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通用6篇)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rèn)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空谷幽蘭》讀書筆記(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1
也許是因?yàn)橥峁蕛旱膶懽髁?xí)慣和中國人不同,也許是翻譯原因,覺得這本書缺了點(diǎn)優(yōu)美的韻律。我在本書最大的收獲竟然來自評論,書友們上傳的每一處關(guān)于佛教、道教的知識點(diǎn)是我最感興趣的,我想說書友們的補(bǔ)充說明支撐起了這本書的靈魂。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但道教發(fā)展至今卻越來越蕭條,反而來自印度的佛教越來越香火鼎盛。究其原因我想,道教以長生修仙為終極追求目標(biāo),所以大都?xì)w隱深山修煉,條件艱苦苛刻,所以它注定不會發(fā)展壯大。而佛教修的.是心、修的是性,也更適合普通人修煉。
中國自古儒家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儒家雖不是宗教,但作為一種思想,它崇尚中庸、崇尚和諧,修仁義禮智信,修圣賢。歪果仁一直認(rèn)為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其實(shí)儒家思想一直藏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隱士這個詞在現(xiàn)代社會很少被人提起,真正的隱士我們也從未見過。終南山作為隱士修行的重要場所,自古以來從不缺名家大師的歌頌。李白曾作詩:出門見南山,引領(lǐng)意無限。希望做一個隱者歸隱山林。王維算是南山的隱士了,那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怎會有如此夢幻般的感覺。我喜歡他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更是一種悠然灑脫的境界。田園詩人陶淵明更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正因?yàn)檫@么多大師的贊美,南山才更讓人向往。
《空谷幽蘭》這本書雖講的是尋找隱士的過程,但其實(shí)也是修行的過程。它讓每一位讀者在心里修籬種田,成為更好的自己。誰說這不是一種修行。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2
作者沿著終南山—華山—太白山,尋訪在深山中的隱士。作為無神論者,每次遇到寺廟道觀,我自然是不上香的,因?yàn)槲抑牢业男牟徽\,但是依然尊敬這些修行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從沒有對錯,有人追逐名利就有人清心寡欲,沒必要效仿誰,也不需要夸貶,你只需要知道你真心需要的是什么就好。
有人說過選擇信佛信道的人都有逃避心態(tài),可能是我見過的假信徒太多,讓我對佛道有種抵觸感。這本書的內(nèi)容確實(shí)讓我對佛道,修行人有很大的改觀和更深的.了解。
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難想象深山老林里的修行生活之艱苦,看到書中很多位大師,為了不受人們的打擾往搬到更深的山里去住,路途艱險,生活艱苦,真的很動容。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一直有人愿意在山里度過他們的一生。吃的很少,穿的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墾荒,說話不多,留下來的文字更少——也許有幾首詩,一兩個仙方什么的。他們與時代脫節(jié),卻并不與季節(jié)脫節(jié)。他們棄平原之塵而取高山之煙霞。他們歷史悠久,而又默默無聞——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3
本書的視角有點(diǎn)兒獨(dú)特,美國漢學(xué)家比爾。波特,一個外國人,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沿著終南山山脈探尋走訪著遁隱深山的道士與和尚,順便講了講與山脈、道觀、寺廟等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這本書里提到的一些歷史內(nèi)容我暫時敲定不準(zhǔn),所以先不評論對錯,但我確實(shí)因?yàn)檫@本書對西安以及終南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十三朝古都確實(shí)有太多歷史了,隨便在哪兒挖一鍬都能挖出文化,有機(jī)會得去看看。
下面著重說一下有關(guān)隱士和禪修的話題。這就不得不拋出兩個問題:“何為道”和“怎么修”!暗馈蔽覀兛梢岳斫鉃槿f事萬物的運(yùn)行軌道或軌跡,或者一切客觀事物存在的規(guī)律,是能夠達(dá)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門,這種東西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有人認(rèn)為,禪修與孤獨(dú)密不可分,不脫離紅塵的`禪修會欠缺思考的空間與時間。我倒覺得人生也是一個道場,活著本身就是在悟道,如果非把修行悟道局限在林泉野徑之中,或者更為甚之的圈定在抄寫宗教書籍、初一十五吃素,那未免有些太形而上學(xué)了,正所謂“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我大學(xué)同學(xué)李振忠有一次在黑龍江松峰山的一個公廁中偶遇一個道士,他挑釁的問道:“操,老道也尿尿啊?”道士怒斥道:“操,老道不是人。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jīng)。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袈裟本無清凈,紅塵不染性空。悠悠古剎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4
空谷幽蘭,先有比爾的書,后有許巍的歌。
這是一本講述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的“尋隱旅行記”。青峰之巔,山外之山,行盡天涯,靜默山水間。不講情愛,不談道理,只有優(yōu)美的風(fēng)景,傳統(tǒng)的文化。
這本書對于功利性讀書的人,如同雞肋,枯燥無味;對于純粹興趣而讀書的人,能體會到超越感官的.精神樂趣。
古有隱士:黃帝克敵,延年益壽;許由洗耳拒堯;伯夷和叔齊拂袖而去;屈原“眾人皆醉我獨(dú)醒”;高山四皓和張良,助劉邦滅秦;諸葛亮躬耕臥龍崗……
現(xiàn)如今隱士在哪?
若有一念凈心,花開遍世界。每臨絕境,峰回路又轉(zhuǎn)。但憑凈信,自在出乾坤。恰似如夢初醒,歸途在眼前。又何須遠(yuǎn)山歸隱?正是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蛟S當(dāng)你遇到隱士,你認(rèn)不出他們,除非他們愿意讓你找到。
現(xiàn)在這個年頭,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的心不再單純,太復(fù)雜了。更別說去過那種“在云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月光芋頭和大麻生活。”只有空谷幽蘭的人,真正體會到伴著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幾株茶樹,一籬菊花,風(fēng)雨晦暝之時小憩的樂趣。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5
本書某些內(nèi)容雖并不十分“嚴(yán)謹(jǐn)”,不過反而提升了“趣味”,畢竟只是本游記。縱觀歷史有無對錯呢?不好說!何說道、儒、釋、佛?不說好!尋隱士不是說隱士?不能說!追尋作者的一路上,總感覺談話剛剛開始,就因?yàn)榉N種因素不得不“離開”,這種讓我欲罷不能的感覺,硬生生的戳破了蟄伏在我內(nèi)心深處那一道道片面、膚淺和有限的`知識觀念、和了解,血淋淋、赤裸裸、有點(diǎn)過癮!
什么是隱士,各人理解不同,所謂隱士,既有內(nèi)心之隱,又指涉一種生活方式。修佛與修道雖是修心,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心之歷練,最艱難之處在于排除環(huán)境的干擾。藏之名山的修行之道對于斷除雜念,與天地共鳴,無疑有著一點(diǎn)點(diǎn)“絕妙”的功效?待思考定論!
雖然那么多了不起的人好像都有過做隱士的經(jīng)歷,相對于做不成或也沒打算做隱士的我,卻也有必要找尋屬于自己的那片心靈凈土,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遵循品德良知的告誡,澆灌智慧的甘露,等待在時間中,綻放一如僻靜空谷中的幽美蘭花。
丘吉爾說過愿意放棄整個印度殖民地,也不愿放棄莎士比亞;那么多人做隱士又閉關(guān)的,我選擇來護(hù)關(guān)好了,因?yàn)槲也幌胍膊辉溉ミx擇做這種隱士呀!我對自己理想隱士生活的定位是:我就隨便隱在我自己的一蔬一飯、一針一線、一朝一幕里!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 篇6
初次接觸美國當(dāng)代作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是通過樊登讀書一個小時的粗淺了解。
《空谷幽蘭》這本書名頓時吸引了我,作為生活在繁華城市的平凡人,所尋找的是一席脫俗了空,并能生活在我心向往之地。同時樊登對本書的剖析以及他磁一般的聲音讓我被《空谷幽蘭》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
還記得復(fù)旦大學(xué)陳果那句話:只有美德才會向磁石一樣吸引美德,只有智慧才會像磁石一樣吸引智慧。這一方幽寧之地也猶如磁石一般深深吸引著我,讓我策馬揚(yáng)鞭迅速的奔馳而來,翻閱暢讀。
本書是樸實(shí)的,介紹了比爾。波特先生在中國終南山尋找隱士的點(diǎn)滴記錄。當(dāng)他每一次所踏入幽谷終南,與隱士師傅對坐閑聊,不被任何一絲凡塵所侵?jǐn)_,他所探尋著古代隱士儒釋道隱士所居住的地方,找尋著當(dāng)今所留下的足跡。
樸實(shí)的隱士生活或許才讓我們真正明白活著的意義,不求繁華舍去雜念,專心修行之路,這不正是空谷中一抹暗暗幽香。亦或是在孤寂中才能夠真正的找尋到人生成長的.“潔凈”。
社會是嘈雜的,生活是繁瑣的,過多的嘈雜、繁瑣在當(dāng)今的生活中讓大家不知道我們真正的取舍,生活中的貪嗔癡,找尋到我們所需要的“夢想”。
在處事做人方面,能夠更真切的看到世俗,應(yīng)對社會中的人際,找到真正可交應(yīng)交之人。懂得生活中的“舍與得”。
【《空谷幽蘭》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讀書筆記08-01
簡愛讀書筆記08-02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08-03
論語讀書筆記08-03
邊城讀書筆記08-14
童年讀書筆記06-18
《活著》讀書筆記08-14
秘密讀書筆記09-01
《匆匆》讀書筆記07-23
孔乙己讀書筆記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