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案
孫權勸學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透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述與側面描述相結合及比較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與《傷仲永》比較)
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nèi)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聯(lián)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zhì)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并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透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鑒》就應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了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yǎng),并給我們帶給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就應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日已經(jīng)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shù)牡胤胶头g得精彩的地方。
。ń處熆偟闹笇В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課文之后,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為什么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么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里能夠看出來?(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孫權——
呂蒙——
我們在《最后一課》中學了很多描述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那么,在這篇課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述方法呢?
——對話。我們明白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tài)。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主角。試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diào)。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
這是的一篇關于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fā)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到達了,司馬光也能夠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yè)。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yún)蚊勺兓瘜δ阌惺裁磫⑹荆?/p>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
孫權勸學教案(二):
教學資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ㄒ唬┱J知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ǘ┻^程和方法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透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ㄈ┣楦心繕
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注釋。)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1)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2)全班齊讀。
(3)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jù)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能夠相互討論。
。4)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語句。
(5)故事復述。
2.議一議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樣“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tài)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期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xiàn)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tài)呼之欲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xiàn)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請三位同學分主角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后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學生作點評。
2、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
四、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2、課外延伸
、俳忉“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此刻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能夠用此語。
②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了本文后你的體會。
、壅n后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不可不學,學習的必要性,正面描述
勸,現(xiàn)身說法,學習的可能性,人物對話
結友而別,魯肅的言行,側面烘托
孫權勸學教案(三):
孫權勸學教案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2、品味語言,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提高自學潛力。
學習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并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學習安排: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辶私庾髌罚
、妗⒆x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根據(jù)提示,讀出下面句子的正確的語氣。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diào)學的目的,有責怪的語氣。)
C\'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托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diào)。)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驚訝贊嘆的語氣)
E\'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嘆句,帶有自豪的語氣。)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僖呻y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nèi)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诶斫庀铝芯渥拥暮x。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明白這件事這么晚!何:怎樣,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議一議:
、亵斆C為什么會對呂蒙“刮目相待”
、趨蚊蓪W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xiàn)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證明的
、蹫槭裁“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ㄅc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二、導學過程
、、小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xiàn)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xiàn)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2、體驗反思: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2、課外延伸:
①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孫權勸學》【拓展閱讀】
魯肅過蒙屯下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能夠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于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國志呂蒙傳》節(jié)選)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過:(2)詣:(3)就:
。4)悉:
2.用“/”給下列句子斷句。
于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譯
。1)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譯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譯文:
4.魯肅為什么和呂蒙“結友”?
答:
5.聯(lián)系課文《孫權勸學》,談談你對呂蒙的看法。
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趯懸黄x后感.談談學了本文后你的體會。
、壅n后背誦全文。
孫權勸學教案(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資料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徊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帶給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明白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诖笮趾我娛轮砗!
長兄怎樣明白這件事這么晚!何:怎樣,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jié)。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資料是什么?
勸學。
2.呂蒙理解了孫權的推薦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透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jié):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谡鎸“勸學”經(jīng)過,透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yè)的長進。
、矍楣(jié)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xiàn)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xiàn)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lián)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xiàn)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xiàn)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tài)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主角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diào)。
思考討論: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情緒?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證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鑒》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贊嘆)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孫權勸學教案(五):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朗讀課文,正確斷句、停頓;
2.理解文章大意;
3.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4.領悟并學習文章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學習側重點
1.朗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并能熟讀成誦;
2.學習文章以下幾點:語言上的言簡意賅,選材上的詳略得當,人物塑造上的正面描述與側面描述相結合及比較手法的運用。
(解說: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理解各篇文章的資料,注意它們各自的寫法",故"自讀導言"旨在引導學生以讀為突破口,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藝術上的特色。)
【自讀程序】
1.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有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注釋粗曉大意。教師適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鑒》的有關常識。
2.速讀。理清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狀況。
3.競讀。看哪位同學將對話的語氣讀得最到位。
4.研讀。讀自"及魯肅過尋陽"至文末一段,思考呂蒙有了怎樣的變化,給人怎樣的啟示。
5.背誦。
(解說:以上的程序設計體現(xiàn)了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借速讀來加深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認識。如: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是一開始就立刻聽從的嗎他本人在學習前后有何變化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競讀則既檢驗了同學們對人物語氣的把握狀況,又是對朗讀水平的一種促進與提高。第四步的研讀則重在讓學生體會孫權的"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中的"益處"是怎樣在呂蒙身上體現(xiàn)的,并使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對讀書的認識,激起他們對讀書學習的興趣。最后的背誦是對以上四步閱讀的一個總結深化,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獲得以鞏固與積累。)
【自讀點撥】
1.資料補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陽縣南)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從孫權攻占各地后隨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計取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2.重難點分析
、僖詫υ挒榭坍嬋宋锏闹饕侄巍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三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十分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xiàn)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诔嬗浹酝,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比較的手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透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xiàn)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此刻進行了一個縱向的比較,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畚恼虏牧先∩峋敚斅园才诺卯。
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資料均一帶而過,或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狀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十分精當。
、苷Z言精練,情節(jié)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而緊湊。
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毫無冗繁之處。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十分簡省而意賅。情節(jié)發(fā)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fā)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解說:本點撥資料首先以補充資料的形式將課文注釋中尚未交待的資料展示出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他則重在幫忙學生完成"自讀導言"中的自讀要求4和學習側重點2,目的是使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資料,認清人物形象,幫忙其從藝術上掌握文章的特點,以便于在寫作中模仿和借鑒。)
【自讀思考】
l.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卿今當涂掌事
、诠仑M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矍溲远鄤眨肴艄
2.解釋文中的兩個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國志•呂蒙傳》,將其與課文中的"及魯肅過尋陽.........結友而別"一段作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點。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能夠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4.以下詩句、格言都是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結合文中呂蒙的變化,寫出自己對讀書的認識與感想。
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跁接脮r方恨少。
、凵賶巡慌,老大徒傷悲。
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菽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咝腥f里路,讀萬卷書。
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嶂R就是力量。
⑩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解說:第1、2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狀況;第3題做初步拓展,以比較閱讀的形式,換個角度去分析課文;最后一題則進一步拓展深化為談對讀書的認識與看法,這三個題目是按由淺入深,由窄而寬的順序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既要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既會讀,又練寫。)
參考答案:
1.①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當涂:當?shù),當權?/p>
、诠拢汗艜r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
、凼肴簦耗睦锉鹊蒙稀
2.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3.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贊嘆之意。
不同點:
①課文主要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述。
、谡n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xiàn)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tài)度由輕視而嘆服的變化。
、壅n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資料,此處則作了清楚的交代。
4.略
孫權勸學教案(六):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子停頓。
。2)、利用課文注釋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資料和中心。
。4)、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開卷有益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樂知者”。
重點與難點
(1)、理解、運用文中的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4)、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自讀質(zhì)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
1、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2、播放動畫故事《司馬光砸缸》
3、顯示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據(jù)以上三則資料,提問:(多媒體顯示)
。1)、由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這首歌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我們能想到有關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那么,誰明白司馬光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同學介紹)
。3)、請哪位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中的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到達了勸學的目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就應抓緊學習。同時也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導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shù)弁醯囊幻,這天我們就透過學習《孫權勸學》,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ǘ嗝襟w顯示課題)《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二、作家、作品、人物簡介(多媒體顯示)(提醒學生注意劃線部分)
1、司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學家和散文家,字君實,陜州夏縣涑(sù)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嗜學,尤喜《左氏春秋》;及長,學識更為淵博。仁宗(趙禎1023--1063,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1038——1040)初中進士,英宗(趙曙1064——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神宗(趙頊,1068——1085)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唐時始設此官,相當于皇帝的秘書兼顧問,參予機要,宋代以后權位日低)、御史中丞(官名,始于周期,東漢以后專司彈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頑固地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因而曾自請任西京御史臺(御史府長官),退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繼位后任尚書左仆射(yè)(秦始設,后分左右,即正副宰相),上任后立即廢除新法,數(shù)月后,卒。追贈太師,溫國公,謚(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2、《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各30卷。司馬光初成戰(zhàn)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xù)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忙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后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資料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jīng)濟、文化。全書貫1362年史事,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帶給了較系統(tǒng)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3、關于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陵(此刻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zhàn)各地,任橫野中郞將,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習文,后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不久病死。
三、正課
(一)、讀一讀
1、老師范讀或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停頓,準確斷句。
3、學生再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如:(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驚訝的語氣)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ǘ⒆g一譯
1、參考注釋,根據(jù)平時的積累,疏通文義,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1)、重點字詞:〔初〕當初。〔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家。〔孰若〕與……相比如何!菜臁秤谑,就!驳持坏恰
。2)理解下面句子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這是一個狀語后置的句子。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明白這件事這么晚!何:怎樣,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根據(jù)學生翻譯狀況教師進行修正補充。
。ㄈ┳h一議
1、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而變?yōu)樽屓?ldquo;刮目相待”的
。爮牧藢O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tài)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期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xiàn)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3、魯肅為什么會對呂蒙“刮目相待”
。ㄒ驗樗麖呐c呂蒙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4、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xiàn)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證明的
。]有直接表現(xiàn)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證明的。)
5、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ㄒ驗闋顩r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ㄅc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7、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
。▽O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證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ㄋ模┚氁痪
1、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此刻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能夠用此語。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ㄔ炀潆S堂提問)
2、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肩負建設祖國重任的中學生來說,知識對我們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我們就應怎樣對待這天的學習生活呢。聯(lián)系課文,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
四、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寫作上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賅,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寥寥數(shù)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期望同學們多讀書,不斷完善自己。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
六、板書設計(略)
孫權勸學教案(七):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文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討論問題,用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用心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yǎng)學生構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的1、了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透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jié),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的遷移潛力。
重點難點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資料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1、朗讀法。根據(jù)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再現(xiàn)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討論問題,用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基本資料補充資料
一、導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于孫權,我們了解他當?shù)弁醯囊幻,這天我們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齊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資料是什么?(勸學)
。2)呂蒙理解了孫權的推薦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透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ò鍟
孫權勸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jié):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述)。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shù),當?/p>
辭:推辭
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了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tài)、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就應運用什么語調(diào),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貼合人物身份,能到達規(guī)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ㄈ喾殖蓛山M同學分主角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diào)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透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證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期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lián)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課前三分鐘(學生講三國中的小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三、正課
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一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朗讀后合作討論理清課文情節(jié),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3.課文注釋補充。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zhàn)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各段落的重點詞語。
4.再次朗讀課文,、熟讀、讀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情緒,語氣。
。1)"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xiàn)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5.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透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透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
書
設
計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xiàn)身說法)
呂蒙:辭學——就學
論議簡單調(diào)侃
魯肅:大驚——結友
孫權勸學教案(八):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本文用語不多,但文章簡練生動,能在寥寥數(shù)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tài)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述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該課總得來說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yǎng),能夠說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有鑒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資料,了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
三、教學設想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xiàn)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我認為就應是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適當運用。“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呐囵B(yǎng),讓學生透過掃清字詞障礙,自主學習簡單的文言文,增強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潛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潛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jù)文章的情節(jié)、資料、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運用,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本文作者為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帶給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因為本文是自讀課文,因此這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一些重要知識點加以歸納、總結。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現(xiàn)代課程論認為,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教材資料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為此,在課初,我設計了教師在導課時采用半文半白語言、以說書的方式由三國演義說起,引出呂蒙,
話說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預知后事如何?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教學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以后,教師要適時給學生提出適宜的學習要求,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于是此時我就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齊讀,做到本課重難點心中有數(shù)。
2、檢測預習
“凡事預則成,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所以之后我會以填空的形式檢查學生們的預習效果。因為這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簡單的文言文,增強文言文的閱讀潛力。
3、辨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對照注釋讀通課文。培養(yǎng)學生看注釋的習慣。
2)、單個學生表演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透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課文的朗讀要求。讓學生聲情并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diào)的讀,讀出古韻古味。
3)、教師范讀,學生點評。
教師聲情并茂的吟誦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同時讓學生給老師的朗讀評價,學生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可被充分激發(fā)。
4、析讀課文
采用文白互讀的方式,一學生讀原文,另一學生用白話文進行解說。解說時要力求語言生動流暢,再現(xiàn)原文神韻。這樣可避免傳統(tǒng)逐字逐句翻譯的機械和刻板,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匯的理解。同時,透過投影對常用文言詞匯進行疏通檢測,本課的重點得以突破。
5、品讀課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來進行拼讀課文,就水到渠成了。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合作探究閱讀,品味賞析這五個問題。
1)、孫權是如何來規(guī)勸的?用原文語句作答
2)、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說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tài)度?(須深入思考)
3)、呂蒙的改變,從哪里能夠看出來?(從描述手法來談)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而別”?
5)、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diào)有何不同?
這五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主要資料,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潛力的訓練。學生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資料和好處,對于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能夠說有了教育好處。能夠開展類似于背誦比賽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huán)節(jié)可持續(xù)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于記憶的鞏固。
6、創(chuàng)讀課文。
理解美學認為,讀者對文本的閱讀不應是被動的,而應參與到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之中。文中有多處空白,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帶給了廣闊的空間。“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話省略了許多未說的資料;“蒙乃始就學”,如何學,本文沒說,“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呂蒙究竟談了些什么讓魯肅大驚?這些資料盡能夠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學生在補充時可文言可白話,可文白夾雜,這樣又到達了課堂練筆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7、本課收獲
能夠在學生總結的前提下,老師進行補充,也能夠在此基礎上提高,拓展學生的縱深思維。讓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能有必須的成就感
8、教師結語
同學們,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期望大家能持之以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游知識的海洋。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勸學就學贊學
孫權——→呂蒙←——魯肅
(善勸)(肯學)(愛才)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啟示:肯學、勤學
【孫權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案 孫權勸學說課教案11-18
孫權勸學教案02-07
孫權勸學教案模板08-08
孫權勸學優(yōu)秀教案02-24
關于《孫權勸學》的教案03-03
【熱】《孫權勸學》教案03-13
《孫權勸學》教案【薦】03-26
孫權勸學教案范文10-07
孫權勸學獲獎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