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彼得與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1
音樂是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音樂音響的感染力是一種強大的和原始的力量。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欣賞活動中,是人類精神禮貌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也是完成音樂藝術第三度創(chuàng)造的不可忽視的方面。
在昨日的.一節(jié)欣賞課中,我和學生一齊欣賞了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侗说门c狼》是一首交響童話,全曲長27分鐘,這么長的一個曲子要在短短四十分課堂中完成,顯然是很困難的。所以我根據(jù)實際狀況,把樂曲根據(jù)片斷剪輯了幾個短小的音樂片斷,配上簡單的動畫形式,讓學生始終持續(xù)愉悅的情緒,在興趣激昂的狀況下不知不覺的感受音樂,了解音樂,并掌握樂器的音色特點。我采用講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導入,把各環(huán)節(jié)簡單扼要的納入到故事中去。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的不同人物,重點讓學生區(qū)分出不同音色的特點。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樂器在節(jié)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區(qū)所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形象,并能概括出各主角的形態(tài)和性格:彼得——性格勇敢、聰明、機智;小鳥——活潑、機靈;鴨子——行動搖擺、反應遲鈍;貓——動作靈活、行動敏捷;爺爺——言語嘮叨、行動遲緩、做事嚴謹;狼——性格貪婪、兇殘、陰險、恐怖。
在這堂課的教案中我準備了聽、說、講、演、創(chuàng)作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但實際課堂中,我沒有讓學生出來表演一下,也許是時間的關系,我怕時間不夠,所以本來設計好的請學生到前面把貓、小鳥、狼、爺爺?shù)戎鹘堑谋硌萏^了,之后想想很是遺憾,其實簡單的表演更能增加學生對樂器音色的掌握,了解每樣樂器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性格特點,這是我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另外還要讓學生說一下,假如把表演主角的樂器換其他的樂器來演奏,會有什么效果呢?這能夠作為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自己進行想象,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拓展學生的思路和創(chuàng)新意識。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2
《彼得與狼》是一首交響童話,它通過樂器的演奏和朗誦描述了一個十分生動的童話故事作品。整堂課都在“說故事、聽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進行。故事層層深入,學生在不斷設疑、不斷解疑中興趣盎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主動地去表現(xiàn)故事,從而到達主動聆聽的效果。
有層次地安排聆聽。整堂課安排三次彼得主題的“凱旋進行曲”的聆聽,第一次在課堂的開始,以律動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僅從音樂本身入手,其聆聽是知覺聆聽;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讓學生帶著情緒聆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聆聽;第三次在領悟了樂曲所表達的真諦后,學生帶著對音樂的感悟與共鳴對此進行理智欣賞。
抓住細節(jié)、以小見大。如抓住小鳥與鴨子的沖突時,從長笛與雙簧管的旋律交織入手,舉一反三,讓學生理解在音樂表現(xiàn)時的各種手段。鼓勵學生在以后的欣賞中,用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表現(xiàn)因素。
將情感教育滲進音樂活動中。在講故事、演故事的活動過程中,帶入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觀情感因素,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傾向。如在聽故事、說故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設疑,學生想像情景,并帶著主觀情緒體會音樂形象的發(fā)展,在不知不覺中感悟“真善美”。
將交響音樂當成我們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樂教師,總感覺交響樂是“古典的、嚴肅的”音樂,會有敬而遠之的感覺。如果我們就把交響樂當作是游戲音樂、我們身邊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帶進學生的音樂生活中,我想更會引起學生自然的、親切地感覺,從而把交響音樂留在身邊,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領悟其深刻的好處與唯美的表現(xiàn)力。就像《彼得與狼》的欣賞,讓學生了解這是交響童話,然后讓學生在“玩”中喜愛它,拋磚引玉,也會關注其他優(yōu)秀的有價值的.音樂。
由上這一課我想到了:
1、通俗流行音樂正因為如此受到學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高段學生)的青睞,正是由于其多渠道的流傳、易于傳唱的旋律及通俗明了的主題,剛巧貼合十二、三歲的學生漸漸成熟的心智和日益加強的情感表現(xiàn)需求的需要。
2、古典音樂、輕音樂、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以及一些有價值的通俗音樂因為種種原因傳輸不到學生的生活空間里,或者說傳輸?shù)綄W生面前時,他們不習慣去聽。
3、學生是豐富多彩的,只有老師想不到,沒有學生做不到。所以,新的時期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對藝術音樂作品如數(shù)家珍,那么不知不覺地就會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學生面前,學生在這種熏陶中,也就逐漸習慣了這種藝術,從而也會去關注身邊的藝術音樂。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3
《彼得與狼》是用交響音樂來講一個生動的故事,不同的樂器扮演不同的主角,利用網絡視頻資源及課件,我讓學生先看樂器圖片,然后聽樂器的聲音,再自己總結出每種樂器所扮演的主角,讓學生自己理清人物性格與音樂的關系,比如:彼得————弦樂四重奏—————勇敢堅定;小鳥————長笛————靈活輕巧等,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一改過去"聽故事——復述故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結合美術學科(樂器的圖片、主角的形象),讓學生在各種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各種主角的主題音樂,循序漸進地掌握作品的主題和作品所表現(xiàn)的資料,為學生后面的表演做了鋪墊。
在這個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開發(fā)了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開心快樂地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了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同時也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和愉悅。我利用網絡教學,讓學生觀看了《彼得與狼》的動畫片,這但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也是他們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在觀看時,我用了兩種方式,只看畫面沒有聲音,只聽聲音沒有畫面,比較欣賞的目的是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情境,賦予動畫的音樂性激活教學,在動態(tài)畫面與節(jié)奏配合的實踐中,有效地進行音樂基本節(jié)奏的感知、內化、提高,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再現(xiàn)彼得與小鳥怎樣樣捉住了狡猾的大灰狼,讓每位學生都參與,讓學生的欲望得以釋放,讓他們的個性在此得以張揚。
總之,整堂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欲望,變被動為主動,把知識的掌握當作一種精神的享受,在愉悅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審美體驗。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4
《彼得與狼》是一部“聽音樂、講故事”的交響童話音樂作品,作者是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這首作品創(chuàng)作于1936年,根據(jù)俄羅斯同名童話寫成。它通過樂器的演奏和朗誦描述了一個十分生動的童話故事作品。通過音樂的描繪和解說詞的輔助,不僅僅通俗易懂,而且能夠使孩子們從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時還了解到各種動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
《彼得與狼》是用交響音樂來講一個生動的故事,不同的樂器扮演不同的主角,利用網絡視頻資源及課件,我讓學生先看樂器圖片,然后聽樂器的聲音,再自己總結出每種樂器所扮演的主角,讓學生自己理清人物性格與音樂的關系,比如:彼得————弦樂四重奏—————勇敢堅定;小鳥————長笛————靈活輕巧等,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一改過去"聽故事——復述故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結合美術學科(樂器的圖片、主角的形象),讓學生在各種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各種主角的主題音樂,循序漸進地掌握作品的主題和作品所表現(xiàn)的資料,為學生后面的`表演做了鋪墊。在這個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開發(fā)了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開心快樂地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了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同時也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和愉悅。
【彼得與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狼教學反思04-21
《狼》教學反思04-08
《狼》教學反思01-26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4-07
《狼》教學反思15篇01-06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1-04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8-05
《狼》教學反思(精選11篇)11-2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