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7-02 12:55:56 教案 投訴 投稿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科學活動:

  身體部位的轉動活動的生成:這些天,孩子們一直在討論生活中的轉動,電風扇、車輪、時鐘、地球儀……答案聲此起彼伏,突然有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我的眼睛也會轉!”

  活動目標:

  1、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感興趣,了解身體哪些部位會轉動,并能大膽地用語言、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筆在圖片的相應的位置作標記。

  3、體驗轉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體圖片、水筆、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由風車的轉動引出身體部位的.轉動

  二、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請幼兒在人體圖上將會轉動的地方畫上標記。

  2、鼓勵幼兒與周圍同伴進行交流。

  3、集體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說說并進行演示。

  三、討論:為什么這些可以轉動,為什么要轉動?

  四、游戲“闖關”請幼兒根據標記一下子說出4個能轉動的部位,若闖關成功將得到一件小禮物。

  五、隨音樂放松地做身體轉動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

 。2) 了解紙吸水后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fā)現經特殊加工后的紙杯所具有的輕便、衛(wèi)生、不吸水、不污染環(huán)境的優(yōu)點;

 。3) 在操作活動中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

  二、活動準備:紙折的杯子、紙杯,每人一個;不同質地的杯子;毛筆;白紙;蠟燭若干。

  三、活動過程:

 。1) 了解紙吸水易變形、變爛的特點。A、 玩“飲料店”游戲,請幼兒選一個杯子自己盛飲料;B、 請幼兒用紙折的杯子盛水,觀察紙折杯子的變化。提問:紙折的杯子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小結:紙遇到水后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滲水、變形、爛掉。

 。2) 發(fā)現兩種不同紙杯盛水后的'不同點并尋找原因。

  A、 提問:紙杯也是紙做的,為什么卻能盛水?請幼兒拿一只一次性紙杯,通過折折、刮刮、摳摳等方法去探索、發(fā)現。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東西?(蠟)紙杯上為什么要涂蠟呢?

  B、 小實驗:用蠟在紙上涂一層,再用毛筆蘸水涂,觀察其現象。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蠟有什么作用?小結:蠟不吸水,蠟涂在紙杯上就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到水也就不會變形了。

  (3) 了解紙杯的優(yōu)點。提問:你在哪里用過紙杯?紙杯有什么優(yōu)點?小結:讓幼兒通過與其他材料做的杯子進行比較,發(fā)現紙杯具有輕便、衛(wèi)生、不吸水、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夏天來到了,各種各樣的小蟲子經常出現在角角落落、樹林、草叢里,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們經常把發(fā)現的小蟲子帶回來,于是我們組織了一系列關于小蟲子的活動。

  活動一:

  尋找蟲子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蟲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2、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與同伴交流。

  3、引導幼兒了解蟲子的居住地與其生活習性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歸類。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帶、簍空塑料筐、紙袋等。

  3、蔬菜葉、面包、飛蟲、瓜皮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種植園、小花園尋找小蟲子。對蟲子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記錄。

  二、引導幼兒討論蟲子的家在哪里?(你在哪里發(fā)現的蟲子?)

  1、幼兒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發(fā)現和記錄的蟲子的家。

  2、集體討論蟲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總結:(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叢中……)

  4、開闊幼兒思維,“除了今天發(fā)現的小蟲子,你在哪里還見過蟲子?”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個別幼兒講給大家聽。

  三、給蟲子安新家

  1、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物品養(yǎng)蟲子。

  2、選擇食物放入蟲子的新家里。

  3、鼓勵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對自己飼養(yǎng)的小蟲子進行細心觀察,教師引導幼兒在觀察中發(fā)現新的問題。一段時間后,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效果評析:

  此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樂趣,我把認識蟲子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找蟲子的時候,有個孩子捉了一只蟈蟈,但是關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讓蟈蟈跑出來?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問題,孩子們爭論起來,這時有個孩子提出用兩個鏤空塑料筐對著扣起來,這個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個孩子還找來膠帶把接口粘住。當發(fā)現孩子們能主動的'解決一些問題時,我由衷的高興,即便是我本來預設的效果沒達到,但我欣慰這份意外的驚喜。

  活動二:蟲子的特殊本領

  活動目標:

  1、引發(fā)幼兒對蟲子特殊本領的關注。

  2、引導幼兒了解蟲子的保護色、預測天氣、再生的本領。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蟲子特殊本領的資料,在飼養(yǎng)區(qū)中飼養(yǎng)斷體的蚯蚓,觀察蚯蚓的再生。

  2、進行表演游戲的材料若干。

  3、關于動物保護色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故事《蚯蚓再生》,了解蟲子再生的本領。

  1、故事結尾蚯蚓媽媽的話可先不講,留下懸念,幼兒討論、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領。

  2、看蚯蚓再生的錄象資料,進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過程和原因。

  3、討論其他蟲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二、幼兒討論并向同伴介紹蟲子的其他特殊本領如預報天氣等。

  三、教師出示掛圖,讓幼兒尋找隱藏的蟲子,發(fā)現蟲子保護色的秘密。如:蝴蝶、蚱蜢等。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表演游戲《偵察兵》,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場景。如:樹枝、樹葉、皺紋紙、牛皮紙、顏料、繪畫用具等。幼兒根據游戲情節(jié)的需要扮演偵察兵,進行自我偽裝。

  效果評析:幼兒的好奇心很強,總喜歡問個為什么,正是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識越來越豐富,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知識經驗也會有一定的增長。作為教師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好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將幾根線兩端任意兩兩連接后出現的有趣變化。

  2.會用符號記錄,并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猜測和發(fā)現。

  3.體驗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大記錄紙1張,小組記錄用紙和筆,棉線。

  2.經驗準備:幼兒人人都會打結。

  活動過程

  一、兩根線的連接——初步感知連接后的變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根線,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把它們連接起來?請小朋友每人拿兩根線試一試。

  師:你們都連接成功了嗎?有沒有發(fā)現連接后線變得怎樣了?

  教師小結:用打結的方法可以將兩根線連接起來,一頭連接后線變得更長了,兩頭都連接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圈。

  二、六根線的連接——感知不同的結果

  1.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引發(fā)猜測。

  師:我這里還有6根線,今天我們就要用打結的方法來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線的連接”。這個游戲需要三人合作才能玩,誰愿意做我的朋友,和我一起來游戲?

  師:請你們面對面站在我的兩邊,我來握住線的中間,右邊的小朋友把右邊的線用打結的.方法兩根、兩根連接起來,左邊的小朋友把左邊的線用打結的方法兩根、兩根連接起來。

  師:游戲正在進行中.我想請小朋友一起來動腦筋猜一猜,等他們打完所有的結,我把手松開,這6根線會出現什么情況。

  2.分組討論,記錄結果,展示交流。

  師: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現在請你們和組里的小朋友討論一下,把你們的想法記錄在藍色的記錄紙上。記好以后請組長把它貼在大記錄表上“我的猜想”這一欄,你是第幾組就請貼在第幾格。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想法。哪一組的小朋友愿意先來介紹?你們認為我把手松開以后,這6根線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還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的想法很多,有的認為會變成一條長長的線,有的認為會變成三個圈.還有的認為會變成一個大大的圈……

  3.動手操作,實踐驗證,記錄發(fā)現。

  師:那么到底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還是讓我們自己動手尋找答案吧!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6根線,請你們三人合作玩這個游戲。既然是游戲。就得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1)中間拿線的人一定要等兩邊的人將所有的結全部打完才能松手;(2)打結的人一人負責一邊,要兩根、兩根連接在一起。(3)打完結松開手以后,請仔細觀察,把發(fā)現記錄在粉紅色的記錄紙上,并展示在大記錄表上“我的發(fā)現”這一欄。

  4.交流分享,表述發(fā)現,總結提升。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哪一組的小朋友愿意先來介紹一下?

  師:哪一組的結果和他們是一樣的?還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師:我和小朋友合作的結果會和你們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揭曉謎底!居然和你們不一樣,線的連接真有趣!

  三、多根線的連接——進一步體驗、感受連接的多樣性

  師:如果用更多的線來玩這個游戲,會有更多的變化、更多的結果嗎?為什么?真的會是這樣嗎?想不想試一試?

  師:這一次的玩法和剛才的玩法有些不一樣,請聽清楚游戲的規(guī)則:老師站在圓心握住線的中間,請每個小朋友在圓上找個點子站好,依次上來每人拿一根線,然后和邊上的同伴一起合作把兩根線連接起來。

  師:檢查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揭曉謎底!

  教師小結:線的連接真奇妙!用同樣多的線做連接竟然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結果!那么,6根線的連接究竟會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呢?以后我們可以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究,把每次游戲的結果都記錄下來,統計一下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變化!把你們的發(fā)現和老師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中投放6根線,讓幼兒繼續(xù)探究,記錄新的發(fā)現,統計變化的種類和數量。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信息箱》這個教學活動中,我?guī)ьI幼兒一同去感受網絡的便捷,我和幼兒在網絡上查找個各種幼兒想知道的事情,當點擊到劉謙的魔術視頻的時候,小朋友都被他神奇的魔術表演給吸引住了,活動結束之后,幼兒還在饒有興致的談論著。我想,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綱要 》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時還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從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出發(fā),我設計了我愛變魔術這一主題活動,活動以魔術為主線,貫穿活動的始終,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魔術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對魔術的探索欲望。

  2、通過操作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3、通過操作感知、發(fā)現、探究紙圈的秘密,并且喜歡進行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探索中感受魔術的奧妙

  難點:動手操作探索紙圈的奧秘

  【活動準備】

  1、彩紙

  2、剪刀

  3、紙圈

  4、魔術道具

  【活動過程】

  一、律動《去郊游》

  教師: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去郊游,怎么樣?

  二、幼兒欣賞教師魔術表演,萌發(fā)探究欲望。

  教師:小朋友,歡迎來到我的魔法城堡,在這里你們將會體驗到很多神奇、有趣的魔法,快快喊出我們的口號吧:烏拉烏拉Q,我愛變魔術。

  1、教師表演魔術“手指變變變”。

  2、教師表演魔術“小球穿杯子”

  教師:魔術多么神奇。∵想不想再來玩一個?這是什么?現在我要來變小球穿過杯子的`魔術?

  三、幼兒操作,自主探究魔術奧秘。

  1、探索魔術“小兔耳朵動起來”。

 。1)教師幼兒共同進行魔術表演“小兔耳朵動起來’。

  提問: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小兔子的耳朵為什么會動呢?(幼兒猜想)

  提問:你的為什么沒有這塊小紙條?

  提問;為什么剛剛你們沒有發(fā)現呢?

  提問:為什么我們要借一根神奇的拉線?

 。2)師幼再次共同表演,講解魔術技法

  (3)強調表演技巧,體驗成功的樂趣。

  2、探索魔術“紙圈變、變、變”

 。1)教師展示新魔術,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師:這是什么?(紙圈)這個紙中間有什么?這兩個紙圈一樣嗎?如果我要拿剪刀沿線把紙圈剪斷,你們猜紙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幼兒回答)

 。2)教師和一名幼兒操作,讓幼兒發(fā)現不一樣

  教師:為什么一樣的紙圈,剪開之后會不一樣呢?

 。3)幼兒動手操作,尋找紙圈中的奧秘。

  教師:好,秘密由你們自己發(fā)現吧。ㄌ崾居變鹤⒁馐褂眉舻兜陌踩

  (3)幼兒操作并發(fā)現問題并揭示紙圈秘密。

  教師:你發(fā)現了什么?(輕聲詢問幾名幼兒)

  教師:為什么剛剛小朋友們沒發(fā)現秘密呢?(秘密是要藏起來,不能被別人發(fā)現的)

  四、小結結束。

  教師:小朋友,今天的魔法城堡之旅就要結束了,我這里還有一個小紙圈,它藏著什么秘密呢,歡迎小朋友,下次再來魔法城堡來,我們一起去發(fā)現他的秘密。

  教師:好了,能干的小魔術師們,我們去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表演魔術去。

  五、課后延伸活動

  制作紙圈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通過主動觀察、操作,了解各種各樣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們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2、 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回答問題。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管子,并了解他們的用途。黃豆、沙子、小彈子若干。管子王國的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參觀場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這是什么地方?”

  “這里住著誰呀?”

  “它們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們愿意嗎?”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個管子,說一說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什么形狀?”

  小結:“管子是圓圓的、長長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白色、藍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細;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許多的褶皺……”

  三、通過嘗試操作,了解管子中間是空的。

  “看,這是什么?”(黃豆、沙子、小彈子)

  “我們用它們和管子來做游戲,看看你會發(fā)現什么?”

  小結:“黃豆、沙子、小彈子都可以從管子中間通過,說明管子中間是空的!

  四、拓展經驗,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還在哪里見到過這些管子?”

  “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呢?”

  小結:“管子的用處可多了,洗衣機上有,空調上有,抽油煙機上也有,還有下水道管子呢……它們可以用來通水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活動反思:

  在“有趣的管子”這一活動中,提高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發(fā)揮幼兒積極主動探索、了解管子的特征是這次活動的重點;顒右婚_始,教師以吸管毛毛蟲來做客并帶領幼兒進入管子王國引出課題,使幼兒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接著讓幼兒自由觀察、挑選、初步認識管子。讓他們摸一摸、玩一玩,挑一個喜歡的管子仔細看,它是什么形狀,什么材料?帶著這些問題讓幼兒自己觀察、探索管子的特征。在觀察中訓練幼兒用一雙面敏感和不斷發(fā)現的眼睛。孩子們從管子形狀、顏色、材料紛紛說出自己手上管子的特征。幼兒在自選喜歡管子的活動中,引發(fā)幼兒自主探索和交往,滿足幼兒自主活動和自發(fā)學習,從而支持他們的活動興趣、挑戰(zhàn)他們的活動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狗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狗有很多種品種,能為人們做不同的事。

  活動準備:

  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調皮的小狗》 《領域活動·科學·哈巴狗》 《領域活動·科學·狼狗》 《領域活動·科學·斑點狗》 《領域活動·科學·沙皮狗》 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小狗拼圖》 ;活動前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帶幼兒觀察各種不同的狗。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上小狗的形態(tài)。

 。1)引導幼兒說說:小狗的頭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有幾條腿?小狗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2)幼兒說的時候,教師指著掛圖,驗證幼兒的發(fā)現。

 。3)小結:大家看到的小狗全身都是毛。這條調皮小狗的頭上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小狗的鼻子可厲害了,比我們人的鼻子靈敏多了。小狗的耳朵也很厲害,很小的聲音,我們聽不到,小狗能聽到。但小狗的眼睛比我們差多了,而且是分不清顏色。小狗有頭、頸、軀體、尾巴和四肢這幾個部分。小狗跑得快,會"汪汪汪"地叫。

  2、出示掛圖《哈巴狗》 《狼狗》 《斑點狗》 《沙皮狗》,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大家看看這四只狗,它們和剛才那只調皮的小狗有什么不同?

  3、說說狗。

 。1)引導幼兒說說還見過哪些狗,有什么特征。

  (2)引導幼兒說說狗能幫助人們做什么。

  (3)小結:小狗因為鼻子和耳朵很厲害,而且跑得很快,所以能為人們看家,能幫助警察叔叔抓壞人,還能幫助人們追捕獵物······

  4、拼小狗。

  引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小狗拼圖》

  5、組織幼兒評價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各種狗的圖片或講的趣事。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初步感知磁鐵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通過幼兒自主、合作探究,感受、體驗、領悟磁鐵的穿透力,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激勵幼兒大膽地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表達、交流自己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3、在與同伴的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分組活動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磁鐵、鐵制品、大量非鐵制品,一份記錄卡放在桌上。

  3、每組一份更豐富的非鐵制品材料,包括一些瓶子,盒子等立體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帶幼兒參觀活動室,啟發(fā)幼兒思考,今天上課的地方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看誰有新發(fā)現(幼兒觀察后講述,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發(fā)現,活躍活動氣氛并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究的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1、啟發(fā)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前幾天玩了磁鐵,你們是不是也有什么新發(fā)現,磁鐵有什么本領?(啟發(fā)幼兒回憶平時生活經驗,講述磁鐵基本性質)。

  2、鼓勵幼兒獨立探究

  ①師:今天教師帶來了許多不是鐵的東西,你們能不能想辦法用磁鐵把它們也吸起來呢?請你們試試看誰吸的多,把它們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到記錄卡上。

 、谡堄變邯毩⒉僮鳎瑤熝惨,啟發(fā)幼兒將紙片、紙板、木板、塑料泡沫等不同質地,不同厚薄,不同形狀的東西用磁鐵吸起來,并指導幼兒記錄。

  3、共同交流,探究成果

 、僬堄變簩⒂涗浛ㄙN到黑板上。

 、谡堄變悍謩e介紹自己記錄的內容,并講述使用的方法,看有沒有幼兒使用相同方法,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4、相互合作,游戲競賽

  師:小朋友都成功了,用磁鐵把許多不是鐵的東西都吸起來了,現在我們來比賽看哪組小朋友吸的東西多。

  (1)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啟發(fā)幼兒相互合作、探究,用磁鐵想辦法吸更多的不是鐵的東西。

  (2)師帶幼兒分別數出每組吸起來的東西的數目,評價幼兒操作情況。

  5、小結討論活動主題

  師:剛才小朋友想辦法用磁鐵吸起來許多不是鐵的東西,那么磁鐵是不是真的能吸引紙、塑料、玻璃呢?(啟發(fā)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發(fā)現磁鐵在吸引鐵的時候,力量會透過紙、塑料等不是鐵的東西,即磁鐵具有穿透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在嘗試的過程中感知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

  活動準備:能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物體滾動”

  教師: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能滾嗎?

  2、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能滾動物體。

  教師:你帶來的'是什么?它能滾動嗎?

  3、幼兒自由探索,嘗試使物體滾動起來。

  教師:你們玩玩、試試,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起來。

  1、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經驗明確什么是“滾動”

 。1)、引導幼兒根據嘗試后的經驗,將這些物體按照能否滾動進行歸類。

 。2)、請幼兒演示,明確什么是“滾起來”,并檢驗這些物體能否滾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滾動”。

 。4)引導幼兒嘗試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這些東西為什么能滾起來呢?

  教師小結:這些物體,有的像圓柱、有的像圓錐、有的像球體······在一般情況下,圓狀物體都可能回滾。不過,事情不一定就像我們猜想的那樣。只有試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滾起來。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海綿若干,記錄表,海綿制品,非海綿制品,顏料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

  2、動畫片里有誰呀?(海綿寶寶)

  3、你們知道海綿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浚ㄗ兂煽弈樀暮>d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你是怎么想的?

  2、預測記錄:如果你認為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請將蘋果貼在有笑臉的紙上,如果你認為不能變回笑臉的請將蘋果貼在畫有哭臉的紙上。

  提問:我們來數一數覺得可以回復原狀的朋友有幾個?認為不可以的有幾個?

  3、操作驗證: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會請你用捏、卷、扭、彎等各種方法和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的游戲,每次變的時候仔細看,海綿寶寶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操作指導:教師觀察幼兒用什么方法變得?指導幼兒觀察海綿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4、交流分享

  重點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

  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fā)現: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師準備了一些水,請你們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

  3、交流分享:海綿寶寶放進水里后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

  四、聯系生活,尋找海綿制品

  1、認識物品:王老師帶你們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東西?

  2、海里尋寶:請你們每個人到海里尋找一件有海綿的東西,然后帶著它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來,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驗證寶物:我們來看看,你們找到的'是海綿制品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是用海綿寶寶做成的,海綿寶寶的本領可真大!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fā)現,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并發(fā)現海綿的特性。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活動教案06-21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5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7-11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4篇05-15

科學活動教案 15篇07-19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2-07

《認識鳥》科學活動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