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鐵匠波爾卡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鐵匠波爾卡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匠波爾卡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作品特點分析。
管弦樂《鐵匠波爾卡》曲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險箱制造商為制成兩萬個保險箱而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做保險箱少不了鐵匠,在德語中“鐵匠”與“火的節(jié)慶”是同一個詞(Feuerfest),因此,樂曲喻意為這次大會的內容和形式。據說在焰火大會上首次演出時,樂隊曾采用兩臺打鐵用的鐵砧作為節(jié)奏樂器。樂曲采用D大調,復三部曲式,主題輕快活潑,表現(xiàn)了人們歡快的心情,其中在每個樂句末尾,小節(jié)強調后一拍,并突出打鐵的節(jié)奏,使人聯(lián)想到鐵匠們勞動時的快樂心情。中間轉為G大調,樂曲輕松跳躍,形成舞蹈氣氛,再現(xiàn)第一部分后,在簡短的結尾中鐵砧叮當叮當?shù)脑煨托砸魳沸Ч突钴S歡快的氣氛結束全曲。
2、本課內容及知識、技能在學段、單元中的位置、關系和任務。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第二冊第九課《巧巧手》第二課時中的欣賞作品。本課所涉及到的音樂音樂形象活潑有趣在本冊的學習中突出一種樂觀勤勞向上的精神。使學生在快樂的音樂節(jié)奏,歡快的喜悅與欣賞勞動成果的自豪心情。并為自己有一雙能干的手感到驕傲。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受到愛勞動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1、分析學生現(xiàn)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分析,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根據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應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課標確定本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通過聆聽學習和運用多種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聲音,使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可以貫穿于生活之中,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熱愛音樂,并能嘗試把音樂融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開發(fā)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或表現(xiàn)樂曲,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xiàn)和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培養(yǎng)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
三、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鐵匠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形象。
。2)學生能按照節(jié)奏圖形譜敲擊節(jié)奏,能聽出音樂中的強弱變化。
。3)學生能根據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簡單分清樂曲段落。
。4)學生能聽出音樂變化并隨之表演,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樂趣。
。5)簡單介紹波爾卡及《鐵匠波爾卡》,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波爾卡。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根據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簡單分清樂曲段落。
學生能聽出音樂變化并隨之表演,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樂趣。
難點:學生能按照節(jié)奏圖形譜敲擊節(jié)奏。
3、重點、難點的解決方式。
以樂曲中的強弱不同區(qū)分音樂形象,加上表演加深學生印象。這樣樂曲的段落清晰而簡潔的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表演的同時也是用音樂形象的變化讓學生關注到音樂的變化隨著音樂愉快的表演。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裝水的碗、勺子
五、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增進感情
1、師:同學們,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度過快樂的40分鐘!因為今天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所以啊!老師特地帶來了一個音樂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想知道這個音樂小故事講了什么內容嗎?[設計意圖:親切的問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生:想!
2、師:太好了!那!跟我一起來吧!
二、導入
1、師:在奧地利的小鎮(zhèn)上有這么一座鐵匠鋪,(課件說明:出示課件中老鐵匠和小鐵匠的圖片)鐵匠鋪里的老鐵匠和小鐵匠打鐵的手藝非常了得,小鎮(zhèn)上生活的所有人家使用的鐵制品都是他們親手打造的,我們來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打鐵的?用什么工具來打鐵的?(課件說明:課件播放樂曲最后一句)[設計意圖:給學生講故事引發(fā)學生興趣]
生:錘子。
師:哦!他們是用錘子,有節(jié)奏的在敲打鐵塊兒。
。墼O計意圖:初步感受音樂中打鐵的聲音]
2、師:他們打鐵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我們再來聽一聽。(課件說明:課件播放樂曲最后一句)
生答:有的聲音非常的強烈,有的聲音非常的輕巧。
評價:你的小耳朵真靈敏,表達的也非常準確!
師:對了!聲音強烈的是老鐵匠用大錘子,聲音輕巧的是小鐵匠用小錘子。
[設計意圖:學生能分辨音樂中聲音的強弱]
3、模仿鐵匠打鐵
師:我們來看!這是大錘子還是小錘子?
。ㄕn件說明:指著課件節(jié)奏圖中的大錘子)
生答:大錘子
好!我們一起用大錘子來錘錘看。
師:那這是什么呢?(課件說明:指著課件第一小節(jié)中的小錘子)
生:小錘子
師生一同模仿敲擊前兩小節(jié)。
師:這里是小錘子一起勞動,非常輕巧,節(jié)奏要快一點(課件說明:指著課件第三小節(jié)中的小錘子)
我們一起來敲一下,丁當丁當
師:最后要大錘小錘一起敲。下面我要請男孩子來錘大錘子,女孩子來錘小錘子,最后大錘小錘一起,男生女生一起敲好嗎?
4、加上象聲詞,完整讀節(jié)奏
5、跟著音樂一起敲擊節(jié)奏。
。ㄕn件說明:邊播放剛才最后一句的音樂片段邊讓學生敲)
。墼O計意圖:學生能按照節(jié)奏圖形譜敲擊節(jié)奏,同時塑造音樂形象]
三、欣賞《鐵匠波爾卡》
。ㄒ唬┑谝徊糠
1、師:鐵匠們打出的寶劍削鐵如泥,打出的剪刀咔嚓咔嚓響,因為他們精湛的手藝,贏得了當?shù)厝说淖鹬亍K麄兠刻於紕趧拥煤芸鞓!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他們快樂的勞動,然后告訴老師老鐵匠和小鐵匠工作的順序是怎樣的?(課件說明:課件播放樂曲第一部分)
2、師:老鐵匠和小鐵匠是誰先開始勞動的?
生:小鐵匠
師:小鐵匠拿著小錘子叮叮當當?shù)墓ぷ,然后又是誰工作了?
生:老鐵匠,大錘子
師:最后呢?
生:大錘子和小錘子一起。
師:對了!音樂的開頭是小錘子在勞動,中間呢是大錘子在錘響,最后大錘子和小錘子一起合作打鐵。如果我們用小錘子和大錘子來分段,音樂可以分為幾段?[設計意圖:通過音樂形象為樂曲第一部分分段,學生能根據音樂形象為樂曲分清段落。]
生:三段
師評價:同學們很聰明思路也非常清晰!
3、師:第三段中是兩位鐵匠師傅一起配合著完成工作,我們請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下,如果你們都是鐵匠師傅,你們要怎么合作一起打鐵呢?你一下我一下,打打看。
(課件說明:課件出示圖形譜)
好!我想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來表演一下。有節(jié)奏的,按照圖譜上丁當丁當?shù)那脫粢幌隆?/p>
你先敲,我后敲,你是丁我是當,好不好?
評價:哦!我們合作得可真愉快!謝謝你!
。墼O計意圖:按圖形譜打節(jié)奏,為樂曲中表演做準備]
我們請同位一起跟著老師的節(jié)拍來敲打起手中的錘子。請左邊的同學先敲,右邊的同學后敲。準備開始(課件說明:課件播放第一部分第三段)
4、學生聽音樂表演
師:下面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表現(xiàn)表現(xiàn),當你聽到有小錘子的聲音的時候請你隨著音樂輕輕的敲起來,當你聽到大錘的聲音的時候,請你站起來,掄起你手中的大錘來敲一敲,合作的時候看看你們配合的怎么樣,好不好?恩!我們來試試看!(課件說明:播放樂曲第一部分)
學生表演。
。墼O計意圖:學生注意跟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不同角色表演。]
(二)第二部分
1、剛才我們聽了樂曲的第一部分,我們再來聽一聽下面的音樂中鐵匠們在干什么?(課件說明:課件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生:在燒鐵
噢!他們在燒鐵,說得非常好!你看!這個鐵匠打鐵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勞動工具。
生:火
對了!鐵匠打鐵需要火的幫忙。
在過去,技術還不夠發(fā)達的就靠拉風箱使火越燒越旺。我們也來幫忙好嗎?讓他的火苗越燒越旺吧。[設計意圖:引出與第一部分不同的音樂形象,區(qū)分段落]
2、表演拉風箱
數(shù)拍子表演
謝謝小朋友,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動起來吧。
跟音樂表演(課件說明: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師評價:哎呀!真是一群快樂勤勞的小鐵匠。
3、欣賞第二部分第二段
火爐燒得越旺,他們打鐵打的越起勁,你們聽。(課件說明: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三)欣賞全曲
1、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樂曲的一個片斷,現(xiàn)在我們把樂曲完整的欣賞一遍,聽一聽剛才完整的打鐵過程出現(xiàn)了幾次?(課件說明:播放全曲)
。墼O計意圖:學生認真傾聽全曲,注意跟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不同角色表演]
出現(xiàn)了幾次?
生:兩次
3、完整表演
讓我們跟隨音樂完整的表現(xiàn)一下鐵匠打鐵的場面吧。請同學們跟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認真聽注意音樂的`變化你們的動作也要跟著變化。(課件說明:播放全曲)
四、介紹鐵匠波爾卡以及波爾卡
1、欣賞和表演過這首樂曲后,相信你已經對樂曲內容很熟悉了,你能幫他起個名字嗎?
生起名。[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對樂曲形象的印象,引出鐵匠波爾卡及波爾卡介紹]
2、揭示課題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鐵匠波爾卡》
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斯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鐵匠波爾卡》是約瑟夫斯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100多首波爾卡當中流傳較廣的一首。1869年,同年3月在險箱制造商為制成兩萬個保險箱而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做保險箱少不了鐵匠,在德語中“鐵匠”與“火的節(jié)慶”是同一個詞(Feuerfest),因此,樂曲喻意為這次大會的內容和形式。
3、誰知道什么是波爾卡?
生答:鐵匠的名字等。
“波爾卡”是音樂的一種體裁,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鄉(xiāng)村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這是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一般為二拍子,節(jié)奏活潑歡快。
3、拓展
除了鐵匠波爾卡老師還帶來了四首波爾卡任選兩首讓學生欣賞。(課件說明:課件展示)
啤酒桶波爾卡
單簧管波爾卡
雷鳴閃電波爾卡
閑聊波爾卡
。墼O計意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
五、演示生活中的聲音
生活中的聲音可以被作曲家寫成美妙的音樂,因為他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老師也找到了生活中美妙的聲音,給你們表演一下。
老師表演敲碗音樂《小星星》
音樂好聽嗎?
下課了!你們也趕快利用課余時間到生活中去尋找美妙的聲音吧!同學們!再見!
。墼O計意圖:讓學生對生活中的聲音產生興趣,利用課余時間去尋找。]
六、教學反思
1、重點及難點的解決效果
以樂曲中的強弱不同區(qū)分音樂形象,加上表演加深學生印象。樂曲的段落清晰而簡潔的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表演的同時也是用音樂形象的變化讓學生關注到音樂的變化隨著音樂愉快的表演。但是學生表演有時忘了關注音樂的變化。
2、本課成功之處
教學目標設計較為合理,學生能夠達成目標,在課堂中學生興趣高漲,能融入到教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動參與表現(xiàn),并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勾勒出音樂形象。音樂形象貫穿整節(jié)欣賞課為學生欣賞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據,讓學生聽得不枯燥,還很自然的根據音樂形象為樂曲劃分段落并準確表現(xiàn)。
在整節(jié)課結尾處給學生演奏小碗敲出的樂曲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學生體驗了從生活中的聲音到美妙的樂曲再到生活中的聲音的過程,讓他們明白音樂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在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實踐他們也能把普通的聲音變成美妙的音樂。正扣住了本單元的主題——生活中的聲音。
3、本課失敗之處
本課中設計的節(jié)奏練習學生完成得不是很好,特別是兩人配合完成的大錘子和小錘子的合作打鐵,學生不能協(xié)調配合,教師給與指正后仍然有學生不能勝任。
4、生成問題
學生不知道打鐵的過程,在課堂中給學生進行了講解。
5、今后調整思路
再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在節(jié)奏練習部分多花點時間讓學生配合好,這完整的表演整首樂曲的時候,可以先按老師的要求表演一遍,再按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一下,可能會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興趣會更高。
鐵匠波爾卡教案2
一、教學內容:
大班音樂律動《鐵匠波爾卡》
二、教學目標:
1、學會區(qū)分樂句,理解樂曲ABA結構。
2、學習按音樂的樂段律動,感受和表現(xiàn)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
3、學習協(xié)調地合作表演,并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三、教學準備:
1、請爸爸媽媽豐富幼兒的知識:幫助幼兒了解鐵制品的制作過程,了解鐵匠的勞動方式和勞動工具。
2、錄音機、磁帶。
3、圖譜。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會區(qū)分樂句,并用動作正確表現(xiàn)樂句。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談話討論、練習鞏固、設問導答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錄音機、磁帶。
六、教學過程:
意圖一、出示圖片,談話:
1、朱老師這里有張圖片,你想不想知道是誰?那就請你睜大你的眼睛,看看他是誰?他在干什么?
2、小結:那些把鐵塊打制成各種各樣的鐵制品的人,我們叫他鐵匠。1、看圖片,了解和認識鐵匠的工作。
2、請個別幼兒模仿鐵匠打鐵的動作。通過談話導入活動,而做一做打鐵的動作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一、欣賞樂曲,體驗樂曲的愉快的情緒,感受樂段ABA的結構:
1、完整播放歌曲,提醒幼兒安靜欣賞。
。1)哎,朱老師這邊正好有一段鐵匠打鐵的音樂,想聽聽看嗎?
。2)請你仔細聽聽看,這段音樂有幾段,哪里是一樣的,哪里是不一樣的?
2、提問:
。1)音樂的開頭和結尾是一樣的嗎?
。2)中間呢?中間和前面后面一樣嗎?
。3)你覺得這段音樂一共有幾段?
(4)聽了這段音樂,你的心情怎樣?
2、小結:剛才我們聽到的這段音樂,它的名字叫《鐵匠波爾卡》,這段音樂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中間又是一部分,這樣的音樂我們就叫它ABA音樂結構。
3、再次完整播放樂曲。
。1)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鐵匠在干什么呢?(打鐵)
。2)怎么打?你來試一下。
4、請2到3位幼兒來做做打鐵的動作,教師提醒幼兒要有節(jié)奏的打鐵。1、幼兒安靜傾聽全曲,感受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
2、根據教師的提問討論交流,理解樂曲ABA的音樂結構。
3、有節(jié)奏的練習打鐵動作。
通過欣賞樂曲和教師的提問,感受和理解樂曲的三段體結構。三、組織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1、A段:
(1)鐵匠打鐵的時候會做很多事情,剛開始會做什么準備呢?我們來聽聽A段,鐵匠做了哪些準備?
。2)出示圖譜:朱老師把這段音樂做了圖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鐵匠先拉風箱,先輕輕的有節(jié)奏的拉,一下兩下,火小小的,再用力的也是有節(jié)奏的拉,一下兩下,火大大的。然后小鐵匠要打鐵啦,他先輕輕的有節(jié)奏的打了四下,再重重的還是有節(jié)奏的打了2下。
。3)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看圖譜做動作,提醒幼兒要有節(jié)奏:好,小鐵匠們,我們一起來做準備吧,要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哦。
2、B段:
(1)揭開圖譜B段,引導幼兒觀察空白:這里為什么是空白的呀?原來這個地方小鐵塊們被鐵匠打成了各種造型,我們來看看,要變幾次造型呀?這個時候鐵匠是不動的,在那觀察小鐵塊各種好看的造型呢,然后才是鐵匠在那用力的有節(jié)奏的打鐵一下兩下。
。2)那小鐵塊們快來準備好,我來當回小鐵匠。那鐵匠還沒打到小鐵塊的時候,小鐵塊會動嗎?鐵匠打到哪里的時候,那個地方會怎么樣?(縮進去)。好,那朱老師喊“12”的時候請小鐵塊們擺好一個造型,“叮叮”(敲打)的時候我敲到小鐵塊的哪里,那個地方就縮下去。再喊”12”時候,請小鐵塊們很快的再換另一個造型,準備好了嗎?。
。3)組織幼兒聽音樂進行律動:剛才朱老師當了一回小鐵匠,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也來當一回小鐵匠,請你找一個好朋友,你們商量一下誰來當小鐵匠,誰來當小鐵塊,等一下再交換,54321,請當小鐵匠的小朋友起立;再請當小鐵塊的小朋友起立。
3、A’段:
。1)出示圖譜:看好多小錘子呀,說明快做完了,小鐵匠要快點哦。最后,小鐵匠好累呀,但是欣賞自己做的那么漂亮的鐵制品,他心里怎么樣?(開心)
。2)組織幼兒聽音樂進行律動:和剛才一樣,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小鐵匠要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快速的.打鐵喲,小鐵塊慢慢的越打越小,最后變成一個漂亮的鐵制品。1、分段欣賞歌曲。
2、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隨音樂表現(xiàn)鐵匠和鐵塊的動作、形象。通過欣賞樂曲,根據自己的認識,猜測樂曲中鐵匠的動作,進行動作的創(chuàng)編。然后欣賞教師的表演,激發(fā)幼兒表演的愿望,在學習按音樂的段落和句子做動作和變換動作,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四、組織幼兒表演,表現(xiàn)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并能協(xié)調地合作表演:
1、還記得我們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嗎?好,現(xiàn)在我請小鐵匠們跟著音樂完整的來打鐵,第一段A段的時候,是干什么?B段的時候是做什么?第三段呢?我們完整的來一遍,要有節(jié)奏的打鐵,打出來的鐵制品一定是最漂亮的。
2、組織幼兒完整隨音樂表演,提醒幼兒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律動,語言提示幼兒各種動作要點。
3、請幼兒交換再次表演,教師簡單提示。
4、小結:小鐵匠們真棒,打了許多好看的鐵制品,我們整理一下,回去休息休息吧。
1、請幼兒兩人一組,進行愉快表演。
2、感受和表現(xiàn)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通過表演,鞏固幼兒對樂曲的了解,并引導幼兒在合作表演中進行表情交流,認識合作的重要性。
【鐵匠波爾卡教案】相關文章:
鐵匠與徒弟的作文03-23
《單簧管波爾卡》大班教案03-09
大班教案瑪麗波爾卡01-05
大班教案瑪麗波爾卡6篇01-05
大班教案瑪麗波爾卡(6篇)01-05
大班打擊樂教案瑪麗波爾卡06-21
大班教案瑪麗波爾卡通用6篇01-05
大班打擊樂啤酒桶波爾卡教案07-2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雞教案中班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