使我們走到今天。在當下和未來,依然會有激流險灘,作為后人,我們能否像他們一樣,勇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戰(zhàn)爭時代雖已過去,但“國無大小,忘戰(zhàn)必危”,民族競爭將長期存在,這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時代需要一代代勇于奉獻的中國人承擔起歷史責任,我們依然需要精神的力量。逝者如星辰,在凝視著后人,則每個人都有必要反躬自問:我是否無愧于他們?
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戰(zhàn)爭片不只是戰(zhàn)爭的故事。如“曾經”與“當下”失去聯(lián)系,“曾經”就會枯萎,就會死去。金剛川巖里橋已是過去時,《金剛川》卻在觀眾的心中又建起一座打不垮的生命之橋,所以難能可貴。
《金剛川》觀后感14
今天看完《金剛川》,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哪一個畫面,都在我的心中,一遍又一遍的播放。這部戰(zhàn)爭電影,是歷史的縮影,是人民對勝利的期望,是幾乎無法完成卻最終完成的任務?姑涝瘧(zhàn)爭作為我軍以弱勝強、以劣勝優(yōu)的例子,充分地展現(xiàn)出中國人民英勇的抗爭精神,頑強的生命力,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了勝利。
電影的開始,我本以為這場電影所描述的會是一場宏大的戰(zhàn)爭場面,但是整部電影卻把畫面聚焦在一座橋上。一座橋能展示什么?搭橋的速度,過橋的迅速,還是守橋的技術?但是接下來的畫面不僅讓我震驚,而且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推進,我看見了一個個英勇威武的志愿軍戰(zhàn)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zhàn)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無論敵人的轟炸機怎樣摧毀那座橋,戰(zhàn)士們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修好并通過這座橋,盡管來來回回被轟炸了七次,死傷無數(shù),一片狼藉。但這并沒有摧毀戰(zhàn)士們的意志,腳下的急湍也沒有澆滅戰(zhàn)士內心的'焰火,越”修”越勇,到最后成功搭建”人橋”。這看似不起眼的勝利,卻深深打擊了美軍那高高在上的氣勢,是他們讓美國知道,中國是他們無法輕視,無法擊敗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的打打鬧鬧,不失抗敵之心,張排長的哨子和吳班長的呼哨,傳遞的不僅僅是消息,更是感情。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他們自愿引火燒身,點燃明火,吸引火力,與轟炸機進行殊死搏斗,以保護志愿軍們安全過橋。戰(zhàn)士們眼神堅毅,而這一切的一切的動力,只不過是要回家的念想,無論是犧牲還是戰(zhàn)死,他們早已做好了準備。
正因為有了這些民族英雄,才能夠保護住我們的國土邊疆不受侵犯,正因為有這些民族的脊梁,才能讓中國在世界上直起腰來。我們作為未來中國的棟梁,應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不負那鴨綠江、那山清水色的風景,不負那戰(zhàn)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而那橋之下,是烈士們不朽的的英魂。
《金剛川》觀后感15
1953年的金城戰(zhàn)役,是一場空前殘酷的戰(zhàn)斗。中美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士兵,迎接朝鮮戰(zhàn)爭上的最后一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剛川》開始了。
整部電影圍繞金城城外金剛山下金剛川上的一座工兵橋展開。為了支援金城前線,志愿軍必須跨過金剛川。但金剛川河流湍急,無法的涉水渡河,所以只有搭橋解決。在美軍空軍的破壞下,這里上演了一場殘酷性不亞于松骨峰戰(zhàn)斗的木橋保衛(wèi)戰(zhàn),最英勇的當數(shù)那十幾人組成的炮兵班。
整個炮兵班由兩人共同領導,一個是排長,叫張飛,另一個是一位姓關的班長。在戰(zhàn)斗中,關班長壯烈犧牲,在敵軍的槍炮之下被絞成了肉泥。張飛含淚將關班長下葬立"碑"后,他一掃往日的木訥、沉默、吝嗇,命令七名戰(zhàn)士放五發(fā)電光彈,再將所有炮彈準備上膛,決定與殺死關班長的敵軍決一死戰(zhàn)。瞬間,"當年"那個惜彈如金的狙擊手"不見了,換上了一個敢拼敢殺的燕人張翼德,大聲下達命令"兩點方向"十二點方向"三點再轉”……每轉一次,他的頭上都涌出一片汗水。戰(zhàn)友們也同樣光著膀子,嚴肅地向著天空張望。張飛見敵機不到,便生起四團大火,吸引敵機注意。一瞬間,所有視線匯向他們,不等有反應,炮聲便隆隆作響起來,向沖鋒機似的對空而放。敵機也豪不含糊,機槍查接開始掃射,血液飛濺,血霧騰起,卻不見有人退縮一下,反而越打越有勁,吶喊聲高過了炮哭聲,大喊著"你來呀!"彈殼如流水一般,讓時間流向了大部隊的腳下,幫助大部隊爭取過橋時間。
終于,隨著一聲鋼鐵碰撞的聲音,這架飛機終于被擊落,但代價就慘重:全班只剩張飛下一人,并且他失去了一腿一臂,炮也無法使用了。但這并沒有讓這位猛將屈服。他咬緊牙關,拄起拐柱,拎起剩余炮彈,向外圍炮位走去。到了之后,他先小聲唱出了張飛在長板坡前的所作所為,又大喊一聲"莽撞人啊",隨后重新讓這架等待已久的大炮再次轟鳴起來。果真是猛張飛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只一炮便為關班長報了仇。就在這時,在水下潛伏已久的延時炸彈爆炸了,敵機又投下了一枚燃燒彈,讓原本風景秀麗的金剛川兩岸滿目瘡痍,黑乎乎的一片。張飛硬是一動不動,眼神堅毅,身姿挺拔,面容嚴肅,氣勢恢宏。他莊嚴地坐在炮位上,一個人操縱著本該五個人操縱的火炮,發(fā)出震撼人心的誓言:有我在,你們別想傷害我兄弟,我的祖國一下。也許是受到他的`感召,兵連的同志們紛紛跳下水工期,舉起木板,筑起一道鋼鐵人橋,讓敵機駕駛員史密斯也為之動容,心生憐憫,不再轟炸,眼睜睜地看著大部隊過橋。這些戰(zhàn)士里有傷員,有青年,他們懷著共同的信念,如國歌里唱的那樣:“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 新的長城”
這些革命志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不僅筑起了一座通往金城的人橋,共筑起了一道通往幸福安寧生活的橋。他們犧牲自己,為國捐軀,不求回報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金剛川》觀后感】相關文章:
金剛川觀后感01-25
金剛川觀后感11-03
《金剛川》觀后感11-05
《金剛川》觀后感09-25
《金剛川》觀后感11-16
【推薦】《金剛川》觀后感09-28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11-21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12-23
《金剛川》觀后感范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