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04 09:41:13 教案 投訴 投稿

科學教案7篇[薦]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7篇[薦]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能力。

  2.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的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并引導學生關注造紙術的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紙的種類,用途,擴大眼界,把學習生活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3.學做再生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

  4.了解各種紙藝,欣賞紙藝藝術,接受美的熏陶,并學做折紙,剪紙撕紙,紙貼等。

  5.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難,獨立思索等優(yōu)良品質。

  6.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交流表達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二、活動準備:

  1.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的本領。

  2.教會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

  3.教師提供參考書目。

  4.準備做再生紙的工具。

  5.準備各種紙藝的欣賞作品。

  三、活動過程:

 。ㄒ唬┗顒觿訂T

  1.談話導入。

  請同學們打開書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樣東西最多?

  2.口語交際。

  說一說,在你的記憶中,你最早一次用紙的情形你還記得嗎?你用紙干什么了?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話表達你對紙的了解。

  用一句話表達你想進一步從哪個方面了解紙。

  4.綜合表達:設計一份廣告,告訴大家你想研究的內容,爭取幾個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學生利用兩周的時間,到網上或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紙及其文化。開展一些參觀和實踐操作,體驗紙文化。

 。ㄈ⿲W做再生紙。

  1.參觀造紙廠,了解紙的.生產過程

  2.自己動手做再生紙:

 。.閱讀制作方法

 。.看教師演示過程,聽清提示。

 。.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制作

 。.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紙藝欣賞

  1.布置一個紙藝展覽,并對每種紙藝做文字說明。

  主要有:剪紙,紙雕、刻紙、撕紙、折紙、貼紙……

  2.請會剪紙,或折紙的同學為小老師,開辦小藝術技巧講座,輔導學生制作紙藝作品,并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說。

 。ㄎ澹┚C合展示活動

  1.紙文化知識競賽

  2.看圖猜帶紙的成語

  例如:紙上談兵、洛陽紙貴、命比紙薄……

  3.各小組上臺演示各自準備的“我的紙文化之旅”五分鐘交流材料,可以用圖、幻燈片、文字、實物等展示對紙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了解玩具發(fā)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各種玩具教學過程:

 。ㄒ唬﹩l(fā)提問,引起興趣:通過游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ǘ┑谝淮翁剿鳎1、激發(fā)幼兒讓玩具發(fā)出聲音的愿望。2、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fā)聲方法。

 。ㄈ┙涣饔懻摚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讓玩具發(fā)出聲音的。2、引導幼兒說出“開關”,了解開關的作用。

 。ㄋ模┑诙翁剿鳎1、啟發(fā)提問,激發(fā)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fā)出聲音。2、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fā)出聲音。3、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ㄎ澹┲v評: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2、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科學教案 篇3

  第一課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

  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 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 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

  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生經歷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學習過程,指導學生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引導學生學會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學生自己探究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2. 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 通過學生學習活動,使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4. 通過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通過觀察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以及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

  學習重點:

  學生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觀察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通過月球環(huán)形山從而對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探究學習活動認識。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地球大氣層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地球大氣層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直接導入新課學習內容:認識地球的面紗——大氣層。

  二、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對課前搜集到的文字、圖片資料,進行交流、匯總整理。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指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補充,適時出示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從而逐步使學生對大氣層形成初步整體認識。

  指導學生小組思考討論“假如沒有了大氣層,地球會怎樣”。

  教師出示資料,下發(fā)研究記錄卡片,引導學生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使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組織學生加強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引導學生通過“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的討論,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大氣污染的危害,引導學生小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關大氣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大氣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大氣污染的`現(xiàn)狀從而對大氣污染嚴重性有了深刻認識和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性,引導學生交流提出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或方案。

  三、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小結,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搜集關于大氣臭氧層污染的資料,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制作科普手抄報、黑板報、警示牌,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1、學生與教師談話、交流,了解本課學習活動:認識地球的面紗——大氣層。

  2、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對課前搜集到的文字、圖片資料,進行交流、匯總整理。并在教師引導下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加強交流活動,相互完善、相互補充,學習認知圖片、文字資料,對大氣層形成初步整體認識。

  學生小組思考討論“假如沒有了大氣層,地球會怎樣”。

  學生學習教師出示的資料,記錄研究卡片,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學習,學生加強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通過“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的討論,深刻認識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學生認識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小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關大氣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思考大氣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動,了解大氣污染的現(xiàn)狀從而對大氣污染嚴重性有了深刻認識和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性,交流提出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或方案。

  3、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活動小結,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布置課后延伸學習活動內容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與教師交流談話,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了解本課學習內容。

  引領學生從資料搜集的途經與資料內容兩方面展開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地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通過觀察示意圖,了解大氣層的概貌,從而意識到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義,為下一步深入研究做好鋪墊。通過學生的資料交流與研討活動,使學生認識地球大氣層概貌,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應用資料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

  本活動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搜集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對大氣層的認識,通過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環(huán)形山,了解大氣層對地球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從而意識到大氣層存在的重要性,為下一步研究“大氣污染和保護”作好鋪墊。

  本活動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科技的發(fā)展能夠帶給人類便利,也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大氣污染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技發(fā)展的兩面性,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通過主題宣傳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板書設計 地球的面紗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研究成果

  大氣層對動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植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人的意義

科學教案 篇5

  《饅頭發(fā)霉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通過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見過沒有?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3.學生匯報、小結: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5.討論:根據(jù)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探究饅頭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其他物體發(fā)霉的條件和饅頭發(fā)霉一樣嗎?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fā)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yè):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fā)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一.復習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fā)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fā)生嗎?

  2.霉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jù)實驗說明霉發(fā)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二.根據(jù)發(fā)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fā)霉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三.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霉的功過。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四.學習科學家發(fā)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結: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fā)生?應該創(chuàng)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fā)生。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分為兩塊內容,風向和風速。學生在此之前,剛剛學習了溫度和氣溫,并且能夠做簡單的天氣日歷,在日歷里就需要學生描述風向和風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天氣情況,掌握風向和風速的知識。

  教學目標

  1.知道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2.學生自制簡易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ㄓ涗浻^察結果。

  3.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

  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

  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ㄓ涗浻^察結果。

  教學策略和手段

  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能有效地掌握風向。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教師:風向圖,小風旗,指南針,電吹風,多媒體課件。

  學生:1根粗吸管、1根細吸管、1個盒子(用來存放實驗器材,盒蓋上帖好一張白紙)、1根大頭針、窄透明膠帶、剪刀;1張長約20厘米,寬約1厘米的紙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ǘ嗝襟w出示一幅圖畫:上面有國旗,柳條,炊煙,揚起的灰塵,隨風飄動的紅領巾和衣角等)

  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這一幅畫,找一找風的`蹤跡?

  生:樹葉在動、灰塵揚起來了……

  生:旗桿上的紅旗飄了起來。

 。▽W生通過觀察圖畫,能很容易找到畫中的風,就能很順利的導入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上來。)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風,因為風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風。(出示課題:風向和風速)

  二、說一說風,畫一畫風向圖

  師:有誰能說說圖中的紅旗是往什么方向飄的?

  生:(學生觀察圖畫,說出方向:西)

  師:為什么說是向西飄?(通過這個問題,為等會實際測量風向做一個簡單的鋪墊。)

  生:早上太陽升起來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師:真不錯,你還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東、南、西北……(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課堂的氣氛相對活躍了一點。)

  師:我們同學們說的這些,其實也就是風向呀。(多媒體出示風向圖),我們大家一起來認一認這八個方向,讀一讀。

  生:東,東南……

 。ń處熢诤诎迳鲜痉懂嬕粋風向圖。讓學生對風向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師:一般我們在畫風向圖的時候,總是將北方畫在上面,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也來照著畫一畫好嗎?

 。▽W生動手在紙上畫出風向圖。這個風向圖在等會的風向標中,還將用到。)

  三、游戲激趣,動手制作風向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好玩的東西,想玩嗎?

  實物投影,出示風向圖和風向標。(特意在旁邊放一個指南針)

  師:這個裝置叫風向標,是用來測定風向的工具。風向就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這個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我們首先要用指南針來確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確。(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風向,和一些注意點,然后通過游戲,加深對風向的認識和理解。)

  開始游戲:老師從不同的方向用電吹風朝著風向標吹風,讓學生說出是從什么方向吹過來的風。從而明白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也就是風向。(通過這游戲,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風向標的指示作用,從而加深對風向的理解。)

  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好玩嗎?想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玩嗎?

  生:想。

  師:接下來,老師就教大家怎么來做這個風向標,可要瞧仔細嘍。

 。ㄓ螒蛞殉浞终{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動手拆風向標,邊拆邊說明制作要點,這樣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領,便于學生順利制作風向標。)

  師:同學們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嗎?那就讓我們來比一比,哪一個小朋友能先把風向標做好。

 。▽W生動手做風向標,教師巡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學習勁頭很高,學習的氛圍很濃厚。教師要巡視,以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同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風向標。)

  四、質疑討論,研究測量要點:

  師:我們現(xiàn)在手頭上都有了方向標,那我們能在教室里測風向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學生還是能說出原因:教室里沒有風,或風太小。)

  師:那我要請小朋友來說說,我們在測風向時,該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較空曠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要求學生踴躍發(fā)言,形成一個大致的要求,為今后實際測量打下了基礎。)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典)科學教案08-01

【經典】科學教案08-31

[經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范文06-0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必備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