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31 10:13:42 教案 投訴 投稿

[實用]實用的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實用的科學教案7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shè)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shè)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dǎo)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zhì)(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guān)注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一)引導(dǎo)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jié):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過程:

  (一)引導(dǎo)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

  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1、引導(dǎo)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5、小結(jié):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xù)做類似的實驗活動三:討論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對動物的一些防身絕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對動物的再生本領(lǐng)卻比較陌生,活動以《螃蟹的奇遇》這個故事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長出大螯、發(fā)現(xiàn)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領(lǐng)為線索。在欣賞課件和觀察畫面的過程中一些動物的再生本領(lǐng)。通過思考、交流、討論、分享經(jīng)驗,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再生本領(lǐng)的探索。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一些動物的再生本領(lǐng)。

  2.在傾聽、思考、探索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萌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魔術(shù)道具、課件、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魔術(shù)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表演一個精彩的節(jié)目。

  1.教師表演魔術(shù),將大拇指拔走。

  2.和幼兒一起揭穿魔術(shù)。

  師:老師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術(shù)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問題。

  師: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沒了,還會長出來嗎?

  生:不會。

  師:是的,人沒有這樣的本領(lǐng),那動物有嗎?

  生:有。

  二、欣賞故事,了解動物再生的本領(lǐng)。

   (一)播放課件,設(shè)疑、猜測,了解三種動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師:這個小家伙是誰呀?它是一只怎樣的螃蟹?

  生:開心的、帥的、可愛的······

  師:可是今天它被人抓進了籠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會怎做呢?

  生:用鉗子挖個洞。

  生:爬上來,用鉗子把蓋子剪開。

  生:用鉗子刨個地洞逃走。

  師:你們說的鉗子就是螃蟹的大鰲。

  師:那它有沒有逃出來呢?

  師:看它真的爬上來了,想從洞口擠出來,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鰲擠斷了。

  2.欣賞課件,引發(fā)討論。

  師:螃蟹丟掉了一只大螯很難過?這時壁虎看見了走過來說——(觀看動畫1)

  師:壁虎是怎樣安慰它的?

  生:別擔心,你的大鰲還會長出來的。

  師:你們相信壁虎的話嗎?

  生:信。

  師: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話,它覺得壁虎是在騙它呢!可是壁虎說——(觀看動畫2)

  師:壁虎說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還會長出來,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lǐng),你的大鰲斷了也會長出來的。

  師:原來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斷了可以再長出來,所以它覺得螃蟹的大鰲斷了也可以長出來,那它的想法正確嗎?(觀看動畫3)

  師:螃蟹真的長出新的大鰲。

  師:那你們知道螃蟹除了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還有哪些地方?jīng)]了也可以長出來?

  生:腿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哪里沒了都可以長出來。

  生:腸子吐出來,還可以再長。

  師:螃蟹不僅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腿斷了也可以長出來,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壞了還可以再長呢!

  師:螃蟹長出新的大鰲,它可開心了,又活靈活現(xiàn)的在岸邊爬來爬去,忽然它聽到“哐”的一聲,發(fā)生什么事了?(觀看動畫4)

  生:蛇被刀砍成兩段。

  生:毛毛蟲被刀砍成兩段。

  師:告訴你們是蚯蚓,它被人用鐵锨砍成了兩段,它還能活嗎?(觀看動畫5)

  師:螃蟹是怎么樣安慰蚯蚓的?

  生:別擔心,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lǐng),你還會再長出一條新的蚯蚓。

  師:螃蟹說的對嗎?我們來聽聽蚯蚓自己來告訴你們答案。

  師:螃蟹只說對了一半,蚯蚓不但會再生,而且兩個半段身體會分別長成蚯蚓,這樣一條蚯蚓就變成了兩條。其實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長出三條、四條蚯蚓。

  (二)總結(jié)故事情節(jié),理解再生的含義。

  師:故事聽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鰲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長出來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兩段會長出兩條新的蚯蚓。

  師:這些動物的特殊部位斷過之后可以重新長出新的來,我們把這樣的.本領(lǐng)叫動物的再生本領(lǐng)。有了這個再生的本領(lǐng),動物在遇到危險時就可以順利逃走,保護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繼續(xù)探索

  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有再生的本領(lǐng)嗎?

  1.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自由討論,思考一些動物的再生部位。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看你拿到的動物是誰?有不認的嗎?(一起認識水螅)

  師:拿到相同動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討論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們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龍蝦是大鰲、尾巴、腿。

  生:章魚是腳爪、頭。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過視頻,驗證探索的結(jié)果。

  小結(jié):其實自然界中像這樣有再生本領(lǐng)的動物還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查資料,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四、初步探究人類的再生。

   師:動物有這么強大的再生本領(lǐng),那我們?nèi)梭w有嗎?

  生:沒有。

  師:互相觀察一下,看看你旁邊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兒相互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人體的再生部位。

  生:頭發(fā)、指甲、骨頭、皮膚、胡子······

  師:老師每年去獻血,我的血會不會被抽干啊?

  生:吃紅豆補血。

  生:還會生出新血。

  師:我們的骨髓細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關(guān)愛自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師:那如果我們的四肢,器官失去了會不會再長出來?

  生:不會。

  師:所以身體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五、活動延伸:探究動物的其他自我保護方法。

   師:動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領(lǐng)保護自己,還有什么本領(lǐng)也可以保護自己呢?(出示圖片)

  師:認識它們嗎?

  生:變色龍變色。

  生:枯葉蝶停在枯樹葉上。

  師:那海馬呢?蜘蛛呢?不著急,這個問題你們回去后再慢慢探討。

  課后反思:

  拿到這個故事素材時,覺得要把它設(shè)計成科學活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圍非常廣泛,動物、植物、人類都有再生的功能,還有再生能源、再生資源等。但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認識是粗淺的,他們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應(yīng)該是簡單易懂的,所以,我還是圍繞故事情節(jié),把再生的概念定義為,物體對失去的部分能長出與原來形態(tài)功能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象稱為再生。

科學教案 篇3

  重點

  月球的表面狀況

  難點

  理解“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總是月球的一面”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查找、收集并人類對月球探測的資料

  教學器材:相關(guān)圖片

  教學課件:無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本身不發(fā)光,我們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陽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們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嗎?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

  設(shè)問:你知道月球是怎樣圍著地球轉(zhuǎn)的嗎?你知道我們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樣?

  活動:一個學生面對面的圍著另一個學生轉(zhuǎn)一圈(兩個學生都在轉(zhuǎn))

  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我們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們在地球上是永遠都看不到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運動。

  月球的大小

  活動:通過閱讀下列數(shù)據(jù),談?wù)勀銓υ虑虼笮〉恼J識

  地球直徑約12742千米月球直徑是地球直徑的3/11

  地球質(zhì)量約為5.976×1027千克月球質(zhì)量約為地球質(zhì)量的1/81

  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地球體積約為1萬億立方千米月球體積約是地球體積的1/49

  設(shè)問:月球為什么看上去和太陽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離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大約是日地距離的1/400。

  計算:一架時速為1000千米的飛機,從地球飛到月球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月球表面

  邊展示圖片邊提問

  設(shè)問:①你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這個傳說與月貌有什么關(guān)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嗎?

 、谀阒涝虑蛏洗蟠笮⌒〉沫h(huán)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嗎?

  ③登月的宇航員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們累嗎?他們在月球上說話為什么還有用無線對講機?

 、茉谠虑蛏蠟槭裁磿l(fā)生書P42圖2—21中的這些現(xiàn)象?

  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設(shè)問:人類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為止人類的足跡已經(jīng)踏上了哪個星球?

  交流:介紹一下你收集到的有關(guān)人類登月的情況,你知道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嗎?你認為人類發(fā)展登月技術(shù)有何意義?

  教案點評:

  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生課下查詢、收集、有關(guān)資料,在課上與同學交流,重在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太空奧秘的興趣,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天文學和空間學的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動物千奇百怪的睡覺姿態(tài)。

  2.能夠分清不同動物的不同睡姿并嘗試用動作模仿動物睡覺的姿態(tài)

  3.加深對小動物的喜愛,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1.《小豬睡覺》的音樂

  2.有關(guān)動物睡覺的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PPT。

  3.擊鼓傳花的音樂及手絹花

  活動過程:

  1.歌曲導(dǎo)入(歌曲《小豬睡覺》)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播放歌曲)

  ——你們聽一聽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睡覺的?(歌詞: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fā)出什么聲音(咕嚕嚕)

  2.做小客人去森林旅游觀察別的動物怎么睡覺

  ——小豬看見了這么多小朋友可高興了,它想邀請小朋友們?nèi)ニ鼈兊纳掷锫糜,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你們說好不好?那你們的聲音都要輕一點哦,不要吵著小動物睡覺了好不好?

  3.分別出示動物睡覺的圖片,并請幼兒模仿

  1.出示丹頂鶴睡覺的圖片

  1)請幼兒仔細觀察——“你們認識它嗎?它是怎么睡覺的?”

  2)請幼兒模仿丹頂鶴睡覺的姿勢——單腳站立

  3)為什么會單腳站立睡覺——敵人來了能馬上飛走

  2.出示貓頭鷹睡覺的圖片

  1)請幼兒觀察是怎么貓頭鷹睡覺的(睜著一只眼睛睡覺)

  2)請幼兒模仿貓頭鷹睡覺

  3)為什么貓頭鷹要睜著一只眼睛睡覺——(晚上要捉老鼠,睜著一只眼睛睡覺方捕獵)繼而引發(fā)幼兒對貓頭鷹辛苦工作的崇敬之情)

  3.出示蝙蝠睡覺的'圖片

  1)觀察蝙蝠是怎么睡覺的——倒掛著睡覺

  2)老師也裝作不知道,請蝙蝠自己告訴小朋友(教師配音)

  ——蝙蝠:“我住在巖洞里,倒掛著可以讓我的身體不會碰到冷冰冰的墻壁;遇到危險的時候我的腳一松開就可以飛走了,如果像小朋友一樣躺著睡覺就很難飛起來了。”

  4.出示刺猬睡覺的圖片

  1)觀察刺猬是怎么睡覺的——蜷著身子睡

  2)為什么刺猬要蜷著身子睡覺——刺很尖,可以保護自己

  5.出示蛇睡覺的圖片

  1)觀察蛇是怎么睡覺的——盤曲著睡

  2)去問問小蛇為什么要卷著身體睡覺

  ——小蛇:“我的身體很冷,盤著睡覺能讓我感覺溫暖一點,但是小朋友如果想要長得很高就一定要伸直身體睡覺哦”

  6.出示金魚、松鼠、馬的圖片

  4.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擊鼓傳花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傳遞手絹花。在音樂停止的同時停止傳遞,請拿到手絹花的幼兒做一個動物睡覺的姿勢,讓其他幼兒猜。

  (注意要點1.在游戲前教師要為幼兒清楚地介紹游戲的玩法。2.教師要及時激發(fā)展開想象力:幼兒除了今天知道的五個動物,還有沒有別的動物的睡覺姿勢可以表演出來)

  5.總結(jié)活動

  ——我們今天看了很多小動物,你們喜歡它們嗎?小動物也很喜歡小朋友,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以后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它們,讓它們像我們一樣快快樂樂的長大好不好?

  6.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jié)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guān)系。

  2、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紙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依次出示紅豆、蠶豆和黃豆)這些豆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叫什么?(種子)

  二 、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忙,幫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讓幼兒說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請一幼回答(排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那么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排隊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shù)一數(shù),把數(shù)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jié)果: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有幾顆(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么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引導(dǎo)幼兒說出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蠶豆大,排得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得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jié):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并說說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shù)會不會一樣多?(有幼兒說一樣多有幼兒說不一樣多)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幼兒操作,并講述操作結(jié)果:用的數(shù)量不一樣多,蠶豆用得少,紅豆用得多。)

  3、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小結(jié):一樣長短的線條,種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越多,種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的越少。

  四、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guān)系

  1、教師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數(shù)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 短,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jié)出: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2、若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jié)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戲:過小橋。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走獨木橋,要求腳跟對腳尖從起點走到終點,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老師用的步子多還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為什么?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yù)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yù)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溫度計,了解其用途,獲得初步經(jīng)驗。

  2、幫助幼兒獲取溫度計指示溫度的粗淺知識,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及測量、記錄的簡單技能。

  3、激發(fā)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體溫計3支,記錄卡,筆。

  2、溫度計圖片,指導(dǎo)要點。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常見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2、難點:對測溫活動感興趣,能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指導(dǎo)要點:

  通過經(jīng)驗調(diào)動、對比觀察,引導(dǎo)幼兒了解各種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并指導(dǎo)幼兒在簡單的測量實驗中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記錄溫度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認識溫度計。

  1、認識體溫計、氣溫計和水溫計。

  提問:如果有人身體不舒服,我們用什么辦法知道他有沒有發(fā)燒?我們怎么知道今天的溫度是幾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幾度?

  2、出示氣溫計和水溫計圖片以及溫度計實物認識這些溫度計。

  3、討論拿溫度計的方法。

  提問:溫度計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拿溫度計呢?(教師示范拿溫度計的正確方法)

  小結(jié):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溫度計。大多溫度計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會被碰碎,所以我們要輕拿輕放,保護好溫度計。

  二、觀察、比較溫度計。

  1、通過圖片觀察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找出相同之處。

  提問:你在這些溫度計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個溫度計上都有刻度和紅線)

  2、觀察溫度計的結(jié)構(gòu),認讀、記錄溫度。

  出示實物體溫計,提問:溫度計里的這條神奇的線和數(shù)字有什么用?它們是怎么表示溫度的?

  小結(jié):這條神奇的線對應(yīng)的數(shù)字就是溫度,與紅線頂頭平齊的刻度線指示的是該溫度的讀數(shù),我們可以用攝氏幾度來表示。

  三、分組實驗。

  1、實驗:測量體溫。操作要求:分別請幼兒用體溫計測量身體溫度,并記錄下來。

  2、完成幼兒用書第10頁。

  四、分享與交流。

  每組請一位幼兒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反思:

  《神奇的溫度計》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題----有趣的線中的科學教學內(nèi)容。又由于最近天氣較炎熱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期,所以我們在晨午檢時一發(fā)現(xiàn)孩子的體溫有些異常就會拿出體溫計測量溫度。這支小小的體溫計頻繁的出現(xiàn)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這節(jié)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高,積極參與活動。但是由于幼兒園材料的限制,在活動中,只有三支體溫計給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們爭搶體溫計、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等問題的出現(xiàn)。在活動中我雖然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但是身為師者,我卻不能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個別內(nèi)向的孩子甚至都沒有摸到溫度計。)因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動只讓我灌輸了如何拿溫度計,而其他的探索活動都只是紙上談兵;顒雍,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

  1、如果我園能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溫度計,我相信這節(jié)活動,孩子們肯定受益匪淺。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曾經(jīng)我們的孩子一度被評“高智商,低能兒”即,我們很聰明,但是我們的動手能力是0.為什么呢?專家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偏向于動手操作了?墒浅青l(xiāng)的區(qū)別太大了,城里專家設(shè)計出的優(yōu)秀教案正好碰上了鄉(xiāng)下孩子們的興趣。多好的教育契機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辦?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區(qū)域里分多次對孩子進行引導(dǎo)!渡衿娴捏w溫計》我要趁著孩子的興趣還不退的情況下,帶到區(qū)域再進行。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xié)作,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 發(fā)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 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 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活動過程:

  1、 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谛〗Y(jié):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 引導(dǎo)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師:這么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小秘密呢?

 、傧茸層變翰乱徊隆

 、谠僮層變悍稚⒉僮鳎酶鞣N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圩詈蠼涣鞲髯赃x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

  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苄〗Y(jié):因為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 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么氣味?

 、勖幻河惺裁锤杏X?

 、芟胍幌耄豪踝雍屠踝忧蛑g的關(guān)系?這些粒子像什么?

 、菪〗Y(jié):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

  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 再次引導(dǎo)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倌阆胝堈l幫忙?

 、趧冮_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dǎo)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塾懻搫兝踝尤獾姆椒ǎ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

  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苷垈別幼兒說說栗子肉的特征。

 、菪〗Y(jié):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著,里面是黃色的肉。

  5、 品嘗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啟發(fā)幼兒談?wù)劤赃^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活動結(jié)束:品嘗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必備科學教案07-26

關(guān)于科學教案07-26

關(guān)于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模板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