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讀書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人讀書名言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孔子
4、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7、刻苦讀書,積累資料,這是治學(xué)的基礎(chǔ)。——秦牧
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4、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1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1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7、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xué)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
18、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1、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22、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2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4、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能夠有得也。——朱熹
2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26、明燈常作伴;益書常為朋。《對聯(lián)集錦》
2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28、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xué)誠
2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積財千萬,無過讀書。——顏之推
32、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33、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陳善
3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35、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顧憲成
36、學(xué)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唐斌
37、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4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41、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42、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秾β(lián)集錦》
43、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44、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5、曉月閑移三尺劍;孤燈苦讀五更書!秾β(lián)集錦》
4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47、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48、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49、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5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51、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52、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53、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5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55、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朱舜水《答野節(jié)問》
56、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5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58、讀書務(wù)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
5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60、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61、學(xué)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62、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63、百學(xué)須先立志。——朱熹
64、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65、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66、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7、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68、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6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71、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yī)愚。——劉向
72、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73、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74、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7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6、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童銓
7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78、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7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80、為學(xué)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81、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82、讀書務(wù)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
8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84、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85、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86、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87、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顧憲成
8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89、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90、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91、刻苦讀書,積累資料,這是治學(xué)的基礎(chǔ)。――秦牧
92、百學(xué)須先立志。——朱熹
9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94、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孔子
95、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96、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97、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98、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9、百學(xué)須先立志。——朱熹
100、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10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02、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0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04、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05、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0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07、開卷有益。——趙光義
10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09、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10、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劉知幾
111、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112、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113、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fā)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114、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5、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孔子
116、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童銓
117、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118、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119、百學(xué)須先立志。——朱熹
120、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21、強學(xué)博覽,足以通古今。——歐陽修
122、學(xué)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123、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fù)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12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25、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26、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127、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128、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129、讀書數(shù)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
130、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131、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13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133、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國志
13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3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37、學(xué)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138、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yī)愚——劉向
139、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陳善
140、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歐陽修
141、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2、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43、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144、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肚逶婅I·讀書》
145、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朱舜水《答野節(jié)問》
146、勤者讀書夜達旦;青藤繞屋花連云。《對聯(lián)集錦》
14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148、旦旦而學(xué)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149、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150、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朱熹
151、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对鰪V賢文》
152、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尤袤
153、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15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56、人有坎,失于盛年;猶當晚學(xué),不可自棄。——顏之推
157、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5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孔子
159、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60、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161、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王安石
16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63、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16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6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166、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孔子
167、強學(xué)博覽,足以通古今。——歐陽修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69、養(yǎng)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秾β(lián)集錦》
170、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72、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73、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7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75、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17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77、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178、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7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8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81、讀書不尋思,如迅風(fēng)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8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8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4、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185、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186、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其專精。——章學(xué)誠
187、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8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89、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中五車書!秾β(lián)集錦》
190、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xué)矣。——王符
19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92、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yī)愚。——劉向
19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94、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19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96、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讀,無以得義理之益。——胡達源
19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8、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199、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200、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01、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202、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20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204、讀書數(shù)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
205、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206、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20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孔子
208、讀書不趁早,之后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209、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10、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211、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12、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13、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21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15、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王安石
216、節(jié)飲食以養(yǎng)胃,多讀書以養(yǎng)膽。——莊周
217、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21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21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2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2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22、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223、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2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26、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27、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28、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229、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30、學(xué)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23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232、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233、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23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235、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23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神童詩·勸學(xué)》
23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38、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239、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yī)愚。——劉向
24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41、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24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43、開卷有益。——趙光義
24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245、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24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47、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248、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24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50、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其專精。——章學(xué)誠
251、讀書不趁早,之后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252、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25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54、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255、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256、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57、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尤袤
258、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259、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xué)矣。——王符
26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6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62、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26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64、學(xué)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左宗棠
26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266、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67、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26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269、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0、為學(xué)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271、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yī)愚。——劉向
272、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273、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xué)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
27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7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276、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27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78、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80、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8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82、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fù)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28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8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85、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28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28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8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289、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端卧娂o要》
290、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fā)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29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92、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29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孔子
29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9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96、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297、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29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9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300、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30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302、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303、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304、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左宗棠
305、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306、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xué)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
30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308、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09、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劉知幾
310、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311、人有坎,失于盛年;猶當晚學(xué),不可自棄。——顏之推
31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313、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戚繼光
314、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315、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316、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xué)誠
31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318、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319、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32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2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32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323、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324、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325、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32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327、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32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29、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330、為學(xué)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331、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fù)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332、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333、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334、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33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36、讀書不尋思,如迅風(fēng)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33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338、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33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340、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341、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34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43、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34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34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那里方是長進。——朱熹
346、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fù)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347、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4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34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50、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古人讀書名言】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古人讀書名言02-07
古人經(jīng)典名言11-06
關(guān)于古人名言12-02
中國古人名言毅力12-28
《古人談讀書》教學(xué)反思04-01
古人的座右銘10-06
古人經(jīng)典語錄12-21
古人不遠作文04-04
古人勵志語錄01-28
古人不遠孔子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