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班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與背景:
大小排序是一項很平常的數學活動,但是怎樣引導幼兒學習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里,我們嘗試以游戲的形式,在簡單、輕松的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顒拥牟牧,我們采用蒙氏教育材料,通過感覺統(tǒng)合,促進幼兒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大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大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1、游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游戲。
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
“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
“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顒又,幼兒說出了“上面有許多正方形”、“它們大小不一樣!”“有小的、有大的!”)
“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游戲吧!”
“看看哪個寶寶能干,搭的火車漂亮!”(老師先不提要求,讓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注意發(fā)現是否有幼兒按規(guī)律進行排序。) (2)討論小結。
。ㄔ谟變旱幕顒又邪l(fā)現規(guī)律,既肯定了幼兒的探索,又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音樂集中幼兒、觀察選擇能按大小順序排列的'火車)
師:“xx寶寶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ǘ≌褪Y佳茜兩位小朋友是按大小規(guī)律排列的,我們請他(她)說一說他們是怎樣搭的,但是小班幼兒的表述能力還不行,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說,于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看邊說:大大的火車頭,身體越來越小。表揚了這兩位幼兒,他們非常的開心。)
(3)老師示范。
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游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
“看看誰最大?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大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大?搭上去。再找哪個?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qū)別。
2、在探索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變的。
【活動準備】
1、圓形餅干(大、中、。┟课挥變喝龎K放人盤中。
2、投影儀、電視機。
3、課前請幼兒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qū)別。
1、觀察餅干,感知形狀與大小,發(fā)散幼兒思維。
師:“盤子里的餅干你們喜歡嗎?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生活中,你還發(fā)現什么東西是圓形狀的?”
2、品嘗餅干,比較大、中、小。
師:“三塊餅干比較一下,你發(fā)現有什么不一樣的?”圖案、花紋、厚薄等。)
“請你挑一塊你最喜歡的餅干嘗一嘗,然后說說你吃的餅干?”(從大、中、小來分。)
“你吃的叫什么餅干,你是怎樣知道中餅干的?”(讓幼中餅干是相對大、小餅干而言的。)
小結:“中餅干比大餅干小些,比小餅干大些,安排們叫它中餅干!
二、在探索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
師:“剛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餅干,你們看,餅干被口洧什么變化?把你的發(fā)現告訴老師!
“餅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發(fā)揮幼兒想像探索大或中餅干的變化。(像船、山峰、扇子……)
師:“餅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發(fā)生了許多變化,改變的形狀!
三、請幼兒繼續(xù)吃餅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餅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比較大、中、小”是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利用生活中常見物“餅干”進行粗淺的數學活動;顒觼碓从谏钣謿w于生活,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親切、自然。活動過程,難易結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恰當的設問激發(fā)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多通道感知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便于幼兒掌握學習。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讓小班幼兒在沒有學習壓力和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粗淺的科學道理,從而掌握了有關數學的奧秘。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量。
2、知道總數,能說出總數是多少。
3、能積極參與,感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量。
活動難點
準確地將點卡和動作、點卡和實物相匹配。
活動準備
小鳥和大樹圖卡;1到3的點卡、數卡;小動物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說出總數是多少。
1、出示小鳥圖卡,讓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數,說出總數。
老師家里最近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我回家時看到陽臺上有一只小鳥凍得直發(fā)抖,(教案來源:)我就把它裝在了一只籠子里;(貼一只小鳥圖卡)到了第二天的時候,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鳥落在了籠子上,我就又把它也裝進了籠子里。(再貼一只小鳥圖卡)現在小朋友幫老師數一下,我的籠子里有幾只小鳥?(2只)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又來了一只小鳥,我就又把它裝到了籠子里,(再貼第三只小鳥圖卡)小朋友再數一下,現在老師的.籠子里總共有幾只小鳥?(3只)
2、出示大樹圖卡,讓幼兒手口一致地數,并說出總數。
這三只小鳥在籠子里邊呀總是不開心,它們也不吃食也不叫,我都不知道該咋辦。后來我的女兒告訴我:“小鳥可能是想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小朋友知道小鳥的家在哪呢?(大樹上)出示三張大樹圖卡,讓幼兒數并說出總數。
3、將小鳥和大樹一一對應。
一只小鳥一個家,現在誰愿意把小鳥送回家呢?(指明幼兒將小鳥圖卡貼在大樹圖卡上)。
二、游戲:將點卡與動作相匹配。
1、出示圓點卡,讓幼兒初步感知相對應的數量。
剛才我們把幾只小鳥送回了家?(3只)可以用數字寶寶幾來表示?
。3)它還可以有另一種表示方法,就是用圓點表示。(出示三個圓點)。這種圓點呢,也可以表示數量,是幾個圓點就表示幾個。
2、游戲:教師出示點卡,幼兒按要求做相應數量的動作。
圓點呢也可以表示動作的數量,就像我們來拍手,我出示一個圓點,你們就拍一下手;出示兩個圓點就拍兩下手,出示三個圓點就拍三下手。下來我們來試著做一下。(拍手,拍腿,點鼻子等)
三、操作:點卡與實物等量匹配。
1、出示小動物掛圖,讓幼兒手口一致地數它的數量,并說出有幾只小動物。
2、操作:將點卡與小動物的數量相匹配。(將點卡貼在小動物后邊)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試著將實物、點卡、數卡相匹配。(將數卡貼在點卡的后邊)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 手口一致地點數3。
. 了解并說出家人的共同喜好,培養(yǎng)關心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 冬冬紙偶。
. 面包和牛奶圖卡。
. 畫有3個物體的圖卡。
. 塑料圈。
。 圖畫紙或“我們都愛吃”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制作)。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
1. 出示畫有 3 個物體的'圖卡,請幼兒數一數?(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全體幼兒舉起手和老師一起數。)
2. 出示冬冬紙偶,告訴幼兒他要給爸爸媽 媽和自己準備早餐。提問:
冬冬要準備幾個面包?( 3 個面包。)為什么?請全體幼兒舉起手和老師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冬冬家有幾個人。
冬冬要準備幾杯牛奶?( 3 杯牛奶。)為什么?請全體幼兒舉起手和老師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冬冬家有幾個人。
3. 請幼兒說出自己和爸爸媽 媽都喜愛吃的食物,把這些食物畫在“我們都愛吃”補充操作材料上,并貼上爸爸媽 媽和自己的照片。
4. 請幼兒把完成的操作材料,與小朋友交換欣賞。
活動評價
能手口一致地點數 3。
能說出家人的喜好。
活動建議:
如果幼兒已能夠輕松地點數,教師可引導幼兒報出總數。
如時間不夠,可考慮讓幼兒提前準備爸爸媽 媽喜歡吃的食物的照片,代替畫爸爸媽 媽喜歡吃的食物。還可以在娃娃家延續(xù)這個活動。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種花_小班數學教案07-06
小班數學教案:好玩的糖_小班數學教案07-06
小班數學教案08-20
小班數學教案:小手比一比_小班數學教案07-06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正方形_小班數學教案07-06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8-26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2-06
小班數學教案 《分類》03-26
種花小班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