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心歸何處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幨占淼男臍w何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身邊曾有同學拿人生同數(shù)學題作比,借以盡述為人之困苦,我對此報以苦笑,且不論解題的變數(shù)遠不及世務(wù),也不講題目的答案不及人生變幻,只說人生若走過歲月閱盡滄桑而只為最后諸如數(shù)學答案的結(jié)果,實在滑天下之大稽。
這恐怕也是庫克等人所心系的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若說一個人受功利思潮之影響而物化得不能自已,連價值觀與同情心等心靈的歸屬都無處可尋,那是否還有活著的意義呢?顯然沒有。
而事實上,探求個人之歸屬于當代中國尤為突顯。
中國走過五千余年的歷史,在血汗中,華夏子民把自己安放在森嚴的等級中,從小國寡民阡陌不聞到神州一統(tǒng);從列陣獫狁北鑄長城到天朝上國萬邦恭敬,中國人的生產(chǎn)力在發(fā)展,皇權(quán)在加強,而思想則逐漸從百家爭鳴漸至儒表法里。完了嗎?沒有。近代中國的屈辱每個人都歷歷在目,而在變革中,中國人脫嵌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歸宿,結(jié)束了自:“我”左為兵戈右作禾穗的時光。
可隨后呢?救亡的號角在讓中國全盤接受了西方科技之同時,也讓中國傳統(tǒng)的“忠義”轉(zhuǎn)變?yōu)榱恕斑m者生存”,這也是中國功利主義,利己主義之開端。在共和國時代初期尚有集體主義略作個人歸屬的代替,可時至今日,當共和國已然走過了一甲子有余,集體主義浪潮退散,對利益物質(zhì)的追求卻有潛隱而將迸發(fā)之勢,當我們回過神來想再找尋一番寄托心靈之所,卻發(fā)現(xiàn)當年被奉作“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早已不復,身化孤魂野鬼。
我們中國人正逐漸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當我們在探討碎片化閱讀時會將時刻劃動手機屏幕與古人在沐浴焚采買香之后拜讀圣賢詩書來相提并論;當我們在時會把視線首先投向網(wǎng)絡(luò)而當年結(jié)伴出行與店鋪伙計談天說地的時光遙不可及;當我們更善于用朋友圈或“搖一搖”來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而忘卻了交友應察言觀色的經(jīng)驗,我便能看到我們中國人歸屬的缺失,以上行徑與其講是我們越發(fā)懶惰,不如說是我們已然太過重視了效率,而把我們本應秉持的人情與恭敬拋諸腦后。
有人也許會說:當下諸多文人墨客借文曲之便已然對功利之心發(fā)起了沖擊,緣何心憂?我認為是時確有大把舞文弄墨者將其矛頭直指物化,可是他們中又有幾個能為人供以歸屬之前路呢?于我眼中,他們的作品大都抨擊著周遭之不堪而有忘乎所以漸成“憤青”之勢,也許其中的一些更只為跟風造勢、博人眼球而作,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把作者心中所悟表達出來,有對人性、情感的發(fā)掘,在追名逐利滾滾洪流之前也不過螳臂當車,只能予人一時之感慨,竟無予人歸屬的能力。
若問心歸何處,我到有著佳釀愈久愈醇的想法,便時常將目光投向中國傳統(tǒng)之思想文化,考慮到共和國承平日久,當有欣欣向榮之勢,道家之無為自不可取,法家的“勢”“術(shù)”又與時不謀,于是我們便不必如陶潛一般“歸去來兮”,也不必向荀子那樣堅信“人性本惡”,我們所應做的許是銘一句“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之道是古代中國為人行事的最高標準,可在儒家漸有復蘇勢頭之際,《中庸》卻很少有人提及,“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傳統(tǒng)中國有那么些許“人生來有命,在家國天下中找到自處的位置便好”的意思,而放在今天的中國,皇權(quán)已失,門閥式微至極,這句話也許便是確定個人歸屬的司南。
世界與時代的大背景是愈發(fā)發(fā)展的,只有發(fā)掘了自我所長便有可能在世界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天地之中秉持人性,不為時勢所侵染,不為外物所役使,方有可能使自身人價值得以體現(xiàn)而不斷滋長,這便是我眼中“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于當代中國之解釋。
這自然不是我一人之觀點,西歐社會的宗教改革即是破除迷惘,把實現(xiàn)個人價值作為新教教義,在古代中國也有陽明心學與經(jīng)世致用等思想來借以佐證,事實上,當今中國人之“核心價值觀”的出發(fā)點亦是萬變不離其宗,大有賦予個人全心歸屬的考量,而“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與“工匠精神”并駕齊驅(qū)也闡明了上位者對效率與心性的并重,如若“核心價值觀”為人躬身踐行而非只是嘴邊叨擾,亦是可使華夏大地之精神為之振奮的。不久前關(guān)于人工智能的探討因圍棋的人機對決而重燃眾興,我在想擔心人將為人工智能所代替的憂慮大可不必,其實人們打造出人工智能在大體不過是為了提高行事效率而已,不論如何精益求精,即是為它們挨個兒裝上了人臉也不過是一介工具,而有此擔憂者顯然以將人性于人本身之重要地位棄之而不顧了,這恐怕也是物化的另一種體現(xiàn)吧。
心歸何處,心歸何處,或許唯有持心方可過問心安與否,對歸屬的找尋永遠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我自知本文將泯滅與歷史,卻仍想借以大聲疾呼。
【心歸何處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覓春歸?春歸何處?散文10-05
春歸何處陌上花開散文閱讀10-07
心至如歸散文10-06
吾心歸處即遠方作文05-15
何處有光作文10-07
關(guān)于吾心歸處是吾鄉(xiāng)的情感美文10-07
云在何處美文10-07
故鄉(xiāng)何處是散文10-06
何處芳華散文10-06
晚歸的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