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陶行知傳》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陶行知傳》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陶行知傳》有感1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生前信奉并始終實踐看的人生信條。大概也只有這句話才能夠充分的表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真諦。陶行知先生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工作者,是被世人所公認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什么偉人還大!痹谒母拍罾铮鳛槔蠋熞欢ㄒ獙W會尊重學生的性格以及想法。當然,尊重絕非放縱,更不是任憑他自生自滅。在老師對于學生的'愛中,應(yīng)當也是有嚴的成分存在。只有學會尊重學生,才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教育方式,從而用最好的方法來扶持學生。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的時候,老師不應(yīng)該過分指責他們,應(yīng)該及時地送上關(guān)心與指引,爭取讓學生接受我們的愛,并且順利找到正確前行的路。
陶先生所倡導(dǎo)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他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dǎo)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dǎo)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jīng)過類似的經(jīng)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jīng)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jīng)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yīng)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chǔ),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chuàng)新智慧的心理基礎(chǔ)。
總之,陶公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源,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
讀《陶行知傳》有感2
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傳》,意猶未盡,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的風采深深烙進了我的心中,不禁為他的慈愛、知識的淵博以及他的教育信條所折服,尤其是他那“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讓我深受感動。
推薦理由:
《陶行知傳》一書主要講的是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撓奮斗的一生。它以生動的事實展示了一位教育改革先驅(qū)者敢探新理的道路,其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精神,對于處于新時代的我們具有極大的啟迪作用。讀了這本書,不僅使我汲取了營養(yǎng),也使我的靈魂得到了凈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例如教師以傳授知識為己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yīng)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dǎo)”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得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讀著《陶行知傳》,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讀《陶行知傳》有感3
讀一本好書,猶如攀登上一層新的認知高度。在這個疫情蔓延的時期,靜下心來,捧著一本書進行靜靜閱讀,剛開始真的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由于種種原因約束自己后,使自己浮躁的心靜下來,你會覺得在書的字里行間中,呼吸逐漸平緩,思緒趨于專一,心神安寧有所慰藉。通過閱讀《陶行知傳》一書,既讓自己加深了對陶行知先生的認識,同時讓我對教育教學的理念產(chǎn)生了新的認知和共鳴,特別是對書中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感人故事而欽佩和沉迷,并思考如果站在他的位置上,是否會用同樣的想法和做法,但也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接下來,我淺談自己對其中教育理念的個人理解:
一、《教學做合一》:律己
陶行知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理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倡導(dǎo)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求真務(wù)實精神,反對閉門造車、為研究而研究、從理論到理論等不良風氣。反觀自身:作為一名教師,自身首先要在生活中做到嚴于律己,從點滴的生活中透露或折射出教育的影子,不要在課堂上一個樣子,而在私下里又是一個樣子,好的教師在氣質(zhì)上也會有些許教育氣息,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做到真正的為人師表,做到真正的.問心無愧。
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奉獻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甘為駱駝,“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陶先生的無私奉獻精神世人皆知、令人敬佩,這既是他的優(yōu)秀個人品質(zhì),同時也是他為教育傾注全身的時代印記。在那個舊中國掙扎的年代,百姓疾苦,人才不濟,急需教育人才去補給和彌補,而陶行知先生就是這些教育人才的杰出代表,他秉持樂于奉獻的精神去做教育、為學生、為人民和國家,這與現(xiàn)在疫情下的教育有所共鳴,我們教師隊伍就應(yīng)該抱著奉獻自己的精神,不懼疫情繼續(xù)奮斗,在保障學生身體安全的同時,灌輸學生科學的知識和能力。
三、《公家一文錢,百姓一身汗》:公私分明
“公家一文錢,百姓一身汗。將汗來比錢,花錢容易流汗難!边@首詩發(fā)表于1934年6月16日陶行知主編的《生活教育》半月刊,陶行知經(jīng)常以這首詩來教人律己。在閱讀中,尤記得有這樣的故事:有一次他去募捐,在歸途搭車時錢被偷了,私款一分也沒有了,而公款還在。按常人的思維,陶行知完全可以把募捐來的錢拿出來先墊買車票,回到學校后再補上,可陶行知堅決不動用公款,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從十幾里外步行回校。陶先生這種公私分明的個人品質(zhì),是我們學習的良好榜樣。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領(lǐng)域的高度是崇高的,是我們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同時也是我們教育航行中的一座永不泯滅的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路。我要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律己精神為標桿,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做一個良好的好公民。
讀《陶行知傳》有感4
“陶行知”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響著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甚至各行各業(yè)的人士。最近有幸再次拜讀《陶行知傳》,他經(jīng)典的教育思想再一次沖擊著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一次讓我想靜下來回頭看看作為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合格。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簡簡單單的16個字,卻蘊含著無法顛覆的真理。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地傳授學生基本的活動能力和基本技能是否真的合格?在沒有讀《陶行知傳》之前,我個人認為是合格的,體育教師嘛,教會學生基本的活動能力和基本的運動技能是職責所在,但現(xiàn)在我認為這種教學理念是危險的。體育教師首先定位的是一名教師,其次才是體育教師,教書育人是你的本職工作,體育只是一種載體,我們應(yīng)該通過體育課堂教育孩子追求真知識、真本領(lǐng)、真技術(shù),教學孩子學做人的道理、做人得規(guī)范、做人的禮儀,而不僅僅是教一種技術(shù)。
“教學做合一”五個字,但在我們實踐教學中,真正落實猶如上青天般困難;仡^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教師說,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比畫,教師做,學生抄,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剛?cè)肼毜奈艺J為,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怎么說,怎么做,學生就怎么說怎么做是標準答案,在隨著教齡的增加,尤其是看了《陶行知傳》和《朱永新傳》,完全顛覆了我陳舊落后的教育想法。教師傳授知識是初級階段,我們要向高級階段——引導(dǎo)學生怎么學,想學、會學進發(fā),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引導(dǎo)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創(chuàng)造問題,主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包辦,包做。
“愛”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之一,為何“愛”對我觸發(fā)最大呢,因為我個人認為,愛上了才會有下面的故事。試想一個教師不愛學生,哪還談得上還談得上教學生知識和技能,哪還說得上照顧和關(guān)愛學生,所以愛學生是前提,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學生,才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去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照顧孩子的生活,才會多方面地為學生考慮,才有一視同仁,才會有因材施教,才有教真知識,真技術(shù)、才會有教學做真人。但這次拜讀《陶行知傳》我突然對愛又有新的想法,原本陶行知所說的愛是站立在學生的角度,或許我們也應(yīng)該站的教師的角度來重新審讀“愛”,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校,愛自己的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從學校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出發(fā),盡自己之所能幫助每一位孩子不管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勢,幫助他們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并為他們實現(xiàn)目標和夢想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即使他們失敗后一次真誠的鼓勵和安慰。
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人民教師的典范,其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落實,不忘教育初心,砥礪為教育事業(yè)和學生發(fā)展而不斷努力。
讀《陶行知傳》有感5
看到書名時,我就心生敬意。細思,原因有三:其一,陶行知是中華千千萬萬教育人皆敬仰的具有中國氣派的教育大師;其二,此書作者李鎮(zhèn)西是我語文人中的驕傲與楷模;其三,“重讀”二字,值得品味,即強調(diào)再讀、三讀,且讀思結(jié)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并付諸筆端形成個人論著。
該書共有李鎮(zhèn)西老師讀書隨筆75篇。此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嘗試用大先生陶行知的教育觀來解讀現(xiàn)代中小教育,頗為客觀地闡述了可作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系列行為準則,對廣大一線教師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引領(lǐng)作用。
與先哲對話
仰視人類浩瀚的知識殿堂,我們常生渺小無力之感:生命太匆忙,生活太紛雜,時間太有限,可擷取之知識只是點滴。唯有聚焦,與經(jīng)典相逢,與先哲對話,來豐盈思想,讓靈魂不那么干癟。
請看:陶行知師從杜威、孟祿等影響世界的教育大師,繼承并發(fā)展了其老師的教育理念。如,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礎(chǔ)上繼承并提出切合中國教育實際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膭(chuàng)新性教育觀點;杜威提出“從做中學”,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育觀點。這些適合中國國情且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實踐性的生活教育思想,正是陶行知師從大師杜威,在面對面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成果。
今天的我們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那就像李鎮(zhèn)西老師一樣,捧起大先生陶行知的論著,捧起先哲們的論著與經(jīng)典,與先哲對話,汲取其思想精華,讓大師們的思想引領(lǐng)我們前進,讓我們的前進方向更明晰,讓我們的行動更有力量。
再看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演講中的論述:“現(xiàn)在還有許多教員先生們,他對書籍還不十分注意。當他初當教員的時候,也還肯買一兩本書看看,到了后來,他不但不買,連從前所有的幾本書都借給人去了。這樣教員,教育界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既不能多買書看,對于一切新知識,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既不能有新的知識,那一定就沒有新的教材能供給學生,只是年年爬起來賣舊貨,這種教育中的敗類,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年。我們現(xiàn)在要希望教育成活的,當教員的就要多看書——多看些活的書,好去供給學生的需要,養(yǎng)成新而且活的學生!闭撌鲋,陶行知先生所指的'是當年的教育現(xiàn)狀,但又何嘗不是今日之教育現(xiàn)狀?
今日之社會,在迅猛發(fā)展。做老師的我們就更應(yīng)當“多看書——多看些活的書,好去供給學生的需要,養(yǎng)成新而且活的學生”,以建設(shè)正在蓬勃發(fā)展之中華,此皆是我教育人之責任。
與自我對視
現(xiàn)代哲學大家孫正聿強調(diào):“學問不是憑空得來的,它的真實根基、真實前提就是讀書!睂O教授在談讀書方法問題時還強調(diào):“讀出人家的好處,發(fā)現(xiàn)人家的問題,悟出自己的道理,寫出自己的文章!
讀《陶行知傳》有感6
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跡》一書,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跡”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jīng)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xù)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chuàng)造真正的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懷著“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探求了一條新路,為孩子們開辟了一個開闊的世界。一直以來,我都嘗試著用愛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1、愛,是尊重理解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都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yǎng)他們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們,全面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家境。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樣保護好每一個學生。
2、愛,是欣賞激勵
心理學家爾土曾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币虼宋覀儜(yīng)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用積極的心理意向去激勵他們,期待他們。
3、愛,是心與心之間的碰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教師應(yīng)當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教師也只有體驗到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才能將心比心,關(guān)注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細微變化,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愛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chǔ),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學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關(guān)注,悉心的澆灌和細心的呵護。愛就如陽光一樣給孩子溫暖,似甘露一樣給孩子滋潤,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的無限關(guān)愛無論他是——差孩子”“壞孩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yōu)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yīng)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guān)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愛是一種等待,愛是一種引領(lǐng),愛是一種責任。讓愛走進校園,讓愛走進家庭,讓愛產(chǎn)生智慧,讓愛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讓我們相信——教育,因愛而美麗!
讀《陶行知傳》有感7
“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口頭禪,也是我們教學中的所用到的方法。所謂“沒有教不會的孩子,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么一個說法。周末閑暇之余,通過閱讀《教育的奇跡》一書,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深入了一層,對待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就會成就一個與眾不同的別樣人才。
在《教育的奇跡》這本書中,介紹了將“笨小孩”培養(yǎng)成天才的12種方法,每個“笨孩子”的情況不同,針對每個“笨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有所差異。其中,對于差孩子丘吉爾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丘吉爾小的時候,他特別活潑好動,性格張揚,成績處于下游,并總是喜歡在課堂上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吸引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但同時也會影響到課堂上同學們的正常學習,這就使他留下了差孩子的名聲。然而,誰能想到他回來成了英國的首相,成了一代傳奇了呢!
反觀我們的體育課,其實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每個班級中,總會有幾個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他們或是活潑好動,或是喜歡打鬧,課堂總因為他們而顯得亂糟糟,卻也是課堂中除了常規(guī)外的一個“熱點”,如他與其他人發(fā)生了口角的爭執(zhí),拿起跳繩甩來甩去,跑步故意超過前面的同學,回答問題總會第一個舉手卻回答得不著調(diào)。然而,就是這樣的孩子,在體育運動能力方面最為突出,在面對運動會、足球賽時總能成為班級中的佼佼者,厲害的能屢次奪冠,而給予他們一些正面的獎勵和評價后,他們又會飄飄然得意起來。
反思一下,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只要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就可能使他們調(diào)教成優(yōu)秀的'孩子。如將他們?nèi)蚊鼮榧o律委員或小組長,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紀律,他們自身肯定就會從榜樣的角度來規(guī)范自己了,給予他們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促進他們的信心,樹立一定的學習目標保證他的恒心,等等。
另外,教育是一項塑造靈魂的工作,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魅力,老師要牢牢記住因材施教的理念,多費一點心思在教學細節(jié)上,多花一點時間在教學方法上,多用一點心思在教學手段上,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獨特的學習園地,達到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學習環(huán)境。
讀《陶行知傳》有感8
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傳》,深深地被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折服。讀完《陶行知傳》。意猶未盡,不能釋卷。從書中可以真切看到一個集教育家的慈愛、學者的淵博、政治家的氣魄、社會活動家的能量、詩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他以“愛滿天下的情懷詮釋著教育救國的理想;用生命實踐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以滿腔的激情,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愛事業(yè)。
毛主席稱陶行知先生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畢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本書主要講的就是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為勞苦大眾采獲生路,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擠奮斗的一生。拜讀完《陶行知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新時代青年教師更應(yīng)該不斷學習和思考,讓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更厚重,擔負起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學說是從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直到今天仍然很有價值。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拋去傳統(tǒng)的思想,扔掉考試分數(shù)的`枷鎖,讓讀書變成對知識的追求。生活教育不僅是教人做人,更要教人生活。我們更應(yīng)該不斷創(chuàng)新,讓讀書更應(yīng)該教會我們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是主導(dǎo),學生是主體。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就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讓他們學會生存。
陶行知先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求真務(wù)實。他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自做真人”所體現(xiàn)的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求真務(wù)實精神。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必須從我們今天的新時代特點出發(fā),從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出發(fā)。因此,我們學習、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找準基本出發(fā)點,然后本著這種求真務(wù)實的精神,去開展各項教育學習活動。
在那個山河破碎的時代,陶行知先生的愛國,是用腳步溫暖鄉(xiāng)野山崗,是用教育點亮民族希望。先生那不平凡的一生帶給我震撼心靈的感動,他那偉大的精神激勵我不斷地追求進取。在陶行知先生開辟的教育道路上,讓我們永葆初心,努力向前。
讀《陶行知傳》有感9
讀完《陶行知傳》,意猶未盡,不能釋卷。前輩的風采深深烙進了我的心中。為老一輩教育家的慈愛、學者的淵博、詩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感動天地。
《陶行知傳》一書主要講的是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為勞苦大眾探獲生路,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撓奮斗的一生。
讀完此書,被先生的精神深深感動。
毛澤東同志稱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同志稱他為“黨外布爾什維克”;宋慶齡同志稱他為“萬世師表”;郭沫若同志贊他為“大哉陶子”。
“行是知之始,學非問不明”。陶行知先生是位偉大的教育家,畢生致力于平民教育。讀完《陶行知傳》的序曲,我的心靈就產(chǎn)生了強烈震動。
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應(yīng)該向前輩學習,我們有著比陶行知先生好的工作環(huán)境與學術(shù)氛圍,卻缺乏他那樣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創(chuàng)造精神,百折不撓地殉道勇氣和博大真摯的愛心。陶先生是一個有求真務(wù)實精神的老師,他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論。
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必須從我們今天的。時代特點出發(fā),從我們各地各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出發(fā),為我們學習、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找準基本出發(fā)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看淡名利,看重真理。多一些真理論,少一些偽科學;多一些深思考,少一些夸夸其談;多一點時間的`錘煉,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點質(zhì)量,少一點數(shù)量。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去慢慢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已從教十余年的我,基本上是不間斷地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實踐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講著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深受其益。
今天我有幸讀到《陶行知傳》,他那平凡的人生帶給我震撼心靈的感動,他那偉大的精神喚醒了我生命的激情,激勵我不斷地追求進取,在陶行知先生開辟的教育路上努力向前。
讀《陶行知傳》有感10
作為教師,早就熟知陶老先生的大名,這個暑假有幸讀了《陶行知傳》,讓我對這位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向人類貢獻的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為大家敬仰的”萬世師表”。
細細品讀《陶行知傳》,仿佛在聽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語重心長地講述他的教育!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以及他實實在在的教育行為,使我不禁為自己在教育理念和行為上的落后和愚昧無知而汗顏。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xiàn)象之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八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的指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chuàng)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具有與時俱進的前瞻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人,造就人,發(fā)展人。一所學校,一個教師如果真正感悟?qū)W陶實質(zhì),不斷賦予其新的內(nèi)涵,就會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不斷創(chuàng)新,有所建樹,實現(xiàn)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之”做”。如果我們滿足于一幅標語、一個口號、一種形式,則新課改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凹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不能脫離教育。他們是一個整體的,”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應(yīng)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的內(nèi)容應(yīng)根據(jù)生活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及教育“給了我無限的啟發(fā)和思索!币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教師自身應(yīng)該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鉆研符合學生口味的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并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完成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教師是一項需要獻身的事業(yè),也是一項充滿激情的事業(yè)!睘槿恕閷W、為師”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迸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獻身人民教育事業(yè),尋求探索中國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動寫照。當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時,覺得做教師升華了我的生活,鑄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諦,也讓我看到了更高層次的幸福源泉。
讓我們做一棵樹吧,播撒綠蔭的同時也壯大著自己;讓我們做一條河,灌溉田地的同時也豐富著自我;讓我們做一條路,雖然千壓萬踏也能延伸自我!
【讀《陶行知傳》有感】相關(guān)文章:
陶行知的名言09-30
陶行知的名言01-22
陶行知教育名言10-06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6
陶行知的故事(精選7篇)07-09
陶行知學習心得07-03
讀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9-06
陶行知教育名言(10篇)02-25
陶行知教育名言10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