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1
學習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jù)。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jù)。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汲。╦i):吸取。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地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做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隱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入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wěn)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樣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鍥而不舍(qi4):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無成:連一樣事情也沒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訓練
閱讀全文,思考提示和課后練習中的問題。
1、有人說,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2.提問:不看課文,“從下列四種圖形中,找出一個性質與其他三個不同來”,并說明理由。
3.提問: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5、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本文為了證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列舉了哪兩個事例?試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補充一兩個漢例。
7、提問:創(chuàng)造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8、“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什么?
9、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10、本文用什么順序論證怎樣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的?
11、本文論證了怎樣的論點?
三、自我測評
1、什么是年輕精神的品質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真實,他a虛心坦懷地受人指教,b如饑似渴地請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學習,以養(yǎng)成他的智慧。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兩個語句應對調位置,行文才連貫,這兩個需要調換的語句是()和()(只填寫字母即可)
2、“①大公無私、②博愛、③人饑己饑”,是從下文中抽出的詞語,請根據(jù)文意判斷,應分別填入下文段中哪一個括號內?
答:第二,是()的實踐者。他(),好打抱不平,決不或很少為自己打算,實切實地有著(),人溺己溺的懷抱,而為他人服務。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二特征。
3.請仿照“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真實”的句式,再寫出三個語句,只需在括號內填寫有關詞語,所填詞語要和空
格后的內容銜接,并且不能重復。
答:
、偎牵ǎǎǎǎ鲃硬幌⒌乇枷蜻h方。
②他是()()()(),無所畏懼地搏擊長空。
、鬯牵ǎǎǎǎ蠊珶o私地播撒光明。
參考答案:1.ab2.②①③3.略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2
教學目標
1、積累下列詞語: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鍥而不舍、一事無成、汲取等。
2、圍繞論點理清文章思路。
3、樹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難點
1、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
文章先論述了要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接著論述在行動時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然后為了說明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時分析了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區(qū)別,最后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蘊含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2、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僅僅滿足于一個答案,就會放棄探求,不會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長此以往,人的思維將受到局限,創(chuàng)造性思維缺乏,最終成為一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所以,求學階段要培養(yǎng)“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模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老師現(xiàn)在給大家一幅圖,是由兩個圓、兩個三角,兩條線構成的,然后請同學們任意組合,看大家能組成多少個圖形。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的構圖答案可能豐富多彩,但只要言之有理就給予肯定,使學生明白:事物的真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論述的范圍是數(shù)學范疇嗎?
2、文章可以分幾部分?在書上勾畫出來。
分析問題:
1、學生能很快地從文章中提煉出關鍵信息:如果說到數(shù)學問題的話,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但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事物的正確答案也就不僅僅是一個。
2、這是學生首次接觸議論文。議論文的層次劃分學生一時難以把握,教師要及時引導。
全文是按照這樣的思路行文的:
第1—3段,提出問題,說明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第4—12段,分析問題。
4—8段論述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
9—12段論述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區(qū)別。
第13段,解決問題。提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
三、研讀課文
文章結尾寫到要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應有的態(tài)度和三個關鍵點,教師以此來設題:
1、“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為什么要堅信這一點呢?
2、為什么說要有創(chuàng)造力就要不斷積累知識?
3、文章怎樣論述“(要有創(chuàng)造力就要)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獲得的知識”這個看法的?
4、你還能舉出證明“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的例子嗎?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先挑選自己愿意思考的一道題,獨立思考,之后與同桌交流看法,使自己的看法表達流暢自然。
參考內容如下:
1、因為“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chuàng)造力;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chuàng)造力”。因此,每一個人都要堅信自己擁有創(chuàng)造力。
2、只有以豐厚的知識做底蘊,并隨時把這些知識進行整合,活用這些知識,才會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而從古代到現(xiàn)代技術,從數(shù)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會一事無成的。所以說“說要有創(chuàng)造力就要不斷積累知識”。
3、光有知識是不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但沒有知識做基礎是絕對談不上有創(chuàng)造力的,所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是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如約翰·古登貝爾克和羅蘭·布歇內爾,他們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后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才發(fā)明了印刷機、排版術和游戲機。
4、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魯班發(fā)明鋸子,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伽利略發(fā)現(xiàn)擺的規(guī)律,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規(guī)律等,他們都是“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最后獲得成功的。
四、品味語言
1、“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中的“必需”能否換成“必須”?
2、“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敝械摹凹毿 币辉~能否去掉?
對語言的品析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通過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辨析、賞析詞語,提高語感。
分析:
1、“必需”不能換成“必須”!氨匦琛笔恰耙欢ㄒ械,不可缺少的”的意思,而“必須”是“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容,精通各種知識和活用各種知識是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它們創(chuàng)造力無從談起的'。而“必須”含有命令的語氣,這與文章的情感不相符,所以用“必需”是恰如其分的。
2、“細小”表明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能在別人不留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捕捉到自己的充滿靈感的想法,以此為突破口,由量變引起質變,最終由這種細小的想法變成現(xiàn)實。因此是不能去掉的。
五、遷延拓展
材料一:看一看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找到許許多多漂亮的圖形,他們美化了我們生活的空間……“橫看成嶺側成峰”,當我們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建筑物時,看到的圖形一樣嗎?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材料二:“1、2、3、4、5、6、7、8、9”這幾個阿拉伯數(shù)字中中國人最不喜歡的當推“4”和“7”這兩個數(shù)字了,理由是它們的諧音是“死”和“氣”,你能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嗎?
這兩道題的設置主要為了訓練學生的多角度思維的模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資料寶藏
1、拓展練習材料
(1)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jié),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水果供祖賞月,倪剛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jié)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倪剛卻在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個主簿官楊修,聰明過人。一次,北方有個國家的使節(jié)給曹操送來一盒精制糕點。曹操接過糕點來,隨手在盒蓋上寫了三個大字:“一合酥”。寫完后曹操將糕點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楊修進來,看見這盒糕點上的字后,靈機一動,就自作主張把這盒糕點分給大家吃了。不一會兒,曹操回來了,見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問是誰的主意。楊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聽了這話,連聲稱贊楊修聰明。
請你想一想,楊修是如何回答的?
(3)《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點明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
。4)創(chuàng)造思維不是名人的專利,讓我們大家也來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吧,請看下面的練習:
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請說出什么情況下這個等式成立?凑l說的多?
1+1=1?
4+9=1?
5+7=1?
6+18=1?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點)+9(點)=1點(13點即下午1點)
5(月)+7(月)=1(年)
6(小時)+18(小時)=1(天)
(5)思維體操:請說出回形針的用途?盡可能多說。
2、名人名言
“思想是自由的精靈! ——莎士比亞
“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薄ɡ适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3
教學目標:
1、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chuàng)造性思想、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系。
2、掌握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chuàng)造性思想、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系。
難點:掌握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具準備:
自主學習、共同探究、練講結合
一、導入新課
由蘇軾《題西林壁》導入:(學生集體背誦《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闭f明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ㄕf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二、整體感知
1、了解文體(教師簡介)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議論就是對人或事物、社會現(xiàn)象、問題等表明自己的立場、意見、觀點。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
。◤娬{: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觀點、立場之前,首先要了解議論的話題。)
2、正音辨形
讓學生提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字、詞,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注音和說說字、詞的意思。如果有學生不會的教師再作講解。如:恭喜、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淵博、鍥而不舍。
3、明確話題:
瀏覽1—3段,思考:文章開篇,從作者分析一個問題的答案入筆,否定哪一種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導哪一種思維方式?
。▽W法指導一:注意文中的關鍵詞“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W生討論交流發(fā)言)
明確:否定“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模式影響下如果找到一個正確答案,就容易讓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倡導“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倡導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
師總結:可見,本文開篇,通過一個現(xiàn)象,來引出論述的話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理清脈絡
跳讀4——12段,思考:圍繞“創(chuàng)新思維”,作者提出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W法指導二:注意設問句在文中出現(xiàn)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現(xiàn)句末或句首或獨句成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W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而后交流發(fā)言)
明確:
。1)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2)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
(3)是否存在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區(qū)別呢?
四、分析內容
1、作者認為產生創(chuàng)新思維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難句理解:“這種情況可能出現(xiàn)在6分鐘之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xiàn)”!斑@種情況”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質疑,交流)
明確:
(1)淵博的知識;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2)“這種情況”指代“這些知識隨時都可以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它”指代“新的創(chuàng)意”。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01-07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02-27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01-23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03-06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15篇03-04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15篇01-23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設計05-2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反思10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