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我的教學思路是先借助圖片揭示出“圓”,讓學生看到圓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生活中圓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我立足從知識與生活兩個角度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學策略和方法:
1、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和以實驗、探究為主線的理念,采用“設問-思考-小組合作-動手驗證-展示”的學習方法。
2、實踐法。
3、小組合作討論法。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受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1、目標是教學的靈魂!靶挠卸啻,舞臺就有多大!蔽以谥贫ㄟ@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對教材進行反復閱讀,查閱了大量資料,充分考慮了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確立教學目標。
2、體驗是成功的基石。對于圓的特征的認識,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學的研究中自己建構知識,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想象驗證、合作交流、展示質疑等活動,引領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在對話交流中使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3、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重視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chǎn)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5、本節(jié)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jié)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fā)揮,展現(xiàn)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存在不足:當然,“理想的課程”如何轉化為“現(xiàn)實的課程”,這當中仍然有許多值得深切關注的話題。就拿本課教學而言,實施下來,應該說,學生對于“圓”這一冰冷圖形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還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為問題的另一方面,對于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技能的掌握,在教學后的反饋中也確實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尤其表現(xiàn)在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等。因而,今后我們在數(shù)學課堂演繹數(shù)學文化、數(shù)學精神等層面的同時,如何兼顧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活中有實,實中見活,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9-20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2-06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9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08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09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1篇)07-01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5篇)07-04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2-31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3-29
《認識圓》教學設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