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就應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齊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jīng)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愿。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潛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huán)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一向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yǎng)。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齊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務必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應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潛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此刻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huán)境的區(qū)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必須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二):
家長育兒心得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要讀懂這本書就需要我們?nèi)ゲ粩嗟卣莆找I。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成為一個好家長,什么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接下來我想談一下這幾年和孩子一齊成長過程中所體會的一點點心得。
有人說,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
此刻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一些家長認為,什么都為孩子做好準備就是好家長的表現(xiàn),但過度的溺愛只會使孩子構成嬌生慣養(yǎng)的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愛本是無可厚非,但也就應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和鍛煉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其實已經(jīng)有潛力自己完成的,家長就應讓孩子獨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對其加以指導。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選取權。我不喜歡給孩子條條框框地規(guī)定該怎樣去做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多是我們家長不必須想得到的。和予予去逛超市的時候,她會提醒我:“媽媽,家里的餐巾紙只有一包了,我們該買一些回去了。”“家里的餅干也沒有了,我們買幾包吧,餓的時候能夠吃。”這都是她平時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細節(jié),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讓孩子自己多一點選取權,滿足她,幫到你,這是孩子很樂意做的事情。
滿足她,而不是一味的慣養(yǎng),原則還是靠我們家長來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歡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達成協(xié)議,吃糖能夠,但一天不能夠超過兩顆,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兩顆吃了,她就會很自覺地停下。其實孩子是很有原則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興趣的。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平時家教甚嚴,家里從來不許他吃糖,有次來我家玩,看到糖,眼神里充滿著渴望,我讓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他竟然把糖塞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趁他父母不在,一個勁地吃,我同學一來,孩子就立刻吐掉了嘴巴里的糖?吹侥抢,我覺得我的同學該好好反省了,孩子在他平時的嚴格管教下,已經(jīng)變得壓抑、膽小和被動,這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是多么不利啊!
只有喜愛,才談得上理解,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總是打著愛孩子的旗幟,一味地阻撓和擔心,為了自己的害怕和自私而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孩子的健康成長怎樣能夠離開在背后支持和鼓勵自己的父母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點滴成長無不浸透我們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不要懷疑和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必須是最優(yōu)秀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和相對屬于孩子的空間。我一向告誡自己:要像朋友一樣地對待孩子。平時和孩子一齊打掃衛(wèi)生,一齊整理房間,一齊看書,一齊游玩……做一些決定時,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例如這天想去哪里玩啊這天想吃什么啊或者這天我們出了好多汗,我們?nèi)ハ丛韬脝嵊眠@種口吻跟孩子說話是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的,家長式的威嚴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作為家長就應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與孩子有更多的言語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透過我們的關愛、聆聽、贊賞、支持以及真誠對待,幫忙孩子喜歡自我、欣賞自我、建立用心的自我形象。予予經(jīng)常會把幼兒園里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和我們分享,比如教我們幼兒園里學來的小游戲,或者告訴我這天哪個小朋友沒來上課,她都留意在心。記得有一次,予予讓我和她爸坐好,她拿著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告訴我們她要開始點名了,報到男的名字爸爸喊“到”,報到女的名字媽媽喊“到”,游戲就這么開始了,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她竟然一口氣把班級里小朋友從1號點到了30號,我們問她:“小朋友的名字和學號你都明白啊”她很自信地說:“是啊。”我和她爸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夸她“寶貝,我真棒!”此時,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她是多么自豪和開心啊!
每當孩子對我說:“媽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多么欣慰啊!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得以用心健康的發(fā)展,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總結自己的得與失,體會收獲成功帶來的快樂。
學會放手,讓孩子以用心平和的心態(tài)去應對這個世界,哪怕是困難和懼怕的事情。就說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應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能夠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遷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為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著打了就沒事了。孩子其實很懂事的,我們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講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記得予予還小的時候,去打針,看到其他小朋友在那里死命地哭,她也很抗拒,之后我告訴她:“生病了多難受啊,打個針就能夠殺掉肚子里的小細菌,我們就好了。”予予滿眼憂慮地問:“那打針很疼的啊。”我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是有點疼,就像蚊子咬一樣。”予予聽了,憂慮有所緩減,于是我又給她打氣:“媽媽覺得予予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說對嗎呆會勇敢一點,自己伸出小手,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給了她鼓舞,又給了她退路,雖然打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小手想伸出去又有點不敢伸,但是在我的鼓勵和醫(yī)生的表揚下,順利地打完了針。予予透過這次“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所以從那次后,每次打針她都會很配合地自己伸出小手,能夠勇敢地應對了。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zhèn)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能騙孩子,如果告訴她打針不疼,就算這次騙過了,下次她是不會上當了,而且會更抗拒。
作為父母該放手就放手,能夠把握好屬于自己的分寸,能夠在自己潛力范圍內(nèi)做好屬于自己的主角,在生活細節(jié)中引導好孩子,能夠陪孩子一齊成長,也是我們很幸福的事。
我們要堅信,作為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tài)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后他的處事態(tài)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忙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只贊賞他的優(yōu)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必須會繼承并且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三):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爸爸媽媽不單單是物質方面就能夠了,寶寶教育方面是做一名合格爸媽的重要面,“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jīng)是上世紀的事情,現(xiàn)如今如何科學的育兒才是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
寶寶要什么東西時,如果是又哭又鬧的話,不管這件東西是不是他很想需要的,這時候不能給他,給他的話是鼓勵他,到后邊哭鬧成了一種武器。還比較小的時候帶著寶寶到超市,看到賣糖果的攤子,賴在那里不肯走的,媽媽堅持不買,把在那里哭鬧的寶寶拎了出超市,后邊還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媽媽反對,說沒買單不能這樣貌,再到之后就不這樣了,只是跟媽媽商量,買一些好不好,這個時候,買了會很高興,不買也沒很大情緒了。
舉例二:以平常心對待寶寶的舉動,反應不要過于激烈,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鸵龑?
如果寶寶此刻吃飯的時候總是要喝水,好象是條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飯過程中喝水,媽媽是反應比較大些,不讓他喝,結果你越是制止他啊,他越要這樣干,到之后媽媽裝作沒看見,他還會在喝完之后,跟我說,媽媽,你看我喝水了,目的是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果你家的寶寶愛模仿媽媽在家里干活,媽媽一般都會制止寶寶動作,其實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拿著工具在客廳里頭揮來揮去。如果你家的寶寶以后再抄起家伙時,媽媽開始肯定了他,哎呀,你真棒啊,能幫媽媽干活了,寶寶聽了這話,那真是太高興了,還真象模象樣的弄上一圈,然后把工具再放回原處。
有些寶寶只要媽媽或者爸爸在家,就跟媽媽(爸爸)又瘋又鬧的,十分的亢奮,中午連午覺也不睡了,人家說這是寶寶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不明白是不是寶寶在幼兒園太壓抑了(媽媽的猜想),關于這一點,媽媽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有時候瘋得太厲害了,媽媽爸爸就會制止,其實好象沒什么效果喲,要試圖引導寶寶,表達愛的方式不只停留在這一種。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四):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周五收到劉老師的信息,請家長周末利用空余時間寫一篇育兒經(jīng)驗。呵呵,說實在的,收到這個信息,我還是很頭疼的,育兒經(jīng)驗實在不明白有還是沒有,也不明白自己這些年對待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確。孩子剛出生時,自己是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肯定能夠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向自己想象的那樣去發(fā)展,也買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但是,有時候會發(fā)覺,實際要按照書中所教那樣去教育孩子,還是有必須的難度的,畢竟每個孩子是不同的;而且育兒也要家庭成員都要配合這個舉動,相信這個理念,家中如果有人不配合,那必須是難上加難。
茜茜在家里是很活潑,好動的孩子,喜歡唱歌,跳舞,但是比較膽小,是個慢熱型的孩子,所以我提倡盡量帶孩子多去和外面的人接觸,多帶她接觸大自然。
在她兩歲前時,根本就是害怕見到陌生人,見到陌生人就是死死的抱著媽媽不會松手的,正好我們住的附近新開了一個早教中心——真寶貝,這個早教中心周二到周日每一天早上10:00都有一個小時的親子游戲,由于當時住得近,也能夠叫奶奶每一天都帶她去參加這個親自游戲,剛開始一個月到二個月,茜茜都是不會和任何人互動的,看到老師也會不好意思,會躲起來,但是她還是很喜歡那里的氛圍,能夠玩游戲,還有滑滑梯和波波池能夠玩,到了二個多月,茜茜開始有了變化,老師能夠帶她單獨去玩,而且會有勇氣敢坐到老師的旁邊和老師一齊跳舞,雖然還是比較敏感,但是我覺得這對她來說是心理上的一次挑戰(zhàn),媽媽覺得她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
今年過年前,我們從布吉搬家到寶安,過完年,就讓茜茜直接讀了創(chuàng)業(yè)二村幼兒園,孩子剛上幼兒園,作為媽媽是最擔心的,因為她是個性膽小,敏感的孩子,就個性怕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離開了家人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會哭鬧,能夠讓我吃驚的是,第一天送茜茜上幼兒園,看著那么多的新生都圍著老師在哭,她竟然沒有哭,當然我們之前也有和她做過思想工作的,我和她說,到了幼兒園,就是自己和老師,小朋友一齊玩,媽媽去上班,下午會來接她回家,她答應了,到了幼兒園她真的沒有哭。這個狀況對于媽媽來講,真的是很吃驚的,同時也明白孩子其實自我的內(nèi)心調(diào)節(jié)功能是挺強大的。
一天和爸爸帶她在新安公園玩,那天公園里正好搭了個舞臺,我和茜茜說:“茜寶你去那個舞臺上表演一個節(jié)目好嗎”茜茜在家里也是經(jīng)常給大家表演節(jié)目的,本來以為她會別扭,會不要去,沒有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應了,但是有個條件是,媽媽和爸爸也要上去表演一個節(jié)目,呵呵!她站在舞臺上面,下面也有一些在游玩的人正坐在那休息,她竟然很大聲的說“大家好,我叫童麟茜,我今年3歲,我此刻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名字叫青蛙呱呱呱”然后就開始大聲的唱了,這又給媽媽一個大大的驚喜!(那天媽媽把這段給錄了下來了哦)
當然這些只是生活中的點滴,茜茜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表現(xiàn)得內(nèi)向,膽小,害羞,但是媽媽感覺得到她的一點點的改變,我明白茜茜是需要鼓勵的,是需要透過慢慢的熟悉周圍的環(huán)境,在她感覺熟悉的環(huán)境下來表現(xiàn)自己的,所以只要給她必須的時間,她必須能夠做到的!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五):
寶寶出生以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寶寶此刻已經(jīng)上了幼兒園中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有必須的生活自理潛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愛好,經(jīng)常會問“為什么?”等問題,伴隨著他的成長,作為家長期望能給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期望他能快樂、健康地生活。
記得寶寶小的時候,吃飯但是最讓我們家里人頭疼的一件事,一日三餐,每一餐都得吃上好長時間,要么不肯張嘴,要么就是嘴里包了一口飯要等很久才肯咽下肚去,有時為了讓他快快張嘴吃飯,爺爺奶奶還要在寶寶面前想盡辦法表演節(jié)目,一家人圍著他團團轉。此刻想起來,真是覺得有點好笑,但是相信許多家長可能也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但自從寶寶進了幼兒園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慢慢養(yǎng)成了吃飯的好習慣,不僅僅不挑食了,而且還不需要大人喂,每次吃飯的時候,他總會說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把糧食種出來,老師讓我們不能浪費,而且飯吃得多,才有力氣能夠像奧特曼那樣打敗怪獸。直至此刻,寶寶在幼兒班里每次吃飯都是第一名,并且都能把飯菜吃得干干凈凈,一向受到老師的表揚,也讓其他的家長為此羨慕不已。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十分關鍵的,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寶寶的自理潛力越來越強了,不僅僅自己學會了穿衣服,整理玩具,而且還能經(jīng)常主動幫忙我們大人做家務,所以在家我們經(jīng)?滟潓殞氶L大了,真是越來越懂事了。
寶寶從小生性活潑,比較好動,記得在上小托班時老師經(jīng)常說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不能集中注意力。為了能讓孩子好動的性格有所修正,家里就買了很多智力拼圖和積木的玩具,寶寶對此也很感興趣,并且經(jīng)常能夠很認真、很投入地拼裝完成。慢慢地,寶寶就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學會控制物體,并進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動。因此,我覺得我們家長在平時,能夠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有目的地選取一些玩具,這樣對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會有用心作用。
寶寶此刻比較喜歡畫畫,每個星期天都會去少年宮參加畫畫學習班,但在剛開始學畫的時候,他也以前有過抵觸情緒。記得有一次在幼兒園里畫畫,老師說他拿著畫筆愣在一邊就是不肯畫,最后其他小朋友都完成了,只有他還是白紙一張,最后還很悲哀地哭了。之后我問他為什么不畫畫,寶寶回答我說“我不會畫,畫得不好,所以我不想畫”,邊說邊哭,很是悲哀的樣貌。于是我很耐心地說“寶寶想怎樣畫就怎樣畫,我們是亂涂亂畫,沒關系的,媽媽相信我們的宇寶寶肯定能行”,于是,他開始參照著畫起來,慢慢就把一只狐貍畫得有模有樣了。此刻寶寶雖然畫得并不是很好,但卻也有所進步,我想只要能透過畫圖發(fā)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培養(yǎng)他的一些興趣愛好,對他發(fā)展肯定也是有所幫忙的,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應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從小學會自信,提高學習、生活的用心性。
此刻許多家長都十分關注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同一齊跑線上”,為此,許多家長都從幼兒時期開始抓孩子的學習教育。我也曾在寶寶小班升中班的暑假中,一下給報了三門課程:畫圖、英語、小主持,把星期六、星期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記得去上第一節(jié)課時,寶寶又哭又鬧就是不肯踏進教室門半步。之后,老公對我說,孩子此刻是玩著學的時候,不能像學生那樣教的,就應多用游戲的方式讓他學知識,學道理,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的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有自己的世界觀,我們不能以成年人的功利思想去逼迫他們學這學那,這樣反而會束縛了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象潛力。就應根據(jù)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潛力。平時,要更多的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待事物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樣他才會真正地生活地快樂。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六):
賀今年4歲了。這幾年也積累了一些育兒心得,以下我就從五方面談談自己幾年來的育兒心得:
一、先傾聽再出主意
孩子會經(jīng)歷很多“危急時刻”,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無憂無慮。不僅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而且?guī)兔λ斫夂ε、生氣、失望、尷尬、悲哀這些情緒,對于父母來說是很關鍵的。先是就應多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一天都會跟孩子說一次“我愛你”,每一天都會給孩子一個擁抱
我跟好好爸爸約定好,每一天都要跟好好說一次“我愛你”,無論是什么時候都行,有時候是她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是去接她放學的路上。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瞇瞇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說“我也愛你”。我們總認為愛是就應用行動來表示的,但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就應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三、善用表揚和鼓勵
由于好好吃飯有包飯的習慣,而且吃一口飯要十分久的時間,以至于吃頓飯要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每次喂飯都催她要吃快點,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獎她了,她吃進一口我就表揚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經(jīng)夸成了習慣,她也不以為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必須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好好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靠我們給她做,這樣什么事都指望我們怎樣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時候試著鼓勵她,她平時在家也喜歡畫圖畫剪紙,可她拿著筆又不知怎樣畫,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說“你必須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她會很快的畫好。此刻她已經(jīng)會拿著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還會一一把畫的圖案剪出來。
四、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個性是當已經(jīng)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十分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就應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后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比較,讓她明白自己的過錯,最后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必須會改正的。
五、讓孩子幫忙做事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潛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yǎng)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必須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七):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jīng)5歲了,正在上中班,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苦了點,但是苦中有樂,母子之間有一種永遠無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樂觀、開朗,我的孩子活潑好動,我與兒子之間有時不分大小,經(jīng)常與他一齊光著腳在草地上摔跤、翻跟頭。與他玩游戲我還會耍賴,他的娃哈哈、果凍我會與他搶著吃。有時音樂聲起,我會情不自禁地舞起來,兒子也與我一齊同舞,我們倆經(jīng)常鬧得滿頭大汗。有時我們倆也鬧矛盾。比如我把兒子弄哭了,說話語氣重了,或不講理打了他,我都會抱住他吻干他的小眼淚,認真地對他說一句兒子對不起。而每次兒子做錯了事,他也會對我說媽媽對不起,然后親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覺得做個快樂的母親很重要,盡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盡人意之處,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但是這個完美的生命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難都是不可阻擋的。哪個母親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快樂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帶著快樂的微笑入夢?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jīng)常牽著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兒園,一路上我總是給他講故事,談天說地,他的情緒很愉快,不知不覺就進了幼兒園。為了讓他學會與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時我故意先爬上樓,然后再從樓上一本正經(jīng)地走下來與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會很神氣地說:“你好!媽媽阿姨。”這種禮節(jié)就這樣很生動地訓練出來了。
做母親的我經(jīng)常給孩子講他兒時的事,講他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為了他每一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東西,講媽媽在夜里抱著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辛苦,他會很心疼自己的母親。此刻每當我身體不舒服或累了的時候,兒子都會說:“媽媽你休息吧,我來干。”他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有時搶著要自己洗衣服。一個孩子要讓他學會愛別人,為別人付出,就要讓孩子首先學會愛自己的母親。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八):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huán)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游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群眾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潛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潛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fā)言。我覺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構成的關鍵時期,融入群眾對她完整性格的構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里,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主的環(huán)境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于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要嚴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里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里取來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他買衣服的時候,會征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著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間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創(chuàng)造一種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于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于不妥當?shù)南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胡紫政此刻已經(jīng)六歲了,說話、做事儼然是一個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她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們欣喜萬分,但也不乏頭痛的事情,性格倔強,自尊心太強。胡紫政很愛“面子”,這大概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我覺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長,她是一天一天在長大,我們是一天一天在學著做家長,她的每一天成長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課題,但相信和成人之間的交往一樣,溝通是最重要的,鼓勵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聲的重要橋梁。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每個孩子也有他獨特的個性,我們要懂得欣賞他們最可愛的一面!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九):
丹丹是2006年2月22日出生的,小寶寶的到來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教育問題是做為父親的我務必思考的。丹丹成長過程中,身體健康成長;學習潛力和知識不斷進步,學習爬、走路、說話等比一般同齡小朋友早;性格開朗容易與別人相處,比較懂道理……伴隨寶寶成長過程中,我總結了一點心得:
1.培養(yǎng)小孩好奇心
小孩子的好奇心個性強,什么都想明白,對于孩子的提問,做到有問必答。樹木的發(fā)芽,花草上的露珠、草叢里的昆蟲,池塘里的魚、小蝌蚪……太陽公公出來了,天亮了!太陽下山了,天黑了!春天來了,小燕子飛回來了……丹丹不但常提問,還能學以致用。如果開車回幼兒園走的路線有變化,她必須會問“這次走的路怎樣不同的”
2.做個“狠心”的家長
此刻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她)們寵愛有加。我家的寶寶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我們常常放心讓她爬高、走獨木橋等做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等。而且我還常常說“爸爸不會幫忙你的,你要自己保護自己”,而且真的說到做到。我家小區(qū)有一段花基是丹丹常走“獨木橋”的地方,此刻她能很快速度的過“橋”。丹丹學會走路后,我就拉她放上去,讓她自己過“橋”。孩子掉下來,再放上去,并且表揚她,說她很勇敢。當然做這些事的前提是,家長明白她就算掉下來,也不會有大的傷害,因為花基比較低。
3.做孩子的榜樣
教育寶寶最好的方法是家長能以身做責,言傳身教。如果期望寶寶愛讀書,家長也應多讀書,而且就應與寶寶一齊讀書講故事;如果期望寶寶不隨地丟垃圾,自己也應遵守社會公德。有一次,我吃完香蕉后,發(fā)現(xiàn)附近沒有垃圾桶,就隨地丟了香蕉皮。結果丹丹說“隨地丟垃圾不乖,寶寶不喜歡”。我只好說,對不起,爸爸撿起來,我們?nèi)フ覀垃圾桶好不好。大人的所有舉動,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如果不注意,小孩就可能學“壞”了。
4.教育孩子學會照顧別人
有人會說,幼兒園的小小班小朋友會照顧別人嗎有這們必要嗎我覺得太重要了。獨生子女由于受人照顧太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一大群人照顧一個小朋友,很容易讓他(她)們失去重心;長大后不懂照顧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丹丹在家吃水果,我們會要求她先給長輩送上,先外公、外婆,再爸爸、媽媽,最后自己才能吃;叫她幫大人拿紙巾,幫大人擦嘴,幫忙父母將垃圾丟入垃圾桶等。此刻如果帶丹丹出門,到小區(qū)門禁處,她常常會主動跑向前面,按下開關打開門讓我出門;吃飯時,會主動夾菜給家長。我相信,會照顧別人的寶寶,長大后比自私自利的人會更受大家歡迎。
5.正確處理嚴與愛的關系
愛自己的寶寶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但原則性的東西也必須要嚴格要求。例如:用電的安全問題,先跟寶寶講清楚,如果用小手伸進電插座,會很痛的,甚至電死人。這樣的事,如果她不聽話,打小屁股或小手也要讓她明白,當然打完后必須要講道理。丹丹此刻很多事情做得比較好。例如:從外面玩或從幼兒園回家必須要先洗手;為了保護牙齒,盡量不吃糖果,如果吃,原則上一天不超過一粒;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她吃進嘴里一顆糖的質量可能有問題,跟她講道理:“丹丹,爸爸發(fā)現(xiàn)這顆糖保質期有問題,吃了小肚子可能會痛的”。她就吐出來,丟到垃圾桶里去了,當時我就表揚了她。
寶寶在成長,家長也在進步。只要肯思考,多想辦法,我們必須能夠將寶寶培養(yǎng)好,讓她(他)健康成長!祝普天之下的小寶寶能快樂成長,祝普天之下的父母能享受天倫之樂。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十):
簡短的5條,雖不能說句句精辟,但仔細品味,每一句都有它的道理,資料如下:
1、當寶貝玩某個物件的時候:對于好奇的寶貝來說,不管見到什么,他都會有拿在手里玩耍的愿望。也許,碰巧,這個東西在他手里舞動,劃出一條十分好看的線條;如果速度足夠快,還可能舞出一片很有意境的圖案;又或者,這個東西突然掉落在地面,或者被寶貝抓在手里砸向地面,或者其他物體的表面,發(fā)出一聲個性的聲響,這個聲響碰巧就有著十分有感染力的音樂元素;再或者,寶貝無意間將兩個東西擺放到了一齊,它們的聯(lián)合突然就有了一種珠聯(lián)璧合的感覺……
《和寶貝一齊享受碰巧的藝術》
2、語言從出生到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并發(fā)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發(fā)育敏感期。故在此階段,父母要經(jīng)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唱兒歌、朗誦詩詞,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潛力,為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添磚加瓦”。思維從出生到2—3歲,為感覺動作思維發(fā)育敏感階段;3-6歲為具體形象思維發(fā)育敏感階段;7-14歲進入抽象邏輯思維發(fā)育敏感階段。各階段之間能夠透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加速,但不能超越。
《相“對”而動,讓孩子更聰明》
3、學問5:啰嗦不得有些家長教訓孩子喜歡沒完沒了,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取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或者根本就沒聽。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并非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的嘮叨太多了;另外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耳朵“失聰”,使教訓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相關文章:
幼兒園家長育兒心得06-09
家長育兒的心得06-20
家長育兒心得06-12
小班育兒心得_小班家長育兒心得05-28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心得12-24
初中家長育兒心得07-03
中班家長育兒心得06-09
家長育兒經(jīng)驗心得02-25
小班家長育兒心得05-13
家長育兒工作心得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