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通用9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了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干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辟,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涂;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后感2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币源私逃跻┬腥收,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边@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讀后感3
今天我學習了《論語》學而篇中的這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這段話表明了孔子的思想:君子應當莊嚴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嚴,只有莊重威嚴才能認真學習而所學牢固。君子還要謹慎交友,還要有過則勿憚改的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tài)度。這一思想把君子從內(nèi)到外的.修養(yǎng)聯(lián)系,對世人的內(nèi)外在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個人內(nèi)心端正莊嚴,會反映到氣質(zhì)容顏上來,神態(tài)莊重威嚴、大方得體,就會使人感到穩(wěn)重可靠,人們自然就會加以敬重、信賴;反之,一個人倘若儀容不修,散漫隨意,舉止輕浮,人們也就會隨意帶他。故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要重視學習,善于結交朋友,著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遇到錯誤的時候,要正確對待,不逃避掩飾,勇敢地加以改正。
這就是我學完這句話后的感受!
論語讀后感4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我利用閑暇時間讀了其中的一部分,雖然沒有的完整的讀完這本書,但足以讓我受益終生,這本書主要是告誡人們”仁、德“二字的重要。
這本書濃縮了中國幾千年來經(jīng)典的語言,其中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學和習的關系以及和朋友如何友好相處,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自己并不埋怨的.良好心態(tài)。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在生活中媽媽也經(jīng)常教導我,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更加理解了這句話,與人相處誠信是第一位。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反身不足,不斷的改變,使思想的羽翼更加豐滿,這樣可以使我們”仁、德“得到很好地提升。
這本書里有太多要學習東西和現(xiàn)在的社會需要的東西,他教會我們?nèi)绾闻c人相處、如何做事,良好的心態(tài)等等,我會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整的讀完這本書,同時也推薦同學們不妨讀一讀,一定會使你受益匪淺。
論語讀后感5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誕生了許多好書,《論語》就是一本由儒家學派寫出來的著作。五年級的時候,我接觸《論語》。先開始我覺得這本書象一條干涸的'河流,到后來我感到干涸的河流里多了一些水,而那些水使我懂得了許多大道理。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后按時溫習,不應該感到很愉快嗎?朋友從遠方來,難道不高興嗎?人家不知自己,也不怨恨自己,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君子嗎?”還比如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翰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之懼!
意思是,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真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畏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畏懼這樣就可以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畏懼的呢?”
其實古代巨著當中還有許多好書,論語自是當中的一本。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假如你不愛讀書,就請記上一句,“活到老學到老。”
論語讀后感6
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我在課后讀了許多遍,它給我的感受很深,很深……簡直像個“大寶庫”。
《論語》十則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幾則中,教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不要不懂裝懂,要聰明好學,學習永不感到滿足……學習方法中教我們要時常復習舊的知識,在學習知識時,既要學又要思考;與別人在一起時,要學習他的長處,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話就要加強改正……。而最使我欣賞的一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它講了要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同學們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從不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請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會“哼”一聲,不懂裝懂。這樣使有的同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各方面得不到發(fā)揮和發(fā)展。在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典型的人物棗孔圉。他就是愛好學習,不以向他人請教為恥,因而得到了人們的'稱贊。我們就要向孔圉一樣,經(jīng)常向同學和老師期間,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十則雖是十條語言簡潔的語錄,但它給了后人很多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我以后會以這十則《論語》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堅固的橋。
論語讀后感7
在這個假期里,老師又上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稱他為“圣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圣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例: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后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閱讀!
論語讀后感8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國學經(jīng)典名著,名字叫論語,讀完以后,我有了許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對《論語》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匯編。可謂漢語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賞的幾句話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边@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鄉(xiāng)土;君子關心法令制度,小人關心恩惠!
這句話就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處。君子,時時刻刻都在考慮著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養(yǎng),而不在乎財富,所以君子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xiāng),說明他們就沒有雄圖大志。君子關心的是國家的法律,在覺得不合適的時候會進諫。而小人則關心的是別人給了他多少好處和恩惠,這樣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發(fā)展。
論語讀后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古文十分深奧,讓我剛接觸它的時候,都有點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而有一句話又證實了論語的重要性:“會半部論語,能夠治天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這本書可謂是集學習、修身、做人于一身,對中國儒家學說有著遠大理想的一本書!我只接觸了十條,卻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恍然大悟。其中有幾條,我覺得頗有感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難道不是教我們怎樣學習嗎?就拿我來說吧,我也有這樣的學習經(jīng)歷。
我數(shù)學成績還不錯,但做題目卻總容易出錯,為此,我增添了不少煩惱。今天我終于知道了,原來是我課后沒有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沒有鞏固,才造成了錯誤。
溫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按一定的時間來復習學過的知識,會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同一篇文章,你學會后再復習一遍,會發(fā)現(xiàn)有和第一次閱讀時迥然不同的感受。而你對課文的意思又有了新的理解,這也是學習的快樂之處。
掌握好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做到課前預習,課時聽課,課后復習,還用愁成績不能提高嗎?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摘錄10-06
論語的名言02-20
《論語》名言02-22
論語經(jīng)典名言02-22
《論語》教案02-01
《論語》讀后感08-18
《論語》的讀后感10-06
論語的讀后感03-18
論語讀后感(精選)07-31
論語讀后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