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范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第四冊《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本課內容主要分為兩目:人的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第一目在介紹價值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說明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主要看他的貢獻。
第二目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基本含義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價值與價值觀的含義。
。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理解人的價值是什么。聯系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深入領會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
。2)搜集歷史人物的先進事跡,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
。3)運用目擊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氣節(jié)事例,感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4)運用課堂討論等形式,深化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樹立奉獻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在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聯系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教學難點:對價值和人的價值的含義的理解。
【教學策略】
實例分析與文本解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時常面臨著價值選擇,也會產生各種煩惱與困惑。人為什么要活著應該怎樣活著人活著應該追求什么目標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對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個了解。
二、講授新課
。ㄒ唬﹥r值的含義
教師:當同學們外出旅行時,要帶哪些東西呢
學生:一個小組依次回答。
教師: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呢換洗的衣物是為了干凈和清潔而帶的,相機是為了捕捉美好瞬間、日后的回憶而帶的,雜志是為了旅途的消磨時光而帶的,手機是為了通訊聯系而帶的,水是為了解渴,而干糧是為了充饑而帶的,錢是為了購物消費,身份證是為了登記注冊而帶的。(板書“干凈、清潔、回憶、消磨時光、通訊聯系、解渴、充饑”)。這些詞我們概括一下,它們都代表著我的“需要”,而換洗的衣物、相機、雜志等有滿足我這些需要的屬性和功能,那么我們稱這些東西是有價值的。
學生:在教材中劃出價值的含義。
教師:在這個概念里,要注意價值是兩個方面的組合: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學們再看看這個含義上方的虛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這段文字所說的這些屬性和我們剛才劃出來的價值的含義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教師:也就是說價值的含義放在這些具體的領域上都能成立,同學們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兩個詞圈起來。
教師:在價值的含義里有個詞,是主體,在哲學上,主體通常是指人。與主體相對應的一個詞是客體。所以,我們可以說價值所反映的是客體和主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板書“關系”)。而我們前面所舉的那些例子中的客體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們人和一般事務的關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對人和一般事物的關系外,還要涉及到人與人的關系。所以,當我們把客體具體化為人的時候,就出現了人的價值這一概念。
。ǘ┤说膬r值
教師:人的價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說“我”,我的價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主體當然是你們嘍,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這個屬性和功能是指培育祖國未來的花朵,具有“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另一方面,我畢竟不是蠟燭,當我天天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補充能量,所以,在每個月的某個日子里,工資卡上的數字必定會多點出來,而且在節(jié)日的時候,也必定會收到一些學生的短信問候。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的價值就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學生:劃出人的價值的`含義。
教師:這個含義我們來分解下,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社會、他人,也就是對社會做貢獻,這個貢獻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精神財富,同樣的,人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會的回報,這個回報也可以是物質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那么,如果只奉獻或只索取,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如果只有奉獻而沒有索取,那么沒有人有能力進行持續(xù)的奉獻;如果只有索取而沒有奉獻,那么最后連索取的對象都將不復存在了。所以,貢獻和索取是辯證統(tǒng)一的。
學生:從第二段的第三句開始朗讀。
教師:是的,像我們父母在為我們付出辛勤勞動的時候,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以同樣的勞動來回報,但是可以對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問候。
(三)對人的價值的評價
教師:我們學習了價值和人的價值,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的價值和普通的物的價值的關系是什么比如我面前這臺電腦,它能滿足我上課、上網、聊天的需要,那么它自己在滿足我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什么變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還是一天強似一天呢
學生:在折舊,磨損。
教師:是的,它自己只是在滿足主體的需要,而自己不是享受者。但人的價值卻與此不同,我除了滿足社會及他人的需要,同樣的也要獲得社會及他人的回報,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所以人的價值是一種雙向的關系。大家把這點記在課本96頁的虛框的問題下面。
學生:記筆記。
教師:這是二者的區(qū)別。那么二者的共同點呢某樣東西對我越有用,那么它的價值就越大,我越離不開它;所以某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也就越有價值,社會及他人就越離不開他。因此,二者的共同點在于評價都是主要看他們對主體的貢獻。
學生:劃出“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
教師:我們身邊被我們記住的,也都是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比如我們的父母。把視野擴大了之后,我們可以看看歷,凡是被人記住的,流芳千古的都是對人類和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譬如司馬遷,陳春瀾,吳斌等等。他們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通過社會的無限性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當然,這些都是杰出人物,我們作為普通人,只要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勞動就是貢獻社會和他人。譬如說,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當我們作為學生的時候,當我們作為路人的時候,當我們作為目擊者的時候
學生:依次回答。
。ㄋ模﹥r值觀的導向作用
教師:當我們作為目擊者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說出事實真相。但是也有少數人選擇了沉默。譬如(幻燈片出示材料)。問題1:對于目擊者的沉默,你是怎么看的
學生:請3位同學討論,發(fā)言。
教師: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對這種沉默予以譴責,那么,我們以前學過,社會意識背后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在譴責之前似乎應當看看他們沉默的原因。(幻燈片出示材料)。問題2:現在該如何對待目擊者的沉默
學生:請3位同學討論,發(fā)言。
教師:引導到同情的立場上,但絕對不提倡學習和效仿。問題3:目擊者的沉默,誰之過
學生:討論。
教師:這是事發(fā)校方的錯誤。為什么你認為他是錯的
學生:討論。這是把正義公平真相生命屈從于面子。
教師:當某人認為正義公平真相的價值比面子形象等要高的時候,他會選擇說出事實,不再沉默,反之,則會低調處理不做解釋。這就涉及到了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先找出價值觀的含義。
學生:劃出價值觀的含義。
教師: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一個反作用。由于價值觀是人的價值觀,所以這個反作用是通過影響人而完成的。因此,我們著重要探討的是價值觀對人的影響。剛才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已經看出了,價值觀會影響人們對某些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從而影響改造世界的活動。這是第一方面。
學生:劃出“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教師:正義公平真相生命高于面子,這其實說明在人的一生當中,有些東西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可回避不可丟棄的,像就讀書人而言,知識氣節(jié)人格等也是無法回避和丟棄的,(出示材料)講述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導向作用。
學生:劃出“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導向作用”。
教師:歸納原理方法論。
。ㄎ澹┛偨Y
三、板書設計
四、作業(yè)
《課時訓練》第十二課第一框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地位與作用本單元前一課時講述了面對挫折,人們的不同態(tài)度。初步認識到應該具有迎難而上,勇于戰(zhàn)勝挫折的品質。那么如何培養(yǎng)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單元學習的目的與落腳點。因此,經受挫折的考驗是本單元的重點。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學習知道:不畏挫折,開拓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可以在學習及生活中培養(yǎng),并初步掌握培養(yǎng)這種品質的幾種途徑和方法。能力目標:能夠將學習的這些鍛煉方法轉化成一種觀念并付諸于實踐,從這些方面努力,實現“知”向“行”的轉變。在生活、學習中,逐漸形成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認識在不畏挫折,開拓進取心理品質方面進行鍛煉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戰(zhàn)勝挫折后能產生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并意識到這種品質在當今社會極為重要。教學重點掌握鍛煉方法:正確認識挫折,敢為天下先,培養(yǎng)高尚志趣,適當轉移目標。
教學難點:
1、敢為天下先
2、情境結合,情感渲染,學生能產生共鳴教學方法榜樣教育、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學、自主探究學習、賞識教育、合作式教學課型講授新課
課時: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素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處理:設問: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效果:通過榜樣教學,感受貝多芬戰(zhàn)勝重大挫折的堅毅。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培養(yǎng)自己不畏挫折,開拓進取的寶貴品質。
2、講授新課
。1)、培養(yǎng)高尚的`志趣
素材: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處理:學生找出支撐貝多芬戰(zhàn)勝挫折的原因。(師歸納:興趣、志向)并引導學生講出做自己喜歡、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覺甜的經歷。效果:認識到培養(yǎng)高尚的志趣,從心理上給了我們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與信心。
(2)、正確認識挫折
素材:周南中學身患癌癥的高考學生顏艷錄像(5分鐘)處理:顏艷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貧困、高考的壓力)效果:引導學生反思我們平時遇到的挫折,比較起顏艷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們平時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動設計:《實話實說》欄目現場采訪
道具:一個無線話筒,一臺學生自制的攝像機(材料:紙盒)處理:設計平時在學習生活常遇到易產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請學生做小記者采訪(采訪6個同學),一個同學扛攝像機。最后教師靈活歸納。
效果:讓學生深層次的領悟,正確認識挫折是戰(zhàn)勝挫折的前提條件。同時正確認識挫折又需要積極、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
。3)、敢為天下先
活動設計一:試一試:把雞蛋豎起來
處理:多媒體打出畫面示意,讓幾個學生親自試一試,想辦法把雞蛋豎起來。教師進行賞識教育。
效果:讓學生體會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敢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這也是戰(zhàn)勝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動設計二:議一議:把木梳賣給和尚有可能嗎
處理:打出直觀的畫面,以討論的方式,為如何把木梳賣給和尚想出招數。鼓勵學生有奇思妙想。教師在此活動中賞識教育與層層啟發(fā)式教育相結合。鼓勵創(chuàng)新意識。(討論3分鐘)
效果:讓學生領略到合作、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走出困境、解決難題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
三、結課
人生中總會遭遇挫折,能不能戰(zhàn)勝挫折關鍵在于有沒有積極、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找到正確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面對挫折能從容應對。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范文3
【自主探究】
1、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怯杏玫模驗樗钦娴摹蛘哒f,‘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哪里在人們認識事物時,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qū)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
2、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使用的真理。隨著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
19世紀,俄國數學家羅巴且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和大于180°。羅巴且夫斯基和黎曼的發(fā)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3、1965年7月以來,人類利用宇宙探測器探測火星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xx年,人類近距離拍攝到火星的表面有許多類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觀測到火星表面的氣溫、氣壓等現象。人類對火星的認識還會發(fā)展嗎為什么
【難點突破】
1、全面理解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一種認識符合客觀對象就是真理,否則就是謬誤。
(2)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最本質的屬性就是客觀性。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按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而絕不能因人而異,或以某些人的主觀需要為轉移。真理的客觀性是任何權勢都抹煞不了的。
。3)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真理不是個人認可的,而是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東西!卑颜胬須w結為多數人公認,仍然是局限于主觀認識范圍以內。某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認人數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4)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應當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社會地位、職業(yè)狀況等如何,只要他的認識和客觀對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2、辨析比較:真理與謬誤
區(qū)別: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錯誤反映,它同真理有著原則的區(qū)別、嚴格的界限,二者涇渭分明,互相對立,不能混淆。
聯系:真理與謬誤之間又具有統(tǒng)一的一面。
。1)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互為前提。沒有謬誤作比較,就無所謂真理;沒有真理作比較,也就無所謂謬誤。事實上,在人的認識過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無謬誤。任何人,包括偉人在內,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錯誤的發(fā)生。
。2)真理與謬誤相互轉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有它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和條件,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另一方面,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轉化。謬誤之所以發(fā)生,往往是因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條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論題適用的范圍,恢復它存在的條件,謬誤就會轉化為真理。謬誤向真理轉化的另一種含義是指人們可以從錯誤認識中引出真理性的認識,錯誤認識成為正確認識的先導。
【思維拓展】
1、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1)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里的人是指“單個人”,單個人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制約,在一定時期內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只能達到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階段。就每個人來說,就認識的每一次實現而言,認識是有限的。
。2)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這里的人指的是“人類”,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能夠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認識。就整個人類的無限發(fā)展和人類認識不斷前進的歷史趨勢而言,認識又是無限的。
2、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
。1)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科學理論是真理性認識的系統(tǒng)化。認識和理論都有正確的成分,但又含有非科學的因素。真理、科學理論則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觀本質。
(2)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來源于實踐,都是主觀性的東西,都統(tǒng)一于實踐,都應該接受實踐的檢驗。它們的內容都是客觀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們的形式都是主觀的?茖W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屬于人們的認識范疇。
【熱點問題鏈接】
xx年10月28日,由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fā)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在英國《自然》雜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fā)布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tài)性圖譜,同時也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在基因研究技術手段上的收獲。
“千人基因組計劃”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于xx年啟動,旨在繪制迄今最詳盡、最有醫(yī)學應用價值的人類基因多態(tài)性圖譜,F在報告的是該計劃第一階段的分析成果。這一成果在醫(yī)學等領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比如通過參照圖譜,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變種。它標志著人類基因研究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新階段。
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附:參考答案
【自主探究】
1、詹姆士關于真理含義的理解是錯誤的,是一種實用主義真理觀。只有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認識才能夠被稱為真理。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罢胬砻媲叭巳似降取笔钦_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權力、地位等)為轉移。
2、歐幾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條件的。隨著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的范圍和過程來說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超出了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也會成謬誤。所以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我們不用怕犯錯誤,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
3、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必將隨著社會實踐發(fā)展、隨著認識工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fā)展,從而對火星獲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熱點問題鏈接】
。1)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美、英等國科研機構發(fā)起的大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千人基因組計劃”,并進行人類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未來獲得真理,使主觀符合客觀。
。2)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對人類基因的正確認識必然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體育教學設計05-13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03-12
中學化學的教學設計02-22
中學化學教學設計06-09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02-06
中學心理健康教學設計12-21
中學地理資源教學設計范文09-12
中學生心理教育教學設計02-10
中學體育信息化教學設計05-17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11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