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孫中山破陋習》的教后反思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
由于年代的久遠,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體會,所以我重視了課前的鋪墊。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補充了許多關于纏足的資料:“我們把這些小腳稱作“三寸金蓮”,相當于十厘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學們的腳小得多?封建社會,女孩到了四、五歲左右就要被纏足。為了使自己的腳不長大,她們有的在腳底下墊上錐子走路,有的墊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好讓自己的腳腐爛,不長肉。同學們,聽到這兒,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學生們聯(lián)系自己以前受過的傷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手或腳不小心被玻璃劃破了等,進一步體會到了纏足給古代女子帶來的傷害之深。
在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留白想象的環(huán)節(jié),想一想孫中山廢除了纏足陋習后,媽媽會做什么,會說些什么,孫中山當時心情怎么樣?婦女們聽到這一消息,又會說些什么?這一說話練習,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孫中山破陋習》的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教案10-06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關于《連除簡便計算》的教后反思03-31
遠離陋習教學反思10-06
《蘇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