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桂林山水學習目標:
、賹W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②積累課文優(yōu)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④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朗讀感悟。①展示課件,讓學生欣賞畫面,聽課文錄音朗讀。②伴隨錄音,輕聲朗讀課文。③學生自由朗讀。④小組內(nèi)輪流朗讀,相互評讀.幫助正音和順句。⑤師生引讀。以第二自然段為例: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師: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師: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⑥小組內(nèi)學生相互進行引讀。在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暢談桂林山水的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做適當?shù)脑u價和點撥。
三、理清文章思路。師:讀了這篇課文,你能察覺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嗎?能不能給課文列出一個寫作提綱?②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列提綱。②歸納。
四、根據(jù)上述提綱練習背誦。
五、質(zhì)疑問難。引導學生從字詞的'理解、文章的表達等方面提出疑問。
六、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詞語的意思是什么?②為什么在寫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寫“大!薄拔骱薄疤┥健薄跋闵健?根據(jù)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對話,在對話中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品味詞句和表達方式師:桂林山水風光秀美,作者描繪的語言也美,你能感覺到哪些詞句特別能引起我們欣賞的興趣?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圈點批注。學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師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一句,作者連續(xù)用了三個相同的句式,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感、音韻美,聽著這些句子真讓人陶醉。還有,作者用了很多確切的比喻,用無暇的翡翠來比喻水的綠。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點評。
二、積累和運用。
、僬涀约合矚g的句子。②仿照課文,寫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誦課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讀,讀課后閱讀材料《濃碧》,稍做指導: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
2.課外繼續(xù)搜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較體會。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guān)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課件,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jié)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xiàn)文字。(1)引導學生質(zhì)疑。(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zhì)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nèi)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guān)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yè):(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2)閱讀有關(guān)描寫“大!薄拔骱薄疤┥健薄跋闵健钡奈恼拢涯阕钕矚g的一段摘抄下來;(3)閱讀其他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jù)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guān)描寫漓江的片斷。(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guān)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zhuǎn)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設(shè)計理念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lǐng)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shè)計特色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qū)ёx。
教學過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xiàn)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本設(shè)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xiàn)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qū)ёx,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zhì)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fā)現(xiàn)要點。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jié)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表現(xiàn)的舞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tǒng)的要我讀變?yōu)槲乙x,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欲望。
六、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總評】設(shè)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shè)問、解答變?yōu)樘峁┳灾魈骄康臈l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zhì)疑解難、設(shè)計板書、上臺板演、匯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設(shè)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教師先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后,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jié)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到的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導入新課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過渡語: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峰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zhuǎn),巖洞幽深,其巖溶奇觀為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同學們,今天我們?nèi)ヮI(lǐng)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shè)計意圖: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隨景入文 初讀課文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2、教師范讀。
3、指名分段配音朗讀。
設(shè)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三、依圖學文 理解第一段
默讀,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lǐng)。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圖學文 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質(zhì)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始寫大海和西湖?大海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西湖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顯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出示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畫簡筆畫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4、(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jié)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5、指導朗讀:
⑴ 教師引讀句子: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 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diào):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后要有小停頓,以
突出后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6、品味詞句,反復誦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7、嘗試背誦,積累語言。
8、了解文章特點,學習寫法:
小組合作學習:
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9、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總結(jié)第二段學法。
設(shè)計意圖:教師先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情境,然后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漓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lǐng)略漓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1、自由讀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學法。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能不能用學習第2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請同學們分小組自已學習第3段。
2、檢查自學:
⑴ 填空:
這段話先寫(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寫桂林的山( ) 、( )、( )的特點來展開具體的描述。
、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3、重點指導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 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⑵ 自讀課文,歸納桂林山的特點,找出并理解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
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
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結(jié)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shù)男稳,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6、運用:
、 用像像寫一句話。
⑵ 用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連綿不斷等詞語寫一段話。
設(shè)計意圖: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段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后,給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語: 漓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眾不同。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匯報:
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zhuǎn)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3、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4、有感情地朗讀。
設(shè)計意圖: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四、指導背誦課文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列出寫作提綱。
3、根據(jù)提綱練習背誦。
五、知識拓展
1、學生自由閱讀。
2、說說這首詩寫出了漓江的哪些特點,哪些句子寫得最動人。
3、再創(chuàng)造:
結(jié)合這首詩的內(nèi)容,也寫一首詩描寫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學設(shè)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guān)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guān)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jié)”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lǐng)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jié)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jié)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jié)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jié)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lǐng)會山勢之險。
(5)結(jié)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a),真險。╪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jié),重點領(lǐng)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lǐng)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lǐng)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附:板書
。ɡ罴t妹、孫富)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景物特點,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通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
3、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對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能力。
4、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設(shè)想:
1、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的習慣。
2、采用多媒體的課件,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一種真切的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掌握文章的重點、難點。
四、教具準備:教學課件(桂林山水、泰山、香山、西湖、大海的圖片、錄像帶、錄音機、磁帶)。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們的祖國輻員遼闊,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麗秀美的江河湖泊,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還有聞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今天,我們師生共同領(lǐng)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下面請同學欣賞桂林山水的錄像,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桂林的山水嗎?請打開課本,邊看插圖邊聽錄音《桂林山水》,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默讀課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文中的佳詞妙句及優(yōu)美的語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你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4、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在自學中所得或疑難問題。
5、同學們互讀,檢查朗讀課文是否準確,讀準啊的'不同讀音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1、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并說出理由
2、讓學生欣賞課件:波濤洶涌的大海,風光綺麗的西湖與漓江的水進行對比,顯示出漓江水奇特美(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
3、看了以上的畫面,你知道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明確:漓江的水真靜啊,漓
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綠啊!
4、試著背誦
本段,閉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再現(xiàn)漓江水的樣子。
明確:漓
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只有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的水紋,才讓你感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5、漓
江的水為什么會給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明確:那鮮明的對比,一氣呵成的排比,生動形象的比喻,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突出了漓
江水的靜態(tài)美。
四、引導自學,自由表演
大家還喜歡哪一段?說說看
1、觀賞課件:把泰山、香山、桂林的山進行對比,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2、從以上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總結(jié)出桂林山特點嗎?
3、請同學們結(jié)合插圖美讀課文,在圖中找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竹筍、像屏障
4、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在漓
江邊上還會矗
立著什么樣的山峰呢?邊讀課文邊在頭腦中想像桂林山的形狀,然后把你想到的畫面,用你手中的彩筆勾勒出來,比一比,看誰
是我們班的小畫家?
5、再讀課文,總結(jié)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明確:奇、秀、險。
6、你喜歡它的哪一個特點?大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7、大家知道了桂林山的特點,再讓我們領(lǐng)略一下廬山的真面目吧!播放廬山的畫面。誰
能記起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師生共同觀賞畫面,共同記幾遍,再用自由記憶的方式把它背下來,默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五、總結(jié)全文,抒發(fā)感情
1、看著這樣的山水,你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請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
明確:我看著這樣的美景,像是走進了邊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師總結(jié):它寫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了樂趣,充滿詩情畫意。并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2、學習了本文,請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全文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怎樣的?
3、大家游覽了這么長時間,我們中間好像缺少一位導游,今天我們學習了本文,有誰
能擔此重任呢?
在碧波蕩漾的漓江邊上,有許多木筏小舟在等著我們呢,讓我們著水舟,輕輕地劃動著雙槳,在漓江中暢游,同時播放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小導游在聲像的配合下,為我們介紹桂林山水
六、板書設(shè)計:桂林山水
奇秀險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靜清
綠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教學設(shè)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W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guān)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jié)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lǐng)悟感情。
1.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
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lǐng)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lǐng)略意境,領(lǐng)會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 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麗、整潔,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練習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桂林山水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誘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yōu)美。我們欣賞過奇麗的五彩池,今天老師又要帶領(lǐng)大家一起走進這具有南國風光的美麗的桂林山水。(出示CAI
課件:桂林山水全景圖)大家想去嗎?(拿出寫有桂林之旅字樣的導游旗)
生:想!
師:(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樣?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默讀、輕聲讀、大聲讀,也可以站起來讀。讀完之后,再說說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樣。
師:讀了課文誰想告訴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樣?
生:桂林山水很美麗。
師: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
師:這些內(nèi)容,哪些是寫山的,哪些內(nèi)容又是寫水的?
生:第二段是寫水的,第三段是寫山的。
三、導游介紹,導學山水
師:現(xiàn)在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這美麗、整潔的桂林山水,去盡情游覽、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ㄒ唬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自學提示的要求,自學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內(nèi)容。(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自學)
師:老師現(xiàn)在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情況。這部分描寫了漓江的哪些特點?
生:靜。
生:清。
生:秀。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漓江圖)看,這就是美麗的漓江。
師:這部分描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
生:奇。
生:秀。
生:險。
師: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出示CAI課件:漓江圖)看,這就是桂林的山。
師:下面請同學們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來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ǘ
師: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也生活在這座桂林山水,你怎樣向大家介紹它景色呢?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美麗的畫面,給我們當一回小導游。好,同桌先互相練習說一說,馬上看誰能當小導游。(學生互相當導游練說)
師:(出示CAI課件:桂林山水美景圖)(揮動著導游旗)誰愿意給我們當導游?(學生紛紛舉手)
師:好,你來。(生解說略)
生:(一學生剛說完,有位女生立即舉手)老師,他導游得不錯,但沒我導游得好。因為我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用自己的話導游。
師:那行!你給我們導游。(生解說略)
師:這位同學還真像一位專業(yè)導游員。你去旅游見過導游解說吧?
生:我爸爸就是導游,我去桂林導過游。
師:你真棒!這面導游旗就送給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小姐。(生笑,鼓掌)
。ㄈ
師:美麗的桂林山水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么,作者為什么能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難忘呢?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屏顯:1.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的?2.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觀察的?)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先自己思考,然后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評議。
師:請各組匯報討論情況。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在船上來觀察的。
師:請說說理由。
生:因為課文中說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順序觀察的。因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
生:我們組認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這個特點來寫的。因為作者在寫桂林的景物時都加上了表示形狀的詞語。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作者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呢?
生:因為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師:對,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進行描寫,所以桂林山水的美麗才給我們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讀一遍學法指導。(屏幕:學法指導:觀察、描寫一處景物要注意三要:1.要確定觀察點。2.要按一定順序。3.要抓景物特點。)
四、游客拍照,導學山水相映
師:剛才我們游覽了美麗的桂林山水,現(xiàn)在我們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賞這山水相映的風光。
師: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后最后一個自然段寫山水相映的這部分內(nèi)容?凑l能準確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一句話。(生讀書、勾畫、交流)
師:同學們都是游客,F(xiàn)在我們到山水中去逛逛,請用你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下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下面開始互相交流、評議。(生交流、評議)
師:誰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處景物介紹給大家?我們共同來欣賞欣賞。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有象鼻山、有老人峰······真美啊。(出示CAI課件:山圖)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見底,秀美絕倫。(出示CAI課件:水圖)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出示CAI課件:山水相映圖〕
師:同學們拍攝的桂林的這幾處景物,分別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桂林所特有的'美麗。[點評]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學習,選擇自己欣賞的語言文字品味,可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誘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贊美的語氣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齊讀)
師: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后四個自然段,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讀課文)
五、質(zhì)疑釋疑,深化理解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同學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若有可以提出來討論。
生:老師,課文中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理解,請幫幫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課文中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畫中。
師:誰還有不同的見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駛在碧綠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畫中游覽。
六、總結(jié)全文,欣賞體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游覽了桂林山水,領(lǐng)略了這里的美麗風光,體會到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還懂得了觀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欣賞這迷人的桂林山水(出示CAI課件:根據(jù)課文所描寫的景物制作的數(shù)幅美景圖,動感顯示,音樂伴奏。)
師:最后,請同學們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體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七、自選練習,積累運用
師:請同學們看今天的自選作業(yè)。(屏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找出描寫桂林山水景物特點的詞句,讀一讀,把你認為描寫得好的詞句抄寫下來。3.學習本課觀察景物的方法,課后選擇一處你喜愛的景物進行觀察。)
好,下課。
桂林山水 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xiàn)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í江擴kuò散峰巒luán雄偉山脈mài比擬nǐ重巒疊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滟的西湖和漓江。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fā)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皫n、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氨獭弊⒁馍厦娴摹巴酢住焙拖旅娴摹笆,寫得一樣寬!熬d”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兩筆分別是“”和“乚”,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yè)。
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guān)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guī)r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凑n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nèi)“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么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fā)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凑n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jié)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jié)全文,遷移訓練。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fā):同學們,現(xiàn)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活動后評議。
五、作業(yè)。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我們家鄉(xiāng)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W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xiāng)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備課參考
《桂林山水》詞語解釋
。1)甲天下:天下第一!凹住敝妇拥谝晃。
。2)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3)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4)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5)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6)翠屏:翠綠的屏障。
。7)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8)重巒疊嶂:山峰連綿不斷,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11)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桂林簡介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jīng)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約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條青絲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構(gòu)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漓江的詩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車出游時的快感,你知道嗎?你走到臺階上!罨疑奶炜罩杏袔滋庨W耀著星星;滋潤的風時時像微波一般飄過來;聽得見夜的隱秘而模糊的私語聲;陰暗的樹木發(fā)出微弱的喧噪聲。……你乘著馬車,經(jīng)過教堂,下山向右轉(zhuǎn),駛過堤壩!靥辽蟿傞_始升起煙霧。你覺得有點兒冷,就用大衣領(lǐng)子遮住了臉,你打瞌睡了。馬蹄踏在水洼(wā)里發(fā)出很響的聲音;馬車夫吹著口哨。但是這時候你已經(jīng)走了約莫4俄里,……天邊發(fā)紅了;唐鴉在白樺樹叢中醒過來,笨拙地飛來飛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圍吱吱喳喳地叫?諝馇謇柿,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凈起來,云發(fā)白了,田野顯出綠色。農(nóng)舍里點著松明,發(fā)出紅色的火光。這期間朝霞發(fā)紅了;已經(jīng)有金黃色的光帶擴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繚繞地升起一團團煙霧來,云雀嘹亮地歌唱著,黎明前的風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紅色的太陽來。陽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鳥兒一般振奮起來。一切都新鮮、愉快而可愛!四周遠處都看得清楚了!柡芸斓厣饋;天空明凈!裉焯鞖庖欢ê艹錾R蝗杭倚髲拇遄永锵蛭覀冇娑鴣。你的車子登上山頂!L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霧色中隱隱地發(fā)藍,河那邊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邊有幾個平坦的丘陵;遠處有幾只野鴨在沼澤地上空飛鳴;通過了散布在空氣中的滋潤的陽光,遠處的景色顯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樣。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動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氣息籠罩著,感到多么健壯!……
石鐘乳的形成 石鐘乳的形成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游人進入溶洞,只見石鐘乳千態(tài)萬狀,琳瑯滿目,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溝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qū),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構(gòu)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薄ⅰ拔宀食亍蹦。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xù)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游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jīng)走到珍稀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地區(qū)。有時,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看著你。有時,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就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有時,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fā)現(xiàn)一只憨(hān)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有時,你還會看見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認識多音字“似”“卷”能正確讀寫“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前準備:1、課前搜集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2、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nèi)ミ^哪些地方?(請同學說)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你們誰到過桂林?你們覺得桂林怎樣?沒去過桂林的同學們借助課文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二、范讀課文: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
三、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的內(nèi)容。
2、學生自學。
3、交流: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nèi)容?
4、小結(jié):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
四、講讀課文第一節(jié)。
1、師: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nèi)容概括出來?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甲天下;引導學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圖象并說說。
3、生交流。
4、引導學生辨析理解“觀賞”和“欣賞”。
五、講讀課文第二節(jié)
1、師提出要求:先看圖,再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漓江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來并畫上_____。2、學生自學。3、全班交流。4、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5、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字、詞、句訓練。
、賻煟赫l能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趲煟喝绻鸯o、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
③師: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再讓學生念課文中的這句話,師指導讀。
、軒煟汗飧袊@能把漓江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別人嗎?(不能)那課文是怎么寫的?指名讀,指導讀,自由讀,齊讀。
、輪l(fā)想象,體會“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情景。
6、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個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吧,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漓江的水又很綠,像無瑕的翡翠。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結(jié)合回答,教給學生排比句的知識。
7、指導學生體會襯托的寫法。①師: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②結(jié)合學生回答,相機指導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③再讓學生讀“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
8、小結(jié)。
六、作業(yè):
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這個句子說成排比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三節(jié)。
1、師:提出要求:同學們先看看圖,再讀課文,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畫出,不懂的要做上記號。
2、學生自學。
3、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通過圖畫、簡筆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鞍蔚囟、各不相連、形態(tài)萬千、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4、讓學生再讀課文,要求用上一堂課學習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jié)課文。
5、全班交流,師啟發(fā)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6、齊讀課文第三節(jié)。
7、師小結(jié):這節(jié)寫桂林的山奇、秀、險,說明桂林的山……(生說)
三、講讀: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交流: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3、結(jié)合學生回答:指導理解“畫卷”“舟行碧波,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4、再齊讀課文。
四、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課文,再指名朗讀全文。
五、總結(jié)性訓練。
1、假如我們現(xiàn)在來到桂林,看到這兒山清水秀,我們說一句什么話?
2、這時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
3、你能說幾個形容祖國山河美的詞語嗎?你能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嗎?改成感嘆句會嗎?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六、作業(yè):
1、找出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2、用排比的句式來描繪家鄉(xiāng)的一處風景。
板書:總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 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教案:桂林山水03-12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07-26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03-08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07-01
《桂林山水》優(yōu)質(zhì)教案03-08
關(guān)于《桂林山水》教案03-24
桂林山水的優(yōu)秀教案07-05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