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通用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 篇1
我記得我以前曾說過:韓寒寫的《長安亂》沒什么意義,我要去讀讀他寫的其他小說后,在來討論韓寒的文筆到底怎么樣。在我休息的三天的里,我完完整整地讀完了韓寒的代表作之一《三重門》。在讀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另一位80年的作者,孫睿。他以《草樣年華》而出名,這本書我也曾看過。他們有著許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要以此作對比來表達我看完《三重門》后的感想。
先來說說相同點:第一,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個平凡的男生。二人的相似之處是,平凡但很走運,聰明但不努力,且都能吸引漂亮的女生,并最終證明是自己的愚蠢葬送了愛情,結局都以女朋友的離去結束。這不僅是這兩部小說的相同點,現(xiàn)在很多市面上的青春愛情小說都是如此?蛇@好像并不會使那些處于青春期的讀者乏味,就像我看三重門時也感覺很有趣。
第二,書中人物的環(huán)境均在校園或其周邊。這與作者本身有很大關系,因為80后的作者幾年前大部分都還在校園中,他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校園中的人和事,最多就是校園旁邊的一些小吃店。他們對此了如指掌,寫起書來自然是得心應手。這自然還會讓尚處校園中的讀者產(chǎn)生很強的親切感和真實感,而他們正是這寫青春小說的主要讀者。這也是為什么像韓寒,郭敬明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第三,書中很多的搞笑場面。這些搞笑場面通常是以一些很不恰當?shù)谋扔骰蚴呛懿缓袭敃r場合的人物語言組成。例如:林雨翔也是眼紅者之一。初一他去考文學社,臨時忘了《父與子》是誰寫的,慘遭淘汰。第二次交了兩篇文章,走錯一條路,揭露了大學生出國不歸的現(xiàn)象,忘了唱頌歌,又被刷下。第三次學乖了,大唱頌歌,滿以為入選在望,不料他平時頌歌唱得太少,關鍵時刻唱不過人家,沒唱出新意,沒唱出感情,再次落選。從此后對文學徹底失望。這次得以進了文學社,高興得愁都省略掉了。(《三重門》),或是:周舟起初稱呼我“老公”,可我覺得這個稱呼有礙于我的男子漢形象的樹立,總給人一種類似于李蓮英的感覺。周舟又改口稱我“掌柜的”,但是我既不開茶館、賣大碗茶又不給人家釘馬掌、打洋鐵壺,我只是一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大學生,這個稱呼與我的身份極不相符,所以周舟又改口叫我“爺們兒”……《草樣年華》這些語言很出乎人們對平常事物的`看法,自然能引起讀者很大的興趣。
當然,不同的人寫的書肯定也存在不同點。第一,情節(jié)和故事發(fā)展是不同的。《三重門》的主人公的生活時期是在初三到高一,而《草樣年華》的主人公則是一名大學生。同樣是校園,可是大學與初,高中的生活畢竟還是有許多不同的。但這卻與作者的生活是相似的。韓寒當時是剛離開上高中,而孫睿寫《草樣年華》是也正值大學氣間。作者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情節(jié)和故事發(fā)展。
第二,二者的思想內(nèi)容和精神面貌是截然不同的。說實話,我看完《三重門》后,與我看《長安亂》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同。韓寒的這兩本書毫無意義。雖然《三重門》寫得確定精彩,也有人說是跨世紀之作?身n寒除了在書中發(fā)表了一些對現(xiàn)在教育體制的不滿外,就沒什么積極因素或更深的思想內(nèi)涵,《長安亂》更是胡說八道,我沒看出什么意義。對于孫睿則不同,我很欣賞孫睿的文筆,更為欣賞的是,在他的書中總會告訴你一些道理。雖然書中有時還會有些少兒不宜的描寫,但他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是勸人奮進的。讀過他后來又寫的《草樣年華2》和《活不明白》后,更能感受他書中帶給人的積極影響。他的思想內(nèi)容和精神面貌是完全超越韓寒的。這是最大的不同。
以上是我讀完《三重門》后所發(fā)表的感想,不一定正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見刃,智者見智吧。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 篇2
話說,我怎么居然看起了《三重門》呢?按照我的性格,那簡直是“難以忍(讀成rěng)受”(學Pangerli狀)。自韓寒出道以來,相繼出現(xiàn)了許多“青年作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大家極為熟悉的郭敬明。原來我一直對這些不屑一顧,這雖然也算得上是時代的產(chǎn)物,可我覺得這些實在是俗物一堆,看它們純屬浪費時間。確切一點講,就像武俠小說,我也許并不是真的認為它有多么不好,不過是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機會,當真正有機會時,又覺得自己太滯后了。所以,為了掩蓋這種客觀上的“失誤”,才產(chǎn)生了主觀上的這種想法。
有人會問,那這次呢?也許、可能、大概是因為前一陣看《沙漏》消磨美育課的時光時,感到在學習之余,確應該看些東西,不論他是低俗還是高雅,總之是“開卷有益”。上學期似乎什么都沒看,想寫東西時也往往感到力不從心,這實在是一種極為痛苦的感受。
那天在舊書攤上看到《三重門》,隨手一翻,發(fā)現(xiàn),竟是曹文軒先生為他寫的序,好奇心頓時大增,便毫不猶豫地付了錢抱回宿舍去了。
昨天英語讀譯課,我實在無聊,適逢我們小組講演,結束后被點名提問的幾率也大大下降了吧。便躲在桌洞里,悄悄看了一節(jié)課。其中羅天成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
我不得不說,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忽然想起我在龍?zhí)渡铣踔袝r,該是大俗了。那時候還小,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思考的樂趣,只知道要好好學習,考個好高中。去了匯文后,思考多起來,也體會了人可以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匯文的環(huán)境很純凈。我也常沉浸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姑且算作大雅吧。來到師大,我困惑了,學業(yè)和生活交融在一起,思想也趨于大眾化,卻也常為自己制造些小小的閑適;撿落葉、寫隨筆、畫漫畫……學業(yè)卻也像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書也沒以前看得明白了。忽然感到心中痛苦不堪,便“恍然大明白”了: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就是傳說中的“半俗不雅”……
想起這些,一股悲涼涌上心頭。既而,竟感到些許愉快:在匯文時也不過是“小雅”,我想,沒有人天生就是大雅的,都要經(jīng)過一個半俗不雅的過程。有的人堅持不懈地追求大雅的`境界,便終于熬過了這個痛苦的時期,超脫為大雅之士;有的人卻被內(nèi)心的痛苦折磨怕了,雖不舍曾經(jīng)的“小雅”,卻也只好“假裝超脫”,淪為大俗了。
唉,不知我辭了學委的職務是不是不堪忍受的表現(xiàn),我真的不夠勇敢,既然如此,這時也不便再提了吧,只是以后不要這樣了,我原來可不是知難而退的膽小鬼。
說了這么多,我想我還是不愿淪為大俗的,所以,接下來該做什么,還是靠自己了。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 篇3
小說開頭介紹雨翔的“來源”,是一位小鎮(zhèn)中學的初中生。他在他父親的“教導”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于理科,于是參加了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中考前夕,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補課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說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并說三年之后在清華園見。雨翔的心愿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個體育特長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但陰差陽錯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雨翔后悔不已。擠進了高中后,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伤闹,Susan是特意為了他才放下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愿放下十分的題目。雨翔也只好無奈。
韓寒的學生生活也許就是如此,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有失有得,光輝暗淡的崎嶇生涯。也許只有如此,他才能寫下這么有哲理性的小說。從文中不難看出韓寒思想的超前,他對中國的教育有著深刻的批判。他以老練、犀利、并帶有幽默性的言語,對學生生活的進行全方位了概述。我在想為什么韓寒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是什么支持他?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精神支柱?他是察覺到了自我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會變成另一副模樣,一切都會有另一種說法。
其實每個學生都就應對自我的學校生活有種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就像老師所說的中學生活多姿多彩,他們是過來人,他們與我們的時代已經(jīng)不一樣了。他們對學校的感觸更多的還留在他們的那個時代。不會每個學生的學校生活都和老師說的那樣,不會每個學生都像一些人一樣有故事般的校園生活,其實說它枯燥,也不恰當,只但是是學生為了去更好的.學校而給自我的一種負擔。中學生活就應給學生一種自我的見解,就應讓學生構成這種見解,無論是對是錯。這種見解都會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路中改變,在遇到了社會上的坎坷后產(chǎn)生新的或者更全面的認知。中學正是一個讓學生構成屬于自我的人生觀,社會觀等等的一個過渡過程,當我們踏上社會后會有新的認識,其實中學完全能夠不用這樣對學生熏陶,因為一個中學生的觀點不是那么容易被改變,如果有人輕易就會改變,那么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三重門》體現(xiàn)了不少現(xiàn)代學生的想法,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需要與時俱進,多多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盡心盡責的把工作做到更好。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 篇4
在愉快的心情下讀完了韓寒的作品《三重門》,再一次感受到韓寒的幽默。這種幽默的力量真的勾起了我美好的回憶,把我?guī)Щ氐角楦]初開的花季雨季。
說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說起?鞓返耐耆怂坪醵疾畈欢,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里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著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xiàn)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為這樣,在小學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隨著林父的升遷,雨翔的中學年代是在城鎮(zhèn)中渡過的'。因課業(yè)繁重他感到學習很吃力,他已沒有了資本讓同齡人稱他為神童,他失落極了;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將,一無心思料理家務,二無心思管教小孩,最后鬧得雞犬不寧,在這種吵鬧中,雨翔從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無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然而又伴隨著無限的煩惱。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然而他只能把那種愛慕之情暗暗地放在心底,一遍一遍地思念。就因為這樣那樣的種種原因他中考失敗,沒能考上高中。最后無耐被父親用錢送到市重點高中。
在市重高中他顯得更加彷徨。他基礎太差而且無心學習,他逐漸墮落。好似在他的生命中什么都不順,什么都不好。面對著生活的坎坷他該如何抉擇,他該怎樣沖破層層關卡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天地?
韓寒描寫的這個人物可以說是當代中學生的代表,很多中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縮影,或從小就被父母逼著讀書寫字,沒有閑暇的時間;或父母感情不合鬧離婚;或父母戀上賭博,對這個家不管不問;或學校根本就沒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斷給孩子因壓增負;或在情竇初開的時期被感情困擾著……總之,《三重門》就好像在描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與林雨翔一樣是故事的主人公。
那么,主人公林雨翔的命運將會怎樣呢?也許作者想留一個廣闊的空間讓我們?nèi)ハ胂瘢沧屛覀兎词∈,他并沒有在故事的結尾道出林雨翔的抉擇。
林雨翔何去何從?當代的中學生像林雨翔一樣叛逆的中學生該何去何從?有這樣一則故事引發(fā)了我的思考,香港著名歌星鄺美云,曾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第三名。在競選期間,記者提了一個叼鉆的問題,“你讀書時成績不好,你是否很笨?”這個問題的確棘手,可是鄺美云的回答卻發(fā)人深思。她是這樣回答的:“你們注意到?jīng)]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畢業(yè)后干什么?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yī)生;而成績二流的畢業(yè)后干什么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yī)生的老板!
的確,我們無需烘烘烈烈,在保持一顆純真的心下我行我素就是最時智的選擇!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 篇5
幾乎懷著忐忑的心情讀完了青年作家韓寒的《三重門》,為作者文筆擊節(jié)較好的同時,心里也不禁打了一個問號: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適合孩子成長?
《三重門》寫于韓寒高中時期,可以看做是作者本人的自傳,書中的主人公高中生林雨翔毫無疑問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韓寒,F(xiàn)實中的韓寒是叛逆的,而書中的林雨翔也時時在心里生出對現(xiàn)實不滿的情愫來,表面看起來小說是以林雨翔和susan的懵懂戀情為主線,但是,只要我們細心些就會發(fā)現(xiàn),韓寒所要表達的中心很顯然不是在大家看來很青澀的戀情,而恰恰是被很多人所忽視了的林雨翔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很明顯,韓寒是想表達:怎么樣的環(huán)境才造就了最后的`林雨翔。
可以說,《三重門》是韓寒對當今社會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控訴。
小說開始就對林雨翔的成長環(huán)境做了細致描述,小城、家長、學校、老師,這些因素用去了作者很多筆墨,也為林雨翔成長之路做了精彩鋪墊。林雨翔生長在一個小城,周圍的環(huán)境決定了林雨翔不可能用相對開闊的視野看待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他對家長的反抗也說明了他只是個普通的孩子而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當他的成長環(huán)境只剩下家里和學校兩點一線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林雨翔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存在性格缺失了。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提了個醒:是不是教育活動一定要局限學校和家里呢?如果我們能讓孩子走出去多接觸社會,會不會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呢?
再看林雨翔的家長。不可否認,韓寒盡量用了相對輕松和詼諧的語句,但是在輕松詼諧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對父母的埋怨,林雨翔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很特殊,近乎放牛,把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放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中對不對呢?我們看到的林雨翔是自由的,相對健康成長的,但是回頭想一想,放松對孩子的管教其實就是放棄責任,這可能也是導致林雨翔性格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林雨翔的發(fā)展總是不均衡。
最后在看林雨翔的學校,毫無疑問這里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模板,在這里只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才會得到老師的青睞,而像林雨翔這樣的“瘸腿”學生一般都是不受老師待見,這個時候馬德保作為一個輔導老師就難能可貴了,但是馬老師對林雨翔的偏愛卻悲哀的反應了現(xiàn)實的一個側面——教育始終被傳統(tǒng)所覆蓋著。
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聯(lián)系到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們?nèi)ジ倪M,比如: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重視學習而忽視孩子的技能等等。成績只是一個學生某段時間內(nèi)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xiàn),教會孩子生存比讓孩子拿到好成績更重要,社會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先決條件就是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怎么樣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良好人格形成的環(huán)境,這很值得我們?nèi)ヌ骄俊_@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這很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為之努力,不然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像林雨翔一樣“沿著一條不知道通往何處的鐵路”迷茫前行了。
【三重門的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三重門讀后感09-01
三重門讀后感5篇03-27
三重門讀后感(精選17篇)07-20
讀《三重門》有感08-24
三重門讀后感(通用21篇)06-19
《勇氣》讀后感 勇氣的讀后感10-17
《簡愛》讀后感關于《簡愛》讀后感10-14
《瘋娘》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5-27
關于簡愛讀后感的讀后感500字06-10
《雙面獵犬》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