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文《師恩難忘》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師恩難忘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恩難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
《師恩難忘》這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是一曲歌頌老師的贊歌。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yǎng)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為了讓學生理解老師對學生的恩情,我讓一開始就問學生,師恩難忘,難忘在哪里? 學生很快找到書上一句話:“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
接著我又問:“老師的教誨之恩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我引導學生到文中思考:田老師是怎么教育學生的?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然后學生就到課文中找到,田老師上課的情景。
接著我讓學生仔細讀這個故事,說說田老師的故事好在哪里。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媽媽不讓小孩摘花呢?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這其中蘊含著人格教育。
接著我讓學生讀課文倒數(shù)第二小節(jié),作者已經(jīng)是50多歲的作家,為什么還要像40年前的樣子對老師行禮?學生說得很好,是深深感謝老師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從而感受師恩難忘。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2
教學時,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無比尊敬自己老師的這段話:“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弊寣W生說說作者會怎樣的行禮,然后向?qū)W生介紹作者劉紹棠當時的'情況: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經(jīng)年近五十了,還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鞠躬,為什么?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讀書。
在隨后的交流中,我們通過反復的咀嚼,明白了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教學能力強,教學方法好。每體會出一點,就讓同學們回過來讀讀“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教學的過程循序漸進,孩子們對田老師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之后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與田老師一比,真是汗顏~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在把握課文內(nèi)容上應(yīng)該沒有什么問題。學生理解的難點應(yīng)該是在6、7、8、9自然段中。教學時,我抓住課題,引導學生直奔理解的難點詞句。
學生讀題后,我問了這樣幾個問題:文中師指誰?田老師是誰的老師?什么時候的老師?其中穿插介紹了劉紹棠。之后,我重點引導學生解讀“恩”。
師:田老師對作者有什么恩?
生:教誨之恩。
師:哪方面的教導?
生:田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師:(引導學生讀有關(guān)句子)“播下文學的種子”指什么事呀?
生:編故事給我們聽。
師:我6歲上小學,開學第一天,田老師用編故事的'方式教我們學一首詩,我聽得恍如身臨其境!拔以谔锢蠋熌抢飳W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蹦銈兝斫膺@句話的含義嗎?
學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讓學生找春雨與田老師所故事有何相似點。
生:“春雨點點”,是說雨多!吧锨故事”是說故事多。相似之一:數(shù)量都很多。
生:春雨滋潤著萬物,使萬物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田老師所講的故事滋潤著我的心田,使我對文學產(chǎn)生了興趣,引導著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后來成為著名的作家。這就像一粒種子經(jīng)歷著生根開花長葉結(jié)果。相似之二:田老師講的故事與春雨的作用相似。
師:是呀,田老師的故事就像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使我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成為著名作家后的40年后見到了田老師,還向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這說明了什么呀?
生:作者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深深地感謝老師。
師;這就叫-----
生:師恩難忘。
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誨。我們都在接受著老師的教誨之恩。哪些老師的教誨之恩令你難忘呀?你能像作者一樣把老師對你的恩情寫下來嗎?
接下來,我重點引導學生從寫的角度再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然后指導學生寫第一篇習作。
教下來,感覺學生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能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尊敬與感謝之情,但讓學生學著寫一篇感謝師恩的作文,三分之一的學生不會表達。存大問題:1、感受不到老師對自己的教誨之恩,人云亦云。2、選擇事例不恰當。3、敘述簡單。4、沒有真情實感。
這一方面是因為課堂上交流不夠,二是平常缺少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四年級時雖然花大力引導學生勤練筆,多寫日記。但是一部分學生只追求了數(shù)量,沒有質(zhì)量。寫的日記只是流水帳,普遍不會立意、選材、謀篇布局。于是,我想:學生升入高年級后是否應(yīng)該把重點放在寫作方法的指導上。要在怎么寫上下功夫。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4
《師恩難忘》教學教學一開始,我緊扣《師恩難忘》課題,讓學生讀題思考,產(chǎn)生疑問。果然,學生思維活躍,一下子疑問迭起:誰師恩難忘?師恩難忘誰?難忘什么?為什么難忘?老師的恩情是什么?……從問題上分析,學生不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識,還渴望明白更深一層次的課文,挖掘文章的內(nèi)涵。這正是作為一個高年級學生所要求的。 我認為,這樣的交流,不僅能激活學生生活中的鮮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陶校長的演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言真意切,充分體現(xiàn)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guān)懷和愛護。教學中,首先,我讓學生讀題質(zhì)疑,學生問“陶校長是誰?”“陶校長演講的主題是什么?”接著,我對學生說:“同學們的問題也是我們今天的學習重點,下面讓我們聽聽陶校長是怎么說的吧! 接著, 我請學生結(jié)合課外閱讀資料,了解了陶行知校長對同學的關(guān)愛以及讓學生說說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學生讀書后很快回答:“講了每天四問!睂W生找到了“四問”,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學生很容易理清了課文的脈絡(luò)。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所以我覺得不宜打亂原有順序進行教學。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也進行了深入思考。我覺得:習作是寫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師。可以寫他性格、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特點,也可以寫他幫助、教育學生的一兩件小事,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感激與愛戴。
在教學本次習作時,我采用了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熟讀文本,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模仿與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習作。在教學課文時有一結(jié)合本次的寫作要求進行講課,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掌握表達方法。
在教學《練習一》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學《題秋江獨釣圖》了。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指導有節(jié)奏、有韻律地朗讀,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想象畫面,并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之后再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學生的理解也比較到位,應(yīng)該說,今天的這節(jié)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5
《師恩難忘》這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是一曲歌頌老師的贊歌。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yǎng)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為了讓學生理解老師對學生的恩情,我讓一開始就問學生,師恩難忘,難忘在哪里?學生很快找到書上一句話:“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接著我又問:“老師的教誨之恩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我引導學生到文中思考:田老師是怎么教育學生的?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動?然后學生就到課文中找到,田老師上課的情景。
接著我讓學生仔細讀這個故事,說說田老師的故事好在哪里。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媽媽不讓小孩摘花呢?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這其中蘊含著人格教育。接著我讓學生讀課文倒數(shù)第二小節(jié),作者已經(jīng)是50多歲的作家,為什么還要像40年前
的樣子對老師行禮?學生說得很好,是深深感謝老師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從而感受師恩難忘。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6
《師恩難忘》這篇課文文質(zhì)兼美,情感至深,語言清新淳樸,富有泥土氣息。本文記敘的是作家劉紹堂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堂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從此對于文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教學時,我緊扣關(guān)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jié)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故事的講課經(jīng)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教師對學生殷殷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心插柳柳成蔭” ……等重點句子,來歌頌老師育人的功德,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學生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師生”間情誼的珍貴,明白老師對教育的良苦用心,從而懂得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回報老師的付出。
課文的第三部分,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無比尊敬自己老師的.這段話:“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弊寣W生說說作者會怎樣的行禮,然后向?qū)W生結(jié)合當時作者的情況想一想,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經(jīng)年近五十了,還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鞠躬,為什么?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閱讀。在隨后的交流中,學生說出那是因為作者明白他之所以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與老師辛勤培育分不開,作者滿懷敬意和感激之情向老師行禮。
通過講授這篇文章,我更加熱愛教師這項職業(yè)。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踏踏實實地度過每一天。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做到不誤人子弟,為人師表。今生當一名人民教師,我無怨無悔。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7
《師恩難忘》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文質(zhì)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yǎng)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教學中,圍繞目標的要求設(shè)計了各環(huán)節(jié),既有個人的自主學習,又有小組的合作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悟、議相結(jié)合,文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從而讓學生對“師恩”有了全面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個性閱讀的能力,在閱讀中體情悟理。
1。新課標指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說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語!币虼耍瑢W習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摘錄生字新詞。本文語言文字特別優(yōu)美,采用了許多成語及俗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讓學生養(yǎng)成做摘錄筆記的習慣。學生的摘錄筆記老師要及時批閱,倘若學生摘錄沒有重點,老師就要及時指導,學生熟讀文后,可以補充自己的摘錄筆記。
2。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蓖ㄟ^閱讀讓學生理解作者究竟是怎樣行禮的?接著向?qū)W生介紹作者劉紹棠當時的情況: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經(jīng)年近五十了,還恭恭敬敬地向老師鞠躬,為什么呢?學生會找到“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yè)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引導學生認真理解,并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勛约旱?體會。
3。讓學生在質(zhì)疑中求知,學做批注筆記也是本單元要求的一個重點。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課文內(nèi)容關(guān)系密切,對于重點及難點,教師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做深入思考。倘若與課文內(nèi)容無關(guān),可以讓學生課外查閱資料,然后匯報。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jīng)過深思熟慮,提出個性化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8
:
《師恩難忘》是著名作家劉紹棠寫的一篇深情而樸實的緬懷老師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有才華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fā)了自己對這位鄉(xiāng)村小學老師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懷。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師恩難忘》的第二段內(nèi)容,再次體會那種“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并讓學生討論知道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寫的如此生動具體,就是因為作者選取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師恩難忘》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一個人?學生們都積極發(fā)言,有的說:“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這一類細節(jié)進行描寫。”有的說:“要寫和人物有關(guān)的典型事例!边有的說:“要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蔽艺f:“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那么什么樣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學生回答后我總結(jié)說:“凡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動的事情,不論事情是大還是小,都可以稱之為典型事例。”隨后我讓學生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寫一寫最讓自己感動得老師。正好,我班剛換了數(shù)學老師,原來的數(shù)學鐘老師從一年級把他們教到三年級,和孩子們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們覺得鐘老師關(guān)心他們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寫作。
學生的習作交上來了,我一看,這次作文的效果很不錯:首先,學生知道用一個具體的事例來體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孩子抓住了在地震時鐘老師臨危不懼,指揮他們迅速撤下教學樓時動作、語言來描寫};其次,孩子們知道一篇文章應(yīng)該有一個中心,應(yīng)該表達一種感情{不管寫的是那一位教師,孩子們都表達了對他的愛};最后,學生還收獲了描寫人物外貌時應(yīng)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才。
《師恩難忘》中田老師在講古詩時,編出一段娓娓動聽的故事。課文對田老師所編的故事進行了比較詳盡的描寫。用古詩編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是我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的第二個切入點。我找了一首古詩《尋隱者不遇》,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歌的大意,然后讓學生都去當當“田”老師,也把這首詩歌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學生改編的興致同樣也很高,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有的寫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間有趣的對話;有的寫出了尋者在尋訪之前高興得心情和尋訪之后遺憾的感受……
總之,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是抓住了文本信息,對學生進行了隨文練筆。我認為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閱讀教學,就能發(fā)揮課文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9
我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喜歡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練習分段。站在學生的角度,我想象那一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且不說有些課文本身結(jié)構(gòu)就比較模糊,讓學生分段有點勉為其難。單從學生學習心理出發(fā),剛接觸新課,他們肯定不能明白作者構(gòu)思的來龍去脈,即使上完整篇課文,又有幾個學生能很明白作者的意圖呢,本來嘛,學習寫作對小學生是一件頭疼的事,更何況去揣摩作家的構(gòu)思!
“學程導航”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以學定教,順學而教。語文教師要反思第一課時讓學生練習分段的傳統(tǒng)教學習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什么時候練習分段,甚至某篇課文分不分段都應(yīng)當認真思考一下。
回到《師恩難忘》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上,因為學生的朗讀拖拉特別嚴重,標點符號以及段落的停頓讀不好,有些長句子容易讀破。在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初步讓學生了解一些表達方法。比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嘗試聽寫課文生詞、成語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從朗讀中心句入手,了解這句話點明題意的作用,告訴學生自己寫文章時也要注意篇末點題。再如:第三環(huán)節(jié),整體把握一下,作者寫田老師是抓住了一個典型事件寫的,這件事從哪兒寫到哪兒,是一件什么事。許多學生尋找時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聯(lián)系?通過反復朗讀,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對上文事件的概括。從而明確了段之間的聯(lián)系,并學習運用重點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來同法練習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這篇課文我從學習表達的角度幫助學生練習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覺得比較順手,至于后面的課文怎么設(shè)計分段練習,視具體情況處理。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參與我們的討論,讓語文教學變得簡單、有效,讓師生從語文學習中找到快樂!
《師恩難忘》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談?wù)勌锢蠋熃o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當學生說到田老師“故事編得好”時,我就讓學生結(jié)合我出示的幾個成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身臨其境、春雨點點等)來描述一下田老師編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讀課文中帶有這些成語的句子,目的在于讓學生勾勒出田老師講故事的情景。
兩個問題的解決比較滿意——為什么“這些故事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學生默讀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時,一個學生說到田老師的故事還蘊含著做人的道理。這時,我啟發(fā)他們田老師的故事不僅教給我道理,還給了我知識——讓我了解了小詩的意思;田老師的故事還讓第一天上學的我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后來,我說:一個故事教給我一個道理,上千個故事就教給我上千個道理;學生接著說一個故事帶給我一份知識(一份快樂)……通過說這三句話,“一個”到“上千個”數(shù)量的遞增,學生很自然地就領(lǐng)悟了“春雨點點”的含義,因此在這時候請他們回憶古詩,他們就能準確地說出田老師的故事真是“潤物細無聲”哪!
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在理解“春雨點點”之后,我讓學生了解劉紹棠成為作家后的一些成就,再回頭來看看自己的啟蒙老師,想想這其中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時候?qū)W生就自然理解了“播下了文學的種子”一句的含義。后來請學生聯(lián)系課文原來的題目《老師領(lǐng)進門》來談?wù),他們就知道是田老師把我領(lǐng)進了文學的大門。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朗讀指導太粗糙,學生感情不到位;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感悟還不深入,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想想自己的教學,與文中的田老師比一比,真是慚愧哪。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0
《師恩難忘》是蘇教版五年級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他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fā)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學時重點應(yīng)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學習作者選擇典型事例凸顯中心的寫作方法。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田老師與自己怎樣教學第一課進行對比,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一形象的第一個層面的解讀。本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喜歡的內(nèi)容入手,直奔田老師故事教學法這一最有趣的內(nèi)容。而后采用對比,再次緊扣重點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了解田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故事教學法。然后抓住重點句子比喻句從“春雨點點”——悟“教誨”之質(zhì)。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個人物形象的`第二個層面的解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承接上一環(huán),體會“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深刻內(nèi)涵,使學生明白田老師對我的教誨之恩不僅僅有知識的教學,還有人生道理的啟蒙,同時也感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從“恭恭敬敬”——感“教誨”之恩等。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個人物形象的第三個層面的解讀。體會到一個好老師對一個學生的成長的作用,同時把作者對老師的敬意的表達與傳遞作為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揭示了本文的題意“師恩難忘”的真正內(nèi)涵。
另外本文從我的表現(xiàn)中來引導學生感受一個成功人士的成長:從“聽得入迷”——感上課專注,從“文學的種子” ——感喜歡寫作,這也側(cè)面襯托了田老師上課講故事的精彩,這是作文的一種方法,引導學生要活學活用。把課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1
對于本文的內(nèi)容情節(jié),學生很容易理解,并且能根據(jù)課文體會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愛戴。在“合作探究”閱讀方面,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田老師講的故事和所學的小詩有什么關(guān)系?2.為什么田老師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呢?教學中,我既當好了組織者,又起到了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促進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充分閱讀,討論并交流,學生的感情隨著課文情節(jié)深入發(fā)展,逐步升華,思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再如,讓學生思考:兒時的一位鄉(xiāng)村教師為什么這樣令作者難忘?圍繞這一問題,啟發(fā)學生回顧全篇,通過反復讀,充分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回顧全篇,感悟“師恩難忘”并非虛言。
由此,我深刻體會到,對于一堂成功的語文設(shè)計的問題,必須凝練文章的精華,并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拓展性練習,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思想主題,寫作技巧,表達方式有一個全方位的提高。因而,教師設(shè)計問題關(guān)鍵點在于明確學習目標,并在教學中根據(jù)設(shè)計的問題不斷量化,深化。最終達到教學終極目的。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6
《師恩難忘》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之所以設(shè)為首課,我想編委會肯定考慮到9月10日的教師節(jié)。新接手一個班級,又早有耳聞五(2)班智商較高,但情商木訥。所以上好這堂課意義深遠。課前我搜索、學習了各種渠道的資料,準備打響開學的第一炮。
教學一開始,我緊扣《師恩難忘》課題,讓學生讀題思考,產(chǎn)生疑問。果然,學生思維活躍,一下子疑問迭起:誰師恩難忘?師恩難忘誰?難忘什么?為什么難忘?老師的恩情是什么?……從問題上分析,學生不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識,還渴望明白更深一層次的`課文,挖掘文章的內(nèi)涵。這正是作為一個高年級學生所要求的。 我認為,這樣的交流,不僅能激活學生生活中的鮮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隨后,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師恩難忘》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樸實而深邃,我將如何開發(fā)學生的情商,引導學生去走進它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師,一位讓作者四十年來一直銘記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師。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領(lǐng),竟讓他的學生如此的尊敬?表面上看,這是一位善講故事的老師,但將作者感到欽佩的是其會講故事嗎?顯然不是。這充其量是田老師的一技之長而已,那作者所謂的“恩”從何來呢?重新梳理了一下課文內(nèi)容,讓我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來自何處了,這份“恩”來自于田老師教學設(shè)計的獨具匠心,來自于幾年如一日的諄諄教誨,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因此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自讀課文,你覺得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細細品味,引導學生理解田老師潤物細無聲高妙的教學藝術(shù),對學生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及對學生們深深的愛。
短短的四十分鐘,就在我與五十七位學生的熱烈的互動中圓滿結(jié)束了。課后,學生們議論最多的就是如何用實際行動讓老師過上一個滿意的自己的節(jié)日。我暗暗竊喜:第一課我收獲很大!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2
《師恩難忘》那是因為師對學生有恩。所以教學這一課,我們應(yīng)該引領(lǐng)學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我個人認為只有找到了恩的內(nèi)涵,孩子才能從中讀到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東西。
在寫恩上,其實文章是通過好多種形式寫的:
一是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學生稍微想一想,就能夠知道這其中的難度,就能夠明白一所學校就一位老師是什么樣子。讀著想著,孩子們是能夠明白的。這就是第二三自然段所介紹的。
二是自己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事,往往有兩個方面,一種是極善的,一種極惡的。田老師給予學生是善的,所以作者利用了許多文字寫了這首詩,老師是怎么樣通過故事來引導孩子的學的。田老師講得真好,感動的作家永遠沒有忘記。
三是第七自然段中的這樣兩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我個人認為這就是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句,這兩句話的信息量非常大,反復讀之,結(jié)合上文的信息來理解,就可以抓住整篇文章寫了什么。當然恩字也就在其中了。
四是第八自然段寫的是報恩。關(guān)鍵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課文其實就是從這四個方面來寫的。整篇文章,我想學生一讀就明白那首小詩,就知道其恩。而第八自然段的內(nèi)容,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語言理解起來不難,因為這段話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能引領(lǐng)一部分學生去閱讀劉紹棠的書,看看他的文學作品,從中找到這位老師給他種下了什么。所以,我認為這一段給予學生一個閱讀起點,閱讀整本書的起點。假如在教學中,我們沒有引領(lǐng)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此課很容易教成終點型課。
這一課還有什么新的教法?過去我教過這一課,今年我不教五年級,我在想,如果讓我來教,我不可能走著以前的路,我要開辟一條新路來走。這條新路是什么呢?
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先生在說蘇教版的讀讀背背時說過,不要求學生多么深刻地理解其意義,關(guān)鍵是讓他們把這些東西記下來,這是一個布云的過程。布的云越多才能下起雨,如果不去布云,肯定就不會下雨。但到底什么時候下,那說不定。暑假間,在與張老師面對面談這個問題時,我說好多孩子積累的東西是很多,但就是不下雨,把老師搞得挺急的,急到什么樣的程度,一些老師認為這個孩子太笨了,簡直沒有辦法教。談到這里,我們認為在云彩很多,但就是下不來雨時,人、動物、莊稼都要旱死的時候,應(yīng)該利用高科技來點人工降雨。我想劉紹棠的'這篇文章恰恰有著人工降雨的味。是想,文中的這首小詩,是孩子在第一年的識字中所學,已經(jīng)四年多了,重新拿過來再讀,并且是在故事中讀,好簡單呀!孩子四年了,學的東西非常多,我們?yōu)槭裁床幌敕ò堰^去的東西拿來用一用呢?這是五年級的第一課文,我想如果老師們能夠重視這一點,從這個學期起,讓孩子拿起舊有的文章,寫起來,這個雨一定會越下越美,會形成江河并流入大海。
今年真的沒有機會教這一課,我真的想用這種方式嘗試著,因為這樣的嘗試,讓100%的學生喜歡習作,那是肯定的。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3
尊師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尊師是一種美德,尊師是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要發(fā)揚這種傳統(tǒng)。蘇教版四年級、五年級秋學期的課本第一課都是在教育學生尊師、愛師的。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應(yīng)該忘記老師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飲水思源,懷師感恩。五年級秋學期語文第一課《師恩難忘》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劉紹棠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在文中他深情地記敘了小學一年級時的田老師上課內(nèi)容,田老師的這種上課方式給作者幼小的心靈播下了文學的`宗旨,使其走上文學一路。
在40年后偶遇田老師,他仍然像小時候一樣恭恭敬敬地向老師行禮,可見他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學習這篇文章,我覺得重點在于通過朗讀和重點詞語的理解,把握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學生通過預(yù)習,對生字詞的音把握很準,課堂上基礎(chǔ)性的問題,回答很積極,但是對于一些比較有概括性的問題,比如:“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舉手回答的人就很少很少了,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因為問題難度的提高,更多是因為學生不會去思考這類型的問題。單獨的實際很容易,需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回答的,碰到類似的問題我總是把這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一步步引導。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4
本文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是一曲歌頌老師的贊歌。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yǎng)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guān)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教學中,我緊扣關(guān)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jié)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jīng)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再讓學生自由朗讀,齊讀。它使我的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習效果明顯。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5
《師恩難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fā)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內(nèi)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guān)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教學中要著重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一、抓關(guān)鍵詞句。
教學中,我緊扣關(guān)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jīng)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chǔ)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把握整體,抓重點。
在讀課文后,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文章的脈絡(luò),這是我抓住時機,及時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nèi)容,反復朗讀4—7自然段,讓學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來自何處。學生在充分朗讀田老師用詩歌改編的故事之后,要求學生娓娓動聽地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其他學生邊聽邊想,看看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這首詩的每句話的意思,更能體會到田老師把詩句變成故事,來解釋詩意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誦讀中、評議中、交流中內(nèi)化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02-18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04-12
課文《師恩難忘》教學反思05-08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5篇01-29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精選3篇)03-26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通用3篇)03-27
師恩難忘教后反思04-07
《師恩難忘》教后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