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塞》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出塞》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書和注釋,自學古詩,理解古詩意思。
2、通過誦讀詩句、品悟字詞,體會詩人對征人的同情對當時朝廷、將領的不滿和對和平的渴望。
3、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感知邊塞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古詩詞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大意;想象畫面,讀悟結合,體味詩情。
[教學準備]
查閱詩人和本詩背景資料。
結合注釋,自學詩意。
課前互動創(chuàng)詩境:看圖猜詩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詩的國度里。讀詩,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還能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同學習第21課“古詩三首”的第一首詩,穿越到唐朝的大漠邊關,感知詩人王昌齡的赤子情懷。(板書詩題和詩人)。
二、解詩題,知詩人。(檢查預習)
1、解詩題
齊讀詩題,讀準“塞”的音,說說“塞”和“出塞”的意思。師隨機補充“邊塞”的重要性。
2、了解詩人和歷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齡簡介,指名讀。
。2)學生分享搜集的關于詩人和本詩背景的不同資料,師隨機對學生予以肯定。
三、誦詩句,明詩意。
誦詩句(PPT出示全詩)
。1)讀正確、流利,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反饋讀,引導學生結合字音、流暢度評價。(注意“教”讀第一聲?裳a充原因——唐詩平仄規(guī)律;《古代漢語字典》解釋)
學習“秦”字,齊讀全詩。
(2)讀出節(jié)奏有韻味。
指名讀出節(jié)奏,評價。(告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通常為前四后三,也可按詞讀。)自由練讀。師生合作讀。
(3)展示讀。
師:誰來學學王昌齡,一展詩情?
指2-3名學生讀,師相機評價。
(4)總結初讀古詩的要求:首先我們要讀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就是我們說的字正腔圓、有板有眼。
2、結合注釋,明白詩句大意。
師:放聲朗讀便于記誦,低聲吟詠利于思悟。請同學們輕聲讀詩句,參照文下注釋,說說意思,不懂之處同桌一起探討。
。1)學生自學詩句,同桌探討,師巡視了解疑問之處。
。2)出示全詩,指名說讀懂了哪些詩句意思(不求統(tǒng)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還有哪些疑問。學生不能解決之處,師再引導解疑。
“秦時明月漢時關”——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簡要拓展“互文”修辭手法。)
“萬里長征人未還!薄x家萬里出征邊塞的士兵,至今仍沒有回還。(師:詩中的“人”指的是——出征的戰(zhàn)士。唐朝管出征邊塞的士兵就叫“征人”。板書:征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薄怯⒂律茟(zhàn)的李廣將軍還健在,絕不讓匈奴的兵馬越過陰山。(提示:“但使”“飛將”“不教”“胡馬”四詞要翻譯過來;師可視情況簡要介紹陰山。)
四、品詞句,悟詩情。
師:讀好古詩,知道了大意,離學會還相差甚遠。但凡膾炙人口的詩作,都蘊含著詩人極強的思想文化魅力。那么著名詩人王昌齡的這首代表之作有哪些絕妙,我們又該如何去發(fā)現(xiàn)呢?
。ㄒ唬扒貢r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保≒PT出示)
1、同學們,請輕聲吟誦,看看詩句在你腦海中留下怎樣的畫面?
引導品悟句一:
。A設)生1:一輪明月照著邊關。
師:這畫面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凄涼)讀出你的感受來。
質疑:可這“明月、邊關”是邊塞再普通不過的景物,句一又絕妙在哪兒呢?(PPT出示朝代,感知時間久遠。)這一“秦”一“漢”兩字,將時間延展到近千年!千百年來,明月變了嗎?(生:沒有)邊關變了嗎?(生:沒有)變的是一批又一批守邊的征人們吶!所以,詩人第一句的七個字是想告訴我們--(出示“千百年來,戰(zhàn)爭一直沒有停息!饼R讀)讓我們讀出句一的“歷史久遠”來。(生齊讀)
小結:詩人巧妙地用普通景物向我們傳遞出了這么多“言外之意”,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凝練之美。
1、品悟句二
師:詩人王昌齡不留戀京城的繁華,把目光投向荒涼的大漠和征人。他關注的邊關及征人是怎樣的呢?(PPT出示圖片,師講解)
。ǔ鍪揪涠┗叵氘嬅孀x一讀,你又讀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悟出了那種詩情?
。A設)生2:萬里長征----離家萬里,路途遙遠。(師補充:那時,從家鄉(xiāng)到邊關,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別說步行,即便是乘最好的交通工具——馬,至少也得半年之久。)
生3:人未還----戰(zhàn)爭很殘酷。(師追問:為何沒回?——也許是還活著仗沒有打完不能回,也許是戰(zhàn)死沙場為國捐軀。一個“人未還”,飽含了多少凄涼與殘酷啊。
3、帶著自己的理解與感受齊讀一二句。
師:人未還,心相系呀!同學們,每到明月高掛的夜晚,那些背井離鄉(xiāng)、歷經(jīng)生死考驗而幸存下來的征人們可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板書:思鄉(xiāng)思親)
(PPT依次出示征人父親、妻子、孩子圖)那么同在一輪明月下,千百萬征人的親人們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師描述畫面,引導讀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兒(夫、父)未還”。
師:天倫之樂不能享,為子孝道不能盡,明明有家不能回!現(xiàn)在你的心中還僅僅是思念的哀傷嗎?還有什么?(悲憤)
師:對什么的悲憤?(戰(zhàn)爭)
師(板書:恨戰(zhàn)爭):是對無休止戰(zhàn)爭的悲憤。來,將你們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間,齊讀一、二兩句。(生齊讀)
4、小結學法:剛才,我們不僅品出了征人和親人之間的思念,還悟出了他們對戰(zhàn)爭的憤恨?磥,采用想象畫面、品悟重點字詞來體味詩情的方法很好用!推薦給大家!
(二)品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面對不斷重復的人間悲劇,詩人王昌齡多么希望時光倒流,回到漢朝相對安穩(wěn)的日子啊,因為——(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1、誰說說這兩句詩什么意思?相機檢查注釋“但使、胡馬”的理解。
2、了解李廣。
(1)PPT出示唐、盧綸的.《塞下曲》,指名說從詩中認識了怎樣的李將軍。
。2)PPT補充李廣資料,感知其英勇善戰(zhàn),讀出敬佩(思念)之情。
3、師:詩人這里思念幾百年前的李將軍的文字背后,你又讀出了什么思考或言外之意呢?(生反饋)學貴有疑。相信下面的詩句和資料能幫到你。
。1)(PPT出示相關邊塞詩句,師生合作讀。)
師:此時,你想對無休止的戰(zhàn)爭說--(戰(zhàn)爭真殘酷、征人傷亡很大……)
(2)(PPT出示《資治通鑒、唐紀》資料)師引讀。
師:此時你相對朝廷說----(你們怎能不管征人死活?你們要派良將才能打勝仗啊……)讀著讀著,我們終于明白了,詩人哪是在盼李將軍啊,他分明是在——(板書:憂國憂民盼和平)讀出詩人滿懷的期盼--(生讀)
4、師:可憐的千百萬征人們啊,思念之苦咱忍了,戰(zhàn)場傷亡咱認了,可朝廷不管咱死活、當時將領的無能實在太令人寒心呀!征人們,這仗咱不打了,回家吧!----行不行?(不行!“沒有國哪有家”。┱埻瑢W們牢記:無論何時何地,“有國才有家”!
師:來,同學們,讓我們讀出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齊讀三四句)面對前來進犯的敵人,讀出我們必勝的決心----—(再讀三四句)
四、背詩文,頌經(jīng)典。
1、頌詩人(PPT出示課文插圖)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詩人王昌齡。因他深知征人之苦,所以無限哀嘆----(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保┮蛩南导覈院艉----(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這寥寥28個字,就是詩人一片赤誠之心的見證!難怪明代詩評家李攀龍評價他的《出塞》是——(PPT出示,生讀“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2、頌征人
師:看著看著,這遠去的背影又幻化成千百萬征人的代表。他們雖九死一生、思鄉(xiāng)思親,仍義無反顧地走向戰(zhàn)場;他們雖痛恨朝廷、將領和戰(zhàn)爭,但又希望殺敵報國使家國太平!這就是征人的赤子豪情!
3、頌經(jīng)典
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用誦讀向征人、詩人和他的作品致敬。ㄉ鹆,齊誦全詩。)
五、課外拓展,延讀經(jīng)典。
師:請坐。悲涼中流露壯美,憤恨中滿是赤子熱忱。這就是邊塞詩的共性。
1、學法遷移(如果時間不足,把拓展學習引向課外。)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用“想象畫面,體會詩境;品悟字詞,體味詩情”的方法學會了《出塞》。請看,我把詩人王昌齡的《出塞》(二)也帶來了。(PPT出示: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學生自學,反饋。師評價(善于學習;學以致用,熟能生巧--建議把學法繼續(xù)運用到自己搜集的邊塞詩里。)
2、結束語:一句句詩行,描繪一幅幅畫卷;一首首詩歌,講述一段段歷史過往。課下,希望同學們與詩詞經(jīng)典作伴,擁有屬于自己的詩意和遠方。(謝謝。
《出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結合課后注解及工具書,了解古詩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揭題,摹“塞”之形。
1、板書“邊塞”。師問,讀了這個詞,說說在你的印象中,邊塞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2、教師小結。
3、板書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出塞
二、誦讀,覺“塞”之味
(一)一讀,讀準字音。
1、先請大家自由地讀上2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古詩。注意正音。
4、全班齊讀。
(二)二讀,讀出節(jié)奏。
1、再請大家自由地讀2遍,要求讀出節(jié)奏,注意停頓和語速。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
4、師指導讀。
5、全班齊讀。
。ㄈ┤x,讀出感覺。
1、師配樂范讀,生想象。
2、指名說。這首詩中的邊塞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3、師:帶著這種感覺讀讀詩。
4、全班齊讀課文。
三、想像,品“塞”之情。
。ㄒ唬┢贰叭敝瘧K。
1、師: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點擊出示:萬里長征人未還)在這句詩中,“征”是什么意思?“長征“呢?
2、大家再輕聲地把這句詩讀上2、3遍,邊讀邊想象戰(zhàn)斗時和戰(zhàn)斗后的畫面。
3、生自由讀詩句。(生讀時,播放戰(zhàn)斗時的音頻)
4、生讀詩句,想象畫面。
5、指名說。
6、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戰(zhàn)斗之后的畫面吧。(播放戰(zhàn)斗之后的畫面。)
7、看了之后有感覺?學生自由發(fā)言。
8、補充描寫戰(zhàn)場的.詩句。
師:萬里長征人為還!這是何等的悲慘!許多詩人也曾描寫過這樣悲慘的景象。我們一起來讀讀。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醪g(古今多少戰(zhàn)士死于沙場無人收殮,白骨累累散亂在蓬蒿叢中,使人觸目驚心。)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_曹操(描繪戰(zhàn)亂后一片凄涼荒蕪的景象。)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李白。(戰(zhàn)后駭人景象,可見戰(zhàn)爭的殘酷。)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鸥ΓO寫沙場寒冷蕭條,烽煙遍地,白骨縱橫的慘狀。)
9、小結:黃沙漫天,荒草遍野,白骨凌亂。這就是“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劇啊!此時此刻,在你的眼里,邊塞是一個什么樣的邊塞!
10、生自由回答,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悲慘、恐怖、可怕……)
(二)品“塞”之安寧。
1、過度:目睹著邊塞的悲慘、恐怖、可怕,詩人的心中不能不想,不能不盼。他盼望著什么?——(點擊: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生自由讀句子2遍。
3、師問:龍城飛將是誰?(李廣)你們了解李廣嗎?
補充詩: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從這首詩中,你們看到一個怎樣的李廣?
4、是啊,飛將軍李廣可是一位大英雄。匈奴人聽到李廣的名字是聞風喪膽。
史記記載:
(點擊: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史記》
譯文:李廣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的名字,稱他是“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了他數(shù)年,不敢進右北平。)
5、師:當飛將軍李廣在邊塞的時候,匈奴數(shù)年不侵。還有“白骨亂蓬篙”的慘劇嗎?(不會)還有“人為還”的悲劇嗎?(不會)
邊塞還會有悲慘、恐怖、可怕嗎?(不會)
6、小結:龍城飛將在,數(shù)歲不敢侵。此時此刻,在你的眼中,龍城飛將在的邊塞是怎樣的邊塞啊?(安寧、祥和、和平……)
7、引讀:一邊是悲慘、可怕、恐怖,一邊是安寧、祥和、和平,哪一種才是人們心中的邊塞呢?(安寧、祥和、和平……)
師:所以,當悲慘一次又一次彌漫在邊塞時,人們不能不想,不能不盼——生(小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所以,當死亡一次又一次盤旋在邊塞時,人們如何不想,如何不盼——生(小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所以,當恐怖一次又一次籠罩在邊塞時,人們怎能不想,怎能不盼——生(小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拓展,悟“塞’之魂。
1、過度。師:自秦朝統(tǒng)一中國以來,至今已是二千多年,這兩千多年,邊塞是戰(zhàn)亂得多,還是安寧的多?你能說說自秦朝到現(xiàn)在,在邊塞發(fā)生過哪些戰(zhàn)亂嗎?(指名說)
2、出示歷代邊塞戰(zhàn)亂簡史。
秦漢時期,匈奴入侵;魏晉時期,五胡亂華;
隋唐時期,突厥入侵;南北宋朝,遼、夏、金入侵;
清朝數(shù)百年,西方列強入侵;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大舉侵華。
(配低沉的音樂,學生默讀。)
3、學生談看了之后的感受。
4、小結:看看,這就是幾千年的邊塞,這就是多災多難的邊塞,這就是充滿苦難、死亡、與可怕的邊塞。
當匈奴入侵時,邊塞是怎樣的邊塞?(悲慘、恐怖、可怕)
當今遼入侵時,邊塞是怎樣的邊塞?(悲慘、恐怖、可怕)
當八國聯(lián)軍、日本帝國入侵時,邊塞是怎樣的邊塞?(悲慘、恐怖、可怕)
邊塞二千多年,則戰(zhàn)亂二千多年,二千多年,人們心中總有一種企盼,一種呼喚。你們說說,人們心中呼喚的是什么?(和平、安寧)
5、師:企盼安定,呼喚和平。盡在這首出塞28個字。一起來讀讀這首出塞。
6、總結: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就是戰(zhàn)亂中的人們千年的企盼和呼喚。
板書:
出塞
唐王昌齡
悲慘安寧
恐怖邊塞祥和
可怕和平
《出塞》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出塞》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首詩屬于漢朝樂府詩題,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安寧的愛國主義情感,是一首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王昌齡著有《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2、說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根據(jù)教學大綱對六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現(xiàn)狀,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2、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受詩歌彰顯出的博大人性美。
3、課內外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對唐詩的興趣以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3、說重點難點:
古詩教學的主旨是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品味語言的韻律美,在吟誦想象中感悟詩歌的意境美。教詩的最好方法便是誦讀、想象、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有層次地讀詩、通過想象,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弊鳛榻虒W重點。
這首詩雖篇幅短小,但意境深遠,第一、二句的時間,空間跨度極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秦時明月漢時關”應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邊關”,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理解這一點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把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難點。
4、說教學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總給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古詩教學也是這樣,古詩教學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譯詩意,因此,理解詩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本節(jié)課,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幫助學生更本質、更內源、更切身地感知詩歌的意境。
。2)以詩解詩法:為了使課堂更充實,提高40分鐘課堂效率,我以《出塞》為例。這為生打開了邊塞詩的大門,借其它也塞詩的名句豐富了學生的語感,知識與情感,并為理解本詩做了很好的鋪墊與引申。這種借鑒對比也是一種理解詩意的捷徑。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語文課也離不開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作用,我選擇了精美的古詩配畫,再配以如泣如訴的琵琶曲,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在有著詩情、畫意、音韻的課堂中,學生的心智受到了啟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想象解題,營造意境。
新課標明確指出,古詩教學要求學生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俺鋈边@個題目本身就含有豐富的意象,課一開始,我便在學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句古詩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從而感知邊塞環(huán)境惡劣,戰(zhàn)事的頻繁。
第二環(huán)節(ji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古詩講究韻律,讀起來瑯瑯上口,作為小學教材中的必讀課文,更以其優(yōu)美的節(jié)律與獨特的意境著稱,是小學生閱讀、賞析的典范。因此,我教這首詩的第一步驟,便是引領學生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教給學生簡單的平仄規(guī)律,在老師的范讀、老師做手勢學生讀、學生讀、這樣有層次的讀中,指導學生把古詩的節(jié)奏讀出來,先聲奪人。
第三環(huán)節(jié):讀中想象,讀出情感。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古詩教學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詩意轉變?yōu)橥ㄟ^看注釋,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大體把握詩意。古詩教學最忌一句一句地講解詩意,可不講詩意,怎樣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與情感?在解與不解之間,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途徑——想象。
在本節(jié)課,我一共安排了不同類型的五次想象:讀詩后談腦海中的印象是一種再造想象;緊扣“人未還”談想到的情景是一種聯(lián)想想象;聽音樂寫親人的話是一種創(chuàng)造想象。此外,在結尾的拓展讀詩中,我還引導學生讀古詩談聽到的聲音,這是一種聲音想象,引導學生站在戰(zhàn)士的角度揣度他們的心理活動,那便是一種角色想象了。這里的種種想象,既是對詩的整體性和生命性的一種小心翼翼的呵護,又是對詩的一種具有個性化的深入解讀。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讀詩,讀懂詩人
一首古詩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鏡子,透過詩,我們是可以,也應該去了解詩人豐富的生命體驗與情想世界的。如果還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較,補充,便會對詩人有更全面的認識。因此,我選擇了王昌齡的《出塞》(二)作為這堂課的補充與延伸。通過對詩歌場景的想象,對我們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映襯出作者深厚的愛國情感。這樣既與教學內容形成互補,又緊扣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第五環(huán)節(jié):回到現(xiàn)實,激勵閱讀
課的結尾,請學生思考自己對戰(zhàn)爭的看法,將課延伸到現(xiàn)實中,延展到課外,體現(xiàn)了語文課的開放性,現(xiàn)實性。最后,為學生準備了邊塞詩的資料,為課外閱讀提供了范本,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落到實處。
《出塞》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閱讀要個性化。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整理資料、品讀吟誦、拓展想象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感悟,讀中欣賞,激發(fā)學生熱愛我國古老、燦爛的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2)借助注釋了解古詩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渴望平息戰(zhàn)事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背誦的方式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學生能夠通過交流、研討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燦爛文化,為我國的悠久歷史而驕傲自豪及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養(yǎng)成主動誦讀課外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古典樂曲《十面埋伏》,引導學生想象古戰(zhàn)場的悲壯場面。
2、背誦王之煥的《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場面。
3、學生介紹搜集到的有關詩人的資料。教師補充。
“出塞”是樂府一種曲調,此外還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題。
4、請學生完整地表達詩歌的題目的意思。
板書課題:
出塞
王昌齡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小組之間互相讀,相互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法了解詩歌的大意,鼓勵學生質疑。
4、指名讀詩歌,討論交流。小組之間討論詩意,提出疑問,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精讀全詩,入境悟情。
1、教師講述古詩的歷史背景,引入境界。
2、賞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朗讀古詩,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板書:秦漢
(2)再讀“萬里長征人未還”,師生共議“人未還”的內涵,學生想象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悲劇。板書:人未還
。3)課件展示,師生共同在音樂、景物中想象古時征戰(zhàn)的悲壯景象。聯(lián)想戰(zhàn)爭的殘酷。
。4)拓展理解“人未還”所表現(xiàn)的戰(zhàn)爭激烈。
(5)朗讀前兩句:
、賹W生自由讀。
、谥缸x,品味詩歌所描寫的場景。
、弁瑢W間互相評讀。
④想象畫面朗讀。
、菰谝魳返暮嫱邢吕首x。
3、賞析“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學生自由讀后兩句。
。2)自由談談對“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詞,體會飛將軍李廣的威武、英雄氣概。板書:但使
(4)小組討論后,說說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5)指名朗讀,教師平讀。
(6)學生帶著對飛將軍的崇拜之情讀文。
。7)教師激請引讀。
。8)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讀體會作者贊頌漢將李廣,渴望平息戰(zhàn)事的理想和慨嘆邊將無能,朝廷無能的悲痛。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學生自由組合朗讀全詩。
2、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個性,配樂朗讀全詩。
3、在教師的引導下試背全詩。
4、觀看課件背誦全詩。
五、展開想象,入情練筆。
1、師:人間最難過的是離別親人,遠征戰(zhàn)場。作者面對荒涼的關山,舉頭望月,思念親人,此時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動,用你的筆描繪出當時的悲壯景象好嗎?
2、練筆。
3、全班互相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yè)。
1、搜集有關邊塞的詩歌,比較、賞讀、摘抄下來。
2、結合自己的感受,試創(chuàng)一首古體詩。
《出塞》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有關詩人、時代背景、其他描寫戰(zhàn)爭詩的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詩文。
3、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ㄒ唬┫鄼C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征》,讓我們體會到了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跟戰(zhàn)爭有關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及作者)
。ǘ⿵土暦椒,交流資料
1、復習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有一個把古詩學好學透的方法,誰來說一說是什么內容?(生敘述)。
2、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2)明確背景。
(三)討論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詩,整體感悟。
2、運用學法,小組探究。
3、分句匯報,品味詩句。
A、匯報前兩句
。1)說清詩意,體會詩情。
思考:為什么要提到秦漢時的明月和關?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帶給你什么感覺?
(2)反復吟詠,熟讀成誦,升華詩情。
。3)拿出摘錄筆記,記錄詩句,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4)聯(lián)系課外,鏈接知識。
B、匯報后兩句
。1)匯報方法同上:讀、背、摘錄、板書。
(2)看教材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了解詩中引用的典故龍城飛將。
二、升華情境
(一)憑借情境,升華詩情。(出示課件)
讓我們再看全詩,大聲誦讀一邊,再來體會作者之情。
(二)回味誦讀,深入品味。(再出示課件)
學生誦讀,練背。
三、練習題
。ㄒ唬┙鉀Q書后練習題,對比本課兩首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各自的感情基調。
。ǘ┰倏次业囊暯牵鉀Q冬冬的問題,理解多數(shù)古人選擇戰(zhàn)爭題材寫詩的原因。
四、日積月累,課外延伸。
收集王昌齡其他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還可以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
【《出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出塞》教學設計03-23
《出塞》教學設計【精選】12-26
《出塞》優(yōu)秀教學設計10-20
《出塞》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2
王昌齡《出塞》教學設計范文10-08
《出塞》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0-27
《出塞》優(yōu)秀教學設計6篇06-12
《出塞》優(yōu)秀教學設計(6篇)06-21
王昌齡《出塞》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10-09
《出塞》教學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