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案(精選2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zhì)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后,學生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1.指導學生聯(lián)系注釋嘗試疏通文意,并練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在學生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3.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為何絕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學生自學: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ǘ└形颉爸綦x世之悲”
借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部分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復雜情感。
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3.師生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2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讓學生看動作猜老師的姓:張弓射箭(姓張)
2、出示象鼻山圖片,讓學生介紹桂林的山水。(生介紹)
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3、師介紹北京的龍慶峽小漓江,邀請同學到北京游覽。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學生讀課文,指導讀出節(jié)奏。
2、出示難讀的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3、出示帶四個“善”字的句子,(“善”標成紅色)問學生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同一個表達的意思不同,這就叫一字多義。這在以后的學生中還會遇到。
4、讓學生質(zhì)疑。引入課文的學習。
生質(zhì)疑:為什么世界上再無知音?伯牙為什么絕弦?
二、體會知音情深
1、板書“知音”,閱讀課文,了解什么叫“知音”?(生默讀,請三名學生
2、全班交流:為什么有這種感受,師點撥。
3、師生合作讀句子,再現(xiàn)當時的畫面。
4、知己在這里啊,(一一出示高山圖、流水圖)子期會怎么說?
生接著朗誦:“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5、伯牙還會想到什么呢?
6、板書甲骨文“志”字,解釋字義,問:伯牙和子期的心去哪呢?
。ㄒ龆鸥、李白的詩句)
7、“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出了伯牙怎么胸懷?
(生:伯牙博大胸懷)
8、此時,你對知音有什么新的認識?(生板書:)
同學們對知音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從知心到知志
。ㄉ吓_板書:志同道合,志向相同。)
9、伯牙在子期死后,為什么會破琴絕弦?(生借助閱讀資料自學,再全班交流,師點撥)
10、哪個詞寫出了“再無二人”?生:知音難求(板書)
11、創(chuàng)設情境引渡,感受生命之交。
(師生合作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
12、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
師:可面對子期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絕。(配樂出示句子的播放錄音)
憶昔去年春,三尺瑤臺為君死!
伯牙絕弦的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可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ǔ鍪練v代詩人名人提到伯牙子期的詩句)
師:從這些詩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談理解。
13、出示詩句:此時高山與流水,應有鐘期知妙旨。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出示: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一幕又一幕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師生合作讀
2、嘗試背誦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伯牙絕弦》
2、《推薦閱讀《列子湯問》
《伯牙絕弦》教案 篇3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安澜^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因此本課教學中,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同時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1.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
教學難點:
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查資料了解俞伯牙、鐘子期
教師—制作課件,下載《高山流水》樂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樂曲導入,釋題存疑
1.(課間播放《高山流水》古箏曲)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我國經(jīng)典國樂《高山流水》,這首動聽的曲子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言文(板書:伯牙絕弦)讀題,“絕”是什么意思?“絕弦”呢?
關于伯牙,你們有什么了解?
2.伯牙學琴,以大自然為師,終成一代操琴高手,足以見得對音樂藝術的酷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操琴高手,最后卻摔琴絕弦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就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讀通課文,疏通文意
1.自由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意思都一樣嗎?(點明:同字不同意)
3.請5名學生一人讀一句,隨機正音。(平翹舌音等)
4.字音是讀準了,不過有幾處停頓不太合適。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幫助我們正確斷句讀得流暢。回憶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5.出示: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讓學生練讀停頓的文言內(nèi)容,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6.解決初讀課文要求的第二個問題:
“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意思都一樣嗎?(點明:同字不同意)
7.讀著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詞?(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板書:伯牙子期
。1)指名對照注釋說說意思。(“善哉”用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還可以怎么說?)
。2)學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指名說—同桌互說
三、品味“知音”之情
。ㄒ唬┲鹁浞治觯形颉爸粝嘤鲋病
1.品析重點句
學習文言文要抓住關鍵字詞的解釋來疏通課文,我們來學習一下。
出示句子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擅長彈
2.出示句子2:
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聽音樂想像: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陪同鐘子期,去感受伯牙的琴音吧!(播放《高山流水》節(jié)選音樂)現(xiàn)在你就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2)引讀: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拓文本,豐富意象
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鐘子期又會怎么贊嘆呢?
4.你看,伯牙琴聲里面所包含的東西,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來,這就是:(引導學生說)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想一定代詞,這里指伯牙心里所想的。
。1)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必)小組讀。板書:所念必得之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睿业暮门笥驯氐弥澲,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知音。(板書:知音)
(1)什么樣的人才能叫做知音?知音之間可以做什么?
6.身為楚國著名的音樂大師俞伯牙,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追問: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么心情嗎?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也許會對子期說什么?(知我者,子期也!撞見鐘子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運的邂逅。)
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生命的心靈的知音)
。ǘ└形颉爸綦x世之悲”
1.學到現(xiàn)在,你明白了伯牙為什么要把最心愛的琴摔碎了嗎?
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認為于是,就斷絕再
2.伯牙為什么要破琴絕弦?
。ㄗ悠谒懒耍烙忠氐竭^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最后一句話。(多名學生讀、齊讀)
4.拓文本,勾哀思
當時的情境是這樣的-----(出示墳頭摔琴的現(xiàn)代文)
5.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
憶昔去年春, 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四、回歸整體,背誦積累
自古以來,“良朋易求,知音難覓”,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讓我們伴著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五、課后延伸,升華認識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jù)這個傳說創(chuàng)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這本書中,課后去讀讀。
2、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因此本課教學目標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的豐富意象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難點是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其次,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教學時主要采取以下步驟:
(一)、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讀文情況教師可示范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二)、課文讀通順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ㄈ⒘私庹n文內(nèi)容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四)、作業(yè)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于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ㄎ澹、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
二.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菊n時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ǘ┙虒W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高山流水》錄音。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把握節(jié)奏結合課下注釋、課后資料袋,想一想是否讀懂了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ㄈ┙虒W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給出詞語高山流水,師生共同讀詞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生讀指導生讀準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導讀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計,從詞語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同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
2.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解題:課題伯牙絕弦,怎么理解?圍繞課題,學生質(zhì)疑?(如伯牙為什么而絕弦?為誰而絕弦?)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活動指讀,合作讀,齊讀,教師范讀達到能順暢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3、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師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善,一字多義。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你就是善聽的子期,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指導朗讀。
(3)欣賞音樂,拓展語言:
引入語言拓展訓練:俞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xiàn)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聲也許還會表現(xiàn)很多景象,鐘子期會如何贊嘆?聽音樂,用ABCC的形式說出畫面深入理解無論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贊之,這真是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此時的伯牙心情如何?帶著理解讀出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
。4)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理解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感悟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時通過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伯牙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疑惑,默讀背景故事回顧重點句子,體會知音難得(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到底有沒有知音?誰是伯牙的知音?當他志在高山時,鐘子期會贊曰,當他志在流水時,鐘子期會贊曰,正是聞弦歌而知雅意,鐘子期聽的是琴聲,懂的是志向,是胸懷,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師生感情朗讀《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此時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伯牙此時還有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齊讀最后一句,理解伯牙為什么而絕弦以及知音離散的痛苦和悲憤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5、升華文心,熟讀成誦
短短的77個字,卻帶著我們領略了人生的喜悅和悲涼,無論是琴藝高超的伯牙,還是聰慧敏感的鐘子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簡練的文字塑造豐富的形象,抒發(fā)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的心靈永駐芳華千百年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為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一曲動聽的《高山流水》,背背這篇課文
。墼O計意圖: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最后熟讀成誦,達到
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業(yè):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贊同伯牙的選擇嗎?
寫一寫,你想對伯牙說點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課
《伯牙絕弦》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借助注解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3、理解文章內(nèi)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樂曲導入,回顧學法
1、播放樂曲,揭示課題。
2、板書課題:弦,正音,組詞,(琴弦、弓弦、……)課文里指琴弦。能不能組“船舷”。再寫絕,
師:絕,是斷絕的意思,那絕弦應該是怎樣理解?
師:誰弄斷了琴弦。(老師相機板書伯牙)讀課題
3、為什么不寫俞伯牙絕弦?(“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是找到知音,珍惜友情的千古絕唱,演變成了成語,)再讀課題
4、讀完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呢?
二、學習課文
第一步:“讀”出韻味。
1、指名讀。
2、板書課文中的兩個語氣詞“哉”“兮”,理解并閱讀有關句子。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說“妙哉”,一道難題難于解答出來了,可以說“豈不快哉”。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比如“狂風大作,塵土飛揚”連起來就是“狂風起兮塵土揚”。
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對比句子讀“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
師:缺少這兩個字,讀起來感覺怎么樣呢?有了這兩個字呢?
領讀,齊讀,
3、自由讀課文,
4、再請第一位同學示范讀。
師:文言文的學習,朗讀是第一位,要求讀準確,讀流暢,停頓正確,有節(jié)奏感,這才會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6、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第二步:“悟”出知音的內(nèi)涵。
師:學習文言文能背能講述故事,還不夠,還得學會咬文嚼字,爭取每一個字的含義都能理解得準確到位。那先交流,說說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還有哪些字不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你知道大概卻表達不出來。
(學生交流)
師:考考你們的自學能力。分別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句子一(板書)伯牙鼓琴,鐘子期聽。
再補充板書“善”,突出對善的理解。
師:善是什么意思。
生:善于,擅長于某種事。
師:何幻善于投籃什么意思,
生:何幻投籃準,別人都比不上。
師:馮海速度快,一百米總是第一名,可跑1500連名都不敢報,我們可以怎么說?
生:馮海善于短跑,不善于長跑。
師:課文都說誰善于做什么呢?
生: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
師:這里的琴是指古琴,聽指欣賞,鑒別能力。從課文的哪些描寫看得出伯樂善于演奏古琴,鐘子期善于欣賞音樂呢?
生:志在高山,志在河水。(伯牙)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
師:伯牙能寄情出山水,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生命與性格都融入到古琴的優(yōu)美旋律之中,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這難道還僅僅是用手在彈琴嗎?
生:用心在彈琴,用心在演奏。
師:鐘子期呢,完全陶醉在音樂中,在優(yōu)美的旋律里放飛思想,與演奏者產(chǎn)生思想的共鳴,產(chǎn)生心靈的火花,這難道不是善聽?這樣的`欣賞水平與藝術水準,又有幾個人能達到呢?
3、讀出贊賞敬佩的語氣。
師:從一個善字看出伯牙與鐘子期在音樂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才華。他們因為音樂而相識,因為在音樂方面的出色的才華而走到了一起。這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呀,這兩個人相見,譜寫了交友的一段佳話。
4、再讀這一句。
師:(補充鐘子期識琴的故事)
句子二(板書)
伯牙所念,鐘子期得之。
1、念、必、得、之。重點指出之是指伯牙“心中所念”。
2、從課文里哪些描寫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都一一得之呢?
3、口語練習。
師:老師現(xiàn)在是伯牙,你們是鐘子期,我彈琴,看你們是否能得之。
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滔滔兮若江河。”
志在明月,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垂柳,子期曰:“依依兮若垂柳!
志在長路,子期曰:“漫漫兮若長路!
志在歲月,子期曰:“悠悠兮若歲月!
4、這時,伯牙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怎么做?說什么呢?
5、讀個句子。
師:鐘子期非常欣賞伯牙的演奏水平,完全理解音樂的情節(jié),讓伯牙無比興奮,無比激動,他視鐘子期為知音,從此兩個人從相識到相知,兩人攜手并肩,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那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稱為自己的知音呢?
學生交流
一是“善”,在相同的領域里有著出色的才華。
一是“必得之”,心相通,相互羨慕、欣賞、理解。
句子三(板書)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理解“乃、復”。
2、對于子期的離去,伯牙為什么會有如此過急行動?
3、除了“破琴絕弦”,發(fā)誓“終身不復鼓”,還會有些什么變化呢?
師:伯牙在子期的墳墓前,痛哭不已,帶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撫琴一曲,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鐘子期說的話。
師: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鐘子期的笑容。
師: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他們的之間的友情。
師:是呀,伯牙此時,和友人陰陽相隔,悲痛欲絕,他用琴聲哭訴對朋友的思念,用琴聲來表達對友人的依戀。然后站起身,長嘆一聲,“子期離去,世無知音”。然后破琴絕弦,以謝子期,悼念知已子期。
4、讀出悲壯的味道。
師:是呀,世間人眾多,知音能幾個,伯牙為了自己的知音,而破琴絕弦,摔出了中華民族交友結朋的千古絕唱,
5、欣賞這首用心譜寫成的經(jīng)典名曲《高山流水》的樂曲。
6、在音樂聲中朗誦課文。
第三部分:知識延伸,提升課文內(nèi)涵。
師: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伯牙和鐘子期兩位就是因為音樂而相識,在音樂中找到了共同語言,相互欣賞,理解,成為知己。其他藝術形式也有如此魅力。
比如說書法藝術,也可以從書法藝術中得到享受。播放音樂,欣賞 徐老師的書法作品。談談對這幅作品的理解。
比如說詩歌,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很多詩人因為詩歌走到一起,分享詩歌帶來的快樂,享受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帶來的快樂與友情。欣賞老師創(chuàng)作的詩歌《父親》,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三、總結課文
1、播放音樂,點名入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師:學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1、加強學習,提高藝術修養(yǎng)。
2、藝術并不遙遠,就是我們身邊。用心去領會,用心去創(chuàng)作。
3、珍惜友情。
4、再讀課題。
四、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3、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4、擴寫故事。(3、4二選一)
《伯牙絕弦》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情,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讓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護友情。
課前熱身:這節(jié)課我要和我們六(1)班的同學給各位領導老師獻上一節(jié)精彩的課堂,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有,好,有點我們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們首先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的到來。(掌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積累了不少古詩,下面老師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鄰。
相識滿天下,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覓知音難上難。
誰能起來把它們補充完整啊?(分別抽學生)
補充完整后學生齊讀》
師:那么誰能告訴老師以上這幾句古詩都是描寫什么的呢?生: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師:自古以來純真的友誼被人們所歌頌、所頌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伯牙絕弦就是描寫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師:板書:伯牙絕弦,(出示課件)
二、理解課題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生:伯牙絕弦。(師適時評價、糾正。再全班齊讀)
師:誰能說說這個題目中絕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勾畫出來,把自己認為難度較大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讀懂
生:自由讀
師:哪個同學起來讀一遍
生1:讀
生2:讀。
師:做出鼓勵性的評價。(聲音哄亮,讀得很有感情,讀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現(xiàn)代文不同,讀古文的時候要注意節(jié)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現(xiàn)在老師也想讀一讀怎么樣啊師:范讀
師:請同學起來讀。
生1,生2(適當評價,適當給以掌聲,讀古文不但要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還要注意讀出感情)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
四、總結全文
師:正是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繹出這凄美動人的“伯牙絕弦”。這真是讓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這個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們就可以叫他是我們的————什么?
《伯牙絕弦》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這個詞,源于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相信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對“知音”會有更深的理解。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初讀。
1、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
2、檢查預習情況。
(1)寫兩個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解釋“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jié)奏和語速。
3、師范讀,全班齊讀。
三、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請幾個學生說說解意,并詢問他們是讀了幾遍后才了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體會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經(jīng)過。
一天,伯牙乘船路過漢江,船至漢口遇大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鐘子期偶遇,兩人相談甚歡。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必得之”。
(1)指導朗讀“善哉”,男女分讀。
(2)伯牙的琴聲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請模仿課文第2名,練習表達。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在表達前,師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第2、3兩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達時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現(xiàn)。而類似的詞語還有:悠悠白云、裊裊炊煙、綿綿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皚皚白雪等)
(3)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義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于是,他們整整暢談了一宿。
(4)兩人偶然相遇,子期雖只是一個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5)議議:當時的伯牙已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還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唯獨把子期當做知音呢?聽到不著邊際的恭維性的贊美時,伯牙的心情如何?他內(nèi)心渴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為忘年之交,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約定來年今日在此相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身不復鼓”。
一年后,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3)為什么世上謂可無伯牙,卻不能沒有鐘子期,子期死,伯牙此時的心情如何?
(4)議議: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5)無人理解,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發(fā)泄出來,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琴弦嗎,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6)體會伯牙的悲痛欲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5句。
(7)面對痛苦與絕望的`俞伯牙,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四、深悟“絕弦”
1、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悼詞”,深悟絕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得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情境朗讀。
五、課堂小結
1、背誦。
2、師總結:子期死,俞伯牙又回到了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無人能分享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讓人們?nèi)フ媲械馗惺苤嬷旱木辰纭?/p>
3、學生用心欣賞《高山流水》。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上課之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復誦讀。然后,我又上網(wǎng)搜索了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資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關音樂等。
由于小學生接觸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詮釋。我首先由音樂導入新課,初識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后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活動,穿插相關故事,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內(nèi)涵。因此,我把預設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上。
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我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
一是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進行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
這堂課上,我把重點放在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個故事,抓住“讀”為突破口,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在教學尾聲,繼續(xù)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xiàn)力,讓文言文那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并試著背誦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依依楊柳,綿綿春雨,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拓展說話,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加強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
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閱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延伸閱讀方面內(nèi)容,我補充了伯牙和鐘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讓學生深情朗讀伯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
在教學中我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在講求師生合作的同時,是否也該重視生生間的合作,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生生互動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從單純的旁觀者,轉(zhuǎn)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從與他不同的觀點中得到啟迪,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第二,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盡管我給學生范讀了,學生也盡量模仿了,但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延長、停頓一下,頗有音樂美。學生還是未能更好地體會這種美,表現(xiàn)這種音樂美。
第三,在教學中,我覺得我的教學語言的精練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些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有的導語的設計還不夠細致、到位,影響了課的精彩。
老師評價:
韋老師的課,不僅讓學生對故事有了深入的認識,也讓學生對人性、對社會的交往、對群體的生活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把語文與生活嫁接一處,語文課堂便有了廣度。此時在加上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課堂就有了張力。全課設計以““三品知音””為線索貫穿前后,一氣呵成,既讓孩子扎扎實實地接受了一次語言文字訓練,又在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滋養(yǎng),課堂的語文味濃重,學生學習效果凸現(xiàn)。
《伯牙絕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實驗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zhì)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這死!辈澜^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注解、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還可以指導學生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再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這個學段的學生個性較強,看待事物的主觀性也很強,面對學習內(nèi)容時會因個人的喜好決定學習興趣度。在口語表達和寫作方面已有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課堂,給學生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還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課件更為直觀的展示學習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场⒎e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設計理念】
如何優(yōu)化小學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nèi)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劃分好節(jié)奏的課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寫給子期的挽歌、音樂《高山流水》。
2、學生準備: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1、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也說幾個類似的詞(出示:楊柳依依)引導學生說詞。
2、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
清風徐徐、明月皎皎、炊煙裊裊、芳草萋萋
3、仔細看看,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么的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描寫的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础⑦^渡:
平時如果有意識的積累這些詞語,對提高寫作一定有幫助。美麗的景色不但能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而且古人還能用音樂表現(xiàn)。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詠至今,它記載了兩個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二、整體讀文
。、師:同學們把課文自由、大聲讀幾遍,注意文言文的節(jié)奏,別讀破句子。
教師評價。
2、指名學生讀,教師評價、指導、范讀。
。场W生齊讀。要求:
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抑揚頓挫。
。、師:你們覺得文言文難讀嗎?
(學生回答。)
師: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難度是因為我們平常接觸文言文太少,并且對文意不理解。老師這有劃好節(jié)奏的課文,你們再來讀讀看。
。ɑ脽舫鍪。)
。怠⒅该x,齊讀。
三、初解絕弦
。、師:標題往往是文章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看看標題吧!“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W生回答。)
2、引導學生體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ńY合注釋、結合上下文、學會變通。)
3、師:除了標題提到了伯牙不再彈琴,還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ㄉ。)
四、再解絕弦
過渡: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彈琴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文章。
1、何為知音:
師: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謝地方?jīng)]讀懂?分別標注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
。ㄈ嘟涣。)
、潘膫“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于”。
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茙煟簭暮翁幙梢钥闯霾郎乒那,子期善聽?
。ㄉ稹#
、欠磸屠首x“善哉,……若江河”。
《伯牙絕弦》教案 篇9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安澜^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如何優(yōu)化小學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 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nèi)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音樂《高山流水》、課外拓展。
2、學生準備: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友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激發(fā)情趣
同學們,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入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伯牙絕弦”故事,相信,他會帶給你歷久彌新啟迪。還記得故事寫了哪兩個人嗎?(板書:俞伯牙、鐘子期)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jié)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A: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個字讀懂的?(善是什么意思?)
B:誰能讀出他們的特點?(應該注意哪個字?)
C:伯牙和子期一個善于彈琴,一個善于聽琴,(板書:琴)你們從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告訴了我們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
D: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勾畫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薄
A: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的
B:預設1、整句話理解,誰還能結合具體字或詞談一談?
預設2、
、偕圃,哉是語氣詞,善哉用現(xiàn)代的話說說就是什么?(妙啊,好呀,棒極了。)這個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樣嗎?
從這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誰能讀出你的理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語氣詞是什么?(兮)為什么一句話中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的贊嘆)讓我們帶著強烈的贊嘆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峨峨,伯牙的琴聲使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泰山?(雄偉、高大、挺立)讀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從哪個字體會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C:同學們,讀古文就應該向剛才那樣,從字里行間去體會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這句話,再看看上一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他們在句式和寫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們就用剛才學到方法,自己大聲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這句話中又是如何體會到伯牙善彈,鐘子期善聽的?
C:兩人一組,讀句子并交流感受。
D:指名讀句子,說感受,指導朗讀。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聲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許還會有(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現(xiàn)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
當我彈琴志在清風時,你會對我說:(提示:誰能仿照書上的話來夸夸我?)
當我彈琴志在明月時,你會對我說:
當我彈琴志在波光時,你們會對我說:
誰還能自己說說這樣的贊嘆?
F: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
A: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B: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音樂嗎?他還聽懂了什么?
C: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琴聲子期能懂,伯牙心聲子期也能懂,(板書:心)這樣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書:知音)
D:能得子期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E:下面,就讓我們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樂趣吧。ㄕn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A: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向這高山流水一樣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伯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誰來讀讀文章最后一句話?
B:他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做?他碎的只是琴嗎?短的只是弦嗎?
C:此時,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傷、悲痛欲絕)誰能讀出他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對子期說些什么?在書上寫一寫,可以用現(xiàn)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誰來讀讀你寫的話?再讀讀書中的話。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教師結語:“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絕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絕唱,高山流水依舊在,人事已全非,只是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后人由于伯牙絕弦的傳說,就認為彈琴時弦斷,則聽眾中必有知音在場;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關于這個故事,還有很多傳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伯牙絕弦》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
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xiàn)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yōu)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后,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么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
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么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jù)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jié)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獲更多。誰來體會收獲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于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jié)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么快的?
生:結合注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么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注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后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
師: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
師:由此可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ㄔO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里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zhuǎn)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nèi)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贊美他呢?
生:……
師:這種贊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么?
師: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ǜ袆佑谝灰娙绻,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阏嬲哌M了伯牙的內(nèi)心深處!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ɑ刈x)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里還有包含些什么?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
。ㄓ|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ㄔO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里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ㄅ錁,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zhuǎn)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ㄔO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絕弦》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素材導入的方法。
2.進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
3.學會在Flash中插入音樂。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Flash中導入素材的方法。
2.學會在Flash中插入音樂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Flash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進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學會素材導入的方法以及如何為動畫添加音樂。 難點:
掌握在Flash中插入音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動畫制作基礎知識。
硬件準備:多媒體教學工具。
軟件準備:MacromediaFlash8。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前兩節(jié)課,我們完成了動畫“圖形總動員”的制作。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繼續(xù)學習Flash,圍繞“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做一個圖、文、聲并茂的動畫。
二、課堂學習
(一)準備相關素材
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所需的圖片、音樂素材,并將其命名為“伯牙絕弦”、“高山流水”。
。ǘ┬陆‵lash的文檔
啟動MacromediaFlash8,新建一個Flash的文檔,并將其保存為“伯牙絕弦.fla”。
【操作演示】略。
。ㄈ閯赢嫴迦雸D片
1.利用“矩形工具”在舞臺上繪制兩個矩形。
【操作演示】略
2.插入圖片“伯牙絕弦”
【操作演示】執(zhí)行“文件”→“導入”→“導入到庫”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已經(jīng)準備好的圖片“伯牙絕弦”,單擊打開按鈕。
然后將圖片拖入到舞臺中,并使用“任意變形工具”,調(diào)整圖片的大小和位置,使其處于舞臺的合適位置,然后鎖定圖層。
(四)為動畫添加文字
1.插入“文字”圖層,選擇“文本工具”,并設置好屬性。
【操作演示】插入新圖層,并重命名為“文字”,選擇“文本工具”,在屬性面板中將文本方向設為“垂直,從右向左”,設置好文本的顏色、字號以及字體。
2.在舞臺的合適位置輸入文字,并調(diào)整好位置。
【操作演示】略。
我們可以看到文字是從右向左垂直顯示的。在Flash中通過設置“文本工具”的屬性,可以改變文字的格式,例如可以模仿古人的習慣書寫文字。
(五)為動畫插入音樂
教師講解Flash8支持哪幾種類型的'音頻文件格式。
1.將“高山流水”音樂文件導入到庫中。
【操作演示】執(zhí)行“文件”→“導入”→“導入到庫”命令。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音樂文件“高山流水”導入到庫中。
2.為動畫添加音樂
【操作演示】插入圖層,并重命名為“音樂”,選中“音樂”圖層的第1幀,在屬性面板中的“音樂”項選擇剛剛導入的“高山流水”音樂文件,然后設置“同步”選項為“開始”,重復次數(shù)為1。
。┍4妗y試動畫
動畫制作好后及時保存文件。測試動畫,查看動畫效果。
【操作演示】略。
三、課堂活動
1.將全班同學隨機分成幾個活動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
2.通過網(wǎng)絡搜集合適的海浪聲音素材,然后將聲音插入到Flash的文檔中。
3.活動結束后,對大家制作出的作品進行綜合評比,推選出做得最優(yōu)秀的作品并進行展示。組長根據(jù)制作過程中的記錄,相互之間交流制作經(jīng)驗。
四、課外探究
上節(jié)課,我們?yōu)樾”砬榈拿總狀態(tài)添加了適當?shù)奈淖。想一想,要是我們給每個狀態(tài)添加不同音樂,是不是更加逼真、更加有趣呢?
那么,讓我們在上一節(jié)課“益智園”的基礎上,給小表情的每個狀態(tài)添加適當?shù)奈淖职桑?/p>
《伯牙絕弦》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diào)“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zhì)疑,理解“絕弦”,并提問學生通過什么知道的。滲透根據(jù)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題后有什么疑問,伯牙為什么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范讀課文。感知課文節(jié)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jīng)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說。板書:伯牙、鐘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么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還可以怎么說?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并視頻展示伯牙和鐘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才的視頻 嗎?學生匯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鐘子期就能從琴聲里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nèi)容,感悟何為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鐘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贊美,膚淺的贊美。體會伯牙遇到鐘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說。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鐘子期死后,伯牙在鐘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nèi)容,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為什么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說說原因。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nèi)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yè):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余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镀堊觿駥W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秴问洗呵锉疚镀酚浻胁拦那儆鲋簦娮悠陬I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肚俨佟酚涊d: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島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xiàn)在的琴曲《高山》!读魉泛汀端刹佟范际莻髡f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chuàng)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jīng)》“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么特點。
。ˋ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ㄉf,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藹藹云霧、裊裊炊煙、依依楊柳、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笨梢钥闯鲋羰呛蔚鹊恼滟F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后說說“絕、弦”是什么意思?
3.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jié)奏。
(過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去看看。出示)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故事。
。ㄟ@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
、賹W生反復讀課文,勾畫出鐘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復品味。(聽著琴聲,鐘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诖竽懴胂螅翰缽椙俪硕攵胩┥、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仿句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鐘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保ㄈ松靡恢,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為什么要“絕弦”?
、龠^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為什么還要斷弦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借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诔鍪菊Z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語句(此時,面對鐘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苄〗Y: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弊杂勺x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了解,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初步了解學習、理解古文的方法。
3.積累更多的中華經(jīng)典詩文。
二、能力目標:能利用所學方法去自主朗讀學習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知己的難覓,贊頌心心相印、心靈相通的真摯友情。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導語:有一段友誼至誠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對朋友心心相印,心靈相通;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課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齊讀課題。
2.解題。
你們知道伯牙是誰嗎?怎么知道的?(板書:查閱資料)
“絕”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書:借助注釋)
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板書:變通理解)
二、整體讀文,感受古文的節(jié)奏韻律
1.質(zhì)疑:伯牙為什么絕弦?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朗讀古文。
2.出示學習古文的方法。
3.讀通全文。
、僦该首x,要求讀準,字正腔圓。
教師抓住不足適時指導,并出示節(jié)奏指導朗讀。
預設:“兮”是語氣詞,應延長,所以要停頓,但不用強調(diào)重讀。最后一句,師可直接出示節(jié)奏,領讀。
、诮處煼蹲x。
、蹖W生根據(jù)節(jié)奏自由朗讀。
、軝z查朗讀。
先指名,再齊讀,
過渡:讀古文不僅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韻律,還要讀出情感,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人物情感。
三、品讀古文,悟知音
導語:在剛才的'朗讀中,我們知道這個故事講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伯牙(板書),一個是——子期(板書)。
1.默讀古文,揣摩意思。
同學們默讀古文,想一想,古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釋,變通理解。
小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讀懂的句子意思,說給本組同學聽,請同學評價是否準確。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同學們,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
預設:句1:這兩個“善”字理解為?——(擅長,善于)。老師通過查閱工具書,發(fā)現(xiàn)善有擅長、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書”是理解古文字詞的一個好方法。(板書:使用工具書)
句2: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個意思嗎?若學生不理解,可先說說后面文字的意思,再來推測善的意思。(板書:聯(lián)系上下文)(應指2至3名學生說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讀,讀出泰山雄偉壯觀之意。)
句3:同上指導,然后2、3句全班齊讀。
句4:學生說出意思后,指導朗讀時,強調(diào)“必”重讀。
句5:學生說出意思即可,暫不作過多拓展。
2.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領會“必得之”的含義。
導語: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可能還有——
(出示詞語,教師引讀)
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和必得之)
無論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問,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嗎?還聽懂了什么?什么心聲?(可再次引讀2、3句中的內(nèi)容)怎樣的人才能彈出如泰山般雄偉壯觀,如江河般寬廣豪邁的曲子?
小結:原來鐘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道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懷。
伯牙雖為宮廷樂師,與皇宮貴族做伴,人們只知他琴藝高超,琴聲美妙,但他寄托在琴聲中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唯有誰得之?誰必得之?這才是——(齊讀第四句)
這樣的默契,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是啊,只有這樣心心相印、心有靈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書)
配樂,師生對讀。(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篇古文,好嗎?)
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前面四句,在語言編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讓我們仿佛看到當時的他們,一個在鼓,一個在聽,一個在傾訴,一個在回應。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導語:這對知音約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見?墒,當伯牙趕去的時候,看到的是鐘子期那冰冷的墳墓,原來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們齊讀最后一句。
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體會到的情感中朗讀最后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為了表達自己喪失知音之痛,在鐘子期的墓前寫下了這首短歌。(師生共讀)
這絕的是弦,不絕的是對知音深深的懷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藝,又有誰能真正聽懂,走進他的內(nèi)心呢?因此,子期死——(齊讀最后一句)
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誦讀全文
古人說“士為知已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后人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根據(jù)這個故事譜成了《高山流水》這首曲子。讓我們伴著這段動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誦全文。
五、作業(yè)
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識菱》,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學古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15
教材簡析:
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意味深遠。“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設計理念:
本課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怎樣使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是我要思考的問題。本設計采用讀—解—悟的方式,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引導,在學生讀懂內(nèi)容的基礎上,升華感情,感悟友誼,進而主動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文言文的興趣,自覺吸收祖國經(jīng)典詩文。
教學重點:
1、朗讀和背誦課文。
2、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通、讀懂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伯牙為什么絕弦。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1、欣賞音樂(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聽過這首曲子嗎?知道叫什么名字嗎?
2、引入課題,釋題:什么叫“絕弦”?“絕”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引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相機板書。)
3、你們知道伯牙是為誰絕弦嗎?對于他們你們了解多少?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自由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讀文,評價,注意糾正字音。
3、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劃分節(jié)奏。再次指名根據(jù)節(jié)奏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初解絕弦
(過渡:課文我們讀通了,現(xiàn)在我們來把它讀懂。)
1、小組學習,用以上方法交流讀懂的句子。
2、匯報交流。預設:
、偎膫“善”(出示帶有“善”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里的“善”又是什么意思?“善哉”文中注釋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要你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你怎么夸?(太好了!妙極了!真棒!……)
②師:哪些句子寫到伯牙善鼓琴?你覺得這句子中什么字最能表現(xiàn)伯牙心里所想?(志、念)適時小結:同一個字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又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由此可見中華漢字的內(nèi)涵豐富,韻味深遠。
3、生再次品讀句子。
4、句子讀懂了嗎?根據(jù)剛才的交流加上自己的理解,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四、品析詞句,感悟知音
。ㄟ^渡:故事我們讀懂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感受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伯牙為什么絕弦?他們是什么關系?(穿插故事。大屏幕背景音樂及圖片)面對此情此景,伯牙感到無比心痛。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2、作為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師,你認為俞伯牙的琴聲還能表現(xiàn)什么景物?(想像說話。大屏幕出示)師生接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現(xiàn)在請告訴我,何謂“知音”?(相機板書)
4、子期死,伯牙怎么就認為世上無知音了呢?伯牙絕的僅僅琴弦嗎?他還斷絕了什么?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是要表達什么意思?適時小結:俞伯牙用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失去知音的悲痛,更是向世人宣告,他們之間的友誼是至死不渝的。正是因為他們對待知音的這種至純至真之情,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shù)的讀者,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交友的楷模。
5、指名感情朗讀最后一句話。
五、感情升華,深悟絕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這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大屏幕出示)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學生讀,師生接讀。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從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于是摔琴絕弦,決心再也不彈琴,只留下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
3、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延伸課外,積累拓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搜集有關描寫知音或友誼的詩句,積累背誦。
《伯牙絕弦》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盼囊,揭示課題。
課前同學們背誦了很多首古詩、詞、曲,很有節(jié)奏。我們還學過一篇文言文叫《楊氏之子》,誰愿意給大家背一背,會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的背好嗎?
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古文,能說說你對古文的感受嗎?看來每個人學的時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雖然有點難,但覺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題目是《伯牙絕弦》一起讀。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這篇課文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現(xiàn)在我們就一同走進這個故事好嗎?
。ǘ┏踝x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子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著默讀。
。ń處熣,“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3、齊讀課文。要注意剛才提到的幾個字,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4、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在兮和若后邊停頓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師范讀,學生跟著讀)
小結: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梢杂谩/”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會讀的更好的。
。ㄈ┥钊胩骄,疏通文意。
1、理解課題
1)讀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
。ɡ斫狻敖^”和“絕弦”的意思?偨Y學習方法: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機械的翻譯應該學會變通)
2)伯牙為誰而絕弦?(板書:鐘子期介紹:俞伯牙和鐘子期都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瀆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2)在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匯報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其他的組可以補充。
(2)哪句話你的理解和他們不一樣?
。3)理解“善哉”表示感嘆,用現(xiàn)在的話還可以怎么說?“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吧啤痹谡n文中出現(xiàn)幾次,意思一樣嗎?
。ɡ斫馔植煌獾默F(xiàn)象。)
。4)誰能用贊嘆的語氣讀這句話?練讀
(5)剛才他你們說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教師小結同意不同字的現(xiàn)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么豐富哇!)
4)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桌聽,看誰講的生動?
3、感悟知音
1)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他們是什么關系?(好朋友,知音)從哪兒能感受到他們是知音呢?
3)看圖:此時兩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他們互相的欣賞著,互相的贊美著。
4)善聽的子期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嗎?還聽出了什么?(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
4、想象說話
善彈的伯牙不僅能用音樂表現(xiàn)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xiàn)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讓我們在音樂中想一想好嗎?
1)播放音樂《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聽的.子期,你能試著把你聽到的,想到的,用課文中的方式表達出來嗎?
5、點明中心
無奈世事難料,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齊讀最后一句話,用一個詞來概括伯此時的心情。能夠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們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感情就不同了。讀書就是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對嗎?
3)這句話是故事的結果,也點明了中心思想。
。ㄋ模┩卣寡由,體會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jù)這個傳說創(chuàng)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鐘子期墳前寫的悼念詩。
2、出示詩學生讀
3、后人感動于他們的情誼改編了一首同樣感動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樂曲中再一次的朗誦課文,能背下來的可以跟著背。
總結: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伯牙絕弦》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講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借助注釋初步認識、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講俞伯牙和鐘子期相識的故事以引入課題: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從小就酷愛音樂,天賦極高。于是,就拜當時很有名氣的一位琴師為師。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氣的宮廷琴師。
可是,俞伯牙卻一直很苦惱,因為他每天彈琴,卻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他感到很寂寞、很傷心。有一天,他又懷著寂寞孤獨的心情來到江邊彈琴消愁,他如癡如醉地彈著,將自己遠大的抱負和寬廣的胸懷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聲中。正彈得興起時,忽然聽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贊嘆聲……(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呢?我們一起到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學生讀課題,教師正音,注意“弦”字的讀音)
3、讀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可結合注釋想想該怎么讀。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一會兒點評、正音。)
3、教師引導正音。(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教師適時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但停頓不等于斷開,要把尾音拖長就更有韻味了。誰再來讀一讀?
5、教師范讀(可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決定是否教讀)。
6、學生再讀課文,可試著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
7、看看你劃的節(jié)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呢?(教師出示劃好節(jié)奏的課
文)全班齊讀。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小結:讀得太好了,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初解絕弦
1、課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2、伯牙為誰而絕弦?
。ò鍟虹娮悠 介紹:鐘子期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3、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一說插圖內(nèi)容
、俪鍪尽安溃疲那,鐘子期/善聽!苯Y合插圖,理解“善”(善:擅長)。
②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8、課文中還有兩個善,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讀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A、理解“善哉”表示贊嘆,用現(xiàn)在的話還可以怎么說?
1)這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妙!好。。
2)“善哉”相當于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真棒!了不起!真厲害!??)由此可以看出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B、講解:“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
(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C、剛才說到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體會二人心靈相通。
D、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
。ㄐ〗Y同意不同字的現(xiàn)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么豐富)
4、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在小組內(nèi)交流)
5、全班匯報:
(擅長彈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于聽的鐘子期,兩人相見恨晚,成了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琴,決定從此不再彈琴。)
四、鞏固所學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在小組內(nèi)講一講,看誰講得生動(推選一名講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講述,教師總結)。
2、再次朗讀課文。
五、作業(yè)布置
熟讀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讀懂課文。
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通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伯牙學琴》故事導入
2、學生談感受。
3、板書課題,解題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層指導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
自由讀——評議讀——范讀——有節(jié)奏地讀
2、回顧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挑疑,引出“知音”。
2、劃出能體現(xiàn)鐘子期視伯牙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指導讀好贊嘆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運用: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以表現(xiàn)出哪些場景,怎么贊嘆?
5、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導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有很多人贊美伯牙,那些人會怎樣贊美伯牙?鐘子期又是怎樣贊美的`呢?通過對比,深化“知音”。
7、指導朗讀。
8、學習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難覓,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入短歌,配樂朗讀。
2、朗讀課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隨《高山流水》,感情讀文。
4、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與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huán)節(jié)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與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nèi)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與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
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音?
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nèi)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質(zhì)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好。。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真棒。×瞬黄!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
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悟重點句子與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非常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
確認:“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
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7.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8.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9.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睅煟哼@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0.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樂曲,學生欣賞)
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
。▽W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業(yè):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節(jié)奏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據(jù)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準備:
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課件。
一、以詩導入
1、同學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歌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詩句你會讀嗎?請大家試著讀一讀吧。≒PT1)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讀著這些詩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關知音的`)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有關知音的經(jīng)典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板書課題:伯牙絕弦)
3、讀準課題。伯牙絕弦(jué xián)
這是一篇古文。你們讀過古文嗎?第二次學古文,先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PPT2課文內(nèi)容)
說說讀文后的感受。
2、跟師讀文,把握節(jié)奏。(隨機糾正)
3、再自由練讀課文,要求難讀的句子多讀讀。
4、指名讀課文。(注意評價語言)
5、再練讀課文,要求流利、讀出古文的味道。
6、齊讀課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講了兩個人,他們是:生——。(板書:伯牙 鐘子期)
讀了課文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字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好幾次?
(板書:善)
這個“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樣呢?
打開作業(yè)本完成第一題,給“善”字選合適的意思。
“善哉”用現(xiàn)代的話還可以怎么說?(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聽?(板書:鼓 聽)
齊讀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師:同學們,課文的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那么你從哪些句子體會鐘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呢?請找一找,劃下來。
《伯牙絕弦》教案 篇21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
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diào)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ǔ烧Z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
(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xiàn)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础鍟n題: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fā)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薄⒄埻瑢W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qū)別。
。病⑾茸寣W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场煟鹤杂、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W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
。、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fā)。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贰W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ㄔO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A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病煟赫n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A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W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預設交流1:
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A設答案:。『冒。。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A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场⒛芨鶕(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伯牙絕弦》教案 篇22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齊讀課題。
2、正音。弦讀xián,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魯迅先生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前,中華民族所有的文章、書籍都是像本文一樣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課文原文)通過電視電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讀古文的呢?
2、學生學古人搖頭晃腦初讀本文。
3、在現(xiàn)代,我們都喜歡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讀文章,老師給本文劃分了節(jié)奏,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一讀吧。(大屏幕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古文)
4、學生以抽讀、比賽讀等方式讀古文,教師隨機正音,讓學生能節(jié)奏正確,發(fā)音正確。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大多都記載在古書古文中,我們要嘗試去讀懂古文。你能根據(jù)在這些字詞解釋的.幫助下,讀懂本文每句話的意思嗎?試一試,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大屏幕出示帶字詞注解的課文)
2、學生根據(jù)注解嘗試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四、講解課文,感悟知音。
。ㄒ唬┮钥疾樾问綆椭鷮W生理解句意
1、題目伯牙絕弦怎樣翻譯?
2、在正文中哪個詞句和題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乃破琴絕弦
3、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4、誰破琴絕弦?
生:俞伯牙(板書:俞伯牙)
5、請問伯牙破琴絕弦是為了表明自己怎樣的決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長什么嗎?從哪句話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長于彈琴,是當時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也是當時晉國的司樂太師(板書:司樂太師),這樣一個應該以音樂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猜想一定是發(fā)生了什么大事?因為只有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的變故,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壯的舉動,是什么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書:鐘子期)
7、子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有沒有交代?
生:鐘子期善聽。
8、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鐘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樂?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9、伯牙彈琴時可能還會想到什么?你能用文言文說嗎?
10、伯牙會怎樣評價呢?讓學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說文言文。
11、是啊,鐘子期是一個非常懂得俞伯牙音樂的人,你知道嗎,鐘子期是一個樵夫(板書:樵夫),你看一個是晉國的司樂太師,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的是鐘鳴鼎食的生活;一個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卻要為了鐘子期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這樣的壯舉讓你感動嗎,你想說點什么嗎?
12、學生暢所欲言,順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義。
五、創(chuàng)編故事,延伸主題
1、和學生一起將本文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創(chuàng)編成一個生動具體感人的故事。
2、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再次被朋友間的純真友誼所動,理解知音的含義,激發(fā)學生有尋求知音的意愿。
《伯牙絕弦》教案 篇23
【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nèi)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重、難點】
重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nèi)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新課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diào)“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借助注音與注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jié)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zhì)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xiàn)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jié)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不由得贊嘆道——當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聽得如癡如醉,再一次發(fā)出由衷地贊嘆——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嘆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鐘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
(2)引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4)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nèi)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nèi)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鐘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鐘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钡木涫綄懴聛。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溫知音典故。
(1)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范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借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蹦猩黄鹱x——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jīng)]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嘆懷知音
1、余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著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了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jīng)典,背誦全文。
借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嘆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盡管你們相隔千年,盡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著愿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著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①收集體現(xiàn)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谠囍米约旱脑挵堰@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教案 篇24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和powerpoint。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熱身:誦讀與友情有關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看到的這幅畫叫——“伯牙鼓琴圖”。圖中這位入神彈琴的,一身長袍,羽扇綸巾,他是晉國的上大夫——俞伯牙(板書);這位凝神聽琴的,青布包頭,兩截布衫,他是楚國的一個打柴的樵夫——鐘子期(板書)。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關于他倆千古流傳的'友情故事,題目叫——(師板書課題)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琴弦”的弦右半邊讀“玄”,加了“弓”字旁就讀“弦”了。
1、理解“絕”的意思
2、理解課題的意思。
。ū砻娴囊馑际恰案顢嗲傧摇,其實還指不再彈琴了。)
3、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這是一篇文言文。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要讀出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
2、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文中有兩個語氣詞
3、指導讀好語氣詞。
4、再指名讀,注意停頓。
5、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
“善”“志”、“念”的意思
6、再讀全文,把握好停頓。
。ㄉ俅锡R讀課文)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我們一遍一遍地讀課文,讀到這,你能伯牙和子期的關系讀成課文中的一個詞嗎?(板書:知音)什么叫知音?
(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2、還記得伯牙、子期何許人?(出示插圖、出示資料)
俞伯牙鐘子期
衣著衣著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樵夫
質(zhì)疑:這樣的兩個人怎么會成為知音呢?是什么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伯牙擅長的是——(彈琴),鐘子期擅長的是——(聽琴)。課文的哪句話是這個意思?
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指導朗讀。
3、從哪看出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勾畫下來。(生默讀、勾畫)
交流。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僬f說意思。
、趽(jù)記載,當年的伯牙焚一爐香,席地坐于瑤琴之前,他彈得忘情、投入,F(xiàn)在你們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來聆聽伯牙的琴聲吧!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飛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顛,(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
③把你們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帶到句子中,旁若無人地贊嘆。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懿擂D(zhuǎn)軫撥弦,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流水?
指導朗讀。
4、剛才聽的琴聲,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傳《高山流水》是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大家自由讀一讀。
。ǔ鍪炬溄樱喿x:相傳伯牙學琴三年,雖技巧嫻熟,但缺少神韻。于是他的老師成連把他送到東海蓬萊山。伯牙獨自在島上,每日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鳥鳴深澗。十多日后,這些景象使他突然覺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間,情操像高山一樣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這些融于創(chuàng)作中,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文學家、藝術家擅長寄情山水,伯牙鼓琴,念在大海,透過大海,他還想表達什么?
。ㄏ翊蠛R粯颖简v于宇宙間的寬廣胸懷,像高山一樣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5、可是,多少年啊,伯牙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演奏,有人能聽懂他的峨峨高山嗎?(生:沒有)有人能聽懂他的洋洋流水嗎?(生:沒有)有人能聽懂他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間的心胸嗎?(生:沒有)有人能聽懂他像高山一樣屹立于天地間的情操嗎?(生:沒有)孤獨的伯牙呀,多少年尋尋覓覓,他的琴聲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鐘子期,才會得到這樣的贊嘆——(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孤獨的伯牙呀,多少年尋尋覓覓,他的抱負、他的心聲,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鐘子期,才會得到這樣的理解——(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一個所念,一個必得,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是伯牙和鐘子期知音的境界。
現(xiàn)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讓我們在一鼓一聽的朗讀中,感受這美妙的意境。(師生分角色讀)
琴瑟相和,心心相惜,F(xiàn)在,男同學鼓琴,女同學聽琴,讓我們再一次在一撥一應中感受這奇麗的境界。(男女生分角色讀)
四、悟讀“痛”——摔斷瑤琴鳳尾寒
1、據(jù)記載,這次相遇,伯牙、子期灑淚惜別,相約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會。夏去秋來,當伯牙趕到楚國,萬萬沒想到傳來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音樂起——)(出示句子,生讀——)
此時,如果你就是伯牙,滿懷希望而來,等待你的卻是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掊無情的黃土,你會是什么心情?(一個詞)(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伯牙做了什么呢?(破琴絕弦)
伯牙可是著名的大樂師,音樂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愛,他為什么這么做?
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這樣的友情哪里找,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友情,琴斷音絕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義。誰再讀?(一生讀)
古人云:“志哀則音促”,“乃-破-琴-絕-弦”,這樣的決心,這樣的痛心,是一個字一個字數(shù)著讀出來的。誰來讀?
(指幾名學生讀,教師或示范,或點評)
五、誦讀文——此曲只應天上有
正是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繹出這凄美動人的“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的故事成為了中華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讓我們在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體會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教案】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教案03-25
伯牙絕弦的教案02-09
《伯牙絕弦》教案09-06
小學伯牙絕弦教案02-23
《伯牙絕弦》教案(15篇)02-26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教案09-27
《伯牙絕弦》教案 15篇03-25
《伯牙絕弦》教案15篇09-18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