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回聲教學設計1
課型:
綜合課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以“主體、創(chuàng)新、探索”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fā)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重點,提高素質為宗旨。
1針對兒童“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豐富直觀的畫面,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繪聲繪色講述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2根據兒童“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播放各種聲源,讓學生聽辨并模仿出強弱,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聲音強弱的特點。
3隨著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打擊樂器聲音的強弱及表現故事。
4、以兒童生活中不常見,但特別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回聲”作為本課的情境主題。
教學目標:
1在聆聽自然界聲音和打擊樂器聲音的活動和游戲中,能夠聽辨出聲音的強弱,并能在打擊樂器上奏出強弱音。
2能學會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并能用歌聲表現聲音的強弱。
3能用聲音模仿、表現“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重點:
掌握并表現聲音的強弱。
教學難點:
較準確地用歌聲表現回聲的`強弱效果。
教學方法:
啟發(fā)法、競賽激勵法、賞識鼓勵法、才能展示法、欣賞互助法、互評互學法、合作創(chuàng)新法、探索體驗法等。
教學準確;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若干、頭飾、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聽音樂《什么動物出來玩》律動進教室。(全班同學帶頭飾,創(chuàng)設大森林的情境)。
2、師生問好:小動物們好!兔媽媽好!
二、引導掌握(故事設計)
1、練一練
兔媽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關于我們家淘淘的故事。昨天頑皮的淘淘,背著我溜到大山里玩去了。淘淘不講禮貌,跟大山吵了起來。(課件播放“吵架”過程)。
兔媽媽:這是怎么回事?
小動物:回聲。
兔媽媽:小動物們真聰明,對,這就是回聲。那么回聲和喊聲有什么不同?
小動物:喊聲強一些,回聲弱一些。
[出示課件]揭示回聲的奧秘。
兔媽媽:淘淘垂頭喪氣的回到家里,淘淘錯在哪兒了,誰能幫幫他呀?
小動物:淘淘要有禮貌·····
兔媽媽:那我這就帶淘淘去跟回聲道歉。請小動物們模仿回聲幫助淘淘改正缺點。
。ㄕn件播放淘淘喊聲:“你好嗎!”“對不起”“我要對你有禮貌”······小動物們模仿回聲)。
兔媽媽:回聲真好玩,我還想唱歌呢!12345-16165-
。ㄖ笇Ш奥暣,回聲小)。啊 啊
兔媽媽:你們想跟回聲唱什么?(生創(chuàng)編歌詞唱)
2、唱一唱
兔媽媽:小動物們,山谷回聲真好聽(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師彈奏旋律有感情范唱歌曲一遍)。
兔媽媽:多有趣的一首歌呀,小動物們,我們一起來學,好嗎?
。1)師:我們模仿小樹葉在微風中跳舞的聲音來唱旋律。(指導學生用“l(fā)u”音輕聲唱)。小動物真聰明,學得真快,這遍我們學唱詞。
。2)師帶唱詞一遍。
。3)兔媽媽:小動物唱得真過癮,我也想跟你們一起唱!(師生接龍唱)。
三、啟發(fā)創(chuàng)造:
1、辨一辨
兔媽媽:在小動物的幫助下,淘淘已經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了。淘淘聽到我們的歌聲,忍不住走了過來。
淘淘:我已經改正了錯誤,你們愿意跟我游戲嗎?(課件出示淘淘說明游戲規(guī)則:我敲鼓請個小伙伴敲鼓模仿回聲)
淘淘:(用力敲擊打鼓,一小動物輕輕敲擊大鼓。)
淘淘:小伙伴們,同一面鼓為什么敲出了不同的聲音?(力氣大聲音就強,力氣小聲音就弱)
原來聲音是有強有弱,真奇妙。在生活中大的重的音叫強,小的輕的音叫弱。
淘淘:可以用兩個英文字母來表示它們的名字,聰明的小動物們誰知道這個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f”“p”)這個“f”象一個小傘把的記號表示強。這個“p”象個小汽球的記號表示弱,“f”的記號,就表示這部分要唱得強,“p”記號要唱得弱。
淘淘:小伙伴們,想一想在你們平常生活中,哪些聲音互相比較年之后有強弱之分。(課件播放各種自然界的聲音:雷聲、雨聲、獅吼聲、綿羊聲、馬蹄聲、小鳥聲等等,小動物手上拿著“f”“p”記號聽到相應的聲音就舉相應的記號站起來用動作表示。)
2、奏一奏
淘淘:小伙伴們,你們除了能用耳朵聽辨聲音這里有很多的樂器,還能用打擊樂把聲音的強弱演奏出來嗎?好,我來當小指揮,你們來當小樂手,我們一起來演奏一個下雨的故事好嗎?(教師拿“f”“p”記號道具提示)。
故事開始了:春天的鐘聲敲響了,天陰陰的,下起了蒙蒙細雨。慢慢地雨下大了,小樹苗張著嘴巴盡情地喝著雨水?墒窃较略酱螅瑖W啦啦,嘩啦啦,還不時的有閃電,打雷,小樹苗被大雨淋得直不起腰。飽了飽了,雨公公,請您慢慢地停下來吧。雨慢慢地停了,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3、演一演
淘淘:真不錯!多美麗的雨景呀!剛才小動物們都感受到了聲音的強弱。因為有了這樣的表現方法,我們的聲音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音樂才更加優(yōu)美動聽。想想剛才你們唱的歌曲里哪些地方該唱得強,哪些地方該唱得弱?(請一名小動物分別把“f”“p”7記號貼在歌曲相應處)。
淘淘:那我們帶著強弱,帶著美好的心情再來唱二遍。
A、請小動物們第一遍按原歌詞唱。
B、第二遍加大難度,在回聲這段旋律里,小動物們想對山谷唱什么,就唱什么。
C、請小動物們隨歌曲律動并做回聲動作。兔媽媽在歌曲強弱處用“f”“p”記號提示。
四、結束:
淘淘:多么美麗的山谷呀,多么奇妙的聲音呀,歡迎小伙伴們下次再來做游戲。(聽音樂出教室)。
回聲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1、唱《親愛的回聲》
2、認 6/8拍
3、做 為旋律劃分小節(jié) 聽音選擇填空
4、聽 《櫻花》《故鄉(xiāng)的親人》
5、八孔豎笛 《四季歌》
二、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學唱,培養(yǎng)學生爽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學生用鮮明的力度對比來表現回聲的效果。
2、知道6/8拍的含義及其特點,能用優(yōu)美舒展的歌聲表達6/8拍旋律。
3、通過做一做練習,進一步鞏固對6/8拍的認識,接觸并記住世界名曲的主題音調,繼續(xù)進行旋律音程的聽記。
4、通過欣賞,熟悉《櫻花》、《故鄉(xiāng)的親人》這兩首歌曲的音調,感受歌曲情緒的特點,比較和感受合唱及不同音色的不同表現力。
5、八孔豎笛 提高演奏能力,學生表達不同音樂風格、不同音樂情感的樂曲。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用鮮明的力度對比來表現回聲的效果。
2、掌握6/8拍的含義及其運用。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八孔豎笛
五、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認識6/82、學唱《親愛的回聲》 教學目標:
1、 知道6/8拍的含義及其特點,能用優(yōu)美舒展的歌聲表達6/8拍的旋律。 2、通過歌曲的學唱,培養(yǎng)學生爽朗的、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學習用鮮明的力度對比表現回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6/8拍 教學準備:磁帶、錄音機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是想坐在這教室里上課,還是想走出去,與大自然擁抱呢?
我也想,可是……不過沒有關系,我們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來感受自然。你聽:(范唱) 二、發(fā)聲練習
1、模仿回聲 師:你們了解回聲嗎?誰來介紹一下回聲的。能把回聲表現出來嗎? 其實這里就有了音樂,很具有表現力,也就是力度上的變化。
2、節(jié)奏、視唱
師:喂 — — | 喂 — — ||我們來合作一下,模仿親愛的回聲。 你好 — | 你好 — || 哈 羅 — | 哈 羅 — || 回聲是……那么可聽好了哦。 6 5 || 5 1 || 1 6 || 1 5 || 演唱評價
三、學唱歌曲
教材分析:《親愛的回聲》是一首美國童謠。它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與回聲對話的動人情景,形象地表現了人聲與回聲形成的奇妙、和諧、遙相呼應的音響效果,抒發(fā)了孩子們歡愉的心情。歌曲采用C大調,6/8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兩個平行的樂句構成,其間穿插對唱“哈羅、哈羅”,前者表現“人聲”,后者表現“回聲”。第二部分以較緊湊的節(jié)奏、流暢的旋律表現出孩子們對好朋友“回聲”熱情企盼的情景。全曲節(jié)奏平穩(wěn)、旋律舒展、語氣親切、感情真摯,音域僅有7度。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親愛的回聲》
1、 出示歌譜
2、師:誰能解釋一下6/8拍呢?
2、認識6/8拍
師:2/4的含義是—————,強弱規(guī)律是——————。 3/4的含義是—————,強弱規(guī)律是——————。
4/4的含義是—————,強弱規(guī)律是——————。
那么想一想6/8的含義會是什么呢?強弱規(guī)律又是什么呢?
2/4 X X | XX ||
● ○●○
∨ ∨∨ ∨
3/4 X X X X | X X — ||
● ○ ○● ○ ○
∨ ∨ ∨∨ ∨ ∨
4/4 X X X X |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6/8 X X X X X X | X X X X 0 ||
●○○ ◎○○ ●○○ ◎○○
∨∨∨ ∨∨∨ ∨∨∨ ∨∨∨
看這兩句6/8拍的節(jié)奏,聽一聽我是彈奏的哪一樂句? 6/8 X X X X X X | X X X0 || 6/8 X X X X X X | XX X0 || 3、跟磁帶輕輕哼唱
師:那現在就讓我們和親愛的回聲對話吧。跟著輕輕的唱一唱。
4、解決難點
。1) 教唱時,第二樂句和第一樂句基本相同,僅句末的“哈羅”二字不同,可讓學生自己視唱,找出樂句的異同。
。2) 結束部分的簡短合唱,注意傾聽聲部的和諧,高音要有氣息支持,不喊叫,唱出悠遠的效果。
。3) 演唱全曲時,要求歌聲連貫、綿密、富于韻律感,回聲的模擬可由少數同學輕聲演唱,注意連接的準確,時值充分。
師:還有哪里感覺較難把握的?(換氣、二聲部)
。4) 讓學生邊唱、邊想象,邊傾聽集體創(chuàng)造的“回聲”的效果。
5、完整表達歌曲
思考:(1)括號中表現回聲的旋律應該用什么力度演唱?
(2)用分組唱的形式表演這首歌效果會更好。
師:我們來分配下角色,我先來扮演回聲。我一定能表演好的。那么你還想對親愛的回聲說些什么呢?把歌詞改一改,唱一唱。
四、總結下課
五、作業(yè): 1、復習鞏固6/8拍。2、復習歌曲《親愛的回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為旋律劃分小節(jié)線 2、聽音選擇填空 教學目標:通過做一做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對6/8拍的認識,接觸并記住世界名曲的主題音調,繼續(xù)進行旋律音程的聽記。
教學重點難點:6/8拍的鞏固和聽記
教學過程:
一、 尋找精靈(聽音選擇填空)
二、 師:在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上(彈奏完整的旋律),住著快樂的人們,因為這里有著三個可愛的小精靈。他們唱著歡樂的歌。分別是——
彈奏 5 6 5 || 3 4 3 || 4 5 4 ||有一天,這三個小精靈到森林里去玩,可是卻一直沒有回來。小鎮(zhèn)上也失去了原來的快樂。只有找到那三個小精靈才能恢復小鎮(zhèn)原來的歡樂。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吧。 再來好好聽一聽這三個小精靈的聲音。(彈奏)
那么,究竟他們在哪里呢?1=C 4/4
34 5 ( ) ︱ 65 42 ( ) ︱ 23 4 ( ) ︱ 54 27 1-‖
5 6 5 3 4 3 5 4 4聽——唱——填空
二、解救精靈(為旋律劃分小節(jié))
師:真是太好了,找回了精靈,快樂的小鎮(zhèn)又要回來了?墒瞧婀值氖,小精靈們不歌唱了。原來是被森林里的女巫施了魔法。
(出示6/8拍的旋律)只要我們能為這一旋律劃分小節(jié)就可以解除精靈身上的魔法了。首先來看這是幾拍子的旋律?那么6/8拍的含義是?你能為這一旋律劃分嗎?
1、要求:根據拍號為下面的旋律添上小節(jié)線,并標出強弱,再唱一唱。
2、出示旋律:
1=C 6/8 【奧】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
典雅的行板
3·4 3 5 5 2·3 2 4 4 1 1 2 2 3 54 3 2
3·4 3 5 5 2·3 2 4 4 1 2 3 4 3 2 1 0
3、 注意不要把6/8拍唱成3/4拍,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感受。 好了,這下我們又可以聽到小精靈們的歌唱了。聽一聽吧,我們可要輕輕拍手為他們伴奏呀。(范唱)
我們都來唱一唱吧。
這就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的片段,從這樣的片段中你感受到什么心情。
三、總結下課
師,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和小鎮(zhèn)上的人們感受小精靈的樂章吧。(聽全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聽 櫻花 故鄉(xiāng)的親人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熟悉《櫻花》《故鄉(xiāng)的親人》這兩首歌曲的音調,感受歌曲情緒的特點,比較和感受合唱及不同音色的不同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比較不同演唱形式和不同音色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磁帶、錄音機、歌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搶答:哪里的《鳳陽花鼓》?誰能完整的演唱《鳳陽花鼓》?
二、聽《櫻花》
教材分析:
《櫻花》是一首流行世界的日本民歌。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年春天都開花。歌曲生動地表現了日本人民在陽春三月觀賞櫻花時的喜悅心情。全曲共14小節(jié),樂段結構(4+6+4),4/4拍,調式為日本特有的“都節(jié)”調式,由“3、4、6、7、1”五個音構成,旋律進行多為大、小二度和大三度,各樂句的落音分別為4、7、3,偶爾出現增四度的大跳音程,這些都是這首歌的特點。歌曲的旋律舒展、優(yōu)美,富有濃郁的日本民歌色彩。
1、出示《櫻花》歌譜演唱
師:我們來唱一唱這樣的旋律。
2、感受樂曲的曲調
師:正如大家想到的.,這是日本的民歌《櫻花》,日本民間特色的曲調跟我們中國的民歌比較一下。由“3、4、6 7 1”五音構成的,便是日本特有的“都節(jié)”調式,而中國的民歌中以“6 1 2 3 5”五音構成。
3、感受樂曲的情緒 師:那么我們來感受一下日本的櫻花,從中你感受《櫻花》的旋律怎樣?歌曲是通過什么樣的演唱形式來表達歌曲的?其中發(fā)生了變化,你又感受到什么?
4、跟錄音學唱歌曲。
三、聽《故鄉(xiāng)的親人》
《故鄉(xiāng)的親人》是美國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于1851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全曲由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構成,第一樂段由兩個平行關系的樂句構成,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形成高潮,第二樂句則再現第一樂段的末樂句結束。歌曲旋律質樸、深情,表現了遠離家鄉(xiāng)的漂泊者懷念故鄉(xiāng)親人的真摯感情,具有濃郁的贊美詩風格,F為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州歌。
1、 感受樂曲情緒。
2、 師:現在我們從日本在飛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州。聽那里的人們正唱著他們的州歌來歡迎我們呢。犎
3、 這就是我們聽到的《故鄉(xiāng)的親人》,由美國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寫于1851年,那么歌曲表達了什么情感呢?我們來輕輕跟著哼一哼。
2、感受演唱形式和音色
師:那么是通過怎樣的演唱形式來表達的?其中有一段是男聲領唱,你覺得怎樣?如果用女聲來領唱,效果怎樣?看來設計演唱的形式也得巧安排。
四、完成課后的作業(yè):
。1) 先欣賞,后選擇。
《櫻花》的旋律是 。
a·舒展、優(yōu)美的 b·歡快、活躍的 c·剛勁、有力的
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 。
a·二重唱 b·齊唱 c·童聲合唱
跟著錄音學唱這首歌。
(2) 先欣賞,后討論。
《故鄉(xiāng)的親人》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情感?
這首歌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五、總結下課
第四課時
一、教學安排 :八孔豎笛《四季歌》
二、常規(guī)練習 :1、 師生禮儀。2、 發(fā)聲練習。
三、八孔豎笛《四季歌》。
1、 教材分析:
《四季歌》原為一首日本歌曲。全曲共四個樂句,旋律反復時為節(jié)奏同步的二聲部。該曲的旋律基本處于豎笛的中、高音區(qū),演奏的技術難度不大,比較宜于表現。合奏部分為平行三、四、五度的進行,其和聲效果與我們前面學過的內容有所區(qū)別,請學生自己感受、體會其和聲效果。
2、 演奏要求:
。1) 要奏得連貫、流利,四拍的長音一定要奏足時值。
。2) 保持二聲部的和諧,吐音不要過于用力。
3、 學習過程:
。1) 出示旋律 :聽范奏,感受樂曲的情緒、速度。
(2) 視唱旋律,熟悉該樂曲。
。3) 練習吹奏,明確要求。
四、作業(yè):練習吹奏八孔豎笛《四季歌》。
回聲教學設計3
名師簡介
方敏,女,1965年出生,浙江省名師培養(yǎng)對象,浙江省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先后被評為省優(yōu)秀青年教師、省教改之星、金華市勞動模范、教壇新秀、首屆名師等。從教以來,一直致力于教改實驗,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構建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同時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實行開放性教學,開展“生活作文”和“情趣作文”研究,引導學生在交際應用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設計理念]
以疑導學、層層質疑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fā)現,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本案采用“問題”探究法研讀重點句段,旨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索。
[設計特色]
以“問題教學”引導學生研讀重點句段,推進學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引趣。
。保畮煱鍟奥暋,請學生說說平時聽過什么樣的聲音?
。玻鍟盎亍苯M成課題,學生齊讀,思考:看到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保垖W生給大家提個醒,明確讀課文時要注意做到:
。ǎ保┳x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ǎ玻┰谧匀欢吻皹松闲蛱。
2.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學習生字。
。常畽z查自學情況,順情引導。
。ǎ保┎捎枚喾N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ǎ玻┻x一句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大家再讀讀,或者選自己認為讀得最棒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ㄒ源思ぐl(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達到進一步通讀課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通讀課文,思考:你初步讀懂了什么?產生了哪些問題?
。ê唵螁栴}當場請學生嘗試解決,較難問題或中心問題留待學習課文時探討。)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保杂勺x第一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1)實物投影或課件出示文中插圖,并理解句子:“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ǎ玻┱垖W生根據插圖說說什么像大月亮?明確多音字“倒”的讀音。
。ǎ常┮龑W生用贊美的語氣朗讀表達這美麗的景色。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這兒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保埓蠹易x讀第二自然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并討論:這些聲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聽見的?
。玻首x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從問號、感嘆號等分析理解。)
。常@時候,小青蛙聽到有人在學它,會怎么想呢?找出課文中寫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極了”的意思。
媽媽怎么說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媽媽去看一看。
五、生字書寫指導:
“岸、洞、倒、影”,重點分析“岸、影”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回聲》,小青蛙媽媽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ㄒ砸蓪W,深入理解課文。)
二、研讀第四自然段。
。保该x: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并引導學生用詞語替換法理解這些動詞的近義詞。
。玻铀l(fā)生了什么變化?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談談。同時播放課件錄像,理解詞語“激”“蕩”。
。常畮熒餐瀹,再次理解“激”“蕩”的意思。
碰
水波)))))))))))河岸
蕩回來
。矗R讀,學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媽媽為什么要投石擊水呢?
三、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保杂勺x青蛙媽媽說的話,合作小組學習討論。出示自學要求:
(1)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么?用序號標出句序。
(2)試著畫出回聲原理圖。
。ǎ常┫嗷フf說回聲是怎么產生的。
。玻畬嵨锿队皩W生圖畫(或請學生板畫),說說為什么這樣畫,是根據青蛙媽媽哪句話畫的。
。常疄槭裁凑f小青蛙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呢?播放課件錄像,想象聲波碰到石壁返回來的現象。
碰
聲波石壁(障礙物)
返回來
。矗懻摚郝暡ㄅc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結合看到的現象與課文相關語句進行理解。同時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返”。
5.齊讀青蛙媽媽的話。說說小青蛙是怎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
。叮纸巧首x這一段。
想想:青蛙媽媽投石擊水是為了說明什么?
說說:回聲就是聲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來的聲音。
7.小青蛙明白了這個道理,非常高興,你從哪兒看出來?這時的高興與剛來橋洞時一樣嗎?引導讀出小青蛙興奮、欣喜的感情。
四、學習第六段。
。保杂勺x這一段,理解小青蛙現在的“歡快”心情。
2.指名一個同學扮演小青蛙,其余同學讀回聲,體驗歡快的心情。
。常耪n件錄像,欣賞小青蛙的回聲。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你學了課文,懂得了什么?
。玻f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常〗Y:同學們只要留心觀察,參與實踐,就一定會比小青蛙聰明。
六、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玻瓿烧n后作業(yè)“讀讀抄抄”。
[評點]
傳統語文教學強調熟讀的同時主張精思。小學生學語文思什么?如何思?它不是邏輯性極強的概念、判斷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主體感悟。本案以“對回聲,青蛙媽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為主問題展開,并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正是這種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主體感悟。朱熹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才是長進”,可謂至理矣。(周一貫)
回聲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呱,哩,圈,紋,碰,返6個生字,指導書寫“倒”“影”兩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語氣朗讀課文,讀出奇怪、親切、歡快的語氣。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板書“聲”(學生讀一讀)。
師:平時大家都聽到過什么聲音?(學生自由說)
2、(1)板書“回”。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回聲,那什么才是回聲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師問生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給課文標上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這篇課文講了誰和誰?它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學習課文生字生詞(課件出示)。
a、學生齊讀,抽讀。
b、學生認讀生字卡。
c、示范會寫的生字:洞和游
d、找出帶生字的句子讀讀。(出示對話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自由說說看到了什么?)
(2)、出示: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結合圖片理解“倒影’)(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鏈接起來像什么啊?)
師:你覺得這里的景色美嗎?(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
2、學習2、3自然段
(1)師:小青蛙看到美麗的景色,很高興,他叫了起來(學生畫一畫句子)
(2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讀一讀,讀出歡樂的語氣) 板書:高興
(3)這時,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畫一畫句子)
a、課件出示(學生讀一讀)。
你能讀出小青蛙的高興勁嗎?學生練讀,指2生讀。
引讀:感嘆號誰能讀出來?問號誰又能讀出來?你愛讀嗎?
b、分角色朗讀。誰當真的小青蛙?誰當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老師讀旁白。
多奇怪呀,小青蛙也感到很奇怪,
他奇怪什么?他來向媽媽尋求答案了,找出小青蛙問媽媽的話。那你就用非常奇怪,奇怪極了的語氣讀讀青蛙問媽媽的這句話。(出示青蛙問媽媽的話)
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板書:驚訝
1、媽媽又是怎樣告訴他的',是不是直接回答的啊?(找出有關的句子)
2、媽媽是怎樣說的?(找一找,讀一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1)請大家快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2)隨學生的朗讀,屏幕出示句子:你能填空嗎?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顆石子,(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 )到( ),又一圈圈地( )回來。
指名填空。
(學生自由讀,表演體會:撿、扔、碰、蕩)
a、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水的波紋)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的動作。對,就這么一扔,河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大家再看屏幕課件(石子激起波紋,又蕩回來)。有趣不?誰能再來讀一讀?(指2名讀這一段)。
那么聲音的波紋和水的波紋是一樣的。(出示媽媽說的話再讀一讀。)
誰愿意讀青蛙媽媽的話?指名讀。誰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水的波紋碰到橋洞要蕩回來,聲音的波紋碰到石壁也要返回來。)板書:(略,見附頁)
b、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結合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同學們想一想,蕩回來的“蕩”是什么意思?
你蕩過秋千嗎?我們說水波那種一起一伏,慢悠悠地回來的樣子,就是蕩。大家再想想返回來的“返”是什么意思?“返”就是回來的意思。(師示范加上動作說這句話)
瞧,為了讓小青蛙明白回聲,青蛙媽媽是多么耐心,多么親切,多么形象的打比方!老師特別想把青蛙媽媽的話讀一讀。你們想聽嗎?師范讀。
誰愿意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青蛙媽媽的話再完整地讀一下?看誰能讀出媽媽親切的語氣,對孩子深情的愛!自己練習讀,指名讀。
這下子謎底揭開了。小青蛙明白了嗎?從哪看出來的?你說他現在心情怎么樣?
生:(高興)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一蹦老高、、、)
師:你能讀出它高興的心情嗎?快來讀一讀這句話!
所以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i不停,他現在心情怎樣呢?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歡快) 板書:歡快
你看,小青蛙多么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而且發(fā)現問題就去問,他多可愛啊!
“歡快”是什么意思?:非常興奮。特別高興。他為什么特別高興?
我們就用歡快的語氣齊讀最后一段。生:(齊讀)。
3.指名分角色讀課文。(出示小青蛙與青蛙媽媽對話的句子)
四、總結拓展。
師:好,大家平時聽到過回聲嗎?在什么地方?
生:在山谷里能聽到。
生:在新家里沒放東西的時候,一叫能聽見回聲。
師:還從哪兒能聽到回聲呢?以后同學們得留心觀察哦。
出示小青蛙的話:大自然還有很多像回聲一樣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到更多知識。
五、小結。
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懂得了什么?(生自由說)
五、布置作業(yè)。
1、回家后用臉盆做一個實踐,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2、到空房子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3、抄寫生字詞。
六、板書設計。
1、回聲
回聲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W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撓嫡n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ㄒ蝾}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一、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yǎng)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二、識字
。、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病⒔M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二、寫字
。薄⒊鍪疚視䦟懼械模競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场⒂^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础⒎秾憽暗、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ㄒ龑W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三、朗讀
。、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四、感悟
。薄⒔M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卮,讀相應的課文。
。、啟發(fā)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回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認識“呱、紋、圈、返”等生字,學寫“影、倒、游”三個生字。
2.在畫一畫、讀一讀、玩一玩小青蛙的話中,發(fā)現語氣詞的特點,并初步進行遷移運用。
3.圈圈、做做青蛙媽媽動作的詞,體會動作的連貫性,圈圈、畫畫波紋動作的詞,初步體會回聲的動作路徑。
教學流程:
一、教學第一段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為了幫助大家讀好輕聲詞,老師特地把輕聲詞縮小了,讀的時候可得又輕又短哦!
自由練讀,指名讀
正音:倒影,齊讀,指名讀
誰有發(fā)現?【顯紅:大月亮】,你發(fā)現大月亮了!誰來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兒呢?
這么美的大月亮誰來讀?指名讀1,齊讀
這么美的景色趕緊把它背下來吧!
2.這么美的地方還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趕緊再去讀讀課文吧!
2.讀完交流,這個故事有趣在哪兒?
3.哦,原來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讀2、3自然段,拿起筆來畫一畫小青蛙說的話,用上橫線。
【教師巡邏時,隨機用iPad拍下學生劃線的句子。然后,切換到大屏幕上,進行校對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進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出示字卡:呱】這是青蛙的叫聲,誰來叫一叫?
這是一個口字旁的字,這段話中還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顯紅:哪吧哩】說發(fā)現:語氣詞、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輕聲的
指名讀句子:語氣詞不僅要念得輕,不同的語氣詞還要念出不同的語氣。
自由練讀,指名分句讀,小結:多有趣的語氣詞呀,讓我們說話更有意思!
【出示】這里還有一句話,你能給它加上語氣詞嗎?
“你是誰?你在哪兒?”
師生合作讀:現在我就是這只小青蛙,你們就是躲在橋洞里的那只看不見小青蛙!
玩回聲:誰在學我說話呢?明明是你在學我說話呀!你怎么這樣。磕阏娌恢v道理哦!
前后桌練習,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趕緊去問問媽媽,【出示】
媽媽笑著說:“孩子,你跟我來!”
小青蛙心里想:“”
語氣詞:呀吧呢啊哩
練習說話
6.【出示】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一圈圈波紋。
讀句子,認識紋
積累:指紋、掌紋、皺紋
理解一圈圈波紋(生畫),看,波紋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邊是個大口框
圈出動詞
看誰記得快
選擇動詞填一填
圈出青蛙媽媽的動作詞
三、兒歌復現
1.【出示兒歌】拍手讀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說話,誰學理?
寶貝連忙問媽媽,
蛙媽媽,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紋碰岸蕩回來,
原來這是回聲。
2.寫字:影倒游
寫字法寶: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筆在一條豎線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離
范寫:影
倒游:左中右結構
倒:左右一樣高,魔法圈告訴我們中間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點水在一條弧線上
兒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寫:頭正身直腳放平一拳
【師巡邏,隨機各拍下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各一張。隨后切換到大屏幕,讓學生針對評價標準進行評議,并提出修改意見!
4.互動評議。
(1)字寫正確,獎一顆星。
。2)寫對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獎一顆星。
。3)整潔美觀,獎一顆星。
回聲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語句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场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弄懂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知道什么是回聲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回聲》,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一遍。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一、學習第一段
1、放錄像,相機理解“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象一個大月亮”。
2、指導讀出景物的美。
二、學習第二段
。薄⒖翠浵,說說:在這個美麗的橋洞下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讀第二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聽見的?
。、討論上述問題。
4、指導朗讀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
三、學習第三段
。、指名朗讀,找出寫小青蛙這時心情的語句。
。病⒗斫狻捌婀謽O了”的意思。
3、引導想象: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想些什么?
。、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怠⒅笇в懈星槔首x小青蛙媽媽的話。
四、學習第四段
。薄⒅该x。
。病⒄f說: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討論: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還可以換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詞語?
。、河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看錄像,理解:“激”、“蕩”。
。、師生共同用板畫再次理解“激”、“蕩”的意思。
8、齊讀,小結: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五、學習第五段
。薄⒅该x青蛙媽媽的話,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用序號標出來。
。病⑶嗤軏寢尩谝痪湔f了什么?
。、自由讀2、3句,思考:為什么說小青蛙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呢?
4、放錄像,想象聲波碰到洞壁返回來的.現象。
5、討論:聲波與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返”。
。、齊讀青蛙媽媽的話。說說小青蛙是怎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
。、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小結:青蛙媽媽投石擊水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六、 學習第六段
。、自由讀這段。
。病⒎配浵,欣賞小青蛙的回聲。
。、小青蛙現在的心情怎樣?(理解“歡快”)
。础⑺@時的高興與它剛來到橋洞時的高興一樣嗎?
。、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總結全文〗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兩同學角色表演四、五段內容,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3、口頭填空:
回聲就是聲音的_______碰到________返回來的聲音。
。础熤v述回聲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復習鞏固〗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板書設計〗
回聲
奇怪 水波 河岸 高興
蕩
一蹦老高
明白 聲波 石壁 歡快
返
回聲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友誼的回聲》是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七課《回聲》中的表演歌曲。這首歌曲以回聲作比喻,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由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第一樂句由低音區(qū)開始,旋律層層上升又緩緩落下,仿佛是視線隨著景物而在移動,音樂富有動感。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采用了切分節(jié)奏,通過由低向高的旋律進行,發(fā)出了越來越熱情的呼喊,第三樂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題,表現了孩子們不僅是在向大自然發(fā)出呼喚,更是對友誼的熾熱的追求。第二段落音樂轉為平穩(wěn),表現了對友誼的贊美,前一樂段末句在這里再現,突出“友誼是美好的”這一主題。
學情分析: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在樂理知識,識譜都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并且能獨立理解,解釋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內容,就是學生的掌握程度有些參差不齊,在這方面我將盡量彌補。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每班還有個別學生有跑調現象,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盡快地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地唱起來,盡快脫掉“樂盲”的帽子。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教學目標:
1、感受充滿著幻想與樂趣的回聲——這一大自然的現象,并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去發(fā)現大自然的奧秘。(情感態(tài)度)
2、聆聽和表演歌曲《友誼的回聲》,表現出大自然的美與神奇。學生在傾聽、實踐、師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學唱歌曲和表現歌曲,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過程與方法)
3、在優(yōu)美的音樂情境及有趣的游戲中,學會“f ”、“p ”強弱記號,并能自信的,自如地運用到歌曲的表演中。(知識與技能)
教學重點:掌握力度記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誼的回聲》。
教學難點:前半拍休止的準確演唱以及歌曲中回聲處的自然準確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去過大山嗎?在大山里,如果你大喊一聲,會有怎樣的反應?(會有一種回聲)
師:回聲是發(fā)生在山谷中的一種自然現象,當我們向山谷發(fā)出聲音時,聲音傳到山谷中的物體上被反射回來形成了回聲;芈暫臀覀儼l(fā)出的聲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原聲比較重,回聲比較輕)
。ㄔO計意圖:通過山谷回聲創(chuàng)設情境,為歌曲教學做鋪墊。)
2、初次表現回聲
師: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聲”怎么樣?老師是發(fā)聲源,你們來表現回聲。誰能告訴我怎樣表現出回聲呢?(練習:喂,噢,你好)
3、加旋律表現回聲
師:大家聲音的表現力可真棒,那我們?yōu)榛芈暭由闲稍鯓樱浚◣熶撉傺葑,生跟琴模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4、師:同學們的表演真棒!尤其是加入旋律后,聲音就更動聽了。剛才我們做的小游戲中,老師發(fā)出的較重的音,在音樂中用f表示(強音),回聲比較輕,在音樂中用p表示(弱音)
引申:老師給他們各添上個朋友“ff”表示極強,“pp”表示極弱。
5、師:讓我們大家再一次來感受一下美妙的回聲(分組表現強弱)
﹝設計意圖:本課的難點是掌握并在實踐中運用力度記號。唱準“回音”這一樂句。掌握回聲的`強弱特點。依據學生活潑好動特點,設計了與學生做回聲的游戲。難點得到突破。學生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感受回聲的強弱、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回聲的深刻體驗。﹞
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
師:同學們的演唱將回聲表現的惟妙惟肖,現在老師想為同學們唱一首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聽這段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師演唱歌曲《友誼的回聲》。
生答,師總結
這段音樂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受,我想大家非常的想學會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友誼的回聲》
2、復聽歌曲
師: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聽完以后你來說說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兩個部分)找出歌曲中回聲的部分。
3、師演唱歌曲,回聲處學生來唱。
4、演唱歌曲。
學生隨琴輕聲慢速用“u“哼唱并及時處理困難句。(兩遍)
切分處(打拍子感受強弱)
八分休止
注意:掌握回聲處的兩個力度記號f 、pp。
5、師進行歌曲處理。
v(1)結束句練唱,漸慢的處理。
結束句: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聲音。
﹙2﹚、歌曲情感處理。
為什么說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回聲?
師: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友誼?
生:友誼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生: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就是友誼。
生:友誼就是同學間的交情。
師:友誼就是你和同學間的那份感情、那份互助的精神。
師:為什么說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回聲?
生:我們同學間心相應情相通就是友誼的回聲。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欣賞歌曲、學生演唱歌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通過學生的體驗、感受、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把握歌曲的力度、速度、聲音、情緒。﹞
6、有感情的演唱。
四、拓展
分組輪唱
一、二組先唱,三、四組過一小節(jié)進入
。ㄔO計意圖:通過輪唱更好的表現歌曲,在歌曲中滲透合唱這一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歌曲。)
五、教師小結。
是啊,真正的友誼是你和同學間的那份感情,那份互助的精神。那么我們同學們之間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要彼此珍惜像大山一樣心相應情相通的真摯情感。讓我們帶著這種真摯的情感演唱這節(jié)課學習的歌曲《友誼的回聲》。
在歌曲《友誼的回聲》中結束全課。
﹝設計意圖:讓音樂貫穿始終。在優(yōu)美和諧的藝術氛圍中,讓學生建立起高尚道德情操。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
板書設計:友誼的回聲 f p ff pp
回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讀懂課文.初步了
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理解青蛙媽媽言行的語句,懂得水的波紋
與聲音的波紋相似點,從而明白“回聲”原理。
難點:理解什么是“回聲”及“為什么會生產回聲”這一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課件、讓學生搜集回聲的資料。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以詞句訓練為重點,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及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回聲
及產生回聲的原因。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
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
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W生談感受)(板題:31 回聲)
2、(板書:聲)你們看這個字讀什么?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
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二、認識生字,初讀課文
1、自讀: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
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識字:出示帶有生字的新詞:“呱呱叫、說話哩、圓圈、 波紋、碰到、返回”指明學生認讀。
3、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系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
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
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
岸又返回來。)
4、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回聲是怎么產生的呢?
文中關鍵的句段: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
返回來。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想知道回聲是怎么產生的嗎?讓我們逐段學習課文,找到答案。指名讀第一段,其余學生
邊聽邊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ㄗx后回答:什么像個大月亮?這里的景色怎么樣?)
2、請同學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在這美麗的地方,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奇怪極了,是什么事這么奇怪呢?同學們讀第二、三自
然段。
讀后回答:它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現的?這只小青蛙都學它說什么話了?
2、默讀第二段,并把話畫出來。
3、分角色朗讀小青蛙和學說話的小青蛙。
4、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語氣一樣嗎?為什么?
5、再讀:注意語氣不同。
6、小青蛙很奇怪,它是怎么做的?讀一下小青蛙媽媽的話。
我們也跟著小青蛙媽媽去看看吧。
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小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我們找一找描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老師先找到了“跳”,大家找還有
表示動作的詞嗎?拿起筆,把這三個字涂上黑點。
3、表演撿起石子扔進河里。問題:河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波紋在什么情況下蕩回來?如果離著河岸
很遠,波紋還會蕩回來嗎?
青蛙媽媽為什么這樣做呢?
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青蛙媽媽說了幾句話?
2、指名讀青蛙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3、青蛙媽媽為什么說叫聲像波紋?讀第二、三句找到答案。
4、填空:水的( )碰到河岸又( )回來。你在( )里叫,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
也要( )回來。
5、解釋:“蕩”:(水波一上一下,一起一伏地動)和“返”
6、學生加上動作說一說。
7、指名讀第四句話;卮穑盒∏嗤苡忠淮温牭降穆曇艚惺裁矗
8、朗讀青蛙媽媽的四句話;卮穑菏裁词腔芈暎
9、小青蛙明白了什么是回聲,做了什么動作?說了什么話?指名讀。
學習最后一段
1、小青蛙的心情現在怎么樣?為什么高興?
2、我們也學到了知識,讓我們高興地讀第六段吧。
四、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
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
“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回聲教學設計1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中學 □小學
2、學科:語文
3、課時:2
4、學生課前準備:
。ㄒ唬┏踝x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ǘ┳詫W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ㄈ┳詫W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ㄋ模┳寣W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課題
教養(yǎng)方面:
1、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 能正確完成課后第二題填空。
4、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 培養(yǎng)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jié)、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四、教學方法
本課課文的語言淺顯,內容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全文。我在朗讀教學中采用了齊讀、默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賽讀、帶動作讀等等。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讀、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我在本課教學中還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邊讀邊悟小青蛙的不同語氣和青蛙媽媽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很多學生都能讀出小青蛙的歡快和奇怪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學生各個都積極踴躍要參與分角色朗讀,學習氣氛活躍,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jié)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 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 找一段回聲的錄音,課堂放給學生聽。
2. 你覺得這聲音有什么特別?你想知道些什么?
3. 設疑:你聽過回聲嗎?在什么地方聽到了的?回聲是什么回事?
4. 板書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二、 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 引導細讀,邊讀邊議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 觀看示圖,用導讀的.方法回答思考題:
第一句告訴我們:小河上……
第二句:半圓的……和水里的……連起來,好像一個……
3.) 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樣?誰能把這美的感覺說出來?
過渡: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請同學們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完后用一、兩句話告訴老師。
2. 學習二、三自然段。
1.) 小聲自由讀。
2.) 在這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強調“橋洞”)
3.)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小青蛙和“看不見的小青蛙”的話用“___”劃出來。
4.) 檢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5.) 指導讀句 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從哪里知道的?
a. 指導按標點符號讀好句子。
b. 分角色朗讀:誰來當小青蛙?誰來當看不見的小青蛙?讓我們聽聽“看不見的小青蛙”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提示:學話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聲音要小。)
6.) (讀小青蛙媽媽的問話。)聽到有人在學自己說話,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書上怎么說。
理解:奇怪極了
板書:奇怪
示句:“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7.)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cang 藏
過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橋洞里真的藏著一只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3.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
思考: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2.) 示第四自然段
默讀:把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用“.”把它點出來。
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jian reng
撿 扔
。ㄓ米鰟幼鞯姆椒▽W記這兩個生字)
3.) 再找出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用“___”劃出來。
4.) 做實驗: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觀察水面的變化。
5.) 剛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師:剛才老師做的實驗,跟課文所講的現象是一樣的,讓我們一邊讀課文的句子,一邊想象剛才的情景。
6.) 讀句“……河水……蕩回來”,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bo dang
波紋 蕩
7.) 演示動畫“扔石頭”,進行說話訓練。
8.) 齊讀這個自然段。
9.) 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小結板書:碰
水的波紋 河岸
蕩
過渡: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回聲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樣說的?
4. 學習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讀
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2.) 示青蛙媽媽的話:
問: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什么?
3.) 示2、3句話,引導比較,理解。
先引導學生從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詞,再引導悟出聲音的波紋與水的波紋相似之處:碰到擋住它們前進的東西,都會回來。
4.) 引導學生板書: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
5.) 演示動畫:青蛙叫的回聲。
練習說話:青蛙是怎樣聽到回聲的?
6.) 填空練習:
1. 水的( )碰到( )又( )回來。
2. 青蛙叫的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也要( )回來。
7.) 小結板書:明白
8.) 分角色朗讀這段。理解:一蹦老高
過渡:回聲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橋洞里聽那有趣的回聲了。
5. 情景導學最后一段。
四、 小結質疑。(略)
1、 按板書小結。
2、 質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節(jié)
教學要點:
鞏固練習,訓練提高。
教學過程:
一、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說回聲的形成。
三、 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 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導田字格的書寫,進行擴詞,說話的練習。
五、 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生字詞。
附板書設計:
回聲
碰
水的波紋 河岸
奇怪 明白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六、告訴同學們,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過百度去網上搜索相關內容參考復習
回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俪醪礁惺苈曇舻膹娙
②會唱《山谷回聲真好聽》,并唱出歌曲的強弱。
能力目標:
①能區(qū)別生活中聲音的強弱;
、谛纬沙醪降囊魳犯惺苣芰Γ
、叟囵B(yǎng)初步改編歌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倥囵B(yǎng)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②培養(yǎng)熱愛自然,用歌聲贊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并表現聲音的強弱。
難點:較準確地用歌聲表現回聲的強弱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聽音樂(課件播放《郊游》歌曲)學生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導入。
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枚鄤游锱笥,你們能模仿出他們的叫聲嗎?試一試(課件出示動物形象:狗、青蛙、小雞、羊、蜜蜂、虎)。
學生逐一模仿動物的叫聲。
二、聯系生活,自主感受
1.辨析叫聲,感覺強弱。
師:誰能告訴老師,蜜蜂和考慮的叫聲有什么不一樣?
2.打擊樂器,感覺強弱。
節(jié)奏型 x x│x x│xx xx│xx xx│x x │x—│
f p│f p │ff ff│pp pp│f x │f—││
師:動物朋友們給你們帶來了兩種禮物,瞧,一個是大鼓,一個是雙響筒。你們喜歡這兩樣禮物嗎?誰想上來敲一敲?(點兩名同學),其他的同學閉上眼睛,仔細聽聲音,分辨是哪一個禮物發(fā)出的響聲。
師:你們是怎么分辨出來的`?
3.聯想生活,辨別強弱。
師:嗯,聲音有大有小,有重有輕,在音樂課中我們把大的、重的聲音叫強音,用字母f表示;把小的、輕的聲音雖弱音,用字母p表示。小朋友們想一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們聽到過什么聲音是強的,什么聲音是弱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
4。敲擊節(jié)奏,辨別強弱。
小白兔凱麗想請大家來進行一場比賽,大家想不想參加?
a.課件出示比賽規(guī)則:每組推選一位選手,這兩位選手分別敲大鼓和雙響筒,選手聽從老師的指揮,奏出一段強弱分明的節(jié)奏,看哪一組選手敲得最準確。
b.課件逐一出示節(jié)奏,選手按課件提示擊節(jié)奏。
c.引導學生用嘴或身體發(fā)出強音或弱音。
師:大家這么高興,是不是都想親自參加比賽呀(是),可是,老師沒有這么多大鼓和雙響筒呀,怎么辦呢?(引導學生利用嘴或身體發(fā)出強音或弱音。如:考慮叫<強>、密蜂叫<弱>、拍肩<弱>、跺腳<強>, 用拍手、拍肩表示一。
三、巧設情境,探究學習
1.聽回聲、析強弱
師:同學們表現棒極了,老師真高興,心情特別好,孩子們、能和老師一塊兒去效游嗎?
。ㄕn件出示美麗景色,老師解說畫面:你們瞧,鮮艷的花朵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清澈的小溪唱著歡快的歌曲,銀白的瀑布似一條條白玉帶,遠處的高山在云霧中時隱時現,碧綠的河山圍著山腳蜿蜒盤旋。啊,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多狀觀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山連綿起伏,一道道山谷深不見底。我真想大喊一聲。)
教師示范大喊:“啊—————”。
課件出示回聲,師作聆聽狀:咦,孩子們,這是什么聲音?
生答:回聲。
師:老師的喊聲和回聲有什么不同?
2.練回聲,感強弱。
師:小朋友們,你們和山谷一起來表演老師的回聲好嗎?(同時進行唱歌的發(fā)聲練習)
師:(強)①你們好?————————— 生:(弱)①你好嗎?———————
、 12 3 4 5—— ② 12 3 4 5—— 、
啊 啊
、 i 6 i 6 5 — ③ i 6 i 6 5 —
啊 啊
。ㄐ〗M討論)師:你們想對山谷說些什么呢?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和同組的同學說一說(小組討論,為創(chuàng)編歌詞的五一節(jié)教學打下基礎)
討論結束,師:想對山谷說什么呢?誰先說,對著山谷大聲喊出來吧!老師表演你們的回聲。
學生輪流說。
3。唱歌曲,練強弱。
①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師:同學們這么熱愛山谷,山谷可高興了。聽,它唱起歌來了(課件播放歌曲)
、谑痉冻,讓學生找出喊聲部分和回聲部分。
、蹘煟耗阍趺粗肋@兩句是喊聲,這兩句是回聲呢?喊聲和回聲分別該怎么唱呢?
學生自由回答,師點評:喊聲強,回聲弱。
、芏喾N形式教學歌曲。
a.按節(jié)奏跟讀歌詞。
b.跟琴模唱。(用la唱)
c.齊唱。
師:瞧,山谷邀請我們一起唱呢?
d.學生分兩組輪流練唱回聲。
e.表演合唱。
師:同學們喜歡這美麗的山谷嗎?那我們把這首好聽的歌獻給它好嗎?(教師指導學生站好合唱表演隊伍,程序完整地表演合唱。)
四、拓展延伸,創(chuàng)編歌詞
1。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
師:當同學們看到美麗神奇的山谷時,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山谷說,那么大家想不想把我們對山谷說的話唱進歌里去呢?好,讓我們都來做小小詞作家吧!
2。合作創(chuàng)編歌詞。
3。小組匯報演唱。(老師也想做一做,能不能讓老師先寫一寫,出示“你好嗎?”發(fā)動小歌手,小小作詞家開始工作了。
個人展示:學生表演時話筒沒響:可以即興說一句:可以集體表演)
五、課后總結,激情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真能干,不但學會了聽辨強音、弱音,模仿強音、弱音,還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會新編歌詞,希望同學們每次學習都有很多的收獲,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音樂家。哦,時候不早了,看,小火車來接我們回去啦!孩子們,跟山谷說再見。
。ㄕn件:火車開啦)學生律動出教室。
回聲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充滿著幻想與樂趣的回聲——這一大自然的現象,并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去發(fā)現大自然的奧秘。
2、聆聽和表演歌曲《友誼的回聲》,表現出大自然的美與神奇。學生在探究、設疑以及師生合作中學會歌曲;在傾聽、實踐、評價等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表現歌曲,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
3、在優(yōu)美的音樂情境及有趣的游戲中,學會“f ”、“pp”強弱記號,并能自信的,自如地運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二、教學材料分析
這首歌曲以回聲作比喻,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由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第一樂句由低音區(qū)開始,旋律層層上升又緩緩落下,第二樂句是第一個樂句的變化重復,采用了切分節(jié)奏,通過由低向高的旋律進行,發(fā)出了越來越熱情的呼喊,第三樂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題,表現了孩子們不僅是在向大自然發(fā)出呼喚,更是對友誼的熾熱的追求。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復習反復記號“ ||::|| ”。
3、掌握前半拍休止 2/4 OX XX | ……
教學難點:
1、學習使用氣息控制聲音的強弱。
2、認識并掌握力度記號“f ”、“p ”。
2、了解“ff”、“pp”、“mf”、“mp”。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1、看動畫片《回聲》片段。
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聲音是什么嗎?(生答:回聲)
4、師:在這個世界上,人的聲音是最美妙而復雜的。他能將大自然中很多的聲音表現出來,例如:回聲!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向大自然學習這美妙的回聲。
二、解決難點,感受“回聲”
1、分兩組進行模仿“回聲”練習
。 p
噢 噢(交換練習)
2、師:大家聲音的表現力可真棒,我們能為回聲加音高嗎?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 pp
。椋叮埃椋叮埃
噢 噢
。 pp
。罚担埃罚担埃
噢 噢
。 pp f pp
。椋叮埃椋叮埃罚担埃罚担埃
噢 噢 噢 噢
3、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樂中,用什么記號來表示“強”?什么記號來表示“弱”?
師講解:
“f”表示強,“p”表示弱。
引申:
“ff”表示極強,“pp”表示極弱。
4、讓我們大家再一次的來感受一下美妙的回聲。
。玻
。妫穑穑妫穑
。椋叮埃椋叮埃罚担埃罚担埃
噢, 噢。 噢, 噢。
(師生對唱——生生對唱——加上動作唱)
5、小結:這真是美妙的回聲,我們仿佛就在跟大山對話一樣,可愛的`回聲,友誼的回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友誼的回聲》
三、新課教學,學習“回聲”
1、豎起你的耳朵,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這首歌曲
2、 復聽,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雎牳枨伎迹
3、現在,讓我們一起劃著二拍子,再次聆聽歌曲。
4、自己任選歌中的一句來學唱,學會后唱給同學們聽
5、在唱譜過程中,如果你遇到難唱的樂句請舉手示意,我們請“小老師”或老師來幫助你。
。ㄉ岢鲭y點樂句,如果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如果有難度,可以通過教師范唱解決難點樂句)
6、跟著老師輕輕地來唱歌曲的旋律(學生輕輕跟唱)
7、填唱歌詞
8、完整演唱歌曲
9、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把歌曲學會了,真棒!10、山谷的回聲仿佛還在歌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伴奏,合著山谷的回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教學,情感升華
1、拓展延伸,再次觀看《回聲》片段。
友誼的回聲真美。∽屛覀儊懋斠换卮笊胶托⊥锰蕴詠硪淮斡H密對話(當小兔淘淘對著大山喊一聲時,我們來當大山輕輕地回應他一聲)。
剛剛我們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誼的回聲”,那么請你們也來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朋友之間友誼的存在。
2、請學生講述。
3、分組做游戲“回聲”
4、讓我們用最優(yōu)美的歌聲和舞蹈動作來表現“友誼的回聲”。
5、是啊!友誼的回聲無處不在,就像兔媽媽說的: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同樣會對你好。
友誼是一朵鮮花,只有在雙方的澆灌下,才能越開越美,愿友誼的回聲永遠飄蕩在我們周圍!
回聲教學設計13
一、教材簡說
《回聲》是一篇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文中配有插圖。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它不明白為什么有一只小青蛙在調皮的學它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回聲的原理。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隨著對回聲的認識而變化的。要引導學生讀出變化的語氣。同時激發(fā)孩子學科學、愛科學的欲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凫柟獭斑伞薄傲ā钡6個生字,會寫“圓”“圍”兩個字。②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鄹形颉皳臁薄叭印薄凹ぁ薄芭觥薄笆帯钡仍~語的用法。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贊美、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谂囵B(yǎng)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叟囵B(yǎng)學生自主讀書,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4)創(chuàng)新目標。
、 培養(yǎng)學生再造性想象,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僬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贊美、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诟形颉皳臁薄叭印薄凹ぁ薄芭觥薄笆帯钡仍~語的用法。
② 圓、圍這兩個字達到四會。
(2)教學難點
、 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讀出小青蛙和青蛙媽媽的各種語氣,在教學中采用了導讀法。例如:在整體感知課文時進行師生互讀。在教學1--3自然段時,對重點句子進行范讀、賽讀、對比讀。在教學4-6自然段時,讓學生默讀、帶動作讀、小組里邊讀、分角色讀、齊讀、帶頭飾表演讀。俗話講“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在閱讀教學我把讀貫穿于全文。為了突破難點,在教學4—5自然段時,我采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輕而易舉的理解回聲是怎樣形成的。
本篇課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1—3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的方式,并且說說都讀懂了什么?在教學4—5 自然段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青蛙媽媽是用什么方法讓小青蛙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并且自己選擇朗讀的內容。這種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在合作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頭飾。一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二是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程序設計
這節(jié)課我是分六大部分進行的。
1、看圖談話,設懸導入。
我設計兩個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并為講授新課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2、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利用猜字游戲復習鞏固生字。
采取同桌互讀和猜字謎的辦法來鞏固生字,符合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并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鞏固生字的目的。
3、師生合作,朗讀感悟,研究體驗。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師生合作,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然后圖文結合,小組合作,研讀1---3自然段。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讀完了在小組內交流,說一說都讀懂了什么?老師對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指導,達到有感情的朗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朗讀方式。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設計了一個這樣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接著實驗演示,突破難點,研讀4、5自然段。先讓學生討論青蛙媽媽是用什么方法讓小青蛙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然后進行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的叫聲,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桌互說水和聲波的變化。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讓學生明白回聲的原理。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語言。了解回聲的形成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采取了演示法,呈現學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實、直觀的畫面。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回聲形成的過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最后,帶上頭飾演讀課文并進行拓展練習。
4、指導寫字。
引導學生觀察,說說都發(fā)現了什么?教師示范寫字。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鼓勵寫的好的和寫的有進步的學生。并挑選學生寫的字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5、總結全文。
回聲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奇怪、親切的語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聲”,同學們看這是什么字?
2、平時同學們聽到過什么樣的聲音?
3、(板書“回”)構成課題,這種聲音你聽到過嗎?(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打開書,自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3、下面請同學分段接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感悟
1、學習第一段:
、(課件出示插圖)說圖意,美嗎?
⑵書上是怎么寫的呢?生讀第一段。
、敲烂赖刈x第一段,指導學生讀,理解句子“半圓形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⑷指著圖說一說什么好像個大月亮?用“好象”說句子
2、就在這美麗的橋洞里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請同學們讀第二、第三段。
、判∏嗤芸吹街車利惖木吧鯓恿?(課件出示第二段)學習“呱”字,指導形聲字
、浦笇ёx好小青蛙高興的句子。
⑶這時,不知哪里來的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當聽見有人學他時,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想什么?
、日n件出示問句:你是誰,你在哪?朗讀指導
、赡侵豢床灰姷男∏嗤芤苍趩枺耗闶钦l,你在哪?小青蛙聽后怎么樣?出示第三段,指導讀好奇怪的語氣。隨機學習“哩”
3、學習四五段
、徘嗤軏寢寧е∏嗤芴桨渡,青蛙媽媽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也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課件)
、魄嗤軏寢屖窃鯓幼龅'?學生回答。書上是怎么寫的,讀第四段。
、浅鍪咀挚ā叭Α,讀。學生用手畫一個圈。老師畫很多圈,指導一圈圈。河水激起一圈圈什么?出字卡一圈圈波紋,認讀。再看課件,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后,波紋又怎樣了?
、忍羁眨汉铀て鹨蝗θ(),波紋()到河岸,又()回來。
⑸讀一下青蛙媽媽的話
師示范讀,評價,學生練習讀
、首x了青蛙媽媽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再看課件,填空:聲音的( )碰到( )要( )回來。學習“返“
、送瑢W們看來都明白這個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嗎?他的心情怎樣?從哪看出來的?
指導讀好句子:小青蛙高興地一蹦老高,高興地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
4、小青蛙又回到橋洞里了,我們再來讀最后一段。
(齊讀)。
四、總結拓展。
大家平時聽到過回聲嗎?在什么地方?
課后可以體驗回聲,和大家談談感受
《回聲》教學反思
回聲這這種現象每個同學幾乎都碰到過,只不過有些同學不清楚這就是回聲。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同學們說:“小時候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拉長聲音大聲地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你們碰到過這種情況嗎?有什么感受?這樣,我通過聯系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愿望,自然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中。感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順利。
《回聲》的第四自然段,講青蛙媽媽撿起一顆小石子,扔進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紋,又蕩了回來。課文從這一自然現象入手,引導學生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顯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運用小實驗,化靜為動,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效果。小實驗的操作過程如下:先在投影儀上放一個圓形水槽,槽內盛入適量帶色的水(清水中放入一兩滴紅墨水)。通過投影,學生觀察并口述水面靜止的狀態(tài)。接著,教師隨手撿起一顆小石子扔進圓形水槽內,要求學生觀察、口述水面的變化:槽內的水被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槽壁,又蕩了回來。隨后,再要求學生朗讀本段,找出動詞,加以體會。演示實驗,口述過程,想象回聲并反復進行。演示小實驗,展示水面波紋活動的景象,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貫穿于全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孩子們的朗讀熱情。例如:、師生互讀、齊讀、默讀、表演讀、賽讀、帶動作讀等等。經過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能根據小青蛙對回聲的認識的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氣。由贊美到奇怪到歡樂。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
回聲教學設計15
【課題】高中第一學期語文起始課
【目標】學生方面,一回顧和總結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方法和任務,二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方法。教師方面,一表誠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務,五點方法,六激信心。
【設想】以師生共同探討《回聲》的啟示貫課堂始終。
【步驟】
一、詮釋名字,自我介紹
教師導入:李清照有詞《漁家傲》云:“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歡這首詞,首先是因為這首詞所展現的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所表達的對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使我引為同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濤連曉霧”喚起我親切的感受,因為這里包含著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曉濤,是你們的語文科任老師。同學們,你能否用文學筆法來詮釋自己的名字?
學生活動:用詩句或格言對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詮釋,或描述一個情景來說明自己的名字的內涵。
教師總結:我們在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氛圍中彼此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你們會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語文是美麗的。
[解說:語文教學課堂可以是充滿詩意美的,通過詩句來進行自我介紹也就使這例行的一環(huán)節(jié)變得充滿情趣;而學生通過有創(chuàng)意和頗具個性的介紹,不僅可讓新老師和新同學迅速地記住自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師生間的對話雖剛開始,但預示著良好的師生關系順利地形成。]
二、一談《回聲》的啟示--表誠意,提要求
教師點撥:我們已經共享了姓名的樂趣,接下來我們來共享思想。
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童年里的故事。在一個春暖花開的 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結伴同游一座深山。小伙伴十分頑皮,跟大山開了一個玩笑。他先問候大山:“你好!”只聽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著又喊:“你是個壞蛋!”只聽得大山也生氣地說:“你是個壞蛋!”在旁邊的我十分不解,山與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對話?今天我與大家一樣都明白是“回聲”的作用,但對童年的這段趣事,卻有著更加豐富深刻的感受。同學們是不是也從中獲得啟發(fā)?
學生活動:談聽故事后的感受。如談到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家人品與文品的關系等等。
教師點撥:我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也是一對回聲關系。臺灣女作家、大學教授龍應臺在《機器人中學》《幼稚園大學》等文章中敘述了耳聞目睹的令人唏噓感慨的事情,如學生能閱讀而不會分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不只是在臺灣,我們中國的學校也正在上演這一幕。同學們,出現“機器人中學”,“幼稚園大學”的原因何在?你們會不會成為不會思考不敢思考的一代?
學生活動:討論原因。有學生提出比較深刻的認識,如“出現以上的問題顯然不能單怪學生。如果刨根想一想,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要求孩子們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做法的孩子被認為是‘異端’,受到排擠。長大后顯然很難不成為‘機器人’”。
教師小結:培養(yǎng)出怎樣的受教育者,這當然跟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以教師的觀點為絕對權威,認為書本上的定是最標準的說法,那么學生就會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可能具備跨世紀一代所應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用科學的理念來教育人的話,那就會出現令人振奮的局面。我認為,作為一個瑞中人,他首先要做真正意義上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這是前提,否則無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在智育上則需要有思考、有判斷、有創(chuàng)新,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出類拔的新一代。
“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絕對的真理”,同學們應習慣于自己讀書、思考、做人。語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于傾聽多少,而在于自己領悟多少。悟=心+吾,即吾之心,吾之思。今天是你們進入高中的第一堂語文課,老師借這回聲的故事,向同學們表達美好的誠意--我愿意做一個愛護、尊重你們的好老師,同時也對同學們提出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有思想的學生。這樣我們師生之間就形成了理想的“回聲”關系。
[解說: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第一個作用是表達我的誠意,溝通師生感情;其次,介紹我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第三也借此初步檢測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不僅要讀書作文,而且要注意提高人格修養(yǎng),增強全球意識。]
三、再談《回聲》的啟示--回顧與展望
教師點撥:同學們,請回顧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尋尋覓覓,嘗試發(fā)現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所存在的回聲現象。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回聲關系。
教師點撥: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語文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習慣。這為高中語文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更重要的任務,對同學們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你們認為要提高這幾方面的能力有哪些辦法?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濃郁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以上幾種能力的良方。
教師點撥: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濃郁的學習興趣,的確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前提。但是,同學們對學習習慣和方法的認識還只限于初中接觸的幾種,我再介紹幾種語文學習的習慣。如在閱讀方面,堅持讀名篇名作,制作讀書卡片,寫讀書札記;在鑒賞方面,反復涵詠,探究深入語境,體味語言之美;在寫作方面,藝術構思框架,反復修改作文;在口語交際方面,要謹慎思考,大膽開口。這些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會有步驟地安排訓練。
除此之外,最值得重視的是要有問題意識,要學會在聽說讀寫中思考,在思考中聽說讀寫閱讀。
最后,請同學們要一句話概括,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所存在的回聲現象。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語文方法語文學習和問題意識與語文能力之間是回聲關系。
教師總結:不想不知道,“回聲”原來如此奇妙。同學們是剛跨進高中語文課堂的高一新生,但你們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一篇高考作文題。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讓我們充滿自信地同行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
[解說:高中第一節(jié)語文課負載著很重要的任務,它在新舊交替時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對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任務、方法等做一個回顧和總結,與讓高一新生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一樣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給《回聲》寫一篇讀后感是1999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最后的說明十分必要,可以增加學生信心,強化語文學習動機。]
四、三談《回聲》的啟示--寫《給金老師的一封信》
布置作業(yè):給老師寫一封信,談談自己對這堂語文課,或對語文學習的想法。
【反思】
這是堂起始課,我所確定的目標十分明確。但是怎樣實施教學,達成目標,我不想重蹈覆轍,一個人唱獨角戲,口若懸河地在講臺上說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我決心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致力于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嘗試。經過反復考慮,對比幾個方案,最后選擇了認為這種設計。由于它具備以下三個特點,在實施教學時比較成功。
一、構思巧妙,一線串珠。以上海高考題的材料《回聲》為引子,談《回聲》給我的啟示,串起三個內容:一表示對新生的誠意,二表示對新世紀一代的期望,三在語文學習上指導目標與方法。
二、辨證處理開放與限制的關系。由于選擇的《回聲》故事比較淺顯,第一個討論題目的設計比較開放;但這個故事值得挖掘的東西比較多,而我這堂課有自己的目標,因此第二、三個討論初中高中語文學習中的“回聲”現象的設計就有明顯的限制性。從開放到限制是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開放是為了啟發(fā)思維,活躍氣氛,激發(fā)動機;限制是為了縱深思考,探究語文學習的途徑。
三、給自己和學生一個合適的位置。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給教師和學生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活動,實現了目標。我作為整個課堂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和管理者,圍繞主題,通過廣征博引,逐步深入,逐漸具體化,最后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沒有把講臺變成自己的舞臺,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小結。
其實這堂課不僅體現了我的教學理念,代表了我的教學風格,也為我的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尋找到更為良好的環(huán)境,更為有效的途徑,更為健康的方向。
【回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回聲》教學反思01-20
回聲的作文06-01
《回聲》的教案09-02
《回聲》教案02-08
靜聽回聲作文04-28
關于回聲的作文07-12
《回聲》優(yōu)秀教案03-03
回聲的啟示作文03-04
《回聲》的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