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xiāng)的獅墓寫景散文
在我的心靈中,家鄉(xiāng)的獅墓就是族人生命的遠方。每當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來臨,族人就開始按不知成于何時的祭制,從農歷八月初一開始,逐日祭掃村里村外一座座偌大的古墓,釅釅醇厚的宗族親情又一次被演繹得醍醐灌頂,癡醉迷離。
古墓在族人心目中有著圣潔的地位。且看離村不遠掩映于青松翠竹間的“獅墓”,銜山抱水,佳木扶疏,收攬遠峰近案于型前,吐納靈山秀水于左右。因獅墓所處山型酷似雄獅臥于山野,故族人將此古墓稱為“獅墓”。墓間靜躺著的是在此山村興基的開山鼻祖,獅墓雖未見華麗構建,但從墓建宏大的規(guī)模與氣勢看,宗族的興旺發(fā)達之兆已現(xiàn)端倪。
獅墓靜臥山林,穿越的是數百年的歲月時空,散發(fā)的是宗族濃濃的血脈親情,獅墓雖無言但似乎能語,在風水學從未斷絕的山村,族人總是把對生活無限美好的希翼與憧憬寄托于先祖的庇佑之中,與古墓風水聯(lián)系在一起,一年一度的祭拜是在答謝先祖的厚恩大德,又何嘗不是在與古墓之中的冥冥先祖訴語呢。由于族人認為獅墓蘊含有風水之玄妙,也就預示著它雖經數百年滄桑,但仍能發(fā)揮著主宰族人命運的超常能力,似乎眼下仍在導演著族人蒼蒼茫茫的生活圖景,也就使族人對獅墓更懷揣著一顆敬畏之心。
村中的小學與獅墓相遙望,記得年少時,每年秋天只要在學校操場上看到獅墓墓前人頭攢動,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獅墓祭拜又開始了,我們都會成群結隊跑到墓前或跪拜或鞠躬然后分塊餅,大人總會引導我們作虔誠叩首跪拜,理由是存虔誠敬仰之心就能得到先祖的庇佑點撥,通靈達性,學業(yè)有成。不過我在墓前都只作鞠躬作揖狀,不曾行過跪拜禮。也許就是因為當年虔心鞠躬作揖沾了靈氣捧上了鐵飯碗,也許就是因為沒有虔心跪拜,以致現(xiàn)在還時常懷有滄海遺珠之恨吧,看來錯在我的特立獨行和不與世從秉性。
古墓的建設多少可以折射出當時社會的背景,家鄉(xiāng)的大型豪華古墓大都建于清朝乾嘉時期,那時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新興的先祖有足夠的財力為追尋宗族昌盛、子嗣發(fā)達、家族權重而寄托玄妙的風水,進而大興墓建,村里村外氣勢恢宏的古墓不下十余座。為了不使后世子孫將古墓荒廢,祖上列出固定的田畝,將該田畝所收的租谷作為特定古墓的祭祀開銷,祭祀工作由古墓繁衍的各房子孫輪值擔當,不少后世子孫就是靠著輪值祭祀年份收上來的租谷娶妻置業(yè),脫貧起家,比起那虛幻的風水而言,這輪值祭祀的機制使族人受到的實惠是那么真切實在。
族人對獅墓的尊崇之情一以貫之,歷久彌新,就在毀林種菇之風盛行的年月,獅墓山頭上的樹木也沒有誰動過。如今那茂密的樹林遠遠望去還真是像雄獅頭上的鬃毛,是那樣飄逸俊朗,獅墓的稱謂愈發(fā)直觀形象。那如太師椅般造型的獅墓占據風水寶地,端坐于青山綠水間,遠遠望之似乎先祖依然在世,那殷殷目光越過百年,藐過云漢,無時不刻俯察鞭策后世子孫,令我們不敢妄自懈怠。從這個意義上說,獅墓已儼然超越了風水范疇,它成了凝聚宗族親情的一條紐帶,一盞明燈,一座豐碑,它已成了宗族文化的一個符號。
每當回到或路過家鄉(xiāng),都會遠眺家鄉(xiāng)的獅墓,面對獅墓,一種時空感陡然展現(xiàn)在眼前,與滔滔過往的村莊歷史對比,人生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如何在這個看似電光火石的生命過程中,擺脫狹隘思想的束縛,克服自身性格障礙,使自己以更開闊的胸懷走出山村,風輕云淡地走向更寬闊的山外世界,應該既是先祖的寄予,也是我們后輩子孫應該沉思的話題。
因為,我們在先祖睿智期許的目光中謹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