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他們,牽手一起走過
以前只知道楊絳是錢鐘書的夫人,也從一兩篇文章中知道她也是知書達(dá)理的,也可以寫寫文章,對她卻從來沒有過多的了解。當(dāng)拿到《我們仨》時我有點遲疑,到底怎么樣呢?大概跟她夫君的文筆沒法比吧?但一看進(jìn)去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丟不下這本書了,隨著她那流水一樣的文字,我認(rèn)識了一個溫文爾雅的大家閨秀,一個樸實而堅強(qiáng)的妻子,一個惜時如金把讀書當(dāng)作生命的學(xué)者,一個愛女兒勝過一切的慈母……
的確,從文筆來說,楊絳的文字是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的,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不加任何修飾,沒有任何鋪排,也沒什么優(yōu)美的詞句,就那樣讓文字流淌著,流淌出一件件陳年往事,流淌出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流淌出一段段動人的情感……
由《圍城》我們認(rèn)識錢鐘書,在我們眼里他是一個名人,一個著名作家,一個留過洋的大學(xué)者,卻從不知,他是“拙手笨腳”先生,打翻墨水瓶了,把門軸弄壞了,把臺燈砸了,六十一歲才學(xué)會劃火柴……種種小事讓人讀來啞然失笑,為這么一個可愛的書呆子。書呆子也是慈父,和女兒是“哥們”,經(jīng)常“欺負(fù)女兒”,也經(jīng)常被女兒“欺負(fù)”,給女兒畫胡子,起綽號,說女兒“身上穿件火黃背心,面孔象只屁股猢猻”,又說“豬撅嘴,牛撞頭,蟹吐沫”,濃濃父女情躍然紙上。
其實,他們家不僅有濃濃的父女情,一家三口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親人之間的那份親熱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淡過。在一起時,可以討論學(xué)術(shù),可以研究菜譜,也可以互不打擾,各做各事;不在一起時,他們用“小石子”的方式來互相了解對方的生活狀況,把生活中的一切細(xì)枝末節(jié)記錄下來,回家一起品味欣賞;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扶持,因為一起,一切坎坷似乎也就不那么在意了。無論生活怎么樣,他們總是一起扶持著向前走,真正的血濃于水啊!
我一向最佩服也最羨慕那些真正的“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人,這種學(xué)是無實利性的目的的,只是喜歡,只是精神需要。他們一家三口,一生都離不開書本,活著絕不僅僅是為了柴米油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即使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即使在已垂垂老矣之時,書本仍然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這也許和他們書香門第的出生有關(guān),但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才是最理想的,精神上的不斷攀升,人才會活得充實,才會越活越有滋味,才會在面對困難時淡然處之。不是嗎?在病床上錢瑗訂下計劃:要寫下“我們仨”的件件溫馨小事,偷工夫工作閱讀,在別人的幫助下給媽媽寫信;錢鐘書八十多歲高齡,自己也已經(jīng)起不了床了,還寫詩給女兒,力勸其不要太勞累,語句仍然幽默風(fēng)趣:“一身而三任,此事古未有。暫充兩頭蛇,莫作三頭狗。不從父母誡,夫言當(dāng)聽受。若還執(zhí)已見,大棒叩汝首。‘啊喲痛煞哉!’要逃沒處走。”楊絳八十多歲還不斷讀書寫作,這本《我們仨》不正是懷念死去的親人時寫的嗎?,《我們仨》樸素而干凈地擺在我們面前,一如他們高尚的人格。這是一種不同于尋常人的生活狀態(tài),比起愚昧的一味地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人,這樣的人生不是更有意義嗎?
親人之間,先去的并不苦,苦的是后走的,留下來孤獨地思念已永遠(yuǎn)不會回來的親人。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其苦楚可想而知。她在書的最后寫道:“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鐘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想,無論歸途在哪里,至少此生,他們仨牽著手一起走過,無論是風(fēng)和日麗還是風(fēng)雨如晦,他們牽手走過,他們幸福過!
【他們,牽手一起走過】相關(guān)文章:
一起走過作文02-18
一起走過的日子散文10-06
與你一起走過的日子10-12
我們一起走過作文05-13
(精選)我們一起走過作文09-06
曾一起走過作文06-08
(精選)一起走過的日子作文10-29
《一起走過的日子》歌詞11-26
一起走過的日子作文01-15
我們一起走過作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