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精選1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吧。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币粋人、一個團(tuán)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話題:“人無信不立”“誠信”“證明”。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2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后來,季布跟隨項羽戰(zhàn)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hù)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guān)。最后,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話題:“誠信與人生”“互助”“誠信的價值”。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3
李苦禪是我國當(dāng)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yīng)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dāng)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shù)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話題:“誠信人生”“重諾”。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4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后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jìn)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jìn)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崩钌掣形,才知道經(jīng)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分析: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chǎn),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于企業(yè)、商家而言,經(jīng)營人心是事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話題:“經(jīng)營人心”“誠信”“名人的`智慧”。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5
公元前四世紀(jì)的中國,處在諸侯割據(jù)的狀態(tài),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時期”。在魏國作官的孫臏,因為受到同僚龐涓的迫害,被齊國使臣救出后,到達(dá)齊國國都。
齊國使臣將他引見給齊國的大將軍田忌,田忌向?qū)O臏請教兵法,孫臏講了三天三夜,田忌特別佩服,將孫臏待為貴賓,孫臏對田忌也很感激,經(jīng)常為他獻(xiàn)計獻(xiàn)策。
賽馬是當(dāng)時最受齊國貴族歡迎的娛樂項目。上至國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賽馬取樂,并以重金賭輸贏。田忌多次與國王及其他大臣賭輸贏,屢賭屢輸。一天他賽馬又輸了,回家后悶悶不樂。孫臏安慰他說:“下次有機(jī)會帶我到馬場看看,也許我能幫你!
當(dāng)又一次賽馬時,孫臏隨田忌來到賽馬場,滿朝文武官員和城里的平民也都來看熱鬧。孫臏了解到,大家的馬按奔跑的速度分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裝飾不同,各家的馬依等次比賽,比賽為三賽二勝制。
孫臏仔細(xì)觀察后發(fā)現(xiàn),田忌的馬和其他人的馬相差并不遠(yuǎn),只是策略運用不當(dāng),以致失敗。孫臏告訴田忌:“大將軍,請放心,我有辦法讓你獲勝!碧锛陕牶蠓浅8吲d,隨即以千金作賭約請國王與他賽馬。國王在賽馬中從沒輸過,所以欣然答應(yīng)了田忌的邀請。
比賽前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用上等馬鞍將下等馬裝飾起來,冒充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賽。比賽開始,只見齊王的好馬飛快地沖在前面,而田忌的馬遠(yuǎn)遠(yuǎn)落在后面,國王得意地開懷大笑。第二場比賽,還是按照孫臏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國王的中等馬比賽,在一片喝彩中,只見田忌的.馬竟然沖到齊王的馬前面,贏了第二場。關(guān)鍵的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和國王的下等馬比賽,田忌的馬又一次沖到國王的馬前面,結(jié)果二比一,田忌贏了國王。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6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逼拮訌氖袌龌貋砹,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痹诱f:“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
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xué),聽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7
有個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愛撒謊。有一天,他覺得很無聊,他就向著山下種田的人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人們聽到喊聲急忙往山上跑,農(nóng)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的小孩哈哈大笑:“真有意思,我是逗你們玩的!”農(nóng)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小孩故伎重演,農(nóng)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放羊小孩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dāng)了!”第三天,放羊小孩又欺騙了人們,人們對放羊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后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放羊小孩對著山下拼命呼喊:“狼來了,狼真的`來了”,但是人們認(rèn)為他又在說謊,都沒有理睬他。結(jié)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8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后,家里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后發(fā)現(xiàn)病牛被賣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么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孟信不賣病牛的事很快傳開了,連皇帝都聽說了;实壅J(rèn)為孟信是個誠實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進(jìn)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到年老才榮歸故里。
孟信不因家境貧寒而賣病牛,以其誠實守信贏得了皇帝的賞識,進(jìn)宮為官,從而走出了貧窮的困境。由此看來,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別人的幫助。一個人只有忠誠老實、誠信做人,才能夠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只有講信用、守信義,才會建立自己的信譽;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困境時獲得別人的幫助。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9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十分厭惡他讀書,認(rèn)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dāng)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一天給他飯吃。應(yīng)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必須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
之后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lǐng),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以往給他幫忙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0
此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睘槭裁磿x楚兩軍相遇,晉軍不戰(zhàn)而退避三舍呢?這其中有個故事: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xiàn)公宏愛妃子驪姬。驪姬借機(jī)讓晉獻(xiàn)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xiàn)公原先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
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忙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dāng)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么貴重東西、奴隸、完美都有了,我能給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后同你在戰(zhàn)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
之后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并且真同楚王在戰(zhàn)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1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jìn)士同時參加考試。結(jié)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xí)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zhì),便賜給他“同進(jìn)士出身”。晏殊當(dāng)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nèi)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非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jǐn)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边@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2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dāng)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jìn)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dāng)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guān)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jié)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lǐng)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dāng)了。結(jié)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jié)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3
濟(jì)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
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jì)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rèn)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zé)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4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dāng)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jié)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hù)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5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lǐng)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學(xué)觀點上主張明道致用,強調(diào)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nèi)容,為本質(zhì),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德的修養(yǎng),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他的詩詞和文章在當(dāng)時就被稱為“極品”,受到文人學(xué)士的廣泛贊譽,這源于他的治學(xué)嚴(yán)謹(jǐn),做文章務(wù)求精益求精。他每寫文章,草稿出來后,即貼在室內(nèi)墻壁上,反復(fù)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稱心如意為止。
例如他寫完《醉翁亭記》后,誠心向人征求意見,他讀給一位樵夫聽,當(dāng)讀到“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時,樵夫說:“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點。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門,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頓時,歐陽修明白了,于是提筆將前邊一串文字劃掉,換上“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只這一句便總括了滁州勝狀,也總領(lǐng)了全文氣勢。
歐陽修不僅嚴(yán)謹(jǐn)治學(xué),也嚴(yán)謹(jǐn)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誠坦蕩,始終注重提攜獎掖后俊,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壇出現(xiàn)了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歐陽修與宋祁同修《新唐書》,書成后,按慣例修史在書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當(dāng)時歐陽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決定《新唐書》只署歐陽修一人的姓名。但歐陽修卻說:“宋公于《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豈可掩而奪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動,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歐陽修晚年時,仍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jìn)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復(fù)推敲,甚是認(rèn)真,有時忙的廢寢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zé)難生氣嗎?又何必費心去一一修改呢?”歐陽修認(rèn)真地說:“我既然發(fā)現(xiàn)了錯誤的地方,那當(dāng)然要去修正。要不就會誤導(dǎo)后人!”(《宋史》)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6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經(jīng)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學(xué),為官做人更是正直無私,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時很貧困,一次客游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這個書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對他竭力照顧,他在臨死前從布袋中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李勉說:“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這里得病將死。請您拿著它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來的都送給您!崩蠲愦饝(yīng)為他料理后事,后事辦好后卻把剩余的銀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幾年,李勉擔(dān)任開封縣尉。那死去的書生的兄弟來尋找這個書生,一路尋找他的行跡。到了商丘,打聽出李勉曾經(jīng)為書生主持過喪事,就特地來拜F他。李勉陪同那個書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銀子全部交給了他。
唐德宗時,李勉任吏部尚書,他不畏權(quán)貴,遇事敢言,特別注意維護(hù)朝廷禮儀。唐德宗非常寵幸奸臣盧杞。盧杞時任澧州刺史,遭到給事中袁高的彈劾,認(rèn)為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zé),然而唐德宗卻不予罷免。一日,唐德宗對李勉說:“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狀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是一句極佳的`對答,流傳天下,人們都佩服他的正直。(《新唐書》)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 篇17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時,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F,解決民生疾苦,整頓吏治,平F許多冤假錯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jīng)過一縣一鄉(xiāng),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況,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jìn)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yōu)槭裁醋约哼h(yuǎn)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非常高興,所以前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小孩的簇?fù)碇逻M(jìn)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xì)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有錯判疑案的就馬上調(diào)出重新審理,又查F民情,慰問貧苦,所致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然則一律不取。事辦完了,又要到下一個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問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經(jīng)過,到時還要來迎送!惫辰袆e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
郭汲巡視在下一個縣非常順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來。他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于重大的事情呢!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因此而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光武帝稱贊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為重守約信之典實。(《后漢書》)
【古代誠實守信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誠實守信的故事11-25
誠實守信的小故事08-28
誠實守信10-07
名人誠實守信的故事(通用18篇)07-20
誠實守信的日記11-06
誠實守信作文12-31
誠實守信的名言04-29
誠實與守信作文03-05
誠實守信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