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心靈解壓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1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面對一群知識水平不一、道德修養(yǎng)各異、個性差異巨大的學生,他們給我們帶來快樂,但也會給我們增加壓力。師生關系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情緒,良好的師生關系令我們身心愉快,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情感、意志、道德諸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師生關系的融洽是教學成功的前提,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既然師生關系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種關系,我們就要學會正確處理。讀了《為心靈解壓》后,我覺得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尊重
高中生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思維方式和個性,已經具備了獨立的人格,他們對老師的眼光,老師的評價尤其敏感,尊重學生就意味著要真正把學生當人看,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寬容和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思維方式和特殊行為,才能取得全體學生對你的信任。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去喚起學生美好的心靈,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欲望。如果教師師無視這一切,高高在上,學生肯定會嘗試抗爭,贏了,他便暗自得意,輸了,就此埋下抗拒的種子,于日后伺機再較量,所以,我們要掌握學生的這種心理,學生犯了錯,盡量私下處理,找個機會象好朋友一樣找他談心,讓他有發(fā)言的機會,冷靜下來審視自己,這樣才直達他的`內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許多學生都會感激老師給他的這點面子,學生們得到應有的尊重,都會自覺地去改正錯誤,自覺地去學習,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下,彼此都會相處愉快。
二、學會放手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有時候就像抓沙子一樣,抓的越緊就會失去的越多,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弊鳛榻處熞獙W會放手讓學生在嘗試中學會自我教育。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發(fā)現、創(chuàng)造中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放手也是一種信任,學會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學生有試飛的空間和機會,才能練就強勁的翅膀,去搏擊長空。放手也是尊重學生的體現,讓學生有健康與開放的心態(tài)、團結合作的胸襟。敢于放手,就是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責任,是對學生發(fā)展?jié)撃艿男湃。敢于放手,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公正對待
教師對學生不同的期待將會被學生內化為自我期待,并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的不公正會影響班級正常的人際關系,最終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所以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地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這也是老師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來改變自己的偏見:第一、平等對待,不要把自己放在高于學生的位置與學生對話,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多體會學生的感受,多換位思考。第二、深入了解,主動與學生多接觸,多交流,真正懂得學生的所思所想。第三、自我檢控,多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偏見行為,這樣才能準確地解釋學生的行為,公正地對待學生。第四、提高理論修養(yǎng)水平,教師要不斷滴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理論修養(yǎng),更新自己的觀念,懂得學會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全面、客觀、公正地對待學生。
四、學會傾聽
傾聽能夠創(chuàng)造一種安全、溫暖的氣氛,是學生能夠更加開放自己的內心,更加坦率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傾聽是人際關系的一種姿態(tài),能自然而然贏得尊敬和愛戴。傾聽能使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有助于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和親切感。傾聽也是交流的第一技巧,有助于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如何做好傾聽要遵守五“心”級傾聽原則,即:誠心、專心、用心、耐心、應心。
五、提升魅力
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是影響他在學生心目中威信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個人魅力問題,教師的知識廣博與否,專業(yè)基本功扎實與否,談吐風度優(yōu)秀與否,等等,都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元素。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高中生正是需要偶像崇拜,需要良師益友的時候,如果你行,他們會服你、敬你,進而聽你的,師生關系就會融洽,反之,則不利于處理師生關系。因而教師要深入鉆研教育教學理論,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獨到的良好的教學風格,以自己的智慧化解師生沖突,營造良好的氛圍。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2
前幾日,學校為老師們發(fā)放了《為心靈解壓》,我有幸走近了傅宏老師的為心靈解壓一書,文中的很多話語給了啟示,讓我又一次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新的注解。
一、心理調節(jié)篇
壓力在現代生活中廣泛存在,它是教師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既然壓力無法回避,我們就必須直面壓力,學會與壓力和諧共處。很多時候,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你會發(fā)現,你的生活還在繼續(xù),但你會感覺輕松了很多。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和沖突,我們應該學會努力接受現實,在可能的情況下去改變這種情況,在不可能時則去接受這樣的現實,并與之和諧共處。
發(fā)泄時就要發(fā)泄,最好是在自己最尊敬、最信賴的人面前敞開心扉說出來。推心置腹的交談雖然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卻可以起到凈化心理的作用?粗凶约簝r值的人,不會被別人的情緒所牽引,不因別人的喜歡而有價值,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為你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沒有人能代替你的感覺,替代你的生命體驗。
不要試圖討好所有的人,無須對別人的要求有求必應,不要總是盡力滿足別人的需求而忽略甚至委屈自己。在他人的要求、需要、壓力和批評面前,要學會堅持自己的立場。真正的自信是像泉水一樣,從自我肯定的深巖中滲出來的。學會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終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二、師生關系篇
每位老師都懂得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彼此間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越相似的人,相互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大。自己人效應一經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事件和心理沖突會大大減少,會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美國總統(tǒng)林肯曾經引用過一句古老格言: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人心也是如此。
當學著做學生的自己人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自己是教師,要保持一定的原則和底線,不能和學生親密無間,更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人更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不斷增加的人,人最喜歡那些原來否定自己,后來肯定自己的人,永遠記住別人對你的好,迅速忘記你給別人的好處,勇敢地承擔責任,主動地承認錯誤。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塞里格曼指出,消極的行為事件或結果本身并不一定導致無助感,只有當這種事件或結果被個體知覺為自己難以控制和改變時,才會產生無助感。專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嘗試體味一種執(zhí)著,一種寧靜。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首先自己得做到,這是讓學生信服、尊重的前提。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領著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遺憾是難免的,遺憾過后有成長。
三、家庭關系篇
任何角色都會被期待表現出某些特定的行為或特質,稱為角色期待。但當我們只從角色去定義人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角色,只是我們在某種情境下的身份,觸不到角色背后的人。我們關注的只是那些符號,而不是人本身。我們首先從人的角度而不是角色的角度去定義一個人。
看到《讀者》中的一篇文章:一個在外打拼的人,下班回家之前,先在門口停留片刻,假想門口有一棵樹,把在外的一切煩惱、勞累、委屈、不公,統(tǒng)統(tǒng)先放在這棵樹上,而不把不良情緒帶回家,聯(lián)系解壓,維護家庭和諧,未嘗不可一試呢?
四、事業(yè)成就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度讓有些教師無所適從,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們對自己的內心越了解,最自己的欲望和恐懼越了解,就越不受他們的控制。無論外在的處境如何,我是我生活的主人,我為我現在的生活負責,我決定原諒生活對我所做的一切,這是我的選擇。費雷德運用了一個心理原理:裝作擁有某種樂觀的心情,往往能幫助人們真的獲得這種快樂的感覺。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不論你叱咤政壇、揚帆商海,還是耕耘農田、教書育人,適當的定位,總能找到成就感。放棄了薔薇,還有玫瑰;放棄了小溪,還有大海;放棄了一棵樹,還有整個森林;放棄了馳騁原野的不羈,還有策馬徐行的自得。放棄是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閑庭信步的淡然。自我現實需要的滿足就像一捧心理健康的甘露,絲絲滋潤你的心田。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我們要想真正達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動和假以時日的不懈練習。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相關文章:
為心靈解壓讀后感范文10-06
為心靈沐浴10-07
為心靈寫作10-06
為心靈按摩經典美文10-06
以心靈為話題的作文08-23
為心靈著色作文10-07
以心靈為題的作文(精選11篇)09-10
為心靈殺毒的人生感悟10-03
以觸動心靈為話題的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