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shù)學教案[匯編7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比較物體的多少、一樣多》是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要求幼兒對兩組物體能夠比較并能探索出兩組物體由不一樣多變成一樣多,一樣多變成不一樣多的方法,一般來說,3—4的幼兒對比較物體多少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可以為幼兒在今后學習數(shù)學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2、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探索出使兩組物體由不一樣多變成一樣多,一樣多變成不一樣多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塑膠墊若干(比幼兒人數(shù)少一塊),碟、叉等食物若干份,記錄卡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找坐墊”游戲,引起幼兒學習比較物體多少的興趣。
1、師:“請小朋友們一起找一塊坐墊,來跟老師做游戲!弊屝∨笥延弥丿B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小朋友多,坐墊少)。
2、集體討論“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人數(shù)和坐墊一樣多?”
二、分組活動,運用重疊、并置等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進行簡單的記錄。
通過“娃娃吃飯”的游戲,比較餐具的多少。
三、小結(jié)
引導幼兒小結(jié)如何令“不一樣多變成一樣多”的多種方法。
活動分析:
這一節(jié)課的數(shù)學是針對小班幼兒,他們的年齡小,愛動,愛玩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jù)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數(shù)學方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數(shù)學過程中,通過“娃娃吃飯”的游戲貫穿活動的始末,幼兒在游戲中興高采烈地學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及其變化,同時從不同學習層次的需要出發(fā),用多種材料讓幼兒操作讓他們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比一比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腦,動手,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眼,動手,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幼兒學習有興趣,學有所獲。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這節(jié)內(nèi)容是幼兒小班數(shù)學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故事使幼兒認識大小兩種物體,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
4.通過觀察能比較出物體的大和小。
5.尋找發(fā)現(xiàn)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中獲得“比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 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活動準備
兩只大小不一的貓,兩頂大小不一的帽子,兩條大小不一的魚,兩只大小不一的球,兩輛大小不一的車。一個玩具圈。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啟發(fā)談話
今天有一個好朋友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們高興嗎?
二 講授新課
1 教師拿出一只紫色的大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大小。
教師再拿出一只黃色的小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大小。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讓幼兒比較他們的大小。
2 教師談話:貓媽媽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很高興,特意送給他們兩頂漂亮的帽子。
教師拿出兩頂漂亮的帽子,讓幼兒比較顏色和大小。
3 教師談話:貓最喜歡吃魚了,我特意做了兩條美味鮮艷的魚,我們仔細看看,這兩條魚,大魚送給哪只貓,小魚送給哪只魚。讓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4 教師談話:貓最喜歡玩球了,我特意準備了兩只大小不一的球,我們仔細觀察,打球給哪只貓玩,小球給哪只貓玩。讓幼兒仔細觀察并比較大小。
5 教師談話:兩只貓玩累了,我特意準備了兩輛大小不一的車,送他們回家,大家仔細看看,大車送給哪只貓,小車送給哪只貓?
三 教師每講一個小故事,就把圖片呢貼在黑板上,并通過這些圖片來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nèi)容。
四 知識拓展
1 教師拿出玩具圈,讓幼兒比較每個圈的大小。
2 通過教室的'各種實物來讓幼兒比較大小。
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課完成后,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xiàn)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余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shù)學課的傳統(tǒng)模式,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shù)學教育于語言、游戲之中。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只熊的關系,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一張、6個蘋果,幼兒園PPT課件活動過程:
一:1今天蔣老師不僅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請來了,還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呢?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誰呢?
3就小熊一個人嗎?
4不僅小熊,還有熊爸爸,熊媽媽,那哪個是熊爸爸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多比較高大,所以最高的這個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呢?為什么?
(熊寶寶還是小寶寶所以長的比較矮些)那哪個是熊媽媽呢?為什么?
(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1三只熊要做什么呢?他們還沒吃早餐,要吃早餐了,你們說他們吃什么呢?熊最喜歡吃什么?
2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吃什么呢?
3一共幾樣東西呢?(3)牢牢的記住這三樣東西哦。
三:1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先要準備餐具,那個是給爸爸的呢?為什么?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較大,吃的比較多,所以用大碗)哪個是給寶寶的呢?為什么?
(寶寶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個是給媽媽的呢?。,為什么?
(媽媽吃的`比寶寶要多,比爸爸要少,所以用這個不大不小的碗)
四:餐具分好了。開始吃早餐了,他們吃的第一樣是什么呢?(蜂蜜)哪瓶蜂蜜給爸爸吃呢?為什么?
(瓶子要高,里面的蜂蜜比較多,爸爸胃口大,給爸爸吃)哪瓶蜂蜜給熊寶寶吃呢?為什么?
(矮的瓶子里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給他吃)哪瓶蜂蜜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媽媽吃的比熊寶寶多,比爸爸少,所以給他吃中間這瓶蜂蜜)
五:蜂蜜分好了,接下來他要吃第二樣東西了,是什么呢?(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么分呢?為什么?
哪個給爸爸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小熊吃呢?為什么?
哪個給媽媽吃呢?為什么?
(這個玉米長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以給爸爸吃,瘦的,就是細的玉米,細的玉米身上玉米要少,所以給熊寶寶吃。中間這個玉米,不粗不細,身上的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給熊媽媽吃。)
六:要吃第三樣東西,是什么呢?(蘋果)這里有幾個蘋果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六個)這六個蘋果怎么分了?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明確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總結(jié):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老師這里也有蘋果,你們想不想吃?那我們先去洗手吧!!
教學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數(shù)數(shù)活動一直滲透于各種活動之中,數(shù)的機會蠻多,但對于兩堆東西進行比較還未曾開展過,而針對小班孩子的數(shù)領域基本目標中有“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或一樣多,并在游戲分發(fā)玩具及用品結(jié)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樣多”這一要求,因此活動就此產(chǎn)生。
整個活動借助PPT為媒體,以“過生日”情境為主線,以“請客人”“送禮物”、“收禮物”等游戲情節(jié)貫穿其中,將數(shù)學內(nèi)容融進游戲中,通過創(chuàng)設與生活有關的一些場景,選用幼兒熟悉的游戲玩具做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主探索、感知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在數(shù)禮物過程中數(shù)數(shù)數(shù)量,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有多有少的基礎上滲透一一對應的方法。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誰來了,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過生日的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過生日,感知物體的多少,比較多少;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送禮物,個體嘗試感知多少。
活動目標:
1、在小兔過生日的情境中,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
2、體驗與朋友過生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片若干(餅干、蘿卜、骨頭等)
活動過程:
一、誰來了——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纯此鼈兪钦l?(小狗,小兔)
2、今天是它們的'生日,歡迎小狗和小兔。
小結(jié):和好朋友一起過生日真開心。
二、過生日——感知物體的多少,比較多少
1、第一次收禮物
(1)今天是小狗和小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2)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shù)一數(shù)。
。3)小狗收到了什么禮物?(骨頭)有幾根骨頭?
。4)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小結(jié):小狗收到3根骨頭,小兔收到4根胡蘿卜,小兔禮物比小狗多一個。
2、第二次收禮物
。1)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小狗收到了什么禮物?
。2)如何知道,是4個蘋果多,還是5個蘑菇多?
(4)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幼兒操作)
3、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有幾塊餅干?小狗收到了什么,有幾根骨頭?
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
小結(jié):小狗和小兔收到的禮物一樣多。
三、送禮物——個體嘗試感知多少
我們也來為小兔和小狗送禮物,數(shù)數(shù)紅紅蘋果多還是綠綠蘋果多?
提示: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思路:
本節(jié)活動內(nèi)容是通過小兔媽媽分點心的情景引入,教師為幼兒準備形狀顏色不一樣圖形點心,通過教師示范,提醒幼兒操作時是不用去在意點心的形狀,將同一顏色的點心放在一個盤子里,并通過相關活動――裝點心鞏固所學內(nèi)容。
活動名稱:
數(shù)學活動《分點心》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形狀、大小特征的干擾,按顏色給圖形分類,并用顏色標記表示分類結(jié)果。
2、能按照分類規(guī)則把材料分完。
活動重點:
堅持“先分類再放標記”的規(guī)則,解釋清楚“按顏色分點心”的要求,使幼兒通過操作發(fā)展排除干擾按指定特征分類的能力。
活動難點:
進行表述“把相同顏色的點心分給同一個小動物,分完以后放上顏色標記。
活動準備:
底紙《分點心》、白磁板插入多用插板;顏色標記磁貼3個,幾何圖形磁貼共6個,分類盒三格,顏色標記卡三個,幾何圖形磁貼共12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以“兔媽媽為小動物分點心”為情景引入。
2、出示分類操作底紙和幾何圖形磁貼,師:“今天小猴和小貓來到小兔家做客,兔媽媽做了好多點心來招待它們。大家看看,都有什么顏色的點心呀?小猴說,我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小兔說,我也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小貓說,我也想要相同顏色的'點心。你能讓每個小動物都分到相同顏色的點心嗎?”
二、基本部分
1、演示分類規(guī)則。師:“誰愿意先給小猴分一分?”請一名幼兒嘗試操作。
2、提問:“他分的對嗎?看看給小猴分到的點心顏色一樣嗎?小兔和小貓說我們也想吃顏色相同的點心,請小朋友等一下分給它們!
3、提出要求。分好點心,請你按每個小動物點心的顏色放顏色標記。
4、介紹相關組的活動。“按顏色裝點心”,要求幼兒先把相同顏色的點心放在一起,再選顏色標記插到分類盒上。
5、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再次提示要求,并觀察指導。
三、結(jié)束部分
整理操作材料,集中幼兒,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顒臃此迹
開始部分,我運用情境導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接下來的主題鋪墊。基本部分,我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演示分類規(guī)則,在演示的時候,提醒幼兒在給小動物分點心的時候,是是將顏色相同的點心分在一起,并且用到一些語句,如:“每個小動物都希望分到相同顏色的點心”,幫助幼兒理解按顏色分類的操作規(guī)則,向幼兒介紹相關組的活動,操作方法同上。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在旁觀察指導。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我的重點主要是關注幼兒的操作順序,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并且操作前提示幼兒先將材料收回再換組。
結(jié)束部分,與幼兒交流分類方法,鼓勵堅持按規(guī)則分完所有材料、還原材料的幼兒。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中,嘗試4以內(nèi)的點數(shù)。
2、積累區(qū)別上下方位的經(jīng)驗,樂意表達。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汽車開來啦》。
活動過程:
一、感知數(shù)量1。
1、情境一:大汽車開來了。
師:小朋友們,看,什么車開來了?開來了幾輛大汽車?(1輛大汽車)1輛什么顏色的大汽車?(黃色的大汽車)車上有誰?數(shù)一數(shù)有幾位司機叔叔?(一位司機叔叔)
教師小結(jié):一位司機叔叔開著一輛黃色的大汽車去干什么?(去接客人)
2、情境二:爺爺、奶奶、阿姨坐上車。
。ü珗@)師:滴滴,大汽車開到了哪里?(公園里有樹、有長長的椅子;公園里有幾位爺爺在等車)誰在等車?你來說說誰在等車?一位爺爺坐上了車。
。ㄐ^(qū))師:大汽車繼續(xù)往前開著,又開到了哪里?小區(qū)門口是誰?數(shù)數(shù)小區(qū)門口有幾位奶奶在等車?一位奶奶上了車。
師:現(xiàn)在車上有幾個人?有幾個司機,幾個客人?
師:車上有3個人,一個司機叔叔,2個乘客。
。ㄉ痰辏⿴煟捍笃囉掷^續(xù)往前開著,來到了商店門口,是誰在等車?商店門口有幾個人?一位小朋友接著上了車。
二、嘗試4以內(nèi)的點數(shù)。
1、情境一:車上多少人?
師:乘客們一個一個上了車,呀!現(xiàn)在車上有幾個人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從哪里開始數(shù)?
師:車上有幾個司機,幾個客人?
師:原來車上有4個人,1位司機叔叔,3個乘客。
2、情境二:書店門口多少人?
師:滴滴,大汽車又往前開,開到了書店,書店門口有幾個人?從哪個開始數(shù),點一個、數(shù)一個,數(shù)數(shù)清楚,1、2、3……
師:書店門口有幾個大人,幾個小朋友?原來四個人是1個大人,3個小朋友,然后他們一個一個都坐上了車。(圈出來)
三、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1、情境一:許多乘客要上車。
師:大汽車繼續(xù)往前開,來到了菜場,菜場門口的人怎么樣?我來數(shù)一數(shù),1、2、3……很多很多,就是有許多人,菜場門口有……
師:許多人是怎么上車的?小眼睛看仔細了,(1個1個坐上車)最后許多人按照一個一個排隊上車,這樣又安全又快速的上了車。
2、情境二:許多乘客要下車。
師:一個司機叔叔開著許多人去了哪里?(超市)乘客們要下車啦!看仔細嘍,他們是怎么下車的?(1個1個走下車)許多許多客人一個一個到了超市,超市門口又有許多人。許多客人都下車了,現(xiàn)在大汽車上有幾個人?他是誰?
師:原來許多乘客要到超市去買東西!
四、積累區(qū)別上下方位的經(jīng)驗。
1、情境一:顧客買什么?
師:他們準備買哪些東西,一共有幾樣東西?(一筐蘋果、1盒餅干、一箱牛奶、一桶糖果)
2、情境二:東西在哪里?
師:這些東西在哪里呢,我們?nèi)フ乙徽,蘋果、蘋果在哪里?(在架子上,在香蕉的`哪里?)(追問:要說到“上下”)
餅干在哪兒?牛奶在什么地方?糖果在哪邊?
師:客人們四樣東西買齊了嗎?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五、給福利院的弟弟妹妹送禮物。
1、師:乘客們帶著4樣東西上車了,笛,看,他們開到哪里?門口有什么?(許多小朋友)是的,許多小朋友住在福利院里,乘客們要把四樣東西送給他們,可是4樣東西怎么分給許多小朋友?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筐蘋果里有多少蘋果?(許多個蘋果)一筐蘋果里面有許多個蘋果,許多個蘋果1個1個放在筐里就是一筐蘋果。
3、依次類推送餅干、牛奶、糖果。
師:一盒餅干里有多少包餅干?(許多包餅干)一盒餅干里面有許多包餅干,許多包餅干1包1包餅干裝起來就是一盒餅干。
師:一箱牛奶里面有多少盒牛奶?(許多盒牛奶)一箱牛奶里面有許多盒牛奶,許多盒牛奶1盒1盒牛奶放在箱子里就是一箱牛奶。
師:一桶糖果里面有多少顆糖果?(許多顆糖果)一桶糖果里面有許多顆糖果,許多顆糖果1顆1顆糖果裝起來就是一桶糖果。
師:把許多個蘋果、許多包餅干、許多盒牛奶、許多顆糖果分成1個1個送給福利院的許多小朋友,把愛心獻給他們,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開心的成長。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是:
。、初步體驗以AB為單位的重復排列。
。、能按全范例重疊對應排列AB模式。
。、在活動中能按規(guī)則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過程:
我的教具及學具準備比較充分,活動開始我采用情境導入法。
1、以“小火車需要掛車廂”為情境,引出問題!靶游飩兒芟矚g去游樂場坐小火車,可是火車圖紙剛剛完成,還沒來得及掛車廂呢,小朋友們愿意幫小火車掛車廂嗎?”
2、邊說邊出示我事先做好的教具,一下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我接著引導幼兒觀察范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前面的幼兒演示的時候,教師指導其他幼兒觀察,我把掛車廂的大卡片一個一個貼在黑板下方,便于幼兒看清并動手操作。
4、在老師的提醒和幼兒的.示范下,小朋友們一下有了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幼兒集體操作時,我不停提示幼兒從車頭開始按車廂顏色選插釘。個別幼兒還需要指導。教師選擇部分幼兒上前表述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時,個別幼兒表述的較好。操作完的小朋友大部分知道收拾自己的材料,并收回原位。
活動反思:
整體活動有序,幼兒動手能力較強,在以后工作中,我們還會給幼兒提供更多的適合本班幼兒動手操作的材料,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小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shù)學教案:種花_小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好玩的糖_小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08-20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9
小班數(shù)學教案:小手比一比_小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感知4以內(nèi)數(shù)量_小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正方形_小班數(shù)學教案07-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02-06
幼兒小班數(shù)學教案11-04
小班數(shù)學教案:對應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