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教什么》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閱讀教學教什么》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閱讀教學教什么》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開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新而深邃的氣息,好似那新翻耕的泥土散發(fā)的馨香。讀小說,我會隨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或喜或悲;讀詩歌,我會在作者淡淡的言語中品味他們對生活、自然、生命的態(tài)度;讀散文,我會在字里行間隨意想象,盡情馳騁;讀詼諧的書,我亦能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
最近,我認真讀了王榮生主編的《閱讀教學教什么》,受益頗豐。說實話,畢業(yè)后就很少啃這樣理論性比較強的書了,再加上書中用到的案例幾乎都是高段甚至初中的課文或資源,讀起來難免生疏。正如書中前言中的第一句話:“這是值得你慢慢讀的書,這是需要你用筆來讀的書!弊x這本書就像自己在培訓現場,經歷的是學術性的閱讀,以下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編排方式獨具一格
本書是“參與式語文教師培訓資源”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是在專家引領下,許多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實踐中逐漸積累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分三個工作坊向我們介紹和展示:主題學習工作坊、共同備課工作坊、課例研究工作坊。三個工作坊中,由“主題學習”引領,“共同備課”和“課例研究”為雙翼,相輔相成。后兩個工作坊呼應互補,平行進行。
每一個工作坊都根據不同的主題編排了數個內容。每個內容都包含很多小欄目,例如主題學習工作坊就由專家簡介、熱身活動、學習目標、講座正文、要點提煉、反思、要點評議、資源鏈接和后續(xù)學習活動組成。其中“要點提煉”就起到了輔導員的作用:梳理講座的內容條理,提煉正文中的關鍵語句;對正文中說得較為復雜的,予以歸納;對某些內容解釋和延展等。“反思”則引導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把講座的內容與自己的教學實踐勾聯(lián)起來,思考如何改善語文教學!昂罄m(xù)學習活動”為我們提供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支架和相關資料。
本書除了采用不同顏色的文字突出一些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還用了許多方框、表格、云圖等幫助讀者理解、反思與實踐。讓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不僅知道專家們說過什么,優(yōu)秀教師和合作專家如何備課討論,授課教師的課是這樣的,更能清楚地明白專家們?yōu)槭裁催@樣說,這樣說對自己的教學意味著什么,某位授課教師這篇課文為什么教這些內容而不教那些內容,道理何在等。
二、選材精煉,魅力無窮
共同備課工作坊提供了四堂課的備課詳情,備課進程通過“敘述+實錄”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真實的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讀完受益匪淺。每一次備課過程的展示追求的并不是某一篇課文的“最佳設計”,而是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經驗,是希望教師嘗試運用“主題學習工作坊”所學的理論。雖然我一直在低段教學,但是看著專家和骨干老師你一言我一語,時而滔滔不絕,時而自相矛盾,時而問題頻發(fā),時而豁然開朗,不時碰撞出道道絢麗的思維火花,也一同跟著欣喜、困惑與向往。
課例研究工作坊也提供了四堂課例研究,有一堂是低段閱讀教學中的識字寫字課《小猴子下山》,第一次讀覺得親切,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二次讀更覺得大開眼見,別有洞天。此課例提出我們“小學低段閱讀教學中的識字寫字”大致分為兩類字詞。一類相當于生字生詞,即教師根據年段、學期和單元的整體安排,確定讓學生在某篇課文中要學習的字詞,達到認讀、會寫、能夠使用的水平。第二類是課文中的重點字詞,通過品味字詞的情境含義,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但這兩類詞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并不一致,備課時如何處理就成了一大難題。
茹老師上的《小猴子下山》一課合理地安排了兩類詞的教學,根據需要對個別字的音形義有側重地設計了許多教學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扎實高效。例如教學“猴”字是結合板書課題的契機讓學生跟著寫,重點帶領學生識認和會寫偏旁、結構、筆畫,突破了“猴”字在書寫上結構復雜、筆畫眾多、容易錯誤的難點,寫完再叫一叫它的名字,解決讀音上的注意點。不過,這一課在本書介紹中說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而統(tǒng)編版教材安排在一下第七單元中!昂铩辈⒉皇且髸鴮懙淖郑憷蠋熕玫慕滩倪@里無從考證,暫且不論。
“掰”、“扛”、“摘”、“捧”、“抱”、“追”、“扔”7個動詞,茹老師通過配插圖、找動作、放動詞到路線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小猴子在情境中的動作,既學會了這些生字的認讀,也理解了這些字詞的意思,更通過理解字詞讀懂了課文,一舉多得。再如學習重點詞語“又()又()”時,茹老師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設計了多層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一次又一次說,一次又一次地創(chuàng)造,不但把生字詞學會,更把這個知識點學透學好,這可能就是對“一課一得”最好的詮釋。本課屬于兒童文學中的動物故事,在藝術表現上以概述故事、表現完整的情節(jié)為特征。茹老師最后通過接龍讓學生再次用上“又()又()”的詞和7個動詞復述故事,真正巧妙地把本課要學的生字新詞和理解課文的關鍵處結合在一起,渾然天成,令人感佩。
第一次讀完本書,準確地講是剛讀完某一章節(jié)時,許多基本概念、理論知識和課例還能較清晰地出現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好似打開了閱讀教學的通道,但沒過幾天再去回憶書中的內容,幾乎都忘了,再去翻一翻書,感覺前后概念之間不能聯(lián)系起來了,許多內容也變得陌生了。大抵我這腦子真的比較愚鈍。于是,又開始讀第二遍,這一次讀我是邊讀邊摘錄重要的語句,隨著閱讀的逐漸深入,它再一次為我揭開了覆蓋在閱讀教學上的層層面紗,為我以后的閱讀教學指點了方向。當然,可能讀完后過一段時間,我又會重蹈覆轍。所以最后我想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也是一本需要一讀再讀的書!睍x百遍,其義自見。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必須與書為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讀《閱讀教學教什么》有感】相關文章:
《閱讀教學教什么》讀后感10-06
教什么知識讀書心得10-01
《什么是周長》教后個人反思10-06
《寫作教學教什么》讀后感10-06
《教什么知識》心得體會10-07
《夏天我們注意什么》教后反思10-06
讀《教海漫記》有感10-07
讀《我怎樣教語文》有感09-29
讀教有所思有感10-07
讀蒙氏早教全書有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