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麻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麻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內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態(tài)、動作體會愛的偉大,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愛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ㄈ┻M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著重理解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的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ㄒ唬┙處煘閷W生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
(這篇課文圍繞麻雀描寫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大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事情。)
。ǘ⿲W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3自然段,讓學生想一想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
。ㄕn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開始。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突然放慢了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這時,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因為是獵狗,所以,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自然會對野物有著特殊的敏感,為學生理解后面的課文中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礎。
。ê孟裥岬搅饲懊嬗惺裁匆拔镏械囊拔镏傅氖切÷槿浮P岬囊馑际锹,用鼻子辨別氣味。)
教師可以補充解釋嗅,一般習慣用在動物身上。比如,狗、貓等。
3.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用筆在書上畫下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
。á傥铱吹竭@樣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②描寫小麻雀動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③描寫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4.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要讓學生說一說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á僖恢恍÷槿复舸舻卣驹诘厣现械拇舸舻厥撬腊,發(fā)愣的意思。②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意思。③從對小麻雀兩個動作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只剛剛出生,沒有見過世面和風雨,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從樹上掉下來,站在地上是呆呆地,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④從對小麻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的外形描寫中,進一步可以看出這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顯然的意思。)
5.小結第一段的學習,過渡到第二段。
小結: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從樹上掉下來。
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
面對這樣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現在,大獵狗發(fā)現了小麻雀,預示著什么?小麻雀的命運將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Φ谝粋問題,大部分學生會回答:如果是我,我會想,小麻雀多可憐呀!它離開媽媽和伙伴,一定很著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樹上幫它回到媽媽身邊,F在,大獵狗發(fā)現了小麻雀,就預示著小麻雀的危險來了。)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里哪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在課文里畫出來。
。ㄐ÷槿傅奈kU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2.從獵狗的表現中,你覺得此時的這只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怎樣的敵人?
(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樣的表現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強大百倍的敵人。)
3.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里用了一個什么詞表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
。ó敨C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里用突然一詞表明老麻雀的到來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
4.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并提出問題: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落地?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絕望地尖叫是什么樣?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á僭谶@兩句話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塊石頭。②因為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時迅猛、落在地上堅定,表現出老麻雀在兇猛的龐然大物獵狗面前的果敢、勇氣和膽量。③絕望是沒有一點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的樣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來,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來捍衛(wèi)自己的孩子。說明老麻雀除了憤怒,還有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懼怕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師做過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兒,而面對的卻是一個龐大的怪物,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表現的。然后,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學習要求和問題。
讓學生劃出表示老麻雀動作的詞句。
(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它渾身發(fā)抖了,發(fā)出嘶啞的聲音。老麻雀為什么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ㄒ驗槔下槿冈邶嫶蟮墨C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保衛(wèi)自己和幼兒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fā)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憤怒,表現出決不畏縮,所以,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ūM管在獵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只顧自己的安全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拯救孩子準備進行殊死的決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
6.教師小結重點段的學習。
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點段。講述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高尚的母愛。作者含蓄地點出了這一點,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ㄋ模⿲W習課文第三段。
1.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6、7自然段,提出問題: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
。ǐC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表現。)
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ㄒ驗槲冶焕下槿腹、堅定的行動和奮不顧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動,也由于愛憐之心的驅使,所以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ㄎ澹┛偨Y全文。
《麻雀》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熱愛幼小和偉大的母愛精神。
《麻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0個,掌握“無可奈何”“扎煞”“拯救”等詞語的意思。
2、四人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老師對重點段落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學生四人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難點是通過老師對重點段落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方法:
以讀帶講。
四、教學時數:
兩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請同學們翻到60頁,看到下面這有一幅圖,里面有一種小動物是什么?對的,就是麻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麻雀這篇課文,那請聰明的孩子知道麻雀的英文單詞 師板書:13麻雀 Sparrow
二、初讀課文
1、四人組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師板書:發(fā)生經過結果 學生在題目處做筆記。
2、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出現的角色。
4人組分別找出,老師用簡筆畫畫出我獵狗老麻雀小麻雀 從課文角色出發(fā),講講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生回答后老師板書。
3、生字詞展示。
學生展示,包括讀,組詞,注意的字。 師生交流。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語基中的一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知。
1、學習第一部分
A找出文中獵狗發(fā)現小麻雀的動作并用三角形打記。 學生指出,師生交流。
B來看下小麻雀是什么樣子的,并用波浪線打記。 請一位聲音最美的學生讀出來。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小麻雀:弱小無助
C分析獵狗的樣子,找出文中描寫獵狗的句子并用單實線打記。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獵狗:靈敏兇惡
2、學習第二部分
A關于老麻雀的重點句子的分析。
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分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找出老麻雀動作的詞語,并用三角形標記。 句子: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石頭似的說明了快、重、來勢兇猛。學生做筆記。 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扎煞是什么樣子?絕望的'叫聲是怎樣的?
提問:讓我們再來感受下這只老麻雀是什么樣子?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老麻雀:勇敢內心強大 B分析老麻雀勇敢的原因。 一種強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 師生交流。
老師強調身份是母親,這是母愛的力量,讓學生做筆記“母愛的力量”并用五角形打記。 C指導背誦喜歡的句子。
老師重點指出第四第五自然段。
3、學習第三部分
從“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人:善于觀察富有愛心
三、主題升華 主題:愛的力量
四、知識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角色任意的一個,你會對老麻雀說什么呢?
五、今日收獲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收獲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麻雀》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要求會認的“蹈、瞪、舔、懊”4個生字。會寫“摔、糾、蹲、扯、蹈、瑩、瞪、舔、懊、禿”等10個字,掌握“糾正、手舞足蹈、綠瑩瑩、懊惱、光禿禿”等詞語。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小麻雀與麻雀媽媽是怎么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都看過不少童話,也一定都喜歡童話。今天,我們一起走入前蘇聯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童話故事《小麻雀》,一起看看小動物的成長會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板書:小麻雀
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錯字,不添不漏字。
A.讀后檢查認讀生字: 檐、脖、摔、糾、蹲、扯、嗓、蹈、瑩、瞪、啄、舔、懊、鼠、禿
B.出示詞語卡片:屋檐 脖子 摔下來 蹲著 扯開 嗓子 手舞足蹈 綠瑩瑩 瞪眼 舔了舔 懊惱 老鼠 光禿禿
開火車讀后全班齊讀。
C.指名讀難讀句。
2、默讀。標出段落序號,整體把握,捋出線索,感受小麻雀成長過程。
A.思考:普季克在成長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找出文中相應的概括性語句,劃出來,讀一讀。
B.根據成長階段分段:
(1—13)小普季克不會飛,對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媽媽的話,不聽媽媽的勸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貓的旁邊,媽媽奮不顧身保護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飛到窗臺上,媽媽的尾巴卻被大花貓咬掉了。
(19)小普季克會飛了,心情既高興又難過。
默讀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1——13自然段。
1、默讀,你從哪里看出普季克天真幼稚,從哪里看出麻雀媽媽的羅嗦,在旁邊備注。
2、指名回答。
師:你從哪里看出麻雀媽媽的羅嗦?
師:是呀,麻雀媽媽可真有點羅嗦,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媽媽這么羅嗦,是為了什么呢?
生試用慈愛的語氣讀媽媽的話語。
3、你從哪里看出普季克的天真幼稚?
學生回答。
a.指名用天真的語氣讀:摔下去會怎么樣呢?
b.指名用幼稚的語氣讀:
樹為什么要搖來搖去呢?樹不搖,風就沒了.....
不對!誰都該有翅膀。我長大了,要讓所有東西都能飛。
c.用好奇的語氣讀:這......這是怎么回事啊?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小時候,或者你的弟弟妹妹,有沒有像普季克一樣提一些可愛可笑的我問題呢?
指名回答。
4、分角色讀小麻雀與媽媽的對話。
四、作業(yè)。
1、書寫生字、生詞。
1、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與理解文章內容,從小麻雀的成長過程中,吸取成長經驗,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小麻雀、麻雀媽媽、大花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讀一讀。
東張西望 手舞足蹈 自作聰明 不聽勸告 驚慌失措 歡天喜地 綠瑩瑩 懊惱 光禿禿
2、導入語。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高爾基的童話《小麻雀》,比較細致地體會一下普季克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麻雀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
二、學習14——18自然段。
1、學生默讀,思考: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險?麻雀媽媽是怎么做的?
2、學生回答。
(1)自作聰明又不聽勸告的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險?
指名讀第十四自然段。
A.出示:(學生齊讀)
普季克不相信媽媽的話。他還不知道,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
B.這只天真幼稚的小麻雀,不知道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還在那里自得其樂呢。
學生讀一讀它自得其樂的句子。
品:手舞足蹈
C.師:普季克掉到窩下邊去了,大花貓正瞪著——
師:如果你是那只大花貓,那綠瑩瑩的眼睛里,透露的是一個怎樣的信息?(充滿了喜悅,啊!可以飽吃一頓了。)
學生嘗試用喜悅的`心情讀句子: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讀。
師:如果你是小麻雀,大花貓綠瑩瑩的大眼睛透露的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呢?(危險!大花貓想吃掉我!)
師:這個時候,普季克的表現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詞。
解釋:驚慌失措
你還有表示心里害怕的詞語嗎?(驚恐萬分,大驚失色)
學生嘗試用驚慌失措的心情讀句子: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讀。
齊讀: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驚慌失措,拼命扇動著翅膀。
(2)普季克遇到了危險了,麻雀媽媽是怎么做的?
A.齊讀第十五自然段。
B.問:讀完后,你覺得這個時候的麻雀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從那些詞語看出來?
自由讀第十五自然段,把體現麻雀媽媽的詞語讀出勇敢無畏的語氣來。
指名讀:媽從樹上撲下來。她把普季克推到一邊,渾身的毛豎起來,張大了嘴巴,雙眼直瞪著大花貓。
把體現麻雀媽媽的詞語讀出勇敢無畏的語氣來。
C.品詞:撲
生齊讀句子。
師:“撲”字除了體現了麻雀媽媽的勇敢無畏,你還讀出了麻雀媽媽的什么心情?
再讀,讀出勇敢無畏與急切的心情。
如果把“撲”字改成“飛”字,同學們讀一讀,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預設)生:“撲”字改成“飛”體現不出麻雀媽媽心中那種急切,為了孩子奮不顧身的深深母愛。
生再讀,讀出勇敢無畏與急切的心情:媽媽從樹上撲下來。
(銜接語:媽媽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普季克,在這緊急時刻,普季克——)
(3)指名讀第十六自然段。
A.普季克又害怕又著急,一下子竟從地上飛了起來,落到了窗臺上。
師:在第十四自然段里,普季克害怕得拼命扇動翅膀,而這里卻加上了著急,它為什么著急?(因為為了它,媽媽正面臨著危險。)
B.出示句子:緊跟著,媽媽也飛了起來,可尾巴上的羽毛卻被撲上來的大花貓咬掉了。不過,她好象一點兒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邊,啄啄他的后腦勺,歡天喜地地問:“怎么樣?怎么樣?”
學生讀后,師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麻雀媽媽的心情?
師:麻雀媽媽真的一點也不在乎嗎?
師:所以“它蹲在普季克身邊,啄啄他的后腦勺”還歡天喜地地問。
體會:歡天喜地
學生嘗試用歡天喜地的語氣讀:“怎么樣?怎么樣?”
師:兩個怎么樣,你體會到了什么?
齊讀一遍句子。
師:麻雀媽媽為什么歡天喜地?(普季克沒有被貓吃了,安全了,并且還會飛了)
C.師生分角色對話。
師:“怎么樣?怎么樣?”
生(普季克):“恩,沒什么!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前面1——13段部分的普季克總是不相信媽媽的話,而現在的普季克是怎樣回答媽媽的?你體會到普季克有什么變化?
生答。
D.普季克和媽媽都安全了,大花貓呢?
品:懊惱
三、學習第十九自然段。
A.出示全段:普季克終于會飛了,他感到十分高興;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
學生齊讀。
B.師讀“普季克終于會飛了”生接“他感到十分高興”師讀“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生接“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
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這段比較好呢?
C.學生自由讀,嘗試讀出高興又有一點難過的語氣。
師:用關聯詞”既......又......“來說一說普季克的心情,好嗎?
D。從“覺得鼻子酸酸的!蹦泱w會到了普季克什么變化?
生答。
四、拓展:
師:普季克終于會飛了,他感到十分高興;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于是,小麻雀張開翅膀,繞著屋檐飛了兩圈,突然,覺得有一些話想對媽媽說......
小麻雀想對媽媽說什么呢?請大家動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課。
小普季克小時候是那么天真幼稚,就好象同學們小時候一樣,什么都好奇又自以為是,不聽媽媽告誡,但是有一天小普季克終于長大一點了,知道許多不明白的事情總得一樣一樣學,還能體察到媽媽的愛,希望同學們也快一點長大,細心體會爸爸媽媽給自己的愛,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爸爸媽媽。
六、作業(yè)超市:(任選其中一題)
1、你和爸爸媽媽發(fā)生過爭執(zhí)嗎?寫一寫或與同學們說一說爭執(zhí)的原因、經過、結果。
2、用心讀幾遍《小麻雀》,看自己還能讀出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學習用愛的眼光對待爸爸媽媽的羅嗦,看看自己的心情會有什么變化,把自己的心情變化寫下來。
《麻雀》教學設計4
(一)理解課文的內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態(tài)、動作體會愛的偉大,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愛的力量。
。ǘ┯懈星榈乩首x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ㄈ┻M一步學習、掌握詳細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著重理解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詳細的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ㄒ唬┙處煘閷W生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
。ㄟ@篇課文圍繞麻雀描寫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大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事情。)
。ǘ⿲W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3自然段,讓學生想一想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
。ㄕn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開始。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突然放慢了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這時,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似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因為是獵狗,所以,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自然會對野物有著特殊的敏感,為學生理解后面的課文中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根底。
。ê盟菩岬搅饲懊嬗惺裁匆拔镏械囊拔镏傅氖切÷槿浮P岬囊馑际锹,用鼻子區(qū)分氣味。)
教師可以補充解釋嗅,一般習慣用在動物身上。比方,狗、貓等。
3、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用筆在書上畫下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這樣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清楚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②描寫小麻雀動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
、勖鑼懶÷槿竿庑蔚木渥樱核旖悄埸S,頭上長著絨毛)
4、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要讓學生說一說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á僖恢恍÷槿复舸舻卣驹诘厣现械拇舸舻厥撬腊,發(fā)呆的意思。
、跓o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是沒有任何方法的意思。
、蹚膶π÷槿竷蓚動作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只剛剛出生,沒有見過世面和風雨,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從樹上掉下來,站在地上是呆呆地,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
、軓膶π÷槿缸旖悄埸S,頭上長著絨毛的外形描寫中,進一步可以看出這清楚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清楚是明明、顯然的意思。)
5、小結第一段的'學習,過渡到第二段。
小結: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從樹上掉下來。
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 面對這樣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現在,大獵狗發(fā)現了小麻雀,預示著什么?小麻雀的命運將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Φ谝粋問題,大局部學生會答復:如果是我,我會想,小麻雀多可憐呀!它離開媽媽和伙伴,一定很著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樹上幫它回到媽媽身邊,F在,大獵狗發(fā)現了小麻雀,就預示著小麻雀的危險來了。)
。ㄈ⿲W習課文第二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里哪句話說明了這種危險,在課文里畫出來。
(小麻雀的危險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2、從獵狗的表現中,你覺得此時的這只清楚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怎樣的敵人?
(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樣的表現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強大百倍的敵人。)
3、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里用了一個什么詞說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
。ó敨C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里用突然一詞說明老麻雀的到來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
4、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并提出問題: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落地?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絕望地尖叫是什么樣?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á僭谶@兩句話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塊石頭。
、谝驗槔下槿笍臉渖巷w下來時迅猛、落在地上堅決,表現出老麻雀在兇猛的龐然大物獵狗面前的果敢、勇氣和膽量。
、劢^望是沒有一點希望的意思。
、芾下槿冈菲鹑淼挠鹈,絕望地尖叫著的樣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來,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來保衛(wèi)自己的孩子。說明老麻雀除了憤怒,還有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懼怕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師做過渡:老麻雀想拼命自己的幼兒,而面對的卻是一個龐大的怪物,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表現的。然后,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學習要求和問題。
讓學生劃出表示老麻雀動作的詞句。
(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它渾身發(fā)抖了,發(fā)出嘶啞的聲音。老麻雀為什么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因為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保衛(wèi)自己和幼兒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fā)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憤怒,表現出決不畏縮,所以,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ūM管在獵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只顧自己的平安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孩子準備進展殊死的決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
6、教師小結重點段的學習。
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點段。講述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高尚的母愛。作者含蓄地點出了這一點,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ㄋ模⿲W習課文第三段。
1、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6、7自然段,提出問題: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
。ǐC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表現。)
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因為我被老麻雀果敢、堅決的行動和奮不顧身、幼小的精神所感動,也由于愛憐之心的驅使,所以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ㄎ澹┛偨Y全文。
《麻雀》教學設計5
《麻雀》是第三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學習《麻雀》一課,著重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發(fā)出熱愛生活,懂得母愛的偉大和愛護弱小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同時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自主學習及創(chuàng)新精神。
葉圣陶先生說過: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
教學該文時,以讀為本,牢牢抓住初、細、精、熟四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讀入手細品悟,引發(fā)思考。
一、初讀鋪面,形成表象
先通過提問式談話審題激趣,導入新課:課文寫了哪幾樣動物,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這樣設置懸念,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邊聽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書,掌握這些生字的讀音和寫法;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最后,讓學生用一兩句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即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通過讀,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讀對一些有較深含義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細讀理脈,整體感知
在學生初步感知老麻雀的形象后,再要求學生讀,進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脈絡:把詞語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節(jié)放到全篇中,從整體入手,作準確的理解。在每一個自然段讀完后想一想,這一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幾個方面說的全文讀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說了什么是從幾個方面說的。通過這種細細的品讀,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并在頭腦中形成如下感知:我發(fā)現可憐的小麻雀獵狗威脅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獵狗走開。最后,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形成的脈絡,簡述全文的主要內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讀入境,品味神韻
學生僅僅理清文章的脈絡還不用算讀懂這篇課文,還要指導學生精讀文章的有關章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怎樣把老麻雀與獵狗搏斗的經過寫具體,真實地表達親子、母愛是無與倫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先小結第一段并過度: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風吹到地上,一只獵狗慢慢地走近,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小麻雀正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樣出現的,怎樣跟龐大的獵狗搏斗的呢?以此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接著,讓學生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思考上面的`問題;再讓學生自由朗讀,按習題2(投影出示:找出課文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提出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的要求和例子,邊讀,邊畫,邊思,并反復讀有關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廣泛收集,發(fā)現材料,再通過匯報有關句子,集體議論,解決習題2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掌發(fā)現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后分四人小組進行讀,思,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全體學生直接參與,并進行互相比較,加以綜合。然后進行匯報:通過自問自答、互問互答的方式進行匯報交流,相互啟發(fā),深入探究老麻雀保護幼兒的急切心情和敢于與敵人作殊死搏斗的無畏氣概,進而領悟親子、母愛力量的強大,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動發(fā)現,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
四、熟讀悟道,暢談啟迪
麻雀,是一種多么不起眼的小動物?烧l又會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動物對自己的孩子竟蘊藏著深深地愛!讓學生反復熟讀全文之后,分別在各自的頭腦中形成偉大的麻雀的形象。然后,暢談自己的感受,得到學生對麻雀內在神韻領悟情況的反饋后,再查漏補缺,對癥下藥,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會讀、讀懂,并從中得到教育。
《麻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交流以、引用舊知、再現識字等方式,達到會識字、會寫字、會讀文的目的。
3.讓學生初步感知“與眾不同”的內涵,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寫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利用多種方法識字,掌握識字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鶗兊漠。請?課件出示)你你看到了什么?注意喲,它變了!(課件出示)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很多只鳥又可能說成是——(一群)我們可以說一群雞,還可以說一群什么?(生回答)
2.指導書寫“群”。學生自己寫兩個“群”。評價寫字。
3.再來看這幅畫(課件播放)你又發(fā)現什么了?能用一詞來形容這只小麻雀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的麻雀》,伸出手跟隨老師一起來寫題目。
二、讀文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請同學聽準字音。
2.你們以前都是怎樣識字的?學生說識字的方法,師板書。
3.學生運用以前的識字方法自己讀文識字。
4.出示生字。指名帶領拼音領讀。
5.去掉拼音,搶讀生字。
6.老師介紹生活識字方法。
7.學生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認識的生字,交流識字的方法。
8.全班交流識字。
(1)“毫”聯系生活識記。
(2)猜謎語,識記“刮”(教師邊講邊畫漢字的演變(圖)。指導書寫“刮”字。學生書寫并互相評價。
(3)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譴”。同時,復習形聲字的兒歌。
(4)由學生自由介紹“妨、礙、繼、續(xù)”
9.“開火車”讀詞語。
三、回文識字,指導朗讀
1.自由朗讀全文。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指導朗讀“麻雀們說:“我們都迎風站立……和我們站得相反?”
(1)你知道麻雀們說這些話時是什么心情嗎?
(2)指名用生氣讀這句話。
(3)學習“?”。聯系《標點符號的爭吵》一文指導朗讀。
(4)學生練讀——指名讀。
4.指導朗讀:“我喜歡這樣,我并沒有妨礙你們呀!”小麻雀說。
(1)指名讀這句話。
(2)聯系《標點符號的爭吵》一文,指導讀好感嘆號。
(3)你知道小麻雀對待這件事是什么態(tài)度嗎?
(4)指名回答并朗讀。
5.指導朗讀:麻雀們一致譴責道:“和我們大家……家伙!”
(1)能讀出批評的'語氣嗎?
(2)在這句話中哪個詞是批評的意思?
(3)學習“責”。指導書寫。交流識記方法。組詞。學生書寫。
6.分角色朗讀這三句話。
7.指導朗讀:小麻雀大叫道:“貓來了!貓來了!快逃!”
(1)出示插圖,觀看感知中。
(2)老師引讀。
(3)小麻雀此時的心情怎樣?
(4)全班齊讀。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就是這群麻雀中的一員,你想對小麻雀說什么?
2.總結:是啊,這小麻雀雖然與眾不同,和大家不一致,但是它的心地是善良的,在關鍵時刻它救了大家一命。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出示兒歌,學生再認。
《麻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分辨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課文脈絡。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領悟將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重點:
分辨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領悟將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
揭示題目和作者。
二、用四格漫畫梳理主要內容
出示ppt,看大屏幕,齊讀:很多篇幅較短的故事、文章,都可以分成四幅畫。我們稱之為“四格漫畫”。
1.出示拔蘿卜故事圖畫,請學生根據四格漫畫所畫的內容,簡要說說發(fā)生的事情。
1)出示第一幅圖,指名說畫了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指名說說畫了什么,提示說出最重要的信息。
3)出示第三幅圖,指名說說畫了什么
4)出示第四幅圖,指名說說畫了什么
開始:一個農民準備拔蘿卜。
發(fā)展:他想拔出那個最大的蘿卜,無論他怎么使勁也拔不動。
高潮:他的妻子和女兒來幫忙了。他們終于把蘿卜拔出來了。
結局:他們把這個蘿卜做成了湯,足足喝了一年。
2.同桌互說,自己看著這四幅圖把故事大致說下來。
3.引導、梳理、歸納故事一般內在發(fā)展邏輯順序:起因、經過、高潮、結局。
4.遷移方法,試著把課文中的故事轉化為四格漫畫。要求不畫畫,用簡單的文字表述,寫下來心中所想的四幅圖的內容。
集體交流。用四格漫畫的形式說故事內容。
請四位同學上臺讀自己寫的部分。評價引導語言要簡潔,要從開始、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畫面去說。
3、感知課文詳略分布。學習高潮部分。
學生自由讀,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次, 高潮部分主要是哪個自然段?(4、5自然段)
3.師出示課文內容文字版的四格漫畫,然后做文字版的四格漫畫出示。
引導學生發(fā)現高潮部分是最詳細的部分。
發(fā)現了什么?(高潮部分內容最多,最具體)除此之外還發(fā)現什么?還有發(fā)現嗎?(開始、結束部分比較短)
4.品高潮:
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潮部分最具體,我們來研究一下。寫具體一般來說要寫麻雀的哪些方面?
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哪個最難寫?(語言和心理)哪個沒有寫?(語言)
a.學生默讀高潮部分,找出還有哪個沒有寫?(語言、心理)
b.學生自由讀高潮部分,關注動作、神態(tài)。
C.背臨高潮。盡可能把剛才讀到的4、5段的內容寫出來。這段話一共164個字,要求你大致和原文一樣,快寫。
d.對照課文再讀?纯醋约郝┑袅四男┚收Z句。
出示第一句,有沒有遺漏。
、冽R讀“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請問它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剛才沒有寫的請舉手。
再讀。從這個比喻里你可以讀出什么?(讀出勇氣、堅定)還讀出什么?(保護孩子的決心)“像石頭落下”是怎么落下?(速度快)這個比喻蠻有意思的。
、凇敖^望地尖叫著”“嘶啞的聲音”,這兩個詞全忘了請舉手,忘了其中一個請舉手。忘掉寫很可惜。
齊讀所在段落。上下聯系,讀出什么?從聲音的變化里讀出什么了?
。ɡ下槿妇o張、害怕,襯托了獵狗的龐大和可怕)
從“絕望地尖叫”和“嘶啞的聲音”,感受到什么?
③“扎煞”“渾身發(fā)抖”“呆立”這三個詞都是動詞,找出難以理解的一個:扎煞,什么意思?羽毛豎起來。為什么百度上難找到這樣的圖片?(時間短、很少做這個動作)下面兩個動作也是這樣。
結合學生背臨高潮情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明白:精彩語句不能少!
e.聯系上下文,思考麻雀的心理活動,寫一到兩處:
、俪鍪绢}目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它心想:“………………………? 。”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墒且驗榫o張,它渾身發(fā)抖了,
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心想:“……………… !
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它心想:“……………… 。”
、诩w交流。每一處請三個同學讀讀自己所寫的內容,學生各選出一位寫得最好的上臺讀。
f.屠格涅夫有這個能力,為什么選擇不寫心理活動?(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推測嗎?(動作可以讓我們產生聯想)三個動作全寫了請舉手。兩個?一個?一個都沒用上的請舉手。這三個動詞很重要。
六、總結課堂
其實你們的想法都對,給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看,故事有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寫清楚高潮,就是圍繞神態(tài)、動作來寫,當神態(tài)、動作寫得足夠精彩,寫心理活動就顯得多此一舉了,語言描寫就更不合時宜了。
《麻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繼續(xù)練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從對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寫中,體會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難點:
感受老麻雀表現出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老麻雀、小麻雀、獵狗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有一次,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帶著自己的獵狗去打獵,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獵狗發(fā)現了一只小麻雀。獵狗走近小麻雀,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當獵狗就要吞掉小麻雀時,你能想象可能出現的情形嗎?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事情到底怎樣了?
二、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文,找出描寫小麻雀和獵狗的語句,并用一個合適的詞語概括出它們的特點。
。1)自讀全文;
。2)找句子;
。3)說特點:小麻雀——無助、弱;獵狗——兇猛。
2、指導朗讀描寫小麻雀的語句。
3、出示口語練習:
。1)這是一只弱小的麻雀,它()。
(2)多么兇猛的獵狗啊,它()。
4、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和動作的句子。
。1)合作學習,運用“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讀
懂句子;
。2)各小組匯報學習效果;
。3)釋疑解惑,全班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4)指導感情朗讀4——5自然段。
5、齊讀6——7自然段,面對如此勇敢的老麻雀,獵狗有什么反
應?“我”又是怎樣做的?
三、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出示《麻雀》原文結尾段:
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敬之情的,我想,愛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強大。只有她,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
2、談談自己對這只老麻雀的感受。
3、作業(yè):用“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作為開頭寫一段贊美
老麻雀的話。
板書設計:
麻雀
愛的力量、親子之情
獵狗圖片、老麻雀圖片、小麻雀圖片
《麻雀》教學設計9
課時安排:本課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導學設計:
一、測評:
1、聽寫上節(jié)學過的生字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導入談話,板書課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你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你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3、你有什么感悟?
四、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參與討論,摘記學生的主要討論內容。
五、檢測:
1、課文分幾段?寫出每段的意思。
2、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六、質疑: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仔細從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小結:
1、本課通過對小麻雀的外形、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體現了小麻雀的弱小無助、可愛又可憐,令人感受到小麻雀當時所處的危險環(huán)境,真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課文中表達了老麻雀對小麻雀無限的愛,是一種崇高的偉大的親子之情。你能說說自己的深刻感受嗎?
八、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設計:
麻雀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3、你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你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搖撼、無可奈何、身軀、拯救、幼兒、渾身、搏斗、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繼續(xù)練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從對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寫中,體會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重點難點:
根據課文特點,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學習方法:自讀感悟。
《麻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生活當中要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時刻提高警惕,注意危險的出現,善于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品質
3、初步了解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重點:識記本課的生字
難點:理解課文
關鍵:認字、識字
課時:2課時
教具:課件、卡片
學具:教材等
相關知識點:對麻雀的一些了解 教學突破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認識它嗎?(出示一只小麻雀的.圖片)大家看它與普通的麻雀沒什么兩樣,其實啊,這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呢!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2、議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責、絲、刮、悄、救。
2、把生字卡分給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生字。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對于合作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習小組給予表揚,獎勵果實。
四、指導朗讀培養(yǎng)語感。
1、老師讀課文。
2、教師領讀。
3、指名讀。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練習。一字開花。
六、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板書設計:與眾不同的麻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開火車讀下列詞語。 絲毫、妨礙、繼續(xù)、人群、刮目相看、七嘴八舌、耳目一新、與眾不同。
二、導語: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從課文中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它與眾不同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讀對話,注意讀出人物語氣。
1、麻雀們說:“我們全都是迎風站立,為什么你跟我們相反?”
2、小麻雀說:“我喜歡這樣,我并沒有防礙你們呀!”
3、麻雀們譴責道:“和我們大家不一樣,你真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4、小麻雀大叫道:“貓來了!貓來了!快逃!”
四、練習:
1、自己試著說一句帶有這種語氣的句子。
2、同學生們表演課本劇。
五、小結:你們喜歡這只與眾不同的麻雀嗎?學習完這篇課文對你有何啟發(fā)?
六、特色作業(yè)設計:把《與眾不同的麻雀》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與眾不同的麻雀 小麻雀 — 麻雀們站的相反 — 迎風站立 沒有防礙 — 譴責
《麻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讀,學會根據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體會麻雀的不幸遭遇與堅強不屈的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麻雀這種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品質,受到鼓勵,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難點:體會麻雀的不幸遭遇與堅強不屈的精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小鳥嗎?它們有什么特點?
2.出示圖片:小鳥圖片,提問:你們喜歡小鳥嗎?小鳥有哪些特點?
3.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著朗讀,然后提問:你們能聽懂課文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和詞語。
2.學生交流自學情況,教師指導重點詞語的寫法。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匯報。
三、學習重點內容
1.出示課文圖片,讓學生觀察小鳥的生活。
2.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跟讀,體會麻雀的不幸遭遇。
3.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并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五、課堂總結
1.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
2.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3.讓學生展示自己在本課中學到的知識和能力。
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圖片和錄音的導入,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和詞語,幫助學生掌握生字和詞語的寫法,并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自學情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重點內容時,我通過圖片和錄音讓學生觀察小鳥的生活,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體會麻雀的不幸遭遇與堅強不屈的精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課堂總結時,我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在本課中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麻雀》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麻雀》按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展開敘述,寫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獵狗攻擊一只小麻雀,小麻雀危在旦夕,經過之老麻雀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地保護幼兒,結果獵狗被老麻雀的勇氣震撼而退縮。作者細致入微地觀察,捕捉了許多細節(jié),加上自己的想象,把這些內容清晰而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用詞準確傳神,寥寥數筆便能勾勒出對象的特征。例如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把小麻雀弱小、無助的樣子描寫得生動而傳神,讓人心生憐惜。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一只經驗老到而機警的獵狗便躍然紙上。
課后習題直接指向單元要素。第一題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知道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并懂得這樣把握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就能把一件事情了解清楚。第二題重在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把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課文插圖插圖呈現了獵狗與麻雀相遇時的情景。故事中獵狗和小麻雀的形象都在那細致入微的動作、神態(tài)中體現,可借助插圖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合理地外形、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書寫13個生字。
2.理解詞語“扎煞、拯救、嘶啞、無可奈何”等詞語。
(二)能力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能試著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三方面把一件事說清楚。
2.重點研讀第一-三自然段,知道作者是怎么把事情的起因寫清楚的。
(三)情感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小麻雀的弱小與無助,獵狗的強大。
三、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當堂練筆本
老師:準備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n前談話
1.猜謎游戲。
。1)出示謎語:大哥會跳不會走,二哥一叫天將曉,三哥愛織百花扇,四哥水中把船搖。(打四種動物)
(2)出示“麻雀”圖片:你們見過麻雀嗎?你在哪兒見過?(出示麻雀資料:麻雀是雀科雀屬的鳥類,雌雄同色,喜歡群居,種群生命力極強,是中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鳥類。我們通常所說的麻雀就是樹麻雀,體長13-15厘米。)
(3)小結: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小鳥。經常營巢于人類的房屋處,在野外呢,多筑巢與樹洞中。通常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是它們最喜愛的筑巢地點。
。ǘ⿲胄抡n
1.課前,我們認識了麻雀,知道了這是一種普通常見的鳥類?删褪沁@樣平凡的不起眼的小麻雀,卻有一個很特別的故事,曾經使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身受震撼。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16麻雀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這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第1課,(出示篇章頁)本單元的篇章頁上對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學習要求呢?引導學生讀懂并發(fā)現“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并學著把一件事寫清楚!苯酉聛恚覀兙鸵黄鹑プx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個故事寫清楚的。
2.出示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把你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難讀的詞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你。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詞語,正確認讀
嗅無可奈何挓挲龐大拯救巢
(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嗅”“龐大”“拯救”的意思,圖片理解“挓挲”,知道書寫“嗅”“巢”)
4.梳理內容
。1)課文講了哪幾個動物?(根據回答板貼:小麻雀老麻雀獵狗)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小麻雀身上發(fā)生了什么?課文中哪幾個段落寫了這部分內容?(1—3段)大家默讀1—3段,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的內容?
預設:一只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有只獵狗看見了,想去咬它。(隨機板書:掉咬)引導概括板貼:起因
(2)老麻雀看見了,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到相關段落,默讀概括
(3)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找到相關段落,默讀概括
引導概括并板書:救經過
后退結果
。4)看著板書,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這個故事說清楚呢?(同桌說——指名說)
。5)小結:像這樣正確把握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把一件事說清楚。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嘗試著運用這種方法。
(三)品讀起因,學習寫法
1.那作者又是怎么把事情的起因寫清楚的呢?讓我們趕快讀一讀課文的起因部分,你一定會有所發(fā)現。
2.交流:作者是怎么把事情的起因寫清楚的?
先看看第一段中,作者寫清楚了什么?引導板貼:時間地點
接著,作者還介紹了什么?引導板貼:人物
3.那作者又是怎么把人物介紹清楚的呢?根據學生交流順序,隨機學習。
預設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1)“分明”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肯定?預設: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2)剛出生不久的雛,它可能還不會……還不會……因為它是在是太小了。
。3)作者抓住了小麻雀的外形描寫,把小麻雀的弱小寫清楚了。(板貼:外形)
(4)朗讀句子
預設二: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
。1)“呆呆地”是什么意思?小麻雀呆呆地在想什么?
。2)“無可奈何”什么意思?(……無畏的掙扎)小麻雀想干什么?
(3)想飛卻飛不起來,它的心里害怕極了,可它太小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危險一步步逼近。作者抓住了小麻雀的神態(tài)進行描寫,把小麻雀的可憐寫清楚了。(板貼:神態(tài))
預設三: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1)獵狗想干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呢?“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這些動詞,分明是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只怎樣的獵狗?
。2)作者抓住獵狗的動作把獵狗的狡猾、強大寫清楚了。(板貼:動作)
4.小結:當這樣一只弱小的麻雀遇到這樣一只有經驗的獵狗,結局已不難預料。但課文的結尾卻和我們預料的截然相反,其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這便是故事的經過部分,我們下節(jié)課會繼續(xù)學習。
。ㄋ模┻\用寫法,嘗試練筆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在起因部分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重點抓住外形、動作、神態(tài)把人物的特點介紹清楚,為下文做好鋪墊。接下來,我們也嘗試著用這種方法把一件事的起因寫清楚。
2.(出示三幅圖)現在,請同學們再看看這三幅圖,你能不能根據圖意,寫一寫這個故事的起因呢?(練筆、講評、展示)
。ㄓ谜古_展示下學生作品,讓學生評一評小作者是否介紹清楚了時間、地點、人物等。有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可以供大家學習?)
附板書:
《麻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掌握所學新詞。
2、了解文章是怎樣按照事物的發(fā)展順序寫的。
3、讀懂課文內容,從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動人故事中,懂得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中的關鍵詞,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學·導和諧發(fā)展教學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誘導入課
師:麻雀對于同學們來說是一種很常見、很普通的鳥。它沒有漂亮的外衣,沒有動聽的歌喉,平時不會有人愿意多看它幾眼。然而,在這普普通通的鳥的身上,有著一種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精神,卻很少有人發(fā)現。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卻發(fā)現了它,他筆下的那只麻雀它不僅戰(zhàn)勝了龐大的獵狗,更是深深地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今天,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屠格涅夫回到故事發(fā)生的地方。 (板書課題)
二、誘導試學
1、聽老師配樂范讀課文。(課件)
思考:課文有幾個角色,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課件:獵狗、小麻雀、老麻雀
2、課件出示試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掃清障礙。 (2)劃出生字詞,查工具書理解生詞。
檢測自學情況:
(1)指讀生字,并說說讀字音時有哪些需要注意
嗅、撼、奈、絨、軀、拯、幼、渾、啞、搏、龐、愣
(2)注意訂正以下字的讀音:(教師出示兩種讀音,學生進行選擇)
樺 huà( √ ) 拯 chěng ( )
huá ( ) zhěng ( √ )
(3)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詞義:搖撼、扎煞、絕望、拯救、龐大、安然、無可奈何等。
學生試學:(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幾個角色?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根據課后的提示把課文分成三段。
學生分段。 反饋分段情況: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走在林陰路上,獵狗跑在“我”的前面。
第二段(第2-6自然段):獵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拯救小麻雀。
第三段(第7自然段):“我”喚回獵狗走開了。
三、布置作業(yè)
1、練習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老麻雀、小麻雀、獵狗與獵人之間發(fā)生了一件動人的事。誰來簡單地說說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課件展示)
二、引導探學
(一)第
一、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
一、二自然段。 理解詞語“野物”。
(二)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填空題:這是一只( )的小麻雀。
2、交流:
預設:呆呆的、弱小的、剛出生不久的
理解“無可奈何”。
從哪可以看出剛出生不久?(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3、指導朗讀。讀出小麻雀的無可奈何的感覺。
(三)第四自然段
1、師:就是這樣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弱小的小麻雀,獵狗慢慢地走近它,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時,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一位同學接著讀。
2、以重點詞為切入點:
(1)抓住“像一塊石頭似的”,體會老麻雀急切救自己幼兒的心情。指導讀出這種感覺。(課件展示)
(2)理解“扎煞”(羽毛散亂地豎起),結合插圖上老麻雀的樣子理解。老麻雀豎起羽毛,好像在對獵狗說什么?
(3)理解“絕望”(毫無希望),老麻雀為什么絕望的尖叫?(老麻雀的力量太小,它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四)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劃出老麻雀表現的句子,思考老麻雀在想什么?
2、看課件,圖上有三個角色:獵狗、老麻雀、小麻雀,你想對圖中的誰說什么?
3、老麻雀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種強大的力量是什么?(愛的力量。)
4、指導讀出愛的情感,老麻雀的勇敢、無畏。
三、開導活學
1、課文寫得生動嗎?所以我們要有感情地來朗讀。(自由朗讀);
2、學完課文,你覺得最受感動的.是什么?
小組討論。(作者要贊頌正是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母愛)
3、教師總結:同學們,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這種愛就是世是最偉大的母愛。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人,當他看到這一幕,同樣為之感動!堵槿浮愤x自屠格涅夫的小說《獵人筆記》,在原文的結尾,其實還有這樣一段話:(出示)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敬之情的。我想,愛比死,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蓖瑢W們,世界上無論人或動物都有母愛。
4、同學們,我相信今天,你們對母愛一定有新的體會。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上,寫好后站起來大聲讀出來。
5、小結:心中有愛真好!
四、作業(yè)
1、課下讀一讀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2、以“母愛”為題,寫一篇感想。
板書設計:
13、麻 雀
小麻雀:呆呆地
無可奈何
——弱小、無助
老麻雀:石頭似的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絕望
——勇敢
獵 狗:鋒利的牙齒
龐大
——兇猛
《麻雀》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小樹立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采用游戲和創(chuàng)編歌詞的活動,提高自身的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知識與技能】體會三拍子歌曲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小麻雀》。
【難點】創(chuàng)編歌詞,第三句音準的學唱。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猜謎語來引入課程內容。
謎題:不走光跳,吵吵鬧鬧,吃蟲吃糧,功大過小。
答案:小麻雀。
(二)新課教授
老師設置問題:請同學們描述一下你所見的小麻雀是什么樣的呢?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我們來看看書上所說的小麻雀和我們所認識的小麻雀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
1.欣賞歌曲
老師設置問題:請同學們說說這首歌曲是一個什么樣的情緒?幾幾拍?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非常的歡快,3/4拍。
2.體驗節(jié)拍特點
(1)老師設置動作: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雙手交叉拍打肩膀。帶領學生練習。
(2)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強弱特點。
(3)同桌之間配合完成動作,再次體驗強弱特點。
3.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并跟隨歌曲小聲哼唱。
(2)老師彈奏范唱歌曲,并指出問題所在,帶領同學們再次演唱。
(2)老師再次帶領同學彈唱,指出難點并解決。
(3)最后再次帶上情感演唱一遍。
(4)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歌詞,體會小麻雀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的優(yōu)秀品質。
(三)鞏固提高
老師幫助學生分組,分別創(chuàng)編小貓咪、小青蛙兩種小動物的歌詞,用時五分鐘,之后分組上臺展示。
老師根據學生的展示進行評價。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接觸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非常的可愛,而且創(chuàng)編的歌曲也非常好聽,除了小麻雀,我們還創(chuàng)編出了小花貓、小青蛙等,在課下老師希望同學們還可以創(chuàng)編其他的歌詞。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
五、板書設計
《麻雀》教學設計15
內容標準:
1. 歸納昆蟲、魚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2. 認識常見動物昆蟲、魚類。
3. 觀察昆蟲、魚類實物或標本或觀看多媒體軟件,指認一些主要器官。
4. 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 認識昆蟲類和鳥類,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2. 觀察昆蟲類、鳥類的實物或標本或觀看多媒體軟件,指認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養(yǎng)
1. 培養(yǎng)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2. 學習比較的方法。
3. 學習通過研究代表動物而歸納出該類動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 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交流活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樂于與人合作。
2. 培養(yǎng)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3. 感受動物世界的多樣性。
設計意圖
“蜻蜓與麻雀”是“生物大家族”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本課先從動物不同的運動方式入手,以 “空中飛”的運動方式,把昆蟲(代表動物為“蜻蜓”)與鳥類(代表動物為“麻雀”)兩大動物類群合為一課來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學習的方式,在觀察比較各類動物身體結構的異同的基礎上,歸納出各大類群動物的基本特征。
本課是認識鳥類和昆蟲類動物。主要包括觀察、比較麻雀和蜻蜓的運動器官和外形特征,歸納鳥類、昆蟲類的一般特征,并依此對一些常見動物進行判斷和分類。
教學流程
觀察——提問——觀察——實驗記錄——交流——運用。
重點難點
經歷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等的研究,認識昆蟲類和鳥類,從而歸納出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準備
蜻蜓與麻雀的標本、視頻影片等,其他昆蟲類、鳥類動物的標本、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自然界里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大家知道哪些動物是在天上飛的呢?這些在天上飛的動物是同一類動物嗎?
目的: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引出探究活動的問題。
二、活動一:觀察和比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導入: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飛行,靠的是什么?(答:翅膀)
它們的翅膀一樣嗎?
討論: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引導:我們要通過哪些途徑才能知道它們的翅膀是否一樣?(答:觀察實物或標本)
觀察:各小組領取蜻蜓和麻雀標本,觀察并記錄。
交流:各小組進行匯報與交流。
目的:通過對實物或標本觀察,知道蜻蜒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如果翅膀是光滑,透明,有脈紋,較薄,無骨骼的,就是蜻蜓的,蜻蜓的翅膀應該有兩對;如果翅膀是外披羽毛,較厚實,內有肌肉和骨骼的,就是麻雀的,麻雀只有一對翅膀。
三、活動二:觀察和比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導入: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們的翅膀不同嗎?外形上還有其它不同嗎?
出示蜻蜒和麻雀的圖片。
討論: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么明顯的差別?如何觀察才能科學地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觀察:觀察蜻蜓和麻雀的圖片,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歸納:蜻蜓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下方有三對足,背部有兩對翅膀,頭部有兩只復眼……麻雀的身體分為頭、軀干、尾三部分,軀干上有羽毛,還有一對翅膀和一對足,頭部有喙……
四、活動三:尋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導入:出示鴿子和鸚鵡的標本(或圖片)。也可以另找兩種其他鳥類代替。
問題:你認識這兩種動物嗎?它是蜻蜓的伙伴,還是麻雀的伙伴,為什么?
活動:觀察鴿子或鸚鵡標本,尋找它與麻雀的共同特征。
歸納:鳥類具有共同的特征。
活動:播放《尋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flash課件,在給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戲中了解昆蟲和鳥類的外形特點。
目的:結合分類情況討論兩類動物外形上的共性,認識鳥類和昆蟲類。
五、課堂小結。
【《麻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麻雀》的教學設計06-03
麻雀教學設計03-12
麻雀課文教學設計03-02
《與眾不同的麻雀》教學設計11-17
麻雀教學設計(通用6篇)05-13
《麻雀》教學反思11-25
課文麻雀的教學反思01-01
課文麻雀教學反思01-03
小麻雀教學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