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的一滴》教后反思
本一節(jié)課的內容,準備兩節(jié)課的學習。今天主要是理清思路和理解一些語句,讓學生感受作者文章的語言美和思想。
在六班,理清文章思路后,主要是以提問討論的方式解決的。
“這首詩讀不懂?是為了說明什么?”
“在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知道‘看看命運已把我推送到哪一個岸邊來’的‘岸’是不跟‘我是它的圓石岸’的‘岸’是不是一樣?”
在這里,其實也就包含著兩個問題,一是對詩歌的理解,二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著什么樣的態(tài)度,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
詩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作者對湖的熱愛,這湖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到生命之中。“我是它的圓石岸,飄拂而過的風;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已經(jīng)成了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顧老師的理解:表達了自己對湖的敬愛,只有深入靈魂的才是真正的愛,“而它的最深邃僻隱出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我個人認為即使在離開湖之后,作者還是深深感受到湖對自己的影響。“我從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樣的倒影,我?guī)缀跻@呼:”作者對湖有無限的依戀。 作者認為所有自己所有的生活目標是為了大自然,便在湖上思考著命運之船把我推送到哪一個岸邊來了。(這里應該有著雙關的意思,既是指方位的游覽,同時又是對命運的思考,思考自己的心靈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自己內心真正要的是什么。這一點有點解釋不清楚,講解不明了),詩中的“岸”該是物理意義上的,自己已是湖的一部分了。
昨天去聽了顧老師的課,有幾點值得記錄:
1、“它雖然有那么多的漣漪,卻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中的“漣漪”,雖然風吹過來了,還是一點點的微波,說明了湖的寧靜和深邃,這是我沒有提到的。
2、關于作者心中神的存在,一學生說到作者心中有神時,“那你怎么知道作者心中有神?”從而讓學生找出哪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把湖看做是神!斑@是和恒河之水一樣圣潔的水”(可以深入,印度是佛教的發(fā)源地,恒河水在教徒心中是圣潔的,有著崇高的地位),這里問題的銜接就是很自然。
3、文章的結束部分,如果你去參觀梭羅紀念館,給他留言能說些什么?這是我自己在教學中的失誤,總是很疏忽這方面,會造成學生學而無獲。
本課值得挖掘的地方:
1、“神的一滴”題解:“一滴”即是眼淚,對大自然被破壞的痛心,又是湖在作者心中的位置。眼淚是非常珍貴的,把湖比作自然的眼淚也說明了湖是自然賦予我們的瑰寶。
2、對作者的生活方式看法,有的學生無法理解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認為不值得。這對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很重要的,對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富有更多的是指心靈的滿足,精神的富有,但如何滲透會是一個問題。
【《神的一滴》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神的一滴教學反思09-23
《神的一滴》教案03-13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關于《連除簡便計算》的教后反思03-31
《蘇珊的帽子》教后反思(通用5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