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 推薦度:
-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shè)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shè)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shè)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貪婪、墮落、冉冉、紅燈酒綠、繁弦急管”等詞語;體悟文章的深刻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反復朗讀,讀中領(lǐng)悟文章中心,感知內(nèi)容。培養(yǎng)合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詞句積累
【教學難點】:
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理解。
【教學方法】:采用對話形式,讀讀、講講、議議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配樂展示多幅行道樹的課件)
教師語:我們每天漫步在街頭,會看到街道兩旁種著許多樹,我們叫它“行道樹”,剛才大家看到的樹,就是行道樹。它是我們熟悉的朋友。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行道樹。(簡評學生的發(fā)言)從同學的介紹中,我們對行道樹有所了解。但行道樹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聽聽它的心理話呢?好,下面讓我們跟著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一起走進行道樹的.內(nèi)心世界,傾聽它的訴說。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由老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初步感受文章內(nèi)容。
2、認讀字詞:讀準加點字的音,并解釋詞語。
3.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以第一人稱說說行道樹是什么樣的一棵樹。(以課文內(nèi)容為依據(jù))
參考示例:我是一棵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我為人們不珍惜我的勞動、不珍愛生存的環(huán)境而憂愁,我為能替人類作貢獻而快樂。
我是一棵無怨無悔的樹!
我是一棵不被別人理解的樹!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樹!
學生可能還可從其他方面來說,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三、生成探究,品味語言
1.師:同學們對文章已經(jīng)有了整體的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還要深入理解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具體探究。
2.學生配樂朗讀,然后同學們以四人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每組派代表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
、佟斑@無疑是一種墮落”。怎樣理解“墮落”?
、凇拔覀兊拇嬖谥皇且环N悲涼的點綴!睘槭裁凑f是一種“點綴”?
③為什么行道樹之事是神圣的?
、苄械罉涑惺芰四男┩纯啵
、萑绾卫斫狻吧袷サ氖聵I(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藜热煌纯酁槭裁催要選擇這種命運?
、摺白咴诔鞘械娘w塵里,我們是一到憂愁而快樂的樹。”句中的“憂愁”“快樂”矛盾嗎?
、嘈械罉湎笳髁耸裁矗
3.學生交流,進行課堂發(fā)言,教師追問,適當點撥。
四、訴說心理話,反思言行
教師語:聽了行道樹的心聲,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它說。完成下面練習:
。ㄒ唬⒁陨街械臉涞纳矸,對行道樹說點心理話。
(二)、以人類一員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理話。
句式:行道樹,我要對你說……
。ㄏ仍诰毩暠旧蠈懗鰜,同桌位之間交流,準備在班上發(fā)言)
五、拓展延伸,展開聯(lián)想
、佻F(xiàn)實生活中具有像行道樹一樣精神的人嗎?你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诒疚膶δ阌惺裁磫l(fā)?
(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和自己的經(jīng)歷,大膽聯(lián)想,自由發(fā)言)
六、總結(jié)
教師語:同學們,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該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最后,讓我們在《愛的奉獻》中歌頌他們吧!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2
主要內(nèi)容:
第六課《理想》第七課《行道樹》
學習重點:
《理想》
1、學習課文,把握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樹》
1、學習“行道樹”——這無私奉獻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知識講解:
一、基礎(chǔ)知識
1、正確朗讀下列詞語中的劃線字:
蛻變tuì倔強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竊pá詛咒zǔ寂寥liǎo夸耀yào脊梁jǐ貪婪lán怨恨yuàn鬢發(fā)bìn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蛻變——退化倔強——堅強洗濯——洗滌玷污——沾染扒竊——盜竊詛咒——咒罵寂寥——寂寞夸耀——夸贊裝飾——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1)倔強:剛強不屈,固執(zhí)。
。2)玷污:弄臟,污損。多用作比喻。
。3)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的人,現(xiàn)指咒罵。
。4)寂寥:寂靜而空闊。
(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6)行道樹:指種植在道路兩旁的樹木。
。7)墮落:思想行為變壞或往壞的方向變。本文指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對被污染的城市的一點改觀。
。9)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
。10)紅燈綠酒:即“燈紅酒綠”,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二、重點分析
1、閱讀新詩《理想》,把握主要內(nèi)容。
什么是理想?人們說: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設(shè)想。如:辦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國獨立、民族解放。今天,我們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強國富民,振興中華。詩人流沙河極大地贊美理想: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
2、《理想》共有12節(jié),每一節(jié)主要寫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節(jié)用了四個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燈”,由“燈”到“路”——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第2節(jié)詩是寫: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如:饑寒、溫飽、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
第3節(jié):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如:從溫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
第4節(jié):理想的實現(xiàn),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挫折和失敗。(理想的實現(xiàn),具有艱巨性、長期性。)
第5節(jié):理想給人力量:使人樂觀、給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滿懷希望的情懷、不屈不撓的斗志、壯心不已的活力。)
第6節(jié):為崇高社會理想而奮斗,將獲得幸福。(理想不是黃金夢,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
第7節(jié):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享受著歡樂、品嘗著艱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不是個人榮譽。所以,社會給你的榮譽,只不過是副產(chǎn)品!凹帕取睂懗隽藨延谐绺呃硐氲娜,往往不被人理解的處境。)
第8節(jié):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jié):理想使人走上正軌,奮發(fā)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復良知,重新做人。)
第10節(jié):理想要堅定,信心不動搖。(這也是一種考驗。)
第11節(jié):失去理想,人生將沒有意義。(對應第八節(jié)“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第12節(jié):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今日“抽芽、開花”,明日“濃蔭、甜果”。)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含義?
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理想。擁有為理想而奮斗是幸福的,是一種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要舍棄“小我”,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2)怎樣理解“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句詩的含義?
因為,理想會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的奮斗的。因而面對不幸和厄運,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運是可以戰(zhàn)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的奮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4、《理想》的脈絡是怎樣的?
總說理想的意義(第1節(jié))——理想的歷史意義(第2、3節(jié))——理想的人格意義(第4、5、6、7節(jié))——理想的人生意義(第8、9、10、11節(jié))——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5、新詩《在山的那邊》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題嗎?找出這兩首詩中內(nèi)涵相同的詩句。
共同的主題是: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
相同的詩句:①關(guān)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shù)矣忠淮未喂钠鹦判南蚯白呷ァ!独硐搿贰暗硐胗袝r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雹陉P(guān)于理想的實現(xiàn)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对谏降哪沁叀贰岸谶@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jié)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6、行道樹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義?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7、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8、問題探究:
。1)為什么行道樹的事業(yè)是神圣的?
因為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蔭,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yè)。
。2)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它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3)行道樹“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中的“深沉”的含義是什么?一切神圣的事業(yè)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樹和奉獻者是如何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領(lǐng)域里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樹的自白,來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奉獻者舍“小我”、犧牲個人幸福,為人們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奮斗。
其次,行道樹和奉獻者一樣,他們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都會感到寂寞、孤獨、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是神圣的事業(yè),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他們同樣享受著深沉的幸福。
鞏固訓練
1選出下列詞語中讀音全對的一組()
蛻變tuì倔強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竊bá詛咒zǔ寂寥liǎo夸耀yào脊梁jǐ貪婪nán怨恨yuàn鬢發(fā)bìn
洗滌tiáo墮落duò墜落zhuì包袱fu
2找出下列詞語中有錯誤的一組()
A蛻變——退化倔強——堅強洗濯——洗滌
B玷污——沾染扒竊——盜竊詛咒——揍罵
C寂寥——寂寞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
2、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重點和難點
行道樹的形象與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鷹的驕傲是展翅翱翔、搏擊長空;火的驕傲是什么灼灼燃燒、烈焰騰騰;水的驕傲是驚濤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認為樹的驕傲又應該是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如果你是一棵樹,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學生繼續(xù)發(fā)言)
作為樹,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們愿生長在山上,閱盡千般風景;我們愿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吸風飲露;我們愿生長在湖畔,伴隨涼風習習;我們愿生長在園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們更愿濃縮為盆景,享盡千般嬌貴,萬種寵愛……這些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偏偏有人選擇了路邊的行道樹,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行道樹的心聲。
二、(在看課文之前,老師要檢查大家的生字詞掌握情況)檢查生字詞
三、朗讀
1、教師示范(注意感情、節(jié)奏、速度)
2、學生朗讀
四、(大家聽了一遍,又讀了一遍課文,對行道樹了解了嗎?)合作與探究:主題和寫作手法
1、本文中行道樹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自我犧牲、無私奉獻、心系社會等。
2、行道樹的形象是什么人的形象?能舉例說明嗎?
無私奉獻者的形象。老師、警察、環(huán)衛(wèi)工人、戰(zhàn)士、醫(yī)生、科學工作者等。
3、本文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對比(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們拋
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生活環(huán)境。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寂寞、孤獨、苦熬。他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生活態(tài)度)。
五、(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但是,文章里還有不懂的語句嗎?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句子賞析和質(zhì)疑:
找出你還不明白的句子、詞語或文章的內(nèi)容。
。1)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生活條件和自身形
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北憩F(xiàn)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狀?
這一句前面說“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車輛、煙囪不斷制造煙塵,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他們并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覺是非常鮮明的,在他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說“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保護環(huán)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3)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為什么說“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一身煙塵,寂寞、孤獨、苦熬,因為他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yè)。
。4)如何理解“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神圣的事業(yè)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但是人們獲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zhì),這便是“深沉”。
(5)“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什么?快樂什么?
上文說,“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濁嚴重損害著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污染。行道樹盡管盡力制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他們?yōu)槌鞘锌諝馕廴径鴳n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
憂愁的是,城市的污濁,損害著人們的健康,快樂的是,自己能為城市制造新鮮空氣,制造清新,夏日能獻出濃陰,黎明時能迎接太陽,迎來光明。
六、(通過行道樹的自白,我們了解了行道樹的心聲,如果有機會讓你和行道樹對話,你愿意嗎?)擴展延伸:
與行道樹的對話。(分組進行,每組至少由兩位同學進行分角色對話)
舉例:1、原始森林與行道樹對話。
2、行道樹的孩子和父親的對話。
3、讀者和行道樹的對話。
4、煙塵和行道樹的對話。
5、一個市民和行道樹的對話。
七、小結(jié):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在于他貢獻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正是有了這些奉獻者,人類才得以進步,社會才得以發(fā)展。希望我們的同學也能像行道樹一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業(yè):
從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鳥草蟲、風雨雷電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樹》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悟文意,領(lǐng)悟文章主旨,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行道樹的象征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無私奉獻這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語句。
二、教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對話互動法等。
三、教具: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學生按“如果我是一棵樹,我最希望把我的家安在(),因為()”這樣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2、多媒體展示行道樹畫面。
設(shè)計意圖:先讓學生借助說話練習,進行大膽的假設(shè)與認真的思考,學生們通過眾說紛紜,為后面探討行道樹的取舍做初步準備。行道樹畫面的展示則可以為學生的提供一個感性的認識機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就在我們生活中。
(二)整體感知:(多媒體依次展示)
1、請用一個恰當?shù)脑~語給“行道樹”加一個修飾語:()的行道樹,并從課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來說明理由。
2、本文借行道樹的自白,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樹的形象是無私奉獻這的形象,那么文中闡發(fā)這一哲理的議論性語句(文眼句)是什么?
設(shè)計意圖:兩個問題的設(shè)計緊扣課文,第一問可以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而第二問的設(shè)計一方面引導學生扣住關(guān)鍵句來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提供依據(jù)。
。ㄈ┖献魈骄浚海ǘ嗝襟w展示出問題)
。ㄒ唬┬〗M合作,討論完成。
⑴為什么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yè)是神圣的?
、茝氖隆吧袷サ氖聵I(yè)”的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
、窃鯓永斫狻拔┯羞@種痛苦能把深沉給我們”?為什么是深沉?
。ǘ┳杂纱涣饔幸呻y的語句。
學生可能提出的疑難有:
、拧皦櫬洹痹谖闹械暮x是什么?
、茷槭裁凑f行道樹的存在“只是悲涼的`點綴”?
⑶“快樂”和“憂愁”矛盾嗎?為什么?
設(shè)計意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圍繞關(guān)鍵句設(shè)計的三個重點問題,突破課文,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接下來的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應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提有價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品質(zhì)。
。ㄋ模┩卣寡由欤海ǘ嗝襟w依次展示問題)
1、為了宣揚行道樹的奉獻精神,某電視臺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假如你是在場記者,你會提哪些問題?假如你是行道樹,又將如何回答記者的提問?
2、由行道樹,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
(多媒體展示出雷鋒和彭曉娟的相關(guān)資料)
3、請為行道樹設(shè)計一廣告詞或標語,來表現(xiàn)它的崇高精神。(播放音樂《好大一棵樹》)
設(shè)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shè)計著眼于學生力想像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行道樹的精神。借助多媒體展示出雷鋒和喂奶女警彭曉娟的有關(guān)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對奉獻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心中有了一桿如何取舍的秤,不再是簡單停留在對行道樹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很自然地由樹及人,從這兩個人想到更多一群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言行,從而更好地實踐這種精神,這也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
五、課堂小結(jié):
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點綴美好的社會,使我們的人生在奉獻中升華。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5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行道樹的喻意:無私奉獻者。
2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語言。
3學會在散文中尋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和體驗散文閱讀方法的同時,訓練并形成一種閱讀散文的方法。
三、教學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當我們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車,或者騎在自行車上,或者舒適的坐在小轎車上,穿越在現(xiàn)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時候,能夠吸引我們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云端的大廈,只能是那來來往往的名牌車輛,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裝修的富麗堂皇的賓館、酒店、超市、商場和公園等等。而真正距離我們最近的,常常被我們視而不見的,就是那行道樹。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中國臺灣作家張曉風寫的這篇散文《行道樹》?纯淳烤剐械
2、正音:課件展示。
墮落,點綴,苦熬,貪婪,姊妹,冉冉,雛形。
3、朗讀:
解決兩個問題:1、文中的行道樹象征著什么?2、尋找文章的中心句。
。ㄗ屚瑢W思考兩分鐘。對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將文中 )
文中的行道樹象征著無私奉獻的人。文章的中心句出現(xiàn)在第三段:“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這個中心句寫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幾個點非常值得我們來深深的思考。
4、默讀:
思考三個問題:
(1)、“神圣的事業(yè)”指的是什么事業(yè)?
(2)、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義?
5、討論這三個問題:(10’)
注意幾個問題:(1)、每個人都要記筆記。(2)、聯(lián)系上下文。
6、分析解決三個問題:
。1)、“神圣的.事業(yè)”指的是什么事業(yè)?
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居民需要新鮮的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yè)?偠灾,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個人幸福的人所從事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
(2)、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關(guān)鍵是要找出文中行道樹感到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因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樹們還感到憂愁,因為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義?
它們?yōu)樯袷サ氖聵I(yè),為人們的幸福,承受著犧牲。
他們有所經(jīng)歷,有所磨難,有所付出,最終,有所獲得。
這些獲得就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人生的體驗。
正是由于這些東西沉淀在了行道樹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們的頭腦中,所以它們在觀察這個世界,思考各種問題的時候能夠更有深度,更有遠見。
7、過渡:
就像作者張曉風,他的深沉體現(xiàn)在哪里呢,就體現(xiàn)在這篇課文里,一般人在行道樹面前視而不見,而他卻能由此聯(lián)想到生活中為人們的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人們,將他們的崇高精神與行道樹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
這就是深沉,它能讓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方面。同樣的,張曉風不僅在《行道樹》這篇文章中體現(xiàn)他的深沉,在《梧桐》中,也有他深沉的影子,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段深沉的影子。(見附案)
(如果沒有時間則讓學生讀一遍即可。)
8、《梧桐》欣賞
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體會學習散文的方法。即通過線索感受文章的思想。
9、作業(yè):
(1)、按照課堂上所學方法學習《梧桐》及《第一次真好》。
(2)、寫第九課生字詞。
。3)、完成《新學案》第七課。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6
學習目標:
、倮斫庑械罉錈o私奉獻者的形象
、诖π蜗蠡恼Z言。
、哿私鈯A敘夾議的寫法。
、 學會在散文中尋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學習重點:
①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一、課前預習
1. 詞語積累:墮落(duò):(思想、行為)往壞里變。
點綴(zhuì):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苦熬(áo)
貪婪(lán):貪得無厭。
冉冉(rǎn):緩慢地。
2. 整體把握:
。1)文中的行道樹象征著什么?
文中的行道樹象征著無私奉獻的人。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2)尋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出現(xiàn)在第三段:“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3)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4)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5)“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xiàn)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狀?
。6)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7)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學習方法點撥】
閱讀這類短文要注意敘和議的關(guān)系。而最主要的仍然是要根據(jù)閱讀規(guī)律,有一定的閱讀步驟。粗讀,略知大意,疏通文字;精讀,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品味、揣摸和理解《行道樹》中的形象描繪:一身煙塵,黑暗中苦熬,創(chuàng)造清新,獻出濃蔭。就應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際上是寫了奉獻者的胸懷,他們以奉獻為神圣,以苦為樂,甘愿自我犧牲,只要這樣去聯(lián)想,品讀,文中的深刻內(nèi)涵也就容易理解了。對平日生活的聯(lián)想,用聯(lián)系的觀點,用想象去理解,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就會更加貼切。
二、課堂探究
1、檢查字詞,采取聽寫—注音的形式,同桌核對。檢查自學思考題。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劃出喜歡的句子或自學中不懂得句子。
3、學生展示:喜歡的句子是: 喜歡的原因是:
不懂的句子是: 同學互助解決問題。
4、學生自讀揣摩。
5. 深入剖析:
。ǎ保┩ㄟ^同學們的回答,我明白了:行道樹正如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展現(xiàn)了奉獻者的襟懷,奉獻者的崇高精神。可是,文章最后一段為什么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它憂愁什么?又因為什么而快樂?并板書
引導學生明確:憂愁-墮落 煙塵 與伙伴對比
-悲涼的點綴 命運的安排 與車輛、繁華――環(huán)境差、
。拍⒐陋、苦熬 與燈紅酒綠對比
。晳T于污濁 與早晨的清新比――人們認識
快樂-綠葉、濃蔭
-迎接光明的使者 ――――因為奉獻而快樂
-早晨的清新
。ǎ玻┙Y(jié)合上述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行道樹事業(yè)之所以是“神圣的事業(yè)”,不僅僅因為他在無私的奉獻者,而且,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在悲涼的點綴中、在孤獨中,無私的奉獻者。文章中,表達出這層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
引導學生認識、明確:文章的中心句出現(xiàn)在第三段:“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边@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根據(jù)全文表達的意思-- 在痛苦中的奉獻,才是更無私的,得出。―――引導學生明確得出中心句的方法。
(3)師提問:“神圣的事業(yè)”的指的是什么事業(yè)?
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居民需要新鮮的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yè)?偠灾,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個人幸福的人所從事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
。2)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關(guān)鍵是要找出文中行道樹感到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因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樹們還感到憂愁,因為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義?
它們?yōu)樯袷サ氖聵I(yè),為人們的幸福,承受著犧牲。
它們有所經(jīng)歷,有所磨難,有所付出,最終,有所獲得。
這些獲得就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人生的體驗。
正是由于這些東西沉淀在了行道樹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們的頭腦中,所以它們在觀察這個世界,思考各種問題的時候能夠更有深度,更有遠見。
6、 拓寬與延伸
結(jié)合現(xiàn)實和自己的經(jīng)歷,談學習感受。
①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诒疚牡默F(xiàn)實意義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xiàn)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fā)牢騷,你怎么看?
、軐W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fā)?
。贰⑸罨毩
行道樹
張曉風
、傥覀兪且涣袠,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谠S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_____站在這兒,站在這雙車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惟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凼堑模覀兊拿\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天獻出濃陰。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墚斠鼓唤蹬R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⑤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蘖⒃诔鞘械娘w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1. 請在第②段橫線上填一個字使句意更加連貫。
2. 第③段中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舉例說明這句話的意思。
3. 第④段中用“繁弦急管”形容各種歡快的音樂聲,在古詩文里也有用樂器借指音樂的,請試舉一句。
4. 第⑥段中“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請問文中樹的憂愁什么?快樂什么?請簡要回答。
5. 文中對“行道樹”的描述或許對你有新的啟示。請在以下事物中任選一種,寫一句富有哲理的話(30字以內(nèi))
備選:藕、落葉、拐杖、流星、帆、煤、皮球
1. 卻
2. 要求舉例準確,切合題意。
3. 無絲竹之亂耳。(其它詩句也可)
4. 樹的憂愁是“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
樹的快樂是迎接光明的到來和制造清新空氣。(用文中語句答也可)
5. 略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7
總體構(gòu)思:
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從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題材,理清作文思路,進行有條理地寫作構(gòu)思。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導學生能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表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條理地構(gòu)思作文。
2、指導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意表達。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理清作文思路,并能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2、難點:有條理地進行寫作構(gòu)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與學過程設(shè)計:
。ㄒ唬、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這有一段話,你們猜一猜,寫的是什么?
“他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一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里,他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他們在春天勤生綠葉,在夏日獻出濃蔭,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們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他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學生活動:學生饒有興致地討論,得出結(jié)論:是樹。教師進而明確:是生長在馬路兩旁的行道樹。
。ǘ、教師詮釋文題:行道樹是什么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
要點提示:行道樹指在公路與道路兩旁成行栽植的樹木,在城市道路綠化與園林綠化中起著重要作用。行道樹的主要栽培場所為人行道綠帶,分車線綠島,市民廣場游徑,河濱林蔭道及城鄉(xiāng)公路兩側(cè)等。它對于提高道路的服務質(zhì)量,改善和美化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蔭庇行人、消除噪音、凈化空氣、調(diào)節(jié)氣候以及涵養(yǎng)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樹被形容成“綠色隧道”。
。ɑ脽簦┏鍪居嘘P(guān)行道樹的照片。
。ㄈ⒊鍪咀魑念}目(幻燈):《行道樹》
今天我們就來寫一篇和樹有關(guān)的作文。
1、明確作文類型——命題作文
2、命題作文的主要特點(幻燈):給出一個完整的正確的作文題,要求按規(guī)定的題進行寫作。題目一般是一個短語,句子或一個詞。
。ㄗⅲ好鎸@種作文類型,我們應該認真推敲所給題目的內(nèi)容。)
。ㄋ模懽髦笇
。ㄎ澹、板塊一:打開聯(lián)想的翅膀(想一想)
問: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活動:仔細揣摩題目的內(nèi)容,循著自己的思路展開各種聯(lián)想。
要點提示:一排排,整整齊齊列于路兩旁,樹姿優(yōu)美、冠大蔭濃、遮陰蔽日;堅韌,不易折,能經(jīng)受起狂風的侵襲;默默無聞的矗立道路兩旁,為行人遮風擋雨,留下夏日的陰涼。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讓空氣更加清新,它們默默奉獻;具有行道樹般奉獻精神的人們:道路清潔工,他們的勞動帶來了干凈的街道和環(huán)境;邊防戰(zhàn)士、武警和官兵,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默默無聞的`守衛(wèi)邊防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教師、護士……
學生活動:學生在草稿本隨時做好同學的發(fā)言筆記。
板塊二:讓思緒在合作中閃光(說一說)
學生活動:根據(jù)以上材料完成構(gòu)思,學生討論并思考:我要選哪些內(nèi)容寫?中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購牟牧现袣w納一個寫作方向,確定自己寫哪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明晰自己的寫作思路。
、跒檫@個方向找三個支架點,可以對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補充或改造。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互相討論,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記錄圈起來,商討寫作思路,構(gòu)思作文的主體框架。
2、學生口頭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教師點拔:我們在七年級已學過狀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謳歌了堅貞不屈、積極進取的民族氣節(jié),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鄭振鐸借《海燕》抒發(fā)了他遠航途中萌生的無限眷念與熱愛祖國的濃濃鄉(xiāng)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一個由形到神的過程。我們這篇作文也可以這樣操作,從樹的形狀、姿態(tài)、色彩以及其動靜變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無聞的矗立于道路兩旁,經(jīng)歷風吹日曬,雨雪冬霜,塵灰飛揚,這里斷了,那里折了,仍堅守自己的位置,為人們帶去清涼,讓空氣更加清新,如戰(zhàn)士,象教師,似護士。
例2:樹的綠色,在雨水的沖刷下新鮮、發(fā)亮,在陽光的照射下郁郁蔥蔥,生意盎然;給人們帶來清新的空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在樹下看書、散步、運動。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滿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過渡的時候,行道樹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樹光禿禿的,樹枝上沒有半點生氣,如枯樹一般,甚至有時懷疑它們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來,枝頭露出點點新芽,給人啟迪,在絕境中,只要心中充滿對生的渴望,就一定會有奇跡發(fā)生。
3、小結(jié)
從剛才的想與說的過程里,我們大致了解了寫作的構(gòu)思過程:
。1)、發(fā)散開去:尋求更廣度的思維空間,想到什么寫什么,但并非每一個都要用,可越具體越好,但要小而實。
。2)、尋找路徑:將黑板羅列的材料,分別歸類,形成有用的作文題材。
(3)、理清層次: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讓作文內(nèi)容的條理清晰。
板塊三: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寫一寫)
1、佳作欣賞(幻燈):張曉風的《行道樹》、
2、方法指導:怎樣開頭。
文章開頭形式多樣,一般來說主要有:
、匍_門見山:點明主題,統(tǒng)攝全篇
、谠O(shè)置懸念:開篇以特寫鏡頭寫出某個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結(jié)果,以設(shè)置懸念;
③引用入題:格言警句、詩詞名言、俗語歌詞等由于其語言精粹、眾所周知等特點,易給讀者親切感,能創(chuàng)設(shè)氣氛,感動人心。
(六)、寫作實踐
1、布置寫作(幻燈):以《行道樹》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
2、寫作的注意點(幻燈):
①動筆前,進行整體構(gòu)思,列出寫作提綱;
、诖虿莞,認真修改;
、郯研薷暮蟮牟莞鍖懬宄。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8
《行道樹》(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短文兩篇》之一)是張曉風一篇短小而精美的散文。如何實現(xiàn)“短文厚教”、“小文富教”呢?從筆者教學實踐看,要緊扣“短”的特點,組織反復整體誦讀,移步換景,“讀”徑通幽。
一、初讀,整體感知,填寫“我們是一列 的樹”
學生自由誦讀,勾畫圈點,并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角度,提取信息,組織語言,完成思考和填空。教師組織交流。師生在尊重個性化認識、開放性認識的原則下,共同補充完善。
生1:是一列立在城市飛塵里的樹。
生2:是一列離開了原始森林大家庭,不能吸露玩云的樹。
生3:是一列自己選擇了自己命運的樹。
生4:是一列春天勤生綠葉、夏日顯出濃陰的樹。
生5:是一列給城市迎來光明的樹。
生6:是一列給人類制造清新的樹;還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二、細讀,獨自默誦,感受形象,填寫“行道樹是一群 的形象”
這個空的填寫,需要找準文本相關(guān)語段,扣住關(guān)鍵詞句,進行品味。還得下一番概括、歸納、聯(lián)想、抽象之功,進而才會有所得,有所表達。
同學們交流了以下感受:
生1:行道樹是一群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里,默默地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生2:是一群寂寞孤獨者形象。
生3:是一群以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奮斗者形象。
生4:是一群主動放棄安逸生活,承受痛苦的犧牲者形象。
生5:是一群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的勞動者形象。
生6:是一群創(chuàng)造者的形象。
生7:是一群自豪的幸福者形象。
三、賞讀,深思品悟,填寫“這群形象具備 的品質(zhì)”
這是關(guān)鍵的'一步,需要學生在前兩次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理解“形象”的本質(zhì)特點。當然,要完成這一步,依然離不了對文本語言的推敲。作者用語言能夠巧妙的表達這樣的信息,我們自然也可以從字里行間得以領(lǐng)悟。學生結(jié)合前面的形象把握,從語句中不難讀出“行道樹”的品質(zhì)。教師也可適當點撥,促成學生認識升華。
生1:“苦熬,牙齦咬得酸痛”——具有堅持的品質(zhì)。
生2:“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具有負責任的精神。
生3:“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對工作、事業(yè)的執(zhí)著。
生4:“我們惟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舍己為人,任勞任怨的品質(zhì);
生5:也體現(xiàn)了只講給予,不求回報的品質(zhì)。
生6:“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具有豁達樂觀的品質(zhì)。
生7:為人類習慣污濁而憂愁,為自己從事高尚的工作(事業(yè))而自豪——深沉的品質(zhì)。
生8:這是一群具有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的品質(zhì)。
生9:這群形象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品質(zhì)。
四、美讀,陶醉地讀,領(lǐng)會情意。填寫“抒發(fā)作者 的感情”
學生在陶醉的誦讀中,結(jié)合前面所獲得的“形象”及“形象的品質(zhì)”,自然而然領(lǐng)悟作者所發(fā)現(xiàn)的行道樹的“獨特美”和在字里行間所流露的情感態(tài)度。在學生的交流和師生互動中,可以形成一些共識:
生1:抒發(fā)對行道樹精神的歌頌與贊美之情。
生2:抒發(fā)對行道樹品質(zhì)的崇尚之情。
生3:抒發(fā)對具有行道樹品質(zhì)的人的崇尚之情。
生4:抒發(fā)自身具有行道樹精神品質(zhì)的自豪感。
師:能夠感受到這一層,真了不起。我們在讀出了文章意蘊的同時,對表達手法有認識嗎?有無同學愿意交流?
生5:由“樹”到“人物形象”——以物喻人;由“樹”、“形象”到“品質(zhì)”、“感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師:一語中的,精練、簡潔。
五、比讀,類文比較。填寫“兩文共同點是 ,不同點是 !
老師提供《一棵樹的悲憫》,同學們閱讀比較。學生讀的雖然是另一篇文章,要完成比較,心中依然要對課文進行一次“默念”。
一棵樹的悲憫
傳說,在古印度,有一個極為專橫的國王。有一天,國王忽然想要新造一個皇宮。工匠的頭目稟告國王說,若要把宮殿修建得堅實而華麗,必須選用一棵千年老樹做材料。于是,國王傳令下去,無論如何,也要尋得這樣一棵老樹。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國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樹。那是一棵參天大樹,氣宇軒昂地屹立在眾樹之間。使臣前來稟報國王,說他們找到了一棵大樹,只是那樹年代久遠,砍了會不會太可惜。
國王才不管那么多,當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樹來,修建宮殿。然而,那畢竟是一棵千年老樹,它已經(jīng)吸納了天地之靈氣,化作一個樹中精靈。當天夜里,趁國王熟睡之際,老樹走進了他的夢里,懇求國王手下留情,別讓它千年修行,毀于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來修建宮殿了,要知道,再怎么樣你不過是一棵樹!”國王傲慢地說。老樹一聲嘆息,說:“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罷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時候,別從根部下斧,您讓人從我頭上往下砍吧!
國王大為不解:“從上往下伐你,豈不使你肢體寸斷,更為痛苦?哪有從根部砍了你干脆?”
“陛下,從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這般高大,若從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時,勢必壓死壓傷無數(shù)小樹……請陛下成全我吧。”
國王一覺醒來,頓感羞愧難當。他收回了砍伐大樹的命令,并放棄了修筑宮殿。打那以后,那國王善待于民……
這個故事滲透著佛學中一種叫禪宗的境界:即使身處險境,仍悲憫于蒼生的冷暖與苦弱。其實,這也可以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我們很難做到榮辱不驚,大義凜然,但至少可以分一點溫暖給你的家人,多一點關(guān)懷善待朋友,接納一份承擔給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諸多憂愁,多半來源于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便是與他人共享的快樂了。 ——許永禮 《文苑》20xx. 1
因為是剛跨入初中的學子,要求不必過高,能夠有一點發(fā)現(xiàn)、一點認識,都應予以肯定。
師:先說說相同點吧。
生1:兩文都以“樹”作為寫作對象,歌頌“樹”的品質(zhì)。
生2:都寫了樹給人的啟示,闡述生活哲理。
生3:都在文章中借“樹”來表達作者自己的主張和追求,寄托自己的理想。
師:不同的方面呢?
生4:課文刻畫“群體”;此文突出“個體”。
生5:課文主要寫實;此文重視虛構(gòu)。
生6:課文側(cè)重寫“奉獻精神”;此文主要寫“悲憫情懷”。
生7:課文是寫景散文,側(cè)重于描寫抒情;此文是記敘文,側(cè)重于敘事說理。
師:大家抓得很準確,水平很高。鼓掌祝賀。
六、悟讀,融會貫通,模仿創(chuàng)作,進入新境界。
學生自由讀,將各種思緒、體會匯聚文本,使各方面信息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整體的積累。然后,遷移運用,模仿創(chuàng)作,再一次走高,進入新的境界。至此,明確文章是作者有情而發(fā)、因情而發(fā)的結(jié)果,不是空洞地無病呻吟。作者有表達的原因、表達的沖動、表達的欲望,這樣自然成文。
從讀文到表達、運用的提升,把閱讀與寫作(表達)很好地結(jié)合了起來。要求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想想象,拓展延伸,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用下列形式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我準備描寫 (物)。
“這種(物),在我心中是一種 形象。
“這種形象具有 品質(zhì)。
“描寫它抒發(fā)我 的感情。
個人完成以后,先小組交流,在廣泛的分享借鑒中,強化對課文表達技巧的領(lǐng)悟。最后布置為課外練筆活動。
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是要調(diào)動學生,激活思維,體現(xiàn)梯度,啟迪悟性。本課教學引導學生出入文本,入有“深度”,出有“高度”,移步換景,“讀”徑通幽,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旅行”。學生的讀誦境界有了,教學的境界也就有了。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①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诖π蜗蠡恼Z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2、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或許你們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詩一般的語言,老師在課余發(fā)現(xiàn)了一篇讓老師非常喜歡的散文,現(xiàn)在先讓我配上音樂給你們讀一遍,好嗎?你們聽聽看,這篇文章像一首抒情詩,像一幅風景畫,還是像一曲贊歌。聽完之后,希望同學們談談這篇文章給你的感受,好嗎?
二、 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由老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完后談自己的感受(可以從語言等各個方面來談)。
2、師述:同學們說得真好,我相信你們也和我一樣喜歡這篇文章,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題目是《行道樹》(板書課題和作者)(生齊讀作者簡介)
3、師問:從全文來看你們覺得文中所寫的行道樹給你怎樣的感覺?只用一兩句話講講你的感覺,可以暢所欲言。
。ㄉ魇慵阂姡├纾荷盒械罉涫悄瑹o聞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ナΩ予肯定的鼓勵:好!幾位同學能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來談自己的看法,很不錯。
三、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師:同學們對文章已經(jīng)有了整體的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還要深入理解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具體探究。同學們以四人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2、師出示小黑板上的問題:
作為行道樹要有哪些條件?(或行道樹身上體現(xiàn)了什么特點?)
師提示:要根據(jù)文意來理解,也就是從哪個詞語或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作為行道樹
要有哪些條件?(或行道樹身上體現(xiàn)了什么特點?)。
師述要求:合作探究時要邊討論,邊劃邊記。(可以熱烈點)
回答問題時話要講完整,還要做到說話要有理有據(jù)。
同學在回答時,其余的同學要認真聽,還要邊聽邊記下他所說的要點。
3、(學生分小組學習,老師行間指導,約5分鐘后)同學發(fā)言:
(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稍加評議?梢龑W生朗讀句子或段落,在這個過程中師注意學
生讀錯的字詞,應及時糾正。)
生1:從“墮落”一詞中能知道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了原始森林,他們的同伴們可以很舒服的在原始森林里玩而他們只能在充滿灰塵的城市里!拔覀兾ㄒ坏难b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這里可以看出
行道樹必須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具有平凡的外表。
師:很好,請你帶感情的把你剛才找的句子讀一遍好嗎?(生朗讀)
生2:從“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天獻出濃陰”這句話中的“勤生綠葉”“獻出濃陰”可以看出行道樹有很多樹葉,而且是毫無怨言。所以說
行道樹毫無怨言的生長很多樹葉。
師:他的理由很充分,請全班都大聲的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好不好?(全班齊讀)
生3:從“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中可以看出行道樹的內(nèi)心是痛苦的而他們是那么的平凡,他們不被人所注意。所以那些樹應該不是高昂著“腦袋”的。
行道樹的樹冠應該是微微低著的。
師:很精彩,大家為他鼓掌。(全班鼓掌)
生4:從“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敝锌梢钥闯。
行道樹的樹冠不該是低垂著的
師:很好,還有補充的嗎?
生5:從“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中也能看出,盡管人們對城市里這么糟糕的環(huán)境感到麻木,樹感到自己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它們從來沒有后悔還是為自己能為人們奉獻自己的力量而高興。
師追問: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你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呢?
。▽W生自由發(fā)言)
4、師小結(jié):大家的點評真是精彩。是的,行道樹正象征了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這些人叫奉獻者,他們都是“以苦為樂”的,都具有“奉獻的精神”。文章正是通過行道樹內(nèi)心世界的獨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5、板書設(shè)計比賽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把行道樹的特點都概括出來了,現(xiàn)在老師要求大家用簡潔的詞句
把這些特點寫出來,假如能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xiàn)更好,比如:畫一棵樹,然后在寫
上特點,或可以用箭頭連接,或其他的形式也可以。以大組為單位,各派一位代表上臺板演。你們可以推薦一位字寫得比較好的或畫畫的好的`同學上來。看看哪一組設(shè)計的最好。
。1) 先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上臺板演。
(2) 師生評議,評出較好的板書。(師鼓勵)
。3) 師出示自己設(shè)計的板書
四、 拓展延伸、遷移訓練
師:假如你是一棵樹,你將選擇在什么環(huán)境中生活?為什么?那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
怎么做的?
(生各抒己見,師給予肯定的評價)
五、課堂總結(jié):
同學們說得真好,是呀,不管我們選擇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要有一棵為他人著想的心,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C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
六、配樂齊讀、學生感悟。
七、布置作業(yè):
1、找出文中的佳句,摘在作業(yè)本上。
2、以《路燈》為題目仿寫課文。
3、閱讀張曉風的其他散文。
說課稿:
本文是一篇散文,思想內(nèi)容深刻豐富,遣詞造句也很講究,把作者對奉獻者的贊美傾注于行道樹身上,我在教學中運用音樂、圖示等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通過朗讀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通過討論分析,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做了這樣的設(shè)計:
導入和整體感知結(jié)合在一起,由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感受課文,就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理解深刻內(nèi)涵時,讓學生合作探究,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分析歸納,在這個過程中化解難點,突破重點。再通過板書設(shè)計,進一步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最后通過遷移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由課文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情感,加深感悟。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05-22
[優(yōu)選]《行道樹》教學設(shè)計5篇01-24
七年級語文行道樹教案設(shè)計10-06
寂寂行道樹抒情美文10-06
《行道樹》教案13篇03-28
《行道樹》教案(14篇)03-03
行道樹語文教案10-07
《行道樹》教案14篇02-17
《行道樹》教案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