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這篇短文選自《新序》一書,講述了戰(zhàn)國時代楚國孫叔敖小時候的故事。
全文共5句話,分2部分,第1句話為第1部分,講述了孫叔敖在外游玩時把一條有兩個頭的怪蛇殺死了。第2-5句話為第2部分,講述了孫叔敖回家后哭了,母親問他為什么,他把事情告訴了母親。第2部分主要寫了孫叔敖和母親之間的對話,從他的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語境指代不同內(nèi)容或?qū)ο蟆?/p>
3、通過閱讀,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1、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通過讀文,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語境中指代內(nèi)容或?qū)ο笫遣煌摹?/p>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1、老師:相應的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瀏覽注釋,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板書:孫叔敖
師: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名字。
書空“敖”的左邊部分(注意“豎”和“撇”是兩筆)
師:有誰了解他呢?
組織交流
師補充:孫叔敖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楚國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quán)的大官。
師:今天我讀的這篇古文是講述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2、齊讀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板書課題:*30 孫叔敖殺兩頭蛇
師: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組織交流
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還產(chǎn)生了哪些疑惑呢?
預設一:孫叔敖為什么要殺兩頭蛇?
預設二:孫叔敖是怎么殺兩頭蛇的?
說明:
孫叔敖并不是學生熟知的一個人物,由介紹人物入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了解、質(zhì)疑課題,對課文有了初步感受,并在后續(xù)的教學中讓學生帶著質(zhì)疑問題學習課文,由此指引,學生自主學習有了方向。
(二)借助工具書,讀通、讀正確古文:
1、指導朗讀古文
師:課前大家都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大聲地朗讀這篇古文?
指名朗讀古文;教師進行指導
2、重點指導古文中的停頓:
出示:
孫叔熬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熬/對曰:“聞/見兩頭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自由嘗試朗讀;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說明:
正確朗讀古文是理解、學習古文的第一步,因此教學中重視古文的朗讀指導,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借助工具書查閱了自己不會讀的生字,因此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可放在指導學生正確停頓上。教師可作相應的示范,鼓勵更多的學生大聲朗讀古文。
(三)借助注釋,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了解古文意思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讀通了古文,現(xiàn)在請你默讀古文,借助注釋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點字處做好學習記號,也可圈出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予以指導幫助
2、交流學習過程
四人一組交流學習情況(重點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課文中幾處“之、其”的不同意思
師:文言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之”字,故事中出現(xiàn)的幾次“之”的意思一樣嗎?
“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釋有如下幾個: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稱代詞;④指示代詞:這;⑤的。聯(lián)系課文具體內(nèi)容讀懂“之”的不同意思。
(“孫叔敖為嬰兒之時”中的“之”意思是“的”;“殺而埋之”、“向者吾見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條兩頭蛇。)
師:“其”在文言文中經(jīng)常指代不同的對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別指的是誰嗎?
(“其母問其故”中兩個“其”所指的對象是不同,一個“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孫叔敖;第二個“其”是指“孫叔敖在哭”這件事。)
師: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詞在文中具體所指的內(nèi)容一定要聯(lián)系前后文來確定,讀古文的時候可要特別注意。
說明:
本文是一篇自主閱讀課文,內(nèi)容比較淺顯,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借助注釋讀懂文章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靜下心來,對照注釋逐句理解。然后在小組交流中加深印象。教師注意指導學生關(guān)注一些虛詞的`理解,教給一些學習的方法。
4、解疑課題疑問
師:在剛開始學習時,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現(xiàn)在你能解答了嗎?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組織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師:現(xiàn)在,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述嗎?
組織交流
說明:
此環(huán)節(jié)回歸上課伊始的課題質(zhì)疑,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古文。先用古文原句回答,其實也是考查學生讀懂古文的一種方法。
(四)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并流利講述故事:
1、感受孫叔敖的為人
齊讀古文,邊讀邊思考:你覺得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
組織交流
2、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為他人著想。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嗎?
同桌嘗試;組織交流
說明:
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為他人著想的人顯得水到渠成。此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可放在引導學生流利講述故事上,達到理解、復述的目的。
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
2、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3、能講述這個故事;能感受到孫叔敖小時侯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學古文的能力,并能做到熟讀成誦從而感受文章的主題。
學生準備:
讀通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了解人物,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板書:孫叔敖)誰能讀好這個名字?
(2)出示孫叔敖聲生平簡介。(結(jié)合課后注釋②)
。3)自由讀,從資料中,你知道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
。4)師導入:的確,孫叔敖是個文武兼?zhèn)、有勇有謀的人。那么,小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guān)他小時侯的故事。(補充課題,齊讀)
二、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讀注釋①,了解文章出處。
2、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讀句時的正確停頓。
(2)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3)指名讀,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地方。
重點掌握以下字詞:為(wéi)泣(qì)曰( yuē)矣( yǐ)
。4)男、女生賽讀。
。5)齊讀課文。
三、借助注釋,理解課文。
1、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2、小組交流,解疑。
3、集體反饋,逐句交流。
4、引導學生理解關(guān)鍵字詞:
之:孫叔敖為嬰兒之時 (的)
殺而埋之、向者吾見之 (它,指代兩頭蛇)
其:其母問其故 (第一個是“他的”指孫叔敖;第二個指孫叔敖在哭這件事)
5、將全文連起來翻譯。
四、結(jié)合譯文,復述課文。
1、學生自由讀譯文。
2、展開想象,復述課文。
五、再讀課文,拓展延伸。
1、齊讀課文。
2、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孫叔敖是個怎樣的'人?你有什么感受?
3、學生交流,師板書:善良、能為他人著想。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文
2、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3、孫叔敖殺兩頭蛇
見兩頭蛇 殺而埋之
善良,能為他人著想
教學效果反饋:
《孫叔敖殺兩頭蛇》是一篇內(nèi)容比較淺顯的古文,因此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通古文,讀懂古文。在組織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正確古文的停頓,了解一些虛詞的解釋,以此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語境指代不同內(nèi)容或?qū)ο蟆?/p>
3.通過閱讀,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通過讀文,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3.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語境中指代內(nèi)容或?qū)ο笫遣煌摹?/p>
4.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媒體出示:*30孫叔敖殺兩頭蛇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孫叔敖
(1)師: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名字。書空“敖”的左邊部分(注意“豎”和“撇”是兩筆)
(2)師:有誰了解他呢?
(3)師補充:孫叔敖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楚國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quán)的大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古文是講述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2、出示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1)板書課題:*30孫叔敖殺兩頭蛇
(2)師: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還產(chǎn)生了哪些疑惑呢?
預設一:孫叔敖為什么要殺兩頭蛇?
預設二:孫叔敖是怎么殺兩頭蛇的?板書:為什么怎樣媒體出示:孫叔熬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熬/對曰:“聞/見兩頭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逼淠冈唬骸吧/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
二、借助工具書,讀通、讀正確古文
1.指導朗讀古文師:課前大家都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大聲地朗讀這篇古文?指名朗讀古文;教師進行指導
2.重點指導古文中的停頓。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自由嘗試朗讀;指名朗讀,學生評議媒體出示;
1.借助注釋理解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3.解釋下面的加點字
(1).孫叔敖為嬰兒之.時( )殺而埋之.( )向者吾見之. ( )
(2)其.( )母問其.( )故媒體出示之: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稱代詞;④指示代詞:這;⑤的。媒體出示:出游( )泣( )故( )對( )聞( )向( )去( )安在( )恐( )媒體出示:孫叔敖見兩頭蛇,其(心情怎樣,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逼淠嘎犃,。(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三、深入學習,研讀課文。
1.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那么孫叔敖為什么要殺死這條蛇?是怎樣殺死的?
2.為了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借助注釋來了解課文的意思。
3.出示自學要求
4.同桌交流,解決不理解的字、詞。
5.剛才大家學習得不錯,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對這些字、詞的意思是否知道?
6.我們理解了這些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下面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說說。
7.師小結(jié):在譯文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適當?shù)丶有┰~語。
8.復述課文:課文中的.對話比較多,誰能把這些對話改成轉(zhuǎn)述來復述一下課文?
9.創(chuàng)造性復述:文言文語言精煉、濃縮,這就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空白,讓我們?nèi)ハ胂。比如孫叔敖看到兩頭蛇后的心情是怎樣的,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殺死的,最后母親又是如何安慰、表揚他的等等。下面我們將借助提示來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一下。
四、復習鞏固。
1.孫叔敖用石頭砸死了這條兩頭蛇(板書砸),其實就解決了剛才對課題提的問題。孫叔敖怎樣殺死蛇的,為什么要殺死蛇呢?其實我在剛才的復述中也講到了,誰能用文中的語言再來說一說這兩個問題?誰再來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板書埋)
2.感受孫叔敖的為人齊讀古文,邊讀邊思考:你覺得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交流板書善良能為他人著想勇敢3、講述故事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為他人著想。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嗎?
作業(yè)設計:
1.完成上海作業(yè)
2.聽寫本課詞語
3.預習綜合練習7(試著做試題)
【孫叔敖殺兩頭蛇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孫雙金《窮人》教學設計(通用12篇)11-18
殺牛的散文11-10
殺年豬作文03-22
狼人殺作文04-04
知錯就改的孫小圣作文03-28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經(jīng)典教學設計03-05
教學設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