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船長教學反思(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船長教學反思1
《船長》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文章詞語豐富、深刻,是讓學生領悟語言妙處的好載體。
在學習“諾曼底”號船“遇險”部分時候,我分兩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學。
1、遇險前,抓住“薄霧籠罩”、“沉沉夜霧”這兩個詞,讓學生結合生活談“那是怎樣的天氣?”來理解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遇險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聲巨響”、“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這些詞,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突發(fā)的災難,人們慌忙逃生的混亂場面。
在學習“救援”部分時,重點抓住了船長的語言描寫,學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長指揮時說的話,從“怒吼”體會船長聲音之大,內心之急,情況緊迫。通過自讀,指名讀,齊讀,來體會哈爾威船長面對災難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指揮鎮(zhèn)定自若,讓人敬佩。
在學習“殉職”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并結合具體的詞和句,體會船長高大的形象。學生匯報時,大膽質疑:“老師,船頭下去,那船尾就會直立起來呀,可書中說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他能站住嗎?另外,他是船長,應該會游泳的,他為什么不游走呢?”針對他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作為船長,他不能棄船而去,而是要與船共存亡”,學生們的`爭論讓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也讓學生明白本課的中心,我想這樣的閱讀才是體現(xiàn)了它的實效性。
船長教學反思2
這次教學研究課,在眾多的課文中我選擇了《船長》這一課。什么原因呢?因為讀完課文,我就被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英雄行為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長正目光凝然、注視前方,臉上是那么安詳平和。試問天下蒼生,有誰,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與寧靜;能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舍生取義?這對于蕓蕓眾生來講,是望塵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聯(lián)想起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與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輪船沉沒,也是眾人爭相逃命,也是船長下令緊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責任在船長,因為是他的錯誤決策才造成了這一慘劇。而我們的哈爾威船長,自始至終,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樣的好課文,怎能不精心引導學生去細細閱讀、細細品味,學會做人?那么,如何讓學生也能深入文本,與我一樣有著深切的閱讀感受與體悟呢?怎樣才能讓學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呢?
課前,我反復讀了課文,閱讀教學參考資料,鉆研教材,還上網搜尋到了多篇教案。我想,在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借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無可厚非。但感覺實踐下來,從模仿學習到靈活地運用乃至創(chuàng)造,這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特別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如何適合班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運用自如,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而真正做到“得法”,何其難也?其中對學科性質的認識是前提,對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的整體把握與靈活調控是關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智慧的有效、高效的活動是核心。這些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僅僅說說而已是無用的,最要緊的是落實在行動之中。
總結這堂課,如果要說好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表現(xiàn),他們能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我能感受到他們情感的波瀾起伏以及智慧的`輕舞飛揚,學生的情感與智慧活動是與本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諧同步的。
這堂課,因為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總想在這堂課上使課文的重點有所呈現(xiàn),所以教學的容量安排得大了一些。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感覺最大的不足是在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上存在明顯的疏漏,前半部分特別是預習檢查這一板塊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課堂教學結構有些前松后緊,以至本該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部分草草收場。這也是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在這樣的教研課上也出現(xiàn)了,真是不應該,以后得認真加以改正。
另外,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也必須得注意。比如:讓學生談談對作家的了解的時候,應注意指導學生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讓學生交流課前已理解的詞語時,要讓學生說值得一說的詞語;生詞最好是指導讀寫后,還能讓學生默寫一下,以便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在訓練概括完段意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還需加強;要讓學生真正能體會到發(fā)生海難時人們驚慌失措的感覺,朗讀指導還要到位;有些問題的提問設計得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等。
“典型課例人人上”活動提供給了我們一個鍛煉的舞臺,一個成長的契機。只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也學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調整,不斷地改變,我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面貌肯定會一點點地改變。每一堂課都是新的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
船長教學反思3
梅子涵曾說過:“每個人的閱讀可以走到的層面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閱讀必須走到高處!币虼艘寣W生真正感受到經典文學的魅力,首先自己就得老老實實的讀好教材,讀懂教材,占據閱讀的制高點。
我自問:那對于《船長》這篇課文的閱讀,是否首先身處高處?是否已經準確領略了其“永遠的思想”“語言的魅力”?重新拾起課文,默默細讀,我決心向文本閱讀的高處行進……
我發(fā)現(xiàn)——哈爾威,哈爾威船長,船長,船長哈爾威。在課文中對同一個人竟有以上不同的稱呼。似乎不是作者無意而作,而是有心所為。僅僅是為了避免重復而不斷變換嗎?細讀中發(fā)現(xiàn)分明有所側重,里面各有意味。“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下達第一次命令時,這里的“船長”能去掉嗎?顯然不能!這時候這樣的命令只能有船長來下達才具有威嚴與力量。作為船長,必須負責所有乘客和船員的安全,這是船長的責任。這里的“船長”在后其實是為了凸顯船長的特殊身份。文后“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與船同沉入大海,在這里,為什么又將“哈爾威”置于船長之后,我認為是作者為了強調哈爾威個人的高尚品質和具有卓越的人格魅力,即面對死亡他毫不畏懼!
我發(fā)現(xiàn)——在整個救援的過程中寫得幾乎都是人物的對話,而描寫人物我們通常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那這篇課文為什么沒有寫到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時的動作和神情呢?顯然小說的特定“環(huán)境”決定的,因為夜晚,大霧籠罩,其他的描寫都不能與環(huán)境相吻合。所以,在這篇課文里,雨果正是通過著力刻畫人物的語言來塑造人物的形象。
我發(fā)現(xiàn)——船長說“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而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他把自己給忘記了嗎?其實沒有,我認為船長很清醒,這60人是需要被救援的人,而船長不是,他一開始就把自己當作救援者,他不在這60人之列。
發(fā)現(xiàn)之四——船長與機械師的對話簡短有力,有的句子僅用一個詞表示,且特別分行顯示。這種“電報式”的語言看似簡單,其實里面蘊涵著豐富的信息:這是一只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業(yè)務熟練的船隊,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船長和他的船員才能夠表現(xiàn)的如此鎮(zhèn)定沉著。另外,值得稱道的一點還有,船長故意讓災難危機的所有信息(包括災難事件本身及其處理過程)都透明化、公開化,使得船上的每一個人在第一時間都得到完整的及時的事件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人們的恐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顯然,船長深諳此道,但是這需要果敢與智慧的`,這也是后文救援工作變得井然有序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發(fā)現(xiàn)——“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這里的“指揮臺”“船長崗位”“艦橋”,都是同一個位置,船長在災難之前、之中、之后,始終沒有離開半步,始終堅守在船長的崗位上!
我發(fā)現(xiàn)——對于課文的結尾,不應該只關注船長為什么選擇與船共沉,該不該與船共沉?還可以換一個角度,雨果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一個結局?因為這畢竟是一篇小說,雨果是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從塑造英雄的角度出發(fā),將哈爾威塑造成悲壯式的英雄,正是他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的體現(xiàn),哈爾威最終與船同沉入大海,也讓雨果所譜寫的英雄贊歌有了震撼靈魂的休止符!
我發(fā)現(xiàn)——《船長》原文的題目是《諾曼底號遇難記》,也是初一教科書中的一篇課文,在初中的教材里保持了雨果這篇小說的原貌,文字沒有改動。我倒覺得《船長》的題目改得好,更加能直接體現(xiàn)文章要表達的中心,那就是船長不僅是一個人,更是一種精神,哈爾威用自己的生命注解了責任與道義,還詮釋了這種職業(yè)的操守。這也是船長歷來備受人們的敬重的原因,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擔此重任。而引發(fā)我思考的還有,既然中學還得重新學習這篇小說,那在小學階段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定位在哪兒呢?
【船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船長》教學反思10-07
課文船長的教學反思10-06
船長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0-06
船長教學反思(通用5篇)10-06
《船長》的教學設計02-07
《船長》教學設計05-08
船長教學設計05-29
《啊,船長,我的船長喲!》教學設計01-07
船長教后反思范文10-06
船長教學設計最新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