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時間:2023-04-17 20:35:50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通用10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那么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1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特制定計劃如下:

  這學期七年級上冊要完成人音版音樂課本第十三冊七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有唱歌、欣賞、演奏、實踐創(chuàng)造這四大板塊。其中唱歌這一板塊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本學期正常教學時間大約為十八周,音樂課時每周一節(jié),全期約十八節(jié)課。每兩周要完成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實際可以適當增加唱歌課補充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3、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shù)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5、初步接觸外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zhèn)湔n,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jié)合,并注意備學生。

  2、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3、設(shè)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shè)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六個班中五班和六班學生的音樂基礎(chǔ)較好,其他幾班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五班和六班的學生在完成課時內(nèi)容的同時,多拓展課外知識,其余幾班則重點抓基礎(chǔ)知識。

  二、 教材分析(基本內(nèi)容、重難點、教學目標)

  人音出版社第13冊七年級音樂教材共七個單元(《七子之歌》、《天山之春》、《歐洲風情》、《行進中的歌》、《金色樂章》、《熒屏樂聲》、《嶺南民歌》),每個單元一首學唱歌曲,其他均為欣賞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教唱課中學生對歌曲的音準和節(jié)奏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在欣賞課中對樂曲的領(lǐng)悟能力。

  教學目標:

  1.教唱課中,學生盡量把握樂曲的音準和節(jié)奏。

  2.在教唱課中逐步教會學生如何識簡譜。

  3.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每個單元的學唱歌曲。

  4.在欣賞課中引導學生領(lǐng)會樂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抒發(fā)的感情。

  5.在欣賞課中多聆聽一些世界名曲,了解不同風格樂曲的特點,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

  三、 教學措施及具體工作計劃

  1.在教唱課中多滲透一些樂理知識,讓學生從不識譜到能識譜。

  2.歌唱當中的音準把握,把不容易唱的句子單獨拿出來唱,把難唱的音叫準,再連貫的唱整首歌曲。

  3.在欣賞課上課之前,復習前一課學唱的歌曲。

  4.在欣賞課中多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更多的學生能說出對樂曲的感受。

  5.每周一歌,在完成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每節(jié)課下課前5分鐘,給學生播放一首與流行音樂,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對象]

  6-18歲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歌唱的喜愛。

  2、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導學生能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護嗓子;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譜和處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繹歌曲。

  三、[教學重點]

  培養(yǎng)歌唱的姿勢、呼吸、發(fā)聲、吐字歸韻、音準協(xié)調(diào)聲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處理。

  四、[教學難點]

  聲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氣息,掌握頭聲和各個腔體共鳴的運用。

  五、[教學內(nèi)容]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shù)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

  六、[教學計劃]

  根據(jù)每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結(jié)合教材,因每級考試要求的差異,在課堂期間,不同階段,分別對學生的`:

  1.音準

  2.節(jié)奏

  3.歌唱意識

  4.發(fā)聲方法

  5.歌唱語言

  6.歌曲情感等等進行教學。

  正常情況下,主要是以以下計劃進行教學:

  第1-3課時:

  了解學生的聲音條件(聲線、聲帶的能力等),音樂理論基礎(chǔ)(包括音準、節(jié)奏、樂理知識等)。課后找出適合該寫生的發(fā)聲練習曲和聲樂演唱作品(開始都是固定歌曲演唱,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老師再給學生選擇新的作品)。

  第4-7課時:

  聯(lián)系歌唱的站姿以及哼鳴。學習一級歌曲《洗手絹》;樂理知識:認識簡譜,五線譜中的七個音。

  第8-10課時:

  發(fā)聲訓練:哼鳴、長音、呼吸練習。復習歌曲《洗手絹》。學習新歌《國旗,國旗真美麗》。樂理知識:五線譜中的高音譜號,低音譜號以及譜表。

  第11-12課時:

  發(fā)聲訓練:哼鳴、長音、呼吸練習。復習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學習新歌《好孩子要誠實》。樂理知識:音符。

  第五周:發(fā)聲訓練:重點練習跳音。復習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學習新歌:《小鼓響咚咚》。樂理知識:休止符。

  根據(jù)每節(jié)課1-2首作品的課堂要求,依次學習歌曲:二級《多快樂》《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小紅花》《春曉》;三級《金孔雀輕輕跳》《幸福的花朵》《春天的孩子》《童謠》;四級:《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小橋流水》《造月亮》《小溪流》《抱》;五級《讓我們蕩起雙槳》《荷塘邊的歌謠》《天上的布達拉》等等。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學科所使用教材的編排體系

 。1)從教育理念上,強調(diào)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2)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加強實踐與創(chuàng)造。

 。4)加強綜合與滲透。

  2.全套教材的特點

  本冊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后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演唱”、“聆聽”“創(chuàng)編活動”等內(nèi)容。在教材中還增加了讀譜唱歌、二聲部合唱比例增大,難度提升了許多。在本冊中,歌曲難度、篇幅相對加大,歌曲內(nèi)容較廣,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的音樂風格。通過學習合唱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樂常識有:節(jié)拍的學習,小節(jié)、小節(jié)線、終止線、反復記號的學習,以及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樂童話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展現(xiàn)的機會,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整冊教材展現(xiàn)了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的音樂特色,使學生感受各種不同的魅力,更加熱愛民族文化。

  3.本冊教材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及特點

 。1)以審美為中心

  音樂教育的本質(zhì)是審美教育,離開了審美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將是無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因此,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要完整地體現(xiàn)在新編的音樂教科書中,體現(xiàn)在教師教育觀念中,體現(xiàn)在活動的全過程。

 。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

  我們通過學習,認識到普通中學的教育,應以普及藝術(shù)教育為內(nèi)容,把單純的音樂拓展為音樂文化,是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自然。

 。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

  從音樂的諸要素的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從最基本的時值“一拍”到各種音符的時值;從單拍子到復拍子;從單一音色到復合音色;從基本的舞步到動作組合;從打擊樂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簡易樂器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過各單元由潛入到深入地步步展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chǔ)知識與基本技能。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繼續(xù)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進一步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要適度而不夸張。

  2、引導學生發(fā)揮音樂想象時,注意鼓勵學生個人獨立的感受和理解。

  3、通過學生自身體驗,培養(yǎng)學生舞蹈的創(chuàng)編能力。

  5.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

  1.鋼琴曲《致春天》

  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萬物蘇醒,生機勃發(fā)。春天,她又是許多著名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吨麓禾臁愤@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

  2.童聲合唱《春水》

  春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愉,孩子們又使春天顯得更有生氣。歌曲《春水》的歌詞,以生動的語言,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現(xiàn)了孩子們活潑、頑皮的形象以及他們歡欣喜悅的心情,同時也折射出農(nóng)村孩子關(guān)心農(nóng)事、熱愛勞動的樸實品質(zhì)。

  3.歌曲《小鳥小鳥》

  《小鳥小鳥》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調(diào)歡悅而又奔放,充分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4.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綠色錢包》中的一首插曲。曲調(diào)細膩流暢,描繪了綿綿的春雨,使冬眠的萬物復蘇,也隱喻著春雨滋潤著少年兒童的心田。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純樸而富有詩意。

  第二單元

  1.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

  這是一首熱情奔放的舞曲,結(jié)構(gòu)緊湊,表現(xiàn)手法簡樸,音樂形象鮮明。其主題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間音樂,曲調(diào)新穎,節(jié)奏明快,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全曲由引子、五個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題(表現(xiàn)不同的舞蹈場面)以及第一個主題反復再現(xiàn)所構(gòu)成。

  2.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阿佤人民唱新歌》是一首以佤族民歌音樂為素材的創(chuàng)作歌曲,因此以上特征均在歌中有所反映,特別是“21”的旋律音調(diào)貫串于歌曲的.始終,賦予歌曲濃烈的民族特色。

  3.歌曲《巴塘連北京》

  《巴塘連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帶藏族聚居地區(qū)的民歌。歌曲結(jié)構(gòu)十分簡練,曲調(diào)短小而又優(yōu)美,節(jié)奏富于舞蹈的律動感,它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lǐng)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隊前領(lǐng)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又稱“巴塘弦子”。

  4.歌曲《迷人的火塘》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鮮明的侗族民歌音調(diào)特征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兒童圍坐在火塘邊放歌抒懷的歡樂情景。

  第三單元

  1.歌曲《天地在我心》

  《天地在我心》是我國動畫片《寶蓮燈》中的插曲。影片取材于我國民間神話——《劈山救母》。

  2.歌聲與樂隊《望月節(jié)》

  《望月節(jié)》是我國動畫片《寶蓮燈》中的配樂。由女聲主唱,輔以樂隊和人聲的襯托。在影片中,這段音樂是神話中的部落民眾因二郎神“一手遮月”而恐懼,在舉行祈拜儀式以免災禍的場景的配樂。

  3.管弦樂《水星——飛行使者》

  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1874-1934)于1914-間,以太陽系的行星為題,寫了一部管弦樂組曲。整個作品分為七個樂章,每個樂章分別以七顆行星的名稱作標題,依次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歌曲《小白船》

  《小白船》是一首朝鮮童謠。歌曲優(yōu)美而抒情,描述了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在天空銀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樹,小白兔……表現(xiàn)了小朋友在仰望寧靜的夜空時所產(chǎn)生的美好想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合唱《讓幻想展翅飛翔》

  科學發(fā)明往往是以幻想為誘導而產(chǎn)生的。從小培養(yǎng)孩子“讓幻想展翅飛翔”是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

  第四單元

  1.管弦樂《四季歌》

  《四季歌》原是我國青海民歌,是一首傳統(tǒng)的情歌。以春、夏、秋、冬四季盛開什么花為起句,表達了少女的情意。歌曲為一段體結(jié)構(gòu),包含三個樂句。第一、第二樂句是一對上下句,上句結(jié)尾上揚,以羽調(diào)式的主音為落音;下句句末下行,落在下方的主音上,互相呼應。

  2.器樂曲《秋收》

  《秋收》原是首陜西民歌,歌曲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在秋日的豐收季節(jié)中勤快勞作的情景和無限歡悅的心情。歌曲僅兩個樂句,一段體結(jié)構(gòu)。旋律高旋低回,流暢明快。

  3.歌曲《童心是小鳥》

  這是一首全國首屆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大賽組委會推薦的歌曲。

  歌曲通過富有詩意的歌詞十分形象地把兒童比擬成是一只快樂的小鳥,把少年兒童純真的童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反映了他們活潑向上、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

  4.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

  這是一首頌揚同學間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的新風尚的歌曲。曲調(diào)歡快活潑、歌詞十分風趣。

  第五單元

  1.合唱《我們的田野》

  這是一首抒情的兒童合唱曲,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歌詞本身是一首極其優(yōu)美的抒情詩,又如一幅清新明麗的水彩畫。它描繪了祖國的大自然美景,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美好理想的種子。

  2.童聲合唱《鈴兒響叮當》

  這首童聲合唱曲系根據(jù)美國同名歌曲改編。全曲十個段落,每個段落的旋律分別采用原歌的主題或副歌加以變奏和發(fā)展。在變奏中,吸收了圓舞曲(Waltz)以及屬于爵士音樂范疇的“搖擺”(Swing)舞曲、“布基烏基”(Boogiewoogie)舞曲和“恰恰”(Chacha)舞曲的節(jié)奏與伴奏音型特點。在各段的調(diào)性上也具多樣化,涉及到降E、F、G、A等遠關(guān)系調(diào)。

  3.歌曲《田野在召喚》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曲調(diào)歡快活潑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xiàn)了在充滿生機的春天里孩子們出發(fā)去效游、旅行時的歡樂心情,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對美好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的情感。歌曲采用大調(diào)式、4/4拍,由四個樂句構(gòu)成,曲調(diào)規(guī)整對稱。

  4.歌曲《鈴兒響叮當》

  《鈴兒響叮當》是一首曲調(diào)流暗影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回響在田野……表現(xiàn)了孩子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fā)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

  第六單元

  1.京劇選段《我們是工農(nóng)子弟兵》

  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敘述了東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軍偵察員楊子榮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著機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接應部隊一舉殲滅匪幫的故事。

  2.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diào),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tǒng)〔西皮流水〕的音調(diào)模式。在節(jié)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的節(jié)奏形式,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jié)奏形式與唱詞內(nèi)在節(jié)奏規(guī)律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與內(nèi)心的情感。

  3.笛子與樂隊《京調(diào)》

  這是一首采用京劇音樂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由上海民族樂團作曲家顧冠仁編曲。樂曲是根據(jù)京劇音樂中典型音調(diào)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無眼,即1/4拍)等音調(diào)綴成。樂曲為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結(jié)構(gòu)。在實際演奏時,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復一次,形成ABABA的結(jié)構(gòu)。

  京劇小知識

  〔行當〕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稱“老生”,又可分為“文生”與“武生”;年輕男性稱“小生”;小孩子稱“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莊嫻靜的形象,唱功為主的稱“青衣”;活潑、潑辣的形象,以念、做為主、以唱為輔的稱“花旦”;以武技擅長的稱“武旦”;老年女性稱“老旦”。

  凈: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機敏、活躍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語、幽默詼諧的中老年婦女稱“丑旦”。

  〔臉譜〕

  紅臉:表示忠勇正直,如關(guān)羽。

  白臉:表示奸詐狠毒,如曹操。

  黑臉:表示剛正不阿,如包拯。

  藍臉和綠臉: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臉和銀臉: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類者。

  4.歌曲《蟈蟈和蛐蛐》

  《蟈蟈和蛐蛐》是一首敘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以擬人化的手法,諷刺愛“吹!钡摹跋X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說大話,他倆“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頭來都成了大公雞的盤中餐。以此來告誡人們,要踏踏實實、千萬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5.歌曲《我是中國人》

  這是一首曲調(diào)根據(jù)京劇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調(diào)綴成的戲歌。全曲唱詞簡短、朗朗上口,曲調(diào)的運腔十分口語化,它熱情地頌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運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調(diào)剛健有力,特別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過了一字多音的長運腔把音調(diào)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繼爾又以下行五度結(jié)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語氣和心情唱出了中國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七單元

  1.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這是一首以謳歌友誼為主題的青年歌曲,它表現(xiàn)了青年們對友情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新一代青年豪放開闊的心胸和明朗樂觀的精神風貌。

  2.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作曲家郭峰一直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體育緊密相連,他以“讓世界充滿愛”為標題,創(chuàng)作了一組歌曲,共三首,都是以“和平”、“友誼”為主題,反映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對友誼的珍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信念。作品中的音調(diào)、節(jié)奏和詞曲的結(jié)合都具有通俗音樂的特點,這就賦予了歌曲濃厚的時代氣息,翻開了中國原創(chuàng)流行音樂嶄新的一頁。

  3.歌曲《手拉手》

  這是一首曲調(diào)歡快活潑、充滿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歌曲表現(xiàn)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和真情,熱情地頌揚了歡樂的友誼。歌曲采用4/4拍,大調(diào)式。

  4.歌曲《可愛的蘋果》

  這是一首創(chuàng)作于代的優(yōu)秀兒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它以純樸真切的語言,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一片感激之情。歌曲采用3/4拍、G大調(diào)式、三段體結(jié)構(gòu)。

  第八單元

  1.歌曲《牡丹之歌》

  這首歌曲是我國故事影片《紅牡丹》中的一支插曲。影片描述了江湖賣藝女子紅牡丹不畏強暴,潔身自好,敢于向黑暗勢力挑戰(zhàn)的故事。歌曲借物喻人,通過對艷麗的牡丹花的贊美,升華為對人的品格的頌揚。

  2.器樂曲《花之歌》

  這首樂曲以質(zhì)樸優(yōu)美的旋律、簡潔平穩(wěn)的節(jié)奏以及淡雅清純的樂器音色,營造了幽靜、溫馨的氣氛,使人們仿佛聞到沁人心脾的芳香,見到艷麗多姿的花容。

  3.歌曲《盼紅軍》

  這首歌原句為《采花》,是流傳于四川南坪的民間小調(diào)。歌詞采用傳統(tǒng)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應時花卉詠唱,使人們從中獲得不少生產(chǎn)和生活知識。語言樸素、精煉,每段僅兩句歌詞(第三樂句重復第二樂句的歌詞)。歌曲采用2/4拍,羽調(diào)式,一段體結(jié)構(gòu),由三個樂句組成。

  4.歌曲《編花籃》

  《編花籃》是一首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編花籃”為題,借物抒情。粗獷的氣質(zhì)和淳厚樸實的情感流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6.本冊教材的基礎(chǔ)和學完本冊教材應達到的水平

  1唱歌: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有表情地獨唱、齊唱或合唱。

 。2)能夠?qū)ψ约汉退说难莩骱唵卧u價。

 。3)能夠體會歌曲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歌曲的音樂情緒。

  2演奏

  能夠用豎笛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xiàn)。

  3聽賞:

 。1)不斷的給學生接觸國內(nèi)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學習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

  (2)通過欣賞把歌曲、樂曲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lián)想,分析樂曲的藝術(shù)處理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guī)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xiàn)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樂技巧,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欣賞,了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jié)奏、節(jié)拍、音色、音區(qū)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lián)想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

  4、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學習表達不同音情感的樂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fā)展的新人。

  2、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guī)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guī)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nèi)容

  課時數(shù)

  1~2

  春意

  43~4

  歡樂的村寨

  5~6

  幻想

  7~8

  四季

  9~11

  您好!大自然

  6

  12~13

  京韻

  14~16

  友誼

  17~18

  百花園

 。ǘ┟恐苡媱澾M度表

  教學單元

  備注

  第1周

  1學唱《小鳥小鳥》欣賞《致春天》

  第2周

  學唱《春雨蒙蒙地下》欣賞《春水》

  第3周

  2學唱《巴塘連北京》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塞》

  第4周

  學唱《迷人的火塘》欣賞《阿瓦人民唱新歌》

  第5周

  3學唱《小白船》欣賞《水星——飛行使者》《望月節(jié)》

  第6周

  學唱《讓幻想展翅飛翔》欣賞《天地在我心》

  第7周

  學唱《童心是小鳥》欣賞《四季歌》

  第8周

  學唱《一把雨傘圓溜溜》欣賞《秋收》

  第9周

  5

  學唱《鈴兒響叮當》

  第10周

  欣賞《鈴兒響叮當》《我們的田野》

  第11周

  學唱《田野在召喚》

  第12周

  學唱《蟈蟈于蛐蛐》欣賞《我們是工農(nóng)子弟兵》

  第13周

  欣賞《京調(diào)》《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學唱《我是中國人》

  第14周

  7

  學唱《手拉手》

  第15周

  欣賞《我的朋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滿愛》

  第16周

  學唱《可愛的蘋果》

  第17周

  8

  學唱《盼紅軍》欣賞《牡丹之歌》

  第18周

  學唱《編花籃》欣賞《花之歌》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學習簡單的秧歌舞,能夠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了解祖國多民族文化,從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歌曲(《秧歌舞》動畫欣賞)

  1、聽音樂練習十字步。

  2、學習歌曲。(《秧歌舞》歌曲學習)

 。1)播放《秧歌舞》音頻,學生聽音樂旋律走十字步。

 。2)學生演唱歌曲旋律。

 。3)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教師指導:指導學生按照節(jié)奏朗讀歌詞,感受歌詞表現(xiàn)的'熱烈情緒。

  (4)演唱歌曲歌詞。

  三、表現(xiàn)歌曲

  1、歌表演

  2、學習簡單的秧歌舞。(民間秧歌舞視頻欣賞)教師指導:指導學生手的動作與腳配合。

  四、課堂小結(jié)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6

  音樂課在中學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習的樂理知識逐漸增多,歌唱的曲目也是越來越多,作為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側(cè)重點制定本學期音樂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

  通過上半學期的教育教學,我對各班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整個級部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較高,對于老師教授的知識能夠快速的掌握,優(yōu)秀生的帶動作用明顯,每個孩子都表現(xiàn)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但是部分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聆聽和歌唱的習慣需要老師課堂上不停地提醒。本學期將從習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習慣,打造高效的常態(tài)課堂。

  二、教材:

  1、知識體系:

  本冊書共分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但是各個主題之間都具有相應的聯(lián)系。即“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等四條主線,內(nèi)容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2、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對于音樂感悟力強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教育,提高難度,促進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注意聆聽的好習慣和科學歌唱的好習慣。熟練準確的演唱本學期的歌唱曲目,盡可能的達到背唱。

  (3)通過歌曲學唱,能夠繪出歌曲的旋律走向,對七個音的音高有準確的模唱和分辨能力。

  (4)通過演唱、欣賞歌曲和音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5)在音樂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6)進一步學習吹奏口琴。能夠熟練的使用正確指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注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關(guān)注有一定音樂基礎(chǔ)的學生,給予難度性較大的知識點。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歌曲中拓展部分的延伸,重視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快樂、健康地發(fā)展。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的教授歌曲,注意鼓勵性語言的應用,打造分層次、個教育的音樂課堂。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7

  一、授課題目:

  第一課 《田間歌謠》

  二、教學目標

  1、能用輕松、活潑的聲音演唱《花》和《牧羊女》兩首歌曲,表達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2、聆聽由竹笛、嗩吶演奏的樂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農(nóng)村生活情景。認識民族吹奏樂器嗩吶、笛子,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3、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終止線;認識口琴或豎笛,并學會吹奏sol。

  三、教材及學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用輕松、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終止線。

  難點:能較好的掌握倚音和mf、p的演唱,能夠認真聆聽樂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農(nóng)村生活情景。

  五、教學手段運用及

  教具的準備:手風琴、光盤

  使用的意義:

  能夠更好的讓學生聽琴學唱歌曲,學生對歌曲旋律掌握得會更好,利用光盤示范歌曲,學生也能更快更好的'熟悉并掌握歌曲特點及演唱,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方法的運用及

  采用聽唱法、教唱法及跟唱法,學生通過這些方法的學習,更能更快的掌握好歌曲。

  七、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歌曲能夠簡單了解和演唱弱起小節(ji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模仿樂器的演奏方式,認識小提琴、吉他、 法國號三件樂器及了解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樂家,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重點:

  用活潑地、跳躍性的感覺來演唱本曲目并且進行表演。

  三、教學難點:

  歌曲中出現(xiàn)的 0勃隆|砰砰 砰勃隆 |砰砰 砰 的準確演唱。

  四、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視頻制作、打擊樂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播放事先制作的彈吉他、拉提琴和吹法國號的視頻,并提問“如果你是一名小音樂家,你能和他們一樣來演奏這些樂器嗎?”,分別模仿彈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國號的動作,之后出示這些樂器的圖片了解樂器的基本信息。師:今天,還有三位外國的小音樂家也在彈奏著幾件樂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播放《我是小音樂家》初步感知歌曲。

  2、教授新課:

  (1)、模仿演奏、突破難點

  首先:學生通過欣賞歌曲找出這三種樂器在歌曲中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吉他:0勃隆|砰砰 砰 勃隆 |砰砰 砰

  提琴:0地隆|砰砰 砰 地隆 |砰砰 砰

  圓號:0嘟隆|砰砰 砰 嘟隆 |砰砰 砰

  第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要求:

  1、怎樣表演這一段音樂。

  2、小組內(nèi)討論合作演唱。

  難點指導(教師):可用彈吉他和拉小提琴的手勢,空出去前面的`八分休止,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譜面要求進行正常演唱。

  第三:角色扮演,鞏固演唱

  具體:

  1、分為三組,分別扮演彈奏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國號,邊模仿邊表演唱歌曲。

  2、針對三個組的表演唱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評價。(節(jié)奏、音準、聲音、表演四方面)

  (2)、師生合作、重點解決

  1、聽賞歌曲,劃出旋律線,對于旋律產(chǎn)生一定認知。

  2、教師彈唱,學生跟著一起打節(jié)奏。

  3、學生進行演唱,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由小組討論進行解決,由教師進行輔助和推動解決。

 。3)、整體升華,情景表演

  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表演,具體:第一部分化旋律線進行演唱表演,第二部分模仿彈奏樂器進行表演。

  (4)、結(jié) 束

  今天我們作為一名小音樂家感受了一段非常美妙的音樂之旅,我們知道了三種樂器的表演方式,并且學會了這首活潑的歌曲,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處處充滿歡樂,用音樂點亮我們的生活。

  六、教學反思

  導入部分的流暢性欠佳,需要在情境創(chuàng)設(shè)的過程中再把音樂的主題和學生的主體結(jié)合的更緊密一些,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估計的不夠。做的預見性的解決方案不足。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體現(xiàn)歌曲趣味性,近而培養(yǎng)學生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為學習輪唱打好基礎(chǔ)。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guān)愛小動物的思想品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再來模仿一下不同同形態(tài)的鵝。(游泳的`鵝、胖胖的鵝、、、)(放伴奏音樂學生模仿。)

  二、舞蹈動作,解決難點。

  看,一只懂禮貌的鵝,正向我們問好呢!(模仿走路的樣子,同時邊走邊說,在有空拍的地方不出聲只點頭)

  八分休止符處理

  x x x x x | O x x x O | x x x x x | O x x x O ||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三、聆聽旋律,記憶歌詞

  1、這么多可愛的鵝是誰為我們帶來的呢?讓我們一起跟著老爺爺趕鵝吧。ǚ虐樽嘁魳穼W生模仿。)

  2、誰來說說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按節(jié)奏讀歌詞。

  四、學唱新歌,體驗感受。

  1、聽范唱,說感受

  2、學唱歌曲。

  五、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演唱歌曲。唱準二聲部輪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引入(齊唱歌曲)

  二、介紹什么是輪唱及輪唱的要求和方法。

  三、學唱新歌,練習輪唱。

  1、輕聲演唱,注意強弱。

  2、跳音演唱,速度加快。

  3、視唱曲譜。

  4、(播放帶二聲部輪唱的歌曲范唱帶,學生聽出輪唱部分)

  跟著范唱帶,模唱輪唱部分的二聲部。

  分成兩組進行二聲部演唱練習。

  四、小結(jié)。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lián)系,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東海漁歌》、《我們的田野》、《民族的節(jié)日》、《山鄉(xiāng)牧童》、《故鄉(xiāng)的橋》、《音樂中的故事》、《民族的舞步》、《八音盒》。其中歌曲有《趕海小姑娘》、《小螺號》、《我們的田野》、《田野在召喚》、《快樂的潑水節(jié)》、《那達慕之歌》、《牧童》、《在阿維翁大橋上》、《老鼠和大象》、《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鈴兒響叮當》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中國的幾首優(yōu)秀的兒童節(jié)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它有助與學生養(yǎng)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chuàng)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ㄒ唬└惺芘c鑒賞

  1、音樂表現(xiàn)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tài)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tài)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shù)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qū)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qū)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xiàn)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qū)χ笓]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shù)姆磻?/p>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qū)ψ约汉退说难莩骱唵卧u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xiàn)。

 。3)能夠選擇適當?shù)难葑喾椒ū憩F(xiàn)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jié)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qū)ψ约、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jīng)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jié)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教學重點

  1、在學生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2、進一步加強基礎(chǔ)樂理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音符的認識能力

  3、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歌唱習慣,減少喊唱現(xiàn)象

  4、能參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創(chuàng)編活動

  四、教學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年級各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diào)以音樂為本、注重情感體驗,在注重審美體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基礎(chǔ)樂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guān)系,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tài)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

  五、教學進度

  周次內(nèi)容課時

  第一周學唱趕海小姑娘2

  第二周欣賞豐收鑼鼓、大海啊,故鄉(xiāng)2

  第三周學唱小螺號2

  第四周學唱我們的田野2

  第五周學唱田野在召喚活動課田園隨想2

  第六周學唱快樂的潑水節(jié)2

  第七周欣賞塔吉克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之夜2

  第八周學唱那達慕之歌2

  第九周活動課歡騰的那達慕2

  第十周學唱牧童2

  第十一周欣賞牧童短笛、山童2

  第十二周學唱在安慰翁的大橋上2

  第十四周欣賞北京的橋、橋2

  第十五周欣賞洋娃娃之夢、鵝媽媽組曲2

  第十六周學唱老鼠和大象2

  第十七周學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2

  第十八周民族的舞步2

  第十九周欣賞維也納的八音鐘、打字機2

  第二十周學唱鈴兒響叮當2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計劃】相關(guān)文章:

學期音樂教學計劃03-29

小學音樂學期教學計劃02-15

學期教學計劃音樂4篇10-05

學期教學計劃音樂三篇10-07

新學期音樂教學計劃11-16

七年級上數(shù)學教學計劃02-26

七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8-24

【精品】學期教學計劃音樂五篇10-06

精選學期教學計劃音樂9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