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反對臆斷、重視考察的觀點。
2.了解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二、教學設想:
1.結合語境揣摩詞類活用后的具體含義。
2.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3.安排二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家作品;疏通文意。
。ㄒ唬╊A習課文、實詞析疑:
鼓:①樂器。例。噌吰如鐘鼓絕。②擊鼓;例:一鼓作氣。③彈秦。例:令趙王鼓瑟。④鼓動、掀動。例:微風鼓浪。
是:①是。例:問今是何世。②正確。例:辨清是非。③這、這樣。例:是說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雙石潭上。②能夠。例:因得觀所謂石鐘者。③收獲。例:此余之所得也。
遺:①遺留;例:先帝之遺德。訪其遺蹤。②遺失、遺棄。例:得遺金一餅。
鳴:①鳥叫。②一切物體發(fā)出聲音。例;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徐:慢慢的。與”疾”相反。
適:往。
固:①鞏固。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②堅決。例:相如固止之。③本來。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眾人之廣議也。②沒有誰。例:莫不響震失色。③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見注釋。
罅:見注釋。
當①對、向。例:當窗理云鬢。②阻擋。例:豺狼當道。③抵敵。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④在。例:有大石當中流。
向:①去向。例:聞操已向荊州。②從前、剛才。例:尋向所志。與向之噌吰者相應。
斤:①重量單位。②斧頭。例: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ǘ⿲胄抡n。
提問:這篇就是說跟我們剛學過的《游褒禪山記》有相同之點嗎?請說出主要的。(都有記游的內容,都有相當多的議論成分,”記”和”議”又都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這些相同點,說明同學們能夠舉一反三,這是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標志。這兩篇文章還有一些不同點,而且是很大的不同。這一點現在先不討論,但同學們在誦讀過程當中要認真加以領會,F在請看”預習提示”的第2段。
提問:“未能進一步從”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這句話是對蘇軾的批評嗎?(是。)這個批評是嚴了一點?
教師作解釋后,進一步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一開始不完善是難免的。蘇軾的論斷被人們承認八百年之久,這是很了不起的。
。ㄈ┙處熓痉侗痴b全文和學生齊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教師背誦的過程當中給難字注音,并認真品味每句話的語氣。
教師背誦完畢,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枹(fú)鏗(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鏜鞳(tāngtà)識(zhì)無射(wúyì)
指出哪些通假讀的字(莫、識),哪個字是古音異讀(射)。
正音后學生齊讀全文。
。ㄋ模﹦澐纸Y構的探究主旨。
說明:本文說的是石鐘山命名的來由,文中的敘事因此而發(fā),言論也因此而發(fā),用的是卒章顯志的寫法,全文的結構都是為“顯志”服務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說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結構就可以一目了然。據此,這五項內容擬采用“倒析法”,也就是從最后一段著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這種分析是綱要式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一個統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誦讀過程當中逐步加深體會。
1.主旨的分析。
提問:先將最后一段讀一遍,從中找出兩句話來說明作者的意圖(“嘆酈元之簡,萬而笑李渤之陋”)。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①文章開頭提的正是這兩個人關于石鐘山山名來由的說法,前后對照,可見作者用心;②這兩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問:作者這一“嘆”一“笑”,有什么深刻含義?(酈元是經過實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詳”,所以使人有“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之疑,這是可嘆的;李渤“以斧斤考擊而求之”這種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談。)
提問:作者依據這兩件事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反對臆斷——“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擔倡實地考察——“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2.結構的分析。
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依據這個主旨給全文作出恰當的布局的。
學生概括第1段大意。(“對石鐘山命名緣由的兩種說法表示懷疑”。)
問:這是作者的言論,它跟下文敘事有什么關系?(疑而后察。)作者對酈說用“人常疑之”,對李說則用“余尤疑之”,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問題來?(“人常疑之”,我未必疑,或疑參半,不是完全否定,但僅據文字表面意思,又難以肯定;“余尤疑之”,疑的程度勝過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證據__可見對酈、李二說的態(tài)度是不相同的。)指出:這是為下文寫“察”作鋪墊的。
學生概括第2段大意。(通過實地考察證明李說純系臆則,而酈說是正確的。)
問:這段話中哪些語句是對上述二說的表態(tài)?(對李說——“笑而不信”;對酈說——“古之人不余欺也”。)為什么說酈元沒有欺騙他?(作者發(fā)現聲源有兩處,一是山下石穴罅,一是中流之大石,都是因“水石相搏”而發(fā)聲。)到此可以指出:全文的結論,即由這里所說的事實導出。
。ㄎ澹┱b讀第1段。
1.學生齊讀一遍。
2.教師領誦一遍,并作簡釋、簡評。
、佟啊端洝吩疲骸眢恢谟惺娚窖伞薄司涿叵旅蠟榈谝粚,為下文質疑張本。按:湖口縣有石鐘山二座:上鐘山在城西,下鐘山在城東。下鐘山即蘇軾作記處。作者引《水經》而不釋,筆法何等簡潔。
②“酈元以為……聲如洪鐘”——這是轉述酈元的話,“水中相搏”一語耐人尋味。,下文寫作者的發(fā)現,可謂道貌岸然盡“相搏”之狀,但世人不親臨其境,便無法想象。由此導出第二層。
③“是說也……而況石乎”——這是第二層!耙病弊肿饕活D,以示將有所論!叭顺R伞,作者政治性疑,恨無證耳。“以鐘磬置水中”是“常人”的類比之法。“疑”之所由生也,亦“不耳聞目見”過之。④“到唐李渤始訪其遺蹤……于潭上”——敘事何等簡潔。由此句至段未為第三層。
、荨翱鄱鲋囗嵭煨薄髡呷绱嗣鑼懀H有譏李之意。李文《辨》今已不可見(《文苑英華》不收,)估計是作者轉述,有意作夸張描寫。
、蕖白砸詾榈弥印薄宋幢匦牛痪湓拰懕M俗人情態(tài)。為下文“笑陋”張本。
、摺叭皇钦f也,余尤疑之”——“余尤疑”三字為一篇之一骨。全文重在“笑李渤之陋”
、唷笆H然有聲者——何哉”——駁得有力。
。┎贾米鳂I(yè):
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析課文;課堂練習。
(一)檢查練習:
。ǘ┱b讀第2段。
1.學生齊讀這一段。
2.教師范讀,加簡釋及評語。
、俣问字痢耙虻糜^所謂石鐘山”——敘述考察機會到來的緣由,僅14字,何等簡潔。
、凇八律剐⊥Χ恍乓病薄思蠢畈持讨。李文誤人之深,于此可見!肮獭,這里應訓“當然”、“本來”,引申為“自然”之意。作者不寫親訪寺僧問山名來由,而直書小童擇石而叩之,又省卻不少筆墨。
、邸爸聊乖旅鳌他X鶴也”——此數句寫景。問學生:有哪些細節(jié)?(大石、鶻、鸛鶴。)渲染了怎樣的氣氛?(陰森恐怖。)要求學生將作者的描寫語劃出來(“如猛獸奇鬼,森然欲博人”、“磔磔云霄間”、“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堋坝喾叫膭佑……如鐘鼓不絕”——妙在“欲還”而未還!按舐暋蓖蝗缙鋪,伏下文“恐”字!叭珑姽摹保c出山名來由,照應開頭“聲如洪鐘”。
、荨爸廴舜罂!敝廴思取翱帧,作者焉得不“恐”?但忽悟酈元所云,又繼之以喜,喜而后“察”。前此所有之“疑”頓失。
、蕖靶於熘鵀榇艘病薄唧w道出“水石相博”之狀。為“嘆酈元之簡”伏筆,下句亦然。
、佟爸刍刂羶缮介g……如樂作焉”——又一“水石相搏”之狀。問學生:“噌吰”與“窽坎鏜鞳”有別乎?(前者出自絕壁下,有共鳴,顯得雄渾;后者出自大石中,風來時則有,一吞一吐,節(jié)奏鮮明。)
、邸耙蛐χ^邁曰……不余欺也”——作者將長子邁寫入文中,其意在此——邁是他的宏論的第一位聽眾。以此結束考察過程,恰到好處。“古之人”,指酈元。
。常畬W生討論層次劃分,然后分層練習背誦。
說明:這一段是誦讀的難點。為了便于學生記誦,除了劃出大的層次而外,還可以板書行文順序。待學生能基本上背出這一段后,拭去板書,再做檢查。板書形式如下(括號中的話可略而不書):
第一層(段首至“此鸛鶴也”)發(fā)現聲源之前
訪石鐘山緣由→小重扣石→絕壁下所見所聞:大石、棲鶻、鸛鶴。
第二層(“余方心動欲還”至段末)發(fā)現聲源
石穴罅中的“噌吰”之聲→大石中的“窽坎鏜鞳”之聲→語邁作結。
4.檢查背誦。
。ㄈ┯懻撟髡邔︶B、李二說的態(tài)度。
問:酈、李二說的不同點是什么?(酈說認為“水石相搏”而發(fā)聲,李說認為潭石有聲。)這意味著什么?(李說是對酈說的否定。)從寺僧使小童擇石而扣之一事,能看出什么問題來?(說明信李說者多,俗見之誤人。)
問:從這一段的內容來看,作者對酈、李二說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問:作者對李說“尤疑”,為什么寫小童扣石事僅用一句帶過?(不值一駁。)試品味這句話的語氣。(輕蔑、譏笑。)本段著重寫聲源,有什么作用?(證實酈說。)還有什么作用?(證實酈說,正所以批李說。)本文不是游記,而是考察記,為什么要渲染絕壁下的陰森恐怖氣氛?(唯其如此,故士大夫不至,而淺人之無知妄說遂行于世。)
小結:本段是為破疑案而寫,作者對酈說是信中有疑(故結句是“古之人不余欺也”),疑既釋而益信;對李說則是絕對否定。
。ㄋ模┱b讀第3段。
1.學生練習誦讀2~4遍。
。玻處熖釂枴
、佟笆虏荒恳姸劇珊酢闭諔衔哪囊痪?(“今以鐘磐……而況石乎”。)是什么辭格?(反問。正意是:不目見耳聞而謂“不能鳴”,便是臆斷。)
、凇按c余同”的“殆”能換成“蓋”字嗎?(不能。作者只能據文字推測,而無法證明,用“蓋”則會加重肯定的意味。)跟“言之不詳”相照應的上下文是哪些詞句?(上文是“水石相搏,聲如洪鐘”;下文是一個“簡”字。)
、邸笆看蠓蚪K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與上文哪些話呼應?(“至莫夜月明……此鸛鶴也”。)這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強調實地考察,不盲從。)怎樣的情緒?(坡公何嘗不自得?然與李渤有別:李是臆斷,坡公是以事實為據。)
補充問:有人說這句話中的“夜”字可刪,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討論此題不必涉及科學原理,而要著重探究作者的意圖,其實“不肯”后暗含“如我之”三字,是坡公得意處。)
、堋岸摺闷鋵崱薄俅巫I評李渤。上文評李渤只說事實,至此才出現一“陋”字,貶斥之意昭然若揭,何等筆力。
⑤“余是以記之……李渤之陋也”——卒章顯志。
3.教師領誦。
4.檢查背誦。
(五)比較、辨析。
將本文跟(游褒禪山記)作比較。
說明:先檢查練習第二題的完成情況,然后做具體分析,不是簡單地列出異同之點,而是從文章的整體構思出發(fā),用列表的形式來進行比較。下面是供參考的表的模式:
課文
項目《游褒禪山記》《》
內容記游。
從游未盡興生發(fā)感受,談人生哲理和治學態(tài)度。形式是記游,實際是記考察所得。用事實破千古疑案,提倡實地考察,反對主觀臆斷。
結構先記游,后議論。議論——記游——議論。
寫法敘與議緊密結合,議論統率敘事,議論重在“立”。敘與議緊密結合,議論統率敘事;議論有“破”有“立”。
。┎贾米鳂I(yè):
1.學生自己朗讀課文,力爭能全文背誦。
2.練習三、四。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
2、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3、向課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課余生活,且認真執(zhí)行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教學過程: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fā)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xiāng)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zhí)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后同學間開展的游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制作、小發(fā)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么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覽、休閑獲得的新發(fā)現、增長的新見識;
……
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yōu)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3.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余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余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看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余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fā)大的同學,教師頒發(fā)“課余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發(fā)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qū)別。
3、 讀“認”,發(fā)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我的發(fā)現。
1.各自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fā)現,讀不準的字可同桌相互請教。
2.指名朗讀,要求橫著逐行讀。
師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幾位后進生讀讀,然后齊讀鞏固。
3.比賽:誰的眼力準,發(fā)現獨特正確。
交流各自的發(fā)現。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學生還會發(fā)現,這同一個字在讀音不同的情況下意思也不一樣。如有這樣的發(fā)現該大力加以鼓勵表揚,并且引導其說說不同的讀音情況下的字義。
4.齊讀鞏固。
讀讀認認
1.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借助注音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有什么共同之處。
這一題中除了后兩組“窮——穴”外,其余的每組中兩個字讀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這一題中每組右邊的字都是左邊的字的一個偏旁。4.齊讀鞏固。
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3、積極參與展示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積極參與展示活動
教學過程:
讀讀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要讀一首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小兒垂釣》。教師范讀
2.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huán)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請大家各自試著讀一讀,不認識的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模仿老師的樣子,讀準韻律。3.朗讀比賽。指名朗讀,看誰讀得正確,讀得有韻味。4.師生合作,表演古詩短劇。
教師準備荷葉、漁竿、竹簍等道具。學生演稚子垂釣,教師演路人,詩句作臺詞,師生演練后可再請學生合作演練。
5.競賽背誦。為先背出的學生發(fā)獎品。
展示臺
1.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伙伴的話,小組內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內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討論,互相協作,考慮本小組采取何種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協商統一后分頭準備。
2.班長或學習委員了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3.舉行“多彩的課余生活”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后參觀學習。
4.評選最佳展示組,視情況評選“惜時獎”、“毅力獎”、“才藝獎”、“創(chuàng)造獎”、“能手獎”、“勤勞獎”等個人獎,教師頒獎。
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賣油翁》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但故事生動,通過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上好這篇課文,對培養(yǎng)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文字淺顯,較易理解。對于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掌握較熟,老師基本能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翻譯,老師只需強調重點字詞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譯。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先介紹人物后敘事的記敘方法2.掌握重要實詞“善”、“矜”、“睨”、“頷”、“忿”“嘗”等的含義。積累文言虛詞“而”、“以”、“之”等。
過程與方法
1.體會作者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的獨特藝術手法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譯課文,把握中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孰能生巧”這個道理,并在學習中加以苦練。
2.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重點實詞、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學難點 由人及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第一學時)
一、導入新課:
1、道具:(因為找不到銅錢)一個小瓶子,口與銅錢,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個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學生上臺,把瓢里的水倒進小瓶子。
3.師:要求其他同學觀察他倒的水有沒有灑出來(有),誰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課題《賣油翁》
5.解題:賣油翁,賣油的老頭,沒有具體的名字。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類能工巧匠多的不計其數,但由于他們處在社會的底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跡被湮沒,連名字也不可靠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簡介: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要地位,他積極培養(yǎng)后進。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chuàng)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成為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為北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二.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手中的筆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
2.播放朗讀錄音,要求根據自己聽到的讀音及停頓,給不認識的字注音,并劃分朗讀節(jié)奏。
3.師巡視,檢查學生注音及節(jié)奏劃分情況。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節(jié)奏劃分,要求學生訂正。
5.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3.成果展示。(學生主動翻譯課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譯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虛詞等。)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聯系實際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體會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摘抄形象生動的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學難點 體會雨水流進人們的心窩里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審題入手,激發(fā)興趣 (一)板書課題,齊讀題目。 (二)據題質疑,激發(fā)興趣。 學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時的一場雨? 2、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的?主要說的是什么? 3、下雨時自然景物有哪些變化? (三)教師導入: 同學們都見過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節(jié)是不一樣的,雨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本文主要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一起學文來解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學生自己小聲閱讀全文,邊讀邊想象下雨時的樣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變化。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感受講給同學聽。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學分別按段讀書。其他同學思考:這場雨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季節(jié)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這場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學生答不出,引導學生讀讀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點是:天暗、風狂、悶熱。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絕不會如此。) 2、學生提出問題。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進地里,流進果園里,流進人們的`心窩里 (1)提問:這句話是什么句?表達了作者什么心情? (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斷,因為人們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們打心里高興,這場雨給農作物帶來了好處,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聯想到整個莊稼地,果園和人們快樂的心窩。說明作者對農業(yè)生產的關心。) (2)用贊嘆、舒暢輕緩的語氣練習讀第3自然段。 3、齊讀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抓了哪些景物?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視覺和嗅覺并用,從天上的太陽,觀察到地上的樹木,突出太陽的亮,樹葉的綠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這場雨的及時和適度,抒發(fā)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總結全文,朗讀體會
(一)總結: (這篇課文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順序運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發(fā)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本文繼續(xù)練習了抓住句與句之間聯系的方法進行學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愛的語句讀讀
(三)朗讀全文,體會情感。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字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按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王、中、葉、打、江”5個字,認識“豎鉤”和“提”兩個筆畫和偏旁“艸”。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課前收集江南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字入手 導入課題
1.小朋友,現在看老師寫一個字,如果你認識就把小手舉起來。(板書“排”)
2.(指名讀)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識這個字?(板書“排”的拼音)
3.用這個字可以組哪些詞語呢?
4.老師也有一個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板書“竹”)
5.齊讀“竹排”。誰知道“竹排”是什么?(先指名說,然后播放課件,讓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再次齊讀。
6.今天,我們要學一首與竹排有關的兒歌。(補充課題其它的字)誰愿意讀一讀課題?(指名讀然后齊讀)
7、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你們可真會提問題。如果你認真學習,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你自己就會弄明白,想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弄明白這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文中識字
1.要想弄明白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讀兒歌,我們來讀一讀兒歌好不好?
2.讀兒歌之前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呢?
3.現在翻到課本56頁,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聽好讀書的要求:讀兒歌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識它,遇到難讀的句子,你就多讀幾遍,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讀的認真,識字最快。(生讀師巡視指導)
4.檢查認字情況。
、耪l愿意說說通過自己的努力你都認識了哪些字?
⑵大家都用喜歡的`方式認識了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牵ㄆ聊伙@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這些字?(指名讀。如果有些字讀得不太準,可請別的小朋友當老師教,然后點擊屏幕出現拼音,讓生自己讀一讀,最后再去掉拼音讀)。
、饶銈冇檬裁春棉k法牢牢記住這些字的樣子呢?(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衫米R字卡片開火車,識字組詞。
(三)創(chuàng)設情境,入情朗讀
1.播放配樂課件(根據課文內容制作)
2.你看到了什么?
3.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覺?(引導生感受畫面的美)
4.就讓我們帶著這種美的感覺讀一讀兒歌好不好?(齊讀)
5.“小小竹排順水流”怎么就叫順水流呢?(指名回答后播放“順水流”課件)
6.你看,這小小的竹排流得多自在呀,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呢?(指名自由說)
7.在課件畫面中(出示從“鳥兒唱——綠油油”齊讀)
8.小朋友們“樹木密”是什么意思?(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認識“樹木密”就是樹木一棵挨著一棵而且長勢旺盛)!昂堂纭痹谀膬海磕隳芟聛碇敢恢竼幔ㄖ该?這禾苗什么樣子呢?“綠油油”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后,練習“綠油油”的正確讀音!坝汀弊兂梢宦暎。
9.你還看到了什么綠油油的呢?(拓展練習)
10.小朋友看著這么美的景色快樂嗎?那就帶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幾句話。(出示前后句,配樂熟讀成誦)誰愿意自己快樂的讀一讀?……誰還能比他更快樂?(采用多種朗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江南的美景,為學習最后一句打下基礎)
11.小朋友們,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你們快樂的朗讀,老師都要陶醉了,也很想讀一讀,可以嗎?你們閉上眼睛,在腦中想像江南的美景好嗎?
12.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覺到了什么?(美)
13.江南是個好地方,還有更美的呢。(播放課前收集的有關圖片,簡介江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14.看到這些美景,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15.看到這些美景,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說——(屏幕出示最后一句師感情朗讀。)
16.小朋友們,喜歡江南的美景嗎?請你也發(fā)自內心的發(fā)出你們的贊嘆吧(指導感情朗朗最后一句,再讀中感悟)。
如:師:小竹排……魚兒游!樱海ㄗ詈笠痪洌
師:兩岸樹木密……綠油油!樱海ㄗ詈笠痪洌
師:多美的江南啊,看著這美景,我們要高聲說——生接最后一句。
17.小朋友們,現在弄明白小小竹排為什么在畫中游了嗎?這“畫”字指的是什么呀?這“游”是指……(游玩……)
(四)課內拓展
1.小朋友們,我們背過一首詩就是描寫江南景色的,誰能背這首詩?(指名背誦《江南》)
2.出示詩齊讀
(五)課外延伸
當小導游,把江南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并背一背課文。
板書:
小小竹排畫中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老師想欣賞一下美麗的江南景色,哪個小導游愿意帶我去?
2.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的生字還認識嗎?(出示生字,單個讀,齊讀)
3.試背課文:小朋友,江南的景色這么美,你有沒有永遠把它記在腦中呢(指名背誦)?
(二)完成練習
1.出示課后“我會讀”(采取各種方法練讀)
2.(繼續(xù)擴詞)除了這些詞,你還能說出哪些詞?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其它字組詞。
3、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詞說一句話。
(三)指導寫字
1.小朋友們,字我們認識了,課文也背下來了,F在我們應該動手寫一寫了。今天我們要學寫五個字,老師要看一看誰寫得最認真,寫得最漂亮。
2.范寫生字。指導學生寫“木”“十”的寫法。然后要求學生依照課后練習描紅。再認真觀察字的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把字左右兩部分寫的勻稱、美觀。
3.生寫師巡視指導。
4.在實物投影上評價部分生的字(從正反兩方面評價)。
5.同桌作業(yè)互相找找優(yōu)點、缺點。
6.鞏固練習
(四)課后拓展
畫畫你心中的江南,把這節(jié)課寫得最漂亮的字寫在畫面中。(將來在教室粘貼板上展覽)
板書:田字格生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通過品讀課文,讓學生從中領悟幫助別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整體認讀中認字學詞。
教學難點:
熟讀課文,悟出幫助別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新引思,目標定向
同學們,今天和老師一起來到課堂上的還有一只小公雞,它呀!十分苦惱,因為它整天沒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門去尋找快樂,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快樂的小公雞》板書課題。
既然是快樂的小公雞,我們應該怎么讀?是的,高興地讀,那讓我們一起高興地讀一遍課題,好嗎?(齊讀課題)
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
一(7)班的同學很愛動腦筋,勤學好問是你們最大的優(yōu)點。今天,你們能表現一下給老師看嗎?讀了題目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讓學生自由地說,老師邊聽邊鼓勵引導學生質疑
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老師和大家的想法一樣,想知道小公雞去哪里尋找快樂?它找到的快樂是什么?好!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想法和小公雞一起向著快樂出發(fā)吧!板貼:小公雞的圖片
二、穩(wěn)抓生詞,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聽課文錄音
先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給課文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生:課文一共有七個自然段
2.播放課件,趣味讀詞
剛才大家聽得很認真,現在老師要看看你們讀得怎么樣了。老師先從文中請來了生字寶寶。
整天 煩惱 蜜蜂 姐姐
田野 池塘 報時 耕種
傳播 莊稼 苦惱 花叢
(1)老師大聲讀,全班同學小聲跟讀,老師小聲讀,全班同學大聲跟讀
。2)男女生賽讀,男生女生,誰先來?(我先來)女生先來。
老師及時表揚學生并糾正學生的讀音。
三、深讀交流,探究體驗
1.自由讀2、3、4 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雞在尋找快樂的路上遇到了誰?
。1)個別學生反饋:小公雞在路上遇見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師放課件,并隨時板貼老牛、青蛙、蜜蜂的圖片。
2.引導質疑,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公雞在哪遇到它們的?它們分別在干些什么?
。1)分小組讀2、3、4自然段
小公雞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雞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雞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齊讀句式
小結;原來小公雞遇到它們時,它們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呢,咱們來看看,小公雞會跟它們說些什么呢?
3.出示小公雞與老牛的對話圖(放課件),品讀并體驗
。1)齊讀對話。
。2)個別讀,引導小公雞是怎么問老牛,老牛才會樂意回答呢?
(有禮貌),那你來問問吧!誰還愿意問老牛?
表揚學生;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會很愿意告訴你做什么最快樂了。
。3)齊讀老牛說的話
老師隨機板書;耕地
(4)引導質疑;老牛為什么認為給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呢?
(5)演一演;老師扮農民,學生扮老牛。
請一位學生上臺戴頭飾扮演老牛
農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鋤頭什么時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來幫你耕地吧
農民:謝謝你!
(6)采訪老牛:聽了農民的感謝,你現在心情如何?你為什么高興?
預設:很開心、很高興,因為我?guī)土宿r民伯伯的忙。
你作為老牛,愿意將你的快樂說一遍給大家聽嗎?(個別讀)“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很快樂了!
。7)男、女同學分角色讀老牛與小公雞的對話
過渡:小公雞遇到了老牛爺爺,知道老牛爺爺的快樂是幫人們耕種田地。接下來小公雞遇到了青蛙哥哥和蜜蜂姐姐,它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4.出示小公雞與青蛙、蜜蜂的對話圖(放課件)
。1)請個同學來讀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雞什么辦法呢?
預設:小青蛙教它說為莊稼抓害蟲,就會快樂了。(板書:抓害蟲)
。1) 這就是青蛙哥哥的辦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說?咱們一起來讀讀青蛙哥哥說得話,為——齊。
(2) 小公雞問了老牛爺爺、青蛙哥哥,它找到快樂了嗎?(沒有)
。3) 它又接著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見了蜜蜂姐姐,小公雞就問它(引讀):“蜜蜂姐姐,怎樣才能快樂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訴她的,女生一起把這句讀一讀。(板書:傳花粉)
小結并過渡;哦,原來小公雞一路走來,遇到了勤勞的`老牛爺爺,莊稼的小衛(wèi)士青蛙哥哥,勤快的蜜蜂姐姐,它們都說了自己的快樂,小公雞走呀走,還會遇到誰?它們又會說什么?
(1)讓學生自由地想象
。2)反饋(啄木鳥醫(yī)生、狗、貓頭鷹……)
小結并過渡;有禮貌的小公雞一路都在尋找快樂,它請教了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啄木鳥醫(yī)生……。天已經黑了,它還是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快樂,于是,它回到家來問誰?
5.(1)齊讀5、6自然段
。2)學生反饋;它回到家來問爸爸
。3)出示問題;為什么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得不一樣呢
引導:它們雖然說的不一樣,但它們都在幫助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們覺得這就是快樂。
引讀:所以公雞爸爸告訴小公雞————(齊讀)
出示重點句;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過渡:是啊,他們都是在 ——幫助他人(出示“幫助”
(4)(出示帶田字格的幫)師: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預設:加一加,拼拼音……
(5)引導學生觀察。
(6)師:“我們觀察一個字可以觀察它的結構、田字格的位置、筆畫變化,這樣就能把字寫好看了。”
。7)師范寫,生書空,描紅。
(8)師:“但是這個‘幫’自己一個人很孤單,于是它找來了它的好朋友(課件出示‘助’),這種找朋友的方法我們叫他組一組,那你能不能用老師教過你的方法,觀察一下這個字,怎樣才能寫好它呢?”
。9)引導學生觀察。
(10)師:“小朋友們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師怎么寫,咱們一起來書空。現在請你們拿出本子,將幫助寫一遍。寫完的請舉手”
。11)生書寫。(提示學生的坐姿)
。12)師:“小朋友通過自己的觀察,寫得又端正又整潔”
老師引讀;你現在就是公雞爸爸,你會對小公雞說————(個別讀)
你們都是公雞爸爸,會對小公雞說————(齊讀)
老師隨機板書;幫助別人,就會快樂
6.(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小公雞聽到你們的聲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樂,那就是——報時
四、聯系實際。感情升華。
下面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聲高興地讀—遍全文。
1.配樂朗讀
剛才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到了你們的高興與快樂,哪位同學能將你生活中的快樂事說出來和我們大家分享嗎?
2.說一說;你生活中快樂的事。
讓學生自由說,老師及時引導并表揚。
3.總結:是啊,幫助別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會覺得很快樂,這是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老師希望大家以后能夠比一比看誰幫助別人做的事情多,誰就是最快樂的人。
板書設計:
快樂的小公雞
小公雞 報時
老牛爺爺 耕地 幫助他人
青蛙哥哥 抓害蟲 就會快樂
蜜蜂姐姐 傳花粉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
3、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3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疏通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六王畢,四海一”,在《阿房宮賦》里,杜牧用這六個字概括了秦滅六過、一統寰宇的歷史進程。也許因為秦王朝過于短促,歷二代便驟然滅亡,所以后人總愛在秦的暴滅上作文章,而忽視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秦為什么能夠以少勝多,以小勝大?或,六國何以由強趨弱,轉勝為?歷史學家語焉不詳,文學家往往指斥不當。
賈誼《過秦論》主要指責秦之過,但對秦的勝利(六國的滅亡)之因也作了簡要的剖析:在六國,“爭割地而奉秦”,使秦國“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備,外連橫而斗諸侯”。這種剖析顧及斗爭的雙方,是辨證的;但分析不盡準確,因為并非這六個國家都爭著割地奉秦。
歷史的年輪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論大師蘇洵注目這個歷史課題了,于是有《六國論》出。
《六國論》是歷史上第一偏不鞭強秦之暴行,而剖六國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歷史的嚴肅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賂敵為安的悲劇結局,乃是有感而發(fā),它具有現實批判的.針對性(這一點,我們在學習課文中會進一步認識);它不足600字,言簡意賅,機鋒雄辯,又有很強的文學性!叭浴焙弦唬沟帽疚募嬗泻芨叩氖穼W價值和文學價值。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W生自讀注釋一)補充兩副寫“三蘇”的對聯:
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共源。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閱讀課文
學生先初讀,掃清語音障礙;再齊讀。
四、疏通字詞
學生自譯。補充(板書):
重要字詞:率、厥、彌、判、速、洎、殆
詞類活用:小/大則……、義不賂秦、卻、禮、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異義:其實、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厭、當
特殊句式: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詞多義:暴、與、猶、亡、始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與學情分析《項鏈》猶如一段優(yōu)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 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 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課文如同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海邊最富特色的 沙灘、海浪、海螺、貝殼,并對之作色彩描繪;然后又呈現腳印、沙灘、大海的遠景,很 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后有序,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 的項鏈,非常傳神。作者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學生從 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們教師只要把語文的課堂教學深入到生活中,把學習語文的快樂釋放到生活實際中去欣賞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樂返回到對語文學習的鐘愛和快樂中,不斷循環(huán)往復!真正讓孩子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生活的豐富多彩,把語文和生活緊緊地聯系起來!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通過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整合,不斷使主題得以升華,讓學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蘊含的真情。同時,非常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我展示的平臺:可以自由選擇識字方法,可以自由選擇讀書方式,可以發(fā)表自己讀文后的獨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體現其個性,體現快樂學習。
目標與重難點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 藍 又 等 11個生字和禾木旁 1個偏旁;會寫 白 的 等 1個生字
2.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難點:讀準 藍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會寫 的 等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的項鏈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重點: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難點:讀準 藍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會寫 的 等字
教學準備1.詞語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投影,歌曲《童年》。(教師)
2.贊美大海的好詞佳句,預習生字,朗讀課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紀念品、畫。(學生)
第一課時
一、感受美
1.學生用課前搜集的好詞佳句贊美大海。
師: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詞好句來描繪一下。
2.引入課文題目。
(教師播放海浪及笑聲的錄音)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海浪聲)聽,這是什么聲音?(笑聲)今天讓我們下海好嗎?脫下鞋子,光著腳丫,一同體驗一下踩在松松軟軟的海灘上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去感受那里帶給我們的快樂。板書課文題目,美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本課起始體現了讀和說的相互聯系,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齡小、愛玩的特點,讓他們覺得這節(jié)課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悅、輕松起來,讓學生對本課學習充滿興趣。
二、領略美
1.播放課文內容和朗讀動漫。
2.問:大海好玩嗎?小娃娃快樂嗎?同學們,此時你們想讀一讀這篇課文嗎?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再把圈畫的字詞讀一讀。
3.標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讀一讀,糾正讀錯的字音,再把圈畫的字詞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描畫面,想意境,讓學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樂,從而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愿望和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實現學生讀的愿望,達到流利讀課文的目的。
三、集中識字
1.出示本課生詞卡片。
師:詞語寶寶來到了我們的黑板上,你們試著認識認識它們。
2.師:選擇你喜歡的生字記一記。
3.師:把你記的字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互相學習。
4.師:把你喜歡的字和我們大家說一說吧,其他同學應該認真傾聽,并且繼續(xù)補充。
預設:
形聲字:藍、笑、和、活、金
數筆畫:又、向
加一加:藍、笑、和、娃、掛、活
減一減: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掛、貝——見
換一換:著(看)
反義詞: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師隨機引導:
掛:做動作“掛”。
5.指導書寫:(1)白(第一次書寫):先觀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細看老師范寫;學生書寫后臨寫,教師強調每筆的位置和筆順;學生自己書寫一個。
(2)和:認識新偏旁“”。
(3)學生練寫“的”“又”。
6.去掉拼音讀一讀。
7.師:都學會了嗎?接受挑戰(zhàn)吧!
(開火車檢驗詞語卡片)
(開火車檢驗生字卡片)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遵循識字、寫字規(guī)律,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和方式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學生先觀察,再臨帖、再觀察、再默寫,最終熟練掌握本課會寫字。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找找描寫大海的小,讀一讀并能介紹給小伙伴們。
設計意圖:作業(yè)內容提高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也豐富了積累。這種開放性的作業(yè),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在學習方法和習慣上有了方向的指引,這對于一年級的小同學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10-15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下冊教案01-31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語文備課教案01-21
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閱讀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