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律動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律動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律動教學反思1
《螞蟻搬豆》這首兒歌深得幼兒喜愛。我先讓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歌詞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學唱歌曲,幼兒學起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有了對歌曲的理解和喜愛,幼兒也特別樂意去嘗試表演,如:螞蟻急得直搖頭,想出好辦法后,大家一起將豆子抬著走等,活動效果比較好。
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展開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幫螞蟻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兒都積極幫小螞蟻想辦法。吳景山說:“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绷终窕壅f:“叫它媽媽來幫忙,就可以了!蓖醭卸髡f:“叫多多的小螞蟻來幫忙,一起搬回洞中。”
幼兒幫小螞蟻想出了許多許多的.好辦法。在這次活動中,隨樂曲合拍的做出螞蟻走路、打招呼的動作,合拍這個要求沒有達到。經(jīng)過反思,如果課前幫幼兒設計好理解的圖譜,那效果就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想來,圖譜對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有很大的幫助。
律動教學反思2
這是新學期以來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師和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課,心里有些許的期待,還有一絲絲的緊張。
活動前我做了比較多的準備,設計了圖譜、錄制了音樂,在磨課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師傅和大班年級組的各位老師還是抽出時間,很用心的指導我,連吃飯的時候師傅都還在教導我哪個環(huán)節(jié)應該如何處理會更好。
活動一開始,我比較成功的把幼兒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圖片上來,引導孩子們對鐵匠有個初步的認識。欣賞音樂時,我通過一些問題讓孩子們有目的去欣賞,引導幼兒知道ABA的音樂結構,并且根據(jù)音樂聯(lián)想鐵匠是如何打鐵的。在分段欣賞與創(chuàng)編中,教師充分的利用圖譜,引導孩子們根據(jù)圖譜中的手、火、錘子的'大小和數(shù)量來分辨動作的輕重和節(jié)奏的快慢,在圖譜和教師的講解示范的基礎上,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按音樂的樂段律動,協(xié)調地合作表演。在音樂結束后,我還請小鐵匠們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悅。最后在請孩子們完整表演時,我引導孩子們去邀請一位老師一起來表演,孩子們都很開心與老師一起表演。
活動中,我的情緒相當高昂,也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使活動有很好氣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了許多不足:我拋出的一些問題,到最后并沒有解決,如我在欣賞音樂前提問孩子們:“聽聽看,這首樂曲可以分幾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強調孩子們這段樂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中間不一樣的這種ABA的音樂結構。還有,活動中我的聲音比較高,其實有的地方可以用肢體語言來代替。另外,我在提問時禮儀表現(xiàn)還不夠,有時一不注意就會用手去指孩子。雖然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對于作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來說,能夠敢于嘗試有難度的課,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嘗試和挑戰(zhàn),在磨課的過程中更是我學習、前進的過程,更是謝謝師傅對我的鼓勵。
律動教學反思3
音樂是表現(xiàn)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渡挚裣肭氛沁@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并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仿佛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里可愛的小動物。通過活動我有許多感受,回想課堂,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我記下。
一、活動前的充分準備:
1、音樂的.選擇。音樂活動中音樂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參中設計的音樂有四段,我仔細聽了這四段音樂,覺得四段音樂區(qū)分不太明顯,對孩子來說欣賞起來有難度,于是我從網(wǎng)上找了一下,把音樂設定為三段。三段音樂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音樂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慢慢睜開了眼睛,洗臉、找吃的……開始一天快樂而忙碌的生活場景;第二段音樂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獅子來了,小動物們紛紛逃跑,躲藏的畫面;第三段則描述了獅王走后小動物們又匯集到一起,跳起了快樂的圓舞曲,情緒轉為活潑歡快。音樂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個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準備。這個活動之所以能比較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道具的準備。在活動前,我發(fā)了一個通知,請爸爸媽媽協(xié)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個動物頭飾,并讓孩子模仿該動物的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他們的角色意識非常明確,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氣氛特別活躍。
二、活動中的循循善誘
剛播放第一段樂曲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后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動作來表演。通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賞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時孩子們更有把握。這個音樂活動發(fā)揮想象的空間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種途徑使幼兒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做,盡量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積極思維,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積累和豐富新經(jīng)驗。
活動在快樂中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的每一節(jié)課,都飽含了我們老師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律動教學反思4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讓每一位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提高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xiàn)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shù)闹笇。幼兒園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包餃子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選擇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使孩子對此活動更易于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因為音樂韻律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韻律活動教學方法單一:使用示范教學,只注重幼兒機械的模仿,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幼兒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如何在藝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對美好生活內容的感受力,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美的愿望并幫助提高他們的'技能,我在這次活動中做了以下嘗試:
1.生活經(jīng)驗的重溫
(1)在一日生活中營造過年氛圍。我利用晨間接待、進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動時間為幼兒播放喜慶樂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讓過年喜慶的音樂時時縈繞在孩子身邊。
(2)活動前引導幼兒認真看幼兒用書《包餃子》內容,為此活動做好充分的鋪墊。
2.不用圖譜
傳統(tǒng)的韻律活動中,老師通常用標記把相應節(jié)奏的動作圖譜畫好,讓幼兒跟著老師反復地練習。本次活動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創(chuàng)編,共選定動作,運用游戲活動突破難點。動作來自孩子本身創(chuàng)編,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玩不知不覺中掌握韻律動作。
3.調動幼兒各種感官感受節(jié)奏
啟發(fā)幼兒用雙手在身體各部位搟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來幫助幼兒感受韻律動作及樂曲節(jié)奏特點,并愿意參加韻律活動。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人的感情在許多時候往往是即興的,無論用什么方法,在這次活動中最主要的是為了幼兒快樂的學會、學好此律動,并且能愉快的做身體造型及動作,從而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內心的體驗。此次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興趣極濃,個個躍躍欲試。雖然,有些幼兒的動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優(yōu)美,但我覺得讓幼兒大膽表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自信開朗的性格更為重要。
律動教學反思5
本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yōu)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以及節(jié)奏特點,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難點是創(chuàng)編動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的掌握學習對象!币虼,在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兩種教學方法,一是把生活經(jīng)驗融入活動,激發(fā)幼兒感受與鑒賞的興趣;二是多渠道的調動幼兒多個感知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動作創(chuàng)編,并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學法,通過包餃子的游戲活動,讓幼兒主動創(chuàng)編。
根據(jù)我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但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以下的相應可行的學法,一是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二是融合韻律、繪畫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能讓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現(xiàn)對樂曲的理解,讓不善于用語言表達的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進行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實現(xiàn)“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個好的韻律活動應該體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好的音樂韻律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之處,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與指正。
律動教學反思6
新課改給我們舞蹈課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和生機,同時也給我們舞蹈老師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與挑戰(zhàn),在一種新思想新理念的驅使下,我嘗試著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上了《幼兒律動》這課。
我自覺得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課,但這節(jié)課的結尾卻給了我一個驚喜,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思考: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去表現(xiàn)自己,去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上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感受律動動作”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很感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爭著搶著說自己所知道的對律動定義的描述。同學們已置身于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中,加上在同學們學習律動組合的時候,我一邊放著《轉動手腕》和《擺頭伸腳》的歌曲,這使學生對律動組合動作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這一過程都是學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師只是在前面引導著,可這一開頭給后面的“律動組合創(chuàng)編”起了一個很好的引導和領會作用。后面的內容可說是水到渠成。
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啟發(fā),當然也有遺憾和不足之處,那就是:在學生的表現(xiàn)創(chuàng)編那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限定了兩首非常簡單的律動組合,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有礙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律動教學反思7
本節(jié)活動《我的身體會唱歌》主要是讓幼兒充分了解聲音無處不在,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們在活動中會發(fā)現(xiàn)制造聲音是多么的簡單,但卻特別的有趣。
活動開始,我就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他們從最熟悉的身體出發(fā),探索會發(fā)出聲音的部位,并體驗聲音的異同。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兒卻喜歡在自己的身體上探索,他們都很興奮地尋找著發(fā)音部位,找到一個便馬上舉手告訴老師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腳交替踏地,用嘴發(fā)“P”的聲音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碩碩在回答問題時說腿能發(fā)出聲音,原來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貝貝說頭發(fā)也能發(fā)出聲音,結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來他是用手摩擦頭發(fā)。還有我們班的楠楠做出小時候媽媽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幾下“啊吧吧”的聲音,引得孩子們大笑一場,隨后也跟著做了起來。
接下來我出示了幾張節(jié)奏卡,讓幼兒把剛才在自己身體上找到的聲音和動作有節(jié)奏的進行練習,幼兒都非常的喜歡,參與在其中,雖然有的小朋友還沒有跟著節(jié)奏的節(jié)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們的高興勁兒,都能熱情、積極的投入在活動中我也覺得很高興。最后環(huán)節(jié),我準備了一首節(jié)奏感較強的音樂,在讓幼兒把“身體的聲音”變成一首歌時,小朋友們都躍躍欲試。在請了幾個小朋友表演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用同一個動作來完成一段音樂。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進行了示范,使用了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演奏音樂。既重新感受了“身體音樂”的美妙與神奇,又對接下來幼兒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聲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整個活動氣氛非;钴S,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嘗試到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兒會發(fā)現(xiàn)制造聲音簡單、有趣。活動結束后,我還是播放著這段音樂,讓幼兒盡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兒高漲的情緒告訴我活動進行得很順利,也讓我認識并體會到:探索過程中應該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把主動權留給孩子,而教師則應該充當引導者,這樣幼兒才能更自信、主動,表現(xiàn)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律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律動教學反思06-08
律動教學反思15篇03-28
律動教學反思(通用11篇)03-31
中班音樂律動教學反思03-23
唱游律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4篇)04-16
律動音樂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7篇)11-03
大班律動教學反思(通用19篇)04-07
音樂與律動課教學工作總結05-22
中班律動活動教案02-26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