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4-19 08:16:11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集錦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在《信息箱》這個教學活動中,我?guī)ьI幼兒一同去感受網絡的便捷,我和幼兒在網絡上查找個各種幼兒想知道的事情,當點擊到劉謙的魔術視頻的時候,小朋友都被他神奇的魔術表演給吸引住了,活動結束之后,幼兒還在饒有興致的談論著。我想,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綱要 》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時還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從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出發(fā),我設計了我愛變魔術這一主題活動,活動以魔術為主線,貫穿活動的始終,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魔術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對魔術的探索欲望。

  2、通過操作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3、通過操作感知、發(fā)現、探究紙圈的秘密,并且喜歡進行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探索中感受魔術的奧妙

  難點:動手操作探索紙圈的奧秘

  【活動準備】

  1、彩紙

  2、剪刀

  3、紙圈

  4、魔術道具

  【活動過程】

  一、律動《去郊游》

  教師: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去郊游,怎么樣?

  二、幼兒欣賞教師魔術表演,萌發(fā)探究欲望。

  教師:小朋友,歡迎來到我的魔法城堡,在這里你們將會體驗到很多神奇、有趣的`魔法,快快喊出我們的口號吧:烏拉烏拉Q,我愛變魔術。

  1、教師表演魔術“手指變變變”。

  2、教師表演魔術“小球穿杯子”

  教師:魔術多么神奇啊!還想不想再來玩一個?這是什么?現在我要來變小球穿過杯子的魔術?

  三、幼兒操作,自主探究魔術奧秘。

  1、探索魔術“小兔耳朵動起來”。

 。1)教師幼兒共同進行魔術表演“小兔耳朵動起來’。

  提問: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小兔子的耳朵為什么會動呢?(幼兒猜想)

  提問:你的為什么沒有這塊小紙條?

  提問;為什么剛剛你們沒有發(fā)現呢?

  提問:為什么我們要借一根神奇的拉線?

  (2)師幼再次共同表演,講解魔術技法

 。3)強調表演技巧,體驗成功的樂趣。

  2、探索魔術“紙圈變、變、變”

 。1)教師展示新魔術,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師:這是什么?(紙圈)這個紙中間有什么?這兩個紙圈一樣嗎?如果我要拿剪刀沿線把紙圈剪斷,你們猜紙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幼兒回答)

 。2)教師和一名幼兒操作,讓幼兒發(fā)現不一樣

  教師:為什么一樣的紙圈,剪開之后會不一樣呢?

 。3)幼兒動手操作,尋找紙圈中的奧秘。

  教師:好,秘密由你們自己發(fā)現吧。ㄌ崾居變鹤⒁馐褂眉舻兜陌踩

 。3)幼兒操作并發(fā)現問題并揭示紙圈秘密。

  教師:你發(fā)現了什么?(輕聲詢問幾名幼兒)

  教師:為什么剛剛小朋友們沒發(fā)現秘密呢?(秘密是要藏起來,不能被別人發(fā)現的)

  四、小結結束。

  教師:小朋友,今天的魔法城堡之旅就要結束了,我這里還有一個小紙圈,它藏著什么秘密呢,歡迎小朋友,下次再來魔法城堡來,我們一起去發(fā)現他的秘密。

  教師:好了,能干的小魔術師們,我們去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表演魔術去。

  五、課后延伸活動

  制作紙圈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活動取材于新時代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第2版)大班教育活動設計(下冊)中《我奇怪 我發(fā)現》主題中‘光與影’的活動內容之一。鏡子是幼兒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來照鏡子整理自己,鏡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并不多!毒V要》中指出: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鏡子》是本次半日活動的第一個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去發(fā)現,當雙面鏡子的夾角改變了,擺放在鏡子前物品的影像也會不同,從而使幼兒的探索活動從無意轉向有意,激發(fā)幼兒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欲望。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2.通過玩玩、看看,了解鏡子角度變化和成像數量之間的關系。

  3.能夠將經驗進行遷移運用,感受鏡子對我們生活的幫助。

  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單面鏡、雙面鏡;油畫棒、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1.一面鏡子的游戲。

 。1)謎語導入,引出“鏡子”。

  師:今天我?guī)砹艘粋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猜猜謎底是什么?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誰來看它,跟誰一樣。(幼兒答:鏡子)對,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鏡子(教師出示鏡子)。

 。2)幼兒每人一面鏡子,兩人合作,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師:我請小朋友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幼兒答:里面的人和我長得一模一樣,豐富詞:一模一樣)

  請你來說說,鏡子里面的你長得怎樣?(漂亮嗎、帥嗎?)請小朋友用完整話來表述。

  師:我請你們動動腦筋,怎樣讓自己不回頭,就能看見我身后的老師? (幼兒動腦想辦法)。

  師小結:把鏡子放在面前,調整鏡子的角度,高低就能從鏡子中能看見后面的.人和物。

  師:那現在我要更進一步了,我想看見自己后腦勺的發(fā)夾,可我怎么也看不到,誰能幫我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讓我看到那個漂亮的發(fā)夾?

 。ㄓ變簢L試探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否和同伴一起來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辦法?(教師引導幼兒相互幫助擺放鏡子的角度)

  師小結:我看到XXX和XXX用的辦法,我請他們上來演繹一下,大家給評評是不是一個好辦法了(用二面鏡子,一前一后放置,調整好鏡子的位置,就能看見自己后面的頭發(fā))。

  2.雙面鏡子的探究。

  (1)師:剛剛,我們用一面鏡子、用兩面鏡子來照自己,都能照出不同角度的自己,那我現在要變換一種鏡子來照照自己,又會有怎樣的秘密?教師出示雙面鏡,提問這是什么樣的鏡子,豐富詞:雙面鏡

 。2)幼兒每人一面雙面鏡,自由探索,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雙面鏡的初次探索:我們一起用雙面鏡來照一照,你發(fā)現了怎樣的秘密?(引導幼兒發(fā)現鏡子里的事物數量發(fā)生變化了)

  師:能告訴我你的發(fā)現嗎?(幼兒回答)

  師小結:用雙面鏡照自己我們發(fā)現了一個自己變成了二個,那么接下來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魔術,看看這個魔術怎么變。

  3.夾角成像小實驗。

 。1)用奇妙的鏡子給油畫棒變魔術,教師講解示范實驗操作的步驟與方法。

  師:這個魔術師這樣子的:有一根蠟筆,放在雙面鏡的面前,變動雙面鏡的角度,去找找鏡子里的蠟筆會變怎樣的魔術?

  出示筆錄表:這里有一份記錄表,第一欄畫得是鏡子擺放的大小角度,請小朋友把蠟筆放在鏡子前面,按照上面的角度擺放好鏡子,然后觀察鏡子里的變化,把你看到的畫在對應的表格里面,你看到幾根蠟筆就在記錄表上用幾個圓點表示。

 。2)幼兒自主操作,記錄觀察的結果。(鏡子夾角越來越合攏,鏡子里油畫棒的數量就越來越多)

  師提問:從這個魔術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幼兒回答)原來鏡子夾角越來越合攏,鏡子里油畫棒的數量就越來越多。

  4.油畫棒的魔術

  師:剛才我們是變動鏡子的夾角來變魔術的,那么我們來變動蠟筆擺放的位置又有什么發(fā)現呢(幼兒探索回答)

  5. 延伸活動: 鏡子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小結

  師:鏡子的魔術有趣嗎?(幼兒答:有趣)那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鏡子也很多,你還看見過怎么樣的鏡子呢,它有什么作用?(幼兒答,教師出示ppt小結)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去找找幼兒園還有哪些鏡子,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下樓,注意安全。

  戶外游戲【10:00——10:20】

  活動名稱:手影游戲

  活動目標:

  1.學習幾種玩手影游戲的手勢,體驗手影游戲的趣味。

  2.嘗試與同伴合作表演手影小故事。

  活動準備:手影視頻,投影儀,手電筒若干,創(chuàng)設較暗的環(huán)境。

  活動指導:

  1.指導幼兒根據視頻提供的手勢來進行手影游戲。

  2.關注幼兒游戲,指導幼兒進行相互的合作,不推不擠。

  集體活動 【10:20——10:50】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相關數經驗積極發(fā)現“魔法數字表”中的秘密.

  2嘗試玩數字魔法游戲,體驗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硬幣、魔術用的數字表、鉛筆和橡皮、PPT、眼罩、1——7的數字卡片四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進入活動主題.

  1.出示劉謙的PPT,讓幼兒討論:他是誰?他在干什么?

  2.教師魔術表演“硬幣不見了”

  3.提問:剛才的魔術是真的嗎?

  4.小結:魔術表演并不都是真實的,每個魔術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們也會成為魔術師。

  二、觀看魔術,常識揭密

  1.出示數字表和1——7的數字卡片,表演魔術

  1)提問:今天的魔術和什么有關?

  2)魔術表演:教師抽取一張數字卡片,幼兒不要說出卡片上的數字。魔術師提問:表格的.第一行有這個數字嗎?第二行有嗎... ...答案揭曉:你手中的撲克牌是... ...

  2.再次表演,請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數字卡片

  3.請幼兒當魔術師,表演魔術。

  1)提問: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這是真的嗎?

  4.幼兒自由討論:這個魔術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記錄,找規(guī)律揭密:出現目標數字的那一行中的頭一個數字相加就是目標數字。

  5.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為大家表演。

  6.分組游戲,獨自表演

  1)同桌的四人進行這個游戲,看看誰能最先成為魔法師?

  2)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自己找好伙伴,4個人一組,商量誰當魔法師,魔法師要坐在其他三個小朋友的對面,還要戴上眼罩哦。小朋友可以輪換著當魔法師。

  三、小結

  1.說說今天變魔術的感受。(雖然還有其它揭密的辦法,但是計算的辦法讓我們感覺最快。)

  2.剛才的魔術只能變出1——7個數字,我現在有一張圖可以變出更多的數字,出示PPT,幼兒觀察,這個魔術等我們下次再來玩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科學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難點:探索科學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若干個:(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子)、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鄭老師,昨天答應你們要給你們帶來好玩的玩具。瞧:看看是什么玩具呢?好,我們現在要上課,我們先把它收起來吧!

  教師:噢,剛剛我們的箱子是蓋得緊緊的,而現在蓋不緊了,為什么呢?(幼兒說一說)

  教師:好,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請你們做一個實驗。

  二、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一樣呢?”

  2、教師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沙子又細又小,當我們把沙子抓起來時,沙子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三、幼兒探索、嘗試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把這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裝到這一個玻璃瓶里,還要把蓋子蓋緊,小朋友,你會裝嗎?好,那我們現在開始實驗吧,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愛動腦筋,能把它們都裝進去!”

  2、教師說明記錄表的使用,并讓孩子們自己選出記錄人,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同時讓孩子注意操作規(guī)則:a、要把一種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種材料,而且要把它們都放完哦。b、操作時我們要輕拿輕放,不要把沙子撒到外面。

  四、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教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請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薄皼]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記錄表板書)

  五、引導幼兒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進一步探索成功的裝瓶方法。

  六、交流和討論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這一次你們都成功了嗎?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沙子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七、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教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沙子,這樣沙子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八、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見證,成功了嗎?(成功)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沙子,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教師:好了,今天的實驗做完了,你們還記得老師之前帶來的那箱玩具為什么拿出來后又裝不進去呢?小朋友想到了嗎?(應該是先放大的到中的,最后放小的玩具)

  九、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魚,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喂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1、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導游的動態(tài))。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1、提問:現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么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魚兒游自己的小腳嗎?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么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游。小朋友對于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于參與其中。環(huán)節(jié)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為他們的對于這方面的經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后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 通過目測區(qū)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蘋果、梨。

  2、各種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許多東西,你們相知道他們是什么嗎?老師請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告訴大家,好嗎?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里去嗎?

  引導說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樣才能把這些食物放進去呢?

  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的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

  3、 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放進瓶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有意識的提問“你用什么把什么變小了?”

  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較容易“變”

  有的幼兒一直使用一種工具,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

  強調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處,用抹布擦手,并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里的?

  引導幼兒說出“我把它變小了!边M一步提問“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并用標記圖表示。

  活動結束:

  回憶“刀”是什么樣子的,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幼兒老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險,不能玩。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教材簡解]

  紙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畫畫,做手工,寫字都需要用到紙;顒印渡衿娴募堊馈返脑O計靈感來自區(qū)域活動,一天,手工區(qū)的樂樂將紙折成一張桌子,然后在紙桌上放雪花積木,他一邊放一邊數。樂樂看見我高興的說:“老師我的紙桌很結實能放20個雪花片!痹谟^察中,我還發(fā)現我班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度到了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折疊、粘貼等操作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活動。用紙來做桌子,對于孩子來說十分新奇,在熟悉與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制作與探索的欲望。所以我根據本班幼兒發(fā)展水平,選擇設計了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

  [設計理念]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熟悉的東西,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紙和桌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其中的奧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本能的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懼來的特點!被顒又邪延變荷钪薪洺=佑|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對象,通過多次操作與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達到不同的目的。

  [目標預設]

  1.樂于探索,并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chuàng)新。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使紙桌站起來及站得穩(wěn)的方法;

  3.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固體膠、記錄紙、記號筆沒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

  幼:紙師:紙有什么用處?

  幼:畫畫、寫字、折紙……師:你有什么方法能讓這張紙站起來?

  幼:折、卷2.師: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能用兩張紙,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你覺得這張紙桌能站起來嗎?

  幼:不能站起來、站起來3.師: 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4.師:好,如果給你兩張紙,你能做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還要讓它站起來嗎?你準備怎么來做這條腿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幼兒討論)評析:活動一開始,以疑問為線索,“兩張紙能做一張一條腿的紙桌嗎?”展開探索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制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制作方法。

  1.師:在你們的`桌上有每人兩張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來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的桌子最先立起來,做的又穩(wěn)當又牢固,好嗎?

  2.幼兒嘗試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 (用語言結合實物表述)。

  師:你是怎樣做的桌腿,讓它站起來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狀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折立起來變小山型幼2:用折的方法:將紙三折變成門型幼3: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扇型幼4:用卷的方法:將紙卷成圓型4. 師小結: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后,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獨立探究法,經驗法,操作法,交流討論法。活動中對紙桌的制作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幼兒在操作活動時盡量不介入,只是適時的點撥,肯定,并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為幼兒制作后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最后幼兒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說中學,聽中學,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游戲“擺積木”,嘗試發(fā)現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師:你的紙桌上能放東西嗎?

  幼:能(引導幼兒猜測紙桌上能擺放積木的數量)2.師: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雪花積木,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積木最多?

  3.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紙桌上能放幾個積木,請你把你的猜想數量記錄在“?”號的格子中。

  4. 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里。

  5. 幼兒嘗試在將紙桌上放積木。

  6. 師:你的紙桌上放了幾個雪花片?它是什么形狀的桌腿?你發(fā)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引導討論)7.師小結:圓柱體桌腿的紙桌,放的積木數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采用游戲的形式,營造探索學習的氣氛。鼓勵幼兒在自己制作的紙桌上盡量多放積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的承受力的影響,讓幼兒在問題情景中去思考,去尋求答案。

  四、引發(fā)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1.師:剛才,我們通過操作,得出圓柱體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領更大,還有沒有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的紙桌,在桌上可以放許多積木呢?

  2.師: 那相同形狀的桌腿,如果我們改變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好嗎?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促使幼兒永遠種保持學習的熱情,并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能夠知道每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脈絡,是每個個體的獨特標志。

  2、能力目標:幼兒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兩片葉子的不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結論,使幼兒對科學觀察產生興趣,養(yǎng)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習過關于樹葉的知識,有一定的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關于樹葉的圖片(特征明顯、相似)、樹葉模型

  【活動過程】

  1、導入:(組織上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認真聽哦,老師要出謎語了(出示圖片)

  2、開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認識很多樹葉呢,下面我們來一起認一認好不好。(出示比較有特征的樹葉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學過的知識)

  老師想問問你們,有仔細觀察過葉子嗎?(有:就請幾位小朋友簡單回答一下)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都要認真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是不是相同的。(兩兩一組出示相似的葉子)

  現在和你身邊的小朋友6個人一組可以交流你觀察到的結果(1~2分鐘),

  請幼兒進行回答。

  3、小結:(組織紀律,進行小結)世界上有許多種葉子,每棵樹也有很多片葉子,但是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脈絡。這些信息就是我們自己的特點,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是獨特的。

  【活動延伸】

  樹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作品,在以后的美術課和手工課一起進行制作。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5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7-11

科學活動筷子中班教案04-07

科學活動吹泡泡教案01-1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27

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動12-18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九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