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一):
教學目的:
1、透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以前就在澳門回歸的現(xiàn)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樣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齊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透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透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透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jīng)對詩歌的感情有了必須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比較,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xiàn)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jīng)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xiàn)沒有。浚ㄅ_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臺灣之回歸必須回實現(xiàn),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jié)可就上到那里,下課!
作業(yè)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教案(二):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xiàn)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時間:2至3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介紹作者,創(chuàng)景激趣
1、課件出示有關聞一多先生的圖片。
2、指名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互相補充。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zhèn)聞家鋪子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五歲入私塾啟蒙,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十三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度過了10年學子生涯。其間,他刻苦學習,成績優(yōu)異,興趣廣泛,發(fā)起和參加了多種學生團體,是當年清華園內的一名活躍人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聞一多激情難奈,手書岳飛《滿江紅》,貼于學校食堂門前,之后,毅然投身于這一偉大斗爭,并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成為“五四”新文藝園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xù)用超多的精力從事新詩創(chuàng)作和文學研究。
3、教師補充談話。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祖國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fā)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chuàng)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這天我們就來一齊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4、理解課題。(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臺灣等七個地方)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首感人至深的主題曲吧!
[利用資料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體會詩意做鋪墊。]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伴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教師播放背景知識課件。
2、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相繼淪陷,廣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壓,他們迫切期望能夠早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幾首詩,體會這種思想感情。
[聽歌曲、看課件、談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詩歌的時代背景,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更好的體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準以下字音。
qiǎngbǎolǔmèiquèníngdàn
襁褓擄去夢寐鳳闕獰惡啖著
zhīgāoháotáoyīnyūn
脂膏號啕氤氳
[這首詩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詞較多,教師先范讀,有利于學生的正確朗讀;配樂朗讀能夠更好地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情趣。]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學生朗讀《澳門》。
2、說說“媽港、襁褓、擄去、夢寐不忘”等詞語意思。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你讀完后,有什么體會?(生自由發(fā)言說意思,談體會。)
4、教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jīng)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歸呢?
請同學們再認真自學后面的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布置學習要求:用剛才的方式學習《香港》和《臺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自學,教師巡查,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教師用心參與到小組之中,掌握各組討論狀況。
3、逐首交流。(1)指名讀,評議。
。2)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風闕、獰惡、啖著、脂膏、號啕、琉球、氤氳等)
(3)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臺灣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子女一樣,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個性是每首詩歌中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就應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體現(xiàn)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與理解;教師對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點撥、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與鼓勵,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讀體悟,演唱表達。
1、指導朗讀。
。1)師范讀其中的一首詩歌。
。2)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樂曲,指名學生朗讀,評議。
3、齊讀三首詩歌。
4、學唱《七子之歌·澳門》。
[多種方式反復誦讀,學唱歌曲,抒發(fā)激情,啟迪思想。]
七、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當家作主,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被趕出臺灣,臺灣回到中國的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臺灣與大陸尚未統(tǒng)一,我們深信,最終定會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3、看完以后,同學們的情緒怎樣?(激動、興奮、驕傲……)
4、那么,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聞一多先生這天也在場,他心里會怎樣想呢?
5、生自由發(fā)言。(不必要求統(tǒng)一答案,學生暢所欲言,怎樣想,怎樣說都能夠。)
6、港、澳門已經(jīng)回歸。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xiàn)統(tǒng)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其中的一首詩歌吧!
7、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8、展示。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改寫的詩。評議。
[透過觀看影像資料、設想以及改寫等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
八、試背詩歌。
1、個人背誦。
2、同桌互背,檢查。
3、教師背誦。
4、全班齊聲背誦。
九、布置作業(yè)。抄寫詩中最喜歡的一首。
點評:
本課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三個“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潛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其次,注重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啟迪和熏陶。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應讓學生在用心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設計旨在透過超多的學習實踐活動,采用品讀與演唱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逐步加深,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感受與理解詩歌的過程中,提高欣賞與評價潛力,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課內外有機結合,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觀看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設想聞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寫詩歌以及搜集其它幾首詩來閱讀,都是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的潛力。
七子之歌教案(三):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2、透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資料。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看黑板,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明白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板書:赤子之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夢寐不忘)
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教師就就應巧妙地指導學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相機板書:悲副板書的全部資料)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個性化朗讀體驗。
(2)學生他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教師相機追問:“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請大家閱讀大屏幕上的資料(CAI課件出示侵略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文字資料)學生交流閱讀后的理解(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xiāng)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相機板書:憤)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過渡語: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詩人所寫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我們的種種感受來。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忙,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準備一會兒開展以同桌為單位的朗讀競賽。
朗讀匯報,師生互動評價。評價中,教師相機板書:聲聲呼喚、戰(zhàn)歌高唱
三、回顧歷史,演唱表達情感。
過渡語:一次次期盼,一聲聲呼喚,六個孩子已相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請看大屏幕(CAI課件出示香港、澳門歸來的歷史瞬間),回首這段歷史,你們的情緒怎樣?教師相機板書: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澳門回歸前夕,作曲家李海鷹為《澳門》這首詩譜寫了曲子,我們和著旋律,一齊唱起來吧。(CAI課件播放《七子之歌》MTV)
四、應對現(xiàn)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臺灣之回歸必須會實現(xiàn),讓我們在分享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AI課件出示《鄉(xiāng)愁》)全體輕聲朗讀。
板書設計:
夢寐不忘
七子之歌:聲聲呼喚-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悲憤)戰(zhàn)歌高唱
副板書: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想象畫面-品讀感悟
聯(lián)系背景資料
七子之歌教案(四):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2、透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資料。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看黑板,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明白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板書:赤子之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夢寐不忘)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教師就就應巧妙地指導學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相機板書:悲副板書的全部資料)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個性化朗讀體驗。
(2)學生他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教師相機追問:“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請大家閱讀大屏幕上的資料學生交流閱讀后的理解(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xiāng)的土地被占,liuxue86.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相機板書:憤)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過渡語: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詩人所寫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我們的種種感受來。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忙,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準備一會兒開展以同桌為單位的朗讀競賽。朗讀匯報,師生互動評價。評價中,教師相機板書:聲聲呼喚、戰(zhàn)歌高唱
三、回顧歷史,演唱表達情感。
過渡語:一次次期盼,一聲聲呼喚,六個孩子已相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請看大屏幕
回首這段歷史,你們的情緒怎樣教師相機板書: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澳門回歸前夕,作曲家李海鷹為《澳門》這首詩譜寫了曲子,我們和著旋律,一齊唱起來吧。
四、應對現(xiàn)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臺灣之回歸必須會實現(xiàn),讓我們在分享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
七子之歌教案(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透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能夠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明白,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這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明白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必須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能夠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狀況。
課件出示:澳門香港靈魂鳳闕吞咽哭泣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擄去黃豹獰惡啖著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獰惡:十分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明白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七子之歌教案】相關文章:
長江之歌的教案08-26
小草之歌教案02-22
《長江之歌》教案02-25
《楊樹之歌》教案03-01
《雨之歌》教案01-23
長江之歌教案02-16
《樹之歌》教案03-20
《春之歌》教案10-10
語文《樹之歌》教案01-10
《浪之歌》優(yōu)秀教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