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15 09:50:11 教案 投訴 投稿

科學教案[實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實用7篇]

科學教案 篇1

  用實物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帶來了柿子、蘋果、彌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龍果、橙子、冬棗、等等;顒右婚_始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兒的視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這么多的水果中有2種形態(tài):圓圓的、彎彎的。每一個幼兒都對自己的水果感興趣,爭先恐后的介紹自己水果的形狀,“老師,我的蘋果是圓的”“老師,我的也是圓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在活動中要求孩子用“圓圓的xx”“彎彎的xx”回答,這樣孩子就會說“老師,我這是圓圓的蘋果”“老師,這個是彎彎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狀之后,讓孩子說一說還有什么是圓圓的(彎彎的)?孩子就會說“月亮是彎彎的”“太陽是圓圓的”……幼兒語言完整規(guī)范,并激發(fā)了孩子說話的.欲望,調(diào)動幼兒思維的活躍性。

  用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在問到幼兒:“你還知道哪些水果”的問題時,小班幼兒由于經(jīng)驗少,好多孩子說“我還知道蘋果(香蕉)(橘子)”雖然一再引導說“說別的小朋友沒說過的,看看誰知道的多”,但是孩子們舉手回答的依舊是眼前的一些常見的水果,只有極個別孩子會說“我還知道草莓、我還知道荔枝”,幼兒吃過的水果雖多但是回憶起來有些難度,眼前的水果實實在在擺在面前而且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吃到的水果,難怪孩子只會回答這些答案。于是,我在網(wǎng)上找了許多的水果圖片,并和幼兒一起看一看、說一說,你認識哪一些,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經(jīng)驗又能調(diào)動所有的孩子的思維,引導他們?nèi)ハ搿拔页赃^這種水果,它叫xx”。

  讓幼兒大膽用語言描述: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在活動過程中有“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你喜歡吃哪種水果?”“為什么?”回答是多樣的,”“我喜歡吃香蕉,因為他吃起來甜甜的”“我喜歡吃蘋果,因為媽媽說蘋果營養(yǎng)好”“我喜歡吃葡萄,因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歡吃西瓜,因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歡的原因是多樣的,我的應答也是不同的“彎彎的香蕉,甜甜的”“紅紅的蘋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許多的水份”老師給的回應有多樣性,用肯定的話表揚了孩子的努力,通過描述性回應將幼兒零散的語言進行鏈接。知道回答問題得到老師不一樣的回應,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滿足更加喜歡動腦思考,引起幼兒共鳴,激發(fā)其他幼兒思維的活躍。

  不足: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多小朋友在一開始看到有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還有幾個手也沒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來。如果在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小朋友活動結(jié)束我們會一起品嘗水果,這樣幼兒可能會注意力集中點。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通過對潛望鏡內(nèi)部構(gòu)造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通過課前搜集和整理有關(guān)潛望鏡的資料里學生學利用書記及其它信息源獲取信息。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積極查閱資料,關(guān)心新科技、新發(fā)明。

  3.知識與技能:認識平面鏡反光性質(zhì)的.應用;會制作簡易潛望鏡。

  二、教學重點

  對潛望鏡內(nèi)部構(gòu)造的研究。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能力。

  四、教學準備

  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我們生活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潛望鏡?你猜想它是什么原理造成的?

  二)實驗(觀察)探究

  1.玩一玩我們的潛望鏡,認真觀察他是什么原理?

  2.我想它的原理可以用下圖表示出來(課本上畫下來)

  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課題8:潛望鏡的秘密

  三)實驗活動展示質(zhì)疑(一個組一名發(fā)言人進行展示,同伴進行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問質(zhì)疑)

  將自己畫的示意圖展示給全班的同學,向全班講解潛望鏡的工作原理。

  四)制作活動用紙盒制作一個潛望鏡

  1.介紹制作工具:訂書機,膠帶,鏡片(2),紙盒

  2.介紹制作方法:

  還有什么制作方法呢?同學們講你的搜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3.學生開始分別進行制作。

  4.玩一玩,我們的潛望鏡。

  五)檢測(5分鐘)

  1.制作一架潛望鏡最少需要()塊鏡片。

  A.3 B.2 C.4

  2.某同學想看到自己腦后的頭發(fā),他需要()面鏡子。

  A.1 B.3 C.2

  3.說一說潛望鏡里的鏡片是()。

  A.平面鏡B.凹面鏡D.凸面鏡

  4.潛望鏡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制成的。

  5.試著畫出潛望鏡的剖面圖,注意畫出光的傳播路線。

  六)拓展:

  設(shè)計一個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潛望鏡

  板書設(shè)計

  6.潛望鏡的秘密

  平面鏡的反射原理。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學教案”,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p>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陰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氣如何才能蒸發(fā)。

  活動準備

  利用自然天氣情況

  活動過程

  一、幼兒的疑問,引出活動。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變得那么黑?

  師:因為外面陰天了!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會陰天啊?

  師:這個你們就不知道了吧!老師講給你們聽。

  二、教師講解,陰天的`形成。

  師:陰天是自然現(xiàn)象。陰天前當?shù)馗呖諝鈮航档,而地表面氣壓在升高。水蒸氣蒸發(fā)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結(jié)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兒:自然現(xiàn)象是什么意思?

  師:就是自然的形成,我們潑在外面的水,被熱熱的太陽曬到慢慢的蒸發(fā)到空中……

  幼兒:哦!就像我們洗干凈的手帕,晾在外濕濕的,被太陽曬干了,手帕的水也蒸發(fā)了。

  師:你們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結(jié)

  師:你們這回知道為什么會陰天了吧!就用剛才所學的,我來提問下你們好不好?

  幼兒:好!

  活動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難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科學區(qū):氣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

  手工區(qū):折紙炮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看不見,摸不著,人和動物都需要它的是什么嗎?”空氣是怎樣的呢?在哪里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jié):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去尋找空氣。

  二、教師介紹區(qū)角操作材料。

  科學區(qū):這里有許多氣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請小朋友用這些物品去尋找空氣。

  手工區(qū):這里有許多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可以在這里折出紙炮,然后甩甩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讓紙炮發(fā)出“嘭”的響聲。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qū)角進行游戲。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鼓勵性格內(nèi)向的小朋友積極地參與游戲。

  四、活動結(jié)束。

  1、活動結(jié)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師小結(jié)活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運動前后呼吸和脈搏頻率的對比,探究加強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準確地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shù)及運動前后每分鐘吸入空氣、泵送血液的數(shù)量變化,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對比。

  3.親歷模擬心臟舒張和收縮的活動過程,了解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原理。

  4.嘗試對運動時心跳、呼吸頻率加快的現(xiàn)象做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

  測試運動前后心跳、呼吸頻率的記錄表、水槽、血液循環(huán)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師:運動與健康的關(guān)系很大。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guān)系。(揭示課題)

  二、運動起來會怎樣

  1.我們每個同學經(jīng)常在運動,運動前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2、我們都能感受到運動時心跳、呼吸會加快,但1分鐘內(nèi)會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測心跳的次數(shù)?心臟位置在哪里?教師出示心臟位置圖。仔細觀察圖,再摸摸自己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之內(nèi),約2/3在身體正中線的左側(cè),1/3在正中線的右側(cè)。心臟的大小和本人的拳頭相當。

 。2)怎樣算呼吸一次?怎么測?

 。3)1分鐘時間怎么看?(出示課件鐘表)

  測心跳,可以測脈搏的跳動。測呼吸只要將手捂在鼻子下,感覺熱氣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鐘時間就看秒針從哪里開始,再回到那里,教師出示課件鬧鐘。

  3.學生設(shè)計后分組活動:(要求:四人小組中兩人測心跳數(shù),兩人測呼吸數(shù))

 。1)測試并記錄平靜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上。

 。2)原地跳動1分鐘后,測試并記錄每分鐘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比較

  姓名:班級:實驗時間:年月日

  狀態(tài)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shù)次次

 。3)匯報、交流。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比較(學生匯報時用)

  狀態(tài)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shù)次次

  讓學生自己比較數(shù)據(jù),說明什么?對不合理的'數(shù)據(jù)作出。

  三、為什么心跳會加快

  1.模擬活動:心臟肌肉的力量。

  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運動后心跳、呼吸會加快?

  教師出示心臟跳動有關(guān)知識,見書P77,可以以課件形式出現(xiàn)

  讀后提問:讀了這段話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書: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環(huán)模擬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環(huán)模擬器的收縮和舒張,并請學生模仿,體驗心臟的力量。

  2、心臟跳動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臟舒張時血液怎么流的?心臟收縮的時候血液又怎么流?

  師給各組一盆水,分組做血液循環(huán)的模擬實驗。

  教師用課件演示心臟收縮、舒張與血液循環(huán)關(guān)系(板書: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

  3.血液不停地在體內(nèi)循環(huán)有什么意義呢?

  閱讀教材資料P77,說說血液循環(huán)有什么作用。教師借助課件說明。(板書:輸送氧氣、營養(yǎng),排出廢物)

  4.指導學生根據(jù)教材的數(shù)據(jù)來計算平靜時和運動時肺吸收的空氣和心臟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姓名:班級:實驗時間:年月日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ê辽ê辽

  平靜時運動時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進500毫升空氣.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計算。

  5.匯報、交流。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ê辽ê辽

  平靜時

  運動時

  增加

  6、討論:

 。1)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現(xiàn)在你認為運動時人的呼吸和心跳為什么要加快?

 。▽W生回答后,出示:因為人運動時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也需要增加,運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動

  才能滿足身體各處的需要。所以運動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劇了,血液流動快了,能量消耗大了,這對人體有什么好處?

  出示訓練有素運動員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訓練有素運動員平靜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鐘呼吸次數(shù)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靜時1070004036000

  得出: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這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書:運動能使新陳代謝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強。)

  四、:學了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shè)計

  運動與健康

  心臟跳動

  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

  輸送氧氣、營養(yǎng),排出廢物

  作用:運動能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心肌力量。

  課后反思

  運動對于健康的意義,學生認識不少,如果不上這節(jié)課,他們也能說出:“可以增強體質(zhì)”“少生病”“延緩衰老”,等等。但這是他們從書本上或者別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這方面的親身體驗,或者說很少有意識地去體驗。這節(jié)課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個有結(jié)構(gòu)的活動去體驗,去感受運動對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好處。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運動與健康關(guān)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本課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的有結(jié)構(gòu)的活動主要有三個:第一是通過親身的運動測算出運動1分鐘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多了多少次。使學生知道自己激烈運動1分鐘后呼吸和心跳會增加很多。第二是讓學生通過心臟模擬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臟收縮的力量;第三是通過做血液循環(huán)實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臟收縮、舒張時血液流動地情況。

  由于一課時安排三個活動,且知識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鐘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wù),達到教學目的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我試教了一個班級,結(jié)果拖課6分鐘,且是草草收場。怎么辦?根據(jù)試教情況,本著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能精簡就精簡的原則,我對原有的教案作了五處修改:

  第一,精簡了“引入”。原來的引入是通過講述一個人把一只兔子和鴿子從小在籠子里喂養(yǎng),長大后,他把兔子和鴿子放出來,結(jié)果兔子跑不了多遠就死了,鴿子飛了幾圈后也死掉了,讓學生聽候談?wù)勛约旱南敕。意在引導學生得出缺乏運動就失去健康的結(jié)論?墒窃趯嶋H教學中學生想法是多方面的,這樣就要費時。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讓學生談?wù)効捶,學生一般較快地說出能增強體質(zhì),延續(xù)生命等話語,教師就能順勢揭示課題,省時快捷。

  第二是將原來專項教學心臟位置的的內(nèi)容安排在測試心跳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教學自然又省時,不是為教心臟而教心臟,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

  第三是精簡了實驗表格。按教材要求本節(jié)課學生需填寫兩份表格,一份是記錄運動前后呼吸、心跳次數(shù)的,另一份根據(jù)運動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數(shù)計算出心臟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氣。在填寫第二份表格時學生需將第一份表格數(shù)據(jù)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計算,費時,且易搞渾學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學時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內(nèi)容。

  第四是原來在測試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時是讓學生自己看著課件上的鐘表數(shù)次數(shù)的,但學生完成人次參差不齊,教師就得等,浪費了時間。第二次教學時老師喊:準備——“瞿”,結(jié)束喊:“到”,同時結(jié)束。學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學生走來走去花費的時間。

  第五是為節(jié)省學生翻書時間,我將樹上的有關(guān)知識語句直接用課件投視出來。

  第六是為節(jié)省時間,考慮本課教學以學生體驗為主特點,每個問題一般提問不超3人次。

  在精簡的同時,為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到運動能增強人體機能的教學目的,我增加了心臟跳動、血液循環(huán)、血液運送氧氣營養(yǎng)物質(zhì)到全身各處,全身各處的廢物隨血液排出體外的flash課件,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從第二節(jié)的教學過程看,在測試運動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數(shù)時,由于學生節(jié)外生枝,雖然測試的動作過程清楚,但講述環(huán)節(jié)還是不夠清晰。

  為節(jié)省時間,對個別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沒有及時予以,一定程度上傷失了學生的積極性。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jīng)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tài)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2、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tǒng)一標準的意識。

 。ǘ┬抡n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jié)(重點總結(jié)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ㄈ┱聿牧稀⑾抡n。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現(xiàn)象

  2.對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有所理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在教學中滲透人文主義教育

  2.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學科—物理,你聽別人說過物理嗎?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樣的呢?誰起來說一下?(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新課教學

  1. 演示幾個實驗,說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ㄗ寣W生先猜測現(xiàn)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兩只試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紅墨水。

  做法:大試管裝入過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試管,倒過來,水流下,管上升。

  現(xiàn)象:試管自動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現(xiàn)象:乒乓球懸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讓學生撕下兩張紙,用力吹兩張紙的中央,發(fā)現(xiàn)紙靠近。

  (3)器材:兩只大燒杯,雞蛋,清水,鹽水。

  做法:把一只雞蛋分別放入兩個大燒杯中。

  現(xiàn)象:雞蛋有浮有沉。

 。4)器材:導線,開關(guān),電池組,小燈泡,變阻器。

  做法:連好電路,閉和開關(guān),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現(xiàn)象:燈變亮。

  2. 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

 。ㄗ寣W生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再解析)

  提問1:人聽到子彈聲再躲來的及嗎?為什么?

  解析:子彈出膛飛行時的速度比聲音快,所以來不及。

  提問2:我們對著水中看到的魚用手去抓,能抓到嗎?

  解析:抓不到,我們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魚在像的下邊。

  提問3:黃浦江邊的路燈,水中的像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詩云“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熒。微微風簇浪,散做滿河星”,起伏的水面相當于許多平面鏡,每盞燈在水里有好多像,連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問4:冬天的冰花結(jié)在玻璃的'內(nèi)表面還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問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還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結(jié):同學們,今天對所提的問題的分析,大家可能還領(lǐng)會不了,沒關(guān)系,隨著以后的學習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

  3.怎樣學好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勉勵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要多問,“為學貴有疑,有疑貴問師”,不要以為問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遭到恥笑,而不問。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后,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jù),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4)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介紹伽利略的貢獻:伽利略望遠鏡,伽利略溫度計等。

  尊稱:近代科學之父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八頁“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并討論材料后的幾個問題。

  小結(jié):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shè),善于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guī)律。

  三、作業(yè):

  閱讀“科學之旅”,說說你打算怎樣學好物理課。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精選]12-0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2-09