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一無二的自己哲理文章
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喜歡跟隨著別人的腳步走,俗稱“隨大流”?匆妱e人做微商成功了,自己也借錢去做微商?粗鴦e人整容整成了網(wǎng)紅臉,自己也跟風去整容。這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有好的方面,可以使勢單力薄的個人迅速適應環(huán)境,融入集體。在某些情況下,它也有利我們收集信息,讓我們做出最有利的判斷。
但是盲目從眾,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就好比東施效顰,徒留笑柄。
西晉時期,人們擁戴貌美之人。有一個美男子叫潘安,其俊美的容貌經(jīng)常得到婦人的喜愛和追崇。每逢出門,婦人常以鮮花和瓜果拋之。潘安經(jīng)常是滿載而歸,車子里裝滿了鮮花和瓜果。
左思出身卑微,相貌奇丑。有一次,他模仿潘安駕車上街,結果卻被婦孺以唾沫攻擊。他回來時也是滿載而歸,但與潘安不同的是,車上裝的是臭雞蛋、爛菜葉等垃圾。
左思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模仿潘安,后果很嚴重。
一個明智的人,懂得什么更重要,不盲目攀比,不隨波逐流。
范仲淹在應天書院就讀書,有一天,發(fā)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宋真宗的御駕光臨應天府!一時間,老師與學子們傾校而出,以能看到皇帝為奇遇,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但范仲淹卻是個例外,對這樁天大好事不聞不問,不驚不乍,靜若處子,獨守書齋,潛心讀書。有人問他,能親眼見到皇上,這機會多難得啊,難道你認為這不如讀書重要?
范仲淹回答:“書念不好,看到皇帝也沒用;書念好了,將來再見也不遲。”范仲淹的這句話,有一種文化追求在,有一種價值取向在,有一種人生定位在,有一種人生觀在。
一個明智的人,飽讀詩書,卻不盡信書。學習古人,但不盲從古人。
南宋文人洪邁,出身于一個頗具文化氛圍的仕宦之家。他從小博覽群書,每天讀書數(shù)千言,還持之以恒地寫了一千多篇讀書筆記《容齋隨筆》。他治學嚴謹,以辯證的心態(tài)去看待問題。
他在《容齋隨筆》中糾正了很多前人的謬誤,引經(jīng)據(jù)典,立意高遠,而且邏輯嚴密,說理透徹,論證充分,言簡意賅。他沒有盲從古人,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最終成為南宋著名文人。
梅花沒有跟隨百花的腳步,在百花跡已絕的冬季,凌寒獨自開,于風雪中獨賞堅韌的品格。
雄鷹沒有跟隨母雞的足跡,在大漠孤煙中展開矯健的翅膀,在長河落日中披星戴月向前方。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別人的東西,即使復制得再像,充其量也是個模仿秀或贗品。
不盲目從眾,方能淡定從容。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不跟風攀比,不照搬照抄,允許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追隨我心,活得更真實,更有價值。
【獨一無二的自己哲理文章】相關文章:
哲理文章的哲理故事10-07
同學的哲理文章10-07
生活哲理文章10-12
改變自己勵志文章10-06
寫給自己的勵志文章10-06
致自己情感文章10-07
關于請活好你自己的人生哲理文章09-23
關于富有哲理文章01-29
翻盤哲理文章10-07
經(jīng)典人生哲理文章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