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5-02-13 14:19:41 曉映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2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shè)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南的冬天》優(yōu)質(zhì)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20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xiàn)美的技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立冬將至,寒意便邁著步子來到了我們身邊,天氣一下子冷了許多。北中國的冬天即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想起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處寒冬的人們總是渴望春天早日來臨。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確是面上含笑的,他們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來臨,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啦,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著名寫景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也許從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二、整體把握

  1、走進作者

  學習老舍先生的文章,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請看大屏幕,掌聲請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簡介,學生齊讀)

 。ɡ仙,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杰出的語言大師。

  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

  1930年,作者回國后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擔任教授。從此在山東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稱山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濟南的冬天》為1931年在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

  2、聽錄音,說感知,解字詞。

  就是這個對濟南有著特殊感情的人,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聽配音朗讀課文。(投影要求:注視畫面、用心傾聽、展開想像的翅膀,感受濟南的意境美。)

  聽了錄音,你心中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呢?請用一句話說出來。(學生活動,老師評價。)

  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在閱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濟(jǐ)南倫敦(dūn)鑲(xiāng)

  貯(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簡析,展示才華

  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意境是相當?shù)拿,下面老師準備了一些思考題,請看投影,請同學們迅速瀏覽文章,回答問題:(投影展示)

  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點?作者通過描寫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

 。▽W生合作討論思考解決,教師板書:濟南的冬天)

  請同學們把思考所得告訴大家,展示你的才華。

  教師逐步疏導,簡析文意并簡明板書。

  特點:溫晴。景物:山、水具體又寫:陽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遠山

  三、美文品讀,展現(xiàn)風采

  過渡語:課文整體內(nèi)容我們已經(jīng)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們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請分組思考第二個問題:(投影展示)

  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段,你認為用得最準確的詞語和最生動的句子有哪些,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學生展開討論

  教師啟示: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就有兩個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聲讀,并動筆圈點批注。

  抽生回答,教師以圖畫為引導,分別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詞句,從修辭、寫法、情趣等方面品讀妙處。(安排一段配音朗誦表演)

  學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卑褲媳茸鳌靶u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八薄ⅰ皢拘选笔菙M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薄昂α诵摺睂⒀┵x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痹~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皼r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寫美

  過渡: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的確確很美,你想,為什么他筆下的景就這樣的美,這樣的惹人喜愛呢?如果文章單為寫景而寫景,會不會打動人,會不會感動我們?這景里面還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為這景里面融進了情,融進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喜愛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這樣的'動人。這種寫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個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寫美:老舍筆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愛,我們?nèi)耄覀兗亦l(xiāng)四季的景也不錯呀。請你寫一寫或說一處我們?nèi),我們家鄉(xiāng)你認為最美的景致。

  五、小結(jié)課堂。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學習到處都蘊含著美,讓我們用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讓我們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去描繪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七年級(7)班的同學會有像老舍這樣的大家馳騁在文壇的圈子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課前學生借助網(wǎng)絡(luò)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guān)資料,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shè)計一篇導游詞。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內(nèi)容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個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是誰嗎?對,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在為川端康成慶祝他的成功,包括許多外國使節(jié),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沒有說祝賀的話,而是說,“你知道嗎,這次得獎的本不應該是你,是一位中國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這個獎項只頒給健在的作家!贝蠹蚁胫朗钦l嗎?對,他就是我們的老舍先生。他的語言很獨到洗練卻又韻味無窮。老舍曾經(jīng)在山東濟南和青島生活過,寫出了大量的文章,F(xiàn)在我們就來追隨現(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別樣的“濟南的冬天”吧。(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作者簡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guān)老舍的資料

  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jié)。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與〈春〉比較閱讀)

  1、分段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畫來比喻《春》和《濟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畫?而《濟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畫?

  學生討論體會明確:《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贊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用了什么寫法?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jié)與第2、4、5小節(jié)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jié)。

  學生思考明確: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4、學生互相質(zhì)疑問難,然后歸納本課所學內(nèi)容。

  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自己選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朗讀體會對濟南的冬天的的喜歡之情。

  教師小結(jié):本文隨著老舍先生欣賞了濟南冬天的美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就象聽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課下希望同學們多讀老舍的文章,再次體會老舍的語言獨特之處。

  作業(yè):

  基礎(chǔ)作業(yè):在摘抄本上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

  拓展作業(yè):課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閱讀品味其語言特色

  預習作業(yè):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品味賞析“妙”在何處?

  重點品讀: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體會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體會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從總體上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合作看看這些畫“妙”在何處。

  研讀賞析

  研讀第2—5小節(jié):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學生抓關(guān)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找出自己組喜歡的圖來談喜歡的理由)

  [明確]

  a、小山搖籃圖——溫靜;雪后初晴圖——秀美;空靈水晶圖—一綠、活。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學生討論找圖談感受。

  合作探究

  談完感受后,每個小組就自己組喜歡的圖來探究為什么寫的好,寫的妙?

  每個小組的發(fā)言人把自己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陽光朗照圖

  1、小組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zhuǎn)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shè)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zhuǎn)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guān)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雪后初晴圖

  1、小組朗讀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字討論并歸納: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tài):“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tài)。

  這段文字為什么寫雪后的山景這么“妙”?

  討論并歸納:運用修辭。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tài)。

  雪后遠山圖

  小組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nèi)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空靈水晶圖

  小組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1、討論并歸納:

 。╨)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lián)想到綠的精神,聯(lián)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讀思考

  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直接抒發(fā)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jié)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chuàng)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xié)…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jié)合,展開想象,抒發(fā)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最后滿含深情的道出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雖沒贊美濟南,但作者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學生互相質(zhì)疑問難,教師歸納本課所學。

  拓展延伸

  我們共同體會了《濟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學習了寫景方法,我們青島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jié),能否抓住青島的夏天的特征,來寫〈青島的夏〉。

  學生共同討論青島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體現(xiàn)青島夏的特征的景物來寫。

  教師小結(jié)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jié)束語,抒發(fā)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jié)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作業(yè)

  1、基礎(chǔ)作業(yè):“讀一讀,寫一寫”生字,注解中的詞語。

  2、拓展作業(yè):寫青島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預習作業(yè):預習《秋天》,熟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后記

  學生對《春》的印象很深,剛學完,正好借此熱身,《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贊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用《春》的方法來教冬天,也可以,要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其中之美。先在總體上把握文章,學生明白老舍先生畫的是一幅畫。先畫山,有遠景近景,有陽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蓋的山,還有城外的遠山。最后一幅空靈水晶圖,把整個濟南的景色都畫出來了。讓學生體會其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3

  教學目的: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教學中要體現(xiàn)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guān)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xiāng)的冬天》。

  課型:自讀課。啟發(fā)式,講練結(jié)合。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ǘ⿲W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ㄈ⿲W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ㄋ模┲v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jié):經(jīng)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jié)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溫晴

 。ㄎ澹┲v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

  (1)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并板書。)

 。2)為什么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贾谜n外作業(yè)。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并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ㄒ唬z查課外作業(yè)。

 。ǘ┲v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溫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說,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jié)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于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tài)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樹

  矮松

  越發(fā)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guān)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cè)重意境的.領(lǐng)會,讓學生仿佛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ㄈ┲v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里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么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保┻@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么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贊系亩焖拇筇攸c是——②強調(diào)氣候溫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jié)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后,由分到合,發(fā)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里,構(gòu)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ㄋ模┱n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xiāng)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xiāng)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fā)言提綱,然后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ㄎ澹┎贾谜n外作業(yè):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xiāng)的冬天》。

  方案二

 。ㄒ唬┯山處熃M織學生預先寫廠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讓學生把習作與課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的理解。

 。ǘ┰谀骋患竟(jié),選擇本地區(qū)某一景點(如山、河、海邊、公園等),確定幾個觀察對象。(如河邊的樹,河中的船、河水、橋等),圍繞著一個中心(如暖晴、景色季節(jié)變化等),寫一篇短文,要求明確寫出學習了課文的何種寫法。

 。ㄈ⿲W習運用對比、比喻、擬人(重點學習一種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寫一種景色(不一定寫咸完整文章),寫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來對照。師生共同講評。對照中注意加深體會課文中運甩這些手法的妙處,并糾正一些運用不當?shù)腻e誤。

  方案三

  設(shè)法讓學生自己去剝皮吃桔子,比較法,就是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剝的一種好辦法。

  (一)課前印發(fā)夏丐尊先生寫的《白馬湖之冬》(見所摘文附錄),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著讀,思考兩文的同異點,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相似點: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

  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

  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

  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huán)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tài),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

  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溫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于極帶中”。

  4、著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

  5、抒發(fā)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fā)的是歸國游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一側(cè)表現(xiàn)出身處嚴寒他鄉(xiāng),離群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通過比較可看出散文在表達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怎佯取材,怎樣結(jié)構(gòu),怎樣造詞造句,應根據(jù)客觀事物的特點,根據(jù)自身的獨特生活感受,根據(jù)主觀表達需要來精心進行擇取。

 。ǘ┳詈舐鋵嵲诰殞懹^察日記上。使學生既練寫《白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學習《濟南的冬夭》形象描繪的各種藝術(shù)手法。

  附:板書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4

  教學設(shè)想: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下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是現(xiàn)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溫和、冬日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文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好的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全文脈絡(luò)清晰,行文有序。先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在景物描繪中,不但運用了大量恰當?shù)谋扔骱蛿M人句,更在詞語選用方面十分講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極富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學中,在鍛煉、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著重通過分析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進而感悟文中描繪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語的精當,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nèi)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并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jié)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chǔ)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欣賞景物描寫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當然,在開課之前,不忘告知學生,一切的答案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及答案,不失為明智之舉,因為學生在解讀文本之前,就已經(jīng)獲得了自信。這樣,他們已不僅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敢于積極主動,敢于去自由發(fā)揮想像的翅膀,展開合作探究課文,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紹,課下注釋已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解讀,不必再去贅述,瞎耽誤學生的時間。生詞教學也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解決,不必過于追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知、能目標:

  1、能有感情的熟練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3、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5、培養(yǎng)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賞析

  情、價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說說本地冬天的氣候、景象。接著,引導學生說出學過或知道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詞句(柳宗元的《江雪》、《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讓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氣,與課文中的冬景形成鮮明對照。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是另一番風味,到底是怎樣的別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們帶著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范讀課文。

  1、學生聽讀,作勾畫。

  2、點評。

  三、自讀、朗讀,整體把握。

  1、邊朗讀(學生模仿范讀,大聲朗讀),邊勾畫生詞,查工具書,準備朗讀比賽。

  2、幫助老師將課文科學合理的分成四個任務塊,并說明你這樣分組的理由(為下節(jié)課分組研習、討論做好準備)。

  (第一自然段為一組,第二自然段為一組,第三四自然段為一組,第五自然段為一組。按照:冬天的特點—山景—雪景—水景層次。)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預習:

 。、背誦課文1-3段。

 。、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

  教學過程

  設(shè)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薄W生背書片斷

 。病W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jié)。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luò):

 。、問題設(shè)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jié)。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shè)計:

 。ǎ保系亩煊惺裁刺攸c?

 。ǎ玻┯昧耸裁磳懛?

  教學過程

 。、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抽簽提問

 。、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jié)。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jié)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布置作業(yè):

 。薄⒈痴b課文后半部分:

 。病㈧柟躺稚~。

  3、完成課后練習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6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閱讀第二課。

  2、本文的內(nèi)容:作者在文中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的冬天、倫敦的冬天以及熱帶的冬天作比較,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通過對濟南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本文的特點:

 。1)語言生動活潑,方言和普通話結(jié)合運用。

 。2)細節(jié)描寫細膩,描寫有層次。

 。3)修辭運用豐富。

 。4)感情樸實真摯。

  二、學生分析

  1、學生需要學到的是:運用一種或多種修辭手法,描寫具體事物,以表達思想感情。

  2、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相應的基礎(chǔ):

 。1)在認知上,學生已學習了一些賞析散文語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學生能試著感受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學生需要用到的學習方法:朗讀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三、目標闡述

 。ㄒ唬┤S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賞析文本詞句的過程中運用討論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朗讀法和體驗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

 。2)能體會作者對濟南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ǘ┙虒W重點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ㄈ┙虒W難點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能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特殊情感。

 。ㄋ模┙虒W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qū)動法等。

 。ㄎ澹┙虒W課時

  一課時

  四、過程設(shè)計

 。ㄒ唬⿲耄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濟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訴我,濟南是中國哪個省份的城市?山東省。山東省屬于南方還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然而,地處北方的濟南,它的冬天卻別有一番滋味,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老舍筆下冬天的濟南,感受別樣的冬日北國世界。

 。ǘ┏踝x文本,感受濟南之冬

  首先,請大家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除濟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倫敦、熱帶

  2、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大風、不見日光(濃霧)、響亮的(毒日)

  3、濟南冬天的特點又是什么?溫晴(響晴)

  4、這里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是什么?好處是?對比,突出強調(diào)

 。ㄔO(shè)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關(guān)鍵點,其次再對本段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和欣賞。)

  在這里,作者的寫法比較含蓄,他不直接說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溫晴的,而是通過三組對比,寫北平的冬天是大風的,倫敦的冬天是不見日光的,熱帶的冬天是響晴的,然后反襯和突出濟南的冬天不刮大風;看得見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溫和的。另外,老舍寫北平和倫敦時,不直接說“北平幾乎天天刮大風”,“倫敦的冬天總是陰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說“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捌孥E”和“怪事”使得語言有一種風趣幽默的色彩。正因為濟南冬天的“溫晴”,所以老舍稱贊它“真得算個寶地”。而“溫晴”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ㄈ┚x語句,品味寫景之妙

  然而,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濟南這座老城的出奇之處,還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濟南的山是怎樣的呢?我們再有感情地齊讀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狀是怎樣的?圍了個圈兒、北邊有個缺口

  2、老舍用哪個詞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說的?

  可愛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nèi)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保ū扔鳌M人)把山比作搖籃,把濟南比作熟睡的嬰兒。讓人覺得十分溫馨。正因為這樣的地形,所以濟南的冬天一點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溫暖的。

  3、為什么要寫“人們的臉上是含笑的”?因為“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倍鞚系纳浇o人一種安全感,讓人感受到希望。這種希望來自溫暖的天氣,讓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懷抱?此撇恢{(diào)的一筆其實是緊緊圍繞濟南冬天的“溫晴”來寫的。

 。ㄔO(shè)計意圖:通過三個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本段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對本段的寫作藝術(shù)進行欣賞和分析。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費筆墨的用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雖然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但偶爾也會下點兒小雪吖。再讓我我為大家朗讀第四自然段,大家來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樣的。(教師朗讀,學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點兒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護士)圖片欣賞

 。ū扔鳎喊褬浔茸骺醋o婦,把雪比作發(fā)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比喻,擬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愛

  小結(jié):寫作時比較有層次感,從整體到局部,自上而下。語言雖樸實簡單,卻容易讓讀者想象,似乎如同身臨其境般。將濟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句話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贊揚還是批判?以欲揚先抑的口吻去贊揚濟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可愛、俏皮、美麗的感覺,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愛之情。

  (設(shè)計意圖:該部分注重朗讀和想象,在朗讀和想象中使學生欣賞內(nèi)容和文字。幫助學生學習修辭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果這是一幅畫卷,作者說這一定是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我們看見了溫柔的小山,雪白靜美的小山,山上臥著小村莊,那水呢?水墨畫少不了靈動的水。我們從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樣描繪濟南的水的。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點?不結(jié)冰、冒熱氣、澄清、清亮、藍汪汪、空靈

  2、還寫了哪些東西?怎么寫的?水藻(綠、擬人)、垂柳(擬人,側(cè)面寫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攤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想象一番)

 。ㄔO(shè)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自主對文本進行欣賞。)

  小結(jié):這就是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會發(fā)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薄斑@古老的城市,是濟南,也是詩!贝蠹腋惺艿綕隙罩懒藛?

 。ㄋ模┰僮x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請大家?guī)е蕾p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讀全文。想一想你從這些文字、這些描寫中讀出老舍對濟南的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板書。(喜愛、珍惜、贊美……)

  補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國交流學習,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省城,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濟南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稘系亩臁肥抢仙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創(chuàng)作的文章,一經(jīng)發(fā)表即引起強烈轟動。文章中處處流露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無限熱愛與贊美,成為先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

  (設(shè)計意圖:適當進行課外拓展,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賞。)

  (五)作業(yè)布置

  借鑒文章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xiāng)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200字以上。

 。ㄔO(shè)計意圖:修辭手法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寫作方式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這也是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方式。

  五、板書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7

  學習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fā)現(xiàn)它獨特的美。

  3、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nèi),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shè)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fā)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領(lǐng)略自然景物的美,領(lǐng)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領(lǐng)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著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里充滿了溫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戲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shù)家”。

  2、教師結(jié)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后最早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fā)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借助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nèi)容。

  2、領(lǐng)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diào)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diào)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ㄒ唬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ǘ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ㄈ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著、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guān)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說說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有密切關(guān)系,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lǐng)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fā)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睆闹形覀兛梢陨钌铙w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ǘ┽槍Φ诙翁釂枺簼系男∩接惺裁吹乩硖卣鳎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ㄈ┭凶x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fā)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贊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守衛(wèi)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tài),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fā)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jù)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ㄎ澹┧奶攸c——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diào)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fā)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薄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薄白蠲畹氖窍曼c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chuàng)設(shè)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溫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jié)合,展開想象,抒發(fā)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薄吧郊馊琢,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guān)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jié)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地方,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yè)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shè)計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適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綠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8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說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但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里有著無限的溫暖,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哪里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diào)

  1.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2.學生了解文章大概內(nèi)容。(明確: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再次讀課文,提問: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通過哪些景物呈現(xiàn)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明確: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溫晴”。作者通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寫來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

  2.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寫的?

  明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寫“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痹谶@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溫暖等一系列的描寫,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特別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寫。“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弊髡邔⒀┵x予了人的情感,寫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寫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寫,冬天水不結(jié)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作者通過描寫使水富有了靈氣,通過描寫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說明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3.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何種情感?

  明確:作者通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jié)作業(yè)

  1.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溫晴”感受十分真切,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請談談你的感受并寫下來。

  2.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且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板書設(shè)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讓學生學會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本堂課的教學,學生準確找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jié)課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9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jié)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chǔ)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后,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lǐng)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lǐng)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chuàng)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guān)于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骸u劳蝗獮闈稀捌呤敝,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jié)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倫敦(dūn)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發(fā)髻(jì)澄清(chéng)著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云。

  設(shè)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diào)傳達出的文章內(nèi)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么?

  (2)課文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gòu)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空荆虼,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jù)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diào)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jié)構(gòu)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后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shù)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nèi)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么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fā)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jié)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tài)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tài)!斑@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tài)。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tài)展現(xiàn)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xiàn)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yōu)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的奉獻精神

  七、布置作業(yè)

  1.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于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第二課時

 。劢虒W要點]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劢虒W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體現(xiàn)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于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于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庇质撬妓鳎质遣聹y,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yōu)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shù),領(lǐng)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并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于修辭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表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jié)显诙煲蔡貏e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jié)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tài)再現(xiàn)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tài)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zhì)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lián)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lián)想,聯(lián)想對于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lián)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shè)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xiāng)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以優(yōu)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xiàn)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皼]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zhàn)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tài),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diào)相調(diào)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xiàn)特征。《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xiàn)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fā)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閱讀《清泉贊》,完成下列題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見過從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綠草旁邊淌著的流水吧?你有沒有注意到,當它還是涓涓細流的時候,就表現(xiàn)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們?yōu)榱藬r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個小潭,潭口圍著石塊,潭邊長上青草,還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對于剛剛冒出地面的泉水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蠻可以在這里留連()徉,直到春花凋謝、秋草枯黃,讓這些東西沉落潭底,變成()滓,連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塊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個轉(zhuǎn)身,滑下斜坡,它唱著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號里給加“△”的字注音。

  2.請將“吸引”“挽留”“阻攔”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畫線部分中的“這里”是指____________;“這些東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著歌,汩汩地向前流去”運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它在表達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頌了一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么?贊頌了它怎樣的性格?你從中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攔吸引

  3.小潭潭邊的青草、鮮花

  4.擬人生動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為泉水具有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懊啊笔怯上孪蛏弦绯觯疤省笔怯筛呦虻吐。(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遠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強、進;聯(lián)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強進取的普通人。

  五、課堂小結(jié)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xù)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fā)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業(yè)

  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谧屑氂^察,充分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書設(shè)計

  ●活動與探究

  1.《濟南的冬天》把濟南比作“山水如畫”“藍水晶”,這些比喻既優(yōu)美又易于理解。結(jié)尾處又把濟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似乎既不優(yōu)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換個比喻?換什么比喻好呢?

  2.參觀山水畫展,聯(lián)系課文描繪的圖景,培養(yǎng)觀察、欣賞能力。也可以自己選定一篇,抓住特點,寓情于景,發(fā)揮想象力,寫一片斷。組織學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畫作欣賞的主題活動。

  3.開放探究

  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問題。

  冬天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把鬆t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蹦峭碓律婧;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蔽覀兌疾淮笳f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zhuǎn)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1933年2月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么事情寫冬天的?

 。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

 。3)為什么不說豆腐煮在鍋里,而要說“養(yǎng)”在鍋里?

 。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佟拔覀兌枷矚g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谧髡哌B用兩個“等著”,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5)作者為了突出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著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游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臺州。

  (2)是一些溫暖的、洋溢著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鍋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梆B(yǎng)”在鍋里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4)①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谀艹浞直憩F(xiàn)“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溫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談《濟南的冬天》的美學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教育因素,教學中亦存在可貴的美學教育價值。

  人們常將優(yōu)秀的散文家譽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這樣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著“山”和“水”,為我們鋪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筆畫。第一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三幅優(yōu)美的畫面,將濟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匯集為一體,讓我們通過語言的啟示,看到一幅濟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畫面,那簡直就是一幅中國的“小水墨畫”,真是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從而使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美獲得充分交流,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悅,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美學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調(diào)動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美的呢?我認為作者始終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鏈條,運用色調(diào)的對比烘托形象;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現(xiàn);精心設(shè)計景物的構(gòu)圖,層層展現(xiàn)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畫面無論從意境看,還是從構(gòu)圖筆勢看,作者都為我們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濟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因此使《濟南的冬天》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不難看出,作者能使《濟南的冬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藝術(shù)畫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學觀點貫穿于其中,形成三幅優(yōu)美的圖畫,作者把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聲、色、光、態(tài),逐層深入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對美的贊頌與謳歌,給讀者以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運用了這語言的啟示性,喚起讀者自覺地去認識,并認可這里的風景是美的,體會作者描繪抒發(fā)美的過程,感受到其中的美,這種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為一名教師,恰當?shù)乩斫庾髡咭鈭D,把握作品中的美學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導學生潛心閱讀此文,將是學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寓素質(zhì)教育于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fā)揮其美學教育價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語言的啟示性。生動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chǎn)生具有光色態(tài)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啟示性!稘系亩臁返淖髡哒亲畲笙薅鹊匕l(fā)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審美。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從感知開始。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教會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善于從語言入手,通過視覺,感覺對文章中色彩、音韻、節(jié)奏、結(jié)構(gòu)等形式因素產(chǎn)生了敏銳的感知,對文章中美的諸因素,能夠直接地把握和領(lǐng)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斷地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課文課教“活”,教“實”,教“美”,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學教育價值。

 。ㄟx自《中國語文教師優(yōu)秀論文集成》,有刪節(jié),作者:朱麗芝)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guān)于略讀

  大略地讀,大概地讀,又稱作粗讀。一般情況下,看新聞報道,看小說雜志都采用略讀。略讀的特點是閱讀速度較快,全面了解不遺漏,但不做細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內(nèi)容。

  關(guān)于跳讀

  跳躍式的閱讀。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看到,而是選取著讀。跳讀通常適用兩種情況:一是簡單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看小說,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擺脫危險,是否實現(xiàn)了理想等;一種是為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讀時只關(guān)心有沒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現(xiàn),其他內(nèi)容可以忽略過去。使用跳讀法的人,閱讀能力要強,能夠溝通各種句式,聯(lián)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讀不同于精讀的地方,在于閱讀要求比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內(nèi)容就行了。同時略讀又不同于跳躍式的閱讀、搜索式的閱讀和有重點的閱讀,略讀是從頭到尾不遺漏地閱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薄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感知內(nèi)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场Ⅲw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guān)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guān)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教學內(nèi)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設(shè)計】

  一、整體感悟

 。、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墒窃诶仙嵯壬墓P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稘系亩臁肥抢仙幔保梗常蹦甏禾煸跐淆R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梢娮髡呤菓阎鴮Α肮枢l(xiāng)”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感知內(nèi)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艥隙斓目偟奶攸c是什么?

 、普n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潜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艥隙炜偟奶攸c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茖憣系目傮w感:

 、恰芭桶策m”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⑶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二、研讀與賞析

 。、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艥隙斓目偟奶攸c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茲隙斓倪@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磐ㄟ^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⑵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

 、贋槭裁捶Q“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皟骸迸c“小”搭配,貼切地表現(xiàn)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自由探究:

  問題組:

 、拍阕钕矚g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佟斑@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

 、堋澳恰秉c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痹~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皼r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蕖罢堥]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⑵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ㄈ绱艘c,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diào)、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zhì)疑,也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

  明確:

 、艥隙飒氂械拿谰笆且云渫怀鎏攸c“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谱髡呔o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亲髡咄卣瓜胂,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任恼露嘤帽扔骱蛿M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晌恼乱浴皾系亩臁弊鳂祟},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jié)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樣結(jié)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三、體驗與反思

  1、質(zhì)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jīng)過內(nèi)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xiàn),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fā)現(xiàn)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

  3、延伸作業(yè):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xiāng)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shù)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1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單元主要為學生展現(xiàn)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鍛煉他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力,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稘系亩臁肥沁x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從英國經(jīng)新加坡回國,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溫情。作者先總寫濟南冬天的“溫晴”特點,再分寫濟南冬天的“山”“水”,終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駐筆,水到渠成。學生學習本篇課文不僅能了解到冬天的濟南是個怎樣的“寶地”,還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情,主動親近、接近大自然。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簡單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成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者分析

  這個階段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初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主要表現(xiàn)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拼音知識不過關(guān),對語文學科知識的領(lǐng)悟力和靈活運用能力略弱,學生閱讀理解答題能力有待提高。從平時學習情況看,學生對現(xiàn)代散文及文言文閱讀感到較吃力,導致練習、考試時答題不完整,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學生審題、及閱讀能力薄弱,但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網(wǎng)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1、朗讀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主要采用“圖文結(jié)合,朗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教學。

  2、情境教學法: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根據(jù)所描繪的景,進行想象與聯(lián)想,走進情境中,便于體會作者的感情。

  3、討論法:在反復討論、互評探討中領(lǐng)會比喻、修辭手法的應用,放手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導。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shè)計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資源準備:自制“濟南的冬天”課件;課文音頻朗讀、MP3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剛剛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們心目中,春已經(jīng)逐漸豐滿起來了,在我們的記憶中,春天是鶯歌燕舞,是鳥語花香的。那么在你們的記憶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樣的?來,舉手回答。(預設(shè):很寒冷;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路上沒人等等,且教師簡單評價一下)恩,大家說的這些都是我們記憶中對北方冬天的認識,而北方的天氣也確實很糟糕,陰冷,可以說到了深冬到處是天寒地凍,鳥獸都絕跡了。但對老舍先生來說,卻在北方的濟南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冬天,這種冬天又是怎樣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與眾不同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老舍《濟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

  提問:還記得在小學時,你們在哪些課文中接觸過老舍先生?(《貓》《養(yǎng)花》《林!贰恫菰贰鄂劳蝗氛f到其中2、3個即可)同學們交流一下對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這里呢,老師簡單介紹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shù)家”。著名小說代表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代表作《龍須溝》《茶館》等。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2)寫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深厚的感情,山東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散文是老舍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作。(了解了這點后,對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體出示課文重點字詞

  (4)學生自由朗讀文章,并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中哪一個詞最適合用來概括,可以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學生討論

  4、歸納明確:溫晴(板書:溫晴)

  三、重點感悟

 。ㄒ唬┭凶x第一段

  找到“溫晴”所在的段落,看看為什么它最適合(明確第一段)

  1、齊讀一遍,說說濟南冬天總的特點為什么是“溫晴”?

  2、指名回答

  3、教師明確

  (通過三組對比:

  北平“奇跡”多風

  倫敦“怪事”多霧

  熱帶“害怕”日光毒

  濟南無風聲響晴無毒日這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jié)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總特點。

 。1)“寶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確“寶地”二字透露出來的是對濟南冬天的懷念與喜愛。(板書:寶地)

  4、再次齊讀一遍(邊讀邊感受其中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懷念,喜愛之情)

 。ǘ┥钊敫形

  文章一開頭就緊緊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天氣特點,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下文描繪的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

  1、提問: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來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這個特點的?(觀察后面的段落。)

 。鞔_,板書:冬山冬水)

  (2)哪里寫山,哪里寫水?

 。ㄉ剑3—5水:6)

  我們先來看冬山,快速瀏覽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師:

 。3)作者是通過描寫山的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這個特點的?

 、僦该卮

  ②教師明確:三個方面,分別是山的形狀、山的色彩、山的形態(tài)

 。4)三種情況下的山,你們更喜歡哪一部分的描寫?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隨學生的回答排講述先后順序)

 。1)山的形狀:(第3段)

 、贊系纳接性鯓拥奶攸c?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老師也寫了一段:

  “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只有北邊缺著點口,這一圈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給濟南帶來了溫暖!

  對比一下,你們覺得哪種更好些?為什么?(同學討論)

  a、指名回答

  b、教師總結(jié)

  c、齊讀(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的說:你“你們放心吧…”你放心了嗎?老師想到了雪萊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因為那么暖和。濟南是一個小搖籃形狀的地形,搖籃給人暖和、溫馨、舒適的感覺,這樣的比喻生動寫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適的特點,進而表現(xiàn)了濟南的溫晴特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

 、谙嘈糯蠹叶伎催^小搖籃,小搖籃是寶寶睡覺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樣的?那我們濟南人在搖籃里又是怎么樣的呢?

 。ǹ蓯、甜美…“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們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蔽覀兛梢钥闯鰸系娜藗兊.生活是幸福、愜意的。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

  本段小結(jié):所以,這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確實是特別可愛呀!

 。2)山的形態(tài):(第5段)

  這一組齊讀第5段

  (我們一起來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點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嗯,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么畫面?嗯,對啦,就是描寫了城外的遠山。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比喻,他認為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張水墨畫一般,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樣的畫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點綴著小樹、小村莊,樹上裝飾著小雪、屋頂上也臥著點雪,充滿了安靜和諧的氛圍,遠遠望去,黑白兩色,是不是顯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圖片)

  我們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對濟南冬天山的喜愛之情。不過,同學們可以從詞語的角度來賞析一下嗎?哪里用詞用得巧妙?

 。ㄎ恼聝商幨褂昧恕芭P”,“臥”字采用了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tài),同時“臥”給人一種閑適的感覺,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對濟南的閑適的喜愛,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是溫晴的。)

  四、小結(jié)歸納

  在老舍先生的描繪下,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那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臉帶微笑的人們以及水墨畫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顯得那么安靜舒適。

  五、作業(yè)布置

  1、自學第2自然段,請進行賞析(可以從它的作用、修辭手法、詞語等方面),寫在作業(yè)本上。

  2、課后再好好體會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濟南的冬天的景物特點,感受作者最終所抒發(fā)的情感。

  六、板書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可愛

  山

  溫晴城外雪后的遠山水墨畫—淡雅

 。▽毜兀

  水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請回答PPT上的問題(PPT出示),一起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重點感悟

 。ㄒ唬┥降纳

  我們的作者最欣賞的就是薄雪覆蓋下的山了。讓我們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先來聽一聽這時候的山是什么樣子的。(指定一名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得美一點,其他同學可以一邊聽一邊閉起眼睛來想像感受。)

  1、作者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闭堈f說這句話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來寫的?

  明確:妙

  2、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妙”在何處。理清本段順序:作者寫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找關(guān)鍵詞)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來用橫線標注。

  a、指名回答

  b、明確: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間順序)

  (1)山上——寫山上的什么?

 、侔伞鞍边@個字與什么協(xié)調(diào)?(“矮”與“小山、小雪”協(xié)調(diào))

 、谠桨l(fā)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顯出了矮松的濃郁的生機、生命力,同時雪小,蓋不住整個松樹,體現(xiàn)濟南的溫晴。)

 、蹣浼馍享斨击賰喊谆ā鞍谆ā笔鞘裁?(雪)

 、茏髡邽槭裁床徽f“雪”而說是“白花”?(說明雪漂亮,作者喜歡這樣的雪。)

 、葸@句哪個字用得好?——(“頂”)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為什么?

  a、討論、指名回答

  b、明確(我們來看,“頂”字為什么用得好?形態(tài)之美,“頂”更能說明是在“樹尖上”說明雪很小,只有一點點;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聽了也不好看了,它們都有整個蓋住的意思,這樣就不符合內(nèi)容所說的“小雪”“薄雪”了。壓在頭上,扣在頭上,覆蓋在頭上,都不好聽——“頂”更具形態(tài)美,輕盈感,準確的表現(xiàn)出雪“小”的特點,突出了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的秀氣。)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寫山尖的?你覺得哪個詞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保ā拌偂薄脭M人手法,表現(xiàn)的是線條不斷地在起伏延長,同時輪廓亮麗。另外,把它寫的像巧匠一樣,構(gòu)建色彩純凈美麗的藍天銀邊,看出作者喜歡雪的靈性。)

 。3)山坡

  “草色還露著,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色彩美麗,蓋在山上,像美麗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帶水紋的花衣”

 、龠@花衣實際上是什么情況?(實際上是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蓋不勻,帶水紋的花衣給人以動感,更能凸顯雪的靈性。)

  ②剛才寫樹尖用“頂”,寫山尖用“鑲”,那在山坡上用了一個什么詞呢?找出來并說好不好,為什么?

 。ā按薄较笕艘粯訍勖蓝嗲椋怀鲅┑撵`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相間的美麗樣子。)

 。4)山腰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點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

 。〝M人,雪像小姑娘一樣嬌羞,雪也多情,生動形象地寫出雪的情態(tài)。)

 、跒槭裁词俏⑽⒙冻鳇c粉色?

  (擬人,寫出雪柔情萬種,賦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動表現(xiàn)出雪泛出淡粉的嬌羞情態(tài)。這里“微微”這個詞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夠,“微微”剛剛好寫出雪的嬌羞的情態(tài)。)

  3、那這一段山的特點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好呢?(秀氣)

  (PPT出示圖片)

  本段小結(jié):本段描寫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氣的特點。描寫景物多,卻并不雜亂。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虛實結(jié)合,把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寫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濟南“溫晴”“是塊寶地”的總特點。

 。ǘ┭凶x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過描寫山的三個方面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這個特點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過水來表現(xiàn)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呢?請快速閱讀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點是什么?

  第一步:現(xiàn)在找出文中相關(guān)的語句用心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與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讓學生自己找句子進行分析,以下的1、2、3、的問題可以稍作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層的分析)

  1、“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

 。ㄟ\用擬人修辭手法,形象生動表現(xiàn)出濟南的水無限生機和在冬日里孕育朦朧春意!芭保

  2、“水藻真綠…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尋找文中寫了幾處綠?

 。1)指名回答

 。2)明確(文章寫了3處綠,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并且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綠的特點。)

 。ㄍ瑫r作者極力寫水綠時,還通過垂柳照影子,透過水往上看,寫出水的清、透。)

 。3)綠的精神怎么理解?

 、僦该卮

  ②明確(水藻在冬天釋放所有的綠,這種綠的精神,意味著綻放生機、怒放生命。這么具有生機,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機,是春!那生活在濟南的人們是不是很幸福?這樣的冬怎能不讓老舍喜歡、向往。

  3、大家覺得空靈的藍水晶這個比喻怎么樣,試著賞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確(作者將天光、水色、綠影融為一體,用“空靈的藍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凈的濟南,描繪出濟南的冬天鮮亮明麗的色彩。同時,這個比喻也扣住了濟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空靈的藍水晶這一比喻,可以說,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見水的本色了——寫出了水的清、亮。試想,他該是用一種怎樣的深情,才能領(lǐng)悟這水的本色呢?齊讀最后一句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本段小結(jié):本段通過描寫濟南冬水的暖、綠、清,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和“寶地”的總特點。

  4、提問:一篇文章總會有一個核心思想,而文章的總的感情爆發(fā)都會在哪里?——結(jié)尾。當然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發(fā)表什么樣的感慨?

 。ā斑@就是冬天的濟南!保

  師:奇怪了,我們的題目是什么——濟南的冬天,結(jié)尾卻說冬天的濟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能否把題目換成冬天的濟南,以便點題?

 。1)指名回答(點兩位學生)

 。2)師明確:濟南的冬天,中心詞在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讓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覺(精神),而結(jié)尾冬天的濟南,中心詞在濟南,突出的是濟南特有的韻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題為“濟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從感覺(精神)的角度去寫濟南的冬天,而不僅僅是從景物的角度去寫的。

  三、小結(jié)歸納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如詩如畫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運用大量的擬人、比喻的修辭,把濟南的冬天寫得極致神韻!帶給作者一種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xiāng)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1、學生寫簡要發(fā)言提綱,然后口述

  2、教師綜合評價

  五、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將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摘抄到摘錄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書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可愛

  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秀氣

  溫晴城外雪后的遠山水墨畫—淡雅

 。▽毜兀

  水暖綠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2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并細細揣摩、品味。

  3、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的寫作特點主要有: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脈絡(luò)清楚;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神兼?zhèn),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抓住特征,基調(diào)一致,色彩和諧。學習這篇文章將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著重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寫法。

  五、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對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但前邊剛剛學習了《春》這篇文章,學生對情景交融這種寫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層次的進行描寫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jié)課中,將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加深他們對于情景交融寫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我們從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綠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風,細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熱的.,蟬鳴蛙噪,電閃雷鳴……秋天是蕭瑟的,衰草連天,落葉飄零……不知不覺,冬天已悄然來臨,那我們這里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用最恰當?shù)脑~匯來描繪冬天的景象。

 。ǘ 識作者(投影)

 。ㄈ 檢查預習

  1、幾個同學讀生字,教師正音。

  2、把課下根據(jù)對生字的理解編寫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當。

 。ㄋ模┓蹲x課文(學生邊讀邊播放音樂并呈現(xiàn)畫面)

 。ㄎ澹┱w感悟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取了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突出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你覺得作者在描繪濟南的冬天時蘊含著一份怎樣的情懷?

 。┚食尸F(xiàn)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蘊含的詩情畫意,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學生點評。

 。ㄆ撸┖献魈骄

  與《春》進行比較閱讀,談異同點。

 。ò耍┙(jīng)驗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嘆:濟南的冬天真美,真溫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感人?學完之后你有哪些學習心得?請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九)自由暢談

  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為什么?

 。ㄊ┱故静湃A

  仔細觀察我們這里的冬天,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寫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書設(shè)計:

  陽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溫晴

  小山 比喻擬人 生動貼切

  綠水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3

  一、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這個主要內(nèi)容,還應該從詞語的運用、修辭的運用等方面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景物的。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怎樣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濟南“溫晴”的特點,從地理環(huán)境、人們的表情與幻想和對小山、小雪、綠水的描寫幾個角度來寫。第一幅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濟南像被“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暖和安適地睡著”,多么恬靜、多么安逸。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畫描繪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頂著白花,藍天鑲上銀邊,白雪夾著黃草,夕陽斜照薄雪,山坡臥著村莊,房頂臥點白雪,如同一幅極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第三幅畫描繪了澄清溫暖的河水。河水不結(jié)冰,還冒著熱氣;水中水藻綠意正濃,水邊垂柳彎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幅幅美景,描繪出了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樣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等詞語,色彩鮮明艷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fā)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三、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速讀測試。

  計時速讀全文,答題,計算出閱讀速度、理解率與閱讀效率。

  1.本文題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寫于:_______年以前。

  2.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三個詞來概括。

  3.作者通過哪三個比較來說明“濟南真算是個寶地”?

  4.本文采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5.本文是怎樣描寫陽光朗照下濟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C.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10.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贊ǎ┠息趥惗兀ǎ埙伲ǎ

  ④鑲()⑤貯()蓄⑥水藻()

  測試記錄

  閱讀速度:______字/分鐘

  理解率:______%

  閱讀效率:______字/分鐘

 。ǘ┘ひ少|(zhì)疑。

  1.本文一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

  A.①|(zhì)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zhì)②③④|⑤

  D.①|(zhì)②③④⑤

  2.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說說作者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ㄈ┚x導引。

  第1題要求在統(tǒng)攝全文內(nèi)容的情況下,劃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做此題要注意在整體性閱讀基礎(chǔ)上進行分段。

  第2、3題都是對寫作特點的理解。應當結(jié)合自己的有關(guān)知識,深入分析體會。并注意隨時吸收,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ㄋ模┮呻y討論。

  1.C√。因為從全文來看,寫了三個方面內(nèi)容:(1)濟南的天氣;(2)濟南的山景;(3)濟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寫“天氣”的,第5自然段是寫“水色”的,中間三個自然段是寫“山景”的。

  2.本文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1)直接抒發(fā)作者贊美的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三個地區(qū)和濟南的天氣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jié)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chuàng)造意境,以情動人。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薄斑@是張小水墨畫。”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贊美的真情。

 。3)用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給讀者以想象的余地,抒發(fā)作者的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傳神。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冬天陽光下的濟南出現(xiàn)“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小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低語,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這些,不但非常傳神,而且飽含著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這篇寫景散文寫得成功、動人是與作者善于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分不開的。

  在修辭方面,比喻、擬人、對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濟南比做嬰兒,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那么清新明麗。這兩個比喻都很精彩。作者還融生命與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來,生動而逼真,這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至于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較的一種修辭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等,色彩鮮明悅目。

  在詞語的選用方面,也是十分講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句不僅用了擬人的'方法,而且“曬”、“睡”、“醒”三個動詞準確地勾畫出濟南溫晴的氣候特征。

  老舍寫作用純正的北京話,簡潔的短句,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樸實明快。

  附:速讀測試參考答案

  1.《濟南的冬天》;老舍;1934。

  2.無風、晌晴、溫晴。

  3.寫風同北京比;寫日光同倫敦比;寫日光的強度與熱帶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寫順序。第1段寫天。以表現(xiàn)濟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寫地,以表現(xiàn)濟南冬天的舒適;第3、4段寫山色,以表現(xiàn)濟南冬天的秀氣;第5段寫水光,以表現(xiàn)濟南冬天里孕合著的春色,并順勢用一句話勾勒了濟南冬天的總體形象。

  5.先是用一個設(shè)問句和一個反問句指出濟南的“出奇”不單是因為經(jīng)常有溫暖的陽光,還因為它有迷人的山水;繼而寫濟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圍城”;然后寫濟南人情態(tài)的特征:因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溫暖,所以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寫山的色彩。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寫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精心描繪。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它是銀白,“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再寫山的情態(tài),“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切┬∩教銡!”這樣,就寫出了小雪點染的山的“妙”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小雪點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寫出了其內(nèi)在美。

  7.寫水,作者抓住一個“綠”字,著重寫了自己對濟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鮮明形象。作者描繪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這其實都是寫水的綠,寫濟南冬天里綠的精神,綠的生命。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又寫“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這實際上是把水藝術(shù)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寫“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濟南冬景圖。寫出了這座有泉城之稱的濟南的特色。

  8.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9.A.擬人;B.比喻;C.擬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能正確讀寫濟南、鑲上、寬敞、澄清等詞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fā)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激發(fā)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活動教學法、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庇绕涫潜敝袊暮,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多媒體出示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shè)計相關(guān)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jié)構(gòu)脈絡(luò)。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讀

  1.第一環(huán)節(jié)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教師出示設(shè)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nèi)、班級內(nèi)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jié)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fā)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shù)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有密切關(guān)系。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lǐng)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fā)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睆闹形覀兛梢陨钌畹伢w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2.第二環(huán)節(jié) 語言品讀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lǐng)會文章的內(nèi)容。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边@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币詣訉戩o,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卑驯⊙┍扔鞒珊π叩纳倥瑢懗鲅┑那閼B(tài)。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jù)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xiāng)冬天的特征,恰當?shù)剡\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五)小結(jié)作業(yè)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shù)厥褂眯揶o方法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5

  教學思想: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

  語文學習關(guān)鍵在課外自己很樂意的參與,課堂學習是進行學習的交流和完善。

  學習目標:

  學會擇文朗讀,并對選文進行質(zhì)疑、設(shè)計問題;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情況。

  學習重點:

  散文的朗讀,把握朗讀要點。

  學習難點:

  學生自己對選文的`質(zhì)疑、設(shè)問。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手段:

  多媒體

  學習過程:

  一、課題導入。文體、作者。(圖一)

  二、說

  你對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被授予“”稱號。

  2、下列作品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個主要人物。

  三、比(圖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學中的收獲,好嗎?

  要求:

  1、小組交流

  2、選出代表

  3、綜合意見

  4、發(fā)表看法

  四、聽傾聽課文錄音,在聽的過程中用你喜歡的符號、線條劃出值得你關(guān)注的詞或句子,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練習,自己邀請同學進行點評。

  點評角度:語速語氣普通話停頓重音

  六、問(圖三)

  就你喜歡的段落質(zhì)疑或設(shè)計問題考考別人,趕快行動!談(圖四)

  談談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好嗎?

  八、做(圖五)

  你愿意圍繞所學內(nèi)容給同學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嗎?注意:作業(yè)可不能太多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6

  教學設(shè)想

  本課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濟南的冬天》“情景交融”的探究上,期望通過對重點語段情景交融手法的賞析,收到見微知著的效果。

  從教學實踐看,“比較法”非常適合本文“情景交融”特點的研究。為此,本課共設(shè)計了四次比較,前三次比較從詞到句再到文段,目的是理解“情景交融”手法;第四次比較意在更進一步體會老舍對濟南的深情。

  比較閱讀的過程,既有課內(nèi)外的求異比較,在不同中發(fā)現(xiàn)情景交融的手法之妙;又有課內(nèi)詞句間的求同比較,在方法學習基礎(chǔ)上回歸文本,加深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賞析情景交融的語言,體會“溫晴”中的“溫情”。

  理解情景交融的特點,學習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探究景與情的關(guān)系,總結(jié)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文意理解,感知“溫晴”

  你到過濟南嗎?對濟南了解多少?如果讓你寫一篇濟南游記,你會選擇什么來寫?生于北京,后來又在濟南工作過的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寫濟南的冬天的呢?

  請自由誦讀課文,完成兩個任務:

  用文章中的一個詞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

  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再次感知“溫晴”的特點。

  比較研讀,探究“情景交融”

  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下列句子或文段并思考問題。

  詞中含情

  同樣是寫雪落青松上,在動詞的選擇上卻不同,為什么一個用“頂”,一個用“壓”?

  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乙: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課內(nèi)外比異:情感不同。

  你還能從文中找出哪些“妙”詞?請比較這些詞和“頂”在情感表達上的相同之處。

  示例一: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示例二: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課內(nèi)比同:景中蘊含作者的喜愛,情景交融在一起。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7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初步培養(yǎng)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閱讀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設(shè)計思路: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fā)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shè)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猜一猜:“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出自哪一部電視劇,那你知道大明湖在哪嗎,它就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泉城濟南,濟南除了有引人入勝的`大明湖,還有哪些神奇,今天我們將帶著這些疑問,一同走進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

  二、介紹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他的作品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地道的北京味兒,深受群眾的喜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jīng)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默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完成填詞“濟南的冬天是一(個/張/塊/…)________”

  提示:如一個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張小水墨畫、一塊藍水晶……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

  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并非完全如此,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xiàn)著“溫晴”,也體現(xiàn)著“溫情”。

  四、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qū)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溫情。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第二段為過渡段,由陽光天氣過渡到濟南冬天的山水,是作者的想象,為一幅鳥瞰圖,取其全景,勾其全貌。一曬一睡一喚一醒間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三至五段,寫了三種不同狀態(tài)下的山景。提問:分別是哪三種狀態(tài)下的山景,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淡雅)

  第六自然段,繪水色,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jié)尾,既照應前文,又點了題。提問:濟南冬天的水有何特點?

  提示:暖綠清亮是塊藍水晶

  比較“濟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濟南”,兩者是不是一回事,濟南與冬天有何關(guān)系?

  提示:“濟南的冬天”強調(diào)的是特定環(huán)境下的冬天,“冬天的濟南”強調(diào)的是特定時令下的濟南,濟南與冬天完美搭配,相得益彰。

  一切景語皆情語,濟南的冬天抒發(fā)了老舍先生一種怎樣的情懷?

  提示:對濟南的冬天和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與贊美。

  五、布置作業(yè)

  以“故鄉(xiāng)的秋”為主題,取一景,寫一段話,200左右?蓞⒖肌洞骸贰稘系亩臁返膶懢敖嵌群蛯懛!扒锶涨镌隆⑶镲L秋雨、秋草秋花、秋葉秋鳥……”

  板書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

  天氣:溫情算個寶地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淡雅

  水:暖綠清亮

  冬天的濟南:可愛似少女慈善似母親空靈似水晶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8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設(shè)計思路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fā)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shè)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不說溫暖明媚的春天、喧囂熱烈的夏天、金色輝煌的秋天,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jīng)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讀課文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之后再請學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溫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并非完全如此,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xiàn)著“溫晴”,也體現(xiàn)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1、學生朗讀第一段,標劃體現(xiàn)濟南體現(xiàn)溫晴特點的語句。

  2、小組交流,然后指名學生回答。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qū)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溫柔、溫情,是安適、安詳、安逸。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gòu)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學會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描繪。

  1、搖籃安睡圖“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溫馨、舒適。睡在搖籃里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圖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溫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tài)!

  3、山村臥雪圖小村在“臥”,小雪也在“臥”。它們“臥”的舒暢,“臥”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臥”,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臥”。這淡墨高雅的畫面,確實帶有十足的情味。

  4、玲瓏水晶圖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說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nèi)里包含著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涌動著生命的內(nèi)蘊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著別致的情韻。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啟發(fā)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換句話說,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lián)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nèi)在美。

  讀課文,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品味其中包含的溫情,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母親的形象是溫暖的`,守在搖籃旁,唱著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溫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溫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里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溫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致周到的護士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致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溫柔的關(guān)照。

  3、健美優(yōu)雅的女郎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閑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diào)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xiàn)出健美的肌膚。如此,給人以明亮、燦爛、喜悅、希望之感。

  4、嬌美害羞的少女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diào)和著陽光成為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tài)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純青、溫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溫情的事兒。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妝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愿結(jié)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獻給誰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濟南。

  教師小結(jié):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xiàn)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ǘ└惺芏鞙厍榈拇阂

  作者寫濟南的冬天,但處處洋溢著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寫冬天。如此,這種冬天也就有了靈性,有了生機。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腳。

  1、學生從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著春天氣息的句子并以喜悅的感情朗讀。如: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2、思考討論:為什么這樣來寫?明確:一是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表達作者對冬天濟南的愛憐之情;三是表現(xiàn)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表達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

 。ㄈ┢肺稖厍榈恼Z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zhì)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畫意。像美麗的女子情態(tài)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1、標劃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動詞,然后加以體會,進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白邊。(有意為之,是為了給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形象傳神,寫出了舒適安然的睡姿和靈性)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寫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現(xiàn)了濟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機)

  2、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

 。1)教師示范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標劃的詞語自然、柔和、親切、溫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訴說,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邊低語!罢娴摹焙畜@喜,“是”“的”舒緩語氣,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學生找出類似語句,標劃出關(guān)鍵詞,小組交流。如: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4、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jié):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xiàn)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nèi)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19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文章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筆下的山、水、城、人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生字,掌握五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晴、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品味語言的優(yōu)美;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境交融的寫法。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文中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提到冬天,你腦中會浮現(xiàn)出哪些詞句呢?

 。ò籽┌}皚、冰天雪地、大雪紛飛……)

  冬天,除了美麗的雪景也伴隨著刺骨的寒冷。但是,有個城市卻是個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

  二、走進作者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yè)作家,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經(jīng)好友們的勸告,1930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就是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老舍在齊魯大學任教四年,其間他“努力地創(chuàng)作,快樂地休息”,因而濟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對濟南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把許多美麗的文字留個了濟南。

  三、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出示讀文要求:

 、僮宰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谌Ξ嫵霾焕斫獾淖衷~,讀文后結(jié)合上下文或工具書理解。

  ③自學生字,要理解字義。

  2、字詞通關(guān)

 、僬J讀生字、詞

  xiāng、zǎo、píng、zhù

  鑲、邊、水、藻、綠、萍、貯、蓄

  chéng、jì、báo、jǐ

  澄、清、一、髻、兒、薄、雪、濟、南

  ②結(jié)合句子理解劃線詞語。

  “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讀文要求:

 、倏焖贋g覽課文內(nèi)容,思考課文通過哪些方面介紹濟南的冬天?

  ②思考文中哪個詞語可以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

  2、課文內(nèi)容概括

  課文從濟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濟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濟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個方面,突出展現(xiàn)了濟南冬天_______的特點。

  五、了解濟南的天氣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濟南的天氣是怎樣的?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

  2、作者通過什么手法寫出了濟南的天氣?

  北平的風——濟南的暖

  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

  倫敦的霧——濟南的晴

  熱帶的毒——濟南的溫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掃清了課文的字詞障礙;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脈絡(luò)結(jié)構(gòu),同學們課后熟讀課文,下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學習課文,一起走進濟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課時

  一、謎語導入

  老師課件出示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ɡ仙幔

  我們對這位作家已經(jīng)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筆名,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學生整合老舍資料)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齊讀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溫故知新

  子曰:“溫故而知新”。就是告訴我們,溫習舊的知識從中獲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僬n文通過哪些方面介紹濟南的冬天?(天氣、山景、水色)

 、谧髡咄ㄟ^什么手法寫出濟南冬天怎樣的天氣特點?

 。▽Ρ仁址咸鞖獾臏厍纾

  三、濟南山景欣賞

  出示自學提示:快速自讀課文2---4自然段,根據(jù)其內(nèi)容給每段概括出一個小標題。

 。柟庀碌纳、小雪后的山、城外遠山)

  【陽光下山景圖】

  1、讀文。找學生合作讀“陽光下的山”段落。同學點評,教師指導。

  2、賞析。哪一處描寫最打動你,說說打動你的原因。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

  “暖和安適”的特點。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時而比喻時而擬人穿插描寫,賦予小山感情色彩,像一位家長呵護著濟南這個城市。而濟南就只管“暖和安適地睡著”。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處對濟南人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從側(cè)面烘托出濟南的“溫晴”特點。

  師過渡:這樣溫暖的濟南,這樣溫情的小山,要是下場雪呢?會變得寒冷起來嗎?我們一起讀讀吧。

  【小雪后的山景圖】

  出示自讀提示:齊讀本段。用“____”畫出本段中心句,圈出表示方位的詞,思考本段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p>

  1、中心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吧。(中心句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及中心,話句話說就是本段內(nèi)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2、順序:自上而下的順序。

  山上矮松(樹尖):——“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個“頂”字寫出雪的位置與大小,形象地寫出小雪后松樹的形態(tài)。)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保ā拌傘y邊”形象地寫出山與天相接處的美態(tài),同時緊扣“小雪”)

  山坡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粗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把山上因下小雪而露出不同地色

  比喻成一件花衣,花衣還能動,

  把一幅靜止的畫面寫的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保〝M人化手法描寫成一位害羞而臉紅的.少女,貼切又美好。)

  師小結(jié):老舍先生不愧為語言大師,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雪后的山景,遣詞造句精妙講究,字字傳神。句句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么美的景,如此美的文字,我們也定要美美地讀一讀。教師知道朗讀。

  【城外遠山圖】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用“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形狀、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

  “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水墨畫寫出了濟南的淡雅之態(tài)。

  四、濟南水色欣賞

  出示自讀提示:自讀本段,根據(jù)內(nèi)容概括出小標題。思考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空靈水晶圖】

  溫暖——“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

  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個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五、深入全文,體味情感

  師引導:欣賞了濟南的山景水色,感受了濟南的溫晴舒適,文章最后作者發(fā)出由衷的贊美——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置疑?文章題目叫“濟南的冬天”,文章最后卻說“冬天的濟南”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嗎?試著讀一讀這兩句話。

  濟南的冬天——重點在冬天上,因為作者的文章內(nèi)容都是圍繞冬天的景色來寫的,所以題目叫濟南的冬天。

  冬天的濟南——重點在濟南上,作者全文都表達出對濟南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放在文章最后用來抒發(fā)對濟南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六、方法借鑒,學會發(fā)現(xiàn)。

  師引導:想要寫好一篇景色文章,老舍先生的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呢?

  抓住景物某一特點,圍繞中心句展開描寫。

  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

  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幫助把景物寫得更生動。

  寫景離不開抒情,要情景交融。

  七、拓展閱讀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濟南的秋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 2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

  2.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景物特征。

  3.體會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課

  朱自清筆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機盎然的。那么,與之相對的冬天,將會是另一番景象。說起冬天,大家能聯(lián)想起哪些詞語或者景象呢?(寒風呼嘯、寒氣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北風呼嘯……)這些是我們對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可是,在有“人民藝術(shù)家”之稱的老舍先生筆下,冬天別有情致呢。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背景鋪墊:

  老舍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在濟南,老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他后來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創(chuàng)作,快樂地休息”。他曾經(jīng)說過:“時短情長,濟南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2.一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語調(diào)要舒緩,注意讀出重音和停連。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畫體現(xiàn)濟南冬天特點的句子。

  活動一:我是最佳小導游

  讀完課文,同學們對冬天的濟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請你以導游的身份,向初來乍到的游客介紹一下濟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說讀,個人發(fā)言。(不求全面,引導學生說特征說山水)

  預設(shè):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日光不毒,天氣溫晴。濟南是一個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溫暖安適,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圍繞著濟南,像是把濟南放進了小搖籃里。雪后初晴時,濟南的小山色彩斑斕,真是秀美。城外的遠山,村莊稀疏,白雪點綴,像是一張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濟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凍,水面還冒著熱氣,水藻越發(fā)碧綠。站在水邊慢慢往上看去,整個濟南像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活動小結(jié):濟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溫晴”!皽亍毕鄬τ趪篮蚩釤岫,氣溫宜人;“晴”,則是相對于“陰”而言,不僅是指天氣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鮮明而不黯淡。濟南的冬天,山溫暖,水溫清,怎能不讓人產(chǎn)生滿腔溫情?

  活動二:爭做最美朗讀者

  這篇文章中,處處流露著作者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請選擇你覺得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最充滿溫情的段落,帶著感情讀一讀,做一次朗讀者。

  大家先讀給自己聽,注意邊讀邊體會,可以在書上標注符號。需要重讀的字詞下面加“.”需要停頓的地方加“∨”需要連讀的地方加“∧”需要拖長的地方加“~”。

  學生活動,評選“最美朗讀者”。

  由最美朗讀者示范讀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學再次情感誦讀第三自然段,進一步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nèi)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活動三:我來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也有些教材把這句話和寫水的段落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段落。你覺得哪一種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個比喻句,作為文章結(jié)尾。請你反復讀文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也來改寫一下《濟南的冬天》的結(jié)尾,用“冬天的濟南像……”開頭,寫幾個比喻句。

  【設(shè)計意圖】

  此課是七年級的起始課,讓學生會讀、愛讀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對于經(jīng)典美文,多讀、美讀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诖朔N認識,我的第一課時設(shè)計以“讀”為主線,通過設(shè)置活動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通過說讀、朗讀、改寫,多角度地進入課文,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感受文字的音韻之美,同時訓練學生的朗讀和提煉能力。最后以寫促讀,通過改寫結(jié)尾,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所有活動以“趣”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是七年級語文課應有的追求,也應該是每一節(jié)語文課的追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的語言之妙。

  2.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nèi)容,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感受到老舍先生對冬天的濟南溫情脈脈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溫晴”,表達“溫情”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進《濟南的冬天》,探尋語言的奧妙。

  二、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帶著喜愛贊美的感情,再次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哪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的“溫晴”。

  活動一:評一評

  勾畫出能體現(xiàn)“溫晴”的句子或詞語,說一說這些詞句是怎樣表現(xiàn)出“溫晴”的。同學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品評:

  圖景印證溫晴

  修辭表現(xiàn)溫晴

  動詞刻畫溫晴

  色彩描摹溫晴

  示例:圖景印證溫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寫濟南的天氣,強調(diào)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征,然后,描繪了四幅圖景來印證“溫晴”。第一幅圖景:陽光朗照圖;第二幅圖景:小雪覆蓋圖;第三幅圖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圖景:綠水空靈圖。這些圖景通過描山繪水來印證濟南的溫晴。

  學生自由點評。教師引導從修辭的運用、動詞的選用和色彩詞語的使用上深入體會語言的妙處。

  預設(shè):

  修辭表現(xiàn)“溫晴”。

  1.對比突出“溫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平冬天的大風、倫敦冬天的重霧、熱帶日光的毒辣,和濟南冬天做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比喻描繪“溫晴”

  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繪濟南冬天的特征,請你選擇你最有感受到一個比喻句,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比喻描繪“溫晴”的。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卑选耙蝗π∩健北茸鳌靶u籃”,濟南躺在搖籃里享受母親的慈愛,當然最溫暖不過了。

  B.“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兩個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帶水紋的花衣”。雪常常給冬天增添幾分寒意,但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殺暖冬的特點,反而把冬天“溫晴”越發(fā)顯露出來了。因為那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連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嚴,只是給矮松戴上了潔白秀美的帽子,給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边@句話把城外遠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畫”,濟南的冬天沒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現(xiàn)出融融的色調(diào)、淡雅的情致,也體現(xiàn)出“溫晴”的特點。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卑讯斓臐媳茸饕粔K空靈的藍水晶,濟南有“泉城”之稱,“一城山色半城湖”,“藍水晶”的比喻,描繪出水的溫暖、清澈的特點,也突出冬天濟南的溫晴。

  2.擬人傳遞溫晴(溫情)

  活動二:比一比

  請你比讀三組句子,選擇其中一組說一說,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之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nèi)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B.這一圈小山緊緊地包圍著濟南,給濟南以溫暖。

  A.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B.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3. 動詞刻畫溫晴

  活動三:換一換

  換詞體會動詞的妙用。

  A.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躺)著。

  B. 小山整把濟南圍(圈)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圍)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 山坡上臥(坐落)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鋪)著點雪。

  活動小結(jié):“睡”摹寫出濟南老城閑適的姿態(tài),像一位沐浴著冬日暖暖陽光的老者,安靜祥和!皣闭宫F(xiàn)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tài);“放”表現(xiàn)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加上“說”字,連續(xù)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xiàn)了小山對濟南寵著護著的情態(tài)。兩個“臥”字,寫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寧靜、安逸,刻畫出濟南冬天的溫晴。

  4. 色彩描摹溫晴

  活動四:找一找

  朗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描摹色彩的詞語,體會其妙用。

  學生朗讀、勾畫、體會。

  教師小結(jié):松的青黑與雪的潔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與天空的藍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黃白相間,相得益彰。這些顏色搭配恰當、濃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畫,既無黑白照片的單調(diào),又無油畫的濃墨重彩,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三、學以致用,仿寫片段

  學者吳炫這樣評價《濟南的冬天》:“敘述語調(diào)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煉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結(jié)構(gòu)。它似乎無結(jié)構(gòu),但是內(nèi)容組合的又是這么自然、精巧、恰當!

  這節(jié)課我們從選材、修辭、用詞、構(gòu)圖等角度學習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技巧,請大家借鑒課文的寫法,以“家鄉(xiāng)的____(春、夏、秋、冬)景”為題,寫片段作文。

  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

  秋備:我的教學設(shè)計呈現(xiàn)完畢,大家有什么想法?

  陸艷:秋備的設(shè)計中不僅有學法指導,而且有教法指導,實用性超強!

  志強:秋備的設(shè)計扎實且富有靈性啊。所有的學習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的,七年級的孩子一定會積極參與的,課堂氣氛一定很熱烈。

  秋備:遺憾的是我現(xiàn)在做了教研員,上課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不能將自己的設(shè)計在教學中進行檢驗。不過幸運的是,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嘉賓,她剛上完《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我想讓她結(jié)合她的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課的看法。希望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示。好,讓我們歡迎曹靜老師。

  志強:曹靜老師好。

  曹靜:大家好。

  陸艷:曹老師,你先做一個自我介紹吧。

  曹靜:大家好,我是曹靜。來自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第四中學,我也是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的一員,很高興今天能來到聊課吧。

  志強:那我們就針對這節(jié)課聊一下吧。聽說曹靜老師今年去其他學校支教了。

  曹靜:是的,這是在支教學校上的。支教學校要求上一節(jié)展示課,就上《濟南的冬天》。說實話面對《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我郁悶了好幾天。直到看到肖培東老師的那句話:“這堂課,其實最要抓的是‘你從哪里讀出一往情深’這個問題。這才是《濟南的冬天》最關(guān)鍵的思考。”

  秋備:肖老師常有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本領(lǐng)。

  曹靜:于是我開始了我的備課思考。散文,是用文字來傳情的。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學的起點和終點。

  陸艷:“弄清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曹靜老師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備課的方法。

  志強:那么曹靜老師認為本課的起點和終點各在何處?

  曹靜:本課教學的起點就是學生能夠感受到濟南山水的可愛,卻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來表達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蘊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學的終點,教參上提示了四個教學重點:1.繼續(xù)訓練朗讀,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lǐng)。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4.學習比喻和比擬的修辭方法。很顯然,第二點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們,這是一篇寫景散文,重點是要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備:重點確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圍繞它展開教學了。

  曹靜:是的。弄清了教學起點和終點,再來審視課文,尋找能夠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言點。我發(fā)現(xiàn)作者寫得最動情的語句,集中于三四兩段。我把這些語句放在一起看,發(fā)現(xiàn)第三段中所有的語言點都聚焦于“小搖籃”,也就是說在老舍心中,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個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語言點,如“看護婦”、“花衣”、“害了羞”、“秀氣”,這些詞語放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美妙語句都似乎聚焦于一個美麗的姑娘。

  志強:一個是“嬰兒”,一個是“美麗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讀的語氣也應該不同。曹老師讀書真細致。

  秋備:有了這些發(fā)現(xiàn),我們眼前仿佛是兩幅完美的圖畫。我們的賞析就不再是瑣碎的。

  陸艷:曹靜老師再談一下具體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曹靜: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背誦《春》末尾三個比喻句,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朱自清對春天的情感。然后,學生朗讀《濟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個詞語概括老舍對濟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與《濟南的冬天》構(gòu)成了一組以“熱愛”情感主題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強:由情感導入,妙。

  曹靜:由情感導入課文,尋找能體會出情感的語言點。學生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這些點主要集中于三四兩段。再尋找三四段的切入點。

  第三段切入點是“小搖籃”,尤其是對“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到母親對孩子說話的口氣。也可以指導人們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理解。進而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點是“花衣”。聯(lián)系到“看護婦”、“害了羞”、“秀氣”等語句,體會作者對雪后小山的青睞。

  秋備:曹靜老師是主要采用哪種方式引領(lǐng)學生賞析的?

  曹靜:賞析過程,用朗讀來貫穿。朗讀能最快地拉近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的距離,減小學生的語文經(jīng)驗與課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陸艷: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大法寶。

  曹靜:賞析之后,我引導學生歸納文中表達情感的方法,為仿寫做好準備。

  志強:曹老師具體歸納了哪些方法?

  曹靜:比喻、擬人修辭方法,兒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運用。然后用“朗讀——賞析——歸納”的方法,引領(lǐng)學生學習“城外遠山”和“濟南的水”的部分。

  秋備:學以致用,學與練結(jié)合,高效率的課堂。

  曹靜:本環(huán)節(jié)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體會作者之所以把濟南的冬天寫得溫暖如春,來自于當時較為輕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陸艷:這樣的設(shè)計即回扣了課始導入環(huán)節(jié),又為最后的收束環(huán)節(jié)做好了準備。曹老師是如何收束本課的?

  曹靜:收束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濕地聊課吧”中秋備老師的建議:仿寫一段,即仿照《春》的結(jié)尾,續(xù)寫幾個贊美濟南的冬天的句子。學生們的寫作熱情非常高呢。

  志強:一節(jié)課有朗讀,有品析,有寫作,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曹老師的課扎實有效。聽課的老師反饋一定不錯。

  曹靜:課后聽課的老師跟我說:“孩子們聽了你講《濟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濟南上大學啦。”不過,我覺得本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比如,反思賞析描寫環(huán)節(jié),還是應該多給學生搭設(shè)臺階。我應該認真學習余映潮老師關(guān)于雪后小山的賞析指導,學會定點聚焦,引領(lǐng)學生逐漸地進入佳境。

  秋備:曹老師是一個善于反思的老師。課堂有遺憾,我們才更有學習和研究動力。

  曹靜:是的。我會繼續(xù)對這節(jié)課進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志強:好的,老師們,這次我們看了秋備的教學設(shè)計。曹靜老師也談了她備課、上課的過程,希望給大家對了一些有益的啟發(fā),也衷心希望大家給我們留言,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困惑!傲恼n吧”歡迎你的加入和參與。這次聊課就到這里。

  嘉賓介紹

  曹靜,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第四中學語文教師,2017教育部初中語文培訓優(yōu)秀學員,濱州市教學能手、教科研先進個人,濱城區(qū)首批名師,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近年來,主持山東省教研課題“生活日記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并順利結(jié)題。曾執(zhí)教市級觀摩課《窗》,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語文知識》《山東教育》等刊物發(fā)表十多篇教學論文,并指導學生在《青少年日記》《中學生學習報》《閱讀與作文》《少年先鋒報》《同學少年》《學習報》《語言文字報》等報刊發(fā)表作文數(shù)十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03-3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12-1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07-02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shè)計11-1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9-0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范文06-11

濟南的冬天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12-27

《濟南的冬天》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4-10

【合集】《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03-07

人教版《濟南的冬天》教學設(shè)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