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雨巷》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3-07-21 07:17:01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雨巷》教學設(shè)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shè)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巷》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雨巷》教學設(shè)計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

  雨巷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 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江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它有著不同于北國,也不同于南疆的獨具特色的風韻。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請說說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學生自由發(fā)言。

  這些意象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從這些意象中體會出江南的總體風格或者意韻嗎?

  今天我們要領(lǐng)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zhuǎn)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fā)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人群的領(lǐng)袖。

  《雨巷》最初發(fā)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圣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927年夏,時值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之后,詩人隱居江蘇松江,感受到了“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队晗铩愤@首詩便反映了這種郁結(jié)在詩人心頭的大革命失敗后的彷徨苦悶的時代情緒。

  四、聽課文音畫錄音

  雨巷,該是有怎樣的一番情致?讓我們隨著音樂,來聽聽戴望舒筆下的《雨巷》,聽的時候,體驗這首詩的整體情緒。

  五、朗讀本詩,把握詩歌感情,分析詩歌意象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明確: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

  3、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可以與同桌互相討論。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jié)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jīng)歷)雨巷:這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gòu)成的。雨是細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奔氂昝悦,天色陰沉就易產(chǎn)生傷感。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diào)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墻”。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蒙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意象構(gòu)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

  4、為什么作者要選用丁香這個意象呢?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拙G波春色暮,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闶敲利、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5、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tài)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gòu)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著,心事重重,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獨行者,也是一個追求者。

  6、“我”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呢?明確:“丁香一樣的姑娘”。

  六、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1、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xiàn)女子的形象而服務(wù)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霸娙藢⒍∠惆愕墓媚飳懙媚前闱逖,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2、教師引導:現(xiàn)在,我們再考慮“為什么”的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

 、 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戀。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后來失敗了。

 、 黑暗的現(xiàn)實: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yīng)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芬部梢允且徊糠诌M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那個時期寫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證!坝晗铩币庀笳亲髡咝睦憩F(xiàn)實和社會現(xiàn)實的象征,也是一切苦悶的象征。

  對于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痛苦失落!队晗铩返某晒φ谟诖魍鎸懗隽宋覀兠總人都曾經(jīng)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chǎn)生了與他一樣或近似的情感體驗。在文藝學上,這種情況叫共鳴。能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讓不同時代的人產(chǎn)生共鳴的作品,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詩歌的象征意義

  探討詩歌主題:

  愛情詩 哲理詩 政治詩

  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走進那條細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體驗一下在細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獨行的妙處。

  拓展訓練:

  請兩位同學分別用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詩的語言簡單的為我們復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huán)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準備2分鐘)

  “我”: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濕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著,期待著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來。奇跡竟然發(fā)生了,她出現(xiàn)在巷子的另一頭,也撐著一把油紙傘,穿著紫色的長裙,輕輕而來,如同一個紫丁香般的夢。這姑娘似乎給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機,“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飄過了我的身邊,一個照面間,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靜靜地隱去。消了顏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沒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悵。

  “丁香姑娘”: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濕漉漉的。我心里想著,或許會遇到一個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戴著細黑邊眼鏡,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漸漸有一種孤寂從心底升起,我望著巷子的另一頭,他竟然來了,正是我想象的樣子,看上去他是那樣的憂愁,也許他只是想遇著一位寧靜、美麗、多愁的女子,在相錯的剎那,讀她哀怨的眼神;相錯之后,讀她輕甩的發(fā)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靈作一篇淡紫色的詩章,登在某一報刊的某一個角落給那個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給自己一份凄美的靈感。如果不是這樣,我走過他的身邊的時候,他怎么沉靜得如同一粒水滴。

  八、課堂小結(jié)

  我們懷念戴望舒,不僅僅為他的詩,也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剛才我們虛擬了當時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真的撐著油紙傘,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去親身體驗和領(lǐng)悟他的憂郁和傷情。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2

  【教學設(shè)想】

  經(jīng)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通過意象揣摩現(xiàn)代詩情感的方法,因此意象不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队晗铩愤@首詩在音韻上有著很高的成就,葉圣陶曾評價它“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詩歌的音韻同樣是進入詩歌意境與情感的抓手,本課擬主要從音韻的角度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朗誦領(lǐng)會詩歌意境。

  2、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lǐng)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fā)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lǐng)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fā)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fā)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走進雨巷:體驗入境

  1、聽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憂傷的氛圍,了解丁香花的象征意義。

  2、聽教師配樂朗誦《雨巷》,想象如果給《雨巷》配上插圖,你會畫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

  小結(jié):暮春時節(jié),江南煙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斑駁頹圮的籬墻,一把懷舊古典的油紙傘,滿腹心事的詩人,美麗憂傷的丁香姑娘,共同營造了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的意境。

  3、選擇你喜歡的章節(jié),用聲音表現(xiàn)畫面和作者的情緒。(提示:注意語調(diào)、語速、語氣、停連、輕重的處理)

  二、徜徉雨巷:涵泳悟情

  研讀詩歌,感受《雨巷》聲韻之美,領(lǐng)悟音韻對于意境營造、情感抒發(fā)的作用。

  1、找出詩歌中復沓的詞語,體會詞語復沓的意義。

  2、找出詩歌中復沓的句子,體會句子復沓的意義。

  3、找出詩歌中復沓的章節(jié),體會復沓復沓的'意義。

  小結(jié):復沓營造了一種悅耳和諧的音樂美,以舒緩綿長的旋律傳達出纏綿悠長的哀婉惆悵之情。

  4、找出詩歌的韻腳,體會ang韻表達的情感。

  小結(jié):ang韻有悠長而開闊的感覺,表達一種綿長,哀而不傷的情感。

  三、沉醉雨巷:誦讀領(lǐng)悟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提升

  研讀賞析《蒹葭》,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寫一篇小評論。

  附:板書設(shè)計雨巷戴望舒

  意象音韻

  雨巷詞語復沓

  籬墻句子復沓

  油紙傘章節(jié)復沓

  丁香姑娘ang韻

  “我”

  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纏綿悠長、哀而不傷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征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fā)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通過朗讀來細細品味本文的意境。

  2、通過細節(jié)來進一步體驗感知。

  【教學步驟】

  一、聽錄音,整體感受

  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么了嗎?這首持美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只需靜思)

  二、放背景音樂,共同朗讀體會

  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們被這種感覺控制住了。這首詩很美。為什么讓人難受的詩也美呢?我們還能舉出曾讓我們難受過,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動過的人、事和作品嗎?

  對。每個人都有這種體驗。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三、由意象體驗意境

  我們體驗到了這首詩的低沉、哀怨和無奈。我們也認定了這首詩是美的。那么,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如何獲得的?我們?yōu)槭裁凑J為它很美呢?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由這些意象,結(jié)合本詩說一段話)

  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郁而孤寂的環(huán)境里,他心里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悉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冷漠凄清和惆悵。她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聯(lián)系,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形象構(gòu)成了一種特殊關(guān)系。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說什么?

  有人說,《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象來掩蓋丑惡的真實的自我解脫,是用一此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shù)上的和諧間律美外,在內(nèi)容上并無可取之處。

  有人說,這詩如中國的水墨寫意,只盡情地渲染情感,發(fā)散著自己憂愁與迷惘,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我銘骨你遺憾時的憂傷。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對意境的解析自己體會本文的意境。

  2、象征的有關(guān)知識。

  【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jié)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jīng)歷)

  2、油紙傘:

  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队晗铩分袑懸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獨自愁。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闶敲利、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三、寫作背景

  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低調(diào)的情感呢? 有句俗語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樣一個人呢?了解了詩人,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雨巷》產(chǎn)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yīng)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tǒng)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队晗铩穭t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xiàn)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xiàn)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里,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里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著欺騙。人們讀了《雨巷》,并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四、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于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shù)思潮。它的產(chǎn)生是對印象派藝術(shù)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征主義思潮創(chuàng)造了新的語言,開辟了表現(xiàn)的新途徑。這種象征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征),即通過細致復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nèi)容。在象征主義藝術(shù)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zhì)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yīng)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征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蒙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這種藝術(shù)流派于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發(fā)。戴望舒早期的創(chuàng)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說;本詩在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征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他的象征意義會有哪些呢?

  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jié)本身象征愁心!队晗铩穭t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xiàn)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丁香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diào)子的作品迥異,表現(xiàn)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xiàn)時代的憂愁的領(lǐng)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chuàng)造。

  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jié)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队晗铩分心莻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shù)想象的結(jié)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jīng)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札》十三)

  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于古典詩詞,又超越于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chuàng)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shù)想象的產(chǎn)物。

  (歸納)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jié),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shù)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五、藝術(shù)特色

  1、《雨巷》的音節(jié)特色:

  (葉圣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jié)奏:舒緩悠揚:

  ⑴ 詩行的頓數(shù)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zhì)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 單字頓都設(shè)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jié)與節(jié)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diào)、舒緩的效果。

 、 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jié)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jié)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nèi)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huán)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diào)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shù)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xiàn)在《雨巷》首尾兩節(jié)上,從而使詩歌節(jié)奏顯得整齊和諧。

 、 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jié)的分開處,如二、三節(jié)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队晗铩吩谝艄(jié)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壓韻:

  《雨巷》共7節(jié),每節(jié)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zhì)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diào)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jié)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nèi)容而服務(wù)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jié)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xiàn)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xiàn)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jié)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yōu)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4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chǔ)上探索詩歌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調(diào)動學生從多角度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設(shè)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diào),探究詩歌的內(nèi)涵及藝術(shù)特色,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fā)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jié)課或者課后探討。

  一、導入課文

 。、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wù)勛约旱恼w感受。

 。、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 請一位同學示范朗讀;

 。ń處熀蛯W生評點)

 、 聽錄音范讀;

 。ㄌ崾緦W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 學生再讀。

 。ǹ升R讀,盡量模仿范讀的節(jié)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探究詩歌鑒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鑒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鑒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ń處熍c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教師應(yīng)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并且善于激發(fā)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fā)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yīng)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病⒆髡呒跋嚓P(guān)背景知識。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凄婉迷!,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4、情感基調(diào)。

 。ǹ赏ㄟ^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怠⒈磉_技巧。

 。ㄖ胤治鱿笳魇址ǖ倪\用,什么是象征?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丁⒃姼璧膬(nèi)涵:

 。ù嗽姷膬(nèi)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ǹ蓮奶角蟆袄硐胧鞘裁础边@一角度來發(fā)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藝術(shù)特色:

 。ǹ赏ㄟ^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shù)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wù)勔魳访溃汉椭C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回環(huán)復沓;節(jié)和詞的反復出現(xiàn)(注意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yè)

  發(fā)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并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雨巷》中及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及象征手法的運用。

  2、在誦讀、討論、探究中感受這詩的詩情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理解作者孤獨、苦悶和彷徨的感情。

  【學習重點】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3、反復的手法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象征手法。

  【學習方法】

  誦讀吟詠、欣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中國新詩發(fā)展中“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中國“左聯(lián)”成員。1925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學法文,開始接觸法國象征派詩歌。建國后在國家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災(zāi)難的歲月》等。代表作有《雨巷》(被譽為“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我用殘損的手》等。因《雨巷》獲“雨巷詩人”稱號。

  2、寫作背景:《雨巷》產(chǎn)生的1927年夏天,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許多熱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八囊欢闭兒螅魍骐[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再現(xiàn)了處于迷惘時期的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

  3、丁香:丁香的形狀像結(jié),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詩人們面對丁香花的時候,往往有一種傷春的愁緒,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顏色以白色或淡紫色為主,顏色并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因此,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丁香花是美麗、高潔和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4、給下列詞語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凄婉()頹圮()惆悵()

  5、解釋詞語。

  彷徨寂寥彳亍頹圮太息凄婉惆悵

  6、朗讀全詩。

  7、聽朗讀錄音,然后朗讀、齊讀全詩。

  8、分析本詩思路。

  第1節(jié):

  第2—6節(jié):

  “飄過”過程:

  第7節(jié):

  第1節(jié):“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jié):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了——走盡這雨巷。

  第7節(jié):采用重疊反復的形式寫“我”的希望。

  【學習過程】

  一、自學生疑

  問題預設(shè):

  1、本詩包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情緒?從詩中找出有關(guān)詞語。

  2、這種情感和情緒是從哪里來的?(通過哪些意象體現(xiàn)出來的?)請簡要分析。

  3、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情緒。那為什么作者這么憂傷呢?

  4、結(jié)合詩中情節(jié)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guān)系,你認為作者在本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

  5、《雨巷》運用了象征、重疊反復的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二、探疑解惑

  1、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等。詞語見詩中。

  2、油紙傘、雨巷、丁香、姑娘、我、籬墻等。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雨巷:悠長、寂寥。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jié),詩人們常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并不輕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作者用丁香花這一美好、高潔又哀怨的意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作者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只能是孤獨、苦悶和彷徨。

  籬墻:頹圮,讓人有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

  姑娘:有丁香一樣的芬芳、彷徨著憂愁的姑娘。

  “我”:孤獨、憂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悶。

  3、主要是現(xiàn)實的黑暗。詩人就是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和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哀嘆感是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別讓我們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4、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構(gòu)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nèi)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5、象征手法。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重疊和反復!队晗铩愤@首詩音調(diào)和諧,節(jié)奏舒緩。全詩七節(jié),每節(jié)六行,每行雖然長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幾行,但詩句的停頓卻很有規(guī)律。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和反復的手法,如第2節(jié)“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3節(jié)“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著”,第4節(jié)“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而首尾兩節(jié),除“逢著”換“飄過”外,其他語句完全相同。詩句的重疊反復,構(gòu)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huán)往復,強化了節(jié)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全詩每節(jié)第3、6行押韻,一韻到底,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三、鞏固拓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題李世南畫扇①蔡肇

 、谝八铰錆荆镲L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

 、倮钍滥希罕彼沃嫾遥卯嬌剿。

 、诓陶兀?—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郛Y:這里指水甕。

 、軌]: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yīng)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fā)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參考答案】

  1、(5分)畫面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2分)畫面中應(yīng)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1分)這畫面呈現(xiàn)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shù)臍夥。?分)

  2、(6分)

 、佟八甭曇舻拿鑼,

 、凇扒镲L瑟瑟”聲音的描寫,

  ③聯(lián)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

 、苓h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4分)

  這樣寫的好處是:

  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

  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2分)

  《再別康橋》

  【學習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初步掌握通過意象分析鑒賞新詩的方法。

  2、誦讀、設(shè)問、啟發(fā)、講解相結(jié)合。

  3、體悟作品的內(nèi)涵,領(lǐng)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通過分析意象意象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比喻手法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在形式上如何體現(xiàn)這“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主張?

  【學習方法】

  誦讀吟詠、欣賞。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新月詩派的代表詩人。曾留學英國和美國。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有詩集《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散文散主要有《落葉》(1926)、《巴黎的鱗爪》(1927)、《自剖》(1928)、《秋》(1931),另有小說、戲劇、日記、譯著等多種結(jié)集。1948年商務(wù)印書館排印有《志摩遺集》5集8卷。。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從南京乘機回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終年34歲。

  寫作背景:康橋,即劍橋,英國的學術(shù)、文化中心,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也是跟風景秀麗的地方。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1928年一個夏天晴朗的下午,徐志摩重游康橋,懷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英國朋友,遺憾的是由于事先沒有聯(lián)系,朋友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橋在默默地迎接他,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他乘船離開馬賽歸國途中,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于是在洶涌澎湃的海濤聲中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2、給加點字注音。

  青荇()蕩漾()浮藻()沉淀()漫溯()長篙()撐船()斑斕()笙()簫

  3、聽朗讀錄音,朗讀、齊讀全詩。

  4、分析這首詩的思路。

  第1節(jié):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

  第2—5節(jié):寫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情緒低落下來;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yīng),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

  【學習過程】

  一、自學生疑

  問題預設(shè):

  1、康橋在詩人的眼里和心里無疑是一種“至美”,那么詩人借助了哪些意象營造出那種“至美”的意境呢?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2、第2節(jié),詩人為什么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

  3、《再別康橋》第1節(jié)用的是“輕輕的”,為什么到第7節(jié)改用“悄悄的”呢?

  4、“新月派”提倡詩歌創(chuàng)作要具有“三美”的主張:“繪畫美”——指詞語的色彩,“音樂美”——指詩歌的音節(jié),“建筑美”——指句式!对賱e康橋》在形式上如何體現(xiàn)這“三美”主張?

  二、探疑解惑

  1、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發(fā)了對康橋的無限欣喜和眷念之情。這首詩通過描寫康橋的美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2、運用比喻(暗喻)手法,形象逼真的寫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態(tài),表現(xiàn)了詩人對康橋極度迷戀的感情。

  3、“輕輕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樣,但用在詩里表現(xiàn)的就不一樣了,“輕輕的”表現(xiàn)出作者去見康河就像去見好朋友一樣,想要給康河驚喜,此時的作者懷著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悄悄的”離開康河表現(xiàn)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哀傷無奈之情,不忍心打攪康河,只能夠靜靜的一個人離開。

  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在語意上同中有異,請仔細揣摩其中的意味;這兩節(jié)在節(jié)奏上則完全相同,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結(jié)構(gòu)形式,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語意相似,都表達一種與母校告別的依依不舍、纏綿悱惻的感情。但同中有異,首節(jié)的兩個“輕輕”末節(jié)改成了兩個“悄悄”,首節(jié)是“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末節(jié)是揮“袖”不帶走“云彩”,末節(jié)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比首節(jié)又進了一層,讓人惆悵不已。這首詩回環(huán)往復的結(jié)構(gòu)形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創(chuàng)造了深邃意境。在一唱三嘆、反復回旋中,強化了對母校戀戀不舍的感情,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情緒始終繚繞在心頭。

  4、(1)音樂美,表現(xiàn)為這首詩的章節(jié)統(tǒng)一,韻腳嚴整。每節(jié)偶句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節(jié)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上由兩個或三個音步構(gòu)成,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首節(jié)和末節(jié),回環(huán)復沓,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gòu)成回環(huán)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形式。

 。2)建筑美,表現(xiàn)在詩節(jié)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再別康橋》共七節(jié),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shù)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

  (3)繪畫美,表現(xiàn)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艷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詩的每一節(jié)幾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鮮明、豐富的圖畫。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三、鞏固拓展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11分)

  野望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注】王績,唐詩人,字無功,自號東皋子,時稱“斗酒學士”,后棄官歸隱而終。

  1、簡析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在寫景方面的特點。(5分)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6分)

  參考答案

  1、頷聯(lián)、頸聯(lián)動靜結(jié)合,由遠而近,(1分)頷聯(lián)寫詩人舉目遠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輝中越發(fā)顯得蕭瑟;(2分)頸聯(lián)牧人與獵馬的歸來,使靜謐的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描繪了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恬淡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2分)

  2、這首詩借景抒情,先寫野望中的秋日田園牧歸之景,恬靜閑雅,流露出詩人歸隱后百無聊賴而彷徨的心情;(3分)尾聯(lián)用典表明在現(xiàn)實中難覓知音,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賢人伯夷和叔齊為知音,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寂和苦悶惆悵之情。(3分)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及磁帶,雨巷圖片。

  [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教師引導、點撥,并示范誦讀。

  2學生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對詩歌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情感意蘊。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學習、發(fā)展思維。

  4、擴展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5、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過程實錄]:

  一、分角色朗誦,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猩1):你說你曾一度迷失在無邊的詩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只因傘下那雙透明閃亮的雙眸,嘴角輕含的淡淡憂郁,呵!結(jié)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許久不曾開啟的心房,如花般靜靜地綻放。

  (男生2):哦,女孩,你難道真是從中翩然而至,在這寂寞的雨季來喚醒我沉睡已久的心靈。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純與美麗,如果你瞬間消失,我也不會驚奇,因為你的出現(xiàn)已是奇跡。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會于古朝的畫中尋你,于幽幽的池邊畫你,盡管我色彩的筆天邊勾勒你丁香花一樣的心事。

 。ㄅ1):輕輕的,我穿過雨巷,穿過綿綿的情詩,就這樣來到飄浮著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驚訝,也不要多問,我只想跳出發(fā)黃的詩頁,我只想在丁香花盛開的雨季,重溫在深巷中徘徊的憂郁。盡管它只會存在于這個雨季。

 。w):是誰,曾經(jīng)用美妙的文字,敘我成溫柔憂郁的佳人;是誰,用甜甜的木蕭,奏我出丁香一樣的芬芳;是誰,用流音的古箏,彈我成千年的紅顏知音。

 。◣煟汉,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轉(zhuǎn)身離去時的那一聲幽幽的嘆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層淡淡的憂郁,它們已經(jīng)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每一位愛詩人的心里!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二、朗讀感受,深入鑒賞,把握基調(diào)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師板書課題)

  讀畢,師問: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生①:憂愁的。

  生②:哀傷的。

  師: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追問: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diào)去朗讀呢?

  生:低沉的,感傷的。

  師: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一生朗讀

  畢,請一生評價。

  生:節(jié)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xiàn)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diào)。

  2、分析意象,深入賞析。

  師:好,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入手,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師啟發(fā):我?guī)е袀麘n愁的心情獨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齊聲答:雨巷(意象1,師板書)

  (緊接著,師出示雨巷掛圖)

  師:“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huán)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diào)來看,雨巷屬于暗色調(diào),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xié)調(diào),那么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huán)境呢?

  生苦思冥想,組織語言,一生表述: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濕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生自發(f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投向贊許的目光,師臉上洋溢著極為滿意的笑容。

  師:×××同學用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huán)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師板書)的心情。

  一兩分鐘后。

  生: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這撩人愁緒的梅雨季節(jié)里,在這陰暗狹長的巷道里,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在雨中,孤獨、冷漠、苦悶又憂愁……

  生再一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濕漉漉的。然后我卻希望逢著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jié)(提醒注意感情基調(diào))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為什么說丁香一樣呢?

  生:丁香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

  師補充: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tǒng)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jié)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與憂愁聯(lián)系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姑娘的憂愁呢?

  生①: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生②: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郁的、哀傷的。

  師: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為何如此感傷?

  生答:也許她是為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為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jié),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里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著迷茫,然后,姑娘攜著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3、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diào)。

  ①生個別朗讀

 、趲熡懈星槔收b

  師范背朗誦,給學生極大的感染力,全場沉寂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的意境氛圍中,稍后,生自發(fā)鼓起熱烈的掌聲。

  三、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師: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生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師: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呢?

  經(jīng)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購娜娍,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diào)在詩中重復出現(xiàn),起結(jié)復見,首尾呼應(yīng),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每一節(jié)共六行,每節(jié)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jié)奏。

 、哿硗猓Z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2、集體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性。

  四、結(jié)合背景,解讀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問:詩人這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難道純屬是個人的哀嘆嗎?

 。ㄉ砸贿t疑)

  師:本詩寫于1927年夏,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yīng)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生頓然悟出:那雨巷應(yīng)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xiàn)實的象征。(師板書)

  師:對,說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應(yīng)該美好理想的象征。(師板書)

  師:詩人就是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嘆的哀嘆是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聽錄音,再次感受這首美麗而憂傷的詩

  畢,師:“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fā)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下課。

  社會現(xiàn)實

  [課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濃烈的詩歌。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形象豐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就要首先訓練學生感知形象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去進行體驗,最后達到認知形象意蘊的目的,用個別讀、集體讀、師范讀、聽錄音等多種形式的讀反復體驗,深入詩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鳴。從初步感知、體會詩的情感基調(diào)到深入品味、強化感覺,對感覺和體驗進行整理再到細節(jié)認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知,另外,置疑設(shè)問,集散有致。《雨巷》教學設(shè)計中共設(shè)置了十幾個疑問。力圖使學生的感覺、體驗、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但這許多問題歸納起來只有三個:一是全詩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發(fā)現(xiàn)、體驗形象所蘊蓄著的思想感情;三是我們是怎樣解讀詩歌,進而解讀文學作品的。此外,運用適合文本特點的語體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濃烈,且調(diào)子低沉,在教學中,盡量采取詩化的語言并且始終保持符合該詩基調(diào)的情感色彩。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詩歌創(chuàng)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fā)式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唐磊的音樂《丁香花》。

  一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麗而憂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過的邂逅,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思念和憂傷?80多年前的《雨巷》成為經(jīng)典,曾以音樂、繪畫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今天,讓我們走進走進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間)《雨巷》,走進詩人那顆朦朧潤濕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詩人。作品創(chuàng)作分早期和后期兩部分。早期作品多寫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有朦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寫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顯得明朗、誠摯,代表作《我用殘損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誦讀

  1、誦讀

  彷徨(páng huáng)

  彳。╟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美嗎?什么樣的美?

  美;憂郁美、朦朧美,不同于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詞的凄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請分別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談?wù)勀愕母惺埽坑脦讉詞來表現(xiàn)。

  內(nèi)容上:低沉、傷感、憂傷、朦朧、孤獨、惆悵、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緩慢、舒緩悠揚,有很強的音樂美。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聽起來悅耳、和諧,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歸納音節(jié)特色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

  明確:

 、偃姽7節(jié),每節(jié)6行,詩行的頓數(shù)基本為三頓,單字頓都設(shè)置在詩行的的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讀進來有舒緩悠揚之效。

  ②押韻規(guī)則(全詩從頭至尾都用“ang”韻,沒有換韻,每節(jié)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詩句長短錯落,回環(huán)往復,語言上用反復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詩中有哪些意象?請找出來。

  明確:有6個。

  客觀物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確:丁香未開花時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碧浦兄骼瞽Z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保ㄒ娧杏懢毩曀模

  特點:美麗、高潔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詞句:結(jié)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凄婉、迷茫、遠了、走盡、消散了……

  特點:美麗高潔、憂郁迷茫、飄然易逝。

  3、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圍。

  4、雨巷

  找出詞語:悠長、寂寥。

  特點:陰暗、狹長、幽深、朦朧。

  5、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tài)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gòu)成了全詩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詞語: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特點:孤獨、迷惘、憂愁、有所追求。

  多組意象意境美(迷離飄渺)

  六、探究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

  1、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diào)。

  2、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yīng)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后,作者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充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知人:雙魚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詩的象征意義。

  象征,借用隱喻或暗示,通過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純潔或哀悼,紅色象征喜慶或革命、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溫馨、真摯,玫瑰象征愛情,毋忘我象征友誼和思念等。運用象征這種藝術(shù)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nèi)蘊、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shù)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效果。

  理解的多樣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1、“雨巷”

  ①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xiàn)實;

  ②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yè)陷入低谷;

 、巯笳髁巳松H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追求者、失落者、執(zhí)著追求者。

  ①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xiàn)的知識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

  ③執(zhí)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傧笳髁嗽娙嗽诖蟾锩『罂嗫嘧非蟮母锩熬昂拖M;

 、诳衫斫鉃樵娙死硐胫械膽偃诵蜗;

 、劭衫斫鉃樯钪幸磺忻赖氖挛铮缑篮玫娜松硐氲鹊;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總結(jié):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也可以理解為對愛情的追求;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八、把握詩歌特色

  1、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和宛轉(zhuǎn)悅耳的樂感。

  九、總結(jié)課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經(jīng)有過希望,有過失落,也曾經(jīng)尋找過,跌倒之后也希望爬起來,繼續(xù)前行。詩人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想說的話,引進了我們的強烈共鳴,這樣的詩就是經(jīng)典。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8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及對意象的把握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誦讀走近作者,理解主題,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2、教師點撥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由網(wǎng)絡(luò)歌曲《丁香花》導入(伴著音樂)

  丁香花,大家并不陌生,我國古詩里就有許多吟詠丁香的名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钡鹊取6∠慊ㄩ_在仲春時節(jié),詩人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它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他們眼中它是美麗、高潔、愁怨的代表。丁香如此那么“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個什么樣的女子?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去看看。

  二、作者介紹。

 。ㄒ娬n件)

  三、賞析全詩。

 。ㄒ唬┏踝x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指導節(jié)奏、體會情感),談?wù)勛约旱某跏俭w驗。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詩,你認為它美嗎,美在何處?

 。ǘ┰僮x本詩,體會意境

 。ㄕn件音配像朗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體會意境。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三)三讀全詩,感悟內(nèi)涵

  1、根據(jù)已領(lǐng)悟的內(nèi)容,揣測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本詩

 。ǹ商崾緦W生結(jié)合詩中的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詞語進一步理解)

  2、教師補充介紹必要的創(chuàng)作背景

  指導學生結(jié)合背景再讀全詩,之后說說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理解不僅在表層實際意義更應(yīng)探求其象征義,力求對詩歌內(nèi)涵多角度思考并鼓勵個性化理解。(課件)

  (四)四讀全詩,加深感悟

  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

  四、拓展閱讀(課件)。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煩憂》,體會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綿長情感及和諧流暢的音節(jié),更全面的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五、課后作業(yè)。

  背誦這首詩。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9

  教學目標

  1、介紹作者,了解詩歌主要內(nèi)容。

  2、引導學生領(lǐng)會意象生成在《雨巷》中的獨特性。

  3、引領(lǐng)學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與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在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體會本詩意象生成之美與意境之美,并讓學生體驗詩人獨特的情感。

  2、教學難點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將《雨巷》的意象生成較為準確地讓學生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作者介紹:

  1、戴望舒:杭州人,生于1905年3月5日,按照西方星相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

  2、雙魚座: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主要養(yǎng)分,意志薄弱,逃避現(xiàn)實,優(yōu)柔寡斷,喜好妄想。

  3、望舒: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qū),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神,純潔溫柔,多情又瀟灑。

  4、1928年,《雨巷》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小說月報》編輯葉圣陶稱它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從此人們再也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今天,就讓我?guī)ьI(lǐng)同學們走進《雨巷》一起感知詩人戴望舒的浪漫情懷。

  二、初步感知《雨巷》之美(課件演示情景詩朗誦,以20xx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獲舞蹈一等獎的《江南雨巷》為背景):

  1、音樂之美:婉轉(zhuǎn)悅耳,回環(huán)往復

  2、情感之美:淡淡的憂傷,悠遠的惆悵

  (設(shè)置提問,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收集有效信息)

  三、品味詩歌的音樂之美與情感之美

  1、借助朗讀,逐步體悟詩歌的音樂之美。

  (1)語言:多用平聲,語氣舒緩、平靜,因而讀起來婉轉(zhuǎn)悅耳,余音繞梁。

  (學生自行朗讀,教師設(shè)置關(guān)于聲調(diào)的提問)

  (2)韻腳:“長”“巷”“娘”“芳”……位置錯綜度化。(引導學生標注韻腳)

  (3)音節(jié):“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丁香”“彷徨”……同一詞語重復出現(xiàn)。

  (4)舒緩而又有規(guī)律的停連

  (再次播放朗誦帶,學生邊聽邊標注,停用“/”,連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外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5)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

  (學生齊讀詩歌的開頭和結(jié)局)

  明確:首節(jié)和尾節(jié),語言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gòu)成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旋律,這是戴望舒常用的一種抒情結(jié)構(gòu)——圓圈式。

  (6)小結(jié):《雨巷》通過語言上的注重平聲,韻腳的錯綜變化,音節(jié)的重復出現(xiàn),舒緩而又有節(jié)律的停連及詩歌結(jié)構(gòu)的圓圈式,使詩歌形成了一種舒緩的節(jié)奏,回環(huán)的旋律,讀起來悅耳動聽,悠遠綿長,充分體現(xiàn)著《雨巷》的音樂之美。

  2、借助意象品析,體驗詩歌的情感之美

  (課件演示作者所處的時代背: 戴望舒在上海大學讀書期間接觸了不少革命志士,在大革命時期,戴望舒曾與施墊存、劉吶鷗等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保釋后又遭通輯,他避難江蘇松江,雖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執(zhí)著地探求真理。蝸居鄉(xiāng)間又有機會結(jié)識了墊存的妹妹絡(luò)年,詩人心里又暗生出許些企盼。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yīng)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窃谌绱诵木诚聞(chuàng)作的')

  (1)以男女聲二重唱的形式誦讀全詩,入情入境。

  (2)討論:詩人的感傷和惆悵的情緒是怎么傳遞給我們的?

  明確:詩在用詞上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帶有濃重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寞”“愁怨”“凄清”“太息”“頹圮“憂愁”等。

  (3)引導品析意象之美:

  詩歌中的景與物是否也帶給我們一種淡淡的哀怨和憂愁呢?再讀課文,找找詩中都描繪子哪些意象?

  (PPT補充解說意象: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篇中就有“窺意象而運斤”一語。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拔铩笔莻外延極廣的概念。除了詩人的“我”而外,天地間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廳臺樓閣等等——在特定情況下還有人,全都是“物”。按一般情況,物是客觀存在,它原來是什么樣子,就應(yīng)當說成什么樣子,不能有絲毫差錯,這便是所謂客觀表述。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這就是古人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因此,所謂意象,就是沾染、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景與物。 )

  問題1、《雨巷》的中描繪子哪些意象?

  明確:雨巷:油紙傘,丁香姑娘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了解戴望舒這一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chuàng)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nèi)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nèi)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復雜,象征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guān)于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并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nèi)容,感受詩作內(nèi)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jié),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nèi)容嗎?

  三、相互質(zhì)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nèi)交流,然后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shè)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jīng)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么特點?滲透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戴望舒為什么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托著作者什么情感?

 。4)“我”著墨并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為什么?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

  師:剛才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了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wù)勛约旱目捶ǎ?/p>

  四、啟發(fā)聯(lián)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lián)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yè)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后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搜集戴望舒的詩歌,制作戴詩專題匯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

  附:板書設(shè)計

  雨 巷

  悠長、寂寥、頹圮—黑暗、沉悶的現(xiàn)實

  希望逢著

  我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熟讀這首現(xiàn)代詩,并能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體味意象與意境對于詩歌的表達效果。

  3.嘗試從多種角度對《雨巷》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賞析這幾種意象所營造出的朦朧凄美的詩歌意境。

  2.從愛情詩、政治詩和哲理詩三重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解讀。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師生合作探究法層入式賞析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首先請學生按照自己預習之后對詩歌的理解,自由地朗讀這首詩,進入課堂教學氛圍。由于這首詩歌的篇幅較短,故將自由朗讀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然后請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進行示范性朗讀。以男女生各一名為宜,以體現(xiàn)男女聲朗誦的不同效果。師生一起對學生的示范性朗讀進行訂正。訂正內(nèi)容首先是進行字詞的訂正,然后再是評價學生的示范性朗讀對感情的把握是否到位,語調(diào)和節(jié)奏等是否適宜。

  在師生進行初步探討的基礎(chǔ)上,播放《雨巷》的朗誦視頻(女聲版)。并提醒學生注意:看看視頻里面的朗誦者是如何把握朗誦的節(jié)奏、語調(diào)和語速等。

  提問:根據(jù)我們自己的朗誦體會和朗誦視頻,請你歸納一下,在朗誦這首詩歌的時候,節(jié)奏應(yīng)當是舒緩還是急促?語調(diào)應(yīng)當是輕柔還是響亮?感情應(yīng)當是激昂還是凄婉?原因是什么?

  明確:這首詩歌在朗誦的時候應(yīng)當用舒緩的節(jié)奏,輕柔的語調(diào)去朗讀,讀出一種凄婉惆悵的韻味。因為這是一首帶有淡淡的哀傷的朦朧詩,詩歌重疊反復的形式特征,要求朗誦者必須要放慢節(jié)奏,例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讀“哀怨”的時候就必須放慢節(jié)奏,用一種輕柔的語調(diào)來讀。

  學生根據(jù)朗誦視頻和上述探討,再將這首詩歌帶感情地朗讀幾遍。

  再聽錄音:同學們,這首《雨巷》是我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永恒的經(jīng)典。通過剛才的朗誦以及朗誦視頻,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領(lǐng)略到了這首詩巨大的音樂魅力。那么請大家在欣賞朗誦視頻的同時,從詩歌的形式特點思考一下這首詩的音樂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明確:《雨巷》作為一首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詩歌,其音樂美是非常突出的。這種音樂美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形式非常齊整,每節(jié)分為六行,每行又長短各異,這樣形式上錯落有致,整體上又不失嚴整。詩歌的風貌是整體齊整,齊整中又有變化。

  它的.音樂美還表現(xiàn)在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例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長”就是詩人重疊手法的運用。這種重疊手法具有獨特的音樂效果,那就是使詩歌的節(jié)奏變得舒緩,令人回味。又比如“丁香一樣的”這個短語就反復出現(xiàn),“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惆悵”,同一章節(jié)內(nèi)反復出現(xiàn),使得詩歌的形式頗為整齊,韻律感極強。

  音樂美當然也離不開押韻!队晗铩愤@首詩分為六節(jié),大體上是每一節(jié)的第三行和第六行押韻,如“巷”和“娘”;“悠長”和“芬芳”,詞組之間在聲律上也互相呼應(yīng),讀起來自然就瑯瑯上口。

  《雨巷》這首詩歌的音樂美,是它一直為人稱道并廣為傳誦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葉圣陶先生就曾經(jīng)對《雨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首詩歌“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毋庸置疑,當時新詩作為新生事物出現(xiàn)在中國詩壇的時候,它還帶有諸多的不足,尤其在韻律上不太成熟,一些用白話文創(chuàng)作出來的新詩完全不講押韻,頗為時人詬病,而戴望舒的《雨巷》無疑在這一點上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藉此奠定了它在詩歌史上的崇高地位。

  課后思考:《雨巷》這首詩寫了哪些物象?他們各自有什么樣的特點?

  第二課時

  二、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上一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思考題,就是請大家找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物象,這些物象各自具有設(shè)什么樣的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那么首先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歌中描寫了哪些物象?

  明確:油紙傘、雨巷、丁香和姑娘、籬墻。

  很不錯!通過大家的積極努力,我么已經(jīng)將《雨巷》詩中的主要物象都挖掘出來了,這些物象就是我們在詩歌鑒賞當中經(jīng)常提到的“意象”。所謂意象,實質(zhì)上也就是物象,但是這種物象又不同于客觀的物象,它已經(jīng)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故而我們將其稱為“意象”。那么接下來請大家思考:這些意象各自有什么特點?

  明確:油紙傘——神秘雨巷——惆悵

  籬墻——凄涼姑娘——美麗

  丁香——愁怨

  解讀:油紙傘,因其復古的特點,不融于現(xiàn)代生活,所以顯得神秘;雨巷,則因其悠長且寂寥,故而使人心生惆悵;至于那籬墻,是“頹圮”的,怎不讓人感到凄涼?姑娘,是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以花喻人,可以想見她的美麗。丁香本身作為一種意象,在古詩詞中亦不少見,如南唐李璟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在詩歌中,丁香已經(jīng)是“愁怨”的代名詞了。

  意象的組合,目的在于營造獨特的意境。所謂意境,亦即意象的組合所構(gòu)成的場景。那么,詩人戴望舒將這些不同的意象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呢?

  《雨巷》這首詩所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朦朧而又凄美的意境。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jié)江南小鎮(zhèn)的陰沉畫面,借此構(gòu)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憂郁、孤獨的“我”似乎有滿腹的心事,卻又無人傾訴,于是獨自彷徨在這條小巷;這是怎樣的一條小巷!悠長而且又寂寥,望不到盡頭,偏又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怎不使人心生惆悵?突然,我的眼前飄過一個女郎,但是轉(zhuǎn)瞬即逝,飄逝而過,仿佛從來就不曾存在過。那么,女郎又是象征著什么呢?我與女郎擦肩而過,又有什么深意呢?

  三、三種視角賞《雨巷》

  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賞析中,我們談到,如何理解女郎和我的短暫“相遇”,這關(guān)系到我們?nèi)绾卫斫膺@首詩歌的涵義。如何解讀《雨巷》的寓意,從本質(zhì)上來講就是如何解讀“女郎”的象征意義。

  第一種視角:愛情詩

  將“姑娘”理解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郎,詩人所鐘情的女子。我們不妨做以下解讀:

  場景——悠長、寂寥的雨巷

  基調(diào)——哀愁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

  情景——偶遇即逝

  這種解讀純粹基于文本,對詩歌進行最淺顯卻也是最通俗的解讀,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并且這種解讀方式似乎也能找到事實支撐。我們從關(guān)于戴望舒現(xiàn)有的傳記材料中,雖不能得到確切的印證,但他的第一次愛情的到來,有書可查的是在1929年前后。他對一位名叫施絳年的姑娘展開追求。1929年4月他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扉頁上印了法文“AJeanne”,其意思是“給絳年”!锻?zhèn)鳌返膬晌粚W者也認定在這本詩集中的《路上小語》《林下小語》等詩作抒發(fā)了詩人對施絳年熱烈的愛。這兩首小詩大約寫于1928年。而寫于1927年的《雨巷》中的那位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否確指施絳年,我們?nèi)狈Ω鶕?jù)未敢斷定。但是即便是早于《雨巷》的《聞曼陀鈴》《殘葉之歌》,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窺見詩人愛的情愫。因而即便我們不能確知《雨巷》是否寫給施絳年,也仍然能夠大膽地認為,這是一首表現(xiàn)愛的情愫的詩,所謂的“姑娘”很可能是有現(xiàn)實生活的“本事”的。因此將它理解為一首愛情詩是可以的。

  第二種視角:政治詩

  這種解讀方式是將“姑娘”理解為革命理想和革命希望?赡芡瑢W們會有些不解,為什么這首看起來是那么明顯的愛情詩歌竟然會是一首政治詩呢?其實在中國詩歌歷史上,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經(jīng)常喜歡用“香草美人”來比喻他的政治理想。那么戴望舒的這首《雨巷》作為一首政治詩又要怎樣理解呢?

  提醒:同學們,請大家注意詩歌結(jié)尾的落款時間,你知道這一年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明確:落款時間為1927年,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大肆“清共”,迫害進步的革命者,中國革命暫時轉(zhuǎn)入低潮。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這首詩產(chǎn)生于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的確有作為一首政治詩來解讀的可能性。那么這和我們的詩人戴望舒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引出對詩人的介紹:戴望舒,又名戴朝實、戴夢鷗,浙江杭縣人,現(xiàn)代詩人。在大革命時期曾加入中國共青團,后來又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為“左聯(lián)”的一員。1938年赴港,旋被日軍俘獲,但是戴望舒在獄中保持了高貴的民族氣節(jié)。1949年春戴望舒奔赴解放區(qū),建國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從事譯書工作。

  《雨巷》作于1927年夏,當時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許多進步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和迷茫,在失望中極度渴望新的希望出現(xiàn)。而《雨巷》恰恰就是這些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我們不妨作如下解讀:

  場景——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象征黑暗的時局)

  基調(diào)——困惑、幻滅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象征革命青年)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新的希望)

  情景——似有似無

  這種解讀遵循的正是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將《雨巷》這首詩歌投至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之中,并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探討這首詩作為一首政治詩的解讀方式。

  第三種視角:象征詩(哲理詩)

  這種視角將“姑娘”這一意象理解為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理想”,然而這種事物、理想雖然美好,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雨巷》就是現(xiàn)代版的《詩經(jīng)蒹葭》。解讀如下:

  場景——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象征漫長的人生追求歷程)

  基調(diào)——無可奈何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追求理想的人)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美好事物、理想的象征)

  這種解讀所包含的范圍更為廣泛,不再局限于將“姑娘”的象征意義理解為某個具體的事物或者人物,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高屋建瓴,從中提煉出了具有廣泛共性的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我們大家想必都有過這種苦苦追求卻又追求不得的情感經(jīng)歷,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無奈與失落等情感體驗。美好的事物總是那樣讓人艷羨,讓人想去努力追求,但是我們卻似乎總是追求不到,這種美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仿佛前一秒她還停留在我們前方,倏忽之間,已經(jīng)飄然而逝了,只留下惆悵失落的我們,佇立在原地。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2

  一、導入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 。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zāi)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穼懹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fā)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wù)剬@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jié)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道具背景: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景物)

  人物形象:我、姑娘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jié)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jīng)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冷艷、愁怨和哀婉。

  《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攤破沙 · 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代曾》詩: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許邦才《丁香花》詩:蘇小西陵踏月歸,香車白馬引郎來.。年曾綰同心結(jié),此日春風為剪開,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歌詞《丁香花》等,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總之,丁香姑娘美麗、、高潔和愁怨彷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tài)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gòu)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丁香先生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表現(xiàn)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霸娙藢⒍∠惆愕墓媚飳懙媚前闱逖,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本詩主題:《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

  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滅后的空虛和傷感,從而反映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失望,也是當時不滿現(xiàn)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共同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的表露。

  時間:暮春---- - --凄婉 傷感

  地點:小巷---- - -- 悠長 幽深 寂靜 頹圮

  情景:細雨---- - --空蒙 迷離

  道具:油紙傘---- - --復古 懷舊 神秘

  故事:我在雨巷想逢著一個丁香姑娘

  人物:丁香姑娘---- - --美麗 憂郁 哀怨 凄婉

  丁香先生---- - --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

  我銘記你遺憾時的憂傷

  六、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那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呢?

  1、失戀的痛苦: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后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現(xiàn)實的黑暗:

  《雨巷》產(chǎn)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 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 熱烈響應(yīng)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七、、藝術(shù)特色:本詩鮮明地體現(xiàn)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樣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xiàn)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 變幻文法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巧妙組合,實現(xiàn)由散文到詩的轉(zhuǎn)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xiàn)代詩的神形兼?zhèn)涞哪芰。以第一?jié)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jié)構(gòu),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diào)語音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節(jié)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jié)構(gòu)。

  3.《雨巷》的音節(jié)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jié)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總體節(jié)奏:舒緩悠揚

 、僭娦械念D數(shù)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zhì)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趩巫诸D都設(shè)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jié)與節(jié)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diào)、舒緩的效果。

 、蹚晚尘涫降拿钣谩R缘谌(jié)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jié)“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钡冗B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nèi)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huán)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diào)—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shù)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xiàn)在《雨巷》首尾兩節(jié)上,從而使詩歌節(jié)奏顯得整齊和諧。

 、茉~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jié)的分開處,如二、三節(jié)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雨巷》在音節(jié)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 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jié),每節(jié)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zhì)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diào)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jié)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nèi)容而服務(wù)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jié)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xiàn)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xiàn)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3. 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jié)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yōu)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3

  一、學情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由于初高中語文教學在內(nèi)容和要求上的差異,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習的適應(yīng)性還未達到,這就需要老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盡快找到合適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老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法的指導。高一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已經(jīng)接觸了古典詩歌,但在學《雨巷》前只接觸了前一課《沁園春·雪》這類風格的現(xiàn)代詩。學生對于詩歌很感興趣,但是對現(xiàn)代詩歌的課外閱讀較少,對于詩歌的把握還不夠,尤其是在誦讀和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時運用誦讀的方式,老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歌之美。

  二、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應(yīng)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yīng)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詩歌與青年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善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詩歌具有美而獨特的意象與意境,是能夠引發(fā)人豐富想象,抒發(fā)真摯情感的一種種文學體裁。詩歌語言形象、含蓄、精練,它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詩中詞句、形象、畫面、意境(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境界)的分析理解、領(lǐng)會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理解、寫作能力。《雨巷》一詩便是最佳的教學材料。新課程的背景下現(xiàn)代詩的教學既是一種知識教育,更是一種情感教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設(shè)計思路

  《雨巷》這首詩具有音韻美、意境美、情境美等特點,結(jié)合單元教學目標,《雨巷》可承擔的教學任務(wù)是“在反復朗讀是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 表達情感”,并結(jié)合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轉(zhuǎn)換成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詩句,分析表現(xiàn)手法,理解‘丁香’‘姑娘’‘雨巷’意象的象征含義”,這兩個教學內(nèi)容也能從教學文本后編者設(shè)計的“研討與練習”中得到證實。文后的“思考與練習”題暗和了前文所分析的《雨巷》一文在人教版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第一題訓練的是學生誦讀能力,旨在讓學生體會其音樂性;第四題強調(diào)對于詩歌意象的理解和意境,在想象的基礎(chǔ)上描述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學生是剛接觸現(xiàn)代新詩,可以從學過的古典詩歌的鑒賞分析方法作為切入點。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進行語言的品味和情境的想象。教師在舉例說明誦讀方法后,針對誦讀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討論意象含義過程中給予點播和指導;最后依據(jù)學生對詩歌的誦讀水平和對意象、意境的含義的描述來評判學生是否領(lǐng)悟了作者隱藏在詩歌中的情感。

  四、教學目標

  1.能劃分節(jié)奏、標出韻腳,通過反復朗誦讀出節(jié)奏和感情。

  2.能找出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分析并說出字詞(尤其是雙音節(jié)詞)中蘊藏的作者情感。

  3.能分析并解釋出該詩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4.能指出并歸納本詩的表現(xiàn)手法,背誦課文。

  五、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以古典詩詞中的意象與意境作為切入點,歸納出“丁香”意象的`基本情感含義。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

  讓學生朗誦古典詩詞,找出其中意象“丁香”,指出該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2.誦讀全詩,初步感知《雨巷》的音樂美。

 。1)初讀全詩。聆聽伴奏帶,劃分節(jié)奏、標出韻腳,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性。 學生小聲跟讀、模仿,通過仿讀加深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感知。

 。2)再讀全詩。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分別由四位朗讀比較好的同學帶著朗誦全詩(教師課前可對四位同學的朗讀進行不足之處的個別指導)。

  (3)請學生描述讀罷此詩的感受,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畫面。

  3.三讀全詩,分析意象與情感

 。1)配樂朗誦,找出找到蘊含作者情感的字詞(尤其是雙音節(jié)詞)。

 。2)你認為詩人有著什么樣的情感蘊含在其中,并說明你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得出的結(jié)論?

  (3)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4.討論與交流: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是“我”心中美好理想的化身,還有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認為這首詩中的“姑娘”是否有象征意味?若有,她有什么樣的象征含義?依據(jù)文本以及相關(guān)資料(說明出處)說出你的理由。(同時解決課后練習第二大題)。

  5.分析表現(xiàn)手法,進行寫作借鑒

 。1)讓學生通過舉例來總結(jié)和歸納本詩的語言的特點。

 。2)“芬芳、彷徨、惆悵”雙聲疊韻疊詞、大量排比的妙用有什么樣的效果?詩句的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有什么特點?復沓手法的運用有什么樣的效果?

  六、遷移訓練

  1.自讀詩兩首中的《再別康橋》,說說它美在哪里。通過分析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寫成一段3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必做題)

  2.詩歌與青年有著天然聯(lián)系,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結(jié)合你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嘗試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fā)某種情感。(根據(jù)單元目標所設(shè)定,選做題)

  《雨巷》的教學素材:

  1.人物介紹、寫作背景

  2.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3.學者評《雨巷》:杜衡《望舒草·序》、卞之琳《戴望舒詩集·序》、余光中《評戴望舒的詩》、鄭擇魁、王文彬《望舒?zhèn)鳌獜挠晗锏缴鸪嗌柕暮!?/p>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shè)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硠(chuàng)設(shè),激發(fā)興趣

  播放,并順勢導入新課《雨巷》。

 。ǘ┲苏撌,整體感知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diào)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姑娘象征著什么?

  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么?

  賞析本詩的藝術(shù)特色。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ㄎ澹┬〗Y(jié)作業(yè),鞏固提高

  師生共同總結(jié)。

  舉辦詩朗誦比賽。

  《雨巷》教學設(shè)計 篇15

  教材分析

  1、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wù),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作為一首象征派朦膿詩的經(jīng)典之作,特將它列為精講課文。鑒賞詩歌應(yīng)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從課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帶有濃郁古典氣息的現(xiàn)代詩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抓住這點可以讓學生拓展深化,掌握詩歌最重要的鑒賞方法——通過意象解讀詩人的情感。

  學情分析

  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zhuǎn)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nèi)容轉(zhuǎn)變到高中的學習內(nèi)容上,對許多詩歌藝術(shù)手法和鑒賞技巧還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分析鑒賞方法。

  課標要求

  1、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2、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感悟詩歌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以“丁香姑娘”為線索,從導入→走近雨巷,整體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組討論:詩人到底有沒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組探究: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呢?→小組展示:詩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樣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為例,創(chuàng)作一首意象詩。的過程進行。

  (2)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分析和理解詩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詩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誦讀此詩。通過朗讀品鑒,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3、學以致用,掌握詩歌借意象抒情、用語言傳情的寫法。

  課前準備:

  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nèi)容,完成前置性作業(yè),包括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再進行自主質(zhì)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雨——中國現(xiàn)代詩歌《雨巷》這幾天廣州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是中國古代文人筆下的寵兒,古往今來,有很多美麗的詩歌都是歌頌雨的,請幾個同學說說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中國的現(xiàn)代詩歌中的故事,也總發(fā)生在雨天。雨,總是會給詩歌增添幾分詩意、美感雨,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走進那美麗而又朦朧的《雨巷》。

  設(shè)計意圖: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天氣導入,回顧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雨”,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chǔ)。

  二、走近雨巷、整體感知:

  誦讀詩歌,初步感知、把握詩歌孤獨而惆悵的感情基調(diào)。首先咱們一起將詩歌朗誦一遍,注意盡量做到舒緩、富有情感。

  詩歌一共七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咱們齊讀,從第二節(jié)到第六節(jié),女生男生間隔讀。讀的同時思考:雨巷里到底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明確:詩人在雨巷里,邂逅了一位美麗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但是很快這個姑娘又走了。

  三、彷徨雨巷、品味意境

  1、小組討論:詩人到底有沒有遇到丁香姑娘?依據(jù)是什么?

  有個同學問我,老師,到底這個戴望舒有沒有遇到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啊?我讀了半天,我也不知道結(jié)果。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今天咱們先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請各小組討論一下,委派發(fā)言人,說出你們小組的觀點。

  推測答案:

  觀點一:有。描述得非常真實,具體可感。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的像我一樣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蛟S曾經(jīng)有,曾經(jīng)作者在雨巷中遇到過這樣一個姑娘,現(xiàn)在作者在雨巷中期待著再次與她重逢。

  觀點二:沒有。詩人只是希望遇到,在腦海中想象著這個姑娘,并沒與真正遇到。第一節(jié)、最后一節(jié),希望,僅僅只是希望。

  2、小組研究: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呢?而不說成蘭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仇怨的姑娘。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朵较场防瞽Z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洞洝防钌屉[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傊,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凄婉、容易消失離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僅寫出了姑娘的淡雅、美麗,還刻畫出了她那楚楚動人的憂郁。中國詩歌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意象來傳情達意,歷代詩人在意象的使用過程中使其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比喻義和象征義。

 。ū经h(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意識,培養(yǎng)這種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詩歌閱讀鑒賞中有據(jù)可依,有法可用。)

  引導學生發(fā)分析詩歌意象:

  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油紙傘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悠長、寂寥。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我: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姑娘:結(jié)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悵、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我:冷漠、凄清、惆悵。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共同點:調(diào)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朦朧凄美的意境。這就是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3、小組展示:詩人遇到了一個怎樣的丁香姑娘?請加以描述。

  4、朗讀展示:再讀詩歌,在把握詩歌意境美的基礎(chǔ)上領(lǐng)略詩歌的音樂美,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生讀—————師讀——————齊讀

  四、能力拓展:請以《雨巷》的抒情方式為例,選取合適的“意象”,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如白云、海洋、小鳥、各類花草,各位物品……

  五、課后作業(yè):請大家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義。如竹、松、荷、月、流水,烏鴉、寒蟬、白云……

【《雨巷》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雨巷》教學設(shè)計模板(精選5篇)09-08

雨巷教案設(shè)計06-22

雨巷的教案12-30

《雨巷》教案06-22

語文雨巷教案02-07

《雨》教學設(shè)計03-08

雨巷公開課教案08-26

《秋天的雨》教學設(shè)計01-17

《昆明的雨》教學設(shè)計02-13

秋天的雨教學設(shè)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