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與大家分享水果,體驗分享到快樂。
2、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
3、能通過觀察、觸摸、品嘗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多種多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常見的水果,參觀水果超市,找一找各種水果。
2、物質準備:
1)多種多樣的水果PPT,盤子,一次性手套
。2)準備一個“水果魔箱”,里面放有各種各樣的水果。
。3)收集各種各樣的水果。
。4)盤子,一次性手套,水果刀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進入水果王國。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水果王國的國王,水果王國里有許多水果寶寶,你們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呀!瞧,它們都躲起來了,它們在和我們玩游戲呢。
二、幼兒認識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
1.看圖猜水果寶寶
師:今天水果寶寶還要和小朋友們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他們只露出了一點點的小臉蛋,請你們猜猜它們都是誰?
2.猜中以后出示水果實物通過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感知水果的特點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百寶箱看看藏起來的水果寶寶在不在里面好嗎,我們一起呼喊它“XX,XX”快出來。
幼兒:XX,XX快出來
水果從寶箱里滾出來,師:哇,XX寶寶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認識XX寶寶吧。
(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稱,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師:XX寶寶叫什么名字?
XX寶寶穿了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XX寶寶長的什么樣?
。2)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
師:請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水果寶寶的表皮怎么樣?水果寶寶的下面有什么?
。3)切開水果,了解水果的內部特征。
師:把水果寶寶切開,看看水果寶寶里面有什么?
。4)嘗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
師:請小朋友互相嘗一嘗,水果寶寶的果肉是什么味道?
小結:我們在水果王國里認識了蘋果寶寶、梨寶寶、桔子寶寶、香蕉寶寶。蘋果寶寶長得圓圓的,有的紅,有的青,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梨寶寶上邊小下邊大,表皮上有小黑點,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桔子寶寶是扁圓形的,表皮粗糙,果肉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有營養(yǎng);香蕉寶寶長得象彎彎的月亮,果皮是黃色的,果肉又香又甜。
三、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師:小朋友,快來看,這里還有許多漂亮的水果寶寶的照片呢!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蘋果、梨、桔子、香蕉、草莓、西瓜、櫻桃、葡萄、芒果、桃、荔枝、……)
小結:水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圓的、橢圓的`、長的、扁的;有各種顏色,紅的、黃的、橘紅的、紫的、綠的;還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又甜又酸的、又甜又苦的。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體更健康,所以我們要每天吃水果。
四,欣賞水果拼盤
師:各種各樣的水果寶寶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美麗的水果拼盤,讓我們看看水果拼盤里都有哪些水果寶寶吧。
請幼兒說說水果拼盤由哪些水果拼成
五、制作水果拼盤。
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切好了的水果,我們也把水果們變成美麗的拼盤吧,現(xiàn)在請寶貝們帶上手套,制作水果拼盤吧
六、分享水果拼盤
師:寶貝們的水果拼盤做的真漂亮,現(xiàn)在就請寶寶們邀請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水果拼盤吧,吃之前請你們向爸爸媽媽介紹一下你的拼盤是用什么水果組合成的。
七、活動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感受離心力現(xiàn)象。
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離心力現(xiàn)象,激發(fā)關注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玻璃杯、用油泥做的小球。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旋轉小桶的實驗,并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這是什么?桶里有什么?如果將小桶的開口向下,桶里的水會怎樣呢?
(2)教師演示,鼓勵幼兒觀察。
教師:小桶里的水真的會流出來嗎?
(3)提出問題,鼓勵幼兒想辦法。
教師:怎么可以既讓桶口朝下又不會使桶里的水不留下來呢?
(4)教師再次演示。
——教師一手拿桶把,快速地繞圓旋轉桶。
教師:我有一種方法,請你們仔細看看。
——教師:剛才桶口朝下了嗎?但是桶里的水流出來了嗎?為什么呢?
(5)教師。
教師:原來當我快速繞遠旋轉桶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隱性的魔力,我們看不見它,只能感覺到。
2、教師出示玻璃和小油泥球,引發(fā)幼兒猜想。
(1)教師:這是什么?
(2)教師邊說邊進行簡單示范。(只做旋轉的示意動作,不要示范出旋轉結果。)
教師:如果將小球放在玻璃杯中快速旋轉,小球會怎樣呢?
3、教師交代實驗注意事項,幼兒實驗。
(1)教師:旋轉的時候要抓牢被子,按照一個方向快速旋轉。
(2)幼兒實驗,教師給與適當指導。
4、集體分享實驗結果。
教師: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什么小球會沿著玻璃杯壁旋轉呢?
5、引導幼兒看教師用書,了解生活中的離心力現(xiàn)象。
(1)教師:這是什么?你玩過嗎?
當旋轉秋千沒有旋轉的時候,座位是怎樣的?轉動起來的時候,座位又是怎樣的呢?
(2)教師:這一幅圖上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這樣東西呢?衣服放進脫水機前是怎樣的.?旋轉完后衣服又是怎樣的呢?衣服中的水哪里去了?
(3)教師。
教師:原來物體快速旋轉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將旋轉秋千的座位向外飛,也將脫水機里的水向外飛,讓衣服里的水變少?茖W家就是運用了這種力量的本領,讓它幫助我們的生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認識年歷、日歷,了解它們的用途并學會使用;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時間觀念。
活動準備:
木偶老人,12個月份娃娃(頭戴綠色帽子,身穿1~31 數字衣服的為大月份娃娃;頭戴紅色帽子,身穿1~30數字衣服的為小月份娃娃;頭戴粉紅色帽子,身穿1~28或者1~29數字衣服的為二月份娃娃,突出二月份的特殊性),人手一本日歷,另準備錄音機、《生日快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偶老人,引出話題
教師:這是年歷老爺爺,他有12個調皮的孩子,現(xiàn)在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請小朋友幫老爺爺找一找。
幼兒幫年歷老爺爺找月份娃娃,找到后按從小到大順序進行排列。
二、通過操作,幫助幼兒認識月份和星期
1、認識月份。
教師:老爺爺告訴我一個秘密,他的12個孩子都有一個名字。教師按順序介紹12個月份。
引導幼兒把月份娃娃按顏色分成兩隊,排出大的.月份、小的月份。教師指導幼兒看相同顏色的月份娃娃身上的衣服,看看各是幾天,從中知道大的月份每月有31天,小的月份每月有30天,二月份有29天或28天。
2、認識星期。
幼兒分小組集體操作。
教師請幼兒找找12個月份娃娃身上的數字有什么不同?講講紅色數字、黑色數字分別代表什么?
教師小結:一般來說,每個月份中的紅色數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們的雙休日。一個月中有4個星期,每一個星期有7天。此外,國家法定的節(jié)日如國慶節(jié)、兒童節(jié)等也用紅色數字表示。
3、引導幼兒感知日歷與年歷的不同處。
教師:老爺爺把他的12個月份娃娃編在一本厚厚的書里,現(xiàn)在請小朋友打開它,看看老爺爺的孩子是不是都躲在里面。
幼兒翻看,知道日歷中有12個月份。教師指導幼兒翻看每一頁,知道每一頁上的數字代表一天。
教師小結:印有一年的月份、星期、日期、節(jié)氣等的印刷品稱為年歷。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用一頁紙來表示,上面印有年、月、日、星期、節(jié)氣、紀念日等的本子稱為日歷。
三、做游戲“找生日”,幫助幼兒鞏固對日歷的認識
請幼兒找出自己的生日在日歷中是哪一個月的哪一天,誰找得最快就和這個月的月份娃娃交朋友。
教師播放樂曲《生日快樂》,請在某一月份出生的幼兒到該月份的月份娃娃那兒去過生日。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在日歷或年歷中找一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的生日。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過冬》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知道動物會采用不同的過冬方式(冬眠、南飛、儲存食物、換皮毛等)保護自己。
2、對動物的過冬方式感興趣。
三、教學準備:
1、歸納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制作成PPT課件。
2、收集了解有關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進一步知道動物會采用不同的過冬方式(冬眠、南飛、儲存食物、換皮毛等)保護自己。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討論法、講述法、多媒體課件輔助法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的天氣怎么樣?那小朋友會怎樣使自己不怕冷呢?
2、總結:我們是穿棉衣、開空調、取暖器、加強鍛煉讓自己不怕冷的。
討論: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動物怎么過冬的資料。
師:我們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也在書上呀、網上,找到了許多關于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資料,現(xiàn)在請你拿著你的資料介紹給班級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嗎?說說什么動物,它是怎么過冬的?
2、幼兒相互交流,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傾聽幼兒的'介紹,并適當的進行引導。
3、請個別幼兒進行介紹。
解釋: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個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動不動地睡覺,到春天才蘇醒,這樣的過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飛過冬:北方的氣候太冷了,小燕子們都是飛回南方過冬的,因為南方比北方更溫暖。像小燕子這樣南飛過冬的鳥類,我們把它們稱作“候鳥”。
。3)換毛過冬:小朋友冷了會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會換上一層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這就是換毛過冬。
。4)貯食過冬:冬天的天氣很冷,小動物是很難找到食物,所以它們在秋天里就找了許多食物貯存在自己的窩里,冬天就靠吃這些貯食過冬。
4、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總結:小動物們有很多過冬的方法?慷哌^冬的有狗熊、蛇、烏龜、蝸牛;南飛過冬:大雁、天鵝、黃鶯;換毛過冬的有兔子、狼、狐貍等;貯食過冬的有螞蟻、松鼠;大雁、候鳥都是遷徙到南方過冬的等等。
三、欣賞PPT課件,歸納。
1、觀看PPT課件。
2、認識更多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
提問: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在陸地上和天上的動物,誰能告訴我,生活在水里的魚類將怎樣過冬呢?
介紹魚類過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結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魚都游到河底去過冬。
3、了解動物與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問: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
總結:如果動物們不過冬很有可能會餓死會冷死。動物們過冬是為了保護自己生存。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fā)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覺?(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你們能看見大冰塊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里的糖嗎?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幼兒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對已經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過?
2。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里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用電器是一種能量轉化器,可以把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知道電能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也可以互相轉化。
科學探究
1.了解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2.能設計并運用簡單的實驗來研究能量的互相轉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交流,并學會在交流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2.體會到能量轉換和我們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培養(yǎng)學生關心新事物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難點:應用能量轉化的觀點描述生活中的變化事例。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能量轉化的圖片資料。電磁鐵、大頭針、鐵絲、繩子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師:生活中我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能量,如風能、機械能、電能、熱能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自制的小玩具。(出示簡易電磁鐵)除了電磁鐵,老師還帶來了大頭針。(搖裝有大頭針的盒子)誰愿意和老師一起演示電磁鐵吸大頭針?
師生共同演示操作電磁鐵吸大頭針。
師:是什么讓這枚鐵釘具備了神奇的吸大頭針的能力呢?
生:電能。
師:板書(電能)電能讓這枚小小的鐵釘具備了吸鐵的能力,也就是具備了磁能。(板書:磁能)像這樣能量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其他形式,是能量的一個重要特征——能量的轉換(板書)。
【評:思維從問題開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課伊始,教師運用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揭示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并產生了懸念,渴求新知識的獲得。但實驗時,利用實物投影可讓學生看得更清楚一些!
(二)探討電能為我們做什么
師:在生活中,你們用得最多、接觸得最廣的能量是什么?
生(齊答):電。
師:請說說你家里有哪些用電器?它們把電能變成了什么?
生1:電風扇,電風扇把電能變成了動能、風能。
生2:電磁爐,它把電能轉化成了熱能。
生3:電燈,它把電能變成了光能。
【評:以學生熟悉的家用電器引出電向其它能量的轉化,學生人人都有體驗,很有發(fā)言的欲望。】
師:既然大家都想說說家里的用電器,那我們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好嗎?
生:四人小組互說。
【評: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師: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走出家門,感受一下社會上有哪些用電器。你們坐過電梯嗎?它把電能變成了什么?
生(合):坐過!
生1:電梯把電能變成了動能。
師:你們看過電影嗎?
生2:看過。電影就是把電能變成光、聲音、影像。
師:你們還知道什么用電器?
生:我坐過過山車,過山車把電能變成動能。
生:我玩過摩天輪,它把電能轉換成動能。
生:搖控賽車把電能變成動能。
師:由此看出,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器,它可以把電能變成其他形式的能,為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評:從家用電器向社會用電器拓展,讓學生體驗身邊能量的轉化無所不在。】
。ㄈ┯懻撾娔苁窃趺磥淼
師:電對我們真的很有用,它是怎么來的呢?你知道嗎?
生1:風力發(fā)電。
生2:水可以發(fā)電。
師:老師準備了幾張圖片,思考:它們是怎樣轉換成電能
的?
(出示圖片:電池、核電廠、太陽能發(fā)電站、水力發(fā)電站、風能發(fā)電站、地熱發(fā)電廠)
生1:電池把化學能變?yōu)殡娔堋?/p>
生2:核電站把核能變?yōu)殡娔堋?/p>
生3:太陽能發(fā)電站把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堋?/p>
生4:水力發(fā)電站把水能變成電能。
生5:風能發(fā)電廠把風能變?yōu)殡娔。…?/p>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師:以上看出,電能是由各種能量轉化而來的。
【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說出各種能量向電能的轉化,讓他們感受各種能量形式和電能的關系!
師:下面老師也準備了一個活動:
師:(出示鐵絲)請一位同學來摸一摸。記住你的感覺。
師:反復彎折鐵絲。請剛才的同學再摸摸它。
生:(興奮)“熱了熱了”。
師:伸出我們的雙手,我們一起來搓搓手。
生:(搓手)。
師:有什么感覺?
生:熱了。
師:又是什么形式的能轉換成什么形式的能?(機械能 → 熱能)。
【評:設計這一活動讓事實說話,令學生親身體驗能量的轉化,引出不一定通過電才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
師:請大家說說剛才這些例子中,手為什么感覺到熱?能量是怎樣轉化的呢?
生:老師彎折鐵絲的時候,動能轉化為熱能。
生:我們用力搓手的時候,動能轉化為熱能。
師:它們轉化成熱的變化要通過變成電嗎?
生:不用。
師:由這些實驗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生:一種形式的能量不一定要變成電能,才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
【評: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總結,則學生就會對所探究的知識沒有整體、清晰的認識,產生一定的認知缺陷,同是也使得教學過程缺乏整體美。上述過程,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各種形式的能可發(fā)生相互轉化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小結,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師:你能象上面一樣,不轉換成電,再舉一些例子說明其它能量間的相互轉化嗎?
【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撇開電,學會篩選能量之間轉化的事例!
生:(小組討論)
生1匯報:路燈。(太陽能變光能)
生2匯報:太陽能熱水器。(光能變熱能)
生3匯報:燒開水的時候水蒸汽把壺蓋頂開了。(熱能變動能)
教師板書。(用箭頭標出各種能量間的轉化)
師: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能量的轉換。劃燃火柴,思考火柴的能量是如何轉換的?做實驗時,注意安全,小心燙傷!
學生小組實驗。
生:化學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
【評:這兒的能量轉換較復雜,可以換個能量轉換簡單的實驗!
。ㄋ模⿲嶋H應用,加深鞏固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圖,有許多能量轉換在里面。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到底有哪些能量,他們又是如何轉換的呢?(出示圖片)小組討論。
生1:番茄的化學能轉化成男孩騎自行車的動能,再轉換成電能。
生2:燒水是電能轉換成熱能。
生3:太陽能轉化成番茄的化學能。
師規(guī)范學生的描述:太陽光使西紅柿生長,西紅柿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體內;人吸收了西紅柿的化學能轉化成可以使腳踏車運動的機械能;發(fā)電機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熱水壺把電能轉化為熱能;熱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壺嘴發(fā)出聲音,轉化為聲能。
【評:學生通過探究獲取了新的科學知識,再進行強化訓練,方能鞏固消化。因此,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組應用性訓練,讓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能量的轉換!
。ㄎ澹┳鲂⊥婢,體會能量轉換過程
師:能量的轉換除了可以像剛才這樣解釋,還可以通過具體的模型來解釋,比如剛才的電磁鐵,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玩具“飛旋的扣子”(出示“飛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
生:想。
師:那我們來看看飛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出示PPT 飛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邊玩邊思考這其中的科學道理。
生動手制作,玩,回答。
師小結:小玩具的能量轉換過程是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換。前段時間有一個風靡一時的玩具,(出示溜溜球)其實這也是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換,所以說小玩具里也蘊藏著大道理!
【評:學生了解了能,又認識了能量的轉換,再通過親身體驗,其認識將會更加深刻,更有意義。教師設計了制作玩具——電磁鐵或“飛旋的扣子”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情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飛旋的扣子,學生不易理解動能是如何轉化為重力勢能的。可直接以溜溜球為研究對象,這種能量轉換是很明顯的,讓學生有這種能量轉換的意識!
(六)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能量轉換的知識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書 能量的轉換
太陽能
風能磁能 動能 熱能
水能&nbs
p; 電能動能
地熱能熱能
核能光能
化學能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雞蛋的外形特征和內部結構。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雞蛋若干。
2、每組一盤打開的雞蛋。
3、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15頁。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聽老師講故事《雞媽媽和她的蛋寶寶》。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認真的來聽聽,
。ɡ蠋熤v述故事一遍)。
2、誰能告訴老師故事的題目是什么?(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3、故事里都講到了誰?(雞媽媽,貓媽媽......)
4、雞媽媽為什么傷心?(因為它生了一個寶寶,沒有小手小腳,不會
叫媽媽)。
5、后來媽媽還傷心嗎?為什么?(不傷心了,因為它的寶寶小雞也會說話,叫媽媽了。)
二、與幼兒一起探索雞蛋的秘密。
1、雞蛋真的好神奇,它里面會鉆出小雞。雞蛋變成了小雞,你們想知道雞蛋的秘密嗎?
2、觀察雞蛋的外形特征。
師:雞蛋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雞蛋是什么顏色的呢?(白色的)。
師:誰想來摸摸看,雞蛋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我要請坐好了的小朋友來摸一摸。(摸起來是滑滑的。)
3、觀察雞蛋的.內部特征。引導幼兒觀察打開的蛋。
師: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雞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想)。雞蛋的殼很
薄,我們要輕輕的拿起輕輕的放下。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打開的雞蛋是什么顏色的?(白白的,黃黃的。)
師;白白的和黃黃的分別是什么呢?(讓幼兒知道白白的是蛋白,黃黃的是蛋黃。)
小結:雞蛋里的蛋白和蛋黃是很有營養(yǎng)的,我們吃雞蛋的時候要把蛋黃和蛋白一起吃。
三、結合幼兒活動材料,讓幼兒初步了解蛋黃和蛋白對小雞成長的作用。
1、我們人吃了雞蛋很有營養(yǎng),可以長的壯壯的。它對小雞來說也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
2、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解。
活動反思:
《雞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學活動,活動以故事“雞媽媽和她的寶寶”作為引子,讓幼兒產生探索的興趣。了解雞蛋的外形特征和內部構造,愿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本來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說一遍,結果孩子們在講述中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沒有嘴巴,沒有手,是一個怪物!我決定把故事一分為二,讓孩子們先討論,也是對已有經驗的一種表達。我問,這個寶寶是雞媽媽的孩子嗎?孩子回答后,我馬上接著說;雞蛋真神奇,它的里面會鉆出小雞,我們來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動較為自然。
在讓幼兒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時,滑滑的,涼涼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幾個孩子,我沒有及時的引導幼兒用光溜溜,圓圓的,白的,黃的等詞語描述雞蛋的特征。有幾個孩子觀察的很仔細:上面有一個個小的洞洞。通過雞蛋的圖片孩子們認識了蛋白,蛋黃和蛋清,我又給每一組都準備了一個打開的雞蛋,讓他們去觀察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來了,我也給了孩子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機會,最后我總結了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一樣的地方,雖然并沒有講的很深入但是也讓孩子們有了兩者不同區(qū)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注意隨機教育,適當保留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這點很重要。
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帶蓋的瓶子或盒子。
2、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已有經驗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并用語言講述打開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帶蓋瓶子和盒子,內裝各種“小禮物”(數量略多于幼兒人數)。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汽水和開瓶器
3、自制的套裝禮盒一組。(大禮物盒—小禮物盒)
四、教學過程與指導:
。ㄒ唬┧投Y物
1、打開大禮物箱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早上郵遞員叔叔給許老師送來了一個大禮盒!(出示大禮物箱)
引導語:“哇。這個禮盒大不大呀?猜猜看里面會是什么禮物呢?”(幼兒自由猜想并講述)
引導語:“這個盒子里肯定裝了許多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裝了什么禮物呢?誰來想辦法打開這個禮物盒?”
幼兒演示打開的方法,師生共同小結:掰開盒子旁邊的搭扣
2、打開小禮物箱
引導語:“請你告訴大家,里面到底是什么?我們一起把它拿出來,好嗎?”(和幼兒一起取出禮物) “原來又是一個禮物盒!(搖搖箱子)“聽聽里面有沒有禮物啊?”
提問1:“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打開這個禮物盒呢?誰愿意來試一試?”
提問2:“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打開蓋子的?”(拉開蝴蝶結)
提問3:“禮物盒里有什么呀?”(許多的瓶子和盒子)
。ǘ┯酶鞣N方法打開“禮物”
1、引導語:“原來禮物都放在瓶子和盒子里,我們要想辦法打開它,才能知道是什么禮物。好東西我們大家一起分享,老師把這些禮物送給每個小朋友,孩子們來,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打開它,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2、幼兒嘗試打開各種蓋子,教師觀察引導
引導語:“你可以告訴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開蓋子的?”
觀察要點:幼兒的情緒狀態(tài);幼兒打開蓋子的方法;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導語:“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禮物?你是用什么辦法打開蓋子的.?”
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用拉、轉、抽、按、掰等辦法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邊講邊通過手勢幫助幼兒理解)
4、幼兒交換禮物盒,體驗多種打開蓋子的方法
引導語:“剛才,我們都打開了自己的禮物盒,現(xiàn)在請你把它蓋好,然后和旁邊的朋友換一換,試試看,你能打開他的禮物盒嗎?”
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換禮物盒?是否樂意嘗試不同的開啟蓋子的方法?
小結語:“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都能打開好朋友的禮物盒,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我真棒!”
(三)拓展豐富經驗
1、引導語:“老師這里啊,還有一份禮物,你們看是什么呀?”(出示易拉罐裝的旺仔牛奶)“這個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呢?”
請幼兒演示方法,并幫助幼兒小結:“手指鉤住蓋子上的拉環(huán),1、2、3,用力拉,打開嘍!”
引導語:“請小朋友再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是和旺仔牛奶一樣,要鉤住拉環(huán)用力拉才能打開的?”(八寶粥、可樂、雪碧等)
2、引導語:“老師這里還有一樣禮物,你們看是什么呀?”(出示汽水)
“這瓶汽水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呢?”(回憶生活經驗:教師演示使用開瓶器打開瓶蓋)
小結語:“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有趣的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然后來告訴大家,好嗎?”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2、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分析,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記錄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盒子、燒杯
板書設計:
綠豆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陽光
水分
空氣
教學過程:
一、承接上一課,學生把綠豆種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綠豆種在土壤中的情況和發(fā)現(xiàn)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學生描述自己的綠豆長勢情況,再看看別人的,進行比較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可能會提出綠豆生長需要陽光、水等,并讓學生說出推測的理由是什么
(意圖:讓學生把綠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讓學生獲取一定的感性認識,為研究綠豆的生長需要的條件奠定基礎)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紙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記錄單1:例如:
綠豆芽生長需要( 陽光 )一周后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嘗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
1.食物:檸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2.酸、甜、苦、辣、咸漢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切成小塊的蘋果,引起幼兒品嘗興趣。
教師游戲口吻:喲!好吃的蘋果,誰想嘗嘗呀?
(請各別幼兒品嘗,并說出味道。)
2.品嘗:酸甜苦辣咸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好吃的呢?誰想吃呀?
。2)請5名幼兒在臺前站好,教師分別讓他們品嘗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體幼兒注意觀看他們的`表情。
。3)品嘗:檸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3.學習相關漢字。
。1)根據圖片認識漢字:酸 甜 苦 辣 咸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鹽(咸)。
(2)教師出示食物,讓幼兒找出相關味道的漢字。
4.幼兒操作游戲
幼兒兩人一組,一人說漢字,一人找出漢字卡片。
互換角色反復游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12-02
【經典】科學教案08-31
科學教案(精選)10-29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經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經典】10-19
科學教案(經典)09-26
(精選)科學教案11-11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