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神奇的海綿寶寶》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神奇的海綿寶寶》,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的輕軟、能變形、吸水的特性。
2、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海綿、紐紐棒若干,海綿做成的毛毛蟲一只。
2、活中的海綿制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綿寶寶,引起探究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海綿寶寶)
二、玩海綿,感知海綿的特性。
1、和海綿寶寶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綿的輕、軟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綿)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體交流。
師:剛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
3、第二次探索。(海綿變形)
。1)幼兒自由探索。
。2)集體交流。
師:你把海綿變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變的?
小結: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真神奇。
4、變毛毛蟲。
。1)出示海綿變的毛毛蟲(輔助材料:紐紐棒),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把海綿變成毛毛蟲。
。3)和毛毛蟲玩一玩。
三、參觀海綿展覽館,了解海綿在生活中的用處。
教學反思
一、從興趣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進行選材。
海綿在我們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材料,孩子們對此既熟悉又陌生,雖常見常用,但是對于海綿的特性卻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動我們選擇了“海綿”作為活動題材;顒右婚_始以動畫片《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作為導入,帶領孩子們走進海綿世界。由于這個動畫片是幼兒感興趣的,它的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以“幼兒探索操作”貫穿始終。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fā)現,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并發(fā)現海綿的特性。
三、結合并運用于實際生活。
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參觀“海綿展覽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將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神奇的海綿寶寶》】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海綿04-06
海綿寶寶作文04-01
海綿寶寶哲理語錄10-28
海綿寶寶傷感語錄10-18
海綿寶寶的扎心語錄09-21
小班科學教案反思《蛋寶寶歷險記》09-30
海綿寶寶作文(通用30篇)08-20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寶寶生病了》07-28
水寶寶小班科學教案02-09
小班科學教案橘子寶寶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