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古詩教案

時間:2022-07-21 20:02:08 教案 投訴 投稿

古詩兩首教案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兩首教案

古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提高自己對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鑒賞力。

  教學難點 :想象并寫出《村晚》景象。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兩首》之一《村晚》

  教學目標 :

  1、學會古詩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

  3、能想象古詩意境,并寫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錄音掛圖

  教學過程 :

  一、導(dǎo)入 新課。

  1、同學們,絢麗多彩的春天已離我們而去,讓人向往的夏日風情將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的詩人雷震帶來的古詩《村晚》。

  2、板書課題——村晚

  3、看了課題,想象一下,古詩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欣賞古詩

  1、共定學習目標。

  2、按學習目標自學古詩

  3、交流學習的收獲。

 。1)古詩中的生字:陂 銜 漪

  (2)交流讀后的感受。

 。3)結(jié)合插圖談?wù)剬υ娋涞母形,體會古詩意境。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對詩句的感悟用你的'聲音來表達嗎?

  5、你不想把這么美的夏日風情留在記憶中嗎?(背誦指導(dǎo))

  三、布置作業(yè) 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多搜集一些關(guān)于夏日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鑒賞力。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shè)課堂情境。

  1、背誦古詩《村晚》,說說這首詩給我們帶來了感悟與體驗。

  2、出示課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賞古詩。

  1、出示古詩。(配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自讀古詩,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賞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過渡:詩人為何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想象畫面,低聲吟誦。出示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感受。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配樂誦讀古詩。

  5、同桌交流。

  三、詩人體驗大行動。

  過渡:詩人因?qū)吧歇毜降母惺,就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想不想過把詩人隱?播放荷花圖片。

  小組討論,現(xiàn)場作詩。

  全班交流。

  四、作業(yè) 。

  交流課前搜集的夏日古詩和描寫花的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類型:精讀課

  教學準備:①掛圖。②觀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范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jié)奏。

  2、再讀詩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后匯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說說怎樣記住它。

  3、師范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yè):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1、復(fù)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jié)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后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范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jié)

  七、作業(yè)布置

  八、板書設(shè)計

  九、課后反思

古詩兩首教案3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ㄉ劊

  5、小結(jié):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dǎo)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nèi)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 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diào)重復(fù)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shè)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guān)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lǐng)悟詩意

  1.檢察預(yù)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chuàng)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chǔ)。

 。ǜ秸n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古詩兩首教案4

  教學要求

 、蹦苷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矊W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忱斫庠姷囊馑迹w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卑鍟n題。

 、步榻B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辰忸}。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陛p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苍僮x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闭J讀生字“徑”“飄”

 、沧x這兩個字,應(yīng)注意什么?

 、持该x課文。

 、椿卮饐栴}:深秋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敝v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艦槭裁捶Q為“寒山”?

 、朴米约旱脑捳f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匙x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jié)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dǎo)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yè):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北痴b《山行》

 、病渡叫小愤@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虐鍟n題。

  ⑵指名讀題。

  ⑶解題。

  ⑷介紹作者。

  ⒉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谱宰x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窍胂朊渴自姷囊馑,同座可以討論。

  ⒊檢查自學情況。

 、耪J讀生字。

 、浦该x課文。

 、琴|(zhì)疑。

  ⒋理解每句話。

 、爬斫庖欢洹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么季節(jié)?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么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茖W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佟肮锰K”在什么地方?

 、诘绞鞘裁匆馑迹

 、壅f說三四兩句的意思。

 、怯米约旱脑捳f說全詩的意思。

  ⒌總結(jié)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心情?

  ⒍指導(dǎo)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范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⒎指導(dǎo)書寫。

  三、作業(yè)。

 、庇娩摴P描紅。

  ⒉背誦課文。

  ⒊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案5

  學習目標

 、僬J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弁ㄟ^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傥覈娘L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趯W生課前搜集有關(guān)古詩內(nèi)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談話導(dǎo)入

  ①同學們以前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诮沂菊n題: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賹W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谡f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圩杂删氉x,讀出詩的韻味。

 、苷b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⑤練習背誦。

  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抄寫《望天門山》。

  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讀或背誦。

  b.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二課時

  復(fù)習鞏固

 、僦该痴b《飲湖上初晴后雨》,默寫《望天門山》。

 、谂錁非榫忱收b。

  想象畫面

  ①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谶x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劢涣鞲魅讼胂蟮漠嬅。

  拓展活動

  ①交流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②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dǎo)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身的話說一說感受)

  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和時提醒

 。3)結(jié)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jié)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ńY(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jié)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和時進行協(xié)助指導(dǎo))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身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和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dǎo)朗讀

 。1)結(jié)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wù)勛陨淼捏w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ɡ首x提示: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應(yīng)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與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與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依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 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jié)構(gòu),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ǎǎ┧蝮椅,

 。ǎǎǎǎǎ。

  3、背誦古詩(自身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五、安排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和:板書設(shè)計:

  5 江雪(柳宗元)

  難字: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與“鉤”字的區(qū)分。

古詩兩首教案7

  教學目標:

  1、指導(dǎo)學生學習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指導(dǎo)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dǎo)學生大致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zhì)和夜雪的美。

  教學重點:

  認識8個漢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zhì),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梅花》。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zhì),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它們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梅花》

  二、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教師巡視并指導(dǎo)。

  2、檢查自讀情況,并糾正讀音。

  3、師范讀,學生跟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4、以組為單位,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內(nèi)互相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并嘗試解答。

  5、師生共同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6、學生互相提問,先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反復(fù)練習朗讀,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畫面。

  8、在讀、議、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潔白的特點。

  9、師小結(jié):這首詩通過寫梅花不畏嚴寒,冒雪開放,贊揚了梅花堅強的品格。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識字朋友吧!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進行認讀。

  2、小組合作,進行認讀、識記生字。

  3、指導(dǎo)書寫。

 。1)指導(dǎo)學生觀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端正、美觀。

 。2)學生試寫,教師重點提示:

  獨、梅、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要注意避讓。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兩點要寫在豎中線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寶蓋頭,三條橫線間距要均勻。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dǎo)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lǐng)讀)

 。ㄗ⒁庾x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dǎo)學生識記生字。

  1)自由記生字。

  2)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ū热纾杭右患、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dǎo)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fù)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dǎo)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師范讀。

  2)自愿讀。

  3)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dǎo)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處:半包圍結(jié)構(gòu),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jié)構(gòu),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jié)構(gòu),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dǎo)。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案9

  一、教材簡說

  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只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那濕潤的落花,那鮮嫩的綠葉,似乎把昨夜的春風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曉》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shù)筆,就把那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這剪輯的“春之聲”,正是那“春意鬧”的畫外音。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diào);ú莘笔,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二、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ㄒ唬┳R字寫字

  1.生字的出現(xiàn)

 。1)揭示課題識字。“古詩兩首”中,“古、詩、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詩《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課題過程中即可指導(dǎo)認讀5個生字?上葘Α肮旁姟弊骱唵谓忉,再結(jié)合“幾首歌曲”、“幾首兒歌”、“幾篇課文”等對“首”作簡單理解,最后出示兩首古詩的題目。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自身借助拼音讀古詩,認讀詩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條中的生字,引導(dǎo)識記。

  2.生字的識記

 。1)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新舊字的聯(lián)系,采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方法識記生字。如:

  自—首舍—古讀—詩對—樹—村睡—眠

  閃—問—間—聞屋—居醒—醉親—童外—處

  3.識字的鞏固

  (1)利用課件或生字卡片鞏固認讀。

 。2)讀詞語鞏固生字的識記。如: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處長見聞

  鄉(xiāng)村居住大醉煙花童話散步

  (3)在讀、背古詩的過程中鞏固生字的識記。

  4.寫字指導(dǎo)

  本課6 個要寫的`字,各有各的特點,可逐一進行指導(dǎo)!肮拧弊謾M要長而凸;“聲”字上為“士”字,不是“土”字,應(yīng)寫得上橫長、下橫短;“多”字上下兩局部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處”字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要強調(diào)“包住”

  ——把捺拖長;“知”字中,口在右邊偏下,不能寫得太高;“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得垂直且稍長。

 。ǘ├首x感悟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不要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可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插圖,在反復(fù)朗讀的過程中自身理解、感悟?梢龑(dǎo)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或者“體會到什么”。學生假如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

  《春曉》詩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讀時,速度可稍慢,一邊讀一邊想象,一、三句聲音較實,二、四句聲音較虛。每一句第二字可適當拉長,稍作停頓,留下想象的空間。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

  《村居》較為明快,朗讀時可適當將情緒外露,讀得輕快、流暢,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可在每句詩的第四個字后稍作停頓。注意讀好韻腳“天、煙、鳶”。

  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特別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可提醒學生對咬準字音要一絲不茍,并讓他們反復(fù)練習朗讀。教師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兩首古詩的背誦難度不大,可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用激勵的方式引導(dǎo)學生背誦。

 。ㄈ⿲嵺`活動

  1.課前活動

  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課中活動

  比比誰背的古詩多。先分小組比一比,再推選代表在全班扮演。

  四、公開課教案舉例

  (一)談話引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誰能讀準?(春—村)

  板書:春曉村居

  (二)學習生字

  1.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運用“利用熟字學生字“的方法自學生字。

  2.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字音:翹舌音“詩、首、處”;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組合:古(十口)眠(目民)聞(門耳)村(木寸)

  居(尸古)煙(火因)童(立里)

  偏旁:詩—讠醉—酉忙—忄

 。3)字義(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擴詞練習):

  古()()()聲()()()

  多()()()處()()()

  知()()()忙()()()

 。ㄈ├首x古詩

  1.范讀

  2.自由讀(讀對、讀順)

  3.自愿讀

  4.競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ㄋ模├斫夤旁

  1.自讀《春曉》、《村居》。

  2.說說自身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3.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ㄎ澹└形蛐蕾p

  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U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五、資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游,后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740),詩人王昌齡游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jù)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于病故,享年52歲。

  孟浩然的詩已解脫了初唐應(yīng)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志向,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并得到時人的傾慕和李白、杜甫的稱譽。他死后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jīng)編定,并送上“秘府”保管,F(xiàn)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詩人。

  3.風箏

古詩兩首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選取了王冕的《墨梅》和于謙《石灰吟》作為教學內(nèi)容。詩人運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現(xiàn)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詩歌中充分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來描寫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顏色,并賦予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講寫: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課文。體會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4、繼續(xù)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課前準備 配古樂的課文朗誦錄音。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板書新課并指名讀。

  2、請學生結(jié)合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說說古詩的特點。

  3、檢查預(yù)習。分別指名讀三首詩,檢查字音是否準確以及讀得是否熟練。

  請學生為生字注音,并書寫。

  展示預(yù)習資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詩。

  二、講讀《墨梅》

  1、聽配樂課文朗讀。

  2、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3、重點討論學生預(yù)習時提出的問題: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梅花”開了,和“淡墨痕”的關(guān)系?

  (2)、“顏色”是指什么的顏色?一般會有什么顏色?

  (3)、“清氣”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說“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指導(dǎo)朗讀

  (1)、學生自練。(2)、教師指導(dǎo)練習。(3)、當堂背誦。

  檢查背誦,練習反饋。

  作者用梅花贊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四、背誦《墨梅》。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fù)習。

  1、背誦《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樣的人?

  3、回憶方法。

  二、講讀課文《石灰吟》。

  1、聽指名朗讀。

  2、根據(jù)注釋,理解詩句。

  3、把仍未理解的詩句在小組中提出,共同解決。

  重點討論:

 。1)、石灰在成為建筑材料之前經(jīng)歷了哪些考驗?

 。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想寫誰?寫什么品格?

  三、指導(dǎo)朗讀、背誦。

  四、鞏固練習:

  1、“石灰”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誦《石灰吟》

  五、歸納總結(jié)。

  1、古詩除了第一節(jié)課所提到的特點,還具有哪些特點?

  2、這課書所學的三首古詩,都是明寫什么,暗寫什么?

  3、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

  4、運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六、能力訓練

  1、自學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詩歌。

  2、分組向同學介紹。

  3、按詩意給《墨梅》配畫。

  4、連線: 梅 堅忍不拔

古詩兩首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guān)古詩。

  同學:搜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 導(dǎo)入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俺們已學過很多古詩,愿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同學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俺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jié)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 初讀詩句,同學質(zhì)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同學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jié)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 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jié)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身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jù)古詩和自身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 指導(dǎo)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jié)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jié)課俺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jié)課俺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同學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 初讀詩句,同學質(zhì)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復(fù)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wù)勛陨硪苫蟮牡胤健?/p>

  4尋求組內(nèi)合作,結(jié)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 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身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復(fù)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示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 指導(dǎo)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jié)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 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資料,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

  附:板書設(shè)計

  古詩兩首

  小池

 。鬯危 楊萬里

  泉眼細流樹陰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鬯危萃醢彩

  江水——重山——春風——明月

  瓜洲夜景 歸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詩兩首教案12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锻麖]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督^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通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guān)鍵要指導(dǎo)學生反復(fù)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lǐng)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xiàn)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愿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jié)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dǎo))

 、湃照障銧t生紫煙

  “香爐”是什么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里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jié):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里散發(fā)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⑵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么意思?

  遠。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后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么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皰臁弊只瘎訛殪o,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秋w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么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纫墒倾y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現(xiàn)出的由許多恒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這里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里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里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lǐng)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jié)(欣賞錄像)

  四、作業(yè)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范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么?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復(fù)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這些難于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lián)、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dǎo)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jié)

  四、作業(yè)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W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dǎo)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jié)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dǎo),結(jié)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jié):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chǎn)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W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dǎo)“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qū)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dǎo)。

  板書設(shè)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W習《絕句》)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jié)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yīng)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yīng)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nèi)容,學生讀相對應(yīng)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yīng)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dǎo)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dǎo)“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guān)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兩首教案14

  微課題研究小組

  抓住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閱讀思維能力的研究

  教學內(nèi)容

  4.秋天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2.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dǎo)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學會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dǎo)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策略/方法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dǎo)學,導(dǎo)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jié)更替,轉(zhuǎn)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jié),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課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什么問題嗎?(此處可讓學生質(zhì)疑)

  二、精講點撥,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luò)。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讀準課文,不錯、不添、不漏。同時,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指名領(lǐng)讀齊讀:

  明麗 釀造 煩惱 羊腸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4.提問: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寫錯的地方?我們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并交流反饋。

  6.齊讀。

  7.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天?

  8.小結(jié):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三、有效反饋,布置作業(yè):

  1.小結(jié):讀了這一首詩,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2.布置作業(yè):

 、偈熳x詩歌,背誦全詩。

 、诼爩懮衷~,描紅習字。

 、圻x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jié),根據(jù)內(nèi)容畫一幅秋天的畫。

 、苷n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xiàn)代詩都可以。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聽寫課后詞語,并反饋。

  2.談話: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龠^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此處可讓學生質(zhì)疑)讀讀課文,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畫畫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②指導(dǎo)學生重點品讀:其中,你喜歡什么呢?把描寫這一景物的語句勾畫下來圈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批注上你的體會。

  組織交流,相機指導(dǎo):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jié),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dǎo)。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組織討論: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dǎo)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jié):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談話“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出示分組活動內(nèi)容: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jié)。

  1-1揭題,生齊讀課題。

  1-3生自由談

  2-1生自讀全詩

  2-4教學易錯字

  2-7生思考

  3-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生發(fā)言。

  3-2引導(dǎo)學生在圖畫中、從身邊景物、人物、事物的變化中找秋天,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秋天的特點。

  1-2學生質(zhì)疑

  2-1讓學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進行品析,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2組織學生討論。

古詩兩首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的大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揭示課題

  1.許多同學都喜歡背誦古詩,誰來背一首給大家聽?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菊花。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2.解題。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看圖、讀詩

  1.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圖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圖意嗎?

  2.讀詩。

 、僮杂勺x ②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一邊讀詩,一邊看圖理解詩的意思。

 、谥攸c理解花滿蹊、留連、恰恰。

 、鄄欢牡胤胶蛣e人交流一下。

  2.學生自學、交流。

  (四)理解詩意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說出詩的大概意思即可,給以適當鼓勵、評價)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留戀不舍,時時戲耍飛舞,可愛的黃鶯在花間不斷地歡唱。

  3.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怎樣的感受?

 。ㄟ@首詩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給人一種清新優(yōu)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1.帶著對春景的喜愛之情來朗誦這首詩。

  2.背誦這首詩。

  (六)擴展

  1.自學、討論杜甫的另一詩《絕句》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交流(如果喜歡,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總結(ji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一)復(fù)習

  1.齊背《江畔獨步尋花》。

  2.分層次讓單個學生背誦。

  (二)談話導(dǎo)入第二首詩《菊花》

  唐代有一位詩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fā),以《菊花》為題,寫了一首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ò鍟壕栈ㄔ。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倮斫馇飬病⒗@舍、似陶家、籬、更等詞義。

  ②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鄄欢牡胤胶屯瑢W討論、交流。

  2.學生自學。

  (四)理解古詩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明確:一叢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著籬笆,欣賞菊花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了。

  3.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么?后兩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確:前兩句著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后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后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贊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菊發(fā)》并背誦

  帶著對菊花贊賞的感情朗誦。

 。┌褍墒自娊Y(jié)合起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七)總結(jié)

  (八)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

  江畔: 蹊: 留連: 恰。 秋叢:

  2.理解詩句的意思: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3.默寫兩首古詩。

  (九)板書設(shè)計

  5古詩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黃四娘家/花/滿蹊,秋叢繞舍/似/陶家,

  千朵萬朵/壓/技低。遍繞籬邊/日/漸斜。

  留連戲蝶/時時/舞,不是花中/偏/愛菊,

  自在嬌鶯/恰恰/啼。此花開盡/更/無花。

【古詩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古詩的教案01-07

古詩《草》教案01-20

古詩畫教案01-20

古詩的幼兒教案02-04

大班古詩教案01-21

古詩《詠柳》教案02-10

古詩蜂的經(jīng)典教案07-22

古詩春曉的教案08-25

《村居》古詩教案08-26

古詩春曉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